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授课反思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力》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2.观察并了解常见物品的摩擦力大小。
3.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4.发展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环节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物理的知识。
–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主题“摩擦力”。
2.讲解(1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些物品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
–讲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常见的物品的摩擦力大小。
3.实验(30分钟)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的大小,如:使用润滑剂、变换物品接触的面等方法。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总结(5分钟)
–整理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观察常见物品的
摩擦力大小,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发展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
•学生对实验的结果不太清楚,在整理结果的时候有些混淆。
•一些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引导和再次讲解。
针对以上问题,我会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例如:
•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记录每个步骤和实验结果,以便于后面的总结。
•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时,尽可能使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观
察和调整。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和实验机会,让学生能够
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动手能力。
摩擦力教学反思(共5篇)
摩擦力教学反思(共5篇)第一篇: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实验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评估、合作。
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可许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作科学内容来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
这也是我这节课设计的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为此我准备了一些演示实验和一些实验器材。
为了使学生熟悉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我意图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个路线走:首先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其次让学生大胆猜想,最后做演示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这种探究方法,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我在讲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在教授的过程中,并没有象预想中的那样师生互动起来。
我讲的多,学生说的少,没有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在复习引入时,应该复习一些本节课要用到的知识点如:什么是相对运动。
这样在讲解摩擦力的定义时,学生能接受的快一些。
(3)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我没有发挥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而是一切包办,尽管实验让学生动手去做了,可是我担心学生做的时候想不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于是先给学生提示和讲解,这样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地方太少,一直强牵着学生的鼻子往前赶。
应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让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
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
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第二篇: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摩擦力是物体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摩擦力的概念和应用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我们在进行摩擦力教学时,常常忽视了一些关键点,导致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够深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对摩擦力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正文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1.1 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静摩擦力是物体间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1.2 摩擦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摩擦力的实验教学2.1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在进行摩擦力实验时,应该合理选择实验装置和材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2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 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环境的控制,如保持实验台面的平整、清洁等。
2.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思维的发展。
3. 摩擦力的应用教学3.1 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辆行驶、刹车、拖拉等。
-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摩擦力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介绍摩擦力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如滑轮、传动装置等。
-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对工程设计和优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3.3 摩擦力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摩擦力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材料摩擦性能的测试和改进等。
-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摩擦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摩擦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第三章《力世界》中第一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定义、摩擦力产生原因、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摩擦力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解摩擦力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作用。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关系。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关系。
2. 教学重点:摩擦力定义及摩擦力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滑块、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2. 学具:小车、铅笔、橡皮、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幼儿上台,让他们分别在不同材质地面上拖动同一物体,观察哪一种情况下更容易拖动。
引导幼儿思考原因,引出摩擦力这一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定义、产生原因及大小与接触面积关系。
通过摩擦力演示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摩擦力变化。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接触面积下摩擦力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
5. 知识拓展:介绍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如鞋底、轮胎花纹设计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板书内容:(1)摩擦力定义(2)摩擦力产生原因(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关系(4)摩擦力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
(2)为什鞋底、轮胎花纹设计能增加摩擦力?2. 答案:(1)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走路时鞋底与地面摩擦力、刹车时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力等。
(2)鞋底、轮胎花纹设计能增加摩擦力,是因为花纹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较好地掌握摩擦力概念及大小与接触面积关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摩擦力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尝试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摩擦力的作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作用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板、小车、毛巾、木板、铅笔、橡皮、实验器材等。
学具: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棒、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滑板、小车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滑板和小车可以在地面上滑行?2. 探究摩擦力(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用手指夹住铅笔,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2)讨论: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3.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分别在毛巾、木板、铅笔和橡皮上放置小车,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2)讨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4.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分别在滑板上放置毛巾和木板,观察滑板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2)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例题:如何让小车在斜面上停住?(2)讲解: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停在斜面上。
(3)随堂练习:让幼儿设计一个增大摩擦力的实验。
(2)拓展延伸:讨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板书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的作用(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4)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引言摩擦力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等方式来介绍和说明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
然而,我在进行摩擦力教学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反思,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问题一: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在课堂上,我通常会先通过介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来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然而,我发现学生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缺乏直观的认识,很难理解分子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
这导致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其本质。
解决方案一:加强直观示例的使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直观的示例。
例如,通过使用一个大型磁铁和一些小铁片,让学生模拟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并观察铁片之间的摩擦力。
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直观的认知。
问题二:实验演示的效果不佳在进行实验演示时,我发现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的理解有限。
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观看,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种情况导致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实验中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解决方案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分析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理解度,我打算在实验之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和测量摩擦力。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还会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记录数据,并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摩擦力的实际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问题三:应用能力的欠缺在课后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对摩擦力的应用能力较弱。
虽然他们可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但在实际问题中却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解决方案三:增加实际问题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计划在课后作业中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
这些问题将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应用场景,如摩擦力对运动车辆的影响、摩擦力在日常摩擦力中的应用等。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摩擦力课后反思
《摩擦力》授课课后反思
刘旺才
今天的这节课我主要讲解了摩擦力,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完成了教学过程,现将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归纳如下:
一、成功之处
1、预期知识目标全部达成。
2、课堂气氛较好,主要因为课前学生预习的好。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白板,课堂省时省力,直观,学生学习气氛好。
4、知识点讲解透明,学生反馈良好,练习完成的较好,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好。
5、讲解练习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规范了作图,展示了重点难点,提前有重难点的板书。
7、练习有针对性,讲解抓关键词,授课轻松。
二、不足之处
1、课堂上指明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少,全盘回答效果不佳。
2、没有关注到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3、没有实现“走到学生中去”这一计划目标
4、练习虽道道讲解,但速度之快,学生理解不够透。
5、自制课件,效果不太尽人意,内容单调,没有音乐、阅读等超链接步骤。
三、改进措施
1、闲暇时间多浏览网页下载相关课件,自制课件,力争堂堂有白板授课,节省时间。
2、抓好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力争减轻课堂负担,节省课堂时间。
3、授课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交流、发言的机会,让课堂真真成为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不是自己驾驭课堂。
4、继续做好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目的方法培养,抓关键词、找关键语句,给学生提供学习技巧。
5、多向老教师、优秀授课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方法。
6、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学习,力争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等方式,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实验,如“筷子提米”“拔河比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这些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实用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思考讨论等方式,自己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不足之处1. 实验时间过长,影响了教学进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实验,虽然这些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验时间过长,影响了教学进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2.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实验探究时,我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也没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3. 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
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时,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二节《摩擦力》。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2.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3.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 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定义,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滑块、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小车、铅笔、橡皮、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用手在衣服上摩擦气球,使其吸附在墙壁上。
(2)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壁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摩擦力。
2. 新课导入(1)讲解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演示摩擦力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出示滑块和木板,提问:如何增大滑块在木板上的摩擦力?4. 随堂练习(1)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2)学生复述,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定义2. 摩擦力产生条件3.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摩擦力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示例: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车轮接触,产生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停止。
2. 作业题目:如何减小滑块在木板上的摩擦力?答案: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交流,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三篇)
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一)我教学了《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课堂上学生与老师配合得较好,学生发言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自我感觉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
下面我就对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1、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中我首先出示新旧鞋子图片,引出摩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
在认识摩擦的现象时,我让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来回拖动,让手在空中拖动,回忆手在水中拖动来感知摩擦力。
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强调指导了测摩擦力的方法后,我让各小组尝试测各种物体(盒子的重量、表面光滑程度不同)运动时的摩擦力。
这样设计也是为让学生汇报结果并分析时引起学生的思考: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这里的活动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并掌握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二是为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首先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引导学生梳理整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也可能与运动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再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两个主要内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摩擦力大小与运动物体本身的重量的关系。
然后,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证?由学生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实验计划。
本课中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学生设计实验前,先出现结构性材料加以引导:让孩子们认识实验桌上面的实验材料钩码、测力计、有钩子的盒子、砂纸等,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和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实验、制定探究计划。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教学反思一、引言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对《摩擦力》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现象,如行走、跑步、刹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2. 新课讲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
讲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μN 来计算,其中 f 表示摩擦力,μ 表示摩擦系数,N 表示正压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讲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行走、跑步、刹车、写字、拿东西等。
摩擦力在工程技术中也有很多应用,如机械传动、制动系统、摩擦焊接等。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包括: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
在木块上放上两个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摩擦力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在本次摩擦力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本次摩擦力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定合理在本次摩擦力教学中,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以及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目标与学生的年级水平和课程要求相符合,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 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的概念。
我还设计了一些问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介绍了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实际应用,如车辆制动、滑雪等,以增加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和认识。
3. 教学方法多样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进行了前置知识的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
然后,我进行了理论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
接着,我进行了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最后,我进行了问题解答和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资源丰富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摩擦力的概念和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我还准备了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此外,我还准备了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5. 学生学习效果良好通过本次摩擦力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六章“力的世界”,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具体涉及章节第三节的“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摩擦力的存在,避免因摩擦力过大或过小而造成伤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滑块、砝码、毛巾、玻璃板、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摩擦力实验材料(滑块、砝码、毛巾、玻璃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走路时不会滑倒?为什么我们要系鞋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 教学活动(15分钟)(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演示摩擦力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摩擦力的作用。
(3)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讲解摩擦力的应用,如:为什么汽车轮胎有花纹?为什么我们要穿防滑鞋?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并尝试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2. 板书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
(4)摩擦力的应用:汽车轮胎、防滑鞋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摩擦力》。
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压力的关系,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难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实验箱、滑块、弹簧测力计、砂纸、毛巾、实验记录表。
学具:每组一份摩擦力实验箱、滑块、弹簧测力计、砂纸、毛巾、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滑板车,邀请一名幼儿在教室里滑行,观察滑行过程中滑板车的运动状态。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滑板车可以在地面上滑行?是什么力量在阻碍滑板车的滑行?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之前学过的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师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让幼儿初步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 实验探究(1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3)幼儿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对幼儿的解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压力的关系(4)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摩擦力的教学反思(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摩擦力的教学反思摩擦力的教学反思范文摩擦力教学反思1一、教学过程1.教材设计的教学过程(1)通过演示或介绍身边现象,认识摩擦力的存在(推地面上的木箱受阻)。
(2)学生体验推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摩擦块的感受,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3)学生体验推动放在滚轴上的摩擦块,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4)教师或学生演示上下和水平扇动面积较大厚度不大的轻质材料板,比较两者的难易程度,得出“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阻力越大”的结论。
(5)教师或学生演示空气、水、油三种介质中物体所受阻力情况,得出结论。
(6)介绍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原设计的不足与改进不足点一:环节(2)、(3),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来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滚轴的关系,如果单纯从得出结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简单可行,完成实验的时间也不长,比较有“效率”。
但由于实验现象仅由主观感觉得到,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实验结论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学生按既定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让本实验丰富的科学探究过程、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思想未能充分凸显。
改进建议:(1)将环节(2)设计成本课的学习重点之一: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可能的因素(学生一般会提到:接触面粗糙/光滑程度、压力大小(学生会说物体质量大小、重力大小等)、接触面积大小);选择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个变量进行探究,请学生根据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摩擦块选择做对比实验的两个面,并说明理由(可能有学生会选择粗糙程度不同、面积也不同的两个面来比较),请其他学生评价(修改)设计方案;介绍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学生根据正确的实验方案测量各个面摩擦力的大小;提供记录表格(前面以学习过简单记录表格的设计),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如:比较A、C面或B、D面),得出实验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学生小组汇报。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6篇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6篇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1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不必拘泥于教材,以学生生活的实例取代教材中的例子,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上升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归纳出物理规律。
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过有关摩擦力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信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全面开展,目前仍存在一定难度。
教师需要用新模式的教学思想和循序渐进的引导。
从本节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不难看到,学生人数过多,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这一客观事实对开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存在一定的阻力。
虽然客观事实难以改变,但同时也应引起我们思考,从中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把这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延伸到课外。
课前,教师以抛题形式提出多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课后,仍可围绕教学内容加以延伸,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2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
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习事实重要得多。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对“摩擦力的秘密”进行探究。
一、调动经验,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
因此,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关键。
只有既适合于学生知识水平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
我便从学生的亲身活动——用手擦拭桌面来感觉较费力,从而知道阻碍手向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下子拉近了高深的“摩擦力”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摩擦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摩擦力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
1.1 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理解不清晰
1.2 学生对摩擦力的应用场景不够了解
1.3 学生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多样化
2.1 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
2.2 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2.3 缺乏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设计不够贴近生活实践
3.1 摩擦力的概念和应用场景与学生生活脱节
3.2 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案例和问题
3.3 缺乏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关的摩擦力应用实例
四、教学评估方式不够科学和全面
4.1 缺乏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只注重传统的笔试和考试
4.2 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验的评估方法
4.3 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
五、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够高
5.1 缺乏对摩擦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研究
5.2 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的了解和应对
5.3 缺乏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改进的反思和总结
综上所述,摩擦力教学需要我们对教学目标、方法、内容、评估方式和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教授摩擦力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希望本文的反思能够对摩擦力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摩擦力实验材料(如木块、毛巾、砂纸等)、测量工具、记录表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和操作实验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力实验,引发幼儿对摩擦力的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向幼儿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摩擦力。
b.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c. 幼儿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d.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的结论。
3. 结束环节: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摩擦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科学角展示摩擦力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作品,供幼儿自由探索。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修车店”,让幼儿扮演修车工,使用工具修复车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后进行反思,分析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滑轮组、重物、绳子、测量工具、记录表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如了解重力的概念。
七、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滑轮实验,引发幼儿对滑轮和重力的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向幼儿介绍滑轮和重力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滑轮和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授课反思自从接触到习本理念之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能积极响应号召,教研员谭老师也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着习本理念的精髓,在学校领导支持,同科组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每一堂课,虽然批评谴责之声较少,但我知道确有很多不当之处,与习本理念差之千里。
经常听着谭老师的教导学不是重点,习才是重点,还有其他老师对习本的理解,受益匪浅,记得当初听过宁革校长讲过他对习本的理解,他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学习就像打乒乓球一样,老师教学生,动作要领,怎么站,怎么拿拍,怎么削,怎么旋,怎么杀,但是学生真正的进步却需要自己在实战中一遍一遍的去领悟这些技能技巧,又或者如刘局所说,学生的学习就像吃饭一样,知识就像饭菜,怎么吃,去皮?去壳?去芯?这是老师教给学生的,吃到嘴里要细嚼慢咽,体会个中滋味这是学生学得过程,咽到肚子里要消化,真正变成自己体内的营养物质,助自己强健身体,这才是习得过程。
每一位前辈都有自己的见解,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但是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却大相径庭,比作乒乓球者之“习”有熟能生巧,勤可补拙之意,比作饭食消化者,却要依赖于“胃功能”,分层于个人能力!中国古代表达文字都会给它赋予意义,古文中习字它的上边是个“羽”字,表示鸟的翅膀,下边是个“日”字,表示太阳,合起来就是表示“鸟在阳光下练习飞翔”的意思。
它是一个会意字。
意为:反复练习,钻研,并加以实践,既然理念以“习”为题,我觉得该理念当以自我探索,钻研,然后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为目标,而老师只提供契机,灵感,场所等硬软条件,人微言轻当然示范课还是得按照大家讨论既定模式去设计完成。
2016年3月26日我校承办了“物理习本课堂习本典型课例研究与展示”活动,我很荣幸作为此次活动课堂的授课人,课程为初二物理《摩擦力》一节。
作为习本成员,经过习本理念熏陶和感染,以及几次习本示范课的亲自操刀上阵,我意识到理念是大纲,是指向灯,但课堂的形式和方法却是可以不断的借鉴,尝试,改进,甚至创新,要一个满分的答卷很难,但是想要一个好的成绩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进取和努力一定能达到一个高度!这一次的展示课的课前习中我主要做了遵循我自称“2-3”定理,两个支撑,三个步骤,两个支撑:一、习本理念的支撑,学生只有“习”才能“得”的特征,二、高效实用的数字化云课堂平台:将学生课前学习过程的行为数据进行完整收集,并基于大数据支撑的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预测、评价、反馈研究,以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更好的支撑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个步骤:一、任务探索: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给了学生一些精彩有趣的任务,让学生从理论,实物,数码三个方面锻炼增强自己的自主探索能力,促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习教材:精心的安排,精彩有趣的任务,我相信大部分同学也是兴趣浓厚,乐此不彼,但我觉得没有系统知识,老师的指导可能大部分学生只能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了解课堂上所需要的一些零星的知识点或者片段,很难串成一条线,而且物理学科是一个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家里所有的材料也不足以支撑其作出系统的探究,习本课堂的课前习效果也不能仅仅止步于此。
所以我安排了学生习教材的环节,通过习教材,勾画重要内容,结合生活,任务探索相互印证写出心得、疑惑,以达到融会贯通,习得系统知识的目的!三、自我评价,问题疑惑:通过任务探索和习教材的洗刷和过滤,在有自我评价和问题疑惑的相互比对和印证确定问题的真实性,相信留下来的应该是学生真正的疑惑和问题,课堂上可以生成新的问题,但也是解决问题的地方,有了这一步骤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指向灯,我们老师可以依据真正的问题,真正的学情来备课授课,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本节《摩擦力》两部分组成--课前,课中,将“习本课堂”的理念和“平板电脑”以及“一对一数字信息化教学”三者融为一体,以习得目标为基点,发布和分享具有针对习得目标和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系列课前任务和资源,包括习教材,观看微视频,通过理论、家里的瓶瓶罐罐,以及手机相机的探索任务,提出自己在探索中的疑问,一改学生课前的枯燥预习,丰富课前生活,并通过对学生课前任务完成的统计、分析、反馈出学生在实际探索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对课本知识点的疑惑点,并依据其设计课堂结构,一改传统课堂的全凭经验教学的窘状。
在课中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通过“作品分享” “问解课前疑”“分组研讨” “打分指导”“分享窍门”“点评总结”“习题检测”等一系列紧凑有趣的学习和巩固知识点习本理念的物理课堂已经形成框架,但是我想说习本课堂还在路上,依然需要习本人不断地进取和探索,不断地实践和创新,我们是务实的团体,我们在路上,是的我们在前进!我们有信心,完成,超越!以《摩擦力》的授课为例课前学习活动展示物理习案课题:摩擦力习得目标:1、我要知道摩擦产生及常见的摩擦现象。
2、我要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我要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及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课前习1、习教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摩擦力》一节,积极思考,对有心得的地方做好批注。
a 、重要内容划线。
b、结合实际,心得提炼(联想到什么)c 、在课本上写出你的困惑(课本上不懂的知识点或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困惑)2、观看微视频: a、摩擦在我们身边b、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课前探:a、你怎么理解摩擦力的(从产生原因,力的三要素考虑)?、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摩擦力,试着用身边的物体探究一下怎样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o(Q _n)o~~、或许你可以将以上探究过程和生活中观察到的摩擦现象我的拍成视屏或照片(配上文字说明)上传到“云平台”?疑惑:做了这么多你肯定有很多问题想问老师吧?先写下来O(Q _n)o~自我评价:(不诚实没朋友!!!)1、我能很清楚的说出摩擦力产生的原因()A、没问题B 、应该可以 C 、不清楚2、我能列举几个生活中哪些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A、1-2 个B 、3-5 C 、5 个以上3、我在课前探索中判断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以什么理论为基础的?()A、力的三要素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二力平衡4、我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中验证了几个自己的猜想?()A、1-2 个B 、3 C 、4 个5、生活中的摩擦力我能否说出利与弊同时还能想到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办法?()A、没问题,全部能B、大部分吧C、常见的可以6、本节课有一张满分十分的测验题,我感觉自己能拿?o(n_n)O()A、5分以下B 、5-8分应该可以 C 、满分必须啊课前学习活动收集反馈展示通过课前习任务情况,习得疑惑,自我评价的收集与比对,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分享展示:一级观测二级观测三级观测统计任务单习教材留痕46批注44疑问26微视频视频1 :摩擦在我们身边(人数)42视频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人数)40视频1 :摩擦在我们身边(时长)4mi n30s视频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长)6mi n31s 课前探照片(张数)86视频(个数)9我的疑惑疑惑统计提交人数44疑惑分类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2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和运动速度的关系31测量滑动摩擦力15怎么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21摩擦力产生原因6相对静止的物体是否具有摩擦力7自我评价题目/选项A B C 第1题16219第2题92413第3题91225第4题231211第5题122212第6题13276摩擦力的犬小与哪些因妄有关55自我评价统计第三题疑想统计情况统计提交照片视频数量统计图表标题第二题■A■B■€6OMK50J O<J%40J OO%3OJDC%ZOUW%10.00^ojocm■A■B■C■ A704)0%60 OO%5O4W%40JK>%30.00%2QJOO%10-00%OJW%A■ A■ B 相対静止的物休是否受到蹺擦力麾10力犬小与摟触页租和运动速度…第四题3023第五题第六题课前学习活动学生作品展示粗虫2沖摩擦丁同」r吃乍罷力吗?所蘇2休捨迄I _ Bf I 范斜I通过数据的比对,和学生课前任务作品提交情况可以知道学生主要监孕臨療力的方送-1爲小圧力'揺n面的和建理虞m|i®的问题集中在1、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2、摩擦力大小与接触 面积和运动速度的关系。
3、测量滑动摩擦力。
4、怎么增大或减小摩擦 的方法。
而9个人没有提到相关的问题,从平时学习情况看到这几个人 是班级物理学习的带头人,有7个人则是班级的帮扶对象,四个问题都 囊括怀中,剩下的30人则是班级的中等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些问题, 根据问题的个数和问题原因,面对这样的数据和学情,我在科组帮助下大胆采用了同质和异质分组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我将 9人定位学霸组(A ),作为课堂引 领者,30人定为实验组(B ),作为班级中流砥柱,7人为帮扶组(C ), 作为重要帮扶对象。
以上为分组信息,将A 类分为和B 类的同学以同质分组的形式进行,B 类同学以问题作为分组依据,分成 7个小组,每个小组因为问题的不同 在课堂上的教学侧重点和提问角度不同,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宗旨,以解 决真正的问题为目的进行关注和教学。
C 组以两个A 组同学和四个C 类 同学组成,两个A 类同学在课堂上作为老师的帮手进行帮扶计划, 课中探:在上课过程中,三个类别的小组,在课上依照老师的计划来完成课堂教 学任务:课中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分组研讨) a 提供资源:动画、视频、实验器材 b 学生组内探究,记录表格c 组内,组间互助、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要求:1、A 组研究创新实验,并评价创新实验较教学实验有什优点2、 BC 组探究教学实验3、 C 组指导评价需要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评价表如实填写,以便老 师第一组(A )、 第二组(A )、 第三组(B )、 第四组(B )、 第五组(B )、 第六组(B )、 第七组(B )、 第八组(B )、 第九组(B )、 第十组(C )、 第十一组(C )4人3A+1B 人 5 人1A+1B+3C 、5 人 1A+4C 4人4人4人4人4人4人4人 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测量滑动摩擦力 测量滑动摩擦力 怎么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对C组学生提问或评价。
2•通过自己课前提交的作品,分析该摩擦力的利与弊并讨论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分组研讨)a.提供资源:图片,视屏b.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要求:A每组至少五例B组每组三例C组在组长指导下每组至少列举两例。
课前习任务单:(借助信息化平台推送)任务单:1、习教材(勾画重点,联想实际,提出问题)2、观看微视频(视、图、文结合理解内容)3、课前探(针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理论探,实物探,数码探)我的疑惑:写出自己在课前的问题(结合理论、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