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8

合集下载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教案_23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教案_23

课题:撬棍的学问-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设计理念:本文是对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撬棍的学问》第二个知识点:“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探究,科学课强调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倡在实践动手基础的上进行感悟和发现,在探究的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本着这样的原则,我采用了先利用生活中有关杠杆的视频引入,然后引出学生探究实验,层层深入,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整个过程,体会发现科学知识的成功感,再通过教师杠杆演示器和生活中的杠杆将学生得到的杠杆知识再次得到升华提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 ,抓住每个机会,适时引导,使课堂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杠杆的三点进一步理解,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后面又及时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原来就是杠杆。

教材分析:在第一课时认识杠杆的基础上,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利用杠杆尺进行研究,教材展示了一个杠杆尺的装置,并叙述了具体的探究过程,同时教材上的表格是为了提示学生将找到的方法及时记录,结合教材上的讨论问题,实验完成后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这一部分我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各实验环节,提高探究能力。

然后将教材内容提升高度,用自制教具杠杆演示器将杠杆进一步分为三类,在结合生活中常用工具也应用了杠杆原理,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三种分类。

学情分析:杠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

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

本课的教学在学生认识杠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杠杆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不同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教学设计1、怎样才能省力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能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怎样用较小的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

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

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二)学习新课1、建立“杠杆”的概念(1)请力气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块。

(2)学生思考:搬不动、移不走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用木棍式的东西来撬)(3)请体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块。

a. 大家想:怎么撬? B. 一女生动手用木棍撬。

(4)教者把准备好的12根木棍,发给各实验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来一次,都来感受下下先搬后撬的亲身体验。

(5)建立“杠杆”的概念我们刚才用来撬移钢筋混凝土块用的木棍,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常常会先在木棍下垫上砖块、石块、铁块之类的能够支撑木棍用的物体,再用木棍来撬重物。

这时的木棍已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它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6)讲解: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1)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a. 提问:运用杠杆作工具时有什么作用? B. 学生举例c. 学生比较:动手搬、抬和用木棍撬移混凝土块的两种不同效果,并交流操作实践中的体会。

d. 名人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一个人把地球撬动”。

e. 归纳得出结论:杠杆有省力作用。

(2)实验认识,用杠杆作工具时,还有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a. 提问:是不是一旦应用了杠杆就能省力?b. 学生用杠杆尺实验研究。

冀教小学科学五下册《2撬棍的学问》word教案 (4)

冀教小学科学五下册《2撬棍的学问》word教案 (4)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探究目标: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斜坡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愿意合作、能意识到证据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知道斜面的省力的作用,解决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的作用、卷斜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斜面角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准备材料:分组斜面简单机械。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讲解法、提问法学习方法:合作法、探究法、讨论法、汇报法,教学过程:一、设计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农民们把重约1000斤左右牛弄到大卡车上运到市场去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牛完好的弄到大卡车上吗?生:在车的旁边放一个台阶;把牛放在大铁笼中,然后用吊车吊到车上;在车沿上放一个坚实的厚铁板,人牵着牛可以从这个斜面走上。

师:三个办法,大家更喜欢哪个?生:第三个,比较方便省力!师:是啊,第三个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个办法借助了一个斜的铁板就完成了,这个斜板就我们称为斜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简单机械的科学奥秘。

(板书:斜坡的科学)(3分钟)二、探究斜面作用。

师:不妨观察一下选用斜面或直接提高物体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生:物体运行方向不同,可能力大小也不同吧!(让学生观察)师:方向我们看的出来,可力量大小好像用眼睛观察很难有说服力。

我们需要怎么研究才能知道呢?生:通过实验。

师:更准确说是对比实验。

实验时有几点提示大家可要认真学讨论,小组内一定要明确分工。

学生分组讨论。

并商定计划。

有问题有可以到他组请求帮助或找我。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

(帮助学生提出意见)开始实验。

教师参与小组实验。

……(7钟左右)师:同学实验做的非常认真,而且很多同学在实验发现了许多小秘密,那么你从实验结果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每次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都不同,越来越省力。

生:省力与移动的长短有关。

越长越省力。

师:有前提吗?生:是在同一高度。

师:太棒了,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斜面真的具有省力的作用。

撬棍的学问教案

撬棍的学问教案

撬棍的学问教案《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6页《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学情分析:《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是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撬棍的学问》一课中的第2课时。

在第一课时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三要素(阻力、支点、动力点),省力的杠杆和省距离的杠杆;这一课时,利用杠杆尺进行杠杆平衡的实验,探究使杠杆平衡的规律,从而达到对杠杆平衡规律的认识。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只有多动手动脑,就会掌握本课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理解杠杆的定义。

(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的观察实验活动,获得关于杠杆原理的认识,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进一步了解到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杠杆的作用。

2、会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三、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

四、教学用具:1、演示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镊子、标尺、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镊子、标尺、实验报告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动画片的歌曲“翘起阿基米德的杠杆……”后,向学生谈话:谈起杠杆能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认识杠杆。

教师:出示杠杆尺,问:杠杆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各学习小组的学生在教师的巡视指导下安好杠杆。

(三)、演示操作,学会更多。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撬棍的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撬棍的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撬棍的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撬棍的学问》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撬棍的学问》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撬棍的学问》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 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

2. 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3.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恐和阻力点。

保持杠杆平衡的士规律。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耿实验盒钩码各种重物平衡尺噪天平教学过程: PPT 课件盂下载地址:http:// 田 / 一. 导入讲述:阿基送米德的故事问:要帮助恿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返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1 / 4的条件帕?二. 新授 1、杠杆三眨要素。

生讨论回答:支点、猿长棍、用力点。

师:由又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辈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华动力点、阻力点。

1. 雪将重物抬起来师:境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稿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匡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征起来。

学生实验制作,记录滁。

汇报交流。

交流小结喻: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丈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认识杠必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济、阻力点。

在自己的记录表姓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2、藕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出示杠炸杆尺,简单介绍。

提出探究彪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叙衡?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捕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汇报兆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证课时小组实验并记录,预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最新资料推荐------------------------------------------------------ 录,心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涸律吗?小结:规律阻力 X 阻极力臂=动力 X 动力臂 3、怎跟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肖力?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涧务: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型是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模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再?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闷律?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猜实验结果。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撬棍的学问|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撬棍的学问|冀教版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杨官庄小学王国玲教材分析:本课是<<巧妙的用力>>单元的第二课,侧重研究杠杆.课文从古代传说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说开始,对学生提出问题,接着设计“将重物抬起来、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寻找生活中的杠杆”三个实验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回答“阿基米德能撬动地球吗?”这个从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的问题。

本课最后安排“科学在线”栏目,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学习天平的规范使用程序和方法。

为了紧抠大纲及教材,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成容“观察、猜想、实验、操作、调查、讨论”为一体的教学过程,以助于理解教材,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杠杆由哪三部分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4、能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杠杆。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

2、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4、能在具体的工具中找出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5、能够应用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的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2、能大胆想象并设计撬起地球的装置。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杠杆的作用,即“学问”。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多种实物平衡尺天平教学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本课的导入及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第三课时完成活动3及科学在线的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将重物抬起来一、激趣导入教师讲述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假说,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他真的能撬动地球吗?(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7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7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撬棍》是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巧妙地用力”第二课。

五年级围绕“作用与平衡”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的简单原理以及生活应用,通过实验探究并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向学生初步渗透物体都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在相互作用间达到平衡。

《撬棍》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后面认识滑轮、轮轴的基础,滑轮、轮轴实际上都是变形的杠杆。

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杠杆平衡的原理,为后面客观分析用力和距离间的关系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杠杆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跷跷板、筷子、剪刀等各种杠杆原理的工具学生非常熟悉,尤其是对于体重相差悬殊的两个人玩跷跷板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要从这种生活经验切入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将经验上升到抽象的概念。

另外,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这是本课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并对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2.利用杠杆平衡的规律分析杠杆类型。

知识目标:知道杠杆的结构(三点)以及杠杆平衡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探究,对简单机械产生兴趣,渗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意识。

STSE目标:能举例说出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及类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并对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归纳概括出规律。

五、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跷跷板、天平、剪刀、钳子、镊子、杆秤等
2.分组材料:杠杆尺、钩码
3.ppt、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1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1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撬棍的学问》——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撬棍的学问》一课中的第2课时。

在第一课时学生初步理解了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三要素(阻力、支点、动力点);这个课时,利用杠杆尺实行杠杆平衡的实验,探究使杠杆平衡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杠杆有了一定的理解,绝大部分学生对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基础。

对于杠杆平衡,学生对跷跷板比较熟悉,但对于数字化的杠杆平衡的实验,学生们即有兴趣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练习难度,从数据中总结规律更是思维创新的一次历练。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理解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 实验操作水平和数据处理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五、教学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数据总结六、教学准备:课件,杠杆尺7套(六套分组,一套演示) ,钩码7套,实验记录表七、教学过程:(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相关杠杆的知识,用提问(胖瘦熊不能玩跷跷板,需要怎样做)的方法导入新课,。

板书:怎样保持杠杆平衡(二) 、学习新课过渡: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用到的器材:杠杆尺(课件)介绍杠杆尺。

2. 设计实验:我们用杠杆尺为杠杆,左侧为阻力点,支点在中间,右侧为动力点,钩码充当阻力和动力 .3. 实验过程:(1) 教师演示实验方法(2) 学生了解分组实验要求,开始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总结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4汇报结果,验证规律:请几组学生汇报找到的规律,能够简练用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总结出规律:阻力×阻力点到支点的格数=动力×动力点到支点的格数师生一起验证规律的准确性,教师板书:动力个数×格数=阻力个数×格数。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撬棍的学问2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撬棍的学问2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撬棍的学问2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

2. 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3.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各种重物平衡尺天平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二、新授1.杠杆三要素。

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

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将重物抬起来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

学生实验制作,记录。

汇报交流。

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

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小组实验并记录,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吗?小结:规律阻力X 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3.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4. 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的杠杆三点在那?跷跷板蒜夹压汁器夹子等讨论分析:剪刀、船桨、高尔夫球杆用到了那种杠杆?5.拓展:(1)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帮阿基米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的装置,并划出简图。

(2)阅读“科学在线”,认识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设计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简易天平。

板书设计:2.撬棍的学问阻力X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撬棍的学问》(4)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撬棍的学问》(4)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探究目标: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斜坡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愿意合作、能意识到证据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知道斜面的省力的作用,解决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的作用、卷斜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斜面角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准备材料:分组斜面简单机械。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讲解法、提问法学习方法:合作法、探究法、讨论法、汇报法,教学过程:一、设计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农民们把重约1000斤左右牛弄到大卡车上运到市场去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牛完好的弄到大卡车上吗?生:在车的旁边放一个台阶;把牛放在大铁笼中,然后用吊车吊到车上;在车沿上放一个坚实的厚铁板,人牵着牛可以从这个斜面走上。

师:三个办法,大家更喜欢哪个?生:第三个,比较方便省力!师:是啊,第三个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个办法借助了一个斜的铁板就完成了,这个斜板就我们称为斜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简单机械的科学奥秘。

(板书:斜坡的科学)(3分钟)二、探究斜面作用。

师:不妨观察一下选用斜面或直接提高物体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生:物体运行方向不同,可能力大小也不同吧!(让学生观察)师:方向我们看的出来,可力量大小好像用眼睛观察很难有说服力。

我们需要怎么研究才能知道呢?生:通过实验。

师:更准确说是对比实验。

实验时有几点提示大家可要认真学讨论,小组内一定要明确分工。

学生分组讨论。

并商定计划。

有问题有可以到他组请求帮助或找我。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

(帮助学生提出意见)开始实验。

教师参与小组实验。

……(7钟左右)师:同学实验做的非常认真,而且很多同学在实验发现了许多小秘密,那么你从实验结果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每次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都不同,越来越省力。

生:省力与移动的长短有关。

越长越省力。

师:有前提吗?生:是在同一高度。

师:太棒了,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斜面真的具有省力的作用。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5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5

2、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材分析:撬棍的学问是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怎样才能省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内容起着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的基础部分,因此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学习本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动力臂,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需要的条件3、知道杠杆的分类以及生活中杠杆的应用情况4、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杠杆的有关概念以及杠杆平衡需要的条件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以及学会辨别不同类型的杠杆教学准备:钩码,杠杆尺,报告单,课件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讲述:假如前面有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搬不动它,手边只有一根木棍,你们有没有办法将它挪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带入本节的学习内容)2、杠杆的定义及要素杠杆: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一个杠杆。

三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二、探究新知1、出示杠杆尺,找出杠杆尺上的三个要素。

介绍杠杆尺的使用方法2、探究能使杠杆尺平衡的办法,尽可能多的找出来,并填在表中(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3、小组汇报4、总结规律发现:钩码数量*钩码的格数=钩码数量*钩码的格数三、巩固知识1、寻找生活中的杠杆2、找出他们的三要素3、猜测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杠杆4、探究杠杆省力的原因: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反之费力。

四、拓展延伸天平的使用,利用杠杆原理,介绍天平的各个部分名称,以及使用的方法五、练习。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22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22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撬棍的学问(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撬棍的学问》是五年级下册《巧妙的用力》单元中第二课。

这一课侧重研究杠杆。

在活动1认识杠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通过实验探究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较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到杠杆尺两侧相互作用现象以及作用过程中的平衡条件,从中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从总体上感受到生活中用到的多种机械,并对杠杆有了初步的了解。

再通过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杠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就为本课探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实验探究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能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能设法归纳总结出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时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分析实验数据。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STSE目标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等。

六.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等实验材料。

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完成课的导入及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第三课时完成活动3及科学在线的教学。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八.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谈话: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杠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杠杆的含义?生:回答。

2.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是哪三个要素呢?生: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3.现在我请一名同学标出这些杠杆上的三个点的位置,并指出它属于省力杠杆还是省距离杠杆。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她的分析是否正确。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知识非常扎实,你们想知道有关杠杆的更多学问吗?今天我们就继续探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回顾已学过的杠杆知识,既达到了知识的紧密联系,又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杠杆的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第3课时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第3课时教案冀教版

2 撬棍的学问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回忆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二)新课教学◆活动3: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1.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最好2人一小组,对课本插图及本组的材料逐个分析。

2.分析时,可让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支点,通过动作找出动力点、阻力点,然后确定杠杆的位置,分析其作用。

3.在实物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边分析边在图中标出三个点的位置。

4.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运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原理的工具是如何工作的,去分析这些工具帮助我们省力了还是省距离了,从而再次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拓展活动: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学生利用本课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大胆想象去解决问题。

采取个人独立思考设计方法:画出个人的设图——小组交流——补充修改个人的设计图。

天平的介绍及使用步骤。

板书设计:第二课撬棍的学问一、三种杠杆结构1.跷跷板支点在中间,动力点、阻力点在两边。

2.蒜夹压汁器阻力点在中间,支点、动力点在两边。

3.夹子动力点在中间,支点、阻力点在两边。

二、应用:剪刀和划桨属于支点在中间的杠杆。

高尔夫球杆属于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
钩码(个)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3.记录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4.交流。
分析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能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吗?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撬棍的学问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2 撬棍的学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三个点?举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1.认识杠杆尺
见书上P6上方图片。
2.实验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

撬棍的学问-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撬棍的学问-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撬棍的学问-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课题简介本课程将介绍撬棍以及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撬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机械器具,能够通过杠杆原理将力量转换为力臂,以使具有较小力量的人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

本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撬棍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使用撬棍的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了解撬棍的基本概念和杠杆原理;2.能够介绍使用撬棍的注意事项;3.能够使用撬棍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教学重点1.撬棍的工作原理;2.撬棍的使用方法;3.撬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杠杆原理的理解;2.撬棍的应用举例。

教学准备1.撬棍实物;2.实验材料:书、石头、货物等。

课程内容1.撬棍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撬棍是一种杠杆机械,杠杆的长度和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决定了杠杆的力臂和力矩,撬棍可以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增加力臂的作用,使能够承受更重的物品。

2.撬棍的使用:撬棍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需要选择正确的撬棍长度与物品大小相匹配,同时要避免使用撬棍到极限,以免撬棍失去控制并造成危险。

3.撬棍的应用:撬棍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可以用来挖掘、搬运、驾驶钉子等。

本课程将着重介绍搬运和挖掘方面的应用。

•搬运应用:可以使用撬棍搬运重物,如搬运石头、木头、家具等。

搬运时要注意撬棍的长度要与物品相匹配,同时避免撬棍过长或过短导致失去平衡。

•挖掘应用:可以使用撬棍挖掘地面,如挖掘土壤、沙子、泥浆等。

挖掘时需要选择正确的长度,同时要注意挖掘深度和避免撬棍中途断裂或弯曲。

4.实验操作:学生可自行设计一个实验,用撬棍来搬运不同重量的书籍、石头等物品。

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观察撬棍的长度、承受力、杠杆原理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法1.演讲和示范。

2.板书:用板书展示撬棍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实物或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业布置1.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撬棍的应用。

2.查阅资料,了解撬棍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用绳子和长木棍设计一种简单机械。

2、能通过实验,用自己的话说出支点离重物越近越省力,支点离重物越远越省距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

4、能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杠杆的三个点。

5、能正确指出生活中运用杠杆原理的物体中“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省力杠杆和省距离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
指出生活中运用杠杆原理的物体中“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铁架台、重物、绳子、木棍、钩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非常厉害,有一次,国王让他把一艘载满重物和乘客的大船从岸上移到海中,阿基米德让工匠在船的前后左右安装了精美的滑车和杠杆,让国王牵动绳子,大船居然慢慢地移到了海中,群众欢呼雀跃,国王也异常高兴,当即宣布:“从今以后,不管阿基米德说什么,大家都要信任他。

”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阿基米德真的能抬起地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撬棍的学问”。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模拟实验,抬起重物
师:我们能利用绳子和木棍,轻而易举地将重物抬到岸边的汽车上吗?
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小组展示,交流。

师总结:在这个实验中,能绕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是杠杆,在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边说边板书)
练习:认识杠杆上的三个点。

(多媒体出示)
活动二:怎样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
师:利用自己制作的简单机械实验: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

小组展示,交流。

师总结: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

(边总结边板书)
活动三:怎样才能抬高物体时最省距离?
小组合作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

小组展示,交流。

师总结: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距离杠杆。

(边总结边板书)
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等臂杠杆。

(边总结边板书)
练习:判断杠杆的类别(多媒体出示)
三、解决问题:
师: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阿基米德做一个撬起地球的设计,画出简图。

学生在实验报告单上完成。

师:在浩瀚的宇宙,阿基米德的设想真的能实现吗?同学们,更多的科学知识等着大家去发现,去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