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

合集下载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译文鉴赏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译文鉴赏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译文|鉴赏《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及注释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又称为《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文章,这里是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前赤壁赋》翻译,以供同学们更好的阅读和学习《前赤壁赋》,希望同学们及时掌握重难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希望《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对于同学们的文言文的学习有所裨益和帮助!前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前赤壁赋[宋] 苏轼壬戌之秋②,七月既望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④。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⑤,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⑥。

少焉⑦,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⑧。

白露横江⑨,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⑩。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1),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2),羽化而登仙(13)。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4)。

歌曰:“桂棹兮兰桨(15),击空明兮溯流光(16);渺渺兮余怀(17),望美人兮天一方(18)。

”客有吹洞箫者(19),倚歌而和之(20)。

其声呜呜然(21),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2),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3)。

苏子愀然(24),正襟危坐(25),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6)?”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27)?西望夏口(28),东望武昌(29),山川相缪(30),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1)?方其破荆州(32),下江陵(33),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34),旌旗蔽空(35),酾酒临江(36),横槊赋诗(37),固一世之雄也(38),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9),侣鱼虾而友麋鹿(40),驾一叶之扁舟(41),举匏樽以相属(42);寄蜉蝣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 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46),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47),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50);盈虚者如彼(51),而卒莫消长也(5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4)。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6)。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前赤壁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前赤壁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前赤壁赋》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前赤壁赋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对照翻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前赤壁赋》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前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想必你也一定读过苏轼的《赤壁赋》这篇文章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阅更多内容请关注!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情感,矢志不移的情怀。

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又称为《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文章,小编整理了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前赤壁赋》翻译,以供同学们更好的阅读和学习《前赤壁赋》,希望同学们及时掌握重难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希望《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对于同学们的文言文的学习有所裨益和帮助! 前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前赤壁赋[1]壬戌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

举酒属客[6],诵明月之诗[7],歌窈窕之章[8]。

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

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4],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6]。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8]。

渺渺兮予怀[19],望美人兮天一方[20]。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1]。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3],不绝如缕[24]。

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妇[26]。

苏子愀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32],山川相缪[33],郁乎苍苍[3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6],舳舻千里[37],旌旗蔽空,酾酒临江[38],横槊赋诗[3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0],驾一叶之扁舟[41],举匏樽以相属[42]。

寄蜉蝣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

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6]。

知不可乎骤得[47],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莫消长也[5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前赤壁赋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文言文《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注释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注释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注释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注释《前赤壁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导语:《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前赤壁赋》的原文及译文

苏轼《前赤壁赋》的原文及译文

苏轼《前赤壁赋》的原文及译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赤壁赋》原文作者:***朝代: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诗歌鉴赏】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qǐng)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f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
前赤壁赋[1]
壬戌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

举酒属客[6],诵明月之诗[7],歌窈窕之章[8]。

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

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4],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6]。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8]。

渺渺兮予怀[19],望美人兮天一方[20]。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1]。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3],不绝如缕[24]。

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妇[26]。

苏子愀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

《前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前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前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导语:《赤壁赋 》又称为《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前 赤壁赋》原文和译文,欢迎大家参考! 前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 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 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白。

前赤壁赋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 来,水面没有波浪。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注释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注释

前⾚壁赋原⽂及译⽂注释前⾚壁赋原⽂及译⽂注释 《前⾚壁赋》通过⽉夜泛⾈、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所⾔中听到⽮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赋中之佳作。

以下是⼩编整理的前⾚壁赋原⽂及译⽂注释,欢迎参考阅读! 原⽂ 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

清风徐来,⽔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

⽩露横江,⽔光接天。

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

(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兮天⼀⽅。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妇。

苏⼦愀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昌,⼭川相缪,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驾⼀叶之扁⾈,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

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客亦知夫⽔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吾之所有,虽⼀毫⽽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得之⽽为声,⽬遇之⽽成⾊,取之⽆禁,⽤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尽藏也,⽽吾与⼦之所共适。

”(共适⼀作:共⾷) 客喜⽽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中,不知东⽅之既⽩。

译⽂ 壬戌年秋,七⽉⼗六⽇,苏轼与友⼈在⾚壁下泛⾈游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全文采用了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形式: “客”反映作者苦闷、消极的一面,“主”则反映他旷 达乐观、积极对待人生的一面。最终“主”说服“客”, 反映了作者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从而 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本文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将写景、抒情、说理三 者融汇统一。 4、作为一篇文赋,本文的句式胼散相间,错落有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 黄州后的第三年。


虽怀坎懍于时பைடு நூலகம்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 付与造物。” ——引自苏东坡在黄州写给朋友的信中 人生 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
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
——选自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的一段精彩台词。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苏轼用丰厚的人文底蕴让自己在寂寞 中淡泊沉静下来,与自然山水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与自己的 灵魂对话。寂寞也使苏轼在孤灯下写完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
②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 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 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前 赤 壁 赋 苏 轼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 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 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新法而被以“诽谤新 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 烈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 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 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 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 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苏轼由此所表达怎样的人生情怀?
在这种宇宙观的指导下,苏轼对人生中所遭
遇到的荣辱得失、生死沉浮皆淡然处之,所 有的成败或者功业,都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 不再,那么又何必伤心失落,不属于自己的, 不必在意,而清风明月,可以带来精神上的 愉悦,由此苏轼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 升华。 寄情山水、乐观旷达的思想,随遇而安、知 足常乐的生活情趣。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 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 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 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宋四家(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首。
凤翔——开封——杭 州——密州——徐州— 湖州——乌台诗案—谪 居黄州(前后赤壁 赋)——汝州(常 州)——登州——开 封——杭州——颍州— —扬州——开封——定 州——谪居惠州——谪 居儋州——廉州——舒 州(永州)——北返常 州去世。
用文中的词语高度 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景美) 概括作者的情感变 秋夜泛舟,把酒诵诗(事雅) 化。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心适) 饮酒乐甚→愀然→ 哀→喜而笑 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乐 ) → (悲)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乐)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苏轼晚年有《自题金山画像》:“身似 已枯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
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对王安石某些新 法持不同意见,新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篇中摘引了一些讽 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关押在 御史台狱,在狱一百多天,史称“乌台诗案”(御史台称乌台,

“赤壁夜游是用赋体写的,也可以说是描写性 的散文诗,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韵。苏东 坡完全是运用语调和气氛。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 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 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这 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与表明。在 这两篇赋里,即便不押韵,即便只凭文字巧妙的运 用,诗人已经确立了一种情调,不管以前已然读过 十遍百遍,对读者还会产生催眠的作用。人生在宇 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 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 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 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 种气氛中了。” ——林语堂
在思想上,苏轼一方面仰慕屈原、贾谊、 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多次上书朝廷, 要求改革弊政。他在担任地方官期间,努 力实践着“仁政爱民”的指导思想下;另 一方面,他又酷爱陶渊明,喜读《庄子》。 他的政治生涯中,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 打击,对庄子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表现 在:一是旷达超脱,一是玩世不恭,甚至 消极出世。这也是形成苏轼世界观复杂化、 经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 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鼻矶游览, 写了《赤壁赋》;同年十月他再游此处,写了《后赤壁 赋》。
关于“赋”

刘勰《文心雕龙》中对“赋”的描述: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文体,介于 诗歌 与 散文 之间,句子以 四言六言为主,讲究文采,以铺陈为 能事。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 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便出现了骈赋和律赋;发展 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 叫做文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苏轼的《前赤壁赋》也是文赋的佳作,继承了赋“主客 问答”的传统表现形式。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然,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重,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后赤壁赋》
在《后赤壁赋》中,水依然在,月依然在。月色十分清朗, 正可谓“月白风清”,因为这冬夜的月轮竟可照影:“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那“断岸千尺”的险峻之山耸立在苏子面前,成为 他感觉的中心,而月亮则高高地孤悬在空中,成了疏离的自然物。 水呢?水也失去了七月江水丰满无涯的风采,以至都露出了水下 的巨石来——“水落石出”。如此之水再也不能引发作者的禅思 妙想了。摄衣而上壁立万仞的高山驻顶回望,既反映了其暂离人 间的潜意识,又表明了他跃出苦闷包围的心态。 忽然有一东来孤鹤振翅横江而掠过小舟西去。这只在暗夜独 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弃世而自举的,它可以慰藉同样感受状态 中的苏子之心。它是苏子此际情怀的象征,表明作者在这只孤鹤 身上寄予了自己的怀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 中的一个侧面,苏子一孤鹤一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 已归向高踏于世外的逸士隐者。
课文小结

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 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 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 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 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 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放浪形骸于山水 的旷达情怀。
本文的艺术特色
1、以作者感情变化的内在线索组织文章结构: 作者感情的变化经历了“乐——悲——喜”的过程, 全文据此展开。

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获得哲理性的感悟:
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变与不变 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 二、取与不取 非吾所有,一毫而莫取。 清风明月,吾与子共适。
小结
此文作者由月夜之景写起,美景让他饮酒诵
诗,达到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境界,于是 饮酒乐甚,扣弦歌之。接着,由唱歌的歌词, 引发政治上的失意落寞;加上传来的幽怨的 箫声,加深了苏轼的伤感;一世之雄曹操, 而今也已不在,引发了作者人生无常的感慨; 又想到人生短暂,自己美好的愿望不可能实 现,作者的悲就愈加深重了。但苏轼并非常 人,他从水与月中获得启示,从“变”与 “不变”,“取”与“不取”两个层次阐发 哲理,由此达到精神上的超脱,终于情感归 于“喜而笑”。

拓展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 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 怀。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主客是否真正为现实中的两个人问答对 话?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精神的永恒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而壮志难酬
小结: 本文是苏轼内心中两个自我矛盾的体现。当他 在朝为官时,能经时济世,仁政爱民,疏浚西湖、 修建苏堤、 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办的实事,为 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正是儒家入世思想的体现。 而当他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 之时,也曾陷入深深 的苦闷,但通过一番‘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 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 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最终得以解脱,这 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