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

合集下载

浅析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对策: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弱势群体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2002年3月,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表明弱势群体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主要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残疾大学生群体、市场需求较弱专业的学生群体、女性大学生群体。

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是女性就业受到歧视,我国也不例外。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上更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一、大学生就业中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就业难。

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之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为各种因素,比如社会关系、户口等的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难。

因为他们多是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经济基础薄弱,且无人脉,单枪匹马努力;如今就业成本又高,压力大。

2.女大学生就业受性别歧视。

多年以来,女大学生就业率远远低于男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也比男大学生低,就业门槛又比男大学生高。

究其原因是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或显性或隐蔽的性别歧视。

面对求职受到性别歧视的压力,有些女大学生干脆当“毕婚族”,一毕业就结婚,把找到婆家当作就业了,甚至有的没毕业就辍学嫁人,甘心做家庭主妇。

用人单位招聘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均衡发展,造成了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对于女性的保护,我国的《宪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都有相关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人单位并没有真正按照这些法律法规去实行,致使女性就业机会难度很大。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中的精英,遭遇就业歧视是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的。

3.残疾大学生群体就业受歧视。

残疾大学生劳动能力方面不如正常人群,但他们也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最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精品

最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精品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近年来,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浮出水面,并逐渐被政府所关注和接受。

所谓弱势群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他们的现实生活是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态之中;二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三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

依据这个界定,我认为大学生中间也存在弱势群体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本文对此作一研究。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依据“弱势群体”的界定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和观察,我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⒈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不能接受其他同学或不能被其他同学及集体所接受,性格孤僻、生活孤独,经常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情感体验多为抑郁、冷漠、憎恶等感受。

⒉成绩落后的学生。

这些学生常常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经常体验学习的失败,并且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虽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学习但却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实际上并不能胜任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常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危险境地。

⒊不被重视的学生。

这些学生可能由于身心、社会适应能力、成绩落后等原因,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不愿意接近老师,回避参加集体活动,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因而失去了许多锻炼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得不到老师、同学的重视,集体的认可,失去受人尊重的地位。

⒋不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学生。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较差,缺乏锻炼,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因而在人才市场上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就业竞争中被淘汰下来。

这部分学生一般占毕业生总数的左右,他们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⒌情感脆弱的学生。

这些学生常常表现出悲观、绝望、无助、空虚等苦闷心理,烦恼和忧愁多于欢乐和愉快,情绪极易波动,自主和自制能力差,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容易形成心理冲突,产生心理压力,丧失自信心,陷入焦虑的状态中,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弱势群体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数曾上升趋势,他们大多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游离于班集体的边缘。

由于弱势群体大学生面临就业时普遍存在消极自卑,缺乏自信等情况,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对策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大学生普通群体而言的概念。

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经济困难群体,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对于学费、生活费及学杂费没有能力支付或支付困难的学生群体。

(2)生理弱势群体,主要指生理不健全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由于先天不足,体质差或者意外变故而造成的生理缺陷。

(3)心理弱势群体,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

(4)能力弱势群体。

指学习能力或与人沟通交际能力较差,学习时,态度不端正或者非常努力成绩仍然很差不能从学习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不能、不会有效与人沟通的学生群体。

他们的共同表现主要是生存状态与与社会发展主流相脱节。

他们有着自卑感强,成就动机较强,性格孤僻,敏感等人格特点。

2 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2.1自身学习能力差,专业不精能力弱势大学生群体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原来的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择业目标,得过且过只为“混”一纸文凭,面对繁重的大学课程,他们会形成很大的学习压力,加之不能顺利的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造成考试不及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就造成了他们严重的自卑焦虑心理,而在能力不足和自卑心理的双重影响下,这种消极情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至于他们无法自拔。

在毕业面对双向选择时,由于专业不精而缺乏竞争力。

2.2就业能力欠缺,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就业能力包含着个人的基本素养、专业技能、发展能力等。

大学生弱势群体

大学生弱势群体

姓名:韦国城班别:13医本二学号:1311173大学生弱势群体调查报告1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何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有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才得以重视,。

如何界定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研究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起点。

对于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研究者从不同视角给予界定。

其中有一些学者从比较综合的角度进行阐述。

比如:秦浩波等认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于强势学生群体或正常群体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在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群体的学生群体。

柳忠友、吴俊认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作为学生群体构成中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和能力、素质相对贫弱的阶层,拥有的教育经济资源包括学习资源和生活资料等相对贫乏,因而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影响相对下降,其生存状态与社会发展主流相对脱节丁。

夏志芳认为,所谓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家庭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如学习能力和成绩)、心理品质的完整程度、行为能力、人们对其评价和尊重的程度等某方面或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群体。

2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因素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来自城乡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农村中的“留守儿童”。

依据形成的多种因素,大学生弱势群体可分为:心理类、学习类、经济类和生理类等弱势群体。

从调查以及研究都表明,经济类弱势群体所占比例较大。

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缺乏求知欲,意志力弱。

学习弱势的学生不是由于他们理解力差或者头脑迟钝,而是经常表现在求知欲的缺乏,这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2)心理脆弱,人格缺陷。

由于经济上的重负,造成了这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从而导致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心脆弱、人格缺陷等特点;(3)自我评价低。

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
标题: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人口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业压力等因素,也面临着弱势地位,这些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
于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途径,以期为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提供理论与
实践参考。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2.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学业压力、就业前景等;
3.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形式,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成绩下降、失业或就业困难等;
4.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扶助政策、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来系统梳理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相关研究、经验与实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深度
访谈等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分析,了解其实际情况,得出相关结论。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 当代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采取综合性的解决途径;
3. 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

国旗下的人文关怀大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国旗下的人文关怀大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国旗下的人文关怀大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国旗下的人文关怀——大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在国旗下,象征着我们的祖国和社会的统一、稳定与繁荣。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怀揣着人文关怀的心,关注和帮助那些处境较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只有当我们主动关心他人,才能铸就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一、理解弱势群体的现状弱势群体,是指因为经济、身体等原因,在社会各个方面相较于其他群体面临困难和不公平待遇的人群。

他们包括但不限于贫困人口、残疾人士、老年人、农民工等等。

了解他们的现状,是我们关心他们并帮助他们的第一步。

贫困人口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们在物质上缺乏基本保障,生活困苦。

残疾人士面对身体的限制,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与关注。

老年人承载着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但在社会转型中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

农民工为了生活离乡背井,面临着各种艰难与不公平。

这些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我们大学生要主动走出校园,了解他们的现状,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二、大学生参与弱势群体关怀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可以参与弱势群体的关怀,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式:1. 志愿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到社区、福利院、贫困山区或者农村等地开展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例如为他们提供教育、医疗、法律援助等。

2. 学生社团与组织:加入学生社团与组织,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来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比如开展募捐活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为残疾人提供辅助设施等。

3. 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培训等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分享给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就业机会。

4. 传递关怀与温暖:有时候,我们的关心和陪伴也是对弱势群体最好的支持与帮助。

可以通过陪伴孤寡老人、残疾人,与贫困儿童交流和互动,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快乐。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不 足 , 实 践 经 验 的 缺 乏 , 使 他们 对 一 些 问 题 , 如 就 业 恋 、 爱 人 、 际关 系等的看法 比较模糊 ,缺乏 协调人 际关 系的能力 ,缺乏 对 繁杂的社会思潮进行过滤 的能力 , 缺乏 抗挫折能力和耐 压 能
力 , 不 能进 行 自我调 节 , 很 难 正 确对 待逆 境 在 , 困难 和 挫 折 面 前 很 容易一 蹶 不 振 , 甚至 走 向堕 落。
200 8 年第 11 期
辽 宁教 育 行 政 学 院学报
封三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 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飞
( 沈 阳 医 学 院 , 辽 宁 沈 阳 1 10 0 3 4 )
一 、大 学生 弱 势群体的界定 和 类型 大学 生 弱 势 群 体是 指 在 大 学 生 群 体 中教 育资 源 占有 少 , 能 力 、 素 质相 对 较 低 , 心 理 相 对 较 弱 在 , 教 育 资源 分配 和 社 会 竞争 中处 于 相对 弱 势 , 生 存状 态与社会 主 流相 对 脱 节 的群 体 。 具 体而 言 , 其类型 大致可 分为 以 下 四 种 : ( 一 )经 济弱 势学生群体 目前 全 国大 学 生 中贫 困生 的 比例 占总 人 数 的 3 0 % , 特 困 生 比 例 为 1 0 % ~ 15 % 贫 , 困 生 人 数 将 近 3 0 0 万 , 而 其 中绝 大 多 数来 自农 村 。 由于 缺少 充裕 的学 习 资源 和 富 足 的生 活 资料 ,在 其他 同学 优越条件的诱惑下 ,不 少 贫困生 的心 理 、精神变得 异 常 脆 弱 甚 至 自卑 , 在 与 同学 的 交 往 中表 现 出 明显 的不 合群 。 一 个不 经 意 的玩 笑或动作就 有可能刺伤他们 的脆弱 的心 灵 , 从 而导致严 重 的后果 。 (二 )心 理 弱 势学生群体 这 一 群 体在 高校学 生 中 占有相 当 比例 , 其 心 理 问 题 大 多 集 中在 焦 虑 、 恐 惧 、 孤立 、 抑郁 、敌对 、人 际 交往 障碍 等方 面 。 学 业 的压 力 、就业 的压力 、 家庭 的压 力 、 生活环 境 的变化是造成 他们心 理 问题 的主要原 因。 ( 三 )学习弱势学生群体 学 习 弱势学 生 群体是指在学 习 中遇 到相 当的 困难 , 成绩 相对 较差 的学 生 。 随着高等教育 的普及 , 愈来愈多 的青 年人有 机 会 进人 高校 深造 , 但 随之 而 来 的是 高校 中学 习 弱 势 群体 队 伍扩 大 了 , 这 在 高等职 业 院校 中尤 为 明显 。 ( 四 )就 业 弱 势学生群体 随着 高 校逐 年 的大规 模扩 招 , 大 学 毕业 生 的就 业 形 势 13 益 严 峻 甚 , 至 出 现 了 “ 一 毕业 , 即 待业 ” 的尴 尬 局 面 。 大 箭 找 不 到工 作的高校毕业 生不可避免地形成 了一 个就业 弱势群体。 二 、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 的原 因 ( 一 )社 会 因素 社会 因素 的影 响是 高校弱势群体产生 的外部环 境 。 当前 , 我 国正 处在一 个社会转 型期 , 经 济体制转型 引起 了政治 、 文 化 、 生活 等多面 的变化 , 多层 次 的经 济形 式导致 文 化 的多元 性 , 网络时代所带来 的新事物 、 新思 想 、 新潮 流也 导致 主 体的 、 核心 的价值信仰发生 了危机 。 特别是社 会机会 的不 公平 ,起跑 线 的不 平等 ,权钱交易 的猖獗 ,财富的不 正 常聚敛等不 正 之 风 冲击 着象 牙塔 内的大学 生 , 导致 这 部 分大学 生 价 值观 的扭 曲 和人 与人 之 间关 系变得冷漠 、 势利 。 这部分大学生 若得 不到应 有 的关 爱 , 很 容易造成 心 灵上 的畸变。 (二 )家庭 因素 在子 女 的成 长过 程 中 , 家庭起 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用 。 研 究表 明 , 家庭不 和睦或缺少家庭 的温 暖和关爱很 容易造成孩 子性 格上 的畸形发 展 。 长期 不 当的家庭教育方 式极 易使孩 子 的心 理 素质形成偏差 。 (三 )教 育因素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教育 内容的滞后是大学生 弱 势群体 产生 的 因素之一 。 首先 , 多年来高校 的专业 设 置 和 以 “ 学科 本 位 ” 为主 的课 程设置 , 实质就是专业 教育模式 。 虽 然这 种模式 在培养大学生 的专业 知 识 、 专业 技能方 面 起 到 了较大 的作用 , 但 其 缺 陷 不 容忽视 那 , 就 是 重 专业 知识 而 轻 全 面 发 展 重 , 知识 传授而 轻素质教育 , 严重脱离 了学生 成长 和成才的现 实需求。 人 文教育的缺位也 是造成众多大学生实践能力 、 创新能力 与 合作能力欠缺 的根源 。 社会适 应能力差 、 心 理 承受能 力差 、 经 不起任何挫折 , 使得不 少 用人 单位对大学毕业 生 的能力 产生 怀疑 ,不愿轻易录用。 教育因素的不到位造成 的这 种负面一 )加 强 思 想政 治 教 育 ,树 立 弱 势大 学生 自强 意识 弱 势学生 群体 自卑心 理 的 产生 , 除客观 因素外 , 很 大 程 度 上 源 于 他们 自身 的认 知 偏 差 , 源 于 他 们 不 能 正 确看 待人 生 , 缺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高校中以贫困生为主体的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但给高校的管理和学生成才形成压力,而且也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教学与管理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构成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经济贫困、生话窘迫者。

高校贫困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家庭经济贫困而难以交付学杂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缺乏经济保障的学生,按其贫困程度分为特困生和困难生。

据统计,贫困生在高校的平均比例己高达25%。

高校贫困生的成员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城市下岗或工薪少的职工家庭;二是地区经济不发达,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三是由于天灾人锅或家庭发生意外事故,而导致家人重病、致残、伤亡等,家庭负债;四是农村多子女家庭,生活困难。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日常交际中处于极被动地位,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或半自我封闭状态中,不善于沟通,往往感情脆弱,常常表现出敏感、悲观、空虚、无助绝望等苦闷心理,有的贫困生甚至产生怨恨家庭的情绪。

第二,心理健康不佳、有心理疾病者。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顺利的简单成长经历使他们缺乏挫折和失败的磨练,缺少独立生活经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

一方面随着学业、就业、情感压力的加剧,面对市场经济和各种矛盾,不少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处在生长发展最关键时期,生理、心理的需要特别多却又得不到完全满足,会加剧心理负荷,诱发心理疾病。

第三,学业一般、就业信心不足者。

中学时学习优势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已不复存在,新环境中人才荟萃,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中学又大相径庭,部分学生在学习乃至多方面的优势会削弱甚至丧失,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对他们来说各种评优、评奖、担任职务的可能性不大,这就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存在就业难的情况,他们被称为弱势群体。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困难?又该如何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 就业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导致弱势群体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与一线城市需求的就业专业不符合,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遇到了就业机会有限的情况。

2. 就业技能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导致就业技能不足。

在求职中他们往往难以胜任职场实际工作,并且缺乏竞争力。

3. 就业心态不正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存在片面或消极的认知,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缺乏信心,这种消极心态也成为了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4. 缺乏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做得不够充分,缺乏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得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有效地应对就业找工作的难题。

1. 加强专业与就业市场的对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适时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进行调整,增加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以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 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技能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就业技能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鼓励就业创业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和就业,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4.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提供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就业指导,并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5. 政府、社会和学校合力推动就业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政策支持,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起到桥梁和推动作用。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近年来,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浮出水面,并逐渐被政府所关注和接受。

所谓弱势群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他们的现实生活是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态之中;二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三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1]。

依据这个界定,我认为大学生中间也存在弱势群体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本文对此作一研究。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依据“弱势群体”的界定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和观察,我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不能接受其他同学或不能被其他同学及集体所接受,性格孤僻、生活孤独,经常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情感体验多为抑郁、冷漠、憎恶等感受。

2、成绩落后的学生。

这些学生常常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经常体验学习的失败,并且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虽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学习但却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实际上并不能胜任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常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危险境地。

3、不被重视的学生。

这些学生可能由于身心、社会适应能力、成绩落后等原因,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不愿意接近老师,回避参加集体活动,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因而失去了许多锻炼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得不到老师、同学的重视,集体的认可,失去受人尊重的地位。

4、不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学生。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较差,缺乏锻炼,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因而在人才市场上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就业竞争中被淘汰下来。

这部分学生一般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他们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情感脆弱的学生。

这些学生常常表现出悲观、绝望、无助、空虚等苦闷心理,烦恼和忧愁多于欢乐和愉快,情绪极易波动,自主和自制能力差,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容易形成心理冲突,产生心理压力,丧失自信心,陷入焦虑的状态中,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其中之一就是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

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社会的发展推动者,大学生们应当积极参与到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助中,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带来温暖与爱心。

一、弱势群体的现状和需求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面临困境或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包括老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

这些群体面临着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渴望得到爱心与温暖的传递。

二、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他们应当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

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对于自身价值的体现。

大学生们关注弱势群体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品质,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与知识优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大学生如何传递爱心与温暖1. 参与志愿活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社会志愿活动中,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与支持。

比如可以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训练等。

通过自己的行动,大学生可以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2. 发起筹款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发起筹款活动来为弱势群体筹集资金,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组织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在校内外传递爱心与温暖。

3. 提供专业支持:大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比如医学院的学生可以组织义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家教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学习困难。

四、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意义和影响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是对社会的回馈,更是对自身素质和品格的提升。

通过参与关怀活动,大学生们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爱心和同情心,同时也能学会沟通和表达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是国家宝贵的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教育体系的问题,出现了一部分大学生弱势群体。

这些弱势群体表现出较低的学业成绩、心理压力大、就业困难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1.学业成绩下滑:大学生弱势群体通常在学业上表现出较低的成绩,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

2.心理问题:这些学生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就业困难:大学生弱势群体在面临就业时面临较高的竞争压力,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1.教育问题:当前的教育体系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教育资源不足,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支持。

2.家庭背景:一些大学生弱势群体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就业的机会更加有限。

4.自身原因:一些大学生可能缺乏学习动力、自律性和适应能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和心理问题出现。

三、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为了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以下对策可以考虑实施:1. 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责任•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和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补习课程、辅导班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强化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弱势群体克服学习困难。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2. 政府的责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减少弱势群体的学习障碍。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

3. 社会的责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减少特权和不公平现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机会。

新时代大学生弱势群体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弱势群体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弱势群体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在群体结构划分上越来越细致。

多元化的学生群体结构也暴露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高校学生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三种方法,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呈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并根据相关问题,找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对策探究。

1.前言在我国弱势群体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关注,关注弱势群体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是相较于强势群体出现的,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经济困难、心理压力、社会地位不高等处境的一种群体的统称。

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理解并不相同。

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分析,并探究如何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其目的是引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况提供可行的解决对策。

2.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类型(1)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相比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出现时间较晚。

但是,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存发展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界定,有助于了解弱势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并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一些原因。

为了更好的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通过划分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来对大学生出现弱势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大学生的整体性概念出发,那些在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表现较为良好的被称为是强势群体,相反的则被称作为弱势群体。

因此,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强势群体而存在的。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和谐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和谐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和谐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其中之一就是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积极参与到推动社会和谐的行动中。

一、关注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在当代社会中,弱势群体指的是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生活条件较差,缺乏基本权益保障的人群,如贫困人口、残疾人士、流离失所者等。

关注弱势群体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1 人道关怀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基本的人道关怀精神。

关注弱势群体,是体现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重要方式。

1.2 社会公平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有责任关注和支持社会公平的建设。

通过关注弱势群体,寻求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有助于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1.3 价值观的塑造关注弱势群体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与弱势群体接触与交往,可以使大学生更加珍视自身的幸福,同时也更加关注他人的困境,确立正义、仁爱等高尚的价值观。

二、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具体行动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行动需要从个人、组织、社会多个层面展开,以下是一些具体行动的示例:2.1 募捐行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类募捐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可以通过设立募捐箱、线上捐款等方式,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捐助活动中。

2.2 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可以选择到社区、福利院、救助站等地进行志愿者服务,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供陪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支持。

2.3 弱势群体教育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中,提供知识、技能培训等支持。

可以成立义教团队,走进贫困地区的学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的辅导和教育资源。

2.4 意识扩展与倡导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社交网络,扩展关注弱势群体的影响力。

可以组织相关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提高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问题的关注度,并以此为基础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关注弱势群体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关注弱势群体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关注弱势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逐渐成为青年学子关注弱势群体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们直接接触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关注弱势群体的意义,并介绍一些实践案例以加深理解。

一、加深对弱势群体现状的了解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与弱势群体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亲眼见到这些群体的生活状态和需求。

例如,他们可能会参观孤儿院,了解那些没有家庭支持的孩子们的生活情况;或者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与孤寡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孤独与需求。

这些亲身经历能够使大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而引发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和关注可以对弱势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亲自与弱势群体接触,和他们交流、分享,会使大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同理心,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痛苦和苦难。

三、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是学生们实践能力的锻炼。

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面临各种具体问题,如如何组织活动、如何与弱势群体有效沟通等。

通过实践,他们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四、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公平正义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那些长期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身上,如农民工、残障人士、流浪儿童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生们不仅能够对这些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也能够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影响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推动社会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中国,大学生们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

例如,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农村地区的贫困学生提供教育帮助;还有一些大学生社团组织定期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陪伴孤独的老人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拥有着种种特权与机遇,而同时也应当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参与者,大学生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关注弱势群体方面具有着重要的角色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办法。

首先,大学生积极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弱势群体包括了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如贫困家庭、残疾人士、孤独老人等。

这些群体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投身到关注弱势群体的行动中,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支持,推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其次,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社会矛盾和不公平分配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因素之一。

通过关注弱势群体并参与到改善他们处境的行动中,大学生可以帮助减缓社会矛盾,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例如,大学生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贫困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不仅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还可以增进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此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将接受广泛而深刻的学识和知识培训,他们应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通过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实践他们的社会责任。

比如,大学生们可以参与到公益组织中,为弱势群体提供义务服务,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免费义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法律咨询义工队,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农村义教活动中,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大学生们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推动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总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成长

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成长

汇报人:2023-11-20CATALOGUE目录•引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与挑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长路径与支持体系•大学生弱势群体成长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推进大学生弱势群体成长的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可能面临教育、就业等多方面的困境。

社会经济弱势文化背景弱势身体或心理弱势可能因文化差异或教育机会不均,导致在主流社会中的认同感较低。

因为健康原因,这部分群体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受歧视或不便。

030201弱势群体的定义与背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大学生是少数能够突破困境,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

教育机会的重要性大学生往往被视为弱势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对于整个群体都有激励作用。

代表希望与改变大学生在弱势群体中的地位通过研究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独特挑战。

揭示成长困境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如何更好地支持这一群体成长的建议。

提供策略建议提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

促进社会公平研究目的与意义02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与挑战经济困难群体学业困难群体心理困扰群体残疾学生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分类01020304这类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承担学费和生活费用。

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学业成绩不佳的大学生。

这类大学生可能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身体或智力上有残疾的大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来适应校园生活。

弱势群体往往无法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名师授课、实验设备等。

教育资源匮乏受家庭经济、学习基础和心理问题等多重因素影响,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普遍落后于其他学生。

学习成绩落后部分弱势群体学生因经济困难等原因,难以参加课外活动、学术竞赛等,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教育机会不均等弱势群体大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兼职等方式筹集学费和生活费,导致无法专心于学业。

经济压力受学习基础和方法等因素影响,弱势群体大学生在学业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容易导致学业警告、留级等问题。

浅谈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与不良影响

浅谈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与不良影响

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从而转变自己的角色。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合理设置教学环境,不能太过沉闷,也不能太过活跃,总之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决定。

只有如此,教学氛围才会被营造得轻松、愉快,进而敦促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踊跃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相应地,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要对自己恰当定位,不能反客为主,一味对学生灌输知识。

只有如此,教师才会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从而促使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教师竭力使汉语言文学富有生活化色彩。

该专业教学想达到的最理想化目标是通过采用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促使该专业教学能够全面、详尽地阐释它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地位、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授课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要激发、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相应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信心与兴趣有多重要,只有如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该专业的作用及它对生活的影响与价值。

第三,注重练习,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不容小觑。

受新课改的影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变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方法,更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响应国家政策和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标。

在如今课程教学中,适量的联系是课堂活动的必备环节之一。

教师要摒弃原有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做练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思维要活跃,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标改革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自己要正确定位,其任务不只是教授、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其的各方面的素质,最终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进行项目科研,共同探索、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
[摘要]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组成的重要部分,是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和予以帮助的对象,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和谐校园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高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高校校园不仅是学校发展本身的需要,更是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到学生的管理中去,关注高校中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给予他们高度的重视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

一、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分类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着的,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构成也逐渐趋于多元化,而且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下面浅析一下弱势群体分类。

1.生理弱势群体
生理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者突发事情引起的生理缺陷、生理疾病以及身高不足等问题的特殊群体。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的招生条件大大放宽了,不少有身体缺陷或残疾的同学有机会走进了大学校园,然而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残疾影响了这些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一部分同学的心理上存在着阴影和障碍,他们中很多人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就饱受来自外界的歧视和嘲讽。

这种情况并没有因为他们进入大学而改变,在大学校园中他们仍然要面对其他同学的非议,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2.经济弱势群体
经济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无能力正常缴纳学费或在学校学习、生活无经济保障,不能满足正常的学习、生活需要的那部分人群。

这些学生常是因为家庭处于偏远农村或兄弟姐妹多人上学或单亲家庭或是父母下岗无固定的经济来源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在校生活俭朴。

有些同学可能为了维持日常的学习生活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甚至学习时间去进行各种勤工俭学活动,许多学生因此影响了正
常的学习生活。

目前高校中的贫困生占了很大的比重,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

二、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
由于身高、体重、身体比例或外表特征与正常身体状态发生偏离,如容貌不美、身材矮小、畸形和身体缺陷等,某些学生产生悲观、伤感、自卑或挫折感等情绪,这时老师或家长应该及时地加以教育与引导,否则可能使大学生产生行为失调或障碍,从而不能适应环境。

2.家庭原因
家庭原因是导致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面对生活的贫困,大部分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但不可否认,有些人甚至失去自我,出现顺从、默认行为,而无意或畏于坚持己见。

家庭环境严重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家庭长期不和睦或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畸形发展。

此外,在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对子女的学习、事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学生从接受学校教育那天起,就得到了家长的呵护。

但是很多学生一旦进入高校后,学习、生活等方面又都要自己来解决,这导致一部分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同学很难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不能较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导致成绩的下降。

也有一部分学生因贫困而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且不能正确地缓解压力,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三、切实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校园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弱势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弱势群体学生尤其重要,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健全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让他们经常深入到弱势学生群体中去,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焦点、热点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自身的各种状态,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如引导贫困大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自立自强等,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帮助特殊群体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必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应积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和精神氛围中健康成长,鼓励那些弱势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和社会活动,鼓励他们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鼓励男、女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贫困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学校还应尽可能分层次、分水平地开展一些活动,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国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