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概述

合集下载

2016届江苏省江阴一中高考语文课件:小说阅读—情节与环境(人教版)

2016届江苏省江阴一中高考语文课件:小说阅读—情节与环境(人教版)

2.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 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分别从人 物形象、情节、主题、环境四个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 分)
【参考答案】(1)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 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 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 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祝福》的情节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家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尾声: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阅读。
渲染悲剧气氛,利于突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 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 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一件小事》先以“国家 大事”与“一件小事”作对比,突出一件小事不同寻常 的意义。再叙述事件经过,最后呼应开头。这样倒叙便 于读者掌握主旨,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倒叙式开篇一般 都有明显的标志,或时间承转标志,如《一件小事》的 “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 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欧· 亨利式的结尾” 是指小说在结尾揭示真相,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 小说更有戏剧性更生动,给读者以回味。如泰格特的 《窗》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 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 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 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 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烘托人物形象;暗 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⑤象征和暗示,揭示小说主旨。

2016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实用)

2016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实用)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 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 力。 •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 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事物,也可以是 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还可以是某个事件、 作者的情感。常见的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如 鲁迅的《药》就有明暗两条线索。 • 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主题更突出,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
命题角度二:形象
一、概括形象类 1、抓描写:正面、侧面、细节 2、抓情节 3、抓评论语
2011全国新课程标准卷: 《血的故事》第3题:“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 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 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 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 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 良好的心态。
《仁慈的小偷》第(3)题 答案: ①手法:欲抑先扬(2分) ②前文将那个男人塑造成一个对安娜贝尔女士 体贴入微的绅士形象,结尾处却交代出他是一 个小偷,(2分) ③效果:这使人物前后形成对照,凸显了他精 于算计的性格特征及敏锐的观察力。(2分)
命题角度六:语言特色
小说语言:P200
语言风格:平实、自然、清新、华丽、幽默、辛辣 、洁净明快、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口语化、 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解题方法: 1、从修辞手法考虑、 2、从词语锤炼入手(动词、形容词、副词、叠 声词、拟声词) 3、从句式入手(长短句、 整句、散句) 4、从表达方式入手(叙述、议论、描写类)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2016年江苏高考《会明》小说阅读

2016年江苏高考《会明》小说阅读

[2016年江苏高考,13-1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

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

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

(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仍保留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主要题型,选文关注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成长经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等,篇幅将会缩短,大致为1 300字。

2.在考查上,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体验”“感受”“品味”和“领悟”。

3.探究性试题会得到强化,而且会侧重于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审美求真等的探讨,关注考生对作品个性化的解读。

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

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微型小说的特点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汇总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汇总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汇总小说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

掌握小说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江苏高考中常见的小说类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体裁,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环境背景、展开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小说的特点包括:叙述性、拟真性、心理描写、多样性、文学性等。

二、小说的流派和代表作品江苏高考中常考的小说流派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抒情小说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小说流派和其代表作品:1. 现实主义小说:-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道德败坏。

- 《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品,描写了一个妓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鲜明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 浪漫主义小说:- 《巴黎圣母院》: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希拉克与埃斯梅拉达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 《飘》: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品,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描绘了斯佳丽·奥哈拉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一个女性坚强不屈的形象。

3. 自然主义小说:- 《骆驼祥子》: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品,描绘了一个贫穷青年骆驼祥子为了生存和发展的斗争,展现了社会的冷酷和个人的无助。

- 《大地》:中国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品,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翠翠和阿生这对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农民的顽强与坚韧。

4. 抒情小说:- 《红与黑》: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少年朱尔斯的爱情和追求上流社会地位的梦想,展现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 《嫦娥》:中国作家秦牧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女主人公嫦娥的爱情与牺牲,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命运。

三、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江苏高考中常考的小说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配角和形象人物。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一)、标题作用题例1:本篇小说以“棋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小说以“棋子”为题,表现了利用与被利用、设计与被设计的双重关系和深刻寓意,突出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创意。

②小说以设宴和应宴为主线(明线)安排情节,以如何设宴和应宴作为计策巧妙构设,使小说张弛有度、收获自如,更为深刻地突出了主题。

例2:(2009年高考浙江卷)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例3: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答案:以“无畏的腿”作标题,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讴歌了“那人”的英雄品质,而且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暗示作用(二)、词语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1情节结构题型2分析情节作用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1情节结构题型2分析情节作用

题型二分析情节作用►(2016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会明》),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看看考生的失误有①⑤⑦等。

可见这个细节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完整。

内容上,前两处写“插军旗”,会明充满了自豪感,而最后一处写“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此时,会明因一个鸡的家庭感到很幸福,可见他对“插军旗” 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者通过对比表现的是会明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2分)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2分)理理解题的技法一、紧抓内在关联,“ 4步走”解答情节作用题(针对“短板一”)分析情节的作用,有单从情节本身进行的,也有把情节考虑进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的。

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

它是整个情节题的核心。

对这一类题目,应做好以下步骤:第1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作概括。

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梳理情节脉络,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第2步: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语。

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第3步: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

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第4步:作答,注意使用术语。

指向情节T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

指向人物T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指向主题T点明或深化主题。

答题模板:①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二、精读深思,避免“乱贴标签”(针对“短板二”)1•读,要对所给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读细、读懂、读透,把握其内容、层次、表达方面的特点,进而纵观全文,寻找联系。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小说阅读2情节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小说阅读2情节含解析

第二课小说情节结构●复习目标1. 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结构要素。

2. 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故事情节特点及作用。

●设计思想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资源《小说情节结构》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具体有三种:(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如“边练边悟”中《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阅读:小说阅读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阅读:小说阅读

示例 (07宁夏题)《林冲见差拨》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 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 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 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 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 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 作用。
㈡ 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 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起着 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它是人 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的矛 盾冲突中得到展示的,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 而得到具体体现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 成。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 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 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 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一是主线,一是次线; 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 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 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 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 的艺术匠心。
总结: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一小说技法提分点19把握线索脉络,梳理小说情节课件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一小说技法提分点19把握线索脉络,梳理小说情节课件
读文支招
一、主要情节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火夫的生活。他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总给人一种呆呆的感觉。 他喜欢安静的生活,在战争中总希望赶快开战,快点结束这一切。他是一群小鸡的 妈妈。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火夫。
二、叙事线索
插军旗 三、文章脉络 ①段交代十年前会明在三十三连时“插军旗”的经历。 ②—⑥段黄州前线会明的积极表现,表现了他渴望仗赶快打起来以及爱慕虚荣的特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
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 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 气,走进哨兵旁边,问:“ 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 没有。”“ 我好像听 见枪声。”“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 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 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和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
说”来分析;第二处,可以联系前面会明的表现分析。
答案 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答案 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
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
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2.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答案 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争如拖到六
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3.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 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    解析及复习指导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 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 念。
【答案】 D C B 【解析】该题是客观选择题,从多个方面设题,全方位的考查学生 对小说的理解分析概括提炼的能力,但是,难度不大,争取要把这5分 题拿到。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小说中的 我并不能等同于作者。B项从原文“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 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 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可知,“我”对 女主人公有喜爱的成分,但这句话还流露出“我”对这次的交流感到畅 快,并没有“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这一作用。E 项“表现了 民众的必胜信念”于文无据。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 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 待“我”。 【解析】这是一道常规考题,凡考小说,大多都会涉及到对人物形象的 分析或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很多学生抓不住主要情节,片面的对文章 进行支离破碎化的理解,从而性格特点概括以偏盖全,或者把概括当成 了列举。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 从“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天。之后我们又 谈了些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可知,她关心母亲,喜欢 读书;从“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 交”“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可知,她 热情大方、机智幽默;从她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可知,她饱受苦难,但 仍然乐观,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和爱情。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 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的情节。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试题解析及2017年复习指导陕西省西安中学庞世文一.原题呈现及解析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1.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找出线索,梳理脉络。

如2015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切分层次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概述课件 苏教版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概述课件 苏教版

11.修辞手法 [命题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这样写在表达上 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 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技法解密] 一般来说,描绘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为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主要 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 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 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分述如下: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 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或反衬):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8.层次安排 [命题方式] 布局的?
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或:本文是如何谋篇
[答题模式] 材料上以“……”为中心,内容上由“……”到 “……”逐层深入,按照“……”顺序展开。 [技法解密] (1)化面为点,连点成线,切线为段。也就是首先概括每一段的基本 内容或找出每一段文字的中心句,使其成“点”;然后据此分析段 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作者的逻辑思路,使其整体贯通成为“ 线”;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思维的阶段性变化,把握文章结构, 最终成“段”。(2)分析首尾,注意过渡和照应,材料上详略主次的 安排,思路上行文线索的贯串以及相关的写作顺序。 (3)运用过渡词语,如“之后、然后、以及、最后”等;运用结构类术 语,如“由浅入深、前后照应、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形散神聚、 先抑后扬”等。
洞悉命题规律 规范答题模式
1.遣词用字 [命题方式] 文章的这个句子中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含解析

小说阅读根据小说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特点,以及考生一轮复习掌握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的较多:1.小说作用类题目命题角度繁多,情节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标题作用等等,考生在答题时常因找不出思考角度而失分。

2.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考生很容易得分,但想得高分很难,细节处理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3.艺术技巧赏析题仍是考生的失分重灾区,二轮复习需要进一步强化,帮助考生进一步建立知识理论体系,并打磨解题细节。

4.小说探究题,对于小说探究题,虽然考查角度较多,但无非是对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深度挖掘,特别是情节、形象的探究,其思考角度同以上3类题目基本一致,故本书不再专门讲解。

本拉分考点在后面第4讲,只重点讲解“主旨意蕴”“标题意蕴”的探究。

第1讲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括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这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这四类题目因其综合性较强,考生答题时往往会因思考角度不全和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一、通法指导——“4+1”个角度全知晓“四循环+一读者”准解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即这四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

[特别提示]标题作用类除了“四循环+一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典例印证](2016·山东高考)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情节与主旨的关系);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③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

2016江苏卷高考语文阅读题全解析

2016江苏卷高考语文阅读题全解析

2016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江苏卷)总述201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2016年江苏省高考说明》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大语文视野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关系命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试卷的结构、题型。

总体来说,题型规范,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

下面就阅读考查的试题作一评述。

惊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记叙类文本。

题型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的理解较好解答,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表达简洁,意思清楚,没有故意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为难考生。

古诗词鉴赏,依然是紧贴《考试说明》,材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

考题设置上由去年的三道题变成两道题变成了两道,比往年少了一道,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表达效果的分析以及情感的感悟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涉及到《史记选读》中《李将军列传》里的相关内容。

同时,第11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第101页“品读与探讨”里第二题如出一辙。

可见,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积累,平时训练要扣本扣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

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去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卑微但又乐观、坚强的双面人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

四个题目从概括情节、人物分析、情节作用和探究意蕴的角度出题,强调答题的精准度,答题角度的全面性。

答题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波折,但难度在正常范围之内,需要细心审题、理清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孙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佳位置。

选文体现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层思考,摆脱了去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考,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现实反思意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随笔,在设题上与去年类似。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江苏高考小说题型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掌握小说的知识点对于备战高考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江苏高考小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古代小说作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

古代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形式,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以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手法展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另外,古代小说还具有写实的特点,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对社会、人物进行刻画和批判。

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现代小说以短篇、中篇为主要形式,常常采用内心独白、意识流等手法,呈现了更加细腻、多样的表达方式。

现代小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与反思,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迁,更加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与多样性。

三、文学流派与作家代表江苏高考小说题型中,常常出现对不同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的考查。

例如,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沈从文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独立而坚韧的女性形象;林语堂则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敏锐观察而受到广泛关注。

四、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承载了作家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也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江苏高考小说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作家的描述与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对作品的思考,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与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

五、小说作品的主题与意义每一部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与意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

江苏高考小说题型中,常常要求我们通过对小说的细节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来探讨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苏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题型示例例1:(2010江苏卷)《溜索》溜索阿城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例2:(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例3:(2014南通二模)《早餐》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独特的山区晨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参考答案】(4分)从低到高(或由近及远),从视觉、内心感受等角度描写,运用比拟、比喻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三、题型示例例1: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实际上是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2:(2015 全国新课标卷)《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近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例3:(2008 江苏卷)《侯银匠》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类型三:分析作用一、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人称的作用。

3.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写某人物、某事件的作用。

5.构思特点及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细节描写:细节本身的内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

2.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人,线索作用,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与散文相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来分析。

第三人称: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什么,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3.开头与结尾:与散文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

4.构思方面:扬抑、前后对照、造成县念、埋下伏笔、增加情趣、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抒情效果等。

5.其它方面:照应、引出、铺垫、对比、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照应铺垫对比情节人物主题三、题型示例例1:(2008 江苏卷)《侯银匠》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例2:(2010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思维轨迹】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

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

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

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参考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例3: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例4:(2012 江苏卷) 《邮差先生》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要准确解答此题,就要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从表层意义看,这句话是小城天气给邮差先生的感受;从深层看,是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感受。

因为这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不只是写出了邮差先生对小城天气的满意,更写出了他对小城生活的满意,言语之中透露出邮差先生对小城深深的爱。

作为全文的结句,这句简短、抒情,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一、常见题型1.小说题目的含义。

2.小说题目的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含义:一语双关、反讽,分析本义,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要与人物形象相联系。

1.作用:线索,制造县念吸引读者,所折射的社会现状、人际关系、所表现的主旨等,主题思想方面(更集中深刻、更丰富),结构艺术方面(精巧高明、紧凑有序、平中见奇),人物塑造方面(更鲜明突出)。

三、题型示例例1:(2014浙江卷)《走眼》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答案: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解析: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

例2:(2016 江苏模拟)《凤凰眼》试探究小说以“凤凰眼”为题的深刻意蕴。

(6分)答案:①“凤凰眼”是小说中的普洱茶;②“凤凰眼”是智慧之眼,代表老陆识茶懂茶,是行家;③“凤凰眼”茶分不出茶品,但分出了人品、为人之道与为商之德;④这个社会像老陆这样的实诚人已经成了“凤凰眼”;⑤“凤凰眼”呼唤实诚之人,呼唤诚实待人。

(每点2分,任意3点得满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结论应酌情给分。

)类型五:探究评价一、常见题型1.分析情感。

2.探究评价观点、态度、主旨等。

3.句子内涵、意蕴。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情感:多角度分析,学会用一些词语组织答案,如同情、尊敬、赞美、揭露、讽刺、批判、谴责、忧虑、关注等。

2.探究评价:核心是主旨,要结合人物来分析,如所折射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文关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对人性、社会现状、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态度,对待如困难挫折等生活方面的态度,所蕴含的人生折理。

3. 探究意蕴: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内涵意蕴。

三、题型示例例1:(2010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思维轨迹】探究题。

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

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

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

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④角度四:“我”和领队。

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

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参考答案】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例2:(2016 苏州一模)《表的喜剧》⑨一拿到表,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想到两天来演的这一幕小小的喜剧,想到那位诚挚的老头用手搔着发亮的头皮的神气,对了这大海似的柏林,自己笑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