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免疫调节(袁)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同步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的内容,是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之一,对于生物体稳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分用2个课时完成,本节果为第一课时。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也比较多,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这样可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容易理解。
把本节内容放在必修模块中,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
2、能力方面
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及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四、教学手段:
1、预习、阅读、讲授、讨论、自主探究合作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2.4+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奋飞中学教授新课(4分钟)(7分钟)免疫调节是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P35页,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教师归纳并补充问题:如何区分溶菌酶和溶酶体?教师展示图片并总结:溶酶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而溶菌酶是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
并嘱咐学生从名称上不要记混淆。
做两道习题加以巩固。
(导学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就与我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有关。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总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像一层一层的护甲在保护着我们!问题:解释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的现象教师总结:打喷嚏刺激到了我们的鼻毛,引起第一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咳嗽是刺激到我们的呼吸道粘膜,粘膜上有许多纤毛,纤毛摆动引发咳嗽,也是第一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学生积极思考作出回答溶菌酶是物质,溶酶体是细胞器。
在课前复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讲。
讨论打喷嚏和咳嗽的原因,并作答。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旧知识相结合,理解知识的连贯性。
注意初高中所学内容的衔接。
学生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
用咳嗽打喷嚏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了解这个注意:教师补充二次免疫的过程,并强调一定是相同的抗原进入机体引发二次免疫,并总结其特点。
问题:抗体的分泌与浆细胞中那些细胞器有关?这个免疫过程主要靠抗体作战,抗体又是被浆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所以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学生板演体液免疫的过程学生能注意到缺少二次免疫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共同总结体液免疫的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检查学生对体液免疫的了解程度。
进一步巩固体液免疫的过程启发学生回忆思考已有知识,为后面教学做准备总结体液免疫的概念课堂小结(2分钟)体液免疫能不能抵抗所有入侵的病原体呢?如果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液免疫能不能消灭它们呢?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索!完成导学案的6道小题,解答并了解学生是否对那部分知识点还有疑问。
课件3:2.4 免疫调节
和处理呈递
感应阶段
识别和分化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反应阶段
抗体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效应阶段
吞噬细胞
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T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死亡
胞紧密接触
抗原被消灭
淋巴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等)
细胞免疫过程
人人具有
人具有
结构 基础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对象
对体内所有抗原都起作 用
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
特点 间短
特异性、作用强、 时间长
联系
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
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 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系统组成了人体三道防线
1、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它们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 成)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2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的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吞噬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2-4免疫调节
在外环境中发挥 作用 在体液中发挥 作用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 三道 防线
特点: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特点:生来就有,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 疫细胞借助血 特异性免疫 液循环和淋巴 循环构成 特点:出生后产生, 特点:出生后产生,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起作用, 起作用,具有专一性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3.器官移植
1.免疫预防: 1.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等)及其 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 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 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 的自动免疫制剂。
讨论: 讨论: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2、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 原体的存在吗? 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 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做出 反应吗? 反应吗? 3、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 杀灭病原体吗? 杀灭病原体吗?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体
定义:受抗原刺激后产生, 定义:受抗原刺激后产生,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球蛋白。 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 、外分泌液 抗体的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 )、
抗体的化学本质: 蛋白质 抗体的化学本质: 蛋白质 抗体的特点: 抗体的特点: 特点 特异性
HIV侵入后 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侵入后 和 细胞浓度变化
讨论: 讨论:
1、T细胞的多少和 、 细胞的多少和 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原创3:2.4 免疫调节
体液免疫过程图解
效应阶段
少数
吞
T
B
抗大多 噬 吞噬处理 细 淋巴 细
原 数 细 传递 胞 因子 胞
胞
浆细胞 合成
分泌
抗 体
+
抗 原
增殖
分化
记忆细胞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体液免疫: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 露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 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 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 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 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进而抑制病原 体的繁殖或者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⑥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 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效应T细胞不能增殖。
切除胸腺(或者先天胸腺发育不良)后对人体 免疫的影响是什么? 由于T细胞无法成熟,导致细胞免疫完全丧失, 体液免疫也受到较大影响,仅保留少部分体液 免疫。
骨髓遭到破坏后对人体免疫的影响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包括T 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都不能产生,故特 异性免疫完全丧失,非特异性免疫也受到影响。 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同学们请看看你们自己的双手“干净”吗? 你知道每天你的手上有多少细菌吗?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
一克肺指炎甲双垢球里菌藏有猪38流亿感个病细毒菌脊髓灰质炎病毒
将手洗干净还有180多种细菌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其中
不乏大量的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同时体内自身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注意: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3.2.4免疫调节
中大都有T细胞参与,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祼鼠会丧失全部细
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无 胸腺裸鼠是缺失了T细胞的成熟场所,因此注入T细胞可增强免 疫力,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殖。
2.(免疫细胞的功能)(2014·安庆模拟)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 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 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突破点: (1)细胞a在胸腺里成熟,应为T细胞;b应为B细胞。 (2)a、b、c、d四种细胞都来自于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同的原 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无胸腺,常作为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
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体内没有成熟的B细胞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给无胸腺裸鼠注入T细胞可增强其免疫力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两点: (1)胸腺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作为T细胞成熟的场所。 (2)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 【解析】选A。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缺乏胸腺的裸鼠体内 缺少成熟T细胞,不缺少成熟B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5.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6.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7.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 (×)
(√)
(√)
8.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 弱。
【盲点判断点拨】 1.免疫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大多数免疫器官是免 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T细胞和B细胞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两者成熟的 场所不同,B细胞就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
高中生物3 2.4 免疫调节优秀课件
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响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 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响
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 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特点:发作迅速,反响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 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三
免疫系统的监 控和去除功能
监控和去除功能
监控并去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 以及癌变的细胞
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患者常见 的3种恶性肿瘤
B细胞淋巴瘤
皮肤粘膜鳞癌
卡波西肉瘤
稳态
免疫系统
防卫 监控和去除
四
免疫学的应用
瘟疫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 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 染病,又称黑死病, 1348~1351年在欧 洲迅速蔓延,患者3~ 5天内即死,3年内丧 生人数达6200万,欧 洲人口减少近1/4
预防措施
AIDS知识知多少?
看待艾滋病 人
病因、死 因
世界预防爱滋病 宣传日
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
HIV致病机理: 侵入并破坏T细 胞
HIV来源:两类 猿猴病毒重组, 在猎杀时,通过 伤口和尸体接触 传播至人类
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 1 与爱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 2 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 3 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 4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 5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 6 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 7 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 8 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 9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 10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3.2.4免疫调节
个性化学案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2.免疫系统的组成①骨髓——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且骨髓也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②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
作为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发育与成熟的地方,作为内分泌腺,它能产生胸腺激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③淋巴细胞的起源、发育及分化【例】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 .免疫细胞只包括T 细胞和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唾液、泪液、汗液、胃液)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体液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组成, (第三道防线)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 概念 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 形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 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 ①先天性;②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③作用弱,范围广①后天性;②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抗原性异物起作用;③作用强,范围窄 结构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联系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③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3.2.4 免疫调节精编版
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3.2-4免疫调节
初次 再次
产生抗体多 持续时间长
问题探讨: 6、机体消灭病毒、麻风杆菌、结核杆菌主 要依赖 免疫。
7、哪些免疫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8、某人先天无胸腺,请分析他的免疫状况。 9、若人体的吞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会对免 疫功能有什么样的影响?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抗原检测
疫苗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1、各种免疫细胞在体液免疫 中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抗原和抗体结合会产生怎样 的效应? 其结合过程发生在什么场所呢? 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机体为何需要细胞免疫?
4、效应T细胞作用 的对象只有被病原 体入侵的靶细胞吗?
二次免疫:
抗体浓度
减毒的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 5、与抗原初次进入机体相比,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所产生的 免疫应答有什么特点? 反应快 时间
淋巴因子、 抗体等
防卫、监控、清除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异常
应用
免疫缺陷病
疫苗、抗原检测、 器官移植等
【典例分析景考查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的来源、 作用,以概念图、过程图的方式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的过程及区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与人体健康,考 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 【考点拓展】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应用
【考纲要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考点解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说出免疫失调疾病及艾滋病的产生及预防
免疫系统 功能
原创3:2.4 免疫调节(Ⅱ)
下图表示,HIV病毒(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后,体液中 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 T细胞数量的变化 过程。
谢谢观看!
免疫缺陷病:
概念: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特点: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 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 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免疫调节(Ⅱ)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一般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如:工 作、劳动、握手、拥抱以及公共餐 具、厕所、电话、浴池等
新课导入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又叫获 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 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 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 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是怎 样的?艾滋病患者为什么会对周围的病 原体毫无抵抗能力?正常人的又是怎么 抵御我们周围的细菌病毒的?
1.免疫过程
一、细胞免疫
感应阶段: 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的阶段。
抗原 使抗原隐藏 的抗原决定 簇暴露出来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呈递
T细胞 (识别)
反应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噬细胞
(有特异性)
淋巴细胞
效应B细胞产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多种细胞产生, 无特异性
(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扁桃体 淋巴结 胸腺
(T细胞成熟的场所)
脾
(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白细胞的吞噬
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B细胞成熟的场所)
全身性过敏 反应(过敏 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 反应(过敏 性鼻炎、支 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反 应(食物过敏 性胃肠炎)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 疹、血管性水 肿)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来性 源质 过敏反应 中的抗体 浆球 细蛋 胞白 体液免疫 中的抗体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细胞释放组 织胺、引起 过敏反应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人体内的免疫器官
巨噬细胞的吞噬
淋巴细胞的分化与生成
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 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 起源: 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 骨髓造血干细胞 血流进入胸腺,并发育成淋 巴细胞,称为 分化: T淋巴细胞,简 称胸腺、骨髓 T细胞. 另一部分造血干细胞 分布: 在骨髓中发育成 B淋巴细胞, 外周淋巴器官、淋巴、血 简称 B细胞. 液等
大分子性
(蛋白质或多糖,相对分 子质量在10000以上)
特异性
(只与相应抗体结合)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 发生特异性结合,如伤寒杆菌只能与抗伤寒杆 菌抗体结合,而不能与抗痢疾杆菌抗体结合。 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 些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 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抗原决定簇示意图 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才能被识别 •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B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 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 和新的记忆细胞。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返回
1、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 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 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 么办呢? 2、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 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
(二)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大体
上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 这一阶段与体液免疫的感 应阶段基本相同。 反应阶段: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 应T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T 细胞成为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 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继而产 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效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效应T细胞 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 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 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2)过敏反应
产生 过敏反应 : 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过 抗体 过敏原 机体 某些细胞 敏原时所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再次刺激 这些抗体吸附在皮 过敏原 特点①发生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 肤、呼吸道或消化 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 释放物质(如 组织胺 等) 道黏膜以及血液中 差异 某些细胞的表面。 导致 毛细血管 扩张 增加 。 分泌 ,血管通透性 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 刺激 吸附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记忆T细胞
效应阶段
细胞 免疫
T 抗 → 吞噬 ↓ →细→ 细胞 原 胞 效应T细胞 →可杀伤靶细胞
淋巴因子
吞噬细胞
T细胞
受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 分泌淋巴因 子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因子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直接杀死靶 细胞,分泌 淋巴因子
促进淋巴细胞 增殖、分化 增强对靶细胞 的杀伤能力。
功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一)体液免疫 感 应 阶 段
反 应 阶 段
(二)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T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 靶细胞
抗原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效 应 阶 段
+ 抗原 沉淀、细胞聚集 被巨噬细胞吞噬
靶细胞裂解
抗原+抗体 被巨噬细胞吞噬
(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区别 体液免疫 作用对象 细胞免疫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1)抗原和抗体 • 抗原的概念:
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 举例:
病原体(病毒、细菌等) 寄生虫 花粉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异型红细胞、癌细胞
表 面 的 蛋 白 特点 质 等 物 质
一般具有异物性
(各种病原体、异种血清、 癌细胞等)
巨噬细胞
返回
体液免疫
● 定义:B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
● 引起体液免疫的抗原
种类:细胞性的、非细胞性的
蛋白质大分子;
多糖大分子;
细菌;
病毒
● 种类极多 — 抗原决定子、抗原特异性
(一)体液免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连续过程,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 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 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 露出来。然后,①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 细胞呈递给B细胞;②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这 反 种抗原呈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 应 成的。 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 更 增殖、分化,形成①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 加 部分B细胞成为②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 强 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 大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及时将抗原清除。 效应阶段: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 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 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 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 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 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 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
动 物 的 多 种 防 护 机 制
皮肤;
发炎 — 白细胞 — 吞噬作用;
色素细胞 — 黑色素 — 防紫外线;
脂肪组织 — 保温、机械缓冲;
呼吸上皮 — 粘液细胞 — 灭菌、除尘; 胃酸 — 盐酸 — 杀菌; 免疫 — 许多种防护机制中的一种
第4 节
免疫调节
生物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抗原
靶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 效应T细胞与靶细 作用方式 特异性结合 胞密切接触 *联系 1、对付细菌外毒素,需特异性的抗毒素(抗体)使 之丧失毒性,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2、对付胞内寄生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麻风杆 菌),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3、对付病毒感染,先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经血液循环而 播散,再由细胞免疫彻底消灭病毒,最后由抗体清除。
保持自身稳态免除病疫的机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如骨髓
如扁桃体、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分布的场所) 免疫器官 如胸腺、骨髓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无特异性)
(位于内环境中)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等
分化 (胸腺中成熟) T细胞 (骨髓中成熟) B细胞 T细胞产生 素、干扰素、)
(如白细胞介
T细胞不能识别入 侵的病毒等抗原
B细胞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两种情况
(1) 情况 Ⅰ
与抗原(决定子)结合 B细胞激活、增殖(长大、分裂)
B细胞(表面具受体)
无性繁殖系(克隆)
分化
浆细胞 + 记忆细胞
● 特点: 无巨噬细胞、助T细胞参与; 作用弱; 极为少见;
(2) 情况 II
免疫物质的生成
溶菌酶许多细胞都能分泌, 如微生物也能产生溶菌酶, 唾液、眼泪中也有溶菌酶。 特点是非特异性地使许多细 菌分解。
淋巴因子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抗体
通过加强其他各种有关细胞 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 ㈠免疫防卫(防御)功能 • ㈡免疫自稳功能 • ㈢免疫监视和清除功能
B细胞的二次免疫
例1: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 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 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 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例2: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对抗原
十分敏感,能“记 住”入侵的抗原。 对抗原的记忆可保 持数月甚至终生。
㈠免疫防卫(防御)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返回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
来源 吞噬细胞 B细胞 功能
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 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 胞、记忆细胞 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 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无识别功能,分泌抗体 识别并与宿主细胞结合 识别抗原,分化相应的 效应细胞
返回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巨噬细胞(MHC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