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孝为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教案:孝为根本

诵读重点: 让学生明白《论语》中的道理,熟读成诵诵读难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经典诵读教案:孝为根本诵读目标

1.通过讲故事、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

2.通过配乐朗读《论语》,熟读成诵,体会《论语》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学生在学习《论语》内容的同时,理解《论语》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

诵读重点:

让学生明白《论语》中的道理,熟读成诵

诵读难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

诵读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这节课由老师和你们一同上一节国学课。孝顺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论语》中也充分体现了“孝”的思想。课前老师给你们布置任务了找一找有关《论语》的简

介。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1.出示课件:以滚动文字的形式介绍《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师: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思想是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孔子。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短片。

2.播放视频--动画短片

师:从动画短片中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出示孔子图片,介绍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师:他希望以“仁爱”为核心思想来治理国家,不要施以严刑,而要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论语》其中的二则。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学习文言文。

1.出示课件,自读、指读、齐读、闭眼齐背。

师:《论语》共二十篇,这两则分别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和里仁篇。

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谨,惧”学生容易读错,应加以强调,以免学生自读过程中定型,就不便于纠正了。)

2.教师纠正字音,如“弟:即‘悌’, 谨,惧”

3.学生齐读、闭眼背诵:

4.出示课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

入:入门在家。孝:子女孝顺父母。弟:即“悌”敬重兄长。

出:与“入”相对,指出门在外。谨:小心谨慎。仁:有仁德的人。

泛:广泛的意思。

小组讨论本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组员交流,派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意见。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遵从兄长,言行要谨慎、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就再去读书学习。

5.与《弟子规》对比。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句话熟悉吗?是不是在哪见过、听过?

6.指名背《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篇文章,是根据古代圣贤对子弟的一些教诲写出来的。首先,要孝顺父母,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其次,还应该做到行为语言谨慎谦和,说话做事讲究信用。要平等博爱地和大家相处,并且亲近有仁义道德的人,向他好好学习。做好这些事情后,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

多学习文化知识。

师:《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的。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你们知道这里的圣人指的是谁吗?

6.课件出示--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学生齐读:

小组讨论本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组员交流,派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意见。

年:年龄,年纪。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7.指名读二则论语。

听“孝”的故事

1.出示课件,组员代表讲故事

师:“孝”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之一。它不仅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而且,几千年来,一幕幕与“孝”有关的故事,共同演绎了中国文化特有的风景。

百里负米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对父母十分孝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一次,他听说百里之外的米很便宜,就跑去买了背回来,做给父母吃,自己却还是用野菜充饥。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盛的饭菜,他总是感叹说:“现在父母去世了,我想再吃野菜,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能了!”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呀!

父母唯其疾之忧

唐朝有位叫李皋的人,常常说:“除了生病以外,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让父母为我担心。”有一次,李皋被人诬告,受到审讯。为了避免父母担惊受怕,他每天受审时,都身穿素服;可仍然像平常一样,穿着官服回家。在父母前面,说话做事也像平常一样从容,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不久,李皋被贬官到潮州。赴任前,他安慰父母说:“我得到了升迁。”直到真相大白,官复原职,他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父母。

扇枕温席

黄香是汉朝江夏人,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九岁那年,母亲去世了。他非常悲伤,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夏天,天气炎热,晚上屋里还有蚊子,使人难以入睡。为了让父母睡得安稳,小黄香每天晚上总是先用扇子为父亲睡得安稳,赶走蚊子,才让父母躺下。冬天,屋外寒风刺骨,屋内被褥冰冷。黄香怕父亲受凉,每天晚上睡前,就先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把被窝捂热,再让父亲上床睡觉。黄香的孝行很快传遍了左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