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学与政府决策的关系

合集下载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世界格局、国际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的背景、原因、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知识点带来的影响。

一、冷战时期的背景与原因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开始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势力范围扩展等方面产生分歧。

冷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形态对立:苏联代表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两者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对立的立场。

2. 经济冲突: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存在竞争和冲突,例如美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以及苏联的经济扩张等,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3. 领土争端: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世界各地支持不同的地区冲突和革命,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4. 核武器竞赛:苏联和美国都拥有核武器,它们之间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使得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

以上是冷战时期的背景与原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格局,整个世界被分割成了两个对立的势力范围。

2. 军备竞赛: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核武器的发展和生产,使得世界面临着核战争的风险。

3. 代理战争: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通过支持各国的国内冲突和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代理战争,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这些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4. 经济全球化:冷战期间,两个大国为争夺影响力和扩大势力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援助和合作计划,这也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的发展。

以上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它使得世界进入紧张的两极对立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

历史事件解析: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演变

历史事件解析: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演变

历史事件解析: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演变1. 背景介绍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持续了数十年的敌对状态。

这一时期被称为冷战,由于双方并未直接交战,但却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和斗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紧张局势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超级大国。

然而,尽管他们曾是盟友,但在巴尔干半岛、东欧和德国等地区出现了政治分歧。

这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迅速形成了一个紧张的局势。

3. 对抗与竞争3.1 核武竞赛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核武器竞赛。

从1949年苏联首次成功测试核武器开始,两个超级大国加快了自己核武器的研发,并试图通过拥有更多更先进的核武器来增强自己的国家安全。

3.2 领土争端与代理战争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体现。

他们支持各种反对势力并进行代理战争,以争夺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韩战、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都是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代理冲突的例子。

4. 改革开放与终结4.1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开放1985年,苏联出现了新一轮领导层更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书记。

他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塑苏联政府机构,并推动经济的开放和民主化进程。

4.2 冷战终结与苏联解体1991年,随着斯大林主义思想的衰落和冷战结束的到来,苏联逐渐分崩离析。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独立国家的建立。

5. 结论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演变极为复杂,从最初的盟友到逐渐恶化的敌对状态,再到冷战终结和苏联解体。

这一时期的事件对全球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与政治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与政治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与政治冲突冷战是二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格局中的一场重要事件,持续了近五十年的时间。

在这一时期,国际安全局势紧张,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以及相关的政治冲突。

首先,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主要由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与对抗所主导。

这两个国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它们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

例如,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核武器的大规模扩散,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安全局势的紧张。

其次,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还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被迫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做出选择。

一些国家选择加入美国的阵营,成为美国的盟友,而另一些国家则选择与苏联结盟。

这种分裂和对立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政治冲突。

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冷战时期的政治冲突的典型例子。

这些战争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安全局势的紧张。

此外,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还受到了国际组织的影响。

联合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冷战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立,联合国的决策常常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干预和阻挠。

这导致了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和维护国际安全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

例如,在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的行动受到了苏联的否决,导致战争的进一步升级。

最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和政治冲突还受到了全球经济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经济竞争也非常激烈。

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全球资源和市场,导致了许多经济冲突。

例如,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贸易战和经济制裁成为冷战时期的常态。

这些经济冲突不仅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威胁。

综上所述,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局势与政治冲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

它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以及在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冲突。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抗与全球政治分化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抗与全球政治分化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抗与全球政治分化冷战是二战后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持久而激烈的对抗,不仅影响了全球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本文将探讨苏联与美国冷战对抗的起因、影响以及全球政治分化。

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时苏联和美国意识形态的冲突。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战后的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争夺。

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让双方不可能进行长期和平共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冷战对抗。

在冷战早期,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与苏联之间的摩擦主要集中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上。

美国推动了诸如北约等军事同盟的形成,以遏制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

而苏联则通过帮助共产主义国家扩大影响力,试图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随着时间推移,冷战的对抗逐渐升级。

双方之间的军备竞赛使得冷战不仅在欧洲持续升温,也开始扩大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苏联与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局限于军事,也在政治、经济、技术等领域展开。

苏联和美国的冷战对抗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整个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西方与东方阵营,被称为“铁幕”分隔。

这种对立不仅在地理上存在,更是思想、文化、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对抗。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被迫在两大阵营中作出选择,加剧了全球政治的分化。

其次,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抗影响到了各国内政。

多年的冷战阴影下,各国政府都受到了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响和操控。

在某些冲突地区,苏联和美国支持不同的政府或政治力量,使得这些地区动荡不安,饱受破坏和战乱。

同时,冷战也导致了冷战核武器扩散的问题。

苏联和美国的军备竞赛使全球许多国家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各国纷纷加入了核武器俱乐部。

这使得全球的核威胁加剧,世界变得更加危险和脆弱。

最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合作与发展。

由于两大超级大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力和争夺,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合作和发展无法得以顺利进行。

冷战时期

冷战时期

冷战时期冷战(1947年——1991年12月)冷战(Cold War)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和遏制政策,因此巴鲁克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冷战”与“铁幕”一词同时流行,表示美苏之间除了直接战争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的状态。

【概要表纲】序幕: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

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结束:苏联解体(1991.12)两大阵营:军事集团: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为首华沙条约组织(华约1955)资本主义阵营:美国为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49)实质认识: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资本主义的恐慌冷战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与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冷战的大幕又从砖瓦废墟上缓缓拉开。

美国和苏联——这一对超级大国,从共同对抗纳粹的威胁中解除出来后,就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相处。

希特勒刚一垮台,双方便展开全方位的竞赛,试图用它们的影响力控制整个世界。

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双方都在他国挑起间接的战争对抗,而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

没有一方希望挑动对方直接作战,因为这意味着全面核战争——人类毁灭的危险,双方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了冷战的态势。

即便是冷战,美苏双方也积极寻找多种途径与对方展开竞争。

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军备竞赛,双方囤集了足以让对方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

双方无时无刻不在策划实施着针对对方的间谍活动。

太空竞赛的唯一积极后果是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苏联人首次在太空航行,而美国人则抢得了登月的先机。

美国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

美国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

美国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对抗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

这场冷战的对抗持续了几十年,造成了世界格局的极大改变。

本文将探讨美国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并分析其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一、冷战爆发的原因冷战的爆发源于二战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意识形态、领土野心和全球影响力的对立。

美国代表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苏联则代表社会主义制度,强调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

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彼此间对立的立场。

二、冷战的代表性事件1. 我们政策:冷战初期,美国采取了遏制政策,即“我们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阻止苏联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扩张,通过集体安全体系(如北约)和美援计划(如马歇尔计划)来支持欧洲国家,并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2. 反应主义:苏联则采取了自己的反应主义政策,通过与周边东欧国家建立卫星国来保护其边境安全,并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改变世界格局。

例如,苏联在1949年成功进行了原子弹试验,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3.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这成为冷战期间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美国施加了经济封锁,并通过外交手段达成了解决方案,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

4. 雷根政府的军备竞赛: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雷根推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双方在核武器、导弹防御系统和军事技术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这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

三、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1. 全球政治: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代表,他们的竞争和对抗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分裂。

全球范围内的国家被迫在美苏两个阵营之间进行选择,并成为它们之间的地缘政治棋子。

2. 经济影响:冷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技术和经济上的竞争,这导致了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两个超级大国的敌对态势也导致了各种形式的经济制裁和贸易限制。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冷战是二战后期至1989年东西方两大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和竞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超级大国,他们之间的对抗和争夺影响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格局和发展。

冷战的惨烈程度为人所知,虽然没有爆发直接的冲突,但这段历史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冷战时期的起因和表现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权力争夺的差异,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美国推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观念与苏联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集权国家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两国之间的矛盾在言论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尽管并未发生直接冲突,但是冷战期间的一系列事件让世界陷入了对抗状态。

二、冷战时期的影响1. 国际关系格局的重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主导力量,世界分为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这种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做出选择,因此形成了世界局势的对立和紧张。

2. 冷战对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联合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大,两国为了争夺对外政策发言权,经常利用自己的强国地位来达成自己的意愿。

联合国的工作往往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干涉,导致了联合国的行动受到限制和制约。

3. 冷战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通过援助和干预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走向。

发展中国家常常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角逐也间接导致了第三世界的剧变。

4. 冷战带来的核武器和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和军备竞赛,为了保持军事的制衡,两国不断加大军备投入。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让全球范围内的核威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5. 代理人战争的兴起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全球的影响力,通过支持代理人参与战争成为一种常见手段。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对外政策比较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对外政策比较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对外政策比较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场史上前所未有的冷战。

在这场冷战中,两国不仅在军备竞赛、科技领域、文化交流等方面互相竞争,也在对外政策上互相比较,力求优势。

那么,在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哪些特点和差异呢?我将在本文中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苏联对外政策特点和策略1. 战斗民族心态苏联的对外政策可以被概括为军事外交+革命宣传。

在苏联对外交往中,军事力量是最主要的工具。

苏联崇尚强大、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喜欢用自身的军事实力来展现自己的强大和威猛,这也基于俄罗斯百年的战斗民族心态。

从苏联成立之初开始,苏联政府就重视自己的军事实力,严格控制军队,对军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反恐演讲和训练,增强了军队的韧性和战斗力。

2. 革命宣传苏联认为自己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文化内涵等在全球范围内是优越的,因此要推广自己的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

这也是苏联在对外交往中最具有特点的地方。

苏联在世界上极力宣传自己的各种政治理念,并要求其他国家也单向的效仿。

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向中国秘密提供了核技术,并帮助建设中国自己的核武器;而为了扩大自己在非洲和亚洲的影响,苏联也援助过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家。

二、美国对外政策特点和策略1. 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冷战期间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为主要政策,它的对外政策基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考量,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须获得更广泛、更稳定的支持。

这种政策使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放大了它的影响力,也巩固了它作为资本主义阵营最大阵地的位置。

美国支持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为这些国家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和军事支持,保障了这些国家在全球领域的地位和发展。

2. 统一经济领导美国以统一经济领导为策略,追求建立起一个在世界各地制度趋于统一的协议,以此保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策略使美国在冷战时期,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更加注重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联系。

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关系

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关系

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关系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关系被广泛视为国际政治史上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力量之一。

在这个时期,美国与苏联成为两个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对抗的超级大国。

这场冷战的同时,两个国家的互动关系异常紧张,无论是在外交,经济还是在文化层面上都存在着深刻的冲突。

背景1945年-1991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已经延续了几乎整个二十世纪。

这个时期,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高度敏感,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可能引发全球战争。

冷战的起源被很多学者认为是美国对苏联意图不明确的侵略政策,即扩张政策,这种扩张政策会危及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美国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军事、技术、科学以及文化、经济等等方面的施压手段,试图压制苏联的扩张活动,维护自己的地盘和地位。

原因美国与苏联的交恶是由于两国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存在深刻分歧和对抗。

美国奉行资本主义制度,支持民主自由,重视人权。

而苏联则坚定支持共产主义制度,重视集体主义和阶级斗争。

这种分歧形成了美苏之间对抗的基础,两方尝试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自己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美国占据了西方国家世俗文化霸权,苏联则占据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发展中国家的先锋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关系曾达到了空前紧张的地步。

这次危机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表明彼此之间的缺乏信任和意愿。

影响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对全球层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消除。

美国和苏联都在使用反间谍、间谍行动和军事行动等各种手段来刺探对方的情报。

这场冷战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将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美西方、苏东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划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阵营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阵营。

柏林围墙的建立只是这一分裂的一个例子,它代表着东西两边之间的隔离和断裂。

长期以来,冷战期间对美国和苏联关系的重新思考留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在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和沟通。

冷战起源

冷战起源

冷战的起源首先我解释一下冷战,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和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军事对峙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

郭建平、岳占菊在东方论坛发表的《试论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上提到的。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学术界的争论、第二部分是苏联和俄罗斯人的观点以及第三部分是中国学者的观点。

美国学术界的争论这一部分我主要看的是刘金质的《冷战史》以及郭建平、岳占菊在东方论坛发表的《试论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还有美国雷蒙德。

加特霍夫的《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英国约翰。

W。

梅森的《冷战1945-1991》,以及在知网上拉的一些文章。

在讨论冷战的起源,西方学者分为传统学派、修正学派、后修正学派。

传统派:对冷战的起源的解释一开始同政府的立场和观点完全吻合,故称为传统派。

持传统立场和观点的许多人就是当时制定对苏政策的重要人物,如杜鲁门、赫尔、贝尔纳斯、凯南等等。

传统学派的观点认定苏联是冷战爆发的第一责任者。

苏联应对冷战的产生负责。

这一学派从意识形态和苏联决策者个人风格的角度出发,认为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是追求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企图通过世界革命使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统治整个世界。

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美国仅仅是对苏联的扩张做出必要的反应,以防止极权主义的蔓延,保障自由世界的安全。

因为苏联是一个注重军事和侵略的国家,具有沙俄扩张主义传统,又有列宁主义的世界革命理论。

苏联号召和推动革命、摧毁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把斯大林的专制制度强加于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它的军事力量的增长和日益扩张的政治意志,毫无顾忌地扩张革命。

因此,传统派认为美国对苏联所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苏联侵略的勇敢和根本的反击。

在美国,这一观点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50和60年代成为冷战史研究的主流。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解读美国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决策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解读美国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决策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解读美国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决策作者简介:孙艳,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美国冷战期间和冷战后各界总统的对外决策过程为背景,用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和解读这两个时期美国的对外决策变化,最终得出国际关系理论和美国对外决策过程是一组互动的关系。

虽然美国对外决策整体主要受传统理论范式影响,但始终保持着灵活性。

关键词:对外决策;美国;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 1冷战及冷战后国际大环境分析二战时的联盟随着二战的结束开始对战后资源进行划分,因利益分配等问题导致以往的同盟国变成了敌对国,尤其是美苏这两个为二战所作贡献最明显的两个国家。

可以肯定地推断冷战后相当长时期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国际环境会是平稳的。

因为一是二战的惨剧使人们意识到战争对于战胜国和战败国都没有好处,战争只能使人类向死亡迈进得更快。

二是西方世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后大国关系的一个新的特点就是互相不再注重军事威胁,它们将矛头指向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虽然在所难免,但呈现出数量减少和规模缩小的趋势。

三是裁军和控军活动是战后联合国一直倡导的,大国都比较支持,说明安全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的。

四是由于全球问题的增加,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在加强,各国对外决策中的合作成分也在不断增多。

2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和解读两个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决策 2.1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决策主要受到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争霸实际上就是双方以实力为基础的对权力的角逐过程。

另外,美苏两大对立阵营的建立从本质上讲也是对现实主义理论中均势理论的再运用。

①现实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年代和60年代在国际关系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二战后的那段时间美国在进行对外决策时如果想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找到其进行决策的运用依据,也只能是从现实主义理论中去寻找最系统、最有指导性的理论,而且这一时期最完善、最符合国际环境需要的也只能是现实主义理论。

美国的冷战政策与战略决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与战略决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与战略决策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之间的一场长期对抗。

在这场对抗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战略决策,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美国在冷战期间的一些主要政策和战略决策,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首先,美国采取了遏制政策来应对苏联的扩张。

遏制政策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来限制苏联的影响力。

美国通过建立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军事联盟,加强与欧洲盟友的合作,以抵御苏联的军事威胁。

同时,美国还通过经济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向战后的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加强其抵抗苏联的能力。

这些政策和决策有效地遏制了苏联的扩张,维护了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

其次,美国在冷战期间还采取了干涉政策,以支持反共产主义势力。

美国认为共产主义是对自由和民主的威胁,因此积极支持反共产主义势力,如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对南韩和南越进行军事援助。

此外,美国还通过秘密行动和政府间合作,推翻了一些亲苏联的政权,如在伊朗和智利。

这些干涉政策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也反映了美国对共产主义的坚决立场。

另外,美国在冷战期间还采取了核威慑政策。

核威慑是指通过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威慑对手,以防止战争爆发。

美国在冷战期间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其核武器库存,以确保其拥有足够的威慑力量来抵御苏联的威胁。

这种核威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冷战期间的相对和平,因为双方都知道战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此外,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以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在冷战期间主导了建立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加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还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如马歇尔计划和中东援助计划,来与其他国家建立紧密的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价值观。

这些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使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塑造了后来的国际秩序。

总而言之,美国在冷战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战略决策,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这些政策和决策包括遏制政策、干涉政策、核威慑政策以及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国占领了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主导地位。

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甚至发生过多次政治和军事的对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大强国之间的对抗呢?一、历史背景冷战时期是二战后全球政治和军事形势的结果,这场战争导致的结构性变化迫使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深。

二战后,欧洲被分割为美国和苏联两个集团,冷战在德国首都柏林已经展开。

美国采取西方资本主义体系,苏联则采取东方社会主义模式。

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上各自的准备战争,导致两国之间紧张关系日益加深。

二、政治对抗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对抗主要体现在两国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日常博弈过程中。

其中,美国经常采用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等手段,试图通过压力来削弱苏联的领导力。

而苏联更倾向于采取间接手段,利用全球左翼政治和运动来对抗美国。

这种对抗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政治分裂,让很多人感到无助。

三、经济对抗冷战时期,经济对抗也是美苏之间十分重要的一环。

美国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实力让苏联十分忌惮。

为了应对美国的威胁,苏联也开始重新调整经济战略,实现从闭关自守向协调发展的转型。

虽然苏联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但是相较于美国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而美国则不断制裁苏联,尝试切断苏联外部的市场和资源来源,以使苏联丧失继续对抗的机会。

四、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事对抗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推动了全球武器和科技的进步,但同时也因为军备的升级而导致常规和非常规武器的发展。

两国军队的升级不仅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更使得全世界的国家感受到不可忽略的威胁。

此外,冷战时期也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越南战争,该战争导致全球反战运动的兴起。

总之,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对全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今天,虽然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缓和,但是对抗的后遗症依然存在。

当前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冷战的起源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冷战的起源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冷战的起源赵学功内容提要:冷战的起源是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一些美国学者将冷战起源的责任归因于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政策多持批评立场。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美苏领导人当时都并不想进行冷战,而是战后国际环境使然。

事实上,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进攻性和扩张性,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瓦解。

美国政府无疑应对冷战的发生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冷战冷战的起源一直是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学者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论著。

①而国外学界的研究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冷战的起源成为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②①参见沈志华《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及其转变》,九州出版社,2013;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1~36页;刘金质:《冷战史》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第1540-1571页;余伟民主编《冷战是这样幵始的》,学林出版社,2015;白建才:《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邓峰:《冷战起源研究的国际源流与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2期;戴超武:《斯大林、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俄罗斯研究》2013年第1期;沈志华、余伟民:《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俄罗斯研究》2019年第1期。

②参见马丁•麦考利《冷战的起源,1941一1949》(Martin McCauley,Origins of the Cold War,1941-1949),劳特利奇出版社,201*;梅尔文•莱夫勒、戴维•佩因特编《冷战的起源》(Melvyn P.Lefflet and David S.Paintet,eds.,Origins f the Cold War:An Internatiooal(转下页)4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七辑)美国学界不论是传统学派还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冷战史”研究者,大多将冷战起源的责任归因于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政策多持批评立场,这显然有失偏颇。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紧张而复杂,各种冲突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时期。

一、政治关系与冲突冷战期间的政治关系紧张至极。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和互相猜疑,常常导致严重的冲突。

其中,朝鲜战争是一场突出的冲突,始于1950年,结束于1953年。

这场战争是冷战中的一个热点,直接涉及到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利益争夺。

另外,越南战争也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冲突,美国以反共为由介入越南内战,与北越和南越展开了长时间的战争。

二、经济关系与冲突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均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巩固自己在全球的地位。

然而,两国的经济体系有很大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复杂。

例如,美国发起了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为欧洲提供经济援助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苏联则发起了COMECON计划,试图通过经济合作与东欧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系。

三、军事关系与冲突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两国争先恐后地发展核武器,并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除了核武器竞赛,双方还采取了许多其他的军事行动,如军备竞赛、间谍活动、领土争端等。

其中,古巴导弹危机可以说是冷战中最危险、最紧张的时刻之一。

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以回应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行动。

这一危机几乎演变成了核战争,但幸运的是最终通过谈判得以缓解。

四、其他国际关系与冲突除了美苏之间的冲突,冷战时期也涌现出一系列其他国际关系与冲突。

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的领土争端引发了几次冲突,尤其是1965年和1971年的两次印巴战争。

此外,中越关系也因为越南战争而陷入敌对状态。

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冷战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结语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中,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这段历史时期的各种冲突,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的,都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在二战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由于意识形态、领土问题等原因,双方出现了极度的对抗态势,进而形成了冷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采取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以互相对抗。

一、政治策略1.统一国际社会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所处的两个阵营,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不可避免。

因此,每一方都希望尽可能地统一国际社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治策略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利用其他国家,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支持。

2.加强军备竞赛美苏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是冷战时期的重要特征,也是政治策略的表现之一。

双方都在积极提升自己与对方的军事实力,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及对对方的威慑作用。

这也间接促进了战略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

3.推动意识形态在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尤其重要。

因为,两方之间的政治体系、文化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巨大分歧,也正是这种分歧导致了双方之间的对立。

美国和苏联采取的政治策略包括广泛地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扶植有利于自己的政治力量和运动。

二、军事策略1.战略核武器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进行了战略核武器的开发和试验,从最初的“原子弹”到后来的“氢弹”。

军备竞赛的热潮在这一领域里达到了顶峰。

两方拥有的核武器威慑作用极强,例如双方采取“二次打击原则”,即假设其中一方用核弹攻击对方,另一方有足够的核武器进行反击,这种策略就大大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2.间谍活动冷战时期,间谍活动也成为美苏两国之间互相侦察和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

两国都成立了自己的特工组织进行间谍活动,在领土内开展间谍活动,并在对方领土内进行情报搜集等。

这也是两方间的一种复杂的考虑和政治策略。

3.军事同盟及外交手段在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策略,与西欧、日本等国家组建了北约反共军事同盟。

对抗苏联及其东欧社会主义集团,成为美国冷战时期的政治中心任务。

苏联在反击过程中,通过主动进攻、武力侵占、对非盟政策等措施来获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成为了两个全球霸权之间的对立势力,战争的火药味弥漫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

除了军事力量的较量,更令人注目和持久的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

这场长达几十年的较量,在塑造世界格局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发展轨迹。

苏联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试图通过推广共产主义和反对资本主义体系,推动国际社会的转变。

美国则秉持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权利。

两股强大的力量展开了一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意识形态斗争。

在政治领域,苏联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扶植亲社会主义政权,并试图使其他国家效仿其体制。

苏联的标志性行动包括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援助朝鲜、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反美、反西方的活动。

苏联试图通过输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意识形态,来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力,进而崛起为世界霸主。

与苏联的相对立,美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以“自由民主”的旗帜吸引国际社会。

美国通过援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干涉以及外交手段,保护自由世界利益并遏制苏联的扩张。

美国政府也积极支持反共产主义势力,如在越南战争中对南越的支持。

此外,美国还通过文化输出,包括电影、音乐和娱乐节目等,宣传自由民主的理念,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支持者。

除了政治领域,苏联与美国的意识形态斗争也体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

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的太空竞赛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位宇航员。

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对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了威胁。

为了在意识形态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美国启动了阿波罗计划,成功将航天飞行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最终在1969年成功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极大地塑造了苏联与美国的国内政策和社会发展。

苏联加强了对国内的控制,限制了言论和媒体自由,强调国家安全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美国则以反共产主义为借口,实施了麦卡锡时代的反间谍运动,对持不同政见者进行打压。

苏联与美国在二战后的对立与冷战

苏联与美国在二战后的对立与冷战

苏联与美国在二战后的对立与冷战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大国成为了全球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经济体制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对立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冷战。

一、意识形态的对立苏联和美国在二战后的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苏联坚持共产主义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人民的工具,而美国则坚守着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使得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往往持不同立场。

二、经济体制的对抗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外,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程度较高,而美国则是市场经济体制,注重个体的经济自由。

这种差异使得两国在经济上存在着竞争和对抗。

三、地缘政治的冲突苏联和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欧洲和亚洲两个地区。

在欧洲,苏联试图通过建立东欧诸国的共产主义政权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则试图通过驻军和经济援助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在亚洲,苏联支持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地区冲突,而美国则试图在亚洲建立自己的势力圈。

四、冷战的高潮期冷战的高潮期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苏联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备竞赛和间谍活动,使得世界陷入了紧张的局势。

双方曾经发生过古巴导弹危机等严重冲突,但最终通过外交手段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

五、冷战的结束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衰落使得冷战局势发生了转机。

苏联的改革开放和民主化浪潮使得冷战逐渐走向了终结。

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正式结束。

六、对立与合作的混合格局尽管苏联与美国在二战后存在着对立与冷战,但两国之间也有一些合作的领域。

例如,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曾联手对付纳粹德国,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

此外,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两国也有合作的机会。

总结起来,苏联与美国在二战后的对立与冷战是由于意识形态、经济体制和地缘政治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苏共与美国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对立关系?

苏共与美国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对立关系?

苏共与美国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对立关系?一、冷战时期的对立与博弈(核武竞赛)1.1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在冷战期间,苏共代表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则代表资本主义阵营。

两大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经济制度以及全球势力范围上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形成了世界上两个主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的对峙。

1.2 核武竞赛引发的对抗升级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核武竞赛。

双方不断增加核武器的威力和数量,形成了一种恐吓、威慑和对抗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对立关系的升级。

二、战略冲突的表现(全球意识形态争夺)2.1 战后欧洲与亚洲的分裂与对立苏共与美国在战后的欧洲与亚洲地区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竞争,分别推行了不同的政治体系。

苏联影响下的东欧国家与由美国主导的西欧国家,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的影响范围上的对立,加剧了双方的对抗关系。

2.2 全球角逐的细分领域苏共和美国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对立也十分显著。

无论是经济、军事、科技还是文化等领域,苏美两国都在角逐全球影响力的同时进行着竞争和对抗,不断试图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三、对立关系的转变与消解(和平演变)3.1 维也纳会谈与苏联的自由化浪潮在冷战尾声的苏联,随着戈尔巴乔夫和彼得拉斯的兴起,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被推出,试图改变苏联的体制。

维也纳会谈作为苏美高层领导人重要的对话机制,标志着双方关系的缓和以及苏联的自由化浪潮的开始。

3.2 多边军控与削减核武器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晚期开始制定了一系列军控协议,例如《中导条约》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致力于减少核武器的数量和军备竞赛的紧张局势。

这些协议对于冷战的结束以及对立关系的消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对立关系的复苏与新的争夺(后冷战时期)4.1 改革的坎坷与社会主义理念的消退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俄罗斯的兴起,改革进程面临困境,导致苏联和社会主义理念面临挑战。

这一过程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围堵和对立,并形成了后冷战时期的新争夺。

官智合流冷战时期美国政治学术复合体初探

官智合流冷战时期美国政治学术复合体初探

基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131094);全国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14)。

作者简介:张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美国史。

①本文中“社会科学”一词,借用了美国官方文件中的定义,即“除了常规的社会科学外,广义地界定为包括人文科学、经济学以及地理学和精神病学(psychiatry )的一部分。

”Report 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old War Operations ,April 3,1952,CK3100310987,Database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hereinafter cited as DDRS ),Gale Group ,Inc.②自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告别演说中谴责了“军工复合体”,“复合体”一词就成为利益共同体的代名词。

③Henry A.Giroux ,“The Militarization of US Higher Education after 9/11,”Theory ,Culture &Society ,Vol.25,No.5,2008.官智合流:冷战时期美国“政治—学术复合体”初探张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冷战对美国社会造成的诸多影响中,官智合流是最为深刻且最具争议性的社会现象。

出于冷战需要,联邦政府大力扶助社会科学研究,客观铸就今日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地位;出于保卫“自由”的观念,美国学术界积极投身于冷战的战略研究与政策实践,并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冷战的进程。

冷战危机下形成的“政治—学术复合体”随形势发展而不断变迁,迄今仍是主导美国国家安全决策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官智合流;政治—学术复合体;冷战;美国;学术自由中图分类号:K71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2)06-0070-08如果将1991年视为有意义的参照点,冷战迄今已经过去整整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 学 月 刊 2014年 第6期论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学与政府决策的关系*王子晖[关键词]冷战;美国;苏联学;政府决策[摘 要]冷战时期,学者往来于政界是一个显著的美国政治文化现象,其中苏联学家群体由于学术政治化而面临学术与政治双重职业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了美国苏联学与政府决策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担任最高决策层的顾问、参与国会的各项活动以及在涉及外交与国防的联邦行政机构从事具体工作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

美国苏联学家的“学术-政治”双重职业角色在美国苏联学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学科自身的政治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冷战时期,学者往来于政界是一个显著的美国政治文化现象。

在美国,由于政治、法律、工商业、学术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一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够灵活地相互跨越各自领域,因此学者在进入政坛,为政府出谋划策,然后再回到学术界等方面并无明显的禁忌或障碍。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决策者及各级官员为了国家利益大力招募智囊,以获取有关经济、国防、外交等问题的建议。

从学者的角度来看,许多属于各类研究机构的社会科学家也主动参与到政府决策事务当中,将专业知识或学术成果应用于决策实践。

其中苏联学家群体因其专业方向的强烈政策实用性而始终对美国政府决策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诸如担任最高决策层的顾问、参与国会的各项活动以及在涉及外交与国防的联邦行政机构从事具体工作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而得以实现的。

许多杰出的美国苏联学家都曾有过政府工作的经历,有的甚至还成为最高决策层本身的一员。

可以说,这些学者在相关情报的分析和利用、冷战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针对苏联的谈判和交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基于美国相关学者或官员的访谈、回忆及调查报告等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学的政治化、苏联学家与政府机构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及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等问题作一探讨,旨在深化我们对美国苏联学的发展史和实践功能的认识。

一自美国苏联学产生之日起,学术政治化的问题在该领域就一直存在。

这里所说“学术政治化”,指科学研究中的方法或理论问题与政治意识形态、阶级立场及政府决策等政治因素相互融合的现象。

在美国政府甚至一般的美国公民看来,苏联一直是“极权与专制”的象征,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基本价值观等方面与自视为世界上“自由与民主”的代表的美国始终对立。

苏联在战后的迅速崛起,进一步使美国决策者认识到,必须加强对苏联国情的了解,并以宣传战和心理战的方式反击苏联。

因此,几乎所有涉及苏联的研究课题以及美国对苏政策都被美苏对峙的现实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这就决定了冷战时期的美国苏联学要比其他任何区域研究或社会科学学科更加趋于政治化,从而使美国苏联学在本质上具有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是有关苏联国情的学术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是涉及外交和国防事务的政策关注领域①。

由此可见,学术政治化构成了美国苏联学影响政府决策的基础,同时也体现在一些苏联学家穿梭于政界与学界之间的职业生涯当中。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93·*①*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资助项目”(20121020)。

贝蒂尔·尼格伦:《美国苏联学与美国对苏政策构建中的知识利用》(Bertil Nygren,American Sovietology and KnowledgeUtilization in the Formulation of U.S.Soviet Policy),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大学1992年版,第74~75页。

在后文详细探讨,这里暂且着眼于苏联学政治化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首先,美国苏联学家学术工作的首要出发点,是为了满足来自社会各方的政治需求。

在冷战背景下,连一般的美国社会科学家要研究一些热点问题都不可能不涉及政治,或者说难以避免被政治因素所干预,对于苏联学家来说,学术研究工作无法超脱于现实政治的情形自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使是关于革命前俄国史的研究课题,其落脚点都往往在于影射苏联①,至于在国家安全、军备控制等一些与政策关联最为紧密的领域,苏联学家长期以来更是完全为了满足政治需求而工作。

例如,美国各大高校中的苏联问题研究机构,就是在政府对苏联及美苏关系问题高度关注的刺激之下,先后于战后初期和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建立的。

这些机构一方面为涉及外交事务或情报分析的政府部门输送大量精通俄语并了解苏联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则在政府或军方的资助下承担诸多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的研究项目。

此外,还有许多苏联学家应兰德公司、中央情报局的要求,针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定期展开评估,或者以顾问的身份向多个政府部门提供建议并为国会的相关立法做出论证②。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苏联学家工作动机的政治属性和政治需求,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学的发展。

其次,多数美国苏联学家本来就持有明确的政治观点或属于特定的政治派别。

在美国苏联学界,学者们各自都有针对苏联的基本态度,而这一态度影响着他们在美国政治光谱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斯蒂芬·科恩(Stephen Cohen)、杜克大学的杰里·休(Jerry Hough)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塞韦伦·比亚勒(Seweryn Bialer)都被视为相对中间偏左的学者,而哈佛大学的理查德·派普斯(Richard Pipes)和马歇尔·戈德曼(Marshall Goldman)则被视为处于政治光谱的另一端③。

显然,当一个苏联学家持有某种政治观点或属于某一政治派别的时候,他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便倾向于从该政治观点或派别所代表的立场出发,并且将主动去捍卫而不是反思甚至抛弃那种立场。

因此,苏联学家无论是在其研究工作中引入政治观点,还是将其政治观点披上学术外衣作为伪装,都反映了在创造和传播知识的学术过程中政治因素所进行的渗透。

尽管多数美国苏联学家倾向于政治自由主义④,但该领域的政治氛围却并非完全静态,而是随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情绪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里根执政时期,美国苏联学界就曾出现明显的普遍右转。

最后,多数美国苏联学家热衷于参与有关国防或外交政策的公共辩论。

据大卫·恩格曼的粗略统计,在1945~1960年间,仅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这两座苏联学重镇的学者就撰写了数百篇关于苏联问题或苏美关系的政论文章,频繁发表在《新闻周刊》、《纽约时报》这类主流新闻媒体以及顶级专业刊物《外交》杂志上。

平均来看,两所高校的十多位著名学者每年都会有至少一篇文章发表在《外交》杂志,每季度都会有至少一篇文章发表在主流的报纸或杂志,而且这些文章几乎每月还会被引用或评论⑤。

在这方面,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是较为典型的。

他于1950年起在哈佛大学先后作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开始了其职业生涯,但因他认为纽约是“一个对于有着积极政治倾向的人来说更好的舞台”,所以在1960年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并且很快在政策领域崭露头角。

1960年代,他频繁进出·04·①②③④例如,俄国史专家理查德·派普斯就提出要从俄国历史本身去寻找苏联极权主义的根源。

他在一部关于俄国政治制度史的著作中认为,俄国社会一直无法对政治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苏联政权对所有国家资源予以全盘控制,正是沿袭了俄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不区分统治权与财产权的“家长式统治”[参见理查德·派普斯:《旧政权下的俄国》(Richard Pipes,Russia un-der the Old Regime),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1974年版,第xxi~xxii页]。

⑤ 大卫·C.恩格曼:《认识你的敌人:美国苏联问题专家的兴衰》(David C.Engerman,Know Your Enemy:The Rise and Fallof America’s Soviet Experts),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262页。

贝蒂尔·尼格伦:《美国苏联学与美国对苏政策构建中的知识利用》,第78页。

据一项由卡内基公司组织的针对约6万名美国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被归为“极其自由主义”和“自由主义”类别的占41%,其中多为社会科学家。

就自由主义者在各专业领域中所占的比例来看,社会学家中为72%,人类学家中为64%,政治学家中为61%,经济学家中为57%;工学、商学、农学等专业领域的人士则多为保守主义者[参见卡萝尔·H.韦斯:“导言”(CarolH.Weiss,“Introduction”),卡萝尔·H.韦斯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用社会研究》(Carol H.Weiss ed.,Using Social Re-search in Public Policy Making),莱克星顿:莱克星顿图书1977年版,第8页]。

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这一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外交政策智库,也是各大报纸杂志政论版的常客,甚至在《外交》上也总能够看到他的文章①。

布热津斯基公开表达了坚决对苏强硬的态度,因而也被称为“300年来第一个真正揪住俄国人不放的波兰人”②。

学术政治化更多地是一个程度而非真假的问题,因而也是一个难于被精确分析的问题。

总的来说,前文所列举的现象虽然仅仅是苏联学政治化的几个方面,但已经足够反映出美国苏联学的政治化程度。

由于政治化,美国苏联学家们得以面临学术与政治双重职业选择的可能性。

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思想家向执政者传授知识、提供建议、甚至直接参与政制或法律的设计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马基雅维利等都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些人物③。

在美国历史上,学者往来于政界的行为则可以追溯到伍德罗·威尔逊执政时期。

作为一位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本身就曾担任过大学教授和校长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7年9月设立了一个由大约一百五十位各领域专家组成、名为“调查”(The Inquiry)的庞大顾问团,为战后的和平谈判作准备,从而开创了政府在外交事务方面大规模依赖学者智慧的先例。

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时期,学者在政府中发挥作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战争对学术专长的需求,使众多学者或展开有助于政府形成正确战略决策的研究课题,或以专业技能直接领导各类战时成立的政府专门机构。

这类现象广泛存在于区域研究、国际关系研究、一般的政治学或经济学研究等美国学术界的各个领域,在苏联学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

正如斯蒂芬·科恩所说,“大学里的苏联学家与一些政府机构建立了许多公开而合理的关系……学术性的苏联研究变成了一个热衷于研究政治时事并富有十字军精神的高度政治化专业,而了解敌情则是其存在的理由”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