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章梳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人教版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其中的名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

著有《陶渊明集》。

2.选自《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3、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主题写作目的):作者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对立的美好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三、行文思路: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渔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拜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组织起来。

四、理解性默写: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五、简答题:10、第一自然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唐雎: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秦王: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无理、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安陵君:从容不迫、知人善用。
九下三
人物传记
《周亚夫军细柳》
汉·司马迁
《史记》
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赞扬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
八上六
《陈涉世家》
汉·司马迁
《史记》
叙述陈涉起义的全过程,表现了陈涉在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生动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洞察时局的能力以及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陈胜;胸怀大志、敢于反抗、富有远见、善于谋划、能够审时度势。
吴广:爱护士兵、机智果断、有勇有谋。
九下三
劝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本文讲述了邹忌借自己对生活小事的感受,讽劝齐威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邹忌:忠于国家、聪明机智善于反省、总结,头脑清醒、善于辞令。
齐威王:善于纳谏、赏罚分明、处事果敢、治国有方、贤明能干。
九下六
爱国报国
八上六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能使其迷惑、动摇、屈服。
八上六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无论何时都应该以“义”为重。
八上三
《与朱元思书》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知识梳理

八上第21课《桃花源记》一、原文 & 译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光亮透出。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桃花源中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中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中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写的一篇散文。

讲的是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这个地方与世隔绝,居民生活美好宁静,渔人离开后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②重要程度:在初中语文里挺重要的。

它是文言文的经典篇章,能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像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啥的,也能锻炼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③前置知识:要先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像“之”“而”“其”这些词常见的意思得了解,还有文言文的句式。

④应用价值:能提升大家对文言文的理解,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表达,在写作文描绘美好地方的时候可以借鉴。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体系里,是经典的精读课文,和其他描写古代社会景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文言文相关。

②关联知识:和古代文化里的隐逸文化、农耕文化有关,还和其他文学作品里的理想乡概念有联系,像《格列佛游记》里的慧骃国也有点类似世外桃源那种感觉。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文言文功底要求高一些,有些实词的生僻用法不好理解,像“阡陌交通”里的“交通”古今异义,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交通工具那些,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

- 关键点:理解作者表达的那种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归隐田园的思想。

④考点分析:在中考中很重要,考查方式有字词解释,像解释“便扶向路”的“扶”(沿着、顺着);句子翻译,比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要准确翻译;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详细讲解- 【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乱世,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他对这种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就创作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是他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世界。

就像我们现在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幻想一个没有压力惬意的地方一样。

②内容赏析:- 文本解读:从开头渔人忘路之远近,到发现桃花源,进入后看到里面的田园风光、安居乐业的居民,再到离开后找不到路,整体故事充满奇幻色彩。

- 主题分析:主题就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的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的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是由唐代诗人陶渊明所创作的。

这部小说道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景象,即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社会。

这个社会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没有饥荒,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

一、背景知识桃花源记是唐代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小说,书中的情节大致说的是一个隐蔽的桃花源。

这是唐代社会在和乱之后,文人士林逃到山中避难,顺便发现的一个没有人烟的山林。

这个山林里物产丰富,没有政治的干扰和社会的贫富差距,这个故事被解读为对唐朝政治和道德领域的一次反叛。

二、主要人物1、游士坐游士坐是桃花源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知识分子,热爱自由和平的生活,和林中的猎民、农民及渔民成为好友。

2、村民村民们是重要的人物,他们都是和平的生活,不担心所谓的外边纷争,唯一的任务就是忙于种植和捕鱼,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3、旁观者旁观者是那些在外界闲逛的士兵,他们最终问到了桃花源的位置。

三、主要情节1、图景之美这个物美价廉的农场比几千年来所有的农场都要好。

桃花源中所出产的水果和鱼肉极其美味,其景象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2、秩序之美游士坐说服全村人按照自然环境、人口规模和肉体劳动为基础恢复中世纪最基本的社会秩序。

较大的决策将通过全体村民表决,所有的工具、生产力都是公共财产。

所有成年男女每年两月到山下城镇交答卷、缴纳税款。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投票制度。

3、迷漫之美桃花源中的水晶泉流到了整个社区,时刻流动着一条松散而幸福的界线。

村民们和游客坐在水底下弯腰,为鱼儿和蜻蜓嗑糖。

游泳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活动,村民们用小船将食物和家具运送到亲戚的房子。

四、主要思想1、隐逸思想桃花源的出现代表了中国人对音乐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可以被视为传统中国隐士的乌托邦,他们尽可能地远离人群,以便更深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和绝对的平和与安宁。

2、大和谐思想桃花源是一个好的社会模型,它不仅在桃花山地区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也在经济和农业领域创造了许多财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知识讲解

《桃花源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颗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东晋著名诗人。

长于诗文词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2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

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

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

这就是《桃花源记》。

【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27】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规:计划。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2.具言:详细地说出。

13.叹惋:感叹、惋惜。

1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15.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16.诣.(yì):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7.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重点虚词1.悉:全,都。

(悉.如外人)【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8】2.乃: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3.咸:副词,全、都。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4.焉:兼词,这里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

(不复出焉.)5.既:已经。

(既.出,得其船)【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12】通假字1.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最新)-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最新)-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三、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武陵人 /捕鱼为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7.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3.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5.悉.如外人悉:都。

6.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向:先前的,原来的。

9.及.郡下,诣.太守及:到。

诣:拜见。

10.处处志.之志:动词,做标记。

11.寻向所志..所志:所做的标记。

(所+动词=名词)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15.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

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16.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17.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18.黄发垂髫....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五、重点字词归纳:(一)一词多义1.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2.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离开)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3.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4.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专题11 《桃花源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专题11  《桃花源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号“五柳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散文家。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一田园诗,因此又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⑵“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⑷[缤纷]繁多的样子。

⑸[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⑹[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⑺[穷]尽。

⑻[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⑼[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⑽[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⑾[才]仅仅、只。

⑿[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⒀[俨然]整齐的样子。

⒁[属]类。

⒂[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⒃[阡陌]田间小路。

⒄[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⒅[悉]全,都。

⒆[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⒇[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21)[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2)[乃]于是,就。

(23)[具]详细。

(24)[要]同“邀”,邀请。

(25)[咸]全,都。

(26)[妻子]妻子儿女。

(2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8)[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29)[遂]于是、就。

(30)[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31)[乃]竟然,居然。

(3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3)[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34)[为]对、向。

(35)[叹惋]感叹惋惜。

(36)[延]邀请。

(37)[语云]告诉(渔人)说。

(38)[不足]不值得,不必。

(3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40)[扶]沿着、顺着。

(41)[向]先前的。

(42)[志]做记号。

(43)[及郡下]到了郡城。

(44)[及],到。

(45)[诣]拜访。

(46)[规]打算,计划。

(47)[未果]没有实现。

(48)[寻]随即,不久。

(49)[问津]询问渡口。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字音】俨(yǎn)然黄发垂髫(tiáo)要(yāo)诣(yì)太守【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消失(词类活用)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名篇。

1. 内容概述《桃花源记》是一篇以桃花源为主题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现的桃花源的仙境,描写了那里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文中主人公一行人偶然间发现了这个遗世独立的桃花源,感叹于这里人民的自给自足、和平安宁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们离开后无法找到回去的路。

这篇文篇通过描绘遗世独立的桃花源,寄托了人们对乌托邦式美好未来的向往。

2. 人物角色2.1 主人公主人公是一个意外来到桃花源的旅人,他和同伴偶然发现了桃花源的位置,被这里人民的美好生活所折服。

他试图向外界传达桃花源的存在,但并未成功。

2.2 桃花源人民桃花源人民生活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乌托邦般的地方。

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食物丰足、人民安宁。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一无所知,过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3. 美好生活的描绘《桃花源记》通过详细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好乌托邦一般的世界。

在桃花源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水清花丽,动物和谐相处,形成了一片人间仙境。

而人民的生活也十分幸福、和平,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劳动也有丰盛的食物,没有纷争和矛盾。

他们与世隔绝,没有被外部的世俗所困扰。

4. 寓意与反思4.1 平和与安宁《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被视为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给人们展示了平和与安宁的生活场景。

这一点反应了古代文人对平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也给现代社会传递了人们对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的思考。

4.2 隔绝与怀旧作为一篇描绘与外界隔绝的故事,不禁让人们思考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桃花源人民的幸福生活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寻找一些养生活、减压的方式,以及与社交网络、繁忙的工作相对立的的生活方式呢?5. 文学风格《桃花源记》以叙事散文的方式呈现,旨在描绘和表达一种理想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人教版语文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梳理 大全

人教版语文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梳理 大全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描写桃花源中的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好、土地肥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陋室铭》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 写与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 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10.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1.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在平时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1一、重点句子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渔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见。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小孩全都安适舒畅,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了酒杀了鸡做了饭(来款待他)。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给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去之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到处做了记号。

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二、词语解释缘:沿着,顺着行:行船。

桃花源记的情节梳理

桃花源记的情节梳理

桃花源记的情节梳理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讲述了渔人偶然进入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外桃源的故事。

本文通过描述渔人的经历、村民的热情好客以及桃花源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下面是对该故事的情节梳理:一、渔人误入桃花源一天,一位渔人在江边垂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水洞,他怀着好奇的心情进入了这个神秘的境地。

在这里,他看到了满眼的桃花盛开,美不胜收。

二、渔人与村民交流在桃花源中,渔人遇到了热情好客的村民们,他们带领着渔人参观了这里的一切。

渔人和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这些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外界隔绝,没有战争和压迫。

三、桃花源美景桃花源内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如清澈见底的溪流、茂密的竹林、奇特的岩石等。

此外,这里的房屋建筑也独具特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人们彼此尊重、关爱互助,形成了浓厚的社区氛围。

四、桃花源人的善良淳朴桃花源的人非常善良和纯真,他们对陌生人充满了友好和热情。

当渔人想要离开时,村民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了他,并赠送了许多礼物以示感激之情。

他们希望渔人能够将这个美好的地方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魅力。

五、揭示真相后的思考最后,渔人在返回世俗世界后,向世人讲述了他所经历的美好时光。

然而,由于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他的故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理解。

这引发了对理想社会和现实差距的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六、桃花源的启示从《桃花源记》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在桃花源里,人们和睦相处,彼此关爱,这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渴望的。

其次,这个故事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桃花源中的美景不仅令人陶醉,还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渔人误入桃花源的经历让我们思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并激发我们去追求一个更美好、更公正的世界。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文人陶渊明。

在这个短小精致的故事中,他以幽美的文字描绘出一个理想化而宁静的桃花源,寄托了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下面将对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背景《桃花源记》是五代时期文人陶渊明所创作的一篇隐逸小品。

故事中的桃花源被认为是他渴望逃离战乱和陋俗世界的理想乡土,也是一种遥远而美好的世外桃源。

故事情节陶渊明在一次打猎时迷失了方向,意外发现一个隐藏在山水之间的美丽村落。

这个村落地处幽静,群山环绕,村风淳朴,没有战乱、繁华和生活的冲突。

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与外界隔绝,积极向上。

陶渊明和村民互相欣赏,相互学习,渐渐深入了解这个世外桃源的生活。

桃花源的特点桃花源虽然与世隔绝,但却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地方。

村庄红墙绿瓦,小桥流水,而人们生活的智慧与宁静更令人称道。

村民们以农耕为生,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没有争斗和纷争。

他们没有法律而仍能和平共处,这是一种自持礼、敬老爱幼的社会伦理。

主题《桃花源记》的主题被认为是对逃避现实和追求理想世界的表达。

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景和平静生活,陶渊明让人们感受到对现实世界的迷失和困惑,同时也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与满足。

意义《桃花源记》是一篇有理想追求的文学作品,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常常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躁动,追求物质和成功导致人们疲惫不堪。

桃花源则象征着心灵栖息的一片净土,提醒人们应该重视内心的安宁与平静,追求真正的幸福。

影响《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

它不仅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风格,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桃花源的概念也成了历史上反映乡村理想境地的代名词。

结语陶渊明以精湛的文字描绘了一个让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短小的文学作品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和追求。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缘.溪行:沿着、顺着2.夹岸:两岸3.芳草鲜美..:新鲜美好4.落英..缤纷..:落花。

/ 繁多的样子。

5.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6.欲穷.其林:尽7.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8.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9.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12.悉.如外人:全、都13.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14.并.怡然自乐:一起15.乃.大惊:于是,就16.具.答之:详细17.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18.咸.来问讯:全,都19.妻子..邑人..:妻子儿女。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翻译及知识梳理)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翻译及知识梳理)

十六陈涉世家(汉)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曾经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停止去,往失望倘使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往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倘使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之..安知鸿鹄你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哉!”志向呢!”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贫苦人民。

发配去守边。

停驻编次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戍边的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适逢,恰巧遇到。

估计按照秦朝法律队伍,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误期,按照秦朝法律都要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逃跑发动同样为国事而死斩首。

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因为屡次,多次派率领有人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二世却杀了他。

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卒,楚人怜.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发现桃花林及沿途美景
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
美好的生活环境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及感受:“林尽水源…豁然开朗。


人们的生活环境:“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2、3)桃花源中宁静人们的衣着、劳作、幸福生活:“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


美好的生活环境
及淳朴的社会风人情世风与世疏离久远“乃大惊”
尚(宁静、安乐)热情好客、古道热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淳朴的社会风尚桃源人自述来此原因、经过“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他们不愿意也不屑于世俗交往的心情
(4&5)再寻桃花源,不可复得(神秘)
主题:厌恶战争,追求和平,向往理想社会
第一段:发现小潭的经过, 描绘小潭的概貌 小 石 潭 记 ① 交代小潭方位及发现缘由:“心乐之” ② 发现小潭,“水尤清洌”——水清 ③ 潭底 ——————————石奇 ④ 潭周围的树木 ——————树茂 第二段:潭水,游鱼 明写:鱼 暗写:水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静态)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鱼欢 第三段:潭水的来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折 “不可知其源”————————溪水悠远 第四段: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受 ① 小潭四周环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②给人的感受:“凄.”“清.”“悄怆..” 第五段:记下同游者姓名 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