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细菌基本检验技术一

合集下载

大一细菌观察实验报告内容

大一细菌观察实验报告内容

大一细菌观察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细菌)对人体的影响,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提高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基- 培养皿- 双眼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 移液器- 手套、口罩、实验室大衣等个人防护用品2.2 实验方法1. 将细菌培养基均匀涂布在培养皿内,待培养基凝固。

2. 用火焰将显微镜玻片烧热消毒。

3. 使用无菌移液器,将待观察的细菌样品点于玻片上。

4. 将玻片放置在已凝固的培养基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5. 盖上培养皿的盖子,用胶带封好,防止外界细菌的污染。

6. 放置在恒温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细菌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7.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用双眼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数量。

8.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细菌的生长规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以200倍放大率使用双眼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情况。

首先,在玻片上观察到了无数的微小细菌,其形态大小不一,呈现出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随着培养的时间延长,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形成了以培养基为中心的细菌群落。

通过对细菌的观察,我们发现了细菌的生长规律。

细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进行繁殖。

起初,细菌数量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会迅速繁殖,数量急剧增加。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细菌的生长速度与培养环境密切相关。

当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时,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无法持续增加。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观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

细菌作为微生物世界中的重要一员,对人体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以避免细菌带来的潜在危害。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常通风,避免与病原菌接触,保护自己的健康。

同时,加强对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本次实验虽然只是对细菌生长的初步观察,但为我们打开了细菌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细菌的重要性。

微生物学--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微生物学--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5.指示剂
• 常用的指示剂:酚红、中性红、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紫、 甲基红等
一、培养基
(二)培养基分类
1.按成分分类
• 合成培养基:是人工合成,组分明确,都是无机盐和化学 纯物质组成的培养基 • 天然培养基:也称复合培养基。是指含有化学成分不完全 明了或各批物质的成分很难一致的天然物质所组成的培养基, 如蛋白胨、牛肉膏、肉浸液、鸡蛋、马铃薯等。细菌检验常 用
一、培养基
6.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
• 无糖:103.4kPa
121.3℃维持
15~20min
• 有糖: 68.95kPa 115℃ 维持
15min
• 间歇蒸汽灭菌法:血清、牛乳、鸡蛋 • 血清凝固器灭菌
一、培养基
7.质量检验 • 无菌试验:将制好的培养基在35℃温箱培养过夜,判定是否 灭菌合格 • 效果检查:按不同的培养要求,接种相应菌种,观察细菌的 生长、菌落形态、色素、溶血及生化反应等特征,判断培养基 是否符合要求
(2)结果 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革兰染色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 •脱色经复染呈蓝色为非抗酸性细菌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3.其他染色方法
(1)鞭毛染色 (2)荚膜染色
第二节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重点提示
•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 培养基的种类 •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程序 • 细菌接种与培养方法 •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2020/2/28
7
常用诊断流程
• 表解法 区别比较复杂细菌,将各种细菌及其多 种
特性列成矩阵表格,使相互区别点十分明显,便于分析 比较

肠杆菌科初步分属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混合营养物制品。
组成和作用
---营养物质:蛋白胨、肉浸液、牛肉膏、糖醇类、血液、 鸡蛋和动物血清、生长因子、无机盐类
---水 ---凝固剂:琼脂、明胶 ---抑制剂 ---指示剂
4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基础培养基:培养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如普通平板。 营养培养基:能满足营养需求较高细菌的生长,如血平板。 鉴别培养基:含有某些特定的底物,用于鉴别细菌,如克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半固体穿刺接种法 :用于观察细菌动力 斜面接种法 倾注培养法:用于细菌计数 涂布法
分区划线法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其他接种方法
5
细菌培养法
一般培养(需氧培养)
---培养温度:35℃(采用恒温培养箱) ---培养时间:18~24h
二氧化碳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箱、烛缸法、化学法 厌氧培养法:厌氧培养箱、厌氧袋、厌氧罐、疱肉培养
2017-10-11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目的: 主要用于诊断病人是否发生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用于检测注射用液和生物制品有无内毒素污染。
检测方法: 家兔发热法 鲎试验
细菌外毒素的测定
体内毒力试验: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被
相应抗毒素中和,若先给动物注射抗毒素,然后再注射外 毒素,则动物不产生中毒症状。
有动力 现象
无动力 现象
细菌的生物化学鉴定技术
3
6
细菌的代谢产物检测与鉴定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酶类试验 抑菌试验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糖类发酵试验 氧化-发酵试验 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 七叶苷水解试验 甲基红试验 VP试验

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

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
单元 一、基础化学 二、有机化学
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
基础知识
理化检验技术
细目 1.基本定律和元素周期律
2.溶液 3.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4.电解质溶液
5.缓冲溶液 6.胶体溶液 7.氧化还原反应 8.络合物和螯合物 9.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0.卤族元素 1.基本理论
要点 (1)摩尔 (2)阿伏伽德罗定律 (3)分配定律 (4)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6)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1)溶液的概念 (2)溶解度 (3)溶液浓度的配制 (4)溶液浓度的换算 (5)溶液的依数性 (1)化学反应速度 (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3)化学平衡 (1)电解质和电离 (2)电离度和强弱电解质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4)溶液的pH值 (5)酸碱指示剂 (6)盐类的水解 (1)基本概念 (2)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 (3)缓冲溶液的pH值 (4)缓冲容量 (5)缓冲溶液的配制 (1)基本概念 (2)溶胶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2)反应方程式配平 (3)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1)络合物的基本概念 (2)络合物的结构 (3)络合物的性质 (4)螯合物的概念 (1)金属的通性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1)卤素的通性 (2)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基本概念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3)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理化检验技术
单元
细目
要点
(1)计量法
1.计量法和法定计量单位
(2)计量法实施细则
一、计量法规和计量认证
(3)法定计量单位
(1)认证认可的依据
2.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和实 验室能力认可
(2)认证认可的主要内容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为疾病诊断、病原体鉴定、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主要内容:一、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建立在经典微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快速等优点,但易受主观因素和经验限制,且无法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准确鉴定。

1、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

该方法主要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观察。

2、培养基培养培养基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接种微生物,观察其生长情况,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

该方法可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3、生化鉴定生化鉴定是通过测定微生物对各种生化试剂的反应,了解其生理生化特性,从而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该方法可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鉴定。

二、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快速化和高精度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1、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制备特异性抗体,对样本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等领域。

2、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等核酸分子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核酸分子的序列、结构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特异性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将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相结合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样本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了解其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该方法可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的鉴定。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有
些对人类健康有益,有些则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对细菌进行检验
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细菌检验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细菌检验方法之一是培养法。

培养法是通过将
样本置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促使
细菌在培养皿中生长和繁殖。

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形成典
型的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
断细菌的种类。

其次,鉴定细菌的生化试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生化试验是
通过检测细菌在特定生化反应条件下的代谢产物,来判断细菌的特性。

比如,利用氧化酶试验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氧化酶酶活性,利
用大肠杆菌培养基来区分大肠杆菌等。

除此之外,PCR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验方法。

PCR法是一种
快速、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扩增细菌DNA片段,再通过电
泳等手段来检测细菌的存在。

PCR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细菌。

最后,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也是细菌检验的重要环节。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通过将不同抗生素涂布在培养皿上,观察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出对患者病情最有利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生化试验、PCR 法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细菌检验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细菌检验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及培养现象的观察(微生物检验课件)

细菌检验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及培养现象的观察(微生物检验课件)
4.接种环、针,每次使用前、后都要在火焰上 烧灼灭菌。
5.进行培养基的分装、细菌接种都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 行,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污染。 6.无菌吸管头上应塞有棉花,不用口吹或吸液体。 7.实验室的所有感染性物品未经消毒灭菌不能拿出实验 室,应经消毒处理。 8.操作者要注意个人防护,穿好工作服,必要时戴好帽 子、口罩、手套等,离开时要更衣、消毒、洗手。 9.桌面、操作台需及时用消毒液擦干净。
❖ (三)接种与分离技术 ❖ 1.平板划线法:⑴分区划线法
❖ (二)连续划线法
❖ 2.斜面接5.倾注法
7 涂布接种法
三、细菌的培养方法
❖ 1.普通培养法 ❖ 2.CO2培养法 ❖ 3.微需氧培养法 ❖ 4.厌氧培养法
❖ 四、细菌的生长现象 ❖ (一)菌落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无菌操作技术 二、接种方法 ❖ (一)接种针和接种环
取细菌的用具。 ❖ (二)无菌室
提供无菌环境。
二、无菌技术
1.无菌室使用前的消毒:打开紫外灯照射 30min-1小时,或用5%的石炭酸喷雾消毒。
2.所用物品均应在使用前严格灭菌。使用时不 得触摸、碰撞未经灭菌的物品。
3.无菌的试管、瓶子打开后应在火焰上通过 2-3次,尽快盖好,或尽量靠近火焰;管、瓶 口切忌朝上暴露于空气下。
(二)细菌在液体中的生长现象 ❖ 1.均匀混浊 ❖ 2.沉淀生长 ❖ 3.表面生长 (三)细菌在半固体中的生长现象 ❖ 沿穿刺线生长。 ❖ 穿刺线两侧云雾状混浊。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内等。

细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作用,有益细菌可以促进环境的生物平衡,而有害细菌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

对细菌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检测和鉴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细菌一般检验方法的详细介绍:1. 培养法:培养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检验方法之一。

通过将样品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并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可以让细菌在体外生长和繁殖。

培养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形态、生长速度、代谢特性等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检验和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2. 鉴定法:鉴定法是确定细菌种类的关键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对不同细菌的特异性试验(如生化反应、酶活性测定、生物学特性等),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鉴定不同的细菌种类。

3. PCR法:PCR法是一种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出细菌的DNA序列。

通过PCR法,我们可以迅速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还可以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4. 免疫学法:免疫学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来确定细菌种类的方法。

通过免疫学法,我们可以检测出细菌感染的相关抗体,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应的疾病。

5. 荧光显微镜法:荧光显微镜法是一种直接观察细菌在样品中的分布和数量的方法。

通过染色和荧光标记,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特定的荧光信号,从而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计数细菌。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鉴定法、PCR法、免疫学法和荧光显微镜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细菌的种类、数量和特性,为环境监测、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二篇示例: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常见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有些对人类健康有害,有些可以利用于生产和科研。

微生物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及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简单构造原理 2、学习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 3、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 、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标本玻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 菌、炭疽杆菌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四、油镜的识别及使用和原理 五、使用完毕显微镜及标本片的处理 六、作业:
1、普通显微镜与油镜使用上有何区别? 2、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
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简单 原理
1。支持部分:镜臂、镜筒、精细调节 2。放大部分:接目镜、接物镜 3。照明部分:别及使用原理
1 光圈调最大 2 标本上滴加香柏油0.5-1滴 3 转换油镜头浸入油滴中
五、使用完毕显微镜及标本片的处理
油镜用过后,应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和玻片擦拭干净 如油渍已干,须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溶液拭去油渍, 再用干擦镜纸拭净镜头
作业
1。普通显微镜与油镜使用上有何区别? 2。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
枯草杆菌,革兰氏染色
枯草杆菌,芽胞简易染色
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
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
1。穿工作服 2。书本等物品放入抽屉 3。树立无菌概念 4。不能抽烟、吃零食 5。爱护公物,注意节约
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 1.防止微生物散布:穿好工作服,废弃物置 于指定地点 • 2.节约:节约实验药品,试剂,使用仪器要 小心,注意保养 • 3.标记与记录: • 4.清洁:个人完成实验后清洁桌面,全班分 小组值日实验室公共卫生。
破伤风梭菌,芽胞染色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 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
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 征及迁移性等; 2)、在液体培养中: 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3)、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
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 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 状
d.表面:有无生长、性状(膜状、环状)、菌膜厚薄及 表面特征(光滑、颗粒、皱状);
e.其他:有无特殊气味,色素。如果是糖发酵培养基则 主要观察是否产酸和有无气体。
5)、穿刺接种法(半固体接种)
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厌氧培养等也可以 用于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垂直刺入培养基的中 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部(但不能 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退出; (3)经培养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到:沿穿刺线生长, 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线模糊不清, 或沿穿刺线向外扩散生长,或整个培养基混浊表示细 菌有动力。
③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 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在无 菌室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2、超净工作台
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1)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 (2)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让超净台预工作10-15分钟; (4)使用完毕后,用70%酒精将台面和台内四周擦拭干
(1)取菌技巧 D
1. 调整 Pipetman 刻度 (P1000 吸取 范围 200 ~ 1000μl)
2. 插上灭过菌之 Tip
(用力插紧)

第一章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第一章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第一章细菌检验基本技术一、名词解释1.培养基2.Gram stain二、选择题【A1型题】1.做细菌培养时,采集标本的最佳时间是A、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B、应用抗菌药物之后采集标本C、一边应用抗菌药物一边采集标本D、采集标本与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没有关系E、应用抗菌药物一天后采集标本2.采集窦道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应选择A、坏死组织B、窦道底部取活组织C、窦道口取标本D、窦道流出的液体E、窦道中央的脓液3.盛装细菌学检查标本的容器A、用75%酒精浸泡24小时后直接应用B、用碘酒浸泡12小时后直接应用C、高压灭菌,煮沸或干热灭菌D、用浓H2SO4处理后,直接应用E、用水洗后直接应用4.尿液做厌氧菌培养时A、取消毒中段尿B、无菌注射器从耻骨上缘行膀胱穿刺术抽取C、自然导尿D、放入无菌试管送检E、盛装尿液的容器不必将标本与空气隔绝5.怀疑肠热病患者,应如何采集标本A、发病的第一周采集血液,第二周采集尿液,第三周采集粪便B、发病的第一周采集尿液,第二周采集血液,第三周采集粪便C、发病的第一周采集尿液,第二周采集粪便,第三周采集血液D、发病的第一周采集血液,第二周采集粪便,第三周采集尿液E、发病的第一周采集粪便,第二周采集血液,第三周采集粪便6.标本不需要保温送检的病原体是A、脑膜炎柰瑟菌B、淋病C、流感嗜血杆菌D、阿米巴滋养体E、大肠埃希菌7.采用运输拭子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可延长保存时间,但一般不超过多长时间A、1天B、2天C、3天D、4天E、5天8.细菌不用染色直接镜检主要用于检查A、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B、细菌的排列.C、细菌的形态D、细菌的夹膜E、细菌的鞭毛9.常用的碱性染料是A、伊红B、刚果红C、结晶紫D、瑞氏染料E、姬姆萨染料10.常用的酸性染料是A、结晶紫B、美蓝C、瑞氏染料D、姬姆萨染料E、伊红11.细菌经革兰染色,结果是A、革兰阳性菌为红色,革兰阴性菌为紫色B、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为红色C、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为兰色D、革兰阳性菌为兰色,革兰阴性菌为红色E、革兰阳性菌为兰色,革兰阴性菌为紫色12.下列不是抗酸性细菌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人结核分枝杆菌C、牛结核分枝杆菌D、非结核分枝杆菌E、异染颗粒染色13.敏感性最强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鞭毛染色D、荧光染色E、异染颗粒染色14.为进一步观察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应做下列哪种染色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鞭毛染色D、荧光染色E、异染颗粒染色15.为观察细菌的运动情况,常用下列哪种方法A、悬滴法B、革兰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D、鞭毛染色法E、墨汁染色法16.下列不是细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是A、蛋白质B、肉浸液C、牛肉膏D、琼脂E、血液17.在制备培养基时,为有利于检出病原菌而抑制非病原菌,常加入一定量的抑制剂,下列属于抑制剂的是A、维生素B、氨基酸C、胆盐D、嘌呤E、嘧啶18.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属于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19.SS琼脂平板培养基属于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20.克氏双糖铁琼脂(KIA)属于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21.糖发酵管属于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22.巧克力琼脂平板属于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23.疱肉培养基属于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24.可用碱性琼脂或TCBC琼脂培养基分离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沙门菌C、志贺菌D、大肠埃希菌E、铜绿假单胞菌25.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的鉴别,其原因是A、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均为发酵型B、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均为氧化型C、肠杆菌科细菌为发酵型,非发酵菌为氧化型或产碱型D、肠杆菌科细菌为氧化型,非发酵菌为发酵型E、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均为产碱型26.七叶苷水解试验主要用于D群链球菌与其他链球菌的鉴别,该试验阳性的细菌是A、肺炎链球菌B、无乳链球菌C、化脓链球菌D、肠球菌E、草绿色链球菌27.硫化氢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属及种的鉴别,不产生硫化氢的细菌是A、沙门菌属B、肠杆菌属C、枸橼酸杆菌属D、变形杆菌属E、亚利桑那菌属28.氧化酶试验阴性的细菌是A、奈瑟菌属B、莫拉菌属C、葡萄球菌属D、铜绿假单胞菌E、弧菌29.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下列正确的是A、葡萄球菌阴性,链球菌属阳性B、微球菌阴性,链球菌属阳性C、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均阴性D、葡萄球菌阳性,链球菌阴性E、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均阴性30.葡萄球菌可产生两种凝固酶,一种是结合凝固酶,另一种是分泌至菌体外的游离凝固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凝固酶可用玻片法检出,游离凝固酶可用试管法检出B、结合凝固酶可用试管法检出,游离凝固酶可用玻片法检出C、结合凝固酶和游离凝固酶均可用玻片法检出D、结合凝固酶和游离凝固酶均可用试管法检出E、结合凝固酶和游离凝固酶不能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检出31.下列CAMP试验阳性的细菌是A、A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C群链球菌D、D群链球菌E、F群链球菌32.下列对杆菌肽敏感的细菌是A、A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C群链球菌D、D群链球菌E、F群链球菌33.下列对optochin纸片敏感的细菌是A、A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草绿色链球菌E、肠球菌34.对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进行血清分型时,一般采用的凝集反应试验是A、玻片法凝集试验B、反向间接血凝试验C、胶乳凝集试验D、协同凝集试验E、试管法凝集试验35.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耐β-内酰胺抗生素的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1)时,常用的方法是A、Southern印迹B、Northern印迹C、斑点杂交D、PCRE、生物芯片技术36.下列可产生内毒素的病原体是A、革兰阳性细菌B、真菌C、抗酸性细菌D、病毒E、革兰阴性细菌37.有关细菌培养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B、血琼脂平板属于营养培养基C、SS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D、疱肉培养基属于厌氧培养基E、蛋白胨水为常用的基础培养基38.细菌检查最快速的检测方法是A、电镜检查B、动物试验C、分离培养D、直接涂片镜检E、血清学试验39.用鲎试验测定的物质是A、类毒素B、肠毒素C、神经毒素D、外毒素E、内毒素40.细菌染色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是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鞭毛染色D、荚膜染色E、芽胞染色41.为鉴定肠杆菌科细菌进行IMViC试验,不属于IMViC试验项目的是A、VP试验B、甲基红试验C、硝还试验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E、吲哚试验42.芽胞、鞭毛、荚膜及异染颗粒等的染色称为A、美兰染色B、革兰氏染色C、抗酸染色D、特殊染色E、复红染色43.革兰染色阴性的细菌颜色是A、蓝色B、紫色C、红色D、黄色E、白色44.适于用麦康凯(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是A、肠道菌B、分离培养鼠疫杆菌C、白喉棒状杆菌D、培养布鲁氏菌E、百日咳杆菌45.常用痰涂片抗酸染色光镜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的细菌是A、军团菌B、支原体C、流感嗜血杆菌D、肺炎链球菌E、分枝杆菌46.患者6岁,春节后突然发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

细菌检测小实验报告

细菌检测小实验报告

细菌检测小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数量,探究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细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而在寒冷干燥的环境则生长缓慢。

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了解细菌的生长条件对于预防细菌感染、维持环境卫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细菌生长情况,深入了解细菌的适应能力。

材料与方法材料- 烧杯- 特定菌株培养液- 灭菌匀涂器- 灭菌平皿- 灭菌培养基方法1. 准备灭菌培养基:将适量的灭菌培养基倒入烧杯中,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

2. 取一支灭菌匀涂器,将其浸入特定菌株培养液中,将液体均匀涂布在灭菌平皿上。

3. 将涂有细菌的灭菌平皿倒置放在使用灭菌培养基的烧杯盖上,以使培养基与细菌接触并促进细菌生长。

4. 将灭菌平皿分别放置于温暖潮湿和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

结果与讨论经过一天的培养后,我们观察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灭菌平皿上出现了大量的细菌菌落。

而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细菌的生长数量相对较少。

这说明了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差异。

细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迅速的原因是因为这种环境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温度。

细菌对水分的需求较高,而在潮湿的环境中,细菌可以更好地吸取水分并进行代谢活动,促进生长。

同时,温暖的环境也有利于酶的活性,进一步加速了细菌的生长。

而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细菌的生长受到限制。

由于干燥的环境缺乏充足的水分,细菌无法正常进行代谢活动,导致细菌生长缓慢甚至停止。

此外,寒冷的温度也对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低温会降低细菌酶的活性,影响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总体来说,本实验验证了温度和湿度对细菌生长的重要影响。

了解细菌的生长条件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细菌感染、维持环境卫生。

结论细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迅速,而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生长缓慢。

这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压蒸汽灭菌法 • 1.05kg/cm2(15磅/英寸2),121.3℃保持1530分钟;0.7kg/cm2(10磅/英寸2),115.6℃ 保持20-30分钟; • 适用于培养基、工作服、橡皮物品等的灭 菌; • 指示菌:菌种采用USP(美国药典)31版和 ISO11138(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的嗜热脂肪 芽孢杆菌(ATCC 7953),本菌芽孢对热的 抗力较强,其热死亡时间与病原微生物中 抗力最强的肉毒杆菌芽孢相似。
• 实验结果: • 注意事项: • 分析讨论: • 思考题: 1、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剂监测方法? 2、杀灭不同微生物的紫外线照射剂量?
3、一间60m2,高3米的房子,应至少安装多少
支30w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的强度 >70w/cm2)?
• 培养基配制的基本程序
• 称量(按一定配方称量各种物质)→溶解→ 测定及调整PH→滤过→分装→灭菌、备用。
四、细菌的接种培养与生长现象观察
实验目的: • 初步掌握细菌接种的无菌操作技术要领; • 学会常用的几种接种细菌的方法; • 学会观察和描述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 长情况。
实验材料: •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24h斜 面培养物 • 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肉膏汤、半固体 培养基及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图6平板分区划线法
图7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
• 细菌的生长现象观察 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观察:培养前的液 体培养基多为清彻透明的。接种细菌后, 由于细菌种类不同,可有以下三种生长形 式。 • 混浊:液体变为混浊。 • 菌膜:液体澄清,表面有一薄膜。 • 沉淀:管底有沉淀物,液体澄清。
2、半固体中生长现象观察: 无鞭毛(无运动)的细菌:经培养后仅沿 穿刺线生长,培养基清亮。 有鞭毛(有运动)的细菌:沿穿刺线向外扩 散,穿刺线摸糊不清,培养基混浊。 3、斜面上生长现象观察:可见有均匀一致的 菌苔,如有不同的菌落或菌苔出现,则表 明污染了杂菌。
• 沾有凡士林或石蜡的器皿,应单独高压灭菌,然后
趁热倒出内容物,将试管等倒立于吸水纸上置
100℃烤箱内半小时,吸出油污,再放入5%碳酸氢
钠水中煮两次,然后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凉干或烤 干备用。
• 染有活菌的吸管应投入3%来苏液内浸泡30分
钟,再用肥皂水洗涤一次,最后用自来水冲洗
干净。
• 染有活菌的玻片,可浸入3%来苏液或清洁液
实验一
细菌基本检验技术一
一、常用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加热 物理方法 过滤 照射 化学方法 一)加热法 加热空气灭菌 160℃-170℃ 2小时 适用于玻璃器皿如吸管和 培养皿等的灭菌 2、湿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间歇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 间歇灭菌法
• 阿诺氏流动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 • 100℃30分钟 室温下18-24小时 100℃30分钟
室温下18-24小时
100℃30分钟;
• 有少数培养基例如明胶培养基、牛乳培养基、含糖培养基 等用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均会受到破坏,则必须用间 歇灭菌法。
• 煮沸消毒法
• 煮沸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 • 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可用煮沸消毒法。
图2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方法
3、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主要用于纯培养和细菌菌 种保存 • 如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左手握持菌种管及待接种管。 • 用灭菌后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从斜面上挑取 不许菌苔,退出管后再伸入待接种管,自斜面底部 轻轻向上部蜿蜒划线或自斜面底部轻轻向上部划一 直线,再回到斜面底部向上部蜿蜒划线(勿触破培 养基表面,沾菌的接种环进出试管时不应触及度管 内避)。 • 接种毕,接种环火焰灭菌后放下。两管口迅速通过 火焰2~3次灭菌,先将指掌间棉塞塞入接菌管内, 后将无名指、小指间棉塞塞入菌种管上,将管放回 原处。 • 37℃孵育18~24小时,观察生长情况。
的尖端向前稍微滚动,使将管尖包裹,再将纸条末端折
叠包严吸管尖端,将吸管继续滚动至纸将吸管全部包严。
• 烧瓶:
• 包扎:按瓶口大小,用上述方法制成棉塞 塞入瓶口,再在棉塞外包以厚纸,用纱绳 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界细菌 污染。
• 棉签(棉拭): • 棉签制作:取稍许脱脂棉,做成一定形状 置于左手中指上,用一竹签自前向后卷入
图4平板连续划线法
图5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
• 分区划线法 • 用接种环取菌做原划线后先在平板1/4 面积处划线,再把平板旋转一定角度,将 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冷却后做第二区划 线,起始每条划线都与第一区划线相交, 相交数次后划线不必再相交接,待第二区 划线完时,灭菌接种环,按上法划第三区、 第四区划线。
图1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2、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只能用接种针接种,主 要用于细菌动力观察,保存菌种
• 左手握持菌种管及待接种管(方法同前)
• 右手持接种针火焰灭菌,挑取少许菌苔,于待接种
培养基中心垂直插入(图2)近管底处,然后转动
接种针原路退出;
• 接种毕,接种针灭菌后放下,分别塞好棉塞。37℃
孵育18~24小时,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细菌有无动 力。
中过夜,取出后水洗。细菌染色之载玻片放入
5%肥皂水中煮沸10分钟,刷洗干净,再清水 冲洗,最后浸入95%酒精中片刻,取出软布擦 干备用。
• 玻璃器皿的包扎和灭菌
• 培养皿(简称平皿):
• 包扎:培养皿由盖皿和底皿组成,先将盖皿和
底皿套合后,数个(10个或15个或随意性)一
叠用纸包裹或装在金属的平皿框架内。
酸 类 食 醋 碱 类 石灰水 石炭酸 酚 类 来苏尔 醛 类 福尔马林 升 汞 重金属离子 硝酸银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氧化剂 氯 气 漂白粉 去污剂 染 料 金属螯合剂 新洁尔灭 结晶紫 8-羟奎啉硫酸盐
3%
0.2-1ppm l-5% 水稀释20倍 2-4% 0.1-0.2%
清洗伤口
饮用水清洁消毒 洗刷培养基、饮水及粪便消毒 皮肤,不能遇热的器皿消毒 外用紫药水,浅创伤口消毒 外用、清洗消毒
其观察要点如下:
• 大小:以直径(mm)表示之,1mm左右为小菌落,2— 3mm为中等大菌落,3mm以上为大菌落 • 形态: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 • 颜色:无色、白色、黄色等 • 边缘:整齐或不整齐、锯齿状、毛发状等 • 光滑度:光滑、皱纹等 • 湿润度:湿润、干燥 • 隆起度:扁平、凸起、中心凹陷等 •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 溶血性:在血平板上产生溶血毒素的细菌,可以使培养 基中的红细胞破坏溶解,可分为完全溶血、草绿色溶血 及不溶血。 • 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分为光滑型(S型)菌落和粗糙型 (R型)菌落。S型菌落为圆型、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湿润。R型菌落与之相反。
• 二)过滤灭菌 蔡氏(Seitz)过滤器 膜过滤器:多孔纤维素(乙酸纤维素或 硝酸纤维素),孔径一般为 0.45m/0.22m • 许多材料例如血清与糖溶液应用一般加热 消毒灭菌方法,均会被热破坏,因此,采 用过滤除菌的方法。
• 三)紫外线灭菌(照射)
• 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具有杀菌作用, 其中以265-266nm杀菌力最强; • 照射剂量(J/m2)=照射时间(s)×UVC照射 强度(w/m2); • 适应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 体的消毒。
四)化学方法
常用化学杀菌剂应用范围和常用浓度表
类 别 实 例 常用浓度 应用范围
醇 类
乙 醇
乳 酸
50-70%
0.33-lmol/L 3-5m1/m3 1-3% 5% 2-5% 40%溶液2-6ml/m3 0.1% 0.1-1% 0.1-3%
皮肤及器械消毒
空气消毒(喷雾或熏蒸) 熏蒸消毒空气,可预防流感病毒 地面消毒 空气消毒(喷雾) 空气消毒、皮肤消毒 接种室、接种箱或厂房熏蒸消毒 植物组织(如根瘤)表面消毒 皮肤消毒 皮肤、水果、茶杯消毒
4、琼脂平板上菌落观察:
• 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 生长繁殖之后,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 菌苔:很多菌落连在一起,融成一片。 • 由于细菌种类不同,以及培养基的成分不同,形成 的菌落的特点也不同,可呈现一定的形态、色泽等, 有助于鉴别细菌。因此,应当对菌落进行认真观察。
• 吸管及毛细吸管:
• 包扎:(管口要求塞棉花)以拇、食指持一端拉直的回 形针,并以食指夹取少许棉花(根据吸管孔径大小确定
棉花多少),轻轻从管口端塞入1.5~2cm,抽出回形针。
塞入的棉花松紧必须适中,过松时使用中棉花容易脱落, 过紧时吹吸时流速太慢,管口露出的棉花纤维可在酒精 灯火焰上烧去。管口塞好棉花后将吸管尖斜置于一条约 4×40cm左右的纸条上,离终端4cm,将纸条包住吸管
图3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
4、琼脂平板接种方法:只能用接种环接种 • 连续划线法 • 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约2~5秒钟)取稍许 菌种。 • 左手抓握平板培养基,微开皿盖,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 成45度角,在平板一侧边缘反复来回划线(此称原划
线),然后运用腕力向两侧作“Z”形划线,划线向下
延伸,直至划完整个平板(注意划线不能接触平皿边缘, 要匀直,不划烂培养基,要充分利用平板)
• 灭菌:160℃干热灭菌2小时或高压蒸汽灭菌15
磅/寸2灭菌20分钟,再置烤箱内烤干备用。
• 试管:
• 包扎:培养用的试管,其管口必须用棉塞塞紧。 • 棉塞制作法:取大小合适的棉花块(视管口口 径大小而定),松松地卷成圆筒,将两端毛边 略向内折入,再逢腰折转,在折端套一大小合 适的纱布块,塞入试管口内,纱布的散端可用 线扎紧,剪去须尾。 • 棉塞的要求: ①、要有适当的长度,2/3塞入试管内,1/3露于 管口外; ②、大小适宜,应手持棉塞外露部分时试管不掉 离棉塞,同时又能轻轻拔出(过松达不到滤菌 的目的,过紧妨碍空气流通);
• 以右手无名指与小指拔取菌种管棉塞,再用手掌 与小指拔取待接种管,随后将两管管口迅速通过 火焰灭菌。 • 用灭菌后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从斜面上挑 取不许菌苔,退出管后再伸入肉汤管中,在接近 液面与管壁处轻轻研磨(图1)并沾取少许肉汤调 和,使菌混于肉汤中。 • 接种毕,接种环灭菌后放下。分别塞好棉塞,立 于试管架上,37℃孵育18~24小时,观察生长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