第二课:无违为孝
孔子论孝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
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不违礼)。
”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论语·为政》)。
由此可见,孔子对孝有两个标准,即对老人生前的无违和死后的无违。
所谓生前的无违,就是“生,事之以礼”。
怎样才是“生,事之以礼”呢?1.《论语·为政》记载:孟武伯问孝。
子曰:“关心父母的健康(父母唯其疾之忧)。
”2. 《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
子曰:“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
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
不敬重,有何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论语·为政》记载:子夏问孝。
子曰:“和颜悦色很难。
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了吗(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
孔子的“生,事之以礼”绝不仅仅是应付差事和对老人物质生活的关心和满足,更是要发自内心、关心和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
所谓死后的无违就复杂了。
孔子绝不仅仅满足于“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样的简单应付差事,他还要求无改呢!什么是无改,怎样才是无改呢?《论语·学而》记载: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以说是孝啦)。
”这简直就是荒唐致极的嘛!秦二世胡亥果然是三年无改父道,算是尽孝了,可也却亡国了,不仅没得到赞美,反而让司马迁着实嘲讽一通,留下千古骂名。
那么,孔子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标准呢?所谓无违,就是能养、能敬、能葬、能祭。
这似乎好理解,就是为了让人老有所养,是爱人,这是文明进步的结果。
其实,问题也并不尽如此。
弟子规第二课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 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 们担忧 如果在德行上有了欠缺,就 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擅
【拼音:shàn】 意为擅自、长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苟
【拼音:gǒu】意为如果、假如
藏
读音:cáng 意为隐藏
好
读音【 hào】意为喜好
恶
读音【wù】意为讨厌的
谨
【拼音:jǐn】意为慎重、小心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译文:事情虽然小, 也不要不告诉父母就 擅自去做。 如果自作主张地去做, 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 的道理了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 偷偷私藏起来。 如果私藏被发现,父母一定会 非常伤心生气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凡是父母所喜 欢的东西,一定要尽 力替他们准备好; 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 西,一定要小心地处 理掉
贻
读音【yí 】意为遗留,留下:
羞
【拼音:xiū】羞,意为害羞
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孝顺父母 呢?
早上醒来以后,叠一下被子
吃完饭把自己吃饭剩下的骨头、 菜渣扫一下
放学回来如果看见爸妈在摘菜, 就帮忙摘一下
孔子的孝
“孝”是孔子的重要思想。
在他看来,孝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为政的根本。
孝,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
第一是“无违为孝”。
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说:“无违”,孔子又将这个意思告诉樊迟,樊迟不明白,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意思是: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事奉他们,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他们,还要按照”礼”的祭祀他们。
无违于礼,能以礼来奉事父母,这就是孝。
孔子又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这是说:子女奉事父母,如果父母有过错,应当微言规劝(也就是语调低缓、和颜悦色地规劝),如果父母不听从,还是应该照常恭敬,不要有违逆的心,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找机会进行规劝,这样操心是很劳累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对父母产生怨恨。
现在,我们常说“孝顺”,“顺”即是“无违”,所以说只有先顺从了父母,行的孝才会让父母感到满意啊。
第二是“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朱熹注:”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
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不孝乎?”(《四书集注•为政注》)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入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
也就是说,让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
能做到只让父母担心在外的子女的疾病也是十分困难的。
子女在外,父母常常忧虑,子女现在到了哪里啊,生活在外地习不习惯啊,工作学习顺不顺利啊之类的。
所以孔子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这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作远行,若不得已有远行,也应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方位。
这样就能让父母少了一条对子女的忧虑。
第三是在赡养父母、照顾父母的同时还要敬爱父母。
古人有孝养和孝敬两个词。
孝不光是养,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敬。
只养不敬,不算孝。
子游问孝的时候,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国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国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无违为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二课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强调孝的根本在于敬,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每天的“每日一诵”小课程,初步能够正确诵读论语,虽然不能了解它的内涵与实践方法,但确实感受了君子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读文、背文。
教法与学法:以故事引入课题,留下问题。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入内容,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阅读,通过“引、读、猜、证、悟、疑、结”七个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涵咏中,体会“无违”的涵义,从而理解大意,达成目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时确定: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从第1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
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2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
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引出课题,一起走近儒家名士关于孝的谈论板书课题:无违为孝。
二、读: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课。
做到读音正确、断句规范。
1、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指名读,对字音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指导。
2、指名学生验证读,当学生基本通读之后。
教师范读。
3、师生配乐读。
4、提问:这几段选段介绍了哪些人关于孝的疑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相关)。
5、追问:你认为孝应该是怎么样体现?指名答6、师:孔子认为什么做法才算是孝的风范?请大家找出来,集体读一读。
7、出示课件:无违。
三、猜:请大家合上课本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论语为政篇第二
论语为政篇第二孔子【本篇引语】《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1.子z ǐ 曰yu ē :“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 德d é (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 辰ch én(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 (3)而ér 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òng (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 曰yu ē :“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 (2)之zh ī,曰yu ē:“思s ī 无w ú 邪xi é (3)。
”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3. 子z ǐ 曰yu ē :“道d ào (1)之zh ī 以y ǐ 政zh èng ,齐q í (2)之zh ī 以y ǐ 刑x íng,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 耻ch ǐ (4),道d ào 之zh ī 以y ǐ德d é ,齐q í 之zh ī 以y ǐ 礼l ǐ ,有y ǒu 耻ch ǐ 且qi ě 格g é(5)。
”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国学第五册《论语》
“ 事”,侍奉。“几”,轻微,和顺委婉。“劳”, 忧虑。
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过错,要委婉地劝谏 。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态度仍然要恭敬,不要冒犯 他们。子女即使忧虑发愁,也不抱怨。
2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 惧。”《里仁第四》
32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鲁国拥立敬归的妹妹齐归生的儿子公子裯为国君。穆叔 不愿意,说:“太子死了,有同母兄弟就立他,没有就立年 长的。年纪差不多就选择贤能的,贤能又差不多就占卜,这 是古代的常规。死去的子野并不是嫡子,何必非要立他母亲 的妹妹的儿子?而且这个人,居丧却不哀痛,父母死了反而 有喜悦的脸色,这叫做不孝。不孝的人,很少不捣乱的。假 如立了他,必然造成季氏的忧患。”季武子不听,结果立了 他。等到安葬襄公,三次更换丧服,丧服的衣襟脏得好像旧 丧服一样。当时昭公已十九岁了,还有孩子脾气,君子因此 知道他不能善终。
本文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 、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 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这一方面显示了“孝” 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 念。
第一则因为孟懿子之父孟僖子曾留下遗命让他向孔子 学礼。古人不仅生时讲礼,对丧礼、祭祀之事也十分谨慎。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9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一、孝敬 01 孝为根本
1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01 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人之本与!” 《学而第一》1.2
三年级国学第2课 《无违为孝》教案
第2课:无违为孝(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第2课.无违为孝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教学难点: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2.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从第 1 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 。
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 2 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
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慢速或中速)2.生自由读课文。
(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
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
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反之再读)5.男生独立读一遍,女生评价。
6.女生独立读一遍,男生评价。
7.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至少 3 遍)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8.小组比赛读。
9.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鼓励性评价。
第2课:无违为孝(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第2课.无违为孝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论语》为政第二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第二1.子z ǐ曰yu ē:“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德d é(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 辰ch én (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3)而ér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ǒng (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曰yu ē:“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 (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2)之zh ī,曰yu ē:“思s ī无w ú邪xi é(3)。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3. 子z ǐ曰yu ē:“道d ǎo (1)之zh ī以y ǐ政zh èng ,齐q í(2)之zh ī以y ǐ刑x íng ,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耻ch ǐ(4),道d ǎo 之zh ī以y ǐ德d é,齐q í之zh ī以y ǐ礼l ǐ,有y ǒu 耻ch ǐ且qi ě格g é(5)。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论语》为政第二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第二1.子z ǐ曰yu ē:“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德d é(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 辰ch én (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3)而ér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ǒng (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曰yu ē:“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 (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2)之zh ī,曰yu ē:“思s ī无w ú邪xi é(3)。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3. 子z ǐ曰yu ē:“道d ǎo (1)之zh ī以y ǐ政zh èng ,齐q í(2)之zh ī以y ǐ刑x íng ,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耻ch ǐ(4),道d ǎo 之zh ī以y ǐ德d é,齐q í之zh ī以y ǐ礼l ǐ,有y ǒu 耻ch ǐ且qi ě格g é(5)。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日积月累
求生害仁 楚国灭掉陈国�毁坏了陈国都城的西门�又命令投降 的人重修城门。 子贡为孔子驾车�经过这里。他看到孔子并没有停车 的意思�感到很奇怪�就问道�‚按照礼制�经过三个人 面前�必须下车行礼�经过两个人面前�必须伏轼致敬。 现在�经过这么多人面前�您怎么不表示敬意呢�‛ 孔子回答说�‚求生害仁�不是君子所为。国家灭亡 了�而浑然不知�是不智�知道国家灭亡�而不奋起抗争� 是不忠�接受国家灭亡�而不死战�是不勇。修筑城门的 人虽然众多�但都是不智、不忠、不勇的人�我为什么要 尊敬他们呢�‛
矣。‛《卫灵公》
日积月累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被封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就有意躲着廉颇�避免发生冲突。别 人以为他畏惧廉颇�廉颇也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在国 家面临危难时�我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呢�‛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光着上 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想不到您这样 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 盛的饭菜�他总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 世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 能了�‛
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 养而亲不待‛呀�
• 诗歌赏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经典诵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
第十一课 安贫乐道
经典诵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 而》
第2课 无违为孝
第2课无违为孝mèng yì zǐ wèn xiào zǐ yuē wú wéi fán chí yù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Zǐ gào zhī yuē mèng sūn wèn Xiào yú wǒ wǒ duì yuē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wú wéi fán chí yuē hé wèi yě zǐ yuē shēng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shì zhī yǐ lǐ sǐ zàng zhī yǐ lǐ jì zhī yǐ lǐ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mèng wǔ bó wèn xiào zǐ yuē fù mǔ wéi qí jí zhī yōu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zǐ yóu wèn xiào zǐ yuē jīn zhī xiào zhě shì wèi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Néngyǎng zhìyúquǎn mǎ jiēnéngyǒu yǎng bújìng héyǐbiéhū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Zǐ xià wèn xiào zǐ yuē sè nán yǒu shì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dì zǐ fú qí láo yǒu jiǔ shí xiān shēng zhuàn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céng shì yǐ wéi xiào hū曾是以为孝乎?第2课无违为孝孟懿子问孝。
四年级下册论语孝为本跟无违为孝
四年级下册论语孝为本跟无违为孝
尊敬的读者,您好!我们都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至关重要的价值观。
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对于孝道的诠释与传承更是深远影响着我们。
在这里,我们将围绕四年级下册《论语》中的“孝为本”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孝道的内涵与实践。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四年级下册《论语》中孝为本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孝道的核心理念,即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弟妹等。
这些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这些观念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无违为孝这一观念。
无违为孝,意味着我们在行动上要遵循孝道,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不仅包括物质上的照顾,更包括精神上的关爱。
我们要时刻关注父母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子女的关爱。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呢?首先,我们要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
其次,我们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定期回家探望他们。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陪伴他们度过欢乐的时光。
最后,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
总之,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孝为本,我们应该付诸实践,将孝道融入日常生活。
国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国学第二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国学第二课教学设计《国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无违为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二课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强调孝的根本在于敬,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每天的“每日一诵”小课程,初步能够正确诵读论语,虽然不能了解它的内涵与实践方法,但确实感受了君子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读文、背文。
教法与学法:以故事引入课题,留下问题。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入内容,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阅读,通过“引、读、猜、证、悟、疑、结”七个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涵咏中,体会“无违”的涵义,从而理解大意,达成目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时确定: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从第1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
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2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
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引出课题,一起走近儒家名士关于孝的谈论板书课题:无违为孝。
二、读: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课。
做到读音正确、断句规范。
1、2、3、4、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指名读,对字音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指导。
指名学生验证读,当学生基本通读之后。
教师范读。
师生配乐读。
提问:这几段选段介绍了哪些人关于孝的疑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相关)。
5、6、7、追问:你认为孝应该是怎么样体现?指名答师:孔子认为什么做法才算是孝的风范?请大家找出来,集体读一读。
出示课件:无违。
三、猜:请大家合上课本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下文的孟孙也指他。
”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御:“驾车”。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说:“不违背。
”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他说“不违背。
””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要依照礼节祭祀他们。
”
【解读】
“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节。
这种不违背又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虔诚恭敬尽到礼数,不能敷衍塞责: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礼教,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差等,不得越。
以孟懿子为例,他是鲁国最有势力的三家大夫之一,但有时候不仅用鲁公(诸侯)的礼仪,甚至还有用天子礼仪的时候,这就叫越。
孔子因为对他不满,又不好直说得罪他。
所以当他来问孝时就只是含含糊糊地用“无违”这两个字来打发他。
这也见出圣人微言大义的说话艺术。
如果同今天的话来说,孔子的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既要恭敬虔诚,又不铺张浪费呢?。
2《无违为孝
意思是: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 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 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 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 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 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 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 之忧。”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无违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
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பைடு நூலகம்
饮后戏示弟子(节选)
(唐)白居易
先生馔酒食, 弟子服劳止。 孝敬不在他, 在兹而已矣。
※ 我们可以通过 各种方式表达对父 母的孝,说一说你 是怎么做的?
再见
意思是: 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 “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
(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
待父母,就是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 养。至于犬马,皆能 有养。不敬,何以別 乎?”
意思是: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說:“現在人們所說的孝, 往往是指能夠赡养父母。 其实就連狗马之类都能夠 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沒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 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別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 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是: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怎样尽孝? 孔子说:(侍奉父母)最难做到的是 和颜悦色。父母有事,为父母去做; 有酒有菜也给父母享用。难道(仅仅 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
2.无违为孝2课时
共计4课时
教学用具准备
搜集古代24孝故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1
课题
1.孝为根本
备课教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孝为根本》这一课内容包括了有子论述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教导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以及要知道父母的年纪。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然后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真正做到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古人认为,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最重要,一个人如果连“孝”都做不好,那其他的美德就是空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生自由答。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父母是这个世界中最亲的亲人。如果对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的父母都不能好好对待,都不孝,那还能对什么人好呢?还何谈什么美德!对吗?
3.师读句子生大致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背诵
二、根据注释讲讲课文大意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无违:不要违背。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师:最后,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散文诗。希望大家能认真的听,用心去感受!(诗朗诵)
论孝
论孝论语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一、简析儒家以孝为仁之本,特别着重孝道。
本篇出自《论语?为政第二》,记录了孔子与弟子讨论孝道的内容。
孔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孝道:‧无违於礼父母在生时,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每一天都用真诚照顾他们,不太过,也无不及。
父母离世,也要好好埋葬和祭祀他们。
‧爱惜自己要理解父母担忧子女的心,爱惜自己,以免父母担心。
‧心存孝敬孝不仅止於供养父母,还需心存孝敬。
‧和颜悦色侍奉父母,从心而发,还需形之於颜,时刻和颜悦色。
以上四项关於孝的实践,突显了孝的具体表现,强调真正的孝应从心而发地侍奉父母,孝敬父母。
值得一提的是,儒家所提倡的礼有两方面,一是规定人们行为上礼节的规范和仪式,如本文第一段所提的「事之以礼」、「葬之以礼」;二是指人们内在的感情,即从心而发的「敬」,如本文第三、第四段所提的「敬」和容色恭敬。
因此,真正的孝,必须从心而发,按照礼的规定,恭敬地实行。
二、想一想1. 为甚麽尽孝要参照礼的规定,不可太过,也不要不及如果「过犹不及」,会引致甚麽问题2. 为甚麽「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算不上真正的孝道,而对父母和颜悦色却是孝道的精髓三、活动举办小型讨论会,讨论下列题目: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要实践本文提及的四项孝的具体表现,何者最难何者较易2.在今日的社会,为人子女可以怎样孝顺父母。
论语为政2.5
论语为政2.5
《论语》为政篇2.5讲的是孟懿子问孝,孔子说:“无违。
”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
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所以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节。
这种不违背又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虔诚恭敬尽到礼数,不能敷衍塞责;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礼教,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差等,不得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违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
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 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馬,皆能 有养。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
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 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意思是: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 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 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 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 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 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015/9/16
字源解说 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养,甲骨文 (羊)(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 造字本义:放牧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 文(羊)(食,喂食),表示圈羊喂草。古代称 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 指圈喂家畜家禽。《说文解字》:养,供养。字 形采用“食”作边旁,“羊”是声旁。
2015/9/16
诗歌赏读
饮后戏示弟子 白居易 先生馔酒食, 弟子服劳止。 孝敬不在他, 在兹而已矣。
※ 我们可以通过 各种方式表达对父 母的孝,说一说你 是怎么做的?
再见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是: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怎样尽孝?孔
子说:(侍奉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和颜悦
色。父母有事,为父母去做;有酒有菜也
给父母享用。难道(仅仅这样)就算是孝
了吗?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 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 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 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 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 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 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 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 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 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 “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
(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
待父母,就是孝。)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什么是孝。孔子說:“現在人們所說的孝, 往往是指能夠赡养父母。 其实就連狗马之类都能夠 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沒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 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