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018新版编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小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3.能够用小数表示实物的长度、质量等。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小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小数的表示方法。
2.2 教学难点1.用小数表示实物的长度、质量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一张纸已经用掉了$\\frac{1}{3}$,还剩余 $\\frac{2}{3}$”,或者“大家在买菜的时候,菜摊上的卖家会用称来称菜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有千克、斤等,而这些单位实际上就是小数”等。
3.2 讲解接下来,老师可以利用课件或者黑板上的图表展示具体的小数表示方法。
比如$\\frac{1}{2}=0.5$,$\\frac{1}{4}=0.25$,$\\frac{1}{10}=0.1$ 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比如:•怎样表示 $\\frac{3}{5}$?•如果一条绳子长 $\\frac{2}{5}$ 米,还需要增加多少米才能够达到$\\frac{3}{5}$ 米长?通过这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宽学生的认识。
3.3 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解一些生活中实用的小数表示方法,比如:•测量长度的单位常用的有米、分米、厘米等,而多数情况下大家用的是厘米,因为它更加方便,同时也可以表示小于1厘米的长度,比如0.5厘米。
•买东西的时候,大家经常看到的价格是小数,比如9.99元,这时我们可以进行近似计算,比如9.99元可以近似成10元。
3.4 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小数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比如:3.4.1 小数的计算•计算2.5+1.3,并将结果化成最简分数;•计算 $3\\times0.25$,并将结果化成分数。
3.4.2 小数的表示•小明用0.75米的布做了一件衣服,小红用了0.65米的布做了一件衣服,比一下他们用了多少布;•鱼塘里捞起了两条鱼,长度分别是0.21米和0.27米,求这两条鱼的总长度。
公开课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_青岛版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地认、读写小数。
2、能结合生活实际以米为单位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对原来的知识掌握的如何?1米=()分米 1米=()厘米老师如果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期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米2、把这些数分类师:像10、100这两个数是整数,像1/10、1/100是分数3、现在老师再给你写几个数那你知道是什么数吗?出示:0.1、1.5、12.3、12、56像0.4、0.04、1.2、12.34这样的数是小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观察小数和整数的不同和小数的组成部分师:这些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小数比整数多了个点,这中间的点就叫小数点(板书:小数点),这个小数点是个小圆点,要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小数点的作用可大了,他把小数分成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小数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活动】读写小数二:读、写小数1、读小数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仔细听别人是怎么读小数的?课件出示的小数0.1,0.4,0.55,1.2,10.5,12.57这些数是什么数,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试着读,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基本能够正确读出小数。
想一想:刚才你读小数时,先读那部分?接着读什么,最后读的那一部分?接着让学生齐读小数(体会小数的读法,正确读小数)总结读法:在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边的小数部分按照数位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即可。
练习:你能读出下面的数吗?课件出示:0.3、17.8、2.05、32.37【设计意图:读小数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尝试的过程,教师不要刻意的总结读小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探索掌握读小数的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基本形式和读写方法,知道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能够正确读写小数到小数点后一位的小数。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够初步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加法、减法运算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的概念:学生将学习小数的基本定义,了解小数与整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小数的读写: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读写小数,掌握小数各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小数的性质:学生将了解小数的性质,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等概念,并初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简单计算:学生将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计算。
认识货币中的小数: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将学习在货币中认识和使用小数,了解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并能在购物等实际场景中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考虑到学生正处于三年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阶段,老师应先设定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比如购物场景。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超市的货架图片,上面有各种商品的价格标签,引导学生注意到价格标签上的小数部分。
通过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中都有小数,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数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下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实例,如身高、体重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数的存在。
老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字中的小数点是什么意思吗?”并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及其作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小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些不能整除的数。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数,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小数。
【教学重难点】1.认知小数的含义。
2.会读简单的小数。
【教学过程】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仔细看情景图,并练习读一读,每一幅图下面的文字,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
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的活动: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同学之间互相读文字。
班级交流,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组织同学进行交流,练习读出图画下面的文字。
学生活动:指名学生进行看图读文字,对读得不恰当的地方,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
教师板书:为什么这些数都有点?它们叫什么数?二、解情景找到答案:教师活动:0.1,0.4,0.55,1.2……都是些什么数呢?他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像:0.1,0.4,0.55,1.2……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的“.”,就是小数点。
0.55读作零点五五,1.2读作一点二。
指黑板:那么0.08,2.5,3.45,4.07怎样读?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如果小数点后有两个数字的读法:直接读出相应的数字即可。
例如:3.45正确读法:三点四五;错误读法:三点四十五。
指黑板:那么3.50是不是小数呢?怎么读?教师总结:小数的末尾有“0”的小数也要读出来。
3.50正确读法:三点五零;错误读法:三点五。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自己读,然后组内相互指出错误,交流学习结果。
四、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五、课后小结:(一)知道什么是小数。
(二)会正确读写小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以及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围绕家居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展开,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小数概念的理解。
2. 小数的读写方法。
3.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计算器、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居生活中的小数应用,如购物时的价格标签,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存在。
2. 新课讲解:介绍小数的概念,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小数。
3. 案例分析:分析家居生活中常见的小数问题,让学生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2. 内容: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小数读写练习。
2. 提高题:结合家居生活,举例说明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有了较好的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地方,通常也是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设计更巧妙教学策略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案: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
我们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小数的概念,学会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小数的简单运算,并能够应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小数的简单运算。
难点:理解小数的概念,以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假设我们家有一块蛋糕,重量是200克,如果我们把它切成10份,每份是多少克?切成100份呢?2. 例题讲解:通过上面的实践情景,我会引入小数的概念。
200克可以表示为2,如果我们把它切成10份,每份就是0.2克,切成100份,每份就是0.02克。
这就是小数的意义,它是整数的细分。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计算。
比如:300克切成10份是多少克?切成100份呢?4. 小数的读写方法:我会用PPT展示小数的读写方法,并举例说明。
例如:0.2读作“零点二”,写作为“.”后跟数字2。
5. 小数的简单运算:我会用PPT给出一些小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同学们一起计算。
比如:0.3+0.2=0.5,0.50.2=0.3。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把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基本运算写在黑板上,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下列数字写成小数形式:300克、2.5千克、10克。
2. 计算下列小数的和:0.3+0.2,0.50.2,0.70.4。
答案:1. 300克写成小数形式是3.0,2.5千克写成小数形式是2.5,10克写成小数形式是0.01。
2. 0.3+0.2=0.5,0.50.2=0.3,0.70.4=0.3。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精编版)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拓展。
学好本节课,将对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使学生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
2.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小数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体验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老师搬新家了,想不想到老师家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及信息。
1.说信息,谈发现。
谈话: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课件标出信息中的小数。
追问: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1)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点。
(2)这些数都是小数。
……教师指出:像0.1、0.4、0.55、1.2……这些数都是小数,“·”是小数点。
2.指导学生读小数。
谈话: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小数,体会一下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读小数,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正确读小数。
补充:2.05(二点零五) 15.37(十五点三七)引导学生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3. 指导学生写小数。
谈话:同学们都会读小数了,你会写小数吗?试试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小数。
学生写完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酌情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居生活中找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小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读、写小数,并总结出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小数的简单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小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小数的简单计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小黑板等。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小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小数的读法、写法。
3. 小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生活实践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1. 小数的初步认识》学历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 小数的初步认识》学历案一、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点,能正确读写小数。
2. 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小数描述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观察和比较,评价学生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程度。
2. 通过读、写小数的练习,评价学生正确读写小数的技能。
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运用小数描述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点,能正确读写小数。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将小数与十进制分数建立联系。
五、资源与建议1. 教材: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展示等。
3. 建议: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观察和归纳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小数,比如超市里商品的价格、体温计上的体温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生:好!(二)学习任务一: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小数。
小数就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如3.45就是一个小数。
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它用来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小数点的读法和写法和整数有些不同。
比如,3.45读作三点四五,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学生:明白了,小数就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和小数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任务二:小数的读、写方法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
青岛版数学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五篇]
青岛版数学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青岛版数学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2.通过数学表达、合作交流,经历探究小数意义的过程,以米为单位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吗,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
(出示情境图)看,这是老师的家,在我家里也有数学知识呢。
仔细看图,你能哪些数学信息吗?预设:我看到踢脚线的高度为0.1米,沙发高度为0.4米,电视柜高度为0.55米;儿童床长2米,宽1.2米,高0.5米;写字台高度为0.7米。
(生边说,师边板书数字)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
谈话:这些数,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吗?预设:有,2。
谈话:2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
(拿到一边,写上整数)你还能再说几个整数吗?(生举例整数)谈话:再看剩下的这几个数,这些数也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它们都叫做小数(板书: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小数(板书:初步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感知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理念。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读小数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看黑板上的小数和整数,你能说说小数和整数有哪些不同吗?预设:小数比整数中间多了一个点。
谈话:你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
小数中的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读的时候就读点。
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前面就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后面只需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谈话:比如0.1读作零点一。
0.4这个数怎样读?(生读数)0.55你会读吗?(小练习:读数)谈话:读了这么多小数,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读小数吗?预设:我觉得就是按照顺序,小数点前面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就一个一个读。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新教材)
家居中的学问—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运算。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学习:发给学生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独自在家学习(学习任务单见附件)学习过程:一、展示交流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见附件)师:昨天晚上老师布置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任务单,请拿出来。
完成了吗?好完成吗?这说明什么?(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小组长组织好,开始!小组同学交流1、学习小数加法师: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们小组讨论的表一情况?师:你们发现的数学信息有哪些?学生回答(数学信息有:灶台的是适宜高度为0.7米左右,抽油烟机离灶台0.6米左右,椅子高0.4米,书桌高0.7米,书柜高1.5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一一呈现。
师:你提出的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有哪些?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然后让他们把解答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如:有的同学提问: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解答方法是0.7+0.6=,师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师生交流探究时,要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算理上。
学生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但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单位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另一种是用是竖式计算。
如果有的同学用的是单位互化,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师评价: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加法来计算,在数学上叫单位互化,是一种数学思想;如果有的小组用的是竖式计算,教师评价: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你们陌生吗?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小数点去掉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整数加法,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也是一种数学思想,看来简单的问题也能说明深厚的道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七单元内容。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读写方法,以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其中,理解小数的含义和掌握小数的数位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小数卡片、计数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我会问同学们,如果你有3个苹果,我又给了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同学们会回答说有5个苹果。
然后我会继续问,如果你有3个苹果,我又给了你1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同学们会回答说有4个苹果。
通过这样的情境,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当我们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数量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时,我会引入小数的概念。
在同学们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后,我会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数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小数的读写: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七、作业设计答案:2个苹果可以表示为2.0,3个橙子可以表示为3.0,1个香蕉可以表示为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小数点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
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读写、小数的组成和小数的简单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知道小数点的含义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小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小数点的含义和作用。
2. 小数的读写方法。
3. 小数的简单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小数点卡片、小数读写卡片、小数运算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小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和作用。
3. 讲解:详细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规则。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讲解小数的组成,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构成。
6.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组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讲解:讲解小数的简单运算,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8.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简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小数的概念2. 小数的读写3. 小数的组成4. 小数的简单运算作业设计1. 小数的读写练习2. 小数的组成练习3. 小数的简单运算练习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和简单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的地方,也是教师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和强调的部分。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小数点的含义和作用小数点是小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家居中的学问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能力教学点】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简单小数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 28+5= 37-5= 12-6(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二、探究新知1.出示信息窗2中的信息:(1)学生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0.7+0.6 0.7-0.32、教学0.7+0.6(1)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2)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3)引导学生两式比较:一道是以米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米改写成分米,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4)学生试笔算0.6+0.8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
教师并示范。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3、教学0.7-0.3(1)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4)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4、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1)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从小数看,和整数减法一样, 2减去6不够减,向前一位退1,作(7)10,加上2成为12后再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拓展。
学好本节课,将对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使学生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
2.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小数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在操作体验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老师搬新家了,想不想到老师家
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及信息。
1.说信息,谈发现。
谈话: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课件标出信息中的小数。
追问: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
(1)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点。
(2)这些数都是小数。
……
教师指出:像0.1、0.4、0.55、1.2……这些数都是小数,“·”是小数点。
2.指导学生读小数。
谈话: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小数,体会一下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读小数,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正确读小数。
补充:2.05(二点零五) 15.37(十五点三七)
引导学生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3.指导学生写小数。
谈话:同学们都会读小数了,你会写小数吗?试试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小数。
学生写完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
酌情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居生活中找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小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读、写小数,并总结出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根据素材,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写这些小数了,看到这些小数,你想提出什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0.1米有多长?
2.0.4米有多长?
3.0.55米有多长?
……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感知0.1米有多长。
谈话:0.1米到底有多长呢?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借助米尺找一找,然后把你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
操作:在米尺上找0.1米,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可能有:①在米尺上从0到10是0.1米。
②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
……
教师追问:你是怎样找到0.1米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0
1
米,也就是0.1米。
板书:0.1米=
10
1
米。
2.理解其它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0.1米,你还能这样讲一讲其它的小数吗? 引导学生讲0.4、0.5、0.7……等小数。
可能有:
①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是104
米,也就是0.4米。
②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是105
米,也就是0.5米。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7份是107
米,也就是0.7米。
④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5份是100
55
米,也就是0.55米。
……
3.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1)理解0.55的意义。
谈话:你也能在米尺上找到0.55米吗?拿出米尺,赶紧试试吧!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 先找到0.5,再往后找5个格,就是0.55米。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5份是
100
55
米,也就是0.55米。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5份是100
55
米,也就是0.55
米。
板书:0.55米=
100
55
米。
(2)理解其它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该怎么表示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00
1
米,也就是0.01米。
板书:0.01米=
100
1
米。
谈话:你还能这样讲一讲哪些这样的小数?
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说一说其它的小数,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找一找、说一说、想一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生借助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找到0.1米。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小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操作体验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今天学习的小数,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
① 小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② 零点几表示十分之几,零点几几表示百分之几。
……
对于学生的发现,教师进行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前面充分感知小数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发现、归纳、总结,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小数概念。
四、巩固拓展,深化概念。
1.举生活中的例子。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小数的奥秘,从今天开始,小数又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仔细想一想,你都在哪儿见过小数?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小数的例子。
教师播放课件——生活中的小数。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小数的应用。
2.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1)填一填。
(2)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的价钱吗?
(3)尺子上的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小数并用课件展示,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小数意义的认识。
五、总结回顾,梳理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
1.梳理本节课学的知识:小数的读写、知道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2.交流获得知识的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再次梳理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从而为以后继续学习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0.1米有多长?0.4?0.5?0.7? 0.55米有多长? “.”小数点
0.1米=101米 0.55米=10055米 0.4米=104米 0.01米=1001
米
0.5米=105
米 ……
0.7米=10
7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