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问题, 因此需要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
而画图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普陀小学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
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实验法则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并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估。
三、实践研究结果1.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识和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画图策略, 也会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尝试使用画图。
但是, 他们对不同类型的画图方法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2.画图策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 我们发现运用画图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组中,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生的研究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 画图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因此, 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画图策略, 引导学生多使用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 我们也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画图策略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利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图形来具体化、直观化问题, 进而找到解题途径。
3.通过学生自主建构, 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1. 画图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画图策略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4. 画图策略的评价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全面深入地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小学数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实践。
一、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非常显著。
首先,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画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怎样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问题在选择问题时,应该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并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完成题目。
2、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在引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前,应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的形式和数据,了解问题所在,掌握问题的要点和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画图。
3、选择合适的画图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要将不同类型的图形与问题相结合,合理选择画图手段。
4、让学生尝试多种画图方式在画图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画图方式,以发掘问题中不同的规律和变化。
三、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实践下面将通过两个小学数学问题的实例,详细介绍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实践。
例1:在一个矩形花坛内,花和草的总面积是264平方米,其中花占总面积的$\\dfrac{1}{3}$,画图求草的面积。
解题思路:我们将花的面积设为$x$,矩形花坛的长和宽分别为$l$和$w$。
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画图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来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一、什么是画图策略画图策略是指通过绘制图形,用图形构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过程。
它借助于视觉表达,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画图策略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画图策略的种类及应用1. 图表法图表法是最常见和基础的画图策略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表格、图表或图像,将问题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例如,在解决小学生数量关系问题时,可以绘制柱状图或线性图来呈现数据变化。
2. 模型法模型法是将问题中的实物或想象的实物制作成模型,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使用纸板、积木等材料搭建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和关系。
3. 时间轴法时间轴法是一种用来展示事件先后顺序的画图策略。
通过绘制时间轴,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并根据时间轴上的线索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历史事件或生物演化过程问题时,可以绘制时间轴来展示关键事件的发生顺序。
三、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1.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记录问题信息、整理关系的习惯,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画图策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思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画图策略。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的多种解决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画图策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通过提供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问题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图策略的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愿。
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好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为了较好的解决"抽象性"与"形象性"这对矛盾,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利用数形的转换,即把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由图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画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
而小学数学大都是由数学和运算符号组成的,他们觉得枯燥无味,老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先出示三个分数1/2,2/4,4/8,问学生哪个分数最大,哪个分数最小,为什么?当学生不知道怎样解决问题时,老师及时引导,可用画同样长的线段图,或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圆形来表示出这三个分数,这时学生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完全相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并没有到此结束,教师进一步引导质疑:"0为什么除外",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画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万分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容易构建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知识,而对于较复杂的或者较抽象的问题,教师无论多么生动地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
几何直观培养之养成画图习惯分析
几何直观培养之养成画图习惯分析几何直观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几何问题的推理和解决方法。
养成画图习惯是培养几何直观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提高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画图习惯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和养成方法三个方面对几何直观培养中的养成画图习惯进行分析。
一、培养画图习惯的必要性1.1 提高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了解图形特点,将几何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的能力。
而画图是培养几何直观的有效手段,通过画图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提高他们对图形性质的认识。
1.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画图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时的能力。
1.3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很多几何问题需要用图形来解答,因此养成画图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影响养成画图习惯的因素2.1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养成画图习惯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教师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学生养成画图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通过画图来理解和分析问题,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2.3 学生自觉学生自觉性对养成画图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要意识到画图对于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画图的习惯。
3.1 教师示范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画图的示范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画图来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3.2 练习巩固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画图的能力,熟练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3.3 鼓励分享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展示他们的画图作品,让学生相互分享、交流,从中学习和借鉴彼此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提供实践机会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画图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几何直观和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画图则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画图,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有效的画图教学实施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至关重要。
二、画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1.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平行线、垂直线、图形的相似与相同等,通过画图可以使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直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画图需要学生不断观察问题,通过想象和表现来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 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课程要求,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一年级可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画图和简单的图形认知,而在四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和理解图形的性质。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画图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歌谣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用故事引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需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包括线条的画法、颜色的运用等。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画图。
4.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通过绘图来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分层次进行教学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地进行教学。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作图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作图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圆规等画图工具,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作图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在教学中注重作图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画图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作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多练,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作图能力。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
作图不仅是机械性的操作,更是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图形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宣讲作图的重要性,注重作图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作图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研究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些数学老师认为,只有在高年级遇到难题时才需要使用线段图来辅助解题。
然而,如果从小不教会学生作图,当学生到高年级需要画线段图时,他们可能会画不出来或画错了,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因此,培养画线段图的能力必须从中低年级开始,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养成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良好的画图技巧。
只有打下坚实的作图基础,高年级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07页练题10:我妈妈给我买了8本故事书。
(1)比科技书多3本,买了多少本科技书?(2)比连环画少2本,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初让学生解题时,学生认为有“多”,就不加分析地判定用加法计算,有“少”字,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定。
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故事书数(一条线段上画8小格),再在故事书的下面并排画上一样长的线段,其中3小格画虚线,表示“比科技书多3本”。
培养学生画图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画图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摘要: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而画图可以将抽象问题与形象思维更好的连接。
为此,提升学生数学问题探究、解决能力,应着眼于画图能力进行夯实。
基于此,本文侧重三点进行策略与实例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解题;能力培养;方案探究引言学生运用画图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困难问题简单化,将变式问题基础化,更能提升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与原动力。
将画图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核心进行培养,对今后学生思维品质、钻研精神等,均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明确画图价值,强化画图意识画图意识应该建立在画图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之前,为此,应重视如下培养方案。
第一,让画图成为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该以兴趣机制为关注点,遇到问题随时让学生画出思路[1]。
第二,让画图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
何为需要?其核心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为此,当遇到“数”的模块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转化为“形”。
第三,让画图成为自始而终的习惯。
遇到问题先画图,以图形的方式梳理解题线索。
此时,教师应重视画图习惯培养,并将其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深度落实。
教学案例一,遇到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解决,因此讲解《乘法》模块的算法时,笔者与学生共同进行画图研究。
(图见下)。
让学生认识乘法,此时教学难点不是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是需要让学生体会到依靠画图,可以将抽象问题直观化。
为此,笔者在黑板上画出图1,学生可很容易说出3+3+4=10。
当我提出是否有其他算法时,学生回答道:3*2+4=10。
为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我画出图2并说道:利用图形我们又发现了一种算法。
以圈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式,促进了思维并强化了学生画图意识。
图1图2二、重视问题探究,传授画图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尚不能掌握更全面的画图方法,为此,应重视如下培养方案。
第一,借助画图理解概念。
当遇到概念不清等数学问题时,需要以问题入手结合已经掌握的内容画出“问题核心”。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尚未成熟,他们对于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借助画图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画图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对于纯文字的数学教学并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而利用画图法形象、逼真的特点,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可以通过画几条小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关注可爱的小鱼的同时,慢慢地理解数学概念。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其次,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巩固所学数学知识。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
同时,画图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综上所述,画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画图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画图法是一种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不会耽误授课时间,还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科学,解题过程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选择恰当的解题策略。
对于数学应用题,它们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们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思路,是数学老师面临的难题。
而画图解题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一个妙招,它可以把各种数学信息的关系表示得十分清晰,把纯文字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是降低解题难度的一种好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前郭县实验小学于海燕现在的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单一。
其实很多数学问题,通过画画图,在画图的基础上把抽象、模糊转化为直观、具体,题意和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低年级培养,从简单题入手。
有人认为用线段图帮助解题是高年级的事,是比较难的题才使用的方法,中低年级和比较简单的应用题不需要画图。
这种认识是不适当的。
画图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是需要从一年级开始不断训练才能形成的。
如:同学们站队,从前面数小军站在第5个,从后面数小军站在第6个,你知道这一队一共有几人吗?学生往往算成5+6=11(人),把小军算了两次。
如果学生能画一下图,就不会做错。
所以画图的培养一定要从低年级培养,从简单题入手,从小养成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良好的画图技能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到高年级才能如鱼得水,应用自如。
二、教师要适当的指导、示范、点拨。
教学生解题还不如教他们解题的方法。
希望学生能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来画图,并选择合理的画图方式来解题。
(1)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跟教师一步一步来画,找数量关系。
也可以教师示范画出以后,让学生仿照重画一遍,即使是把老师画的图照抄一边,也是有收获的。
(2)学生可边画边讲,或互相讲解。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给以耐心的指导。
(3)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教师给以适时的点拨,要注意让学生讲清这样画图的道理,可自己讲,也可分组合作讲。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体会用图解题的直观,形象,体会简洁、方便、易理解的特点,提高应用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激发画图兴趣,感受画图价值。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画图的需要。
把握时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画图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时,不要为孩子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是要引导其通过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第二个时机是学生在解决完问题后,要引导其认识画图整理信息的作用,启发孩子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使用。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1. 提高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解题的思路。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图形来描述,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而且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画图是一个展现问题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画图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这就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
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图形表示,通过推理和逻辑分析来构建图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解题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容易进行解题。
1. 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在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画图法尤为重要。
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并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在解决关于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时,通过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各个图形的属性,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 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平面图、立体图、表格图等。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使用简单的平面图表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使用立体图或表格图表示。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
学生需要了解画图的目的和方法,明确画图的作用和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正确地进行画图,并根据画出的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题。
3. 注重画图法与其他解题方法的结合运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法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提升思维模式,建立反思意识。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逐步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作为数学老师需要把握此机遇,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欲望,树立画图意识,切实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
此外,画图解题能力的应用可以将空洞、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直观。
在降低问题难度的同时,辅助学生理解题意,提升学生解题准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画图解题能力引言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抽象性以及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思维具有较高要求。
但是由于年龄、阅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不高。
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完整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教学出发点,注重培养画图解题能力,利用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画图解题价值,培养学生解题方法落实学生画图解题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意识到画图解题的价值,方能积极配合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应用画图进行高效率解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画图法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常常认为画图是多了一个步骤,在解题过程中显得很繁琐,忽视其中的优点[1]。
这就需要老师利用画图解题,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拆解出来,慢慢简单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画图解题的优势。
同时,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纸上进行画图,将题型中的关系,以线段、表格以及画圈的形式呈现出来,扩宽学生解题思路,找寻到解题关键点。
加之,小学一年级学生专注力较差,经常出现走神的现象,有意识地画图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无形中学习到数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时,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因此,在解答数学题:农场一共有9斤饲料,一头牛一天吃2斤,连续吃3天,饲料还剩多少斤?在解答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即为:梳理已知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解答,了解每一步的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质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作图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很多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比如不会画图、不理解图形的意义、没有耐心等。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注重基础训练,提高技能提高学生作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
作图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解题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作图技能,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作图基础训练。
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题目,讲解作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技巧。
通过讲解如何画坐标轴、如何画直线、如何画曲线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图技能。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作图技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多次进行作图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作图技能。
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作图练习,以巩固所学的作图技能。
鼓励学生多使用工具进行作图。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有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可以利用一些数学软件或者画图工具进行作图。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数学学习的能力。
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作图时使用这些工具,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作图。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强化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除了强化作图技能,还要注重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作图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强化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教师要注重作图与数学知识的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作图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作图,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图来解答数学问题。
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画图策略
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画图策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画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文将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画图策略,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画图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画图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通过画图可以将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化,学生能够通过图像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题方法。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展示问题的几何关系,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在解决代数问题时,画图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代数关系,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画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加深记忆。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图形,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推理和逻辑推断。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这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式,比起传统的机械记忆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效地运用画图策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解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画图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何有效地运用画图。
学生也需要在实际的学习中不断尝试和实践画图的方式,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
一、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为数学概念提供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更好地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呈现问题,辅助分析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和趣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画图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画图习惯。
2. 提供示范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画图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解决问题时画图,以及如何用图形形象地表示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画图能力。
3. 提供适当的题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题材,激发学生画图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题材,如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色问题等,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画图的兴趣。
4.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画图习惯培养的环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合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画图能力。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画图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觉得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解决问题更是困难重重。
而画图法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绘制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题方法。
在解决几何题时,通过画图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快速地理解问题,并且产生兴趣。
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画图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绘制图形是一种对空间的直观表现,通过绘图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在解决三维几何问题时,通过画图可以将问题简化为二维空间的形式,这样可以更直观地观察问题,进而更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
通过长期绘图的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升,这对于日后的数学学习将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图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画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问题的逻辑关系。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将问题拆解成若干个步骤,并且将这些步骤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通过画图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
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绘图习惯。
对于家长来说,也可以在家里多多鼓励孩子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信在将来的教育教学中,画图法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并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初探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运用画图策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绘制图表、图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以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因此容易出现解题困难的情况。
而通过画图策略,学生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使问题更加直观化和可视化,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研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成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之一。
本研究将从教学实践中探讨画图策略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为未来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当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出现的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画图策略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通过对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发掘画图策略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中的潜力,为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研究画图策略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中的应用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其转化为图示来理清思路,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图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
通过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可视化,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画一画,数学更简单——小学数学中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画一画,数学更简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小学浙江杭州311100摘要:画图解决问题,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绘制图形,从图形中提取数据,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架构,形成解题思路。
教学实践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讨论和分析“画图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的意义和现状,探究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上开展画图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为学生搭建高效学习的平台,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培养研究前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科学,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开展数学启蒙教学,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的塑造期,因此,在数学逻辑能力培养时,要善于通过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方法,辅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
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够直观的展示数学逻辑,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成直观的数学图形和图表。
相对于其他的方法,绘图法解题,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问题和现状分析画图法解题,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被认可,但是教学实践中应用并不是特别广泛,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学定位不明确。
画图解题,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定位不是很明确,导致教学方向发生偏差。
大部分的老师是将画图解题作为一种快捷途径,简便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游击战”的教学方法,遇到需要画图解决的问题时就讲一下,之后就搁置不用,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规划,导致画图法解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老师虽然认识到了绘图法解题的优越性,但是对画图法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备课和授课中,还是采用常规的解题方法,画图法被束之高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再者,教学方法不得当。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运用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却不升反降。
本文试从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说明画线段图的必要性,从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和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的现状分析培养画图习惯的迫切性,并浅述一些培养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画图解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四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线段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老教材中非常重视的“应用题”没有单独归类,而是分散在各个知识点中,而正因为这样的编排,使应用题教学欠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纷繁杂碎。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将其作为计算的练习题;或者和传统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此,学生在解应用题(在新教材中一般称为“解决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统一称作“应用题”)时经常出现不会读题、审题、解答等问题,相比于老教材的学生,解题能力有所下降。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解题的策略,笔者认为画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数学的“画线段图”是指为了解题的需要画一些线段图、示意图和简单的情景图等的总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要让学生经历运用符号和图示描述现实问题的过程,才能建立数感与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等,很多题目都适合画图分析。
通常一画线段图,就能弄清题意,明白算理,从而列式解答出来。
不少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使得一题多解。
长期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画线段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1.画线段图能较为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数量关系不太明显或比较复杂时,解决应用题就更为困难。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画图法是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通过画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规律和解题路径,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在小学数学问题中,很多题目抽象且抽象,对学生来说难以形象化。
通过画图,能够将抽象的题目转化为具象的图像,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解决几何题目时,通过画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几何关系,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运算问题时,画图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运算模型,更好地理解问题的逻辑关系。
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和解题路径。
通过画图,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部分,进而找到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的路径。
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通过画出排列组合的图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排列和组合的规律,进而解决相应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画图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图像判断问题的可行性和解题的方向,从而节省解题时间和提高解题准确性。
画图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画图,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画图,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自己创造几何形状,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运用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却不升反降。
本文试从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说明画线段图的必要性,从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和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的现状分析培养画图习惯的迫切性,并浅述一些培养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画图解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四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线段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老教材中非常重视的“应用题”没有单独归类,而是分散在各个知识点中,而正因为这样的编排,使应用题教学欠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纷繁杂碎。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将其作为计算的练习题;或者和传统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此,学生在解应用题(在新教材中一般称为“解决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统一称作“应用题”)时经常出现不会读题、审题、解答等问题,相比于老教材的学生,解题能力有所下降。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解题的策略,笔者认为画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数学的“画线段图”是指为了解题的需要画一些线段图、示意图和简单的情景图等的总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要让学生经历运用符号和图示描述现实问题的过程,才能建立数感与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等,很多题目都适合画图分析。
通常一画线段图,就能弄清题意,明白算理,从而列式解答出来。
不少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使得一题多解。
长期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画线段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1.画线段图能较为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数量关系不太明显或比较复杂时,解决应用题就更为困难。
用线段图把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能使应用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特别是行程问题和倍数关系应用题,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复杂,通过画线段图可以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例如:袋子中有20个白球,比红球的2倍还多2个,红球有多少个学生很容易列式计算为:20×2+2=42(个)。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错误,看到“倍”、“多”就直觉地以为应该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
一些学生即使明白红球才是标准量,但是却找不准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学生能将该题用以下线段线段图表示出来:那么就不难看出白球与红球之间的关系,计算红球的个数也就非常简单:(20-2)÷2=9(个)。
新课标教材第十一册中有两个单元是教学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多数例题配合线段图展开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帮助理解,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由此可见编者对线段图教学的重视及其积极作用。
2.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启发一题多解用画线段图的办法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一个书架上有童话书和科技书共50本,童话书的12和科技书的13相等,两种书各有多少本根据题意画线段图:2个20个白红个本童话书科技书50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童话书2份,科技书3份,共5份。
第一种解法:50×25 =20(本)……童话书本数 50×35 =30(本)……科技书本数第二种解法:把童话书看作单位“1”,则科技书本数是童话书的32 。
50÷(1+32 )=20(本)……童话书本数 20×32 =30(本)……科技书本数第三种解法: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则童话书本数是科技书的23 。
50÷(1+23 )=30(本)……科技书本数 30×23 =20(本)……童话书本数通过画线段图,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显、直观。
学生在清楚认识到各数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思路更加开阔,以呈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
3.培养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线段图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从刚才各题画线段图过程中不难看出,画线段图不单单只是帮助解决某一题,它是一种思维能力,在画线段图过程中,问题由“文字表征”向“形象表征”再到“数学表征”转换,内潜着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调整、猜测、想象、推理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才能实现。
可以说,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考的发展过程。
二、 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及学生画线段图习惯的现状线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且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出现不多。
首先出现线段图是第五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减法”例1,而在第一至第四册的教材中所出现的多为图文结合的情境图或实物示意图等,在之后的教材中线段图出现的次数也很少。
从平时教学时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尤其在解决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适合画图分析的一些题目时,学生在解答时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学生会做题,不会画图。
(2)学生在解题时,想不到通过画图去分析解答。
学生几乎丧失了“画图”的主动需求,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3)学生即使结合题意画了图,解题时却也懒得去分析图上的数量关系,甚至连图也不看,纯粹是为了画而画。
(4)学生画不出图,更谈不上去正确解题。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学生了解画图的意义,但不了解画图的重要作用,只是肤浅的认为有好处。
2、他们体验不到“画图”的好处,只是普遍认为画图太麻烦,甚至对“画图”产生了厌恶之情,觉得“画图”就是一个累赘。
3、因为学生不喜欢画图,遇到难题时缺少画图意识,也就谈不上通过画图来解答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关键一点,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1、让学生形成画线段图的主动性学生运用线段图的真正动因来源于学生自身成功解决问题的需要。
因此,是否画线段图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只有当学生有画线段图的心理需求但又存在客观困难时,教师画线段图才是善解人意的关怀与帮助。
例如三年级学习初级“和倍问题”,以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倍数+1)=1倍数”的解题方法,后续练习时仍有不少学生不会解答,个别学生还在草稿纸上涂画,希望能找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大部分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分析理解数量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尤其是对非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当发现学生有了变抽象为形象的主体愿望,教师就可以适时教授画线段图的方法。
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明了了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也就水到渠成了。
2、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使用各式图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解题,在学生具备构造线段图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怎样画”的自主权,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去自主构造。
教学实际表明,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构造线段图常常会有更好的效果。
当数量关系是两数的和、差、比等时,都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除了线段图以外,常用的图解方法还有几种:(1)形象图。
即把题目中的条件用图画或图形使其形象化,并且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低段教学中。
比如一年级的一题“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子关在一起,一共有7个头,20条腿,有几只鸡,几只兔子有学生得出了如下解题方法:根据条件先画7个圈代表头,然后每个圈下面画上两条腿,如图:最后,将“剩余”的6条腿画到图上去,如图:从图中能很明确地得出结论是3只兔子,4只鸡。
我在教学中反馈了学生的这种方法并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平面图形图。
如果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两数的积,一般的我们用长方形的一边表示一个因数,另一边表示另一个因数。
通常要表示两个乘积之和,就把两块面积连接起来,若表示两个乘积之差,就把两个面积叠合在一起。
例如:甲、乙两人一起加工零件,在相同的时间里共完成100个零件,其中甲每天加工12个,乙每天加工13个,问两人各加工多少天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长方形图:画出长方形图后,根据面积=长×宽,立即可得出天数=100÷(12+13)=4(天)再如: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倍,上底延长4厘米后,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面积为6O 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求原来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根据题意画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l =倍。
所以上底是4÷(-1)=8(厘米),下底是8×=12(厘米),高是6O÷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O (平方厘米)。
(3)立体图,一些求积题,结合题目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题目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思考解题。
如,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
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
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按题意画立体图:从图中不难看出,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增加 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
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表面积为4×6=24(平方米)。
(4)表格图,有些问题,通过列表不仅能分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而且便于区分比较,起到良好的审题作用。
如,小明3次搬运15块砖,照这样计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块砖根据条件、问题,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次 15块1213天数 共完成100从表中不难看出,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块,这两个数量不相对应,要先求一共搬多少次,才能求出共搬多少块,列式为:15÷3×(3+4)=35(块)另一种思路为,先求又搬4次搬的块数,再加上原有的块数,就是共搬的块数。
列式为:15÷3×4+15=35(块)再如,如,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出8分钱,一共有多少种拿法这道题从表面看一点也不难,但是要不重复。
不遗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说出来也不容易,可以用枚举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把思路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