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十一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十一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上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出生后血液循环
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 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肺循 环压力下降;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液增多, 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也增多,左心房压力 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卵圆孔瓣膜先在 功能上关闭,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自主 呼吸使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平滑肌受到刺激后收 缩,体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终止,体循 环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高 的动脉氧分压加上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 使导管逐渐收缩、闭合,最后血流停止,成为动 脉韧带。
with septal override) 4、右心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法 洛 四 联 症
肺动脉狭窄
四种畸形及病理生理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厚
病理生理
• 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 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右心室压力增高 ;狭窄严重时,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 此时为右向左分流,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 的主动脉。
临床表现
• (一)青紫(cyanosis): • 1、程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 • 2、时间:常见生后3到4个月,1岁明显加重 • 3、部位: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
• (二)血O2↓:
• 1、活动耐力差,哭闹、活动后气急、青 紫加重
• 2、发育落后
• 3、蹲踞位(squatting position) 患儿多 有蹲踞症状,于行走或游戏时,常有主动 下蹲片刻。
三、动脉导管未闭
分为三型: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
病理生理
• 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故周围动脉舒 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差增大。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胎儿血液循环生后血液循环(一)心脏1.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第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四腔的心脏。

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2.心脏位置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

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

2岁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5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二)心率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的生长发育的需要。

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三)血压动脉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每搏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的阻力。

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70~80mmHg(9.3~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

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左右,年龄越小,发病数越高。

致病因素可分为: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度复制或缺损有关。

②环境因素很多,重要的原因有子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所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胎儿周围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慎用补品和保健品
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给患儿服用 补品和保健品,以免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
05
心理护理与情感支持策 略
心理特点分析
焦虑与恐惧
01
患儿可能因疾病和治疗过程而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紧张、
不安、哭闹等。
依赖与退行
02
疾病可能导致患儿行为上的退化和对家长的过度依赖,需要更
多的关注和照顾。
02
学习循环系统疾病知识
家长应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治疗方法和护理要点
等。
03
掌握急救技能
家长应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CPR),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家庭与学校、医院等多方合作机制建立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学校应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如调 整课程安排、提供心理辅导等。
常见类型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 心肌病、心律失常、高血 压等。
症状与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乏力 、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 心衰、休克等表现。
患儿护理的重要性
保障生命安全
通过专业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并 处理病情变化,降低患儿死亡率

促进康复
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减轻患儿痛苦, 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关注患儿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 ,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 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常见症状及评估 • 护理措施与方案 • 营养与饮食调整建议 • 心理护理与情感支持策略 • 家庭参与和合作方式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循环系统疾病的概述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

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目标: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护理施,熟悉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的心率、血压内容,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的心脏内容和先天性心脏病的概述。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1.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在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第4周开始有循环作用,至第8周形成四腔心。

因此胚胎2~8周是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时期。

2.心脏的位置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改变。

2岁以前心脏多呈横位,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侧,右心室形成心尖部。

以后逐渐转为斜位,3~7岁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7岁以后心尖位置逐渐移到锁骨中线内0.5~1cm,左心室形成心尖部。

正常心尖搏动范围不超过2~3cm。

(二)心率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兴奋性高,小儿心率年龄越小相对较快,且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进食、活动、哭闹等,因此须在安静状态下测量。

一般小儿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15次/分。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率见表11-1.表11-1 不同年龄小儿心率年龄新生儿 1岁以内 2~3岁 4~7岁 8~14岁心率(次/分)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三)血压小儿由于心输出量较少、动脉壁弹性较好、血管口径相对较大引起血压偏低。

1岁以内收缩压为80mmHg(10.67kp),2岁以后小儿血压可用公式计算:收缩压=a)(年龄×2)+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mmHg(2.6kpa Array为高血压。

一般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约高20mmHg(2.6kPa)。

测量血压时所选袖带的宽度是小儿上臂的2/3。

二、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改变(一)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1.胎儿血液循环途径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和气体交换经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通过弥散方式进行交换。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内在因素:遗传因素 外在因素: 孕早期宫内感染 孕妇接触过量放射线 服用某些药物 孕妇患代谢紊乱性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分类及各类主要临床特点
临床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 即在左、右心腔及大血管间 有无异常通道和分流、 临床有无青紫, 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类:
2、应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要少量多餐,
勿进食过饱。 3、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品,保证大便通畅。 4、有水肿者,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 5、法四患儿多饮水。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三、潜在并发症: 1.感染
(1)按时接受预防接种;
(2)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人群集中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 (3)应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避免接触感染患者; (4)按气温改变随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防止肺部感染; (5)小手术(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前后均应按医嘱给足
(分裂不受呼吸影响)。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
15%~20%,女性较多见。
1、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CM,
可扪及震颤。
2、婴幼儿、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时多仅有SM。
3、 P2增强
4、脉压差增宽,可出现周围血管体征
5、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出现下半身青紫和杵状指。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临床特点:
1、体循环供血不足 2、肺循环充血
3、潜在性青紫
4、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
代表疾病: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房缺 室缺 导管 青紫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5
药物副作用观察及处理
利尿剂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低钠等)及脱水症状,
定期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ACEI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刺激性干咳、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严重
时应停药并报告医生。
β受体阻滞剂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心动过缓、低 血压、支气管痉挛等副作用,严
重时应停药并报告医生。
2024/1/25
32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2024/1/2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1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
风险。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
02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减少室内过敏原
03
定期清洁家居,避免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的滋生。
33
饮食调整建议
低盐饮食
控制食盐摄入量,减轻心脏负担。
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和支持,如轮椅、助行器等,以方 便患儿进行活动。
2024/1/25
17
潜在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的迹
象。
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实 验室指标,评估其病情稳定性
和风险程度。
2024/1/25
遵医嘱给予预防性药物和治疗 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强调护理在循环系统 疾病患儿治疗过程中 的重要性,促进患儿 的康复。
2024/1/25
分析循环系统疾病患 儿的临床特点,为制 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 供依据。
4
护理的重要性
保证治疗效果
通过专业、细致的护理 ,确保治疗方案的顺利 实施,提高治疗效果。
2024/1/25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汇报人:2023-12-15•循环系统疾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心肌炎患儿护理目录•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心律失常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01循环系统疾病概述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等结构,以及冠状动脉循环。

心脏解剖血管解剖循环生理涉及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以及血液循环路径。

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压调节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030201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先天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可由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

后天性心脏病如动脉炎、静脉血栓等,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血管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分类与特点儿科循环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较高,血管疾病和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期感染等,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影响。

预防策略孕期保健、新生儿筛查、儿童期健康管理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02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

常见类型心悸、气促、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

临床表现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与临床表现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结合患儿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评估与诊断诊断依据评估内容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措施01020304保持患儿安静,避免过度哭闹,合理安排作息,预防感冒等。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食物。

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关注患儿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减轻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

03心肌炎患儿护理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感染性因素患儿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心肌受损。

免疫性因素某些药物、毒素或放射性物质可引起心肌炎。

理化因素心肌炎病因与发病机制心肌炎临床表现与诊断患儿可出现乏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表现。

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心...

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心...

因素:主要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环境因素:主要是孕早宫内感染,如风
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柯萨奇等病毒感染。此外还包括孕母患糖尿病、
接触过量放射线、服用某些药物如甲苯磺丁脲、抗癌药等。
3.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常见的有房
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图 11-2)。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躯体症状:法洛四联症最常见,由以下四种 畸形组成:①肺动脉狭窄;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即主动脉骑跨 于室间隔之上;④右心室肥厚。其中肺动脉狭窄最重要,主要症状:①青 紫,为患儿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多见唇、指(趾)甲床,球结合膜处。 ②蹲踞现象:患儿常于行走或活动时出现蹲踞现象,③阵发性缺氧发作: 婴儿于吃奶、哭闹、贫血、感染时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年长儿常诉头晕、 头疼。④杵状指(趾):⑤并发症:易并发脑血栓、脑脓肿及亚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炎。 (3)体征: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 2、3 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室间隔缺 损胸骨左缘 3、4 肋间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第 3 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一)概述
1.概念: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使心肌发生炎性病变,以心脏 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为特征。大多预后良好。
2.病因:主要由柯萨奇病毒(B 组和 A 组)、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 毒、EB 病毒等二十余种,其中以柯萨奇 B 组病毒最常见。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起病前 1~3 周多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史。 2.身体状况:典型病例在发病前 1~3 周多有病毒感染史,表现为发热、
咽痛、全身酸痛、腹痛、腹泻等,心肌受累时患儿常诉乏力、气促、心悸、 和心前区不适或腹痛。体检发现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安静时心动过速,第 一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可发现心动过速、期 前收缩等;重者可突然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室间隔缺损(VSD) : 1.病理生理(血液动力学改变) : 左、右心室间有一异常的信道,所引起的分流为左向右分流。 随病情的发展,可产生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青 紫—艾森曼格综合征。 2.临床表现: ①小型缺损(<0.5cm) : 左向右分流量小,临床无症状,患儿 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体检:胸骨左缘第 2 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 SM 杂音,P2↑ ②中型缺损(0.5~1.0cm) : 左向右分流↑-→体循环量↓-→影 响生长发育-→消瘦、气短-→肺部易感染。体检:心界扩大, 胸骨左缘 3~4 肋间闻Ⅲ~Ⅳ级粗糙的 SM 杂音,伴震颤,P2↑。 有“蹲踞现象” 。 ③大型缺损(>1.0cm) : 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右室压力↑-→ 右室肥大-→左向右分流↓-→出现青紫。体检:心界扩大,胸 骨左缘 3~4 肋间闻Ⅲ~Ⅳ级粗糙的 SM 杂音↓, P2↑↑ 3.辅助检查: ①胸部 X 线: 中、大型缺损,心脏增大-→左室肥大为主,左 房肥大-→晚期右室肥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管增粗,为“肺 门舞蹈” 。 ②EKG: 中、大型缺损,右室肥大, 右室肥大 ③超声心动图: 4.治疗要点: 缺损小不一定治疗,定期随访。中型缺损临床有 症状宜于学龄前期行修补术。大型缺损根据病情决定何时行修 补术。 (二) 房间隔缺损(ASD) : 1.病理生理(血液动力学改变) : 左向右分流-→右房、右室压力负荷↑-→右房、右室肥大-→肺 循环量↑,体循环量↓-→产生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出 现持续青紫 2.临床表现: ①小型缺损: 临床无症状. ②大型缺损: 左向右分流↑ -→体循环量↓-→影响生长发育 →消瘦、气短-→肺部易感染;肺炎或心衰时-→右房压力>左房 -→出现青紫 体检:心前去隆起,心界扩大,胸骨左缘第 2~3 肋间闻及Ⅱ~ Ⅲ级 SM 杂音, P2↑。伴固定分裂。 3.辅助检查 ①X 线胸片: 心脏增大, 右室、 右房肥大为主, 肺动脉段突出, 肺血管增粗, “肺门舞蹈” 。 ②EKG: 典型的改变为电轴右偏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止。 ③超声心动图: 4.治疗要点: 缺损较大临床有症状宜于学龄前期行修补术。也

5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3、生长发育异常 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肺充血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 五、护理措施 1、合理的生活制度 注意休息、减少刺激、适当活动 2、合理喂养 喂养困难者:少量多餐;心功能不全者:低盐饮食; F4:多补 充液体,预防血栓形成;监测生长发育各项指标 3、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1)监测体温,预防感染 避免交叉,小手术后适当用抗生 素预防 (2)监测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及心脏杂音的变化 (3)观察缺氧发作的情况 如发生可胸膝位、吸氧、镇静、纠酸,按医嘱用新福林或心得 安(可解除右室流出道痉挛) ,重者可皮下注射吗啡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主要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心力 衰竭、心源性休克为特征的一种感染性心肌疾病,好发于学龄 期小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 B 组病毒。 一.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发病前 1-3 周对有病毒感染史 分期 (一) 急性期: 新发病, 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 一般病程在半年以 内。 (二) 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 愈,病程多在半年以 上。 (三) 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 常,病情时轻时重, 病程在 1 年以上 治疗要点 1.休息 2.保护心肌 3.对症治疗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三.护理措施 1.减轻心脏负荷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至热退后 3-4 周,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渐增加 活动量,但休息不得少于 6 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及心力衰 竭者,应卧床休息直至心脏大小和心功能恢复正常后,根据具 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防止心律失常 防止心力衰竭 3.健康指导 强调休息对心肌炎恢复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比较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脏体征,X 线变化 难点: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脏体征,X 线变化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 方法
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 采用精讲、启发、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1.朱念琼 儿科护理学(专科) 2.叶春香 儿科护理学(中专)
北京 北京
板书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 2 岁以下心脏位置较高,呈横位。 2.心率 小儿心率相对较快, 新生儿平均 120~140 次/分, 1 岁 110—130 次,2—3 岁 100—120 次,4—7 岁 80—100 次。易受内外因素 的影响。 体温升高 1℃, 脉率增快 10—15, 入睡脉率减少 10—12 次。 3.血压 由于小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较粗,动脉壁软,故动脉压 较低,其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收缩血压=(年龄×2)+80 ㎜ Hg。舒张压=收缩压×2/3 血压计袖带宽度为上臂长度的 2/3 二.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的血循环 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代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 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 2.出生后血循环的改变 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循环压力下降, 左心房压力逐增高, 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 卵圆孔 95%1 年内功能上关闭;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和体循环压力升高,动 脉导管生后 5—7 个月的血流逐渐减少,形成功能性关闭。静脉 导管及脐血管 6—8 周关闭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概念】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在心脏发育阶段,遭受某些因 素影响,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所致的先天性心血管 畸形,居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首位。 一、先心的病因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由基因突变和染色 体异常所致。外因主要与早期宫内感染(母亲在妊娠第 2〜8 周 感染风疹病毒、 流感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 理化因素(母亲在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和接触大量放射性物 质) 、疾病影响(母亲患某些代谢性疾病和引起子宫内缺氧的慢 性疾病) 、高龄产妇、流产保胎、多胎、妊娠早期酗酒、吸毒等。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常见的此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 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如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如肺动脉狭窄和主脉骑跨 三、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6

课后小结:血压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先心病的分类,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
• • • • • 重要体征,并发症、法四畸形的组成,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是最严重的一类,法洛四联症和大脉错位。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肺动脉狭窄和主脉骑跨 4 收缩血压=(年龄×2)+80 ㎜ Hg。舒张压=收缩压×2/3 血压计袖带宽度为上臂长度的 2∕3 5. 法四四个畸形: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
2013 至 2014

学年 二 学期


护 儿 儿

系 研 理 室
教研室(实验室) 课 授 授 职 使 用 教 程 课 课 名 班 教 称
传 教 科 护
级 2012 级护理 5 班 师 称 材 刘莉 助教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年 2 月
教案编写日期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预习内容: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7


授课 时间 授课 章节 授课 方式
案﹙首页﹚
节 学时数 4 学时
2014 年 5 月 日 星期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它□
教学 目的 ( 目标)
1.会测小儿心率,血压并分析正常与否 2.描述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3.简述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4.比较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脏体征,X 线变化 5.能做出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教材 参考 文献
3.王兴华 4. 周 琦
张庆明 孙亚娟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解 北京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解与综合训练(儿科护
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5.丁淑贞 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分级考点详解与练习(儿科护理学)清 华大学出版社




时间 分配
作业和思考题:男孩,3
岁,经常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格检察发现胸骨左缘的的2肋间有
Ⅱ~Ⅲ级的收缩期杂音,无震颤,P2亢进伴有固定分裂,胸透显示肺门血管影增粗,搏动强烈, 右心室饱满。EKG示电轴右偏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病毒性心肌炎 D、动脉导管未闭E、法洛四联症 根据其血液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 A、右心房,右心室扩大 B、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C、左心房,右心房增大 D、右心室,肺动脉增大 E、右心室,肺动脉增大 最佳的治疗措施是 A、长期随访,待自行闭合 B、建议4~5岁时手术修补 C、随访至学龄前期手术 D、可以等到成人期手术 E、增加营养,促使缺损自己闭合

4

可行介入治疗。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1.病理生理(血液动力学改变) : 主动脉压力↑-→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肺循环量↑-→左室、 左房血量↑-→左室、 左房肥大-→右室肥大-→肺动脉压力>主动 脉-→右向左分流-→差异性青紫 2.临床表现: 取决于动脉导管的粗细,导管细,临床无症状,仅体检发现心 脏杂音。 导管粗,分流量大,生长发育落后,肺部易感染。 体检: ①胸廓轻度畸形,胸骨左缘第 2 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连续性机 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向左上和腋下传导,P2 ↑。 ②因动脉舒张压↓-→脉压查↑(>5.3kpa)-→周围血管征 3.辅助检查: ①X 线胸片: 导管细,分流量小,无异常发现。导管粗,分流 量大,左室、左房肥大。左室、左房肥大。肺动脉高压时,右 室肥大,主动脉弓增大。 ②EKG: 导管粗,分流量大,左室、左房肥大。肺动脉高压时, 右室肥大。 ③超声心动图: 4.治疗要点: 手术结扎或切断缝扎,宜于学龄前进行。早产儿 于生后 1 周服消炎痛。 (四)法洛四联症 临床表现 1、持续青紫(出现的早晚及程度与PS有关,多以粘膜、甲 床处明显往往于活动后加重) 2、蹲踞症状(特点:年长儿行走、游戏、长时间站立时常主动 下蹲片刻。婴幼儿喜采取背弓位或胸膝位。 ) 3、脑缺氧症状(年长儿诉头昏、头痛、心前区不适、乏力、活 动耐力减小,稍活动即有呼吸困难;婴幼儿在吃奶或哭闹后出 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青紫加重、哭声微弱,严重者突然昏 厥、抽搐。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缺氧发作。 ) 体征 生长发育落后 发绀、杵状指(趾) ,1 岁后渐明显 心脏体征: 心前区隆起,剑突下搏动明显,心界向左扩大 L2-4 常可听见 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向锁骨下及颈部传导, P2 减弱或消 失 四、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