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灾害事件。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四个方面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震1.地震的原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2.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火灾和次生灾害。

3.地震预防措施:建筑物应按照地震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提高对地震的认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洪水1.洪水的原因: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或者水库突发性泄洪等原因都可能引发洪水。

2.洪水的危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毁坏农田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会引发疾病传播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3.洪水防治措施:加强水库管理和水文预报,提高排水系统的能力,合理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清理和护岸建设。

三、台风1.台风的原因:台风是海洋中潮湿的空气经过水温较高的地区上升形成的,具有较强风力和降雨。

2.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农田被淹、海上交通中断,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台风防治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撤离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强建筑物和房屋的抗台风能力,确保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

四、干旱1.干旱的原因: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干旱。

2.干旱的危害: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同时也会引发粮食危机、荒漠化问题和环境退化。

3.干旱防治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加大抗旱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持。

总结: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自然灾害与防治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防治和减灾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系统内部或外部的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构成威胁的现象。

-自然灾害按照其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地震、洪水、风暴、干旱、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冰雪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地球自转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自然灾害的分布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灾害在地球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发生规律和频率。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自然灾害能够改变地理环境,形成新的地貌地形。

5.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预测和预警:通过科学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并通过预警系统传达给公众。

-减灾和控制:通过修建抗灾工程、调整土地利用和规划、合理开发资源等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救援和恢复:对受灾地区的人口提供紧急救助,恢复受损基础设施和疏散人群。

6.不同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地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地震预测和监测能力。

-洪水:修建防洪堤坝、河道疏浚和抢险救援设备的建设。

-风暴: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风能力,提高风暴预测和预警系统的精度。

-干旱:建设水库和水利灌溉系统,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火山喷发:建立火山监测系统,制定疏散和救援方案。

-地质滑坡:合理规划和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修筑坡面支护结构。

-冰雪灾害:修筑防雪墙、开展除冰和积雪清理工作。

7.国际合作与自然灾害防治:-自然灾害通常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进行综合防治。

-各国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组织机构等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

以上是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一些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成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

《自然灾害与防治》重点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治》重点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一)冬季仍有作物生长,需水较多/如遇少 雨年就会发生冬旱。

有的年份干旱持续时间长,冬旱可持续至第二年初(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春,女D 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2004年10月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至2005年4月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持续秋冬春三季的农业及生活用水等影响很大。

西南地区冬春发生连旱时亦可持续4〜5个月,有时也发生秋、冬、春三季的连旱。

渗量大/地表水资源少③工农业生产需水S 大④地势起伏食减产;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连旱河塘'湖泊干涸;云南干旱原因:①冬季降水少②岩溶地貌,下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人畜用水' 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广西西部干旱原因:①降水东多西少②西部坡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 度大,地表水难以保留③西部地表土层 较薄/难以保持水 ③开分④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 林;⑤节 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约用水⑥防止水污染⑦在干旱多发地区' 快/蒸发旺盛③大风天数多,加剧蒸发④工农业用水量选择耐旱的作物(或 改良作物品种)⑧发 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 我国干旱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干旱在我国一年四季均 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有可能发生。

亚洲 ' 欧洲、北美洲的沿海 ' 沿河-沿湖地区。

春旱主要发生在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华北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 发生春旱的几率在70%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有的年份春旱可持续到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月份/形成春夏连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 如1962,高弱:南涝北旱);1972 1997年等。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高温热浪等。

暴雨和洪涝通常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淹没周边地区。

干旱则是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寒潮是冷空气迅速入侵,带来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高温热浪则是指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滑坡是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

3、海洋灾害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海冰等。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沿海地区水位异常升高的现象。

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冰对海上航运、海洋资源开发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4、生物灾害生物灾害包括病虫害、鼠害、草原火灾等。

病虫害会对农作物和森林造成严重损害,影响粮食产量和生态平衡。

鼠害不仅会破坏农作物和草原,还可能传播疾病。

草原火灾会烧毁大片草原,破坏生态环境。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自然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

例如,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和水汽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了气象灾害的产生;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则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例如,过度开垦、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增加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使得雨水难以渗透,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及考点突破)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及考点突破)

冬春两 季,以 春季最 严重
倒 东部季 春 风区 寒
极地大陆气 3~5月 团势力强盛
3.气象灾害的相关性
(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应用体验]
2.(2013· 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 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 P 区域冷冻 灾害高发的原因。
热带洋面上
台 东南 风 沿海 夏秋
过境的准备,建立健
形成的一种 狂风 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强烈的热带 暴雨 规体系,营造沿海防 气旋 护林,提高公众的防 灾减灾意识
灾 害 寒 潮
多发 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以外 大风、雨雪, 冬半年, 的广 强冷空气 冻害时间长, 加强警报,做 以春秋两 大地 迅速入侵 范围广,春秋 好防寒准备 季最严重 区 季节危害最大 夏季风未 选择耐旱作物; 到,降水 空气干燥,土 开展农田水利 少;气温 壤缺水,河湖 工程建设;引 回升快, 水位下降 水灌溉;改进 蒸发旺盛 耕作制度等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冷冻灾害对阻碍寒潮南下,加剧了 该地区的冷冻灾害。第(2)题,预防冷冻灾害主要从监测预报、 防灾管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 础设施被破坏。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 冷空气堆积; 地势较高, 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 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地震 我国 分布 地区
火山喷发 目前我国 活火山分 布较少
滑坡
泥石流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1)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

(2)干旱:长时间降水稀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3)台风:强大的气旋风暴,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寒潮: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对农业、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2、地质灾害(1)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引发房屋倒塌、山体崩塌等。

(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3)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3、水文灾害(1)洪涝:河流、湖泊水位上涨,淹没陆地。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大海浪,袭击沿海地区。

4、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破坏农作物。

(2)鼠灾:老鼠数量过多,传播疾病,破坏农田和仓储。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活动。

(2)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3)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2)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3)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在地震带上建造高层建筑,可能加重地震灾害的损失。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

2、财产损失毁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破坏农作物,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生态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社会影响引发社会恐慌,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1、必备的两个条件:(1)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2、分类:(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种。

(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①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风雪等灾害。

②洪涝灾害:洪灾是指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涝灾是指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没,造成农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③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④生物灾害: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天灾。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等方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地震、火山喷发和飓风具有突发性;大面积的旱灾和土地荒漠化等具有渐发性。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具有区域性。

4、各灾害之间具有发生的连锁性。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地震灾害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

3、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3)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4)震源深度:震中到震中的垂直距离(5)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线(6)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

4、震级:(1)意义:衡量地震的强度(2)数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5、烈度:(1)意义: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2)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等6、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二、地质灾害1、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汇总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汇总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总汇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灾情大小的判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生理、心理方面(2)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台风的结构: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

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

(3)台风主要的危害有: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台风主要的危害有:①狂风;②特大暴雨;③风暴潮。

(4)台风发生地时间多发于夏秋季节。

(5)台风的分布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2.干旱(1)干旱: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地理干货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归纳

地理干货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归纳

地理干货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归纳一、气象灾害(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难与防治学问点:自然灾难常识避开雷击灾难(1)雷雨天时,学生课间在教室休息,不能到室外活动。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是比拟危急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急。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原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抗在肩上。

(5)人在患病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抖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即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假如雷雨天气你呆在室内,并不表示万事大吉,你必需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接地线连接;尽量停顿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洪水突来如何应对(1)不要慌张,冷静观看水势和地势,然后快速向四周的高地、楼房转移。

(2)洪水来势很猛,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

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3)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简单倒塌。

台风来了怎么避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风躲雨,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如破旧房屋、树木等等),易造成人员伤亡。

(2)留意远离高空坠物,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伤砸死事故。

(3)尽量避开在河边和桥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桥上、水边简单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被摔死摔伤或溺水。

(4)发生险情要听从指挥并准时撤离,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推断最重要。

看过“aa”的人还看了:自然灾难与防治学问点:小学生预防和应对方法1、根本把握在自然灾难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抢救他人的根本技能。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要点总结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灾情大小由什么决定的?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

4.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人员伤亡(生理伤害和心理伤害、精神伤害)5.资源损失的灾情特点?滞后性和隐蔽性,广泛性和长远性。

6.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哪些地域差异?灾害强度大,危害就大;经济水平高,危害大;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大;反之则小。

7.全球主要的灾害类型哪些?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

8.气象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沙尘暴,暴雨。

9.水文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洪涝,风暴潮。

海水入侵,海浪。

10.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地震,滑坡,泥石流。

11.生物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病害,虫害,鼠害。

12.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20º-50º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13.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14.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15.我国农业灾情分布地域差异?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16.我国东、西部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17.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18.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19.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20.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21.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22.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23.地震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自然灾害与防治必背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必背知识点

晋江市毓英中学《自然灾害与防治》必背知识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防治(一)自然灾害的两人必要条件: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2.产生危害:①人员伤亡,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③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防灾减灾措施1.防灾:①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抗灾:③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3.救灾和重建: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二、主要自然灾害(一)地质地貌灾害1.地震灾害(1)产生成因: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2)灾害严重原因: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附近城市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③浅源地震;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地面建筑物抗震等级低;⑥经济落后,国家抗震救灾能力差;⑦人们防震意识强;⑧诱发其他次生灾害等。

2.滑坡和泥石流⑴发生条件::①岩体比较破碎或土质疏松;②地势起伏较大;③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④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⑵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⑶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点: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有突发性的特点。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3.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且历时久,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因素:因开垦、开矿等破坏植被,会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一、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华北地区春旱时夏秋季节间夏秋季节夏秋季节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我国除西部一分些沙漠地区以布地区东部热带、副热带海锋面、气压系统暴雨、大暴雨造成区强烈发展起因来的热带气旋灾强风、特大暴空气干燥,土壤害雨、风暴潮给生降水强度大,易水位上涨,大面缺水,粮食减特点命财产带来危害保护生态环境,防加强预报,营造加强预报,加强御沿海防护林.提绿化,加强防洪措施高公众防灾意工程建设识设,发展旱作农业1寒潮 3~5月,长江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除西部一些沙我国西北地区、漠地区以外的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集中在中、东部强冷空气迅速长期无降水或造成的集中降水过程成的地表水泛降水异常偏少滥围的剧烈降温强降温、大风、雪灾、影响范围大。

使农作物受产,饮水困难冻害入侵造成大范广大地区,主要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长江外的广大地区除青藏、滇南以东南沿海产生洪涝灾害积、大量积水节约用水.营造加强绿化,加强防护林,加强农加强预报,做好防洪工程建设用水利基本建防寒准备 2.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暴雨主要有台洪水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融雪由积雪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发生时间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洪水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冰凌冰凌堵塞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洪水河道二、主要地质灾害 1. 主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分布碎、植被不良、暴雨骤降,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规律或冰雪融水汇集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我国如云南、四川西部,东部分布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地区也会出现 2.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类概念影响因素分布关联性拉雅地震带屯火山群七星山――活火山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大连池――休眠火山;台湾大太平洋地震带。

自然灾害与防治重点知识总结精选版

自然灾害与防治重点知识总结精选版

自然灾害与防治重点知识总结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一)一、气象灾害:(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节约用水⑥防止水污染⑦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⑧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

我国干旱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干旱在我国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

春旱主要发生在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华北地区发生春旱的几率在70%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有的年份春旱可持续到6,7月份,形成春夏连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如1962,1972,1997年等。

1965年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更为严重。

夏旱通常分为初夏旱和伏旱。

初夏旱多发生在北方。

伏旱是盛夏“三伏”期间的干旱,多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到华南北部地区,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伏旱一般影响不很严重,只有旱情持续到9,10月或11月,即出现夏秋连旱时危害才比较重。

秋旱多发生在华中、华南地区,对南方晚稻生长影响较大。

北方秋旱对作物影响较小,但会对冬小麦播种、出苗不利。

冬旱主要发生在华南和西南东部地区。

因为这里冬季仍有作物生长,需水较多,如遇少雨年就会发生冬旱。

有的年份干旱持续时间长,冬旱可持续至第二年初春,如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持续秋冬春三季的连旱,对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等影响很大。

西南地区冬春发生连旱时亦可持续4~5个月,有时也发生秋、冬、春三季的连旱。

云南干旱原因:①冬季降水少②岩溶地貌,下渗量大,地表水资源少③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④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留水少。

《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总结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2、干旱(属于气象灾害)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4、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5、地震(属于地质灾害)6、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7、洪涝(属于水文灾害)洪涝成因: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水文因素:流域面积广,河流多,支流多,汛期长,河道弯曲,入海河道少或没有④植被因素:植被稀疏,破坏严重,蓄水滞水能力下降人为原因:①上中游植被破坏,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淤塞、河床抬高②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造成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防御措施:上中游:植树种草,建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加固堤坝河口: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洪涝危害①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农作物、房舍淹没;交通、通信设施被毁,灾区移民;②环境破坏:水源、食品污染,蚊蝇滋生,诱发各类传染病暴发和流行①加强风暴潮灾害监测和预报。

②建立防风暴潮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增强民众防灾教育和防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危害的民众。

(以上为非工程措施)⑤渔船靠港,海上航运管制;⑥加固海堤等工程措施;⑦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

某地某季节风暴潮灾害严重原因:自然原因:①正值台风(热带风暴、飓风)频繁发生季节,狂风引起海潮,或温带气旋(锋面气旋)移至洋面而形成的海潮;农历初一、十五日时期的天文大潮。

(天气系统等造潮)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海岸曲折,或呈喇叭型,海潮汇合,推高海潮水位;(地形利潮)③盛行风风向与潮流方向大体一致,推高潮位。

(盛行风助潮)④河流众多,河水与潮水相互叠加,加剧潮势(水文叠潮)人为原因:⑥沿海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财产密度大;⑦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9、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一)病害1.病害发生原因:①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灾害的概述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 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4 分类: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沙尘暴)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塌陷)海洋灾害(海啸;咸潮;风暴潮;赤潮;海冰)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病虫害)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三、气象灾害:(一)干旱和旱灾:(对我国危害在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气象灾害之首)1 概念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

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甚至引发饥荒。

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

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干旱都引起旱灾,一般地,只有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水资源相对充足,较短时间内由于降水减少等原因造成水资源短缺,造成对生产生活的较大影响,才可以称为旱灾。

例如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其春季夏季的干旱对其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可以称作旱灾。

而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常年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已经习惯了其干旱的气候,所以此地一般的干旱不能称作旱灾。

(二)1:特点(我国气象灾害之首)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2:影响或发生地区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季风气候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尤其以非洲的旱灾最为严重3: 形成原因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4: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5: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我国旱灾四个多发中心及旱灾的分布特点:(1)四个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2)分布特点:干旱区——荒漠景观——很少有旱灾半干旱区——旱灾较多——“十年九旱”东部季风区——旱灾严重——原因: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偶发性干旱,导致重灾情具体分布:东北区——出现在盛夏——夏季风势力弱,造成南涝北旱华北区——全国旱灾最重地区,以“春旱”为主——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用水量大长江区——7.8月份“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少雨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针对淮河、海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灾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影响:利: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减小损失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四)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控制载畜量;③营造“三北防护林;④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五)寒潮: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季节: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深秋-冬季-初春)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我国寒潮灾害:1.我国寒潮爆发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2.我国寒潮爆发生时间:9月到次年5月(秋、冬、春) 两个高峰期:10-11月、3-4月3.我国寒潮路径:偏西路径:(西伯利亚)→新疆或蒙古高原→日本海及东海北部偏北路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我国南方东北路径:(西伯利亚)→日本海或我国东北→我国东部沿海4.山地对我国寒潮的影响:(1)山地阻挡:东西向山脉(天山、阴山、秦岭、南岭…)山脉北侧:(迎风坡) 冷空气堆积,寒潮灾害加剧山脉南侧:(背风坡) 相对温暖,寒潮灾害减弱(2)形成冷空气通道:地理位置的差别、地形的影响寒潮分流,长驱南下,直到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两广地区)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5.我国寒潮的影响和表现:(1)影响: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寒潮危害严重 (寒潮暴发时间正值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的起始或末尾,低温、大风对农牧业有重大危害)南方地区寒潮规模略轻于北方地区,但灾情也较严重(2)表现: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南方:降温、冻害、雨雪发生频次:东北最高,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及长江流域,华南最少(六)暴雪的危害: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饿死、野生动植物死亡。

暴雪后的次生灾害:洪灾、滑坡、泥石流。

雪灾后洪灾的原因: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增;地形坡度大,山地河流水流急促。

(七)其他气象灾害:大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干热风、龙卷风、雷暴、连阴雨、冻雨、雾等。

※我国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在哪?灾情严重的原因?“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的多发区,主要有:干旱,寒潮,沙尘暴等成因:自然原因 A 水热条件不稳定,春旱严重B 是我国冬季风主要通道,降温快,多寒潮C 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D 临近沙源地,多沙尘暴人为原因 A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B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少C 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倒华北地区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的旱灾中心,且有“加重趋势”二、地质灾害:(一)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基本概念:震级、烈度、等震线、震源、震中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地面正对震源的点等震线: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震中距:地面上的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级:(里克特-“里氏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中释放的能量多少)。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

3级以下:微震 3-5级:有感地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会造成重大损失)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上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同一次地震中只能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浅源地震;③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⑥加强国际合作等。

危害:①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②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

③引发瘟疫。

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我国分布广、多发成因:①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分布规律:山区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滑坡措施: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泥石流措施: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3、火山:危害:①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安全;②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天气、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