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教学(下)

合集下载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

最新⼈教版⼋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1节压强整体设计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

能⽤压强公式进⾏简单计算。

知道增⼤和减⼩压强的⽅法”。

压强是⽣活和⽣产中应⽤⼴泛的⼀个概念,本节教材主要建⽴在前⾯刚学习过的⼒的初步知识基础上,是学习了重⼒、摩擦⼒后对另⼀类⼒的学习的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的关系后对⼒的另⼀类作⽤效果的具体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压强和浮⼒的重要保证。

本节课集实验探究、计算、应⽤于⼀体,探究实验关键是让学⽣亲⾝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动⼿操作、分析概括等能⼒。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极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的(⽼师要提前为学⽣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探究压⼒的作⽤效果”作为⼀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法,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学⽣已有的知识⽔平和计算能⼒,编写了应⽤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计算的例题,加强了学⽣对压强公式的应⽤。

“怎样增⼤和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进⼀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

教材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活实例,引导学⽣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归纳,得出结论,总结增⼤或减⼩压强的⽅法。

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2.能⽤压强公式进⾏简单的计算;3.知道增⼤、减⼩压强的⽅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10.第九章教学(下)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10.第九章教学(下)

第八章教学(下)本章重点1、什么是讲授法?2、合理使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合理使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什么是发现学习法?5、什么是非指导性教学法?6、什么是范例教学法?7、如何理解并运用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的新教学方法?8、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主要任务及CAI的意义是什么?10、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与要求有哪些?11、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第五节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P.287〕(1)含义(名解,2002.4)*(2)最古老、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单选)(3)具体可分为3种方式:讲述、讲解、讲读(多选)(4)优缺点:(单、多选)(5)基本要求:内容正确、条理重点、语言艺术、配合使用。

(简答,2003.4)*2、谈话法〔p288〕(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做好准备、面向全体、及时总结(单、多选)第五节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3、讨论法〔p288-289〕(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选好论题、肯定意见、善于引导(简答,2004.1)*4、实验法〔p289-290〕(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准备充分、及时指导、帮助总结(多选)5、实习作业法〔p290〕(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明确要求、恰当方式、事后检查(多选)第五节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6、练习法〔p290-291〕(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明确目的、指导方法、合理排步、科学掌量、及时反馈、方式多样(多选)7、参观法〔p291-292〕(1)含义(单选)(2)分类:准备性、并行性、总结性〔p291〕(多选)(3)基本要求:做好准备、指导进程、总结收获(多选)第五节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发现学习法〔p292〕•布鲁纳(单选)•含义:(名解2005.4,单选)*这是美国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难点:了解飞机机翼的形状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

【教学用具】乒乓球若干个、大号注射器2支、水槽2个、若干张纸、硬币9个、笔、漏斗、飞机升力演示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吹风实验。

电吹风向上吹风,在气流的上方置一乒乓球,乒乓球悬在空中,可以向不同方向运动。

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共同探究其中的奥秘。

【教学过程】课件展示两张图片:腾空而起的飞机、破浪前进的水翼船。

师:什么是流体?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图中有气体和液体,它们有什么共性?生:都具有流动性师: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

(板书)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它们都是流体静止时的压强。

当液体和气体流动时,会产生奇特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几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你们看到的视频哪个现象是真的?(播放视频)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板书)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你的看法?生:我认为第一个想象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师:怎么知道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生:通过实验。

师:对,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

二、互动新授你们桌面上有些材料,你们按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实验,验证你们的判断。

并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一)学生实验1.将一枚硬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硬币前方放一把刻度尺(或笔)架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水平吹一口气,硬币能越过栏杆,这是真的吗?2.把注射器装满水,将两个乒乓球靠近些放在水槽中,用注射器向乒乓球中间喷射水流,乒乓球被水流推到两边了,这是真的吗?3.用一个漏斗,在漏斗下面放一个乒乓球,用力给漏斗向下吹气,乒乓球被吹下来了,这是真的吗?4.将两张纸拿起,让纸张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正上方,从上往下吹气,两张纸向外飞起了,这是真的吗?(二)现象汇总、得出结论师:同学们基本都完成实验了,刚才你们判断对了吗?哪位同学可以代表你们小组告诉老师?你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生:我们小组做的是硬币跳高实验:在硬币上方吹起时,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硬币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压强差,进而有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硬币能跳起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判断题分章节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判断题分章节汇总

教育学判断题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一个6岁的孩子偶然地碰到了电线,被电伤,但他也因此获得电的有关知识,这种过程是一种“教育”。

2.严格的说,“抚养”、“养育”行为也能称其为“教育”。

()3.从本质上讲,机械的灌输也是一种“教育”。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今天的“学习”的含义等同。

()5.社会主义的教育也是具有阶级性的。

()6.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章学校1.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

()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并不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4.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

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5.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课程标准文件,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全国课程标准必须统一。

()6.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学校规范是针对学校成员的,不同的规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因而构成不同的文化。

()7.马克斯-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之一。

()8.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9.学校绩效的评价模式有多种,其中的目标评价模式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这种模式注重效率。

()10.学校绩效的评估方式按照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绝对标准评估和相对标准评估。

()11.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

()12.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13.定量评估,是对工作绩效所进行的质的鉴定,从总体上给予评价。

一般常用于职称评审、职务任命、宣传表彰等管理领域。

()14.系统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60年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海绵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复习1.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2.什么是重力,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二引入新课:1.放映图片: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几乎寸步难行。

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师]请同学们想想: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对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生] 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力.[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1、教育学萌芽阶段孔子《论语》;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我国的《学记》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尔》;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3、教育发展多样化阶段杨贤江《新教育大纲》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杜威,现代教育学派第一章教育的概念一、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

二、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或教导上的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

2、受教育者3、教育内容4、教育活动方式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教育特征: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现代教育特征: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公共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制度逐步普及。

3、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层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二、人的发展特点1、未完成性人的非特定化也意味着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能、未完成的可塑造的动物。

2、能动性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四、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教育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五、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2、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3、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如何理解,论述)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2、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3、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着的作用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经济政治、文化二、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流动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2、教育的文化功能是如何体现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教育对文化的发展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横向流动(水平流动)、纵向流动(垂直流动)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教案

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演示实验: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感受有什么感觉?生:用手指触摸表面,会感到有压力.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知道了单位面积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对它的容器有压力,液体会不会有压强呢?生:有压强.师是的,液体也像固体一样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如何计算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新课】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及特点1.液体压强的产生教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师大家先观察没有倒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然后当水不断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生: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师为什么呢?生:水对它有压强.师这个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呢?生:水的重力.师对了,正是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才产生了压强.板书: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探究液体对侧壁是否有压强.师将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强.若往杯子里倒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讨论.生:茶杯放在桌面上是由于茶杯有重力,因而对支撑它的桌面产生压力而有压强,水倒入杯中时,水也有重力,因此水对杯底也应该有压力,水对杯底有压强.师水和固体物质有不同的特点吗?生:水是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师水倒入杯中时,会不会对阻碍其流动的侧壁有力的作用呢?生:也应该有吧.(不敢确定)师那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同学们的分析.乙教师演示实验1:在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上扎上橡皮膜(如图乙),请同学们观察倒水前后橡皮膜的情况.生:和刚才的现象一样: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这种现象证明了水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教师演示实验2:取一个侧壁上不同深度处都有开口的玻璃圆筒,圆筒侧壁的每个开口处都用橡皮膜蒙上,观察玻璃筒内倒满水后,不同深度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将橡皮膜扎破后,观察不同深度的孔中流出的液体情况(如图丙).生1:从液面往下越深的地方,橡皮膜突出得越明显,说明离液面越深,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生2:扎破橡皮膜后,越往下的孔喷出的水越远,说明越深的地方水的压强越大.教师总结: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2)认识压强计.师请同学们思考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呢?学生思考、讨论:应该不是吧.(不敢确定)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先一起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教师展示压强计实物,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压强计的构造和测量原理.认识压强计(多媒体课件)(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红色液体)、刻度板、底座.(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教师讲解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提示:向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红颜色的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变化.学生发现:当把带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时,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不相平,出现了高度差.)学生观察,回答:通过U形管中两边红色水柱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液体的压强变化.(3)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以帮助学生确定实验探究的内容.思考题:(1)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向哪个方向?(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如何?(3)同一液体中,随深度的增大,压强的大小如何变化?(4)在同一深度,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吗?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P34页《演示》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供参考)注意: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定压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解析: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而第4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与3、5、6不相等,故第4次记录的数据是错误的.从实验次数1、2、3可看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产生的压强在逐渐增大,而从实验次数3、5、6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答案:(1)4(2)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2、3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5、6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师我们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那液体某点处的压强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液柱的物理模型.(图参见教材P35页图9.2-3)师要知道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即可.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求深度为h的平面受到的压强多大?学生分组推导,完成下面式子.(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_________;(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m=_________;(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少?G=_______;F=______;(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p=_______答案:(1)Sh(2)ρ液Sh(3)ρ液Shgρ液Shg(4)ρ液gh结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均相等.所以,深度为h处某点的液体的压强为p=ρ液gh.板书: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p=ρgh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h一定时,p和ρ成正比;当ρ一定时,p与h成正比.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公式p=ρgh只适用于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不能用于固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而公式p=F/S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的计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1)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2)带鱼生活在深海处,为什么平时我们见不到活带鱼?(3)深海潜水员为什么要穿特制的抗压服?(4)拦河大坝修筑成下宽上窄有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则水对A点的压强为()A.980PaB.2940PaC.5880Pa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由图可知,h A=70cm-10cm=60cm=0.6m,p=ρ水gh A=1×103kg/m3×9.8N/kg×0.6m=5880Pa.答案:C例题3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教材P35页例题,并讲解.【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连通器.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学习液体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分析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物理是好学的.2.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导,这样既使学生熟悉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学板书生活中的物理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一般江河大堤和水库大坝的横截面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上面两图,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上窄下宽,不同的是江河堤的迎水面坡度缓,背水面坡度陡,而水库坝则恰恰相反,挡水面坡度陡,背水面坡度缓.为什么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无论是江河大堤,还是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三防”.1.防水压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知,堤坝内的水越靠近堤坝底,水深h越大,水产生的压强也越大.堤坝下宽能承受较大的水压,确保堤坝的安全.2.防渗漏堤坝下部受水的压强越大,水越容易渗进坝体.把下部修得宽些,就可以延长堤坝内水的渗透路径,增大渗透阻力,从而提高堤坝的防渗透性能.3.防滑动堤坝内水的压力总有将大堤向外水平推动和将大坝推向下游的运动趋势,堤坝基底需要有与之抗衡的静摩擦力,才能保持堤坝平衡.将堤坝下部修宽既可增大坝体的重力,也可增大迎水面(挡水面)上水对坝体竖直向下的压力,因此,可以增强坝体与坝基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达到防止堤坝滑动的目的.第2课时连通器、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峡船闸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它们各自的底部都互相接通.师像这样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进行新课】知识点1 连通器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1:选择任一个开口端向玻璃连通器(如图甲)中注入红色水,然后将连通器倾斜.实验2:向底部用胶管连通成的U形连通器(如图乙)的玻璃管中注入红色水,上下移动侧管.学生观察现象后,积极发言回答.生1:实验1中,水会从下端连接的部分流到其他开口端的容器中,虽然连通器是倾斜的,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就相同.生2:实验2中,不管如何上下移动侧管,当水不流动时,U形管连通器左右两端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板书.板书:(1)连通器的特点:当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保持相平.(2)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一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二是液体不流动.(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液面不一定相平.)注意:(1)连通器各容器液面相平,与每个容器的粗细和形状等没有关系.(2)连通器的应用:①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是连通器的应用.②锅炉水位计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把锅炉内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连通管中.③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④船闸则是一个很大的连通器,当上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上游河构成连通器;当下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下游河构成连通器,这样在落差较大的河面上能让船只正常、安全地航行.教师播放课件:三峡船闸及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可参考教材P37页《科学世界》)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一幅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答案:图中反映出壶嘴的水面高于壶身中的水面,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当装入的同种液体静止时,壶嘴中的液面与壶身中的液面应该总是相平的,不可能是一边高一边低.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液体压强的特点,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讲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如图所示是形状不同的三个薄壁容器,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均为S,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深度均为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因为液体的密度及液体的深度相等,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得p甲=p乙=p丙,即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都相等,又因为三个容器底部面积S均相等,根据F=pS可得,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也相等,即F甲=F乙=F丙=ρghS.但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则容器内盛有的液体的重力不等,很显然液体的重力是G甲>G乙>G丙.这说明静止液体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图中,F甲<G甲,F乙=G乙,F丙>G丙).因此在解有关液体的压力、压强问题时,首先算出压强的大小,再算出压力的大小,而计算流体的压强时,关键是确定深度h的大小.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Pa,A对桌面的压强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同一高度处水中压强分别为p A、p B,则p A___p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A底面凸起,则A容器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于容器底面积;B容器底为平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则压强p=F/S=10N/5.0×10-3m2=2×103Pa.由于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都为F=G水=10N),而A的底面积小,故p A>p B;A容器底部凸起后,使其内液面高于B容器内液面,则在同一高度处,A容器此点所处的深度大,所以p A>p B.答案:2×103大于大于【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结构和特点,明白了连通器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学习了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学到这.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我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水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和船闸的认识强化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关于介绍三峡船闸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船闸,或模拟船闸,使学生获得对船闸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连通器的理解,同时认识到物理科学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板书`。

第九章 教学工作(下)

第九章     教学工作(下)

三、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组合
4、快乐教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场景 快乐教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场景 的布置,使学生在愉悦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5、范例教学:德国瓦·根舍因首创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 、范例教学:德国瓦· 遵循“三个性”,即“基本性” 遵循“三个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 基础性” 性”。“基本性”强调教学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也 基本性” 就是说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基础性” 就是说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基础性” 强调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适应 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教学内容对受经验者来说 是基础的东西; “范例性”是指教给学生的是经过精选的,能起到示范 范例性” 作用的典型事例和学习材料,它们将有助于学生举一反 三,进行学习迁移和实际应用。它们必须是整体的一面 镜子,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作用。
第三、学习即条件作用( 第三、学习即条件作用(行为主 义学派提出) 义学派提出)
代表人物有华生(J.B.Watson)和斯余纳 代表人物有华生(J.B.Watson)和斯余纳 (B.F.Skinner)。 B.F.Skinner)。 注意强化:正强化(如学生做对题或做好 事给予鼓励,就保持该行为); 负强化(如果某种反应被移开或取消就能 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如过度渴洒 头痛,本可制止过度喝洒,而止痛片可成 为负强化物)。 为负强化物)。
反射水平的学习与认知水平的学习
区别:一是学习条件的本质区别,如词的作用; 二是强化性质的区别,人学习中的任何社会信 号都可能起强化作用;三是人的能动作用,对 学习的自身预期结果的认识,也可以促进学习。 反射水平学习包括感觉的学习、运动的学习。 认知水平的学习包含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较低 级的认知学习和对现实特性加以概括化的理性 经验为基础的高级的认知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多媒体展示讨论二:1.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2.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连通器 课程教学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连通器 课程教学设计

9.3 连通器教案一、教材分析“连通器”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认识连通器对进一步学习船闸的工作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

教材是这样来处理的,首先从三峡大坝如何解决航运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讨论三峡大坝的工作原理即连通器原理,接着进一步认识和学习连通器与连通器原理,最后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二、学情分析:就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易于接受形象化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对液体内部及液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压强已有所认识。

另外,他们对连通器及其现象也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定义和原理却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三峡大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相平。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六、实验器材:挂画、塑料软管、烧杯、水、滴管、酒精、连通器七、教学过程:师:画是很多家里常见的装饰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画,老师想把它挂在黑板上?怎样才能把画挂平在黑板上呢?家里挂画一般需要几个人?生:两个,爸爸挂,妈妈边看边指挥。

师:那谁愿意来帮帮老师把画挂平在黑板上?(请两位同学,一位挂画,一位帮忙指挥)师:谢谢这两位同学,也谢谢大家的帮助,终于把画算是挂平了,花了将近两分钟的时间。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课件 第九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课件   第九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产生原因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那么,大气压强产生 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大气具有流动性 ,那么大气是否受到重力 呢?
空气受重力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被厚厚的气体包围 着,厚厚的气体人们称之为大气层 。
m=ρV=1.29×10×5×2=129(kg)
空气有质量
空气必然受重力
实验:把热水倒入矿泉水瓶中,摇晃几下,倒出并迅速盖上盖 子,拧紧。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瓶子变扁 想一想:是什么把瓶子压扁的呢? 瓶中空气温度降低 大气压将瓶子压扁
瓶中气压减小
纸片不掉下来是什么原因?
1、将杯子倒满水
硬纸片和水受 重力作用没下
2、盖上硬纸片
必受向上的力且该力 的施力物体只能是大
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3:将玻璃管加粗、改细一些,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解析:因为玻璃管上部是真空,没有压强 和压力,所以将玻璃管加粗、改细一些时 水银柱高度仍是760mm。玻璃管的粗细 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 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解析: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 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则测量结 果偏小。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 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 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的测量。
可见,大气压随高度是可以变化的。
大气压强跟高度的关系
分析表中所列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 加而减小,但是减小得并不 均匀。 海拔2000米以内,每升高 12米大气压降低133Pa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九章《家庭用电》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九章《家庭用电》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九章《家庭用电》教学教案第九章家庭用电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生活用电的常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家庭电路是由进户线、导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插座和家用电器等组成的;火线和零线间有220V的电压;三线插头的一根线要与大地连通;触电的急救知识;了解现代家庭生活中,各种电器、电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保护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本章共分4节:1.“家用电器”,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能识别家用电器,将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按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了解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验电笔;通过对家庭用电负荷的计算,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节能意识.2.“家庭电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了解新旧住宅家庭配电线路示意图,并比较其异同之处;让学生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间电压的大小;结合电路图和生活实际理解使用三线插头为什么安全,及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在学习完家庭电路的组成的基础上,分析家用电器的总功率对家庭电路的影响,短路对家庭电路的影响,认识保险丝在家庭电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3.“安全用电与保护”,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压越高越危险,列举常见的触电原因以及触电的几种形式;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一些有人触电时的急救方法,了解安全用电原则;通过了解避雷针,明确防雷是为了安全.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了解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进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技术观.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了解常见的家用电器,知道验电笔的结构及原理;②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间电压的大小;③知道使用三线插头为什么安全及漏电保护器的原理;④了解家庭电路短路的原因以及短路对家庭电路的影响;⑤知道电路中安装保险丝为什么能够“保险”;⑥记住安全电压数值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压值,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⑦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懂得触电的急救方法;⑧了解安全用电原则,通过了解避雷针,明确防雷是为了安全;⑨了解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家庭电路、体验保险丝怎样保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以及危害,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教学重点】家用电器之间是如何的连接,试电笔的使用方法,保险丝的特点,几种触电方式的共同之处,触电的急救措施,安全用电的原则.【教学难点】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的原因,安全用电教育,对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4节,建议6课时1.家用电器1课时2.家庭电路2课时3.安全用电与保护1课时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家用电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家用电器,将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按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2.了解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验电笔.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通过对家庭用电负荷的计算,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节能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家用电器【教学难点】家用电器与电源的连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验电笔、插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熟悉的家用电器.学生很自然地走进电的世界,体会到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师: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离不开的“空气和水”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变化?或者说,如果停电了,结果会怎样?师:让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表你们组内讨论的结果.(学生自由发言)生:如果没有电,夜晚将不再流光溢彩,我们将看不到我们喜爱的动画片、卡通片,高楼也不再那么容易上去,地铁将擁疾,手机电话将无法使用等等.师:事实上,“电”是通过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家用电器发挥作用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家用电器的知识.播放:003年美国、加拿大部分城市停电的有关资料,学生观看影片.分组讨论:组内先讨论交流,各组间相互交流.【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认识家用电器了解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验电笔.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家用电器,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调查报告格式如下:师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展示某几位同学的调查报告.根据这些不同的家用电器的性能和用途,可以将家用电器大体分为几类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师(总结并板书):1.家用电器(1)家用电器的定义:家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利用电能进行某种信息处理,服务于家庭生活电器设备.(2)家用电器的分类:根据家用电器的特性和用途大体分为:电热类,电动类,照明类,信息类等等.2.电热类用电器:原理1:靠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加热(即焦耳定律).如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等.原理2:利用交变电流的磁场变化在铁磁性锅体中产生涡旋.如电磁灶.原理3:利用特定高频电磁波使食物分子运动加快而使温度升高.如微波炉.教学探究点2 家用电器与电源的连接师:以上,我们对家用电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不同家用电器的不同用途,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家用电器与电源的连接情况.家用电器要工作,必须与电源连接,大家都清楚一般情况下家用电器都是通过自身的插头与墙壁上的插座相连下面我们首先来对插座和插头进行研究.(1)插座和插头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插座和插头并提问:这些插头有什么不一样?插头的插孔有什么不一样?生:插座有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之分,插头有两脚插头和三脚插头之分.师:大家清楚什么时候使用两孔插座和两脚插头,什么时候使用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吗?这些插孔各有什么用途呢?生:一般带有金属外表的电器用三孔插座,没有的则用两孔PPT展示:1.插座有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之分,插头有两脚插头和三脚插头之分;2.一般带有金属外表的电器用三孔插座,没有的则用两孔插座;3.连接导线有三根:a.相线(L),俗称火线,带电;b.中性线(N),俗称零线,通常不带电;.保护接地线(PE),俗称接地线,通常不带电.教学探究点3 验电笔师:那我们如何才能够清楚地判断出哪个插孔有电?有人说,我们可以用手摸摸,这样行不行?这样肯定不行.我们知道电很有用,但是又很危险.事实上,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我们可以用验电笔去检验.展示实物验电笔,并拆开验电笔让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总结分析:电阻:阻值较大,使电流较小,避免电流过大对人体的伤害.弹簧:控制电笔的接通和断开.氖管:通过氖管是否发光来判定物体是否带电.教师展示使用过程和注意事项.(注意安全)PPT展示:4.三孔插座在一般情况下,左孔是中性线,右孔是相线(验电笔发光),上孔是保护接地线.【教师结束语】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家用电器的各种用途和分类,知道了插头的构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验电笔,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教材习题解答自我评价家用电器中无金属外壳的一般使用两脚插头,有金属外壳的使用三脚插头.三脚插头的上脚接保护接地线,标有符号“PE”或“”;插入插座左孔中的脚接中性线,标有符号“N”;插入插座右孔中的脚接相线,标有符号“L”.提示: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应该用三脚插头,如:电水壶、微波炉、电饭锅等.没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用两脚插头,如台灯等.在使用三脚插头时注意其标识.走向社会家用电器说明书中有很多项内容,有些内容不必了解.只需了解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适用电压的范围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等.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家用电器,大多数知识学生常识性了解即可,课堂容易变得平淡、乏味.为此,本节课可采用学生自学、研学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直观教学.让学生接触实物、模型,发挥多媒体的功效,这样对于试电笔的结构和家用电器怎样接入电路等较难理解的问题也容易掌握了,同时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节奏,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2.家庭电路第1课时认识家庭电路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家庭电路的配电线路;2.知道家庭电路量电装置和配电装置各自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家庭电路的配电线路和各装置的作用.【教学难点】家庭电路配电装置各自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家用电器,了解了形形色色的家用电器,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给家用电器输送电能的家庭电路.学生回忆前面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认识家庭电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家庭的配电线路.师: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电器元件有哪些?生:现代住宅中,家庭电路由进户线、量电装置、配电装置、用电器和导线组成.安排小组交流讨论:家庭用电时,各电器是处于并联还是串联关系?师:如果用电器选择串联关系,如果某一用电器坏了,其他用电器还能否继续使用?生:不能.师:那么,如果各用电器都并联,如某一用电器坏了,其他用电器还能否继续使用?生:如果某一用电器支路损坏,将不影响其他各支路的用电器工作.结论1:家庭配电线路中,各用电器应处于并联关系.师:上图中两根干线,哪根是相线(火线),哪根是中性线(零线)?小组讨论教师引导:问题1:相线和中性线有何区别?答:用验电笔,相线有电,中性线无电.问题2:开关控制用电器,应控制火线还是零线?答:应控制火线,只有这样,当开关断开时,用电器才会处于无电状态.结论2:用电器开关应控制相线(L),即火线,所以上图上面应为火线,下面应为零线.教学探究点2 量电装置和配电装置1.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接法:通常装在家庭电路的户外干路上.2.总开关的作用:接通和切断电源,便于检测电路,更换电器或维修设备.接法:电源线连在静触点上,而静触点一定要在上边.3.总开关后面是保险装置,熔丝(保险丝)电流过大时熔丝会熔化,切断电路,对用电器起到保护作用.师:新宅中多用低压断路器代替闸刀开关和保险丝,低压断路器也属接通、切断电路的电器,又称空气开关.4.漏电保护器: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不应该有电流直接流入大地.但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就会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就要起作用了,它会迅速切断电路,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教师总结:(1)控制电器:开关:接通、切断电路的电器,如闸刀开关.(2)保护电器:①熔断器;②漏电保护器.【教师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家庭电路的配电线路、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了解到各用电器所处并联状态,知道了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的结构和原理,并亲自动手检测了配电箱中的保护器.最后,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回家看看自己家里的家庭电路,看看配电箱里的控制电器和自己家里的线路连接.【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家庭电路配电装置各自的作用.此处采用老师简介,学生自学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节教学过程的时候尽量通过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2.家庭电路第2课时安装家庭电路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开关、三孔插座、螺口灯泡在家庭电路中的安装;2.能合理配置家庭电路中的元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家庭电路的安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教学重点】家庭电路的安装【教学难点】合理配置家庭电路中的元件【教具准备】多媒体、多用排插、家庭电路模拟安装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家庭电路,及家庭电路中量电装置和配电装置的作用,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怎样合理的安装家庭电路.学生回忆前面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现代家庭电路师:现代家庭电路常用电器较多,负载功率较大,采用多回路配电线路.师:现代家庭电路中多用低压断路器代替闸刀开关和保险丝,低压断路器也属接通、切断电路的电器,又称空气开关.PPT展示:1.现代家庭电路常用电器较多,负载功率较大,采用多回路配电线路.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是必不可少的.用电器的一端接零线,一端连开关,开关的另一端连火线.各房间的用电器是并联在火线、零线之间.各用电器都需要一个开关控制.师:在家庭电路中如果开关控制零线,这样在更换灯泡或检修电路时断开开关,人会不会触电?生:会,因为此时人如果赤脚站在地上,人将火线与大地导通,火线与大地间有220V的电压,这样就会有较强电流通过人体.师:三孔插座的上端孔接地有何作用?生:三孔插座剩余一孔是接地用的,当电路中接入带金属外壳的电器,如电冰箱,即使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外壳所带的电也会从接地导线流走,人体接触用电器也不会有危险了.这和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原理相似.PPT展示:2.开关、螺口灯泡、三孔插座在家庭电路中的安装(1)电灯在家庭电路中安装时一定要注意:开关应控制相线,这样在更换灯泡或检修电路时,断开开关,才不会触电(2)螺口灯座的安装:相线中性线并排走,中性线接进灯座螺口接线柱,相线接进开关里,经过开关接灯座中心接线柱.(3)三孔插座的接法:左零右火上接地.师:分析一下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可能有哪些原因?保险丝熔断后,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吗?生: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是因为电路中总电流大于保险丝的额定电流造成的,其原因可能是电路短路或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保险丝熔断后,若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这时电路中总电流超出了家庭电路负载,而“保险丝”不会自动熔断,起不到保护作用,会烧坏其他电路元件或引发火灾.师讲解: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当干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很快,温度急速上升,到达其熔点时,保险丝熔断,干路就成为断路,支路上一切电器都停止工作.因此在供电正常情况下,家中所有电器同时停止工作,往往意味着保险丝熔断了.有些用户为了自家用电方便,私自将保险丝换成粗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或干脆换成铁丝或铜丝,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保险丝就不会断了.但这种做法引起的后果是极其危险的,曾经就有这样的事例,干路中电流大到已使火线和零线成为两条火龙,并且沿着各个支路蔓延开去,而保险丝却安然无恙,根本没有切断电源,起不到保险的作用.PPT展示:3.合理配置家庭电路中的元件(1)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的选用原则: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电流,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2)家庭电路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出电能表提供的最大电功率.教学探究点2 家庭电路故障的排查1.验电笔是判断照明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检验低压电气设备是否漏电的常用而又方便的工具.在连接家庭电路时,首先应区分零线和火线.我们可以用验电笔来完成这项工作.验电笔的构造如图所示:由金属笔尖、大电阻、氖管和笔尾金属体依次相连而成.在使用验电笔时,用手捏住笔尾金属体,将笔尖接触进户线,若碰到的是火线,则氖管发光.这是因为火线与人所站的大地之间存在电压,而大电阻和氖管的电阻比人体电阻大很多,所以大部分电压加在了大电阻和氖管上,使氖管发光.若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就不会发光.验电笔分为高压验电笔和低压验电笔,一般一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属于低压.千万不要用低压验电笔去测高压火线,因为此时人体按比例分得的电压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PPT展示:2.如果多个电器都要用同一个插座,就必须用插座板了(出示实物插座板),这样可以解决多个用电器的用电问题.学生观察打开的插座板,师提问:①插座板中哪些地方是导电的、哪些地方是绝缘的?②怎样安装插座板?③安装插座板时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两根导电的弹簧片间必须绝缘)④插座板外壳上的数字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交流,老师指导.3.学生分组安装模拟家庭电路.【教师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家庭电路的安装,知道了常见的家用电器的安装,在家庭用电的学习中,我们要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物理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教材习题解答家庭实验室实验器材:已知额定功率为P的电水壶,秒表.实验步骤:(1)电路中只接入电水壶,用电水壶烧水10min,用秒表测量加热时间.并数出电能表的表盘转过的转数(或电子式电能表的脉冲数)n.(2)先根据公式W=pt算出电水壶消耗的电能W1根据电能表的转速N r/kW•h和10min内的转数n 计算出电能表所显示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W2=(3)比较W1和W2大小,得出结论.自我评价1.家庭电路的进户线入户后先接电能表,电能表在家$庭电路的最前面.解析:电能表在家庭电路的最前面,经闸刀开关后分成多个由用电器并联的支路,这样可以测量出一定时期内整个家庭电路的总耗电量.2.家庭配电箱里面多数安装有电能表、空气开关(或闸刀开关和熔丝)、漏电保护器.电能表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空气开关或装有熔丝的闸刀开关的作用是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漏电保护器可以防止人体触电和插座接错线等故障产生.解析:配电箱中的电器对整个用户实施测量、控制和保护作用.走向社会从教材图中可了解到:①照明电路LWl〜LW3各由一个断路器控制各支路,而插座所在的电路LW4〜LW8中除每个支路安装一个断路器外,还要安装上漏电保护器.②接有插座的用电设备发生故障,漏电保护器自动切断电路,不影响照明电路;③照明电路LWl、LW2中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16A,LW3中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20A;插座所在电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20A;④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为30mA等.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合理地配置家庭电路中的元件.在教学中要多用实物展示和让学生实际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节教学过程的时候尽量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实践的互动过程,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并走进生活,服务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3.安全用电与保护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体安全电压;2.了解触电原因和触电形式;3.知道安全用电常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提高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的意识.【教学重点】关于安全用电的常识性知识.【教学难点】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随着家电的普及,现代生活已离不开电.电可以为我们服务,如不注意安全,也可以造成危害,致使设备烧毁、引起火灾、人触电身亡等,因此,合理安全地使用电能是非常重要的.触电是怎么回事?(电流从人体中流过造成的)触电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让学生用手捏住一节干电池的两极,问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接着让学生用万用表测出自己的电阻,引导学生用欧姆定律计算通过人体的电流.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电流达到8〜10师: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师: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触电播放有关触电的录像,并让学生看完录像后总结触电形式。

《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新编本说明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

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

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

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家庭用电》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家庭用电》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家庭用电》教学教案1.家用电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你能想象没有电的生活吗?电对我们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你只要留意一下现在的家庭中都有哪些家用电器就会明白。

电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生活离不开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家用电器活动1:你家都有哪些家用电器?课本P3表9-1-1中列出的是小明家的家用电器及其额定功率。

请你仿照表9-1-1,将你家的家用电器和额定功率填入自制的表中。

活动2:了解家用电器的用途和分类。

试讲述课本P3表9-1-1中的家用电器的用途并对其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1)家用电器的用途:①将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②进行某信息处理、服务于家庭生活。

(2)家用电器的分类:①电热类:电熨斗;②电动类:电风扇;③照明类:照明灯具;④信息类:电视机。

探究点二家用电器与电源的连接活动1:阅读课本P4,做“观察:插座——家庭电路预留的电源接口”,让学生联想家中的电器插座,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家庭电路的插座有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之分。

(1)三孔插座:一般供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如电水壶等;(2)两孔插座:供没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如台灯等。

活动2:区分“相线、中性线、保护接地线”,了解插座接法。

老师结合挂图、课件讲解。

归纳总结:(1)相线与中性线、保护接地线的区分:①相线:俗称火线,符号为L,带电;②中性线:俗称零线,符号为N,通常不带电;③保护接地线:俗称保护线,符号为PE,通常也不带电。

(2)插座接法:①两孔插座的接法:左边的插孔接零线,右边的插孔接火线;②三孔插座的接法:左边的插孔接零线,右边的插孔接火线,中间的插孔接地线,即“左零右火中间地”。

活动3:思考:如图所示,同是漏电,为何反差如此大?当用电器漏电,其金属壳上就有220伏的电压。

如果这个用电器没有接地线,当人触及它时,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进入大地,发生触电事故。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使学校领导深入第一线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评教的要求
评教应遵循客观性、发展性、指导性、计划性
1.着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
2.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3.注意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教学发展的几种水平 。是诊断与评价教学 的一个依据
记忆水平
教师老师照本宣科
学生死记硬背 原因:教师业务水平太低
验,进而使客观性测验标准化,成为可信的教育测量。
八年研究
•19世纪末起 1904年 桑代克 《心理与社会测量》 介绍了心理统计方法和编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宣称“一 科举制 •时间:隋炀帝大业二年 切存在物都是数量的存在,而数量存在是可以测量的”
改进主观性考试
不足:不能准确测定学生全部能力 教育考评制度 更难测量学生的态度,兴趣等品质 •建立时间:西周
•通过分科考试选举人才 •缺点:试题数量少、覆盖面窄,没有客观评 分标准,评分易受阅卷者主观因素影响
•那时学校就规定了对教育、教学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 和标准,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评价
八年研究
艾金领导 七所大学、三十多所中学 从1933年开始,试验了8年 不能只测量学生的某些能力和特征,而应根据教育目标评价学生发展成长的进程 和水平,并认为评价对实验的成功起了重大的作用。 现代教育的开始 不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测量,而且更重视对学生的智力、能创造性以 及品德、审美等各方面的测量与评价; 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明确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而且更重视形成性评价,致力 于学生未来优化地发展; 不仅重视由评价者来评价,而且注意引导被评价者积极参与评价,注重自自评价 不仅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且用于评价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教学和改革, 扩大了评价的范围,提升了评价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学-第九章-教学(下)

教育学-第九章-教学(下)

第九章教学(下)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2.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4.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

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5.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C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7.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

这是( A )教学方法的做法。

A.非指导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9.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使理智与感情统一,尤其是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

这是(C )教学方法的做法。

A.发现法B.探究—研讨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10.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D )。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B.直观性很强C.提高了教学效率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11.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任务、进度、时间、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的特点、现有的教学条件等选择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 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和互联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 体。
3、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选取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阅读感知教 材、教师讲授和解疑、学生讨论、演练、复习、系统小结 等进行有机地组合和统调。
知识拓展:教学设计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其 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而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现 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 措施。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教学设计 包括的范围较广,而教学策略运用范围较窄,主要 集中在某一节课、某一内容的范围内。
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 法和应用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 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 的能力。为达成这一目标,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 分的练习设计。
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它 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 知识。这类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之中的,没有专 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
(三)教学时间设计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最强是上午二三节
课期间,较差是下午第一节课)。
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四)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 导,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为实现教学目 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 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P206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分析 教学中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 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简单地说,它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 “如何教”和“学什么”、“如何学”进行的规划。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三)教学时间设计
• (四)教学策略设计
•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P200 •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 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4)列出综合性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情景或条件 D----表现水平或标准
思考?

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 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 ——这是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 请指出其中所包含的四个要素各是什么。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情景或条件 D----表现水平或标准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 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 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都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 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方式结 构与程序。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 学组织形式有: • 个别教学制、 • 班级授课制、 • 分组教学制、 • 道尔顿制等 。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作业室)内,根据
(3)要求:
①做好参观前准备;
②做好参观指导;
③做好总结。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是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 的方法。它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 践活动法。
(四)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含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 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 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2、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课题(难度和研究价值); (2)创设良好情境 ; (3)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 (4)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
以行为控制为基础设计教学,以完善人的行为为根本宗旨。
3 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
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研究人性,关心人的潜能和价值,探究解决人类问题和困境的出路
三、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随着教学信息激增,教学技术迅猛发展, 教学资源日渐丰富,新的时代对教学设计 又有了新的要求。 (一)整合教学目标 (二)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谈话法
(1)含义: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问 题,并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获 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方式:一启发性和开导性谈话;
二是复习性或检查性谈话;
三是总结性或指导性谈话;
四是讨论性或研究性谈话。
(3)要求: A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B 注意谈话的技巧。 C 谈话结束时要进行总结。
(二) 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一般程序P194
• 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性评价;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性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 试谈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当前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主要有两个方向:
• 一是使整个教学过程个别化、个性化,主张用自 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程序教学、计 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替代班级授 课制。 • 另一方面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吸收其他教学 组织形式的优点,如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等,实 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发挥 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二、教学设计的模式及理论基础
•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 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 活动程序。 • 教学设计模式可分为三大类: 1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认知心理学)
致力于研究人的智能或认知活动的性质及其过程。
2 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 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 动进行调解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 采用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 学生学的方法。 • 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 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 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 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设计
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 识。 教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 (1)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
(2)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
(3)恰当引入教学媒体。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 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 活动方式的总称。P211 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应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例:教学课题:《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 (初中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 教学目标: 1、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2、能大体上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 3、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的不妥处进行修改。 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较形象地续写一段描写神态、动作的文字。 • 评析: 这是单项能力目标。目标反映语文读写结合的原则。前两个目标是阅 读教学目标,反映学生结合课文理解了什么是人物神态和动作描写 (从找出有关词语中看出)和神态与动作描写的作用(从学生的分析 中看出);后两个目标是写作教学目标,把从课文中习得的神态与 动作描写方法运用于修改作文和续写一段文章。目标定位适当、具 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第九章
教学(下)
学习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特 征、内容、方法和一般程序,并掌握教学模式 设计及其理论基础; • 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 重点理解班级授课制; • 掌握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理解方法内涵; • 明了教学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 教学设计的含义
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 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 17世纪夸美纽斯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中对班 级授课制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总结。 • 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学科和常年、规定 “课 时;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场所相对稳定。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1)含义: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教具给学生看, 或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 识。 (2)要求:
①做好演示前准备;
②注意语言指导;
③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