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断它们是否成正比例。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对比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断它们是否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是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
2.如何将实际问题与正比例知识有效结合。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比例的性质。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性质。
2.准备PPT,展示正比例的概念及实例。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3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两种相关联的量。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正比例的定义,解释“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并给出成正比例的判定方法。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4篇《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预设:一、导入新课1、谈话:老师准备去水果超市买一些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如果我准备买1千克,你能求出什么?(总价)2、出示表格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填写完整。
提问:如果买()千克,总价()元……;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买的千克数越多,总价就越高)师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在这里——“买的千克数”和“总价”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探索新知(一)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1、出示例1表格2、提问:这张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相关联?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补充板书)(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谈话: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2、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首先是这节课的教学背景,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的开始。
提起函数,可以简单的说:函数是一种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反映两种数量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而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也是当中最简单最线性的关系,其实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探索规律,还有对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的学习,包括字母表示数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正比例意义的学习将直接为反比例意义的学习提供研修方法和研修模式,又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乃至于将在初中系统的学习函数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学情分析刚刚谈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在课前访谈中,通过学生对于涉及的两种相变化的量思考的时候,还能够结合自己充分的生活经验,举出了大量实例。
比如在访谈中,当涉及到“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话题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说:大树生长的高度跟它生长的年份相关系,还有的说一天当中气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等等。
这些展示出了孩子对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变化现象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学生面对正比例的学习角度来看,这方面的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的,因为从研究数量关系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孩子对以往的数量关系,包括一些运算公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比如说路程、时间、速度这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应该说孩子比较熟悉,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而正比例的意义是要从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通过观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他们来说,正比例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与比例和反比例有一定的联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但是,正比例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和消化。
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比例。
2.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比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每分钟跑50米,他跑10分钟能跑多远?”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苏教版六下数学《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数学《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下数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比值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比例、比值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正比例打下了基础。
但是,正比例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比例,从而更好地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比例,从而更好地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正比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正比例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比例的实例、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家种了5棵苹果树,每棵树结了10个苹果,一共结了50个苹果。
如果每棵树再多结2个苹果,一共会结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多个正比例的实例,如“火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等,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进而总结出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比例的概念,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对正比例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正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
提问:火车的速度与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火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正比例的定义:两个量如果是对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量就成正比。
正比例的性质:成正比的两个量,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增加;当一个量减少时,另一个量也减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3小时后,行驶了多少公里?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计算出汽车行驶的公里数。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主要介绍了正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些抽象的概念。
但是,正比例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比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能够准确地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2.准备一些实际的案例,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比例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题目:某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10%,问降低后的价格与原价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是成正比例的,哪些情况不是。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经历探索正比例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知识点: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判断。
教材分析:正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它涉及两个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认识。
通过学习正比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实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感受正比例的普遍存在。
探究: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归纳:总结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形成知识结构。
练习: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与正比例相关的数量关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程度、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等。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做题: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思考它们是否成正比例,写一篇小短文与同学交流。
正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
公开课教案上课内容: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游戏结果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分数随着次数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分数随着用次数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分数和次数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总分数除以次数得到的分数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总分数除以次数得到的分数相等也可以说是总分数与用次数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2.教学“试一试”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50 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3.教学“议一议”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说课稿6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说课稿6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说课稿1赵喜梅老师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第19页——21页的内容。
赵老师教学思路清楚,课堂上,让同学自己观看,自己比较分析,自己归纳,来发觉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常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同学分析,推断、概括、推理力量。
突破了难点,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一、留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课堂机敏开放。
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买了一些苹果,已经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么?”入手,引出数学的关联的量上,然后让同学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量,让同学明白数学和生活亲密相关。
从“人的体重与门的高度”还有“我们班的总人数,满足的人数和不满足的人数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无不体现了数学学问运用与生活的特点,课堂设计机敏开放,熬炼了同学的分散思维。
二、如花微笑,暖和同学。
这节课上,赵老师从开头到结束,脸上都洋溢着迷人的微笑。
微笑让同学感到暖和,身心放松,制造了和谐的教学课堂。
我想在课堂微笑很简洁做到,但难的是微笑一节课,不管是引导同学发言,讲授新学问,还是针对练习我想赵老师是达到了教学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问题引领同学,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
“假如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表格认真观看,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假如把5个表格进行分类,你该怎么办?”每到关键的部分,老师并不焦急告知同学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问题引着同学乐观思考,最终由同学自己一点一点总结出来,让同学深刻理解学问点,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说课稿2敬重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预备、教学过程、效果猜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同学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感受正比例的规律性,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实例,如火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实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量的比值保持不变时,它们之间就存在正比例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某商品的折扣价、计算火车行驶的路程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如:购物时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如何安排时间等。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正比例的意义: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通过计算两个量的比值,判断是否为常数。
正比例关系的应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如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难点:如何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PPT和相关图片。
教学软件:用于计算比值和展示动态图解。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结合黑板进行讲解,同时辅以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并进行分享和展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正比例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正比例的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正比例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正比例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比例关系模型、PPT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本教材,一份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正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中,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从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让学生了解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如何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比例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现象属于正比例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一课时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能说明理由。
2、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关系,感受表示正比例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教学模型,渗透函数思想,进一步培养比较、抽象、概括和演绎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复习学过的数量关系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数量,例如去买东西时,我们会遇到单价、数量和总价。
你能为大家举个例子说说吗?生:……学生说到路程、速度、时间,教师提醒上学路上注意安全。
2、过渡:同学们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数量,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变化的观点更深入的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数量的变化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一)例11、理解相关联的量。
(1)观察表中数据,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间和路程(2)观察表中数据,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哪一种量随着哪一种量变化的?指出:行驶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之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相关联的量追问:谁能再来说说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探索变化规律。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什么规律?大家观察、比较表里的数据,对数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你对表里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引导认知:行驶时间越长,行驶的路程也越长;行驶的时间短,行驶的路程也短。
时间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路程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时间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路程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3)引导:请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看看能发现什么?交流所写的比,并板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正比例的意义》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并能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初步感知1、游戏激趣:同学们,平时你们两个同学在一起玩游戏,决定谁先玩,一般用什么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好不好?先听老师说游戏规则,游戏时同桌为一组,一边进行游戏,一边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自己赢的次数,比一比哪位同学最聪明,最有智慧。
时间30秒,做好准备,游戏预备──开始!2、互动填表3、交流发现4、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1: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80 160 240 320 400 480 ……1、过渡延伸:生活中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很多,比如例1的两个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相机交流):生a:是相关联的量,时间扩大,路程也跟着扩大;师:你是怎么观察表中的数据发现的?生b:是相关联的量,时间缩小;路程也跟着缩小;师:那么,你又是怎么观察表中的数据发现的?连起来引导思考,相机引导进一步观察并板书(同扩同缩)2、自学例1:请同学们自学书62页例1一直看到猫博士说的话那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课本第39、40页例1。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
2.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对“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数青蛙游戏。
同学们,你们玩过数青蛙的游戏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这里有些什么数学知识呢?(乘法等等)这个游戏里呀,不仅仅只有这些数学知识,还有更多的知识,你们想学吗?(想)2.课件出示,小芳同学就做了一个有关于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实验,我们来看看她准备了些什么?(实验要用到大小相同的杯子,和不同高度的水,水的形状是圆柱体等等)观察很仔细。
小芳同学根据她实验的结果,还做了一个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表中已经记录高和体积的情况,你能完成这个表格吗?(25,底面积=体积÷高)二、探索新知1.探讨水的体积和高这两个量。
(1)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同时课件展示)A.生1:水的高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也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是的,水的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把这样的两种量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B.那体积是怎样随着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呢?生2:从左往右看,水的高度增加,体积随着增加;从右往左看,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随着减少。
C.课件出示表格。
生3:底面积没变。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底面积是怎么求得来的?(体积除以高等于底面积)“除以”我们可以用比的形式表体积 =底面积)底面积没变,我们换个词呢?示吗?(可以,高体积 =底面积(一定)。
(不变,一定等等)板书:高2.探讨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一辆汽车开过来了,表中记录了它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接下来,请你们按照刚刚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同桌共同探讨交流,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
正比例的意义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用投影逐一出示下列题目,请同学回答: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2.教学例1(1)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3小时行驶180千米,4小时行驶240千米,5小时行驶300千米,6小时行驶360千米,7小时行驶420千米,8小时行驶480千米……(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3)边填表边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时,使之明确。
①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②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6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20千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点拨: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③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提示:请每位同学任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60或都一样,固定不变等。
教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正比例的意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教学,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答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二、数学活动。
在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课件出示: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讨论,教案《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特点是: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发现的规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教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2、让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比较、归纳、概括等活动过程,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渗透变量、对应、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代大伟
【学习目标】
1、让我们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进而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掌握判断的方法,培养我们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同时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生活中的变化问题
1、课件演示成语《水涨船高》的动画,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一则什么成语。
2、感悟相关联的现象:船为什么会升高?水与船是怎样变化的?(船的升降是随着水位的升降而变化的)
3、小组内交流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一种量变化引起另一种量的变化)。
引出课题
二、自主填表—小组合作探究
(先自己去填写,然后再小组探究把不懂得问题组内讨论解决。
)
1、表中有()和()两个变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_______.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多少?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
1、表中有()和()两个变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_______.
数量(米)
1 2 3 4 5 6 7
总价(元)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
2、应付钱数是怎样随着质量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应的应付钱数和质量的比值是多少?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归纳】
比较以上二个例子寻找共同点?
【正比例的定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相同,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正比
例关系.
【思考】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的解题策略?
1、先看两个变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露一小手:
课本第19页问题
四、实际应用:
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花布的米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吗?
与是相关联的
=相同与成正比例关系
五、拓展提升:
长沙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根据表回答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求出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3)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课堂气氛活跃。
以往教学此内容时,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仅仅局限于“比值一定”,与后面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未能形成有效的联系,因而教学收效不大。
此次教学,首先从教学目标上进行修改,增加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即“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教学设计大胆开放,真正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教材的重点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给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了浓厚的现实背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强调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
最后,由学生独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似在新授之前浪费了不少时间,实则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有了更多自主、个性探究的机会,值得借鉴与提倡。
时间(天) 生产量(吨) 1 2 3 4 5 6 7 8 7
14212835424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