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ppt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连线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青年》 《文学改良刍议》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论》
掀起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白话小说典范作品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打倒“孔家店” ——吴虞
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 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 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 命论》1918年)
胡适新诗
电文是这样写的: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 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鲁迅《呐喊自序》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陈独秀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 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 民。 ……医不知科学;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 热阴阳之说 ……
——陈独秀《敬告青年》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
运
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
动
的
新
中国的先进分子,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课标要求】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域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伟大旗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因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又是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思想的彻底批判,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面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因此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革命的总结,又是新革命的曙光。
【学情分析】八年级年龄段学生个性普遍突出,许多学生知识面较广,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巧妙诱导,相机激励。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新青年》杂志的兴起。
(2)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史料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1)以讲解和讨论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导学卡】:第一板块:知识梳理(可在课本上进行勾画)第二板块:重点问题探究1.阅读课本42页的内容,思考: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袁世凯卖国称帝的闹剧?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新青年》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根据课本内容,能否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有何重要意义?4、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重要作用?【活动预设】导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点拨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训练卡】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3.在《新青年》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时务报》 D.《国闻报》5.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6.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A.新文化运动前期B.新文化运动后期C.五四运动以后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7.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材料分析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当时称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治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
第7课新文化运动一、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习难点探究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四、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提倡四反对)后期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4.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什么样的运动(性质)?有何历史意义?5.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名称是什么?1919年,他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又是什么?五、合作探究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探究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六、当堂检测题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想反对复古的运动B.一场文化运动C.思解放运动D.民族运动2.李大钊发表的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文章是()①《庶民的胜利》②《青春》③《狂人日记》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A.①③B.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A.民主与科学B.民族与科学 C民权与科学 D.民生与科学4.新文化运动中下列哪部作品把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A.《告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狂人日记》 D《庶民的胜利》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作了条件D.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七、课后作业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
1.背景: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时间: 1915年
3.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4.主要阵地:
5.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6.主要活动基地: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曾留学日本,1917年任 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 领导人。
我们的先辈为了救 国救民,追求真理不惜 献出自己的生命,作为 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 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 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 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 习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举得更高!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社 会主义的建设者,应当学习他们 为了祖国进步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 的强大国家而努力奋斗!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 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探究活动: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批 判儒家思想?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 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病人——中国思想界 医生——新文化运动者 旧血液——中国传统文化 新血液——西方文化 不会全 坏了吧, 总有些 还好的 应该留 下吧!
第7课
三亚天涯中学 张超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武昌首义油画
袁世凯身着皇帝装率百官在天坛祭天 溥仪的退位诏书
湖北军政府旧址
一、兴起:
1.背景: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时间: 1915年
3.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7课 学案1
第7课新文化运动补充与完善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课堂讨论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面对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复古逆流挺身而出,为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针锋相对地展开激烈斗争的史实,逐步树立作为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培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风,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正确地评价“文学革命”。
科学地分析对传统文化的“革命”与“承继”问题。
三、课堂导学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2、代表人物:、、、等3、主要内容:提倡和科学。
提倡,反对旧文学。
4、胡适发表,主张用代替文言文。
5、陈独秀发表,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
6、鲁迅发表白话短篇小说,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7、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在中国迅速传播。
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
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其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2.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再现,与下列图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提倡民主和科学③师夷长技④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20世纪初,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下列人物不属于这场风暴中主力军的是 ( )5.(湖南中考)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读经”B.宣传维新变法C.宣传推翻清王朝D.宣传民主、科学6.“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华师大版八上第7课《新文化运动》word教案.doc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新文化运动【内容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
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教学要点】要点:新文化运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
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课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2.7.7 新文化运动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教材分析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专题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以上这些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本专题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本校学情的考虑,我确定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法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设定了教学重难点,下面就是看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法学案导学法--- 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情景教学法--- 使学生身临其境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史料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学法自主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小组讨论--- 提高合作探究意识教学过程综合以上的分析,我对教学过程进行如下的处理:导入新课在导入部分,播放胡适作词的歌曲《兰花草》,并简单介绍了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民主思想的传播有一个整体认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精编学案1(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
(
革命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
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提倡民主和科学③师夷长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世纪初,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下列人物不属于这场风暴中主力军的
是 ( )
5.(湖南中考)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6.“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六曰不用典
语”。
下列哪篇文章最先体现以上要求 (
正传》
‘吃
(1)请填写以上新文化运动A、B、C三个代表人物的姓名。
A. 、
B. 、
C. 。
(2)图A人物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
(3)图B人物发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图C人物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6)。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3.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4.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趣。
2. 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思潮,它的兴起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困境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学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主张科学、民主和平等,反对封建迷信和旧文化观念等。
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文献,学生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
4. 学习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教师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如胡适、陈独秀、鲁迅等,并分析他们的重要著作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研读和分享,提高对于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于社会观念的改变等方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表达,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估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个人或小组作业: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报告或进行演讲,评估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3.阶段测试:设计一份关于新文化运动知识的测试题目,评估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著作或文章,深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应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作或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3.参观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或文化讲座,亲身感受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7课新文化运动
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
地位和作用,
争精神。
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
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
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观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封建主义的束缚,
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
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有利
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
、如果老师让你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该首选的是(
《民报》
、陈独秀的《新青年》
、鲁迅的《狂人日记》
、材料阅读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会主义革命刚刚兴起,作为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新文化运动》课件之一
3 促进文化多元化
新文化运动倡导了文化多 样性,推动了各种新文化 形式的发展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鲁迅
陈独秀
胡适
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事件
• 五四运动 • 文化大革命
总结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鲜的思想和 动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目的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改革和 更新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观念, 同时通过思想的解放来推动 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
运动的主要内容
文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大 量新的文学形式和文 学思潮涌现,推动了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 荣。
教育
新文化运动重视教育 改革,提倡普及教育 和新式教育理念,为 现代化的国家培养人 才。
思想
新文化运动通过倡导 科学与民主的思想, 挑战传统观念,推动 社会的思想观念进步 与变革。
文化
新文化运动致力于推 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提倡新兴文化形态的 发展,丰富了中国文 化的内涵。
运动的影响
1 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新文化运动突破旧思想的 束缚,推动了人们思想观 念的更新和变革。
2 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新文化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新文化运动告诉我们,思想的解放和进步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勇于思考和创新。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新文 化运动》ppt课件之一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概述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 一场重大的文化运动,旨在 推翻旧文化观念,倡导民主 与科学,促进思想和文化的 进步。
第7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华东版]
陈独秀指出,民主就是人权。此标语源于法 国《人权宣言》,也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 间旳启蒙思想。在中国也不怎么新鲜,维新运 动和辛亥革命期间就在宣扬。而到新文化运动 时期,它有了新旳内涵,它不但仅是一种政治 制度,而更主要旳是一种思想观念,民主旳、 平等旳、博爱旳思想观念。它不是政府给人民 哪些权利,而是人们应该学会怎样使用这些权 利。这便是“德先生”新之所在。集中体现了新 文化运动之“新”,是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愈加彻 底旳集中体现。
电文是这么写旳: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洁,仅用了12个字。 但我旳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今日之世界,一科学世界也。科 学精者其国昌,科学粗者其国亡,……。
——刘叔雅《欧洲战争与青年之觉悟》
自主旳而非奴隶旳,进步旳而非保守旳. 进取旳而非退隐旳,世界旳而非锁国旳. 实利旳而非虚文旳,科学旳而非想象旳.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 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 民。 ……医不知科学;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 热阴阳之说 ……
-----陈独秀《敬告青年》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目前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能够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 切旳黑暗。”
——鲁迅《呐喊自序》
《药》
康大叔说:“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劳里, 还要劝劳头造反。” 。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旳一种二十多岁 旳人,很现出生气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旳,他却和 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旳天下是我们大家旳。
华师大版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师大版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面对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复古逆流挺身而出,为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针锋相对地展开激烈斗争的史实,逐步树立作为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学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名校名师推荐…………………………………………………第7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学导航】1、阅读课本(P44)思考,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袁世凯卖国称帝的闹剧?2、在课本中标识新文化运动(主要目标、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前期主要内容、后期主要性质:意义:3、阅读课本(P46)标识文学革命中两篇主要文章的名称、作者、主张,并背诵。
4、在课本中(P47)标识《狂人日记》(时间、发表刊物、作者、特点、地位等)并背诵。
5、阅读课本(P47),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作用。
6、在课本中(P47、48)标识,新文化运动后期,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与著作。
【知识梳理】1、背景:封建复古思想泛滥2、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1916年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3、主要内容:(1)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民主,是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
提倡科学,是要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信和盲从。
)(2)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初,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开始了文学革命。
)(3)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4、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
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
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课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或口号):
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学(Science“赛先生”)。
其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2)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7、文学革命
(1)兴起的标志: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主要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引导人民同封建专制与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③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题训练】
1、“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出自( D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2、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 B )
A、民权与平等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平等
D、自强与求富
3、如果老师让你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该首选的是(A)
A、《新青年》
B、《民报》
C、《万国公报》
D、《时务报》
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A )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5、“一九一七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这句话应出自(D)
A、陈独秀的《新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6、材料阅读
材料一:“西洋人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我们已经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
”——陈独秀
材料二:“……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李大钊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民主和科学)
(2)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3)“中国废了君主”是指什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
(4)上述材料的内容出现于什么运动中?(新文化运动)
(5)材料二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指什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6)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拒的?(社会主义革命刚刚兴起,作为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旧制度的阻扰和破坏,所以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同时,他又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又是不可抗拒的。
)(7)为了迎接“这个潮流”,李大钊是怎么做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
【布置作业】作业本整理知识点练习册第5、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