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 第三单元 第11课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1课百年孤独(节选)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熟悉作品 《百年孤独》故事梗概
《百年孤独》以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为背景,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 七代人的命运:老布恩迪亚为逃避被他杀死的邻居的冤魂的纠缠,离开 家乡,在一片荒原上建立了马孔多村,晚年由于精神失常死去;小儿子 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了32场战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躲过了14次暗 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最后厌倦了战争,自杀未遂,回家制作小金 鱼打发残生;孙子阿尔卡蒂奥被保守派枪杀;曾孙女蕾梅黛丝披着被单 被一阵风刮上天而消失;曾孙阿尔卡蒂奥二世从运送罢工工人尸体的火
(二)课外古代文化知识 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 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 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结构图解
概括主旨
本课节选的这一部分写的是马孔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偏 远、闭塞而又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 纷扰扰。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 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
拓展延伸
哥伦比亚文学大师马尔克斯,在写出《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 爱情》等巨著后成名了,面对络绎不绝的记者对他的为文秘诀的访问, 他反复强调自己搜集资料的辛苦:“所有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某某事见 于某某报,某某事发生于某某地,某某年代的人说话就是某某腔调?”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他还摆出常年积累的一摞一摞的剪报、材料和 相关图书。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 第1课时ppt课件.ppt
③ 人
苌.弘( chánɡ )
老聃.( dān )
教
版
近谀.( yú)
返回导航
·
第三单元
三、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二、文题解读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 “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语 文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三单元
三、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
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少小孤苦,由兄嫂抚
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如何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 的 见 解 : 韩 愈 以 儒 家 道 统 的 继 承 者 自 居 , 他 “ 收 召 后 学 …… 抗 颜 而 为
师”,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为如此,他把
“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师
·
第三单元
四、背景探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
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
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元微之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有熊孺登来,得 收到。病甚:病重。来:
足下前年病甚时 来访。札:短信。上:
一札,上报疾状, 前边,首先。疾状:害
次叙病心,终论 病的情况。病心:病时
平生交分。且云: 的心情。论:说。平生:
危慑之际,不暇 平时,平素。交分:交
及他,唯收数帙 情。危慑:病危气弱。
文章,封题其上 惙,(气)弱。及他:顾
曰:“他日送达 及其他事情。封题:封
• 二人志同道合,感情深厚,交往密切,诗文 唱和:得意时,以诗相诫;失意时,以诗相 勉;同处时,以诗相娱;索居时,以诗相慰
• 在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里,两人的友谊愈发迸 溅出绚丽的火花,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慰藉, 终于走出了于他们人生的沼泽之地。二人在 宦海沉浮、患难与共中让世人看到了友情的 高贵、圣洁和伟大!
• 白居易詩云:「自我從宦遊,七年在長安; 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難。」
•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 居士”;因曾任太子少傅,后人亦称他为“白傅”。 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 子·尽心上》),是他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他的思 想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在贬为江州司马以前为前 期。这一时期,他思想上以“兼善天下”为主,关心 国家,为民请命,勇敢地战斗,愤怒地批判,写出了 大量的讽谕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继杜甫之后的又一 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但在诗人的后期,尤其是晚年, “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并和释道思想结 合。他明哲保身,乐天知命,甚至颓唐消极,参禅学 道,写出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但诗人“独善” 而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了高洁的品质。
《与元微之书》
• 教学目的: • 1、了解古代文人书信格式,理解书信内容。 • 2、体会作者心情,培养对友谊的珍视。 • 3、通过课文研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03-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
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关于如何改进文风 ②首先要加强学习 ③特别要大力改进会风
【解析】 第①处,前文说“从根本上治理文风、彻底解决文风问题,是我 们党面临的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历史课题”“文风不正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后文从三方面讲“改进文风”的做法,故此处可填“关于如何改进文风”之类 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后文“其次要增强党性修养”可知,此处的句式应为 “首先要……”;再根据其后的“要学习……又要学习……同时还要学 习……”可知,此处是在说“学习”,故可填“首先要加强学习”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根据后文的“会风不正”“改进文风会风”可知,此处说的是需要改 进会风,故此处可填“特别要大力改进会风”之类的内容。
这个意义上,麦家以其创作实践顽强地显示出,他试图纠正“虚假”叙事风 气的努力。如《风声》这部作品中,究竟谁是老鬼?作者以这个悬念展开 叙述,引导着读者追溯问题的真相。心智的较量,紧张的角逐,严酷的暴 力,画面精彩纷呈,莫不令人叫绝。它以仔细推敲的细节、精心布置的环 境、严丝合缝的推理征服读者。这些细部的处理正是小说创作最见功力的 地方。基于此,我以为,对事理和逻辑的处理及其态度,是判断作家能否 尊重读者的重要参数。 (摘编自王迅《尊读者的写作——从麦家的读者意识看文学常道与变道》)
然而,凭借题材优势捕捉受众猎奇之心,可能并非麦家写作的初衷, 因为麦家秘密叙事的核心部分,或者说能维持受众阅读热情的因素,并不 仅仅表现为这些表层的要素,而更多的是文本中潜藏的游戏性或娱乐性。 昆德拉曾敏锐地指出,伟大的欧洲小说都是从娱乐起家的。但麦家显然意 识到,这种游戏性叙事对很多作家,很可能并不是拯救小说的良方,而恰 好是审美堕落的陷阱。换句话说,为游戏而游戏,很可能就是媚俗,是真 正美学的灾难,而非文学或艺术意义上的娱乐。昆德拉又发现,“那些了 不起的娱乐主题,都非常严肃——想想塞万提斯”,所以他把毕生的写作
高中语文课件-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课件6 最新
爱其子,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3、横比: 士大夫 群聚而笑之
师道不复,智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讽刺)
19
第三、四段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三段用历史事例正面论证全文的论点。 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先举 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 礼于老聃的事例论证了圣人无常师。然后用孔子的 言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进一步证明了 圣人无常师。圣人尚且无常师,何况众人呢? 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 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第四段以活生生的现实进一步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 点,即凡学者,欲出人,必从师。
15
二读 晓文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时候学习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传 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 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 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不向老师学习,它做为 疑难问题来说,就永远不能解决了。
11
(四) 2、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 解 特的含义? 题
既不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 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 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传道受业 解惑”的人。
12
文言文“四读”学习法: 一读 求通顺 二读 晓文意
三读 四读
析结构 品手法
13
一读
求通顺
14
字词注音
句读(d ò 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 n ) 从师(có ng)
20
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 师
老师
(1)作名词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 中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 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 层盘剥,民不聊生。
• 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 让他们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了解文体“传”
•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
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 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
生平事迹。
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
•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 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
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 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课堂探究:
4、第四段郭橐驼是怎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①先简要概括“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②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 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 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 词。
课堂探究:
④遂而鸡豚(遂,使……成长)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 使……多;安,使……安定)
合作探究:
判断句: 官理,非吾业也。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宾语前置: 1、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比不 上我”) 译: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 么”、“用什么”、“凭什么”) 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
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师说》理解性默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理解性默写第一组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选自《荀子》)第二组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第三组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新】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1)-推荐
4.识记字音
牵挛.( )
提挈.( )
蛇虺.( )
信札.( )
危惙.( )
池砌.( )
笼鸟槛.猿( )
浔.阳( ) 湓.江( ) 交分.( )
答案:lu n qiè xún huǐ zh pén chuò
qì fèn ji n
[教材重点词句]
第一、二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第五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
2.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
答案:1.信:随意 把:拿 乱书:乱写 2.但:只,
副词 或:有的,代词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生老友,离我万里,瞬间世俗杂念,此时突
1.仆.初到浔阳时(
)
2.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
终论平生交分(
)
答案:1.仆:对自己的谦称 2.札:短信 上:首先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边报告害病的情况,接着叙说病时的心情,
三、词类活用
1.地少.瘴疠(
)
2.此一泰.也(
)
《百年孤独(节选)》课件
第11课 《百年孤独》(节选)
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主人公格里 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 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 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 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马尔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读完《变形 记》:“老天,我从来不知道小说还可以 这样写!如果可以这样写,我也能写。” 他说:“我猛然明白了,在文学作品中, 除了直到那时我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正常 和学究式的描述以外,还另有天地。”
象征意义
拉丁美洲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 正在逐渐麻木地遗忘了自己的 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改变命 运控制的初衷。
它象征着人们遗忘、抛弃传统, 与传统逐渐失去联系后,即使 对传统作如何详细的记载,都 再也不能真正地保留传统。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在决斗中被他杀死的 普鲁邓西奥的鬼魂的纠缠,带着妻子乌尔苏拉和他的朋友及家人,离 开故土里奥阿查,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荒僻的河滩边建立了 村庄--马孔多。晚年时他因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栗树下,几十年 后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 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不顾 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次子奥雷 里亚诺上校,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一生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 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签 订停战协定后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孔多,每天在孤寂的作坊里制作 小金鱼,一直到死; 女儿阿玛兰坦终身未嫁,一直织着那永远织不完的寿衣。
——我有一个爱吃泥巴的妹妹
“孤独”之谜
品味“孤独”
小说名为《百年孤 独》,请结合文本, 说说你认为小说所写 的“孤独”体现在哪 些方面?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
局部鉴赏,品味感悟
一、鉴赏小说情节的安排技巧
请同学们精读《等待散场》,找出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几个 转折点,体验作者的精妙构思。
故事开端:“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第一折:“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
第二折:“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第三折: “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
5.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使平淡的故 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二、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 “我出了汽车才感觉到下着小雨……” • “在路灯光下,霏霏细雨中……” • 小雨如酥…… • “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
故事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 鹅糊》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情节:一波三折——曲折 结构:三个误会 两个巧合
构思巧妙
微型小说创作技巧
• 巧合 • 误会
制造波澜,使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 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留白: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 更好地深化主题。
作业:
修改名家作品!
刘心武曾经对记者说:“我以前的作 品,有的没有写好,比如《等待》, 如果重写,我会进行这样的修改……”
我们能不能帮作者将它修改一下,让 其既感人又合情合理?
(要求:保留等待散场的结尾,只修改
前面的部分。另外设计一些更合情合理的 情节。)
修改参考:
• 我们是贫穷的大学生,我是舞蹈专业的 • 外国著名舞蹈家要来华演出,我很想看;但票
善解人意
妙龄女郎
前廊里有位女士,我走过去把票递给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 看看我,摇头…… 我发现先遇上的那位女士,不,应该说是一位妙龄女郎,站在 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 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 异样的光……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与微之书PPT精选
1.仆.初到浔阳时(
)
2.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
终论平生交分(
)
答案:1.仆:对自己的谦称 2.札:短信 上:首先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边报告害病的情况,接着叙说病时的心情,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 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后官至刑部尚书。 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 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故事背景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支持白居易 倡导的“新乐府运动”,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与白居易相识,是在贞元十九年(803),后成为挚友。 元和十年(815)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三 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 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 嫉恨,宪宗听信谗言,贬其为江州司马。
第三单元
第11课 与 微 之 书
学国学
知友 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 赏读:风大的时候才看得出,哪种草是能够活下来、生 命力强的;天气冷了,才看到哪种花是最后凋谢的。这 是比喻只有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才能看得出事物的本 质。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赏读: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 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 意见和批评。 3.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百年孤独节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3)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辨析:“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瞠目结舌”,瞪着 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两者都可形容吃 惊说不出话。“瞠目结舌”可以表示因受窘或理屈词穷而说不 出话来;“目瞪口呆”则不能。 例句:①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大家都 目瞪口呆 ,不知所 措。 ②在我方一再追问下,对方理屈词穷, 瞠目结舌 ,场面十分 尴尬。
(2)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辨析:“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偏重指把所有精神倾注于一点。“专 心致志”可用于长期从事的目标和活动,“全神贯注”一般没有 这种用法。 例句:①夜已深,管制室内,三名管制员仍 全神贯注 地盯着 雷达显示器,向飞行员发出一道道指令。 ②老威特是如此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培养小威特在学习时具 备一种严肃认真、 专心致志 的习惯。
生活,把神奇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 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 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 和场面。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以离奇 怪诞的情节和人物、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识,使魔幻现 实主义这一美术流派名词第一次被应用于拉丁美洲文学创作。 魔幻现实主义的其他主要作品还有卡彭铁尔的《消逝的脚 步》、阿斯图里亚斯(危地马拉)的《总统先生》、鲁尔福(墨 西哥)的《佩德罗·帕拉莫》等。
引导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切实保障了园区的井.然.有.序.,更保障了广大
游客可以安心游园。
C.一名服务员端着一盘糖醋鱼正走着时,盘子突然“炸”开,连盘带鱼
呱.呱.坠.地.,服务员一时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
D.一辆疾驰的列车驶入外形酷似“隧道”的设施后,立刻变得悄.无.声.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1课将进酒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 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 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 才是它的内核。
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 来,
奔流到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
海不 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
4.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 “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感慨人生易老,怀才不遇;二愁“天生我才必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慨青春不再,壮志未酬;三 愁“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感慨圣贤寂 寞,陈王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径.须沽取对君酌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请 (2)心情愉快,有兴致 (3)应当
(4)美好的饮食 (5)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6)即、就
6.名句默写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______________。 答案:(1)朝如青丝暮成雪 (2)莫使金樽空对____________
(2)人生得.意.须尽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配套资源02 教学课件_百年孤独(节选)(第1课时)
独
丽贝卡吃土
(
丽贝卡到来
节
纠正吃土恶习
选 )
丽贝卡首先出现症状 失眠症袭来 疫病席卷小镇,失眠健忘
贴标签抵御健忘
摆能 脱忘 孤记 独历 ,史 不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比喻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 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遗忘 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作者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拉丁 美洲大陆的历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课
百年孤独(节选)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 了解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以及《百年孤独》的内容。 2. 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3. 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探究作者的渗透在作品中的对历史和现实 的思考。
题目解说
“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 愚昧、落后、保守、僵化。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 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马尔克斯从小受外祖母神话故事的影响,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的作品荒诞神奇,但无不植根于拉丁美洲民族的土壤上。 马尔克斯在创作中又采用了阿拉伯神话故事和印第安民间传说的技巧,兼容并蓄, 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善于把现实主义的场面、情节和完全出于虚构的幻想情境 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爱
语
文
下节
课见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
写作背景
从1830 年至19 世纪末的70 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数十万人丧生。《百年 孤独》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 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高中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课 将进酒
第11课 将进酒
这首诗的旨趣在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 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诗中隐含 了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品赏作者
醉仙李白
走近李白飞扬的人生,才知道李白也许天生就是为喝酒为写诗而生的,
没有李白中国的诗坛何以灿烂,没有李白中国的酒哪有诗情?盛唐的朝气
回荡在诗中,所以诗情豪迈,酒情热烈,如黄钟大吕奏响洪亮激越之音!
李白每日里,登高览胜,临水逐春;或者东城斗鸡,西郊走马;或者开琼
② 借指权贵
《梦》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因以游仙为
题材,“安能”句不能不卒章显志,直诉心中意愿。
答案
高考考点链接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读: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 抱负、愿望、情怀等。 指津:我们要广泛关注题目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并且围绕所提问题“熟读 而精思”。具体分解如下:(1)从作品本身出发,抓“诗眼”。一首诗,总 有一两个表现诗歌主旨的语句,这些诗句一般或议论或抒情。如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前面极写梦境之美,结尾处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蔑视之情。 这样的句子就是诗歌的主旨句。我们一旦准确地抓住了这样的句子,那么
答案
4.名句默写 ①《将进酒》中,李白用“白发”“青丝”慨叹人生短暂,时光匆促的两句诗 是“__君__不__见__高__堂__明__镜__悲__白__发__,__朝__如__青__丝__暮__成__雪__”。 ②《将进酒》中,李白劝人痛饮狂欢的两句诗是“_人__生__得__意__须__尽__欢___, __莫__使__金__樽__空__对__月__”。 ③《将进酒》中,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两句诗 是“__天__生__我__材__必__有__用__,_千__金__散__尽__还__复__来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选自唐·韩愈《进学解》
[解读] 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为 人做事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俗。业:学业。 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嬉:戏乐(玩乐)。随: 因循随俗。这句话看来平常,却说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 激励后世学习不断前进。
三、阅读课文第 3~4 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圣人无常.师.
常师:________
(2)术业有专攻. 攻:________
(3)年十七,好古.文. 古文:________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________
(5)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________ 行:________ 古道:________
(7)chánɡ (8)yú (9)jiā (10)jiē (11)yuè (12)xiānɡ
[教材重点词句]
一、阅读课文第 1 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________ (2)人非生而知之.者 之:________
(3)生乎.吾前 乎:________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________ 年:________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________
(8)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成群 (2)名词作动词,学习
(3)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形容词作名词,小 的方面,大的方面 (7)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 的人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9)动词的使 动用法,使……学习
二、阅读课文第 2 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________ 道:________ 之:________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之:________ (3)其.皆出于此乎 其:________ (4)句.读.之.不知 句读:________ 之:________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
疑难问题的人。 (2)出生在我前面(的人)。 (3)哪管他的 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4)道理存在的地方,就 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6)作《师说》以贻.之 贻:________ 答案:(1)固定的老师 (2)动词,学习、研究 (3)指
秦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4)副词,普遍 (5)动词,赞许 动 词,履行 古人从师之道 (6)动词,赠送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拘于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不受时俗的限制。 (2)因此学生不一定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 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解读] 原诗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李白、杜 甫的诗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芒。哪知一群愚妄无知 的小儿,竟然无端对他们诽谤、伤害。这就像蚂蚁想摇动 参天大树,太可笑,太不自量了!
后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两句诗流传下来并被 人们用作谚语,用以比喻力量微小,却不自量力,妄图动 摇强大的事物。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 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 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 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3.文学常识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 体。“说”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 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 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说”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以夹叙夹议。《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 于“说”这类文体。
4.读准字音
(1)句读.( ) (2)经传.( ) (3)或不.焉( ) (4)老聃.( ) (5)谀.( ) (6)贻.( ) (7)苌.弘( ) (8)欤.( ) (9)嘉.( ) (10)嗟.乎( ) (11)乐.师( ) (12)师襄.( ) 答案:(1)dòu (2)zhuàn (3)fǒu (4)dān (5)yú (6)yí
3.文言虚词
答案:(1)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 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语气助词,表反问,译 为“吗”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语 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连 词,表修饰 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结构助词, 的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这一类 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4)代词,那些, 指代疑难问题 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代词, 他的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副词,与“也欤”配 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答案:(1)求学的人 (2)用来……的,……的凭借 (3) 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并且) (4)一般 人 (5)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 (6)不一定
答案:(1)用来……的,……的凭借 (2)代词,指知 识和道理 (3)相当于“于”,在 (4)副词,岂,哪 名 词,指年龄 (5)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翻译下列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乎吾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懂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2)却以
跟从老师(学习)为羞耻。 (3)(可)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然 反而比不上(他们)。
(3)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 目的等;因此就。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5)介词,比 介词,向 介词,对于 介词,从 介 词,表被动,被 (6)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 判断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词类活用
(1)则群.聚而笑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师.郯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不齿. 齿:________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________
(7)其.可怪也欤 其:________
答案:(1)动词,从师求学 风尚 助词,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结构助词,的 (3)语气副 词,表推测,大概 (4)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5)并列、排列 (6)副词,竟 (7)语气 副词,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 河南孟州)人,韩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 县),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 “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 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 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 远。他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著有《昌黎先生集》,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 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 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