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利率的关系

合集下载

信用与利率

信用与利率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

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利率。

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

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

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

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

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四、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

借款人信用评分的高低对借款利率的影响分析

借款人信用评分的高低对借款利率的影响分析

借款人信用评分的高低对借款利率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介绍借款人信用评分和借款利率的关系在金融领域,借款人信用评分是决定借贷利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用评分高的借款人通常可以获得更低的借款利率,而信用评分低的借款人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

借款人信用评分和借款利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这是因为银行和金融机构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分来评估其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而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利率的高低。

借款人信用评分是根据个人的信用记录、信用历史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综合评定的,通常分为几个等级,比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

信用评分高的借款人代表着其信用状况较好,信用风险较低,因此银行和金融机构更愿意向其提供贷款,并给予较低的利率。

相反,信用评分低的借款人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和更高的利率。

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对借款人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保持及时偿还债务、避免逾期还款以及积极维护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借款人可以提升自己的信用评分,从而有机会获得更低的借款利率,减少融资成本,提高借贷效益。

在借款人进行贷款申请时,对个人信用评分的重视将会为其带来更有利的贷款条件和更好的金融体验。

2. 正文2.1 信用评分高的借款人可以获得更低的借款利率信用评分高的借款人可以获得更低的借款利率是贷款利率制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银行或金融机构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分来确定借款利率的高低。

信用评分越高,代表借款人信用状况越好,风险越低,银行会更愿意向其提供贷款并且提供更低的利率。

对于借款人来说,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及时偿还债务、保持良好的信用历史和遵守信用协议等方式,借款人可以提高自己的信用评分,从而获得更低的借款利率,减少还款压力,节省贷款成本。

信用评分高的借款人不仅更容易获得信贷机构的信任,也有机会享受到更有利的贷款利率。

2.2 信用评分是评判借款人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信用评分是评判借款人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判断借款人信用风险和信用能力的重要依据。

金融学第二章习题答案发送版

金融学第二章习题答案发送版

第二章信用、利息和利率一、填空题1、信用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或者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3、不论是短期信用工具还是长期信用工具,主要都具备偿还性(期限性)、风险性(安全性)、流动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等特点。

4、信用的基本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等。

5、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_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6、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银行信用。

7、股票的收益主要包括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即买卖差价)两方面。

8、债券是由债务人签发的,证明债权人有权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

9、商业本票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权人。

10、商业汇票有三个关系人,即出票人、持票人和付款人。

银行汇票涉及四个关系人,分别是汇款人,出票人(汇出银行),持票人(受款人),付款人(兑付银行)。

11、支票是由支票存款账户根据协议向银行签发的支付命令。

12、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利率。

二、单项选择题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

A、溢价B、平价C、折价D、竞价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的价值交换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3、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发行政府债券B、短期借款C、长期借款D、自愿捐助4、信用是。

A、买卖行为B、赠予行为C、救济行为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5、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基准利率B、差别利率C、实际利率D、公定利率6、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A、马克思的利率论B、流动偏好论C、可贷资金论D、实际利率论7、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和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国家信用B、国际信用C、商业信用D、银行信用8、商业信用的主体是。

信用和利率课件

信用和利率课件
• 此外,古典理论认为利率是可获得的储蓄量的主要决定因 素。今天,经济学家认识到收入在储蓄量的决定上更为重 要。
• 最后,古典理论认为对借入资金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企业部 门。然而,今天消费者和政府都是重要的借款人,影响着 信贷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我们将看到最近的利率理论都是 针对古典理论这些局限性的
信用和利率课件
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 1、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 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信用方 式发行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 职能中产生的,是国家强制发行的。
• 2、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 为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而发行的;纸币是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 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兑现,纸币不能兑现。
信用和利率课件
• 既然利率如此重要,它由什么决定呢?
信用和利率课件
一种简易模型——可贷资金模型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 个人储蓄 企业储蓄 政府预算盈余 货币供给的增加 国外资金流入
可贷资金的需求 家庭信贷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预算赤字 国外借款
信用和利率课件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 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 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 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 保付支票等
• 支票的出票人必须是银行的存户,而且出 票时帐户上有足额存款,
信用和利率课件
几点补充
• 按承兑人不同,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 兑汇票
• 远期汇票需要承兑,支票一般为即期无需承兑, 本票也无需承兑
• 本票是约定(约定本人付款)证券;汇票是委托(委 托他人付款)证券;支票是委托支付证券,但受托 人只限于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 我国的票据在使用区域上有区别。本票只用于同 城范围的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以及其他款项的结 算;支票可用于同城或票据交换地区;汇票在同 城和异地都可以使用。

影响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

影响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

影响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体现。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可以从宏观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因素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增加利率时,借款成本增加,资金需求减少,利率水平上升。

反之,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市场上资金供给增加,利率水平下降。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水平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高经济增长意味着市场对借贷需求增加,借贷风险相对较低,银行会降低贷款利率,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反,低经济增长会导致借贷需求不足,银行可能提高贷款利率来降低风险。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当通货膨胀情况严重时,中央银行为了抑制通胀,可能会提高基准利率,以增加借贷成本,减少消费和投资借贷需求,控制总需求和价格上涨。

相反,当经济通胀压力较小时,中央银行可能下调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4.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会影响利率水平。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政策等,当政府增加支出,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时,政府发行的债券数量增加,资金需求增加,可能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5.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对利率水平也有影响。

当国内货币值较低时,可能出现资本外流的情况,为吸引外资流入,国家可能提高利率来提高汇率,增加货币的价值。

相反,当国内货币值较高时,可能会降低利率来促进出口,增加资金流入。

二、市场因素1.供求关系: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到利率水平。

当借贷需求增加时,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会上升。

反之,当借贷需求减少或者供给增加时,利率可能会下降。

2.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对利率水平也有重要影响。

银行在考虑贷款给借款人时,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给予不同的利率。

信用优秀的借款人可能能够获得较低的利率,而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则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以反映风险。

优化企业贷款利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优化企业贷款利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优化企业贷款利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近年来,企业贷款利率一直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获得低利率贷款可以有效降低财务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企业贷款利率的方法,以降低成本并提升竞争力。

一、选择合适的贷款形式企业在融资时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贷款,如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贷款形式。

不同贷款形式的利率及附加条件不同,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行业属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贷款方式。

二、加强信用建设企业信用状况对贷款利率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应加强信用建设,提高信用评级,以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

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按时还款,提高还款意愿和能力,增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信任,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

三、提高抵押品价值对于需要提供抵押品的贷款,企业应尽量提高抵押品的价值。

可以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优化存货结构等方式,提高抵押物的价值。

高价值的抵押品能够增加贷款的担保价值,从而降低贷款利率。

四、积极发掘优惠政策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促进企业发展会推出各类优惠政策,如降低利率、贴息等。

企业应积极了解并申请相关优惠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

可以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对接、参与相关活动等方式获取优惠政策信息,以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

五、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企业不应仅仅依赖银行贷款,应积极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

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扩宽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体的融资成本。

六、定期评估贷款条件企业在贷款合同签订后,应定期评估贷款条件,尤其是利率。

如发现市场利率下降或者有更有利的贷款产品,可以与金融机构重新协商贷款条件。

合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条款,以降低成本并提升竞争力。

七、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可以获得更好的贷款利率。

企业应主动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

总结来说,优化企业贷款利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信用与利息PPT课件

信用与利息PPT课件

• 表述:投资于到期收益率大于机会成本的项目。
• 例:投资于国债的到期收益率计算

1000=900X(1+ IRR)

IRR =3.57%
• 4、投资回收期法则
• 表述:选择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投资项目
• 例: 1000=900X(1+ 5%)ⁿ

n=2.16年
(三)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
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决定利率对风险补偿(风险溢价) 的要求: 1.通货膨胀风险 名义利率会因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上升而随之上升;反 之,名义利率会随之减少。 2.违约风险 利率高低与债务人的信誉、经营状况、以及一个社会 的诚信体系有关
利率
• 预备知识: • 货币的时间价值: • 指当前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如1元)比未来获得
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 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是因为:
– 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取利息,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 货币量
– 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
从经济学来看,利息就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一、利率的种类
这样形成的利率是市场利率。
投资决策准则
• PV——初始投资; FV——终值 • 1.净现值法则 • 表述: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大于初始投资额的项目是可
以接受的。 • 例1: 假设3年期1000元的国债当前的销售价格为900
元。在其他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中,最好的可比方案 是年利率为5%的银行存款。购买国债是否是一个好的 投资呢? • PV= FV/(1+r)ⁿ • =863.89元 • 结论:购买国债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

因此,对B级债券的投资,投资者必须具有选择
与管理证券的良好能力。对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又想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778)《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货币概述一、本章重要概念1.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2.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3.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5.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6.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7.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8.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9.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0.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2.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

金融学习题集(课改)

金融学习题集(课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一般等价物2、信用货币3、格雷欣法那么4、金融资产流淌性5、准货币6、货币购置力7、M28、货币制度9、本位币〔主币〕10、辅币11、无限法偿12、有限法偿13、平行本位制14、双本位制15、跛行本位制16、金块本位制17、金汇兑本位制18、铸币税二、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货币名称 B 货币单位C货币币材D货币币值2、与货币起源密不可分的是〔〕A私有制B社会分工C贫富分化D商品交换3、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哪种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躲手段D支付手段4、货币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作用表达在〔〕。

A.货币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B.货币是经济的分配工具C.货币是宏瞧调控的工具D.货币是“社会的选票〞5、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A成正比B成反比C相一致D无关6、格雷欣法那么起作用于〔〕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单本位制7、按照格雷欣法那么,要是国家的金银比价为1:10,而市场比价为1:16,这时〔〕将会被驱逐。

A金币B银币C银行券D其他8、长期以来对货币要紧层次的划分依据是〔〕A金融资产的盈利性B金融资产的平安性C金融资产的流淌性D金融资产的种类9、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代用货币D.电子货币10、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那么该商场到期回还欠款时,货币执行〔〕职能。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购置手段D.贮躲手段11、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币本位制D.虚金本位制三、判定题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2、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能够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3、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因此不是财宝的组成局部。

〔〕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平安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要紧依据。

〔〕5、我国货币的发行量取决于中心银行拥有的黄金外汇储躲。

「金融学问答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问答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问答题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 .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决定有什么不同?(1)信用货币是独立的货币形式,其价值取决于它的购买力。

(2)它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公众向货币发行者提供的资源和资产的数量。

(3)代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它的价值决定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2.什么是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货币制度的概念: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构成要素:本位币材;货币单位;发行与流通程序;准备金制度3.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

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

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4.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对内价值稳定:由于金币本位制下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可以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

对外价值稳定:由于金币本位制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外汇行市的波动以铸币平价为基础,围绕运费波动,波动的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

金币本位制的稳定性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为什么说复金属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答:平行本位制下:与价值尺度职能矛盾。

(需要具体论述)双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需要具体论述)跛行本位制就是事实上的金单本位制。

(需要具体说明)二、信用与利息、利率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信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信用是以偿还和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市场利率与发行人信用评级

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市场利率与发行人信用评级

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市场利率与发行人信用评级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 市场利率与发行人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利率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以及投资者的回报率。

债券的利率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利率和发行人的信用评级。

市场利率对债券发行的利率起着直接影响。

市场利率是指市场上同期限同风险等级的债券的收益率水平。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发行的利率也会上升,因为投资者需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来补偿风险。

相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发行的利率也会下降,因为债券变得更具吸引力。

除了市场利率,发行人的信用评级也是债券利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信用评级是评估发行人偿付债务能力和信用风险的指标。

常见的信用评级机构包括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

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高,代表其偿付债务的能力越强,风险越低,因此发行人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

相反,信用评级较低的发行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债券发行的利率。

其中包括债券的期限、偿付方式以及市场对该债券的需求等。

较长期限的债券通常会带来较高的利率,因为其风险相对较高。

偿付方式的不同也可能对债券利率产生影响,例如,附带利息的债券可能具有较高的利率。

此外,如果市场对某一特定债券需求较高,发行人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

总结起来,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利率和发行人信用评级。

市场利率的变动以及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将直接影响债券的利率水平。

其他因素如债券期限、偿付方式和市场需求等也可能对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投资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

投资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

投资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在投资债券市场时,投资者需要面对两种主要的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指的是市场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的影响,而信用风险则是债券违约的可能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风险以及如何应对它们。

一、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波动可能对债券价格产生的影响。

债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向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相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

这种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的反向关系使得债券面临着利率风险。

为了更好地管理利率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债券组合多样化: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不同到期日的债券,可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利率风险。

当某些债券价格下跌时,其他债券的上涨可能会抵消损失。

2. 定期重新评估债券投资组合:投资者应定期重新评估债券投资组合,以确定其中的利率风险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及时了解市场状况,可以更好地应对利率波动。

3. 利用对冲工具:投资者可以使用对冲工具如利率互换和期货合约来对冲利率风险。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利率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保障回报。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本金的风险。

这可能是由于债券发行人财务状况的恶化、违约事件或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引起的。

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时需要评估发行人的信用风险,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评估和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1. 债券评级:投资者可以参考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人的评级,如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

这些评级机构会根据债券发行人的还债能力和信用记录对其进行评级,投资者可以根据评级结果来选择投资债券。

2. 多样化债券投资组合: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信用评级的债券可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

当某个债券发生违约时,其他债券的回报可能会弥补损失。

3. 关注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与债券发行人相关的产业和市场情况。

这有助于预测债券发行人的还债能力,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

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

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债券是一种常见的投资工具,其作用是为借款方提供融资,并为投资者提供固定利息。

然而,债券市场也存在风险,其中两个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由于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会对债券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当市场上的利率上升时,债券的现金流将相对较低,从而使其价格下跌。

相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的价格将上涨。

因此,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动,以估计和管理利率风险。

为了管理利率风险,许多投资者采取了对冲策略,如使用利率期货或利用利率互换。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锁定债券的价格,并保护其投资免受利率波动的冲击。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分散投资组合,通过将资金分配给不同到期日的债券,从而降低整体利率风险。

除了利率风险,债券市场还面临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风险。

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必须评估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状况,以确定其偿还能力的可靠性。

信用评级机构为债券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投资者可以参考评级来评估信用风险。

然而,尽管有信用评级,但投资者仍然需要进行自己的调查和分析。

他们可以研究债券发行人的财务报表,评估其偿债能力,并关注证券市场中关于债券发行人的任何潜在问题的消息。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选择购买信用担保的债券,以减少信用风险。

信用担保可以是由政府、其他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证。

除了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投资者还应该注意其他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在出售债券时面临的困难程度,若市场上没有足够的买家,投资者可能会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债券。

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的风险,如果发行人违约,投资者可能无法收回全部本金。

综上所述,债券市场不仅提供了融资机会,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是债券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主要风险。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冲策略、分散投资组合和仔细评估信用状况等方式来管理这些风险。

投资债券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

投资债券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

投资债券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引言:在投资领域里,债券是一种常见的工具,其相对较低的风险和固定的收益使其备受投资者青睐。

然而,投资债券市场并非没有风险,其中最主要的两种风险是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本文将对这两种风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投资建议。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债券发行人或购买者无法按时或完全履行偿付义务的风险。

在投资债券市场中,不同的发行人信用状况不同,因此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也不尽相同。

信用风险的影响:1. 价格波动:当市场对某一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发生担忧时,其债券价格将会下跌,投资者可能会遭受损失。

2. 违约风险:如果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时或完全支付债券本金或利息,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债券违约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引起的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1. 市场利率上升: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已发行的债券在次级市场上的价格将下降,导致投资者持有的债券面临损失。

2. 重新投资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投资者在债券到期后重新投资的利率将可能更高,导致投资者错失更高的回报机会。

应对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方法:1. 多样化投资组合: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发行人、不同债券类型和不同到期日的债券,可以降低单一债券发行人或债券类型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2. 调整期限:一个有效的策略是根据当前市场利率水平和预期利率变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债券期限。

当市场预期利率上升时,选择较短期限的债券可以减小重新投资风险;相反,当市场预期利率下降时,选择较长期限的债券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3. 深入研究发行人信用状况:在投资债券之前,仔细研究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财务状况和业务模式等,以评估其违约风险,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4. 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各种可能影响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的因素,及时调整和管理投资组合。

结论: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是投资债券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两大风险。

信用利差与利率关系_赵亮

信用利差与利率关系_赵亮

信用利差与利率关系Connecting Credit Spreads and Interest Rates赵亮余粤摘 要:从信用风险结构化模型分析,当基准利率提高时,信用利差下降;反之信用利差上升。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债市实证研究发现,名义利率对信用利差变动的解释能力不高,而综合反映宏观经济环境和真实投融资收益水平的实际利率对信用利差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两国信用利差均与实际利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反向变动关系,而我国实际利率对信用利差的作用时滞稍长。

关键词:信用利差实际利率债券协整结构化模型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for credit risks, the credit spread declines (widens) when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rise (decreas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bond marke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nominal interest rates on credit spreads are minimal, whereas real interest rates, which provid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s of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return and cost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respectively, have mor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redit spreads. The results of cointegration analysis reveal that credit spreads move inversely with real interest rates in the long run in both countries; and the lags of the impacts of real interest rates on credit spreads are longer in China.Keywords: credit spread, real interest rate, bond, cointegration, structural model信用利差指同期限信用债券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之差,源于投资者对信用债券的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不足等风险所要求的风险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

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

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

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

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上。

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

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

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

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

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

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

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

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

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

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

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

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

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

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的外部因素的约束。

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

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

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

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

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四、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如下: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

我国过去长期搞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

(1)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

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

(2)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这是引致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

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

(3)企业的行为不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并不很重要。

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4、金融监管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

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

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如下:(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

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

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熨平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的波动。

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但是我国的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都不完善,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利率的市场化。

当然,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更需要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

(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①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

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

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它市场利率。

②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

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

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首先,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的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

其次,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

最后,建立规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

此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组建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为利率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

③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

(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

①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

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利率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状况。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宽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和企业的市场化进程。

②明确利率调整目标。

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利率变动的着眼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状况,而不是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问题,只有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出发考虑利率水平变动,利率才能发挥其作为间接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来。

事实上,目前我国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为目标的利率调整方式,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也不利于国有经济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③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

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

(4)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

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