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案 9年级下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1课《机器人简介》教学设计
《机器人简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历程。
学生能够认识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科技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机器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机器人技术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的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角度理解机器人技术。
三、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机器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
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缺乏系统化的机器人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应用案例等内容。
2. 机器人视频资料,用于直观展示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 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现场展示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机器人进行舞蹈、绘画等表演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出机器人技术的主题。
六、新课讲授1. 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系统。
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领域,机器人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类别,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专门设计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它们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机械操作,如焊接、装配、搬运等。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被应用于汽车、电子、食品等各个行业,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6课《机器人的“感觉世界”》教学设计
《机器人的“感觉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机器人感知环境的重要性及其方式。
掌握机器人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机器人如何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机器人的感知技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与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传感器类型及其功能。
机器人如何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
2.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对于机器人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技术了解较少。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出发,逐步深入了解机器人的“感觉世界”。
四、教学准备1. 机器人模型或实物展示。
2. 传感器实物或图片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图片。
五、新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并作出反应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机器人是如何感知并响应周围环境的?”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的“感觉世界”。
六、新课讲授1. 机器人感知环境的重要性解释机器人感知环境的必要性,如导航、避障、抓取等。
2. 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和功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作为一种将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信号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的装置,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汽车,传感器都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并结合实物或图片展示它们的外观和工作原理。
二、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距离的传感器。
常见的距离传感器有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等。
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测量距离;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测量距离;激光传感器则通过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来测量距离。
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3课《制作能行走的机器人》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x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使用 ROBOLAB软件编制程序,会搭建具体的机器人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要达到:①、能够使用乐高编程软件;练习用电脑控制机器人,启动机器人;②、学会简单的搭建技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探索机器人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对他人的尊重、面对困难的毅志力与自信心的树立及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编程软件的使用。
难点:编写程序的逻辑思想。
三、教学方法:以学生直接体验为主,并辅以教师启发、引导。
四、教学准备:乐高机器人套装、电脑、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跟机器人交流。
今天,我们具体搭建一个机器人,让它按我们的要求工作。
2、新课:首先我们还是要再次熟悉一下今天我们要使用的翻译家“乐高编程软件”。
步骤一介绍基本图标功能从电脑桌面双击其快捷方式,即可进入robolab 的编程主界面。
(图一)主界面上有三个菜单项:管理员、编程者级别和研究者级别,以及三个按钮:帮助、退出和说明。
点击编程者级别菜单项进入其界面(图二),它的界面菜单分为导航者与发明家两大级别,每一级下有三个小项:水平、主题和程序。
一般编程分为三个步骤:1、根据模型从功能板上选择所需的图标2、在编程窗口里合理布置图标,并进行连线3、程序的下载a、当功能和工具模块不在编程窗口显示时,可通过点击菜单栏里的Windows,分别选取show tools palette(显示工具面板)和show functions palette(显示功能面板)来使它们出现b、工具模块中主要用到的几个说明:1--操纵工具(o perating tool): 2--定位工具(postioning tool):可选取、移动物件3--标示工具(labeling tool):编辑注解或文字输入4--连线工具(wiring tool):连接图示区内各结点 5 --弹出工具(object popup) 6--滚动工具(scrolling tool)7—断点工具(set/clear breakpoint) 8—探针工具(probe d ata) 9—颜色工具(get color) 10-着色工具(set color)注:图标的选取一般选用定位工具;连线使用连线工具c、图标的抓取及连线说明: 把光标移到功能模块上,选取所需的图标点击一下,然后把鼠标移到适合的位置再点击一下鼠标,则完成了图标的抓取过程;把鼠标移到工具模块上,在连线图标点一下,便可进行连线。
川教版信息技术九下第5课《计算机程序与QBASIC语言》word教案
第五课计算机程序与QBASIC 语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程序的基础知识。
②、了解BASIC语言的基本运用规则。
③、了解BASIC的函数和变量。
2、能力目标:①、能准确运用 QBASIC语句的格式②、能编辑简单的 QBASIC程序。
3、情感目标: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对他人的尊重、面对困难的毅志力与自信心的树立及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程序员基本道德操守。
③、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
②、编写简单 QBASIC程序语句。
难点:①、正确理解程序语言 QABSIC的常量、变量与函数的定义与作用;②、正确理解程序语言 QBASIC的变量的数据类型;③、如何编写 QBASIC的循环语句。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启发;学生上机实践体验;教师个别辅导。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计算机程序与计算机语言介绍。
1、计算机程序在上节课“教机器人走正方形”的任务中,我们知道,让机器人执行程序后就能完成“前进——转弯”的动作。
如果让计算机执行图 5-1 所示的程序 2,它就能沿着正方形轨迹运动。
电脑每做的一次动作,一个步骤,都是按照以经用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来执行的,程序是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的集合,而程序全部都是用我们所掌握的语言来编写的。
所以人们要控制计算机一定要通过计算机语言向计算机发出命令。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用计算机能听懂的语言,编成一条条指挥计算机动作的指令集,就叫做计算机程序,简称程序。
如果由机器人的“大脑”执行一段程序,它就能完成相应的任务。
2、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是一个能完整、准确和规则地表达人们的意图 工作的 符号系统”。
① 、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
它是计算机的设计者通过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赋予计算机的操作功能。
机器语言具有灵活、直接执行和速度快等特点。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5课《计算机程序与BASIC语言》教案设计
《计算机程序与BASIC语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BASI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结构。
3. 能够编写简单的BASIC程序并理解其执行过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BASI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结构。
2. 简单的程序设计和调试过程。
教学难点:1. 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和算法理解。
2. 调试程序中的错误并找出问题所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对编程和算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BASIC 语言的编程环境。
2. 教学课件,包括基本语法、编程结构、案例分析等内容的讲解。
3. 练习题目,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课后巩固。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程序案例,如计算器、猜数字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作用。
六、新课讲授1. 计算机程序的概念计算机程序:概述与功能解析一、定义与内涵计算机程序,简称为程序,是一组有序、指令性的代码集合。
这些指令为计算机提供了执行特定任务的详细指导。
程序的核心作用在于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操作以及游戏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
在现代科技社会中,计算机程序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功能解析1.数据处理:计算机程序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呈现。
例如,企业财务报表的制作、科研数据的分析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高效、精确地完成。
2.自动化操作:计算机程序可以替代人工完成繁琐、重复性强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川教版信息技术九下《“阳光寻觅者”的制作》word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阳光寻觅者”的制作龙泉中学杜艳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ROBOLAB的编程环境。
②、认识机器人软件ROBOLAB,学会用ROBOLAB下载固件。
③、掌握编写程序采集数据、上传数据并分析处理的方法。
2、能力目标:①、设计和搭建实验。
②、学会编写机器人程序。
③、ROBOLAB固件下载及程序调试和数据分析。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②、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培养学生探索机器人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ROBOLAB的编程环境,理解固件与RCX的关系。
难点:①、编写机器人程序;②、ROBOLAB固件下载;③、程序调试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以学生直接实践体验为主,辅以教师演示、启发、引导。
四、教学准备乐高机器人套装、电脑、网络教室,机器人调试场地或模拟平台环境。
五、教学过程1、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所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事实上,地球上的一切能源都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太阳能。
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
同时,太阳能又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在当前世界能源紧张,各种能源价格飞涨的形势下,太阳能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能源。
2、新课:预备实验——太阳能小车A B图15-1 太阳能小车图15-1A是一辆太阳能小车,如果我们把它放在阳光下,至少是一盏台灯下,它就能运动起来。
我们看到小车本身没有能源,只是接了一块乐高太阳能电池板,由于乐高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
小车上的马达就是靠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的。
实验一验证光具有能量。
把一只马达和太阳能电池板按图15-1B所示的方式连接起来,再用一盏台灯照射太阳能电池板,观察马达会不会转动。
试着转变灯光的方向,观察马达的转动情况。
我们看到在光的照射下马达转动起来了,但如果光线不是直射太阳能电池板,马达转动会慢一些。
《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材】第一章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
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然后,介绍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和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第二章环境配置
第三章基本开发流程
第四章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应用程序开发的各项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各种
布局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表格的使用、图片的使用等。
同时也
介绍了Button的使用,以及如何在应用程序中处理触摸事件、点击事件等。
第五章 Android应用程序高级开发
本章主要介绍Android应用程序的高级开发技术,其中包括各种控件的使用、数据库操作、网络编程、短信服务等。
结语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全面掌握Android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而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为以后从事计算机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10课《轨迹机器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轨迹机器人,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⑤轨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发展趋势:轨迹机器人技术将持续发展,应用于更多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挑战:轨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面临着精度、适应性和成本等挑战。
板书设计将重点突出轨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优势与局限以及发展趋势与挑战。通过清晰、简洁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轨迹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同时,板书设计将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轨迹机器人的操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突破策略:
- 设计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轨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轨迹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操作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轨迹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轨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轨迹机器人在不同行业中的优势和局限。
(2) 讨论法:设计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轨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轨迹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操作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安防机器人的方案设计》教学设计
⑤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安防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挑战。
⑥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安防机器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针对学情,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克服编程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参与度,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
四、教学资源
2. 课程平台:智慧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视频教程、在线资料等。
4.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项目驱动、问题引导、演示操作等。
作业反馈:
2.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1)在批改学生对安防机器人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的总结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或组成部分理解不准确或模糊,应及时指出并给出正确的解释。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或挑战赛,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提高对安防机器人的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安防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案例,拓宽视野。
-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安防机器人模型,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安防机器人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探讨其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安防机器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安防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安防机器人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安防机器人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节《再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再识机器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分类和功能。
认识机器人在未来城市中的潜在应用。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机器人在未来城市中的应用场景。
难点: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机器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对机器人技术在未来城市中的应用充满好奇和兴趣,需要通过本课程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机器人发展历史视频。
未来城市机器人应用场景案例。
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资料。
小组讨论活动记录表。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机器人发展历史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并提问:“你们认为机器人在未来的城市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再识机器人》。
六、新课讲授1.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系统,它能通过编程或感应装置来控制自身的动作。
分类:根据用途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2. 机器人在未来城市中的应用工业生产: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医疗服务:手术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精确手术,护理机器人可以为病患提供日常照顾。
交通运输: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出行效率。
家庭服务:家庭清洁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为家庭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
3. 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更智能的交互和决策。
传感技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安防机器人的方案设计》教学设计
《安防机器人的方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安防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点。
能够理解安防机器人在未来城市中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学会设计安防机器人的基本方案,包括硬件组成和软件功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创新的机器人设计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防机器人的功能特点与设计思路。
难点:如何结合实际需求,创新性地设计安防机器人的方案。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安防机器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程进行补充和提升。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安防机器人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
2. 机器人设计工具软件(如CAD、3D建模软件等)。
3. 学生分组,每组45人,配备相应的设计资料和设备。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安防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巡逻机器人、监控机器人等,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本课主题——《安防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六、新课讲授1. 安防机器人的概念与功能特点定义安防机器人:安防机器人是指专门用于安全防范、监控、巡逻等任务的机器人。
安防机器人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技术的高科技产品,旨在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效率。
它具有多种功能特点,包括自主导航、智能感知、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功能特点。
首先,自主导航是安防机器人的一项重要功能。
通过搭载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和传感器,安防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行走,无需人工干预。
这意味着它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监控重点区域,确保安全无死角。
同时,自主导航还能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使其在较大范围内快速覆盖,迅速发现潜在风险。
其次,智能感知是安防机器人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它通过搭载的摄像头、声音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收集环境信息。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实践操作实施机器人项目》教案设计
《实践操作实施机器人项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机器人项目的基本实施流程。
学会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的基本操作。
理解机器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在项目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器人项目设计。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编程语言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机器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与编程语言的结合使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对机器人技术及其编程语言较为陌生。
学生普遍对机器人技术感兴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人项目的实施流程。
四、教学准备机器人套件及相应的编程软件。
教学课件,包括机器人项目的案例、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演示等。
实验室或专用教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实践操作。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机器人项目案例,如智能扫地机器人、舞蹈机器人等,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实践操作实施机器人项目。
六、新课讲授1. 机器人项目的规划与设计讲解机器人项目的实施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择、软件编程等步骤。
引导学生分析一个简单机器人项目的需求,如制作一个能自动避障的机器人。
2. 机器人编程语言基础介绍常用的机器人编程语言,如Arduino、Python 等。
演示如何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的基本动作,如前进、后退、转弯等。
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机器人传感器作为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种类繁多,对于机器人执行任务和适应复杂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节《确定项目规划机器人方案》教学设计
《确定项目规划机器人方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机器人项目的确定方法,包括项目需求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等。
学会规划机器人方案的基本步骤,包括功能设计、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等。
能够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如何进行机器人项目的需求分析。
如何规划和设计机器人的方案。
2. 教学难点:如何平衡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确定项目和规划方案还缺乏经验。
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机器人项目的案例分析、规划步骤等内容。
2. 机器人模型或套件,供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
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小组讨论过程和结果。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应用的实例(如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确定项目并规划机器人方案。
六、新课讲授1. 项目需求分析定义:项目需求分析是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的过程。
详细过程:收集信息: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关于项目需求的信息。
分析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项目的核心需求和预期目标。
撰写需求文档: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文档,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2. 项目可行性评估定义: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判断项目是否能够实现的过程。
详细过程:技术可行性:评估项目所需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
经济可行性:评估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节《城市建设机器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4.城市建设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讨论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二、当堂检测
1.城市建设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设计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机器人的定义、功能以及城市建设机器人的类型。
2.城市建设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设计简答题,让学生描述机器人感知技术、决策技术、执行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基本原理。
2.机器人决策技术:城市建设机器人需具备决策能力,根据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以实现既定的任务。
3.机器人执行技术:城市建设机器人需要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包括移动、操作、搬运等多种执行方式。
4.机器人编程技术:城市建设机器人需要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控制,包括编写程序、调试、优化等过程。
三、城市建设机器人的应用案例
4.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城市建设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机器人编程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城市建设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手段
知识讲解:
讲解城市建设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类型,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城市建设机器人的应用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对城市建设机器人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城市建设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器人的外观和功能。
1.1识机器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川教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
2.讲授:讲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原理等知识,让学生对机器人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机器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机器人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讨论“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例如,讨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机器人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编程比赛,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提前准备足够数量的教材,以便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补充阅读材料,以加深他们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本节课中,可能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机器人模型或套件,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组装和调试。在准备实验器材时,要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些分组讨论区,每个讨论区配备足够数量的桌椅。此外,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些实验操作台,每个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工具。在布置教室时,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和舒适,确保教室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九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课《机器人简介》教学设计 川教版(1)
第1课《机器人简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参考四川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1课《机器人简介》,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拓展模块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的第1课。
本课内容有:机器人的概念,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好奇心都较强。
但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还仅局限于科幻影视,《机器人简介》对学生来说是崭新的,学习存在相当难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善加引导,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机器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出现还将促进“机器人”更快的发展。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基本组成。
2、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整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信息判断、归纳、再生能力。
3、情感目标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设计生活中的机器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应用、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机器人的概念、基本组成。
五、教学方法:独立搜索、分组讨论法、解疑综合归纳法、探究分析法。
六、教学准备:硬件:连接网络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教师授课前在网上搜索“机器人”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课堂中利用“机器人”的视频引入新课,利用图片完成机器人的分类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完成机器人的概念、发展、基本组成教学。
用视频、图片营造课堂氛围,利用网络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难点。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实践操作实施机器人项目》教案设计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机器人项目实施步骤,设计并撰写一个简单的机器人项目计划书。计划书应包括项目名称、目标、所需材料、实施步骤等。
2.选择一个机器人项目的案例,分析其背景、特点和意义,并思考如何应用该项目的理念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以小组形式,合作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模型。模型可以基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进行创新和改进。完成模型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1.机器人项目实施步骤:介绍机器人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使学生了解机器人项目的实施过程。
2.机器人项目选题: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机器人项目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机器人项目设计:讲解机器人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4.机器人项目制作: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机器人项目,包括硬件连接、程序编写等。
简短介绍机器人项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机器人项目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机器人项目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机器人项目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机器人项目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机器人项目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项目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机器人项目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机器人项目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机器人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机器人项目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5.机器人项目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调试和优化机器人项目,提高项目的性能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第一课走进机器人的世界(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发展情况,对即将要学习的机器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上网查询机器人的定义,以及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再通过讨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教师归纳总结。
再以丰富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对教学机器人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教学机器人。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计算机机房、互联网、机器人器材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法教学步骤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第二课机器人的编程系统(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人与机器人是怎样进行交流的,认识纳英特和乐高机器人的编程平台过程与方法以形象生动的讲解和演示操作相结合,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授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机器人的编程平台,知道人与机器人是如何通讯的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熟练的完成打开编程软件---录入指令----下载程序到机器人课前准备网络教室、乐高纳英特编程软件、机器人核心部件(机器人的大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法教学步骤1、课前引入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完成的,比如我叫大家打开电脑,你们马上就可以完成这个动作。
那么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流是怎样完成的呢?生:认真思考师:其实机器人并非人类因此它也不能听懂人类的语言,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到底通过什么手段和机器人交流呢?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
2、新课教学师:首先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设想,机器人首先还是一台机器,我们把它能听懂的话叫做机器语言,人要与机器人进行沟通就需要一个翻译,把人类的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这样机器人就能听懂我们说的话了。
那谁来充当我们的翻译呢,这就是编程软件了,我们把我们要说的话先组织好,写在编程软件里,再由它告诉机器人。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怎样使用我们的翻译,让它把我们的要求告诉机器人。
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两个翻译家认识,一个叫做纳英特、一个叫做乐高,这是两个不同地方的翻译家,一个来自杭州、一个来自北京,但是他们要做的工作是一样的,为我们和机器人充当翻译。
首先我们来看看纳英特编程软件怎么使用?纳英特使用步骤:步骤一使用前首先要把这个软件装入电脑。
装好以后可以看到桌面上的nstrobot图标。
步骤二双击该图标,就可以看到纳英特积木式机器人图形化编程平台了。
步骤三下面我们随便输入一些想要给机器人说的话,比如让机器人动起来(机器人的行动主要靠马达来完成)。
1、从左边的执行器模块库中拖一个启动电机模块到程序中如图,注:这里的拖动和我们平时拖动文件到某个地方是一样的2、在右边的启动电机模块上双击或者点右键,点模块属性,如下图,把马达的功率设置为100。
步骤四好,接下来我们就要让翻译把这句转达给机器人了,在转达之间我们还要把机器人和我们的翻译联在一起,翻译是装在什么地方的?对,计算机里面的。
那我们只需要把机器人和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1、先把机器人通讯线的一头和电脑的一个串口连接,连接方法见下图2、通讯线的另一端和机器人相连,见下图。
步骤五下面我们就开始让翻译把我们的指令传达给机器人在下载前我们用1个手把机器人提起,防止马达的转动使机器人从高处摔下损坏,然后向右打开开关。
点“编译下载”,选择好与电脑连接的串口,点“下载应用程序”,如果下载失败,请检查串口是否搞错,通信线有没有连接,机器人电源有没有打开等情况。
有时候什么也没有改变,关开一下电源,重新下载,也可能会取得成功。
下载成功后把电源拨到中间,关闭机器人,然后在把电源拨到右侧打开机器人,这时你就可以看到机器人按我们的意思动起来了任务一下面各位同学马上把刚才学习到的体验一下吧,有什么问题请举手师: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另一位翻译看看它又是怎样把我们的语言翻译给机器人的乐高的使用步骤步骤安装好的软件在桌面有一个快捷方式,双击该快捷方式即可进入如图所示的ROBOLAB的主菜单界面。
1、单击“管理员”按钮即可进入管理者界面2、将红外发射器与电脑相连,做好下载前的准备(红外发射器和刚才使用的通讯线作用是一样的,负责把程序传给机器人。
3、RCX电源打开,并将RCX红外发射的地方(前面黑色部分)对准红外发射塔的红外发射部分,如下图:3、下面我们点击“下载固件”按钮,将固件下载到机器人里面。
为什么需要下载固件?就象我们使用计算机首先要装操作系统一样,固件也可以想象成是机器人大脑的操作系统。
有了它,机器人才可以识别翻译传达来的信息。
为什么刚才使用的纳英特不需要固件?纳英特的固件实际上在出厂前已经固化在机器人的大脑里了,所以不需要再次安装。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第三课制作能行走的机器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使用ROBOLAB软件编制程序,会搭建具体的机器人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要达到:①能够使用乐高编程软件;练习用电脑控制机器人,启动机器人;②学会简单的搭建技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探索机器人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对他人的尊重、面对困难的毅志力与自信心的树立及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编程软件的使用。
难点:编写程序的逻辑思想。
教学方法:以学生直接体验为主,并辅以教师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乐高机器人套装、电脑、网络教室。
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跟机器人交流。
今天,我们具体搭建一个机器人,让它按我们的要求工作。
2、新课:首先我们还是要再次熟悉一下今天我们要使用的翻译家“乐高编程软件”。
步骤一介绍基本图标功能从电脑桌面双击其快捷方式,即可进入robolab的编程主界面。
(图一)主界面上有三个菜单项:管理员、编程者级别和研究者级别,以及三个按钮:帮助、退出和说明。
点击编程者级别菜单项进入其界面(图二),它的界面菜单分为导航者与发明家两大级别,每一级下有三个小项:水平、主题和程序。
一般编程分为三个步骤:1.根据模型从功能板上选择所需的图标2.在编程窗口里合理布置图标,并进行连线3.程序的下载a.当功能和工具模块不在编程窗口显示时,可通过点击菜单栏里的Windows,分别选取showtoolspalette(显示工具面板)和showfunctionspalette(显示功能面板)来使它们出现b.工具模块中主要用到的几个说明:1--操纵工具(operatingtool):2--定位工具(postioningtool):可选取、移动物件3--标示工具(labelingtool):编辑注解或文字输入4--连线工具(wiringtool):连接图示区内各结点5--弹出工具(objectpopup)6--滚动工具(scrollingtool)7—断点工具(set/clearbreakpoint)8—探针工具(probedata)9—颜色工具(getcolor)10-着色工具(setcolor)注:图标的选取一般选用定位工具;连线使用连线工具c.图标的抓取及连线说明:把光标移到功能模块上,选取所需的图标点击一下,然后把鼠标移到适合的位置再点击一下鼠标,则完成了图标的抓取过程;把鼠标移到工具模块上,在连线图标点一下,便可进行连线。
当把鼠标移到将要进行连线的图标上,图标会不停的闪烁并出现黄色的端口提示,在所要进行连线的端口点一下,然后移到另一端口再点下,即可完成连线过程,连线正确为一条粉红色的粗线,不正确为黑色的细虚线。
步骤二:搭建一个任务机器人现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目的:制作一辆直线竞速车,要跑得顺、跑得好,车子不能一跑就散了。
1.我们用两个马达控制车轮2.左图中使用了一个L型的积木,它的作用是什么?3.小车轱辘擦边如何解决?4.想想图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步骤三、演示图标对机器人的控制下面我们给机器人编写一个往返跑的程序注意观察两个程序有什么不同?答:刚才我们说过连线正确为一条粉红色的粗线,不正确为黑色的细虚线。
因此,只有第二个程序能够正确执行。
3.课堂体验:让他们从具体的搭建过程中感受力学知识;从控制马达的转动中体验电学知识;从电脑控制机器人运作体验信息技术知识。
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观察、体验、思考:我学会了什么?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六、布置课后探索思考:(1)我们能为这个机器人设计更多、更好的动作吗?(2)今天学的机器人同我们自己家的电器有什么关系?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第四课让机器人送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马达的运转带动齿轮及机器的运转原理。
知道通过马达控制机器人运动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要达到:通过编辑程序控制机器人前进、转向等动作。
学会按需组装简单机器人,例如:齿轮连接、马达的连接等;观察机器人的运作原理,思考是否能改进,使它运作得更好一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对他人的尊重、面对困难的毅志力与自信心的树立及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探索机器人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完成通过编辑程序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向、上下移动等动作。
难点:用电脑编辑控制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规定动作;按需组装好能完成规定任务的机器人;控制好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动作距离。
教学方法:以学生直接实践体验为主,辅以教师演示、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纳英特机器人套装若干套,乐高机器人套装若干套,电脑,积木、导线等若干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第五课计算机程序与QBASIC语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程序的基础知识。
了解BASIC语言的基本运用规则。
了解BASIC的函数和变量。
2.能力目标:能准确运用QBASIC语句的格式能编辑简单的QBASIC程序。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对他人的尊重、面对困难的毅志力与自信心的树立及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程序员基本道德操守。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
编写简单QBASIC程序语句。
难点:正确理解程序语言QABSIC的常量、变量与函数的定义与作用;正确理解程序语言QBASIC的变量的数据类型;如何编写QBASIC的循环语句。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启发;学生上机实践体验;教师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