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3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见学生用书P70)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见学生用书P70)考试范围真题统计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2 Word版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
永乐二年进士。
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父丧归葬。
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
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
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画线处断句的标志有:先看名词“使臣”“三月”“七月”“八月”,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属于对称断句,“冬”和“春”对应,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
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
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
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未几,改卫州刺史。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2018高考语文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专题七 文言文
学案四活页作业一、课内回扣训练(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__________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3.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4.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5.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7.则又何羡乎________________8.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9.语未毕,余泣________________10.令人长号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11.其制稍异于前________________1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________________13.所以敢先汝而死________________1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________________15.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________________16.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________________17.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18.之二虫又何知________________19.而彼且奚适也?________________20.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2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_______________2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________________23.是社稷之臣也________________24.无乃尔是过与________________25.冉由、季路见于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26.何以伐为________________27.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__28.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29.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30.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3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32.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3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3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_____ 3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________________3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________________37.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___3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______39.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________________4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4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________________42.不拘于时________________4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_____4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____4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4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________47.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________________48.岂取其之易而守之难乎________________49.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__ 50.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________________51.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5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53.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54.赐之彘肩________________55.其告以事________________5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________57.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______58.客何为者________________59.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60.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________61.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____62.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63.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___6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6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_______________66.为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67.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68.实为狼狈________________69.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70.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7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72.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_73.欲谁归罪________________74.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________________ 7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 7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77.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_________78.姜氏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79.敢问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80.君何患焉________________81.其是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82.佗邑唯命________________83.君将若之何________________84.文采不表于后世________________8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________________86.重为乡党所笑________________87.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8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________________89.孙子膑脚,《兵法》修列________________90.韩非囚秦,《说难》、《孤愤》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2.省略句,省略“于”3.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自”前置4.被动句,举,被攻占5.省略句,省略主语“桨”和“船”6.宾语前置句7.宾语前置句8.定语后置句9.省略句,“语”前省略定语“其”10.宾语前置句11.介词短语后置句12.主谓倒装句13.固定结构,所以,……的原因14.固定结构,与使……无宁……,与其……不如……15.固定结构,奈……何,对……怎么办;怎么办16.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17.介词短语后置句18.宾语前置句19.宾语前置句20.宾语前置句21.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22.固定结构,不亦……乎,表委婉反问23.判断句24.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无乃……与,表推测25.被动句26.固定结构,何……为27.判断句28.宾语前置句29.介词短语后置句30.省略句,“以”后省宾语“之”31.判断句32.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33.定语后置句34.判断句35.被动句36.被动句37.宾语前置句38.介词短语后置句39.介词短语后置句40.判断句41.判断句42.被动句43.宾语前置句44.介宾短语后置句45.省略句,省主语“士大夫之族”46.省略句,省宾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固定结构,其……欤,表反问47.主谓倒装句48.固定结构,岂……乎,表反问49.判断句,判断兼提示原因50.判断句51.判断句52.固定结构,何……为,“为”语气词,呢,53.省略句,省介词“于”54.省略句,省介词“以”55.省略句,省宾语“之”56.省略句,省宾语“之”57.宾语前置句58.宾语前置句59.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60.宾语前置句61.宾语前置句62.宾语前置句63.被动句64.被动句65.固定结构,无所66.固定结构,怎么办67.判断句68.判断句69.被动句70.被动句71.省略句,省宾语、主语。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_7-3_有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答案 B解析“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答案 D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答案 B解析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
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
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7-5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 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
授湖州司士曹事,。
俄除太学博士....建炎初,乘舆南渡。
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挻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知贡举...历十八年得免举。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是也。
”一日侍经筵..乃垂涕,上恻然.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
”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
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搢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卒,年七十七。
风。
手不释卷,尤通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贳(shì):宽纵,赦免。
1.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除.太学博士除:授予B.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忤:违背C.口舌相高,殆.成风俗殆:危险D.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却:退回答案C解析殆,此处是“几乎”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检测7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七)传记类文章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
早有器识。
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
正德十二年成进士。
改庶吉士。
与王府有连,出为广德知州。
嘉靖初,祖忧去。
补滁州。
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
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
再迁固原兵备副使。
泾、邠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
以祖母忧去。
服除,复提学陕西,转参政。
母忧解职。
起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寇乘冰入犯,设败之。
改南京大理卿。
未上,召为兵部右侍郎。
改吏部,进左。
俺答犯都城,命邦瑞总督九门。
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
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邦瑞撮其事,兼督团营。
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
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
遂罢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之。
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
复条上兴革六事。
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提督监枪者。
帝报从之。
仇鸾构邦瑞于帝,帝眷渐移。
会鸾奏革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任,而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珏。
旨从中下。
邦瑞言:“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不相统摄,何缘京营,乃黜陟各镇。
今曲徇鸾请,臣恐九边将帅悉奔走托附,非国之福也。
”帝不悦,下旨谯让。
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
邦瑞皆烈为不可。
鸾大憾,益肆谗构。
会邦瑞复陈安攘大计,递严旨落职,以冠带办事。
居数日,大计自陈。
竟除名,以赵锦代。
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数事,悉允行。
逾年卒。
赠太子少保,谥.襄毅,遣行人护丧归葬。
邦瑞严毅有识量。
历官四十年,以廉节著。
子正国,南京刑部侍郎。
(《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邦瑞摄.其事摄:代理B.邦瑞见营制久弛.弛:废弃C.今曲徇.鸾请徇:示众D.鸾人憾,益肆谗构.构:诬陷、陷害答案 C解析徇:顺从、听从。
2018高考语文(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6 Word版含答案
学案六活页作业断句训练一、请为下面文段或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1.美与丑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答案: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参考译文】杨朱路过宋国,宿于旅店,看到旅店老板有两个老婆,那个长得丑的受到宠爱,长得美的却受到冷淡。
杨朱问这是什么缘故。
旅店的老板说:“美的自认为美,我就不觉得她美了;丑的自己知道丑,我就不觉得她丑了。
”杨朱便对他的学生说:“做贤德的事而抛弃自以为贤德的心理,到哪里会不受到赞美呢?”2.郢书燕说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答案: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参考译文】郢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
他是在晚上写的,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举烛。
”可是不小心把这句话写到信里面去了。
其实,“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理解为:举烛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
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来治理国家,国家因此得到治理。
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意思。
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
3.知人善任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①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件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 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 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 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 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 B.方位 C.避讳 D.特产
答案:C
3.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 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 纪年的是( )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 望”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专题学案
[考法综述]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 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 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即使 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 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2-3+Word版含答案.doc
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官吏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祠亦称祠庙,一般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解析]“左迁”不是指授予官职,而是指贬官。
课内《琵琶行并序》中有“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即白居易由京官“左赞善大夫”贬为地方官“司马”。
[答案] C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答案] B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阁、粤等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征辟”,是中国古代(主要是两汉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
“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吏举荐人选,被举荐者经过朝廷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由秀才参加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举行”。
[答案] C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各地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160篇。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三含解析
考点精练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一、比对法专练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存在什么问题。
1。
(2016·山东)(原文)晏子对曰:“……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晏子春秋》)(选项)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曲解文意。
原文是说不效仿他们服饰宫室的形制,不是不“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2。
(2016·江苏)(原文)乙未,(张汝霖)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张岱《家传》) (选项)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选项中“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与原文不符,黄贞父只是想“为难”一下张汝霖。
3。
(2015·湖北)(原文)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荆川先生文集》) (选项)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选项中的“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与原文中的“必始于不见可欲"相矛盾。
2018高考语文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专题七 文言文
专题七活页作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3页核心考点提示:①《考试大纲》要求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由于虚词的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与现代汉语相比,变化更大,所以掌握起来更困难。
但虚词的作用又极大,实词要靠虚词帮助才能组合成句,从而显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
③高考题型,只要求判断不同句子中同一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其句子,一个是语段中的,一个是教材中的,④掌握虚词的途径,最好进行系统、归类。
为下面各句中虚词的用法归类,把序号填写到后面的横线上。
一、【于】A.介词。
在,从,到B.介词。
“在……方面”“在……中”C.介词。
由于D.介词。
向,对,对于。
E.介词。
被。
F.介词。
与,跟,同。
G.介词。
比。
(1)……而青于.蓝。
(《劝学》)________(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__________(3)求救于.齐(《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5)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__________(6)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7)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__________(8)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9)乃设九宾礼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__________(1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__________(1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__________(13)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__________答案:(1)G(2)A(3)D(4)A(5)B(6)F(7)C(8) E(9)A(10)E(11)F(12)D(13)G二、【何】A.用作疑问代词。
新课标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作业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一、(2017河北唐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分)薛元超,薛收之子也。
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
及长,好学,善属文。
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
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
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徽五年,丁母忧...解。
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
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
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
三年,拜东台侍郎。
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巂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
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巂州。
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
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
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
”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
帝临行谓元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
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
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
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
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
其年冬卒,年六十二。
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
文集四十卷。
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继承爵位。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过关精练(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过关精练(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冯琦,字用韫,临朐人。
幼颖敏绝人。
年十九,举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
与修《会典》成,进侍讲,充日讲官。
三王并封议起,移书王锡爵力争之。
进少詹事,掌翰林院事。
改吏部,莅政勤敏,力抑营竞,尚书李戴倚重之。
二十七年九月,太白、太阴同见于.午;又狄道山崩,平地涌大小山五。
琦草疏,偕尚书戴上言:“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意当顺民心。
比来天下赋额,视.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
自矿税使出,而民间之苦更甚。
加以水旱蝗灾,流离载道,畿辅近地盗贼公行,此非细故也。
诸中使(1)衔命而出,运机如鬼蜮,取财尽锱铢。
贫者家无储蓄,惟恃经营。
夺其数钱之利,已绝.其一日之生。
今日犹承平,民已汹汹,脱有风尘之警,天下谁可保信者?若.一方穷民倡乱,而四面应之,于何征兵,于何取饷哉!天心仁爱,明示咎徵.,诚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祸乱。
夫四方钱谷,皆有定额,近者征调频仍,正额犹逋,何从得羡?伏望陛下穆然远览,亟与廷臣共图修弭,无令海内赤子,结怨熙朝,千秋青史,贻讥圣德。
”不报。
寻拜礼部尚书。
帝(2)将册立东宫,诏下期迫,中官(3)掌司设监者以.供费不给为词。
琦曰:“今日礼为重,不可与争。
”其弟瑗,户部主事,适辇饷银四万出都,琦立追还,给费,事乃克济。
三十年,帝有疾,谕停矿税,既而悔之。
琦与同列合疏争,且.请躬郊庙祭享,御殿受朝,不纳。
湖广税监陈奉以虐民撤还,会陕西黄河竭,琦乞征还,皆不报.。
时士大夫多崇释氏教,士子作文,每窃其绪言,鄙弃传注。
前尚书余继登奏请约禁,然习尚如故。
琦乃复极陈其弊,帝为下诏戒厉。
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
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内阁缺人,帝已简用朱国祚及琦。
而沈一贯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盖少需之,先用老成者。
乃改命沈鲤、朱赓,琦素善病,至是笃。
十六疏乞休,不允。
卒于官,年仅四十六。
遗疏请厉明作,发章奏,补缺官,推诚接下,收拾人心。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文言文阅读(精心整理).doc
(精心整理)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7题;共94分)1.(2018•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2)下列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_7-4_有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
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
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妇人之义,盖不客宿。
请归父母。
”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
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②徙舍学宫之旁③孟母以刀断其织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⑤妇辞孟母而求去⑥孟子谢,遂留其妇A.①②⑥ B.②④⑥C.①③⑤ D.③④⑤(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全品高考】2018年新课标语文:专题7-文言文阅读ppt课件(含答案)
子母题型变式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 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 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 PART 07
第1讲 │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子母题型变式│考点技法精要│跟踪训练验收
考纲在线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 为E级(表达应用)。“正确使用熟语”指能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言环境 准确恰当地使用熟语。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
考情透析 实词在2015年之前是每年的必考考点。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范围是考纲规定
的120个文言实词,选择题的分值一般是3分。对于这一考点,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实词题一 改往年单音词的考查形式,四个选项考查的全是双音词,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考 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还要总结归纳一定数量的双音节词——备考难度和范围有所加大。2015、2016 年全国卷没有考实词,改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说明实词变成一个轮考考点。
子母题型变式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对点集训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答案 B
解析“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答案 D
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答案 B
解析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
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
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答案 C
解析明清两朝皇帝一般一个年号,以前的皇帝多有二个或更多的年号,如唐高宗改元最多,在位三十四年用了十四个年号。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答案 B
解析A项,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
指帝王生前将帝位传给子孙。
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C项,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项,“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爵位。
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
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答案 B
解析“军令”由兵部掌管。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 D
解析《论语》不是六经。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答案 C
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答案 C
解析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答案 C
解析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
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答案 D
解析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答案 C
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