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在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的也可以尝试中医护理方案来辅助治疗。
本文将分析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胫腓骨骨折属于“骨伤”范畴,治疗原则为“理气活血、化瘀生肌、固护骨髓”。
一般情况下,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措施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伍应用。
二、中医护理方案1. 针灸治疗:通过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以促进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天枢、合谷等。
针灸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2. 推拿按摩:采用推拿按摩手法,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改善局部组织供血供氧,促进骨骼的生长和愈合。
推拿按摩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增强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愈合过程的进行。
3. 艾灸疗法:对患处进行艾灸处理,以温经散寒,活血散瘀,促进局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可选用腧穴和距穴进行艾灸,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
4.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肌作用的中药进行熏洗,对于患处进行药物熏洗处理,有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以上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针对胫腓骨骨折的症状进行辅助治疗,通过调理气血,活络经络,促进骨折愈合,达到缓解疼痛,加速康复的作用。
三、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经过中医护理方案的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临床观察,使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多数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行走和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骨折愈合:中医护理方案能够调理气血,活络经络,促进骨折部位的局部循环,有助于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加速愈合时间。
2. 缓解疼痛和肿胀:通过针灸、推拿、熏洗等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伤科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tibia and fibula)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至内、外踝以上的骨折。
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单纯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少见。
本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和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一、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病史:具有外伤史。
2、症状体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局部可及骨擦感、异常活动,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二)诊断分型我院采用AO(Muller 1990)骨折分类,将胫腓骨骨干骨折分为A、B、C、三型,其中每一种分型之下又包括三个亚型。
A型=简单骨折A1:简单骨折,螺旋形A2:简单骨折,斜形(>30°)A3:简单骨折,横断(<30°)B型=蝶型骨折B1:蝶形骨折,螺旋蝶形B2:蝶形骨折,弯曲蝶形B3:蝶形骨折,粉碎蝶形C型=复杂骨折C1:复杂骨折,螺旋形C2:复杂骨折,多段C3:复杂骨折,无规律(三)证候分类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四)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
中期:伤后3—4周左右。
晚期:伤后4周以上。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恢复小腿长度、对线及负重功能。
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对骨折端的成角畸形和旋转移位,应予以完全纠正,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腓骨(人体下肢的两根长骨)发生完全或部分骨折的损伤。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可以由外伤或骨质疾病引起。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通常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1.临床评估:-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度和神经功能等方面。
-进行X射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
-如果怀疑骨折引起了其他伤害(如血管损伤或软组织损伤),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CT扫描或MRI。
2.非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是稳定的,没有移位,并且没有神经或血管损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用石膏或支具来固定骨折,并保持适当的位置。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肢体的固定和充分的休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3.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是开放性的(皮肤受损),或者骨折不稳定、移位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是通过正位植入金属板和螺钉来重建骨折,并保持骨折的稳定。
-手术可以使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技术,也可以使用镜下手术技术(腓骨和胫骨内、外侧的微创锁定钉)进行。
4.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护理。
-接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活动度恢复和肌肉强化,以帮助恢复功能和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进行复查和X射线检查,以确保骨折逐渐恢复。
5.康复和恢复:-康复的时间因每个患者而异,但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帮助恢复功能和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并定期进行复查和X射线检查,以确保骨折恢复正常。
总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包括临床评估、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和康复。
对于严重的骨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以恢复骨折和功能。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及胫腓骨远端内、外踝以上的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胫腓骨骨折中医药围手术期的提前参与和术后中医药干预,能达到缓解疼痛、加快骨折修复、减少致残程度的目的。
中医干预有三个阶段:术前中医提前干预、术后中医治疗和中医功能锻炼。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了解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3)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4)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骨折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
还可行CT 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术前定痛止血骨折后筋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而出血,经络受阻而疼痛。
故手术前的患者,应内服中药活血定痛止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自己按摩止痛穴位,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身痛逐瘀汤加减羌活、独活、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各10g,川芎15g,当归20g,五灵脂30g,制没药、制香附各6g。
内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痛舒胶囊等。
外敷金黄膏点穴止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自行或有他人帮忙点按内关、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等穴缓急止痛。
2、术后活血化瘀接骨续筋术后初期患者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发生移位,筋骨属于修复阶段。
此时活动的目的是消瘀退肿、加强气血循环。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腓骨的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胫腓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例如跌倒、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等。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而言,及时的中医护理方案对于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1. 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在骨折初期,需要通过适当的固定和安静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常采用石膏固定,而对于胫骨近端和腓骨骨折,常采用外固定器固定。
在固定的可以辅助运用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等手段,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
2. 消肿止痛:运用中药外敷或熏洗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疼痛。
常用的中药外敷药物有黄连、川芎、红花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3. 营养调理:饮食中推荐多摄入一些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牛奶、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促进骨折愈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强调营养的调理,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补气、活血、健脾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以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康复。
4. 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适当的康复锻炼对于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护理中一般推荐逐渐增加康复性质的运动,如散步、简单的伸展、柔韧性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功能,避免肌肉和关节的萎缩。
二、临床疗效分析经过对大量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实践观察发现,中医护理方案对于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骨折愈合:中医护理中采用的活血化瘀、外敷等方法,能够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的速度。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经过中医综合护理后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效果更加理想。
2. 缓解疼痛感:中医护理中采用的消肿止痛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积极性。
胫腓骨骨折诊疗规范
胫腓骨干骨折诊疗标准胫骨干中上段横截面呈三角形,由前、内、外三嵴将胫骨干分成内、外、后三面,胫骨嵴前突并向外弯曲,形成胫骨的生理弧度,其上端为胫骨结节。
胫骨干下1/3处,横截面变成四方形。
该中下1/3交界处比拟细弱,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或腓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本病较为多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病,胫腓骨干双骨折最多,胫骨干单骨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腓骨干骨折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是:易发生开放性骨折形成骨髓炎及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胫腓骨骨折标准进行诊断。
1.年龄胫腓骨骨折分布于各年龄,男性多见。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病症伤后患肢疼痛、短缩、成角及足外旋畸形,伤肢不能站立。
4.体征伤肢肿胀、短缩、成角及外旋畸形,可见皮肤瘀斑。
骨折处压痛明显。
不能站立与行走。
骨折局部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5.影像学检查X线片:小腿正侧位片可以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及移位方向,因胫骨和腓骨骨折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尤其是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故X线照片应包括胫腓骨全长。
二.骨折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采用Johner-Wrums分类系统进行分型。
单纯性骨折:包括斜形骨折、横行骨折及螺旋形骨折。
蝶形骨折:蝶形骨块的大小和形状有所不同,因扭转应力致成的骨折块较长,直接打击的蝶形骨折块上,可再有骨折线。
粉碎骨折:一处骨折粉碎、还有多段骨折。
三.中医治法1、整复和固定1.1无移位骨折形骨折不需整复,直接予以夹板固定。
根据骨折移位倾向放置适当的压垫。
上1/3部骨折时,膝关节置于屈曲40~80°位,夹板下达内、外踝上4cm,内、外侧夹板上端超过膝关节10cm,胫骨前嵴两侧放置两块前侧板,外前侧板正压在分骨垫上。
两块前侧板上端平胫骨内、外两髁,后侧板的上端超过腘窝部,在股骨下端作超膝关节固定。
中1/3部骨折时,外侧板下平外踝,上达胫骨外踝上缘;内侧板下平内踝,上达胫骨内踝上缘;后侧板下抵跟骨结节上缘,上达腘窝下2cm,以不阻碍膝关节屈曲90°为宜;两侧板下达踝上,上平胫骨结节。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指下肢胫骨与腓骨同时断裂或部分断裂的损伤。
中医护理方案是指通过中医药的方法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干预和治疗的方案。
本文将分析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
1. 中医药内服治疗方案中医认为,胫腓骨骨折是外伤引起的病理变化。
内服中药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并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补中益气汤、四物汤等。
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内服治疗对胫腓骨骨折有一定的促进愈合作用。
平均愈合时间缩短,骨折处的疼痛和肿胀也有所减轻。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护理方案中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运行,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触碰引流、直接取穴、搔刮刺激等。
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舒缓疼痛和肿胀,缩短愈合时间。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与传统治疗相比,能够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
3. 中医药外治疗法中医药外治疗法是指通过外部涂抹、包扎等方式,将中药直接应用于骨折部位。
中药外治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直接刺激骨折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常用的外治药物有当归、川芎、秦皮等。
研究显示,中药外治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外治疗法的使用应慎重,因为不当的外治方法可能导致骨折复杂、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综合分析上述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内服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愈合;针灸疗法能够舒缓疼痛和肿胀,加快愈合;中药外治疗法可以刺激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使用中医护理方案时,要结合传统的骨折治疗方法,遵循医嘱,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折
4.1 早期 伤后 1-2 周,肌肉、筋脉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其主症是气血凝滞而产生的局部 肿胀疼痛。 主症:骨折,疼痛,肿胀,瘀斑等。 次症:口渴,尿赤,便秘,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脉浮紧。 4.2 中期 伤后 3-6 周,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去而未尽, 疼痛减而未止。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痛减,肿消未尽等。 次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4.3 后期 受伤 7 周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定,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气血亏损,体质虚弱。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可伴有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等。 次症: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小腿的长度和力线,尽快恢复功能 [5] ,治疗重点在 胫骨骨折,注意对软组织的保护。对骨折端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应予尽可能纠正,特别 注意膝关节与踝关节面的平行关系 [1],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凡早 期有严重并发症,如休克、筋膜间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者,应首先处理并发症,骨折仅 做临时性固定, 待并发症好转时,再进行骨折的治疗。 5.2 非手术治疗 5.2.1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推荐级别:D)[6,7] 5.2.1.1 适应证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皮肤条件较好者。 5.2.1.2 复位 方法 患者平卧位,膝关节屈曲 20°左右,助手站在患肢外侧,沿胫骨长轴作对抗牵引 3-5 分钟,矫正重叠与成角畸形。端提手法可矫正前后侧移位,术者两手拇指放在远段前侧, 其余四指环抱小腿后侧,在维持牵引下,近端牵引之助手将近端向后按压。术者两手四指 端提远端向前,使之对位,如仍有左右侧移位,可同时推近端向外拉远端向内,一般即可对 位。有些骨折如螺旋形、斜形骨折,其远端有移位者,可参照此法整复。 5.2.1.3 固定方法 复位满意后维持牵引将小夹板按部位放好后,用 4 条布带先捆中间两道,后捆两端,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及胫腓骨远端内.外踝以上的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胫腓骨骨折中医药W手术期的提前参与和术后中医药干预,能达到缓解疼痛、加快骨折修复.减少致残程度的目的。
中医干预有三个阶段:术前中医提前干预、术后中医治疗和中医功能锻炼。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了解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1)有外伤史。
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魂移位。
(3)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台匕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箸,人民卫生岀版社, 2009 年)(2)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其至有骨擦音,异常活(4)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骨折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
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二、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定痛止血骨折后筋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而岀血,经络受阻而疼痛。
故手术前的患者,应内服中药活血定痛止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自己按摩止痛穴位,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身痛逐瘀汤加减羌活、独活.秦芜、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各lOg,川莒15g,当归20g,五灵脂30g,制没药.制香附各6go内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痛舒胶囊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自行或有他人帮忙点按内关、缺、合谷、足三里、委中等穴缓急止痛接骨续术后初期患者局部肿胀疼痛, 容易发生移位,筋骨属于修复阶段。
此时活动的目的是消瘀退肿、加强气血循环。
方法是使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也可结合患肢自我按术后瘀.血肿胀疼痛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可见疼痛伴肿胀瘀血。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包括手术干预和保守治疗。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下,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
本文通过临床疗效分析,探讨胫腓骨骨折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和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疗法、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
中药疗法是将适宜的中药材配制成药物,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搭配使用,以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和加速骨折的愈合。
中医按摩是通过手法的按摩和推拿,刺激经络和穴位,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和恢复身体的功能。
针灸疗法是将适当的针刺在特定的穴位上,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恢复。
在临床应用中,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中药中常用的川芎、合欢皮、桑枝、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和肿胀。
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和排除体内的湿邪,促进骨折的愈合。
尤其是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在患侧的足三里、环跳和阴陵泉等穴位上进行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
中医护理方案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胫腓骨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和活动的限制,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可以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舒缓,提高其治疗参与度和康复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还可以减轻术后局部炎症反应和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并非单独的治疗手段,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选择。
中医护理方案应与现代医疗手段相结合,通过综合治疗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运动损伤、高能外伤以及老年人骨质疏松等情况下。
中医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恢复功能等方面。
本文将对胫腓骨骨折中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原则对于胫腓骨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解毒活血:利用中药材,如丹参、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2. 祛风定痛:使用温补类中药,如羌活、桑寄生等,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骨折处的疼痛感。
3. 肌肉活动:通过针灸、推拿等技术,能够促进骨折区域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骨折愈合的速度。
二、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1. 促进骨折愈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解毒活血法能够促进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
丹参、红花等中药材作为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有效排解体内的乳酸和废物,加速骨折处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骨折处的新生组织生长。
2. 减轻疼痛: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祛风定痛法对于减轻骨折处的疼痛感具有一定的疗效。
羌活、桑寄生等中药材能够有效舒缓骨折处的神经疼痛,减缓局部的红肿症状,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感。
3. 恢复功能:通过中医的肌肉活动法,采用针灸、推拿等技术,能够刺激骨折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感知能力,增加骨折处的活动度,从而促进骨折处的功能恢复。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差异和病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2. 综合治疗:中医护理方案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不仅包括中药的内服治疗,还包括外敷、穴位刺激等治疗手段,能够从多个方面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3. 无副作用:中医护理方案中使用的中药和手法治疗方法相对温和,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相对较为友好。
骨伤科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胫腓骨骨折是长管状骨折中最常见。
二、【诊断依据】1.病史多有明显外伤史。
多数为直接暴力所致。
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引起,儿童骨折多为不全或青枝骨折。
2.症状和体征伤后肢体肿胀、剧烈疼痛,局部严重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可触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极少数患者有发生脂肪栓塞综合症的可能。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三【证候分类】(1)斜形骨折(2)螺旋形骨折1.根据骨折的形状分为五种类型。
(3)横断骨折(4)粉碎性骨折(5)青枝骨折(1)上1/3骨折2.根据骨折的部位,分为三种类型(2)中1/3骨折(3)下1/3骨折四【治疗】1复位固定方法(1)夹板固定:①适应症:无移位或移位较少的新生儿产伤骨折。
②操作方法:将患肢用小夹板固定2-3周。
对移位较大或成角较大的骨折,可行牵引配合夹板固定。
(2)骨牵引法:①适应症:8-12岁的儿童及成年患者。
②操作方法:中上1/3骨折,用胫腓骨远端骨牵引;中下1/3骨折,用跟骨牵引。
儿童牵引重量约为1/6体重,时间约4周;成人牵引重量约为1/7体重,时间8-10周。
上1/3骨折应同时用小夹板固定。
牵引时间应注意患肢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内服药物。
按“骨折三期”辩证用药。
初期:可视病情给予通下逐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治疗,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期:给予活血理气,调理脾胃,必要时给则予补气血,益肝肾,壮筋骨治疗,方用三七接骨丸。
后期;给予补气血,益肝肾,壮筋骨,活血通经,温经通络之法治疗,方用养血止痛丸。
②外用药物。
整复后可外用活血止痛药物;后期功能锻炼时则重在按摩舒筋,配合下肢熏洗方。
五、【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踝关节伸曲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按摩和推拿: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增加局部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中药熏洗:采用中药煎煮后将药物浸泡在热水中,然后用热水进行熏洗,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并起到消炎和抗菌作用。
3. 中药贴敷:将中药煎煮后,将药物贴敷在骨折部位,可以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桑枝、郁金、白薇等,具有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的作用。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并缓解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肝俞等。
临床实践证明,胫腓骨骨折患者经过中医护理方案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和肿胀: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按摩、推拿、熏洗和贴敷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 活血化瘀:中医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骨折的愈合。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也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3. 骨折愈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中药贴敷和针灸疗法等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熏洗、贴敷和针灸等手段,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
临床疗效分析显示,中医护理方案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中医护理方案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由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和监护,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VIP专享】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3)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3)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DR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DR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的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血肿胀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砸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骨伤科胫骨腓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胫骨腓骨骨折胫、腓骨骨干骨折小腿发生骨折时,如暴力较小,则为单根骨折,以胫骨干骨折为常见,腓骨干骨折很少见。
暴力较大,则可发生胫、腓骨干双骨折,可有斜断、螺旋形、横断、粉碎性等区别。
【诊断】1相当多见的儿童胫骨骨折,骨折线多呈长斜形或螺旋形。
部分系骨膜下骨折,则无移位、畸形或骨擦音。
表现为小腿中段肿痛较重,不能站立或行走,足跟叩击痛明显,将患足稍作旋转时,亦有明显疼痛。
2.有移位的胫骨骨折或胫、腓骨双骨折,肿痛剧烈,且有骨擦音及畸形,患足多呈外旋畸形。
直接暴力引起者,胫、腓骨在同一平面骨折,多为横断。
间接暴力扭转受伤者,胫、腓骨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多数胫骨偏低,腓骨偏高。
3.由于胫骨前部位于皮下,位置表浅,移位的断骨尖端易戳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急救搬运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断骨尖端隆起于皮下,尚未戳破皮肤者,急救搬运时可临时拔伸复位,夹板临时固定。
【治疗】1无移位的胫骨干骨折,敷药后,用五块夹板固定。
两块较窄,放于胫骨前崎之两侧,三块较宽,分别放于后侧、后内侧、后外侧,此三块较宽之夹板,应有适当弧度,以适合小腿外形,便于包扎固定。
4.有移位的胫、腓骨干骨折,稳定性差,应作跟骨牵引,在腰麻下整复。
整复时,由于腓骨中上段在负重及活动方面不起重要作用,且血运丰富,易于愈合,故整复重点应以胫骨为主。
病员仰卧,两助手作对抗拔伸,并使患肢处于150。
的屈膝位,因胫骨远端多移向后外方,故术者两手握住断骨远端向前内侧端提,助手将近端断骨向后外侧压,可获对位。
固定时,根据胫骨移位情况,在近端胫骨的前内侧及远端胫骨的前外侧放纸压垫,并于腓骨外侧的上下端各放纸压垫,然后用5块夹板包扎固定。
若断骨位置较高,夹板应超过膝关节,断骨位置较低,固定范围应包括踝关节。
5.对于开放性骨折,在清创整复对位后,作跟骨牵引,待创口愈合后,加夹板、纸压垫固定。
部分开放性骨折,清创整复后作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
6.整复固定后,要经常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注意调节扎带松紧度,定期照X片复查断骨对位情况,调节牵引重量。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损伤。
这种骨折常常需要经过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以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而中医护理方案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1. 按摩和理疗:利用中医按摩手法,对患肢进行适当的按摩和理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2. 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饮食,如多食补钙食物、多食用蛋白质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帮助骨折愈合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3. 中药调理:中医药调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熏洗液或者中药外敷药膏,帮助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和肿胀。
4. 针灸治疗:利用针灸手法刺激患者的相关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舒经活络,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二、临床疗效分析通过对大量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 促进骨折愈合:通过中医按摩、理疗以及中药调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的速度。
经过治疗后,很多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有些患者甚至在常规骨折愈合时间的基础上提前了很多时间。
2. 缓解疼痛和肿胀:中医护理方案对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许多患者在经过中医治疗后,明显感觉到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的情况。
3. 改善功能恢复:通过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患者的周围肌肉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恢复,骨折愈合后也更容易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的功能恢复速度加快,恢复效果也更加显著。
4.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疼痛缓解、身体功能恢复以及精神状态的调理,都有助于患者更快地适应骨折后的生活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总结与展望胫腓骨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康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中医护理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按摩和理疗、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手段,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82.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横断骨折;(2)斜形骨折;(3)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胫腓骨骨折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骨折,有闭合复位的适应症。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1)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或筋膜间室综合征等。
(2)开放性骨折。
(3)多发骨折。
(4)同时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胫腓骨正侧位片;(2)血常规、尿常规;(3)凝血功能;(4)病毒系列;(5)肝功能、肾功能;(6)心电图;(7)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MRI、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胫腓骨骨折。
2.外固定治疗(1)石膏固定:适用于无移位稳定骨折或不全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 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l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较,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扎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腓两骨骨折线多在同~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致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
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夹板固定: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以夹板固定。
上1/3骨折要超膝关节,下l/3骨折要超踝关节,并根据骨折的类型而放臵相应的压垫。
须注意预防小腿内侧夹板下皮肤溃疡及骨筋
膜室综合征的形成。
(三)闭合穿针内固定
1.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适用于小儿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在透视下从胫骨结节内外侧插入弹性钉进行固定。
2.闭合复位克斯针交叉固定或髓内针固定:适用于胫腓骨中段横断或斜形骨折,经闭合复位后不稳定者,夹板和石膏等外固定困难,先采用手法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用克斯针交叉固定或髓内针进行固定。
(四)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于粉碎型性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为维持胫骨的长度,可以使用外固定架固定。
(五)辨证治疗
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活血止痛汤加减。
桃仁、红花、血竭、赤芍、乳香、没药、当归、牛膝、苏木等。
外敷定痛膏、消定膏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伤科接骨片等。
2.瘀血凝滞证:治法: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接骨紫金丹加减。
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血竭、孩儿茶、牛膝等。
中成药:伤科接骨片、七厘接骨片等。
3.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等加减。
当归、川芎、党参、白术、茯苓、
白芍、生地等。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六)针灸治疗
一般要求在整复及固定之后才能进行针灸。
1.取穴
主穴: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等。
配穴:饮食不佳加中脘,体虚加涌泉。
2.针法
均取患侧,阿是穴仅以艾灸,采用中药接骨艾条(在纯艾中加入麝香、乳香、没药、川芎、羌活等混合粉末制成),每次灸20分钟,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
余穴均针刺,采用指切押刺进针法,于夹板缝隙进针,得气后,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
(七)其他治疗
1.骨折固定稳定后可选择电脑骨折愈合仪等,以促进骨折愈合,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2.后期膝或躁关节粘连可以选用CPM等康复设备进行康复治疗,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3.后期关节粘连也可以选用中药外洗方法进行熏洗,可选用海桐度汤等。
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八)练功疗法
整复固定后即作跖趾、踩关节及股四头肌伸缩活动。
骨折愈
合后可逐渐负重步行锻
(九)护理调摄
I.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2_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足趾感觉情况,注意有无疼痛、肿胀、肢体麻木等。
3.注意检查腓总神经的功能,观察足和足趾的背伸、跖屈活动,以及小腿酌皮肤颜色、温度和足的感觉,特别是第1~2趾间背侧的皮肤感觉。
4.应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者观察足趾感觉活动,以及皮肤情况,注意有无压迫。
5.每月倾听患者主诉,注意删察夹扳或石膏托压迫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
6.注意观察患者有死明显肿胀及疼痛、足趾感觉活动受限、波动牵拉埔、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的出现,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7.麻醉恢复即开始指导患肢踩背伸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每日多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做100次左右肌肉收缩。
8 .术后3周~4周,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挺直、抬褪练习,患肢由伸直位,逐渐屈曲90°,以防止关节强直。
9.骨折术后4周视骨折愈合情况可开始扶双拐不负重步行锻
炼。
教会患者正确扶拐,患肢不能悬空,脚底要放平,切忌用脚尖着地。
10.经锻炼后骨折部若无疼痛不适,自觉有力,可改用单拐逐渐负重锻炼。
胫腓骨骨折不宜过早下地行走。
提早下地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部分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膝关节屈伸功用受限在15°内,躁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内。
有效:骨折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减少于2cm,成角在5°~10°,膝关节活动受限在30°~45°以内。
踝关节屈伸受限在10°~15°以内。
无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成角大于l0°,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以上,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在l5°以上,伤肢不能负重。
(二)评价方法:
胫骨骨折疗效评定系统(Edwards)
内容好可差
1.疼痛很少或没有轻度严重
2.工作能力正常 =困难或不能做重明显下降,只能做体力劳动较轻的坐位工作
3.跛行无剧烈活动时或后轻度持续
4.运动能力正常能力下降只能短途行走
5.膝关节活动稳定,能完全伸直稳定,能完全伸直不能完全伸直
屈曲角度丧失<20。
屈曲角度至少达到90。
屈曲角度小于90。
6.踝关节活动背伸角度丧失<10。
背伸角度>90。
背伸角度<90。
跖屈角度丧失<10。
跖屈角度丧失<30。
跖屈角度丧失>30。
7.足活动旋前和旋后减少中度减少重度减少,小于25%
8.下肢肿胀轻微,只在活动后有轻微持续
效果差包括:
截肢
伴有多发窦道的骨髓炎
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