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从富兰克林到库仑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

合集下载

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最新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1课时学业达标测评)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最新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1课时学业达标测评)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最新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1课时学业达标测评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 从闪电谈起(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2.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中的质子数将( )【导学号:17592004】A.增加B.先增加后减小C.不变D.减小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5.(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6.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 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7.(多选)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1­1­6所示,则( )【导学号:17592005】甲乙图1­1­6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球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1)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2)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2)若A、B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跳舞了.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或者哈气会影响实验效果呢?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可以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同位置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容易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多,实验效果明显;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潮湿,空气很容易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效果不明显.1.2 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库仑定律(建议用时:45分钟)1.(多选)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A .真空中两个带电球体间的相互作用B .真空中任意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C .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 .真空中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则可应用库仑定律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B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 .元电荷就是质子D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3.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C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D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4.两个点电荷放在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若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了它原来的12,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减少了它原来的( )【导学号:17592008】A.15B.14C.13D.125.两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板上,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同时释放两球,它们的加速度之比将( )A.保持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增大D.减小6.如图1­2­4所示,两个半径为r的金属球放在绝缘支架上,两球面最近距离为r,带等量同种电荷,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两球之间的静电力( )【导学号:17592009】图1­2­4A.等于k Q29r2B.大于kQ29r2C.小于k Q29r2D.等于kQ2r27.把一电荷Q分为电荷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要使它们之间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8.如图1­2­5所示,在一条直线上的A、B、C三点上分别放置Q A=+3×10-9 C、Q B=+4×10-9 C,Q C=+3×10-9 C的点电荷,试求作用在A电荷上的作用力.【导学号:17592010】图1­2­59.距地面为300 m的高处,固定有一个带电荷量为q1=1 C的物体,如图1­2­6所示,问它能吸起多重的在地面上的带电荷量为q2=-1 C的物体?图1­2­6伏打1786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放在两块不同金属之间的蛙腿会发生痉挛现象,他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电现象.1791年伏打得知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做了一系列实验.伏打还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证明电不仅能使人体产生颤动,而且还会影响视觉和味觉神经.他用两种金属接成一根弯杆,一端放在嘴里,另一端和眼睛接触,在接触的瞬间就有光亮的感觉产生.他用舌头舔着一枚金币和一枚银币,然后用导线把硬币连接起来,就在连接的瞬间,舌头有发麻的感觉.后来,伏打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两片不同金属不用动物体也可以有电产生.1.3 物质的又一种形态(建议用时:45分钟)1.(多选)下列关于电场和电场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特征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B.电场是人为设想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C.某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越大D.某点的场强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2.(多选)点电荷A的电荷量为Q,在其电场中的P点放置另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B,下列关于P点场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将A的电荷量加倍,则P点的场强加倍B.若将B的电荷量加倍,则P点的场强加倍C.若改变A的电性,则P点的场强反向D.若改变B的电性,则P点的场强反向3.在电场中某一点,当放入正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放入正电荷时,该点的场强方向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场强方向向左B.只有在该点放入电荷时,该点才有场强C.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右D.关于该点的场强,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为F,这点的电场强度为E,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q、E、F三者关系的是( )5.如图1­3­7所示,AB是某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电场线上P处自由释放一个负检验电荷时,它沿直线向B点运动.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电荷重力)( )图1­3­7A.电荷向B做匀速运动B.电荷向B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C.电荷向B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D.电荷向B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6.下列关于电场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A.电场线方向就是正试探电荷的运动方向B.电场线是直线的地方是匀强电场C.只要初速度为零,正电荷必将在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运动D.画有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未画电场线的地方不一定无电场7.如图1­3­8表示在一个电场中a、b、c、d四点分别引入试探电荷时,测得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像,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17592014】图1­3­8A.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B.a、b、c、d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d>E a>E b>E cC.a、b、c、d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a>E b>E d>E cD.无法确定这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8.如图表示的电场线分布图,其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17592015】9.电荷量为Q1=3.0×10-10C的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F=6.3×10-7N,方向竖直向上,求:(1)该点的场强是多大?场强方向如何?(2)如果将负电荷Q1改换为Q2=6.0×10-10 C的正电荷,那么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是多少?如果该点不放电荷,该点场强是多大?接地放电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措施.1.4 静电与生活(建议用时:45分钟)1.身穿化纤衣服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会看到电火花,并伴有“叭叭”的响声,其原因是( )A.由于化纤衣物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B.人体本身带电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产生放电现象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修高压电路的电工穿绝缘衣比穿金属衣安全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C.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会被电死D.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3.如图1­4­7所示,先用绝缘细线将导体悬挂起来,并使导体带电.然后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接触A点,再用小球与验电器接触.用同样的方法检验B、C部位的带电情况,则( )图1­4­7A.与A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B.与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C.与A、B、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一样大D.通过实验可确定导体上平坦部位电荷分布比较密集4.(多选)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现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图1­4­8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4­8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作之间有一强电场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D.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5.(多选)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C.雷雨天气外出时,不可以在户外打手机D.以上说法都不对6.如图1­4­9所示是静电除尘装置示意图,它由金属管A和管中金属丝B组成,有关静电除尘的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7592018】图1­4­9A.A接高压电源负极,B接高压电源正极B.煤粉等烟尘吸附电子后被吸在B上C.靠近B处电场强度大,B附近空气被电离成阳离子和电子D.煤粉等烟尘在强大电场作用下电离成阴、阳离子,分别吸附在B和A上7.在干燥的环境里,复印机工作时常因出现复印纸粘在一起影响复印质量.可用什么方法防止纸粘在一起?试说明理由.8.图1­4­10所示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形成匀强电场.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混合在一起的a、b两种颗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a种颗粒带上正电,b种颗粒带上负电.经分选电场后,a、b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A、B上.问:图1­4­10(1)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荷?(2)试简述分选原理.9.如图1­4­11所示,在桌上放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0~30 cm.在宽0.5 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擦,就可以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了.图1­4­11(1)为什么小纸人会翩翩起舞?(2)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把“跳舞区”烤一烤,实验效果会更好,此现象说明了什么?(3)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跳得就不活跃了,此现象说明了什么?(4)通过以上实验现象,找出一种防止静电的方法.尚未握手已出“火花”许多人都有过以上经历,握手时,指尖接触时或者手接触到金属物体时,有“触电”的刺痛感;早晨梳头时越梳越乱,甚至“怒发冲冠”;晚上脱衣服时,会伴着蓝色闪光和“啪啪”响声等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当感觉到电击时,人身上的静电电压已超过 2 000 V;当看到放电火花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经超过3 000 V,这时手指会有针刺般的痛感;当听到放电的“啪啪”声音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高达7 000~8 000 V.医学专家说,持久的静电会使人体血液的碱性升高,血钙减少,尿中钙排泄量增加,对于血钙水平低的患者十分不利.尤其对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静电更易使其病情加重或诱发早搏.从中医角度来说,人体静电太强,是体内隐藏某种病症的先兆,不能不防.答案及解析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 从闪电谈起(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解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A错;并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B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C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 D2.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中的质子数将( )【导学号:17592004】A.增加B.先增加后减小C.不变D.减小【解析】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也带上了负电荷,质子数不变,转移的是电子(负电荷).【答案】 C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是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负电,故A正确.【答案】 A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头发蓬松的原因是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 B5.(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质子并不发生转移,而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D均正确.【答案】BD6.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 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解析】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1.6×10-15C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1.6×10-15 C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104个电子,乙得到了104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 B7.(多选)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1­1­6所示,则( )【导学号:17592005】甲乙图1­1­6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甲图中至少有一个球带电D .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解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 正确,D 错误;甲图中两球带电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球带电而另一个球不带电,两球因感应而相互吸引,故A 错,C 正确.【答案】 BC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1)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2)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 (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接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正电导体移近它们,然后把它们分开,移走带正电导体.【答案】 见解析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 、B 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2)若A 、B 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解析】 设A 、B 原先所带电荷量均为q ,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A 后,电荷量平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q 2,A 带电荷量为q 2,原不带电小球再与B 接触,总电荷量平分,q 2+q 2=34q ,原不带电小球与B 均带电荷量为34q ,所以电荷量之比为q 2∶34q =2∶3.带异种电荷时,A 带电荷量为q 2,B 带电荷量为q -q 22=q 4,即原不带电小球与B 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所以电荷量之比为2∶1.【答案】 (1)2∶3 (2)2∶1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跳舞了.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或者哈气会影响实验效果呢?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可以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同位置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容易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多,实验效果明显;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潮湿,空气很容易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效果不明显.1.2 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库仑定律(建议用时:45分钟)1.(多选)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A.真空中两个带电球体间的相互作用B.真空中任意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C.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真空中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则可应用库仑定律【解析】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这两个带电体均可视为点电荷,而且在真空中,则可应用库仑定律,故C、D正确.【答案】CD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元电荷既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一个质子或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或者等于e.【答案】 B3.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C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D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解析】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并不是由带电体的大小及带电量大小决定,而是看其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结果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故B 正确.【答案】 B4.两个点电荷放在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若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了它原来的12,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减少了它原来的( )【导学号:17592008】A.15B.14C.13D.12【解析】 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不变,其中一个电荷量增加了它原来的12,则电荷量变为原来的32倍,根据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k Q 1Q 2r 2可知,若保持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应让另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3,即减少了它原来的13,所以选项C 正确. 【答案】 C5.两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板上,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同时释放两球,它们的加速度之比将( )A .保持不变B .先增大后减小C .增大D .减小【解析】 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球所受的库仑斥力大小分别为F 1、F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1=F 1m 1,a 2=F 2m 2,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球间的库仑斥力等大反向,故F 1=F 2,可得出a 1a 2=m 2m 1,故两球的加速度之比与两球间距大小无关,A 正确. 【答案】 A6.如图1­2­4所示,两个半径为r 的金属球放在绝缘支架上,两球面最近距离为r ,带等量同种电荷,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 .两球之间的静电力( )【导学号:17592009】。

最新沪科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沪科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最新沪科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从闪电谈起
最新沪科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2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库 仑定律
最新沪科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4页 0076页 0119页 0121页 0123页 0145页 0147页 0169页 0192页 0250页 0280页
第一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1.2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库仑定律 1.4静电与生活 2.1提示电磁联系的第一个实验 2.3改写通信史的发明——电报和电话 第三章划时代的发现 3.2一条来之不易的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3.4电能与社会 第四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4.2无线电波与现代通信 第五章走进现代化家庭 5.2厨房里的革命
最新沪科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从闪电谈起-沪科教版选修1-1教案

1.1从闪电谈起-沪科教版选修1-1教案

从闪电谈起-沪科教版选修1-1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闪电是真空中的放电现象,掌握“电荷分离、电场强化、电击放电”三个步骤。

2.理解沿着等电位线的电场线方向,掌握电场性质。

3.熟悉简单电荷体系及其叠加原理。

4.通过探究电势差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电势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闪电放电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点,理解电场线和电势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理解电势概念的抽象性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及方法1.导入(5分钟)简单介绍闪电这一现象,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探究闪电放电的过程及相关概念。

2.知识讲解(40分钟) 2.1 闪电放电的过程及相关概念•第一步:电荷分离–探究云和地面之间的电荷分离过程–介绍电荷重心概念–引入电势能概念•第二步:电场强化–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探究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及其方向•第三步:电击放电–掌握电离和导电的概念–了解导电的条件及闪电放电的形态–探究闪电的声光效应2.2 电场线和电势 * 掌握点电荷的电场线形态及其性质 * 了解等势面和等势线的定义及其特征 * 引入电势概念和电势差计算公式3.实验探究(30分钟)实验1:电场探究•利用电荷棒和小球进行实验,探究电场线形态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实验2:电势探究 * 利用万用表测量电势差,探究等势线和等势面的性质及其区别4.综合归纳(10分钟)总结本课内容,强化重点、难点,在回答问题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作业布置针对性强的作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

针对本课,作业布置建议如下: 1. 完成练习题:对于所学的概念、原理,合理安排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制作学科展板:让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图文并茂的形式,方便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探究和综合归纳四个环节,全方位展示了闪电放电的过程和相关概念,理论功底夯实,实验探究环节设置与课程对接,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操作中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1 从闪电谈起课件 沪科选修11沪科高中选修11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1 从闪电谈起课件 沪科选修11沪科高中选修11物理课件

12/9/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
2021/12/9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kùlún)
No Image
12/9/2021
第三十页,共三十页。
3.接触带电 (1)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带电物体 的净电荷的一部分就会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 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2)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发生接触时,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 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两个导体球分离后,各 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恰好中和时,两导体球都不带电).
第十页,共三十页。
例如: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 A、B,使它们彼 此接触.用带正电的有机玻璃球 C 靠近 A、B(如图所示),将 A、B 分开,再移走 C,则 A 将带有负电荷,B 将带有正电荷 且 A、B 的带电量相等,将 A、B 接触,A、B 将不再带电.
12/9/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12/9/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思路点拨] 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的过程,两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解析] 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 1.6×10-15 C 的正 电,那么由电荷守恒可知,乙应带了 1.6×10-15 C 的负电, 即甲失去了 104 个电子,乙得到了 104 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 项是 B. [答案] B
带正电的物体甲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乙,乙一定带负电吗? 提示:不一定,乙有可能不带电.
12/9/2021
第五页,共三十页。
二、电学的“法典”——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_创__生__,也不能_消__失__,它只能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去,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 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_不__变__. 2.尖端放电: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越是 尖突的部分 , __电__荷__密__度__越大, 也越容易 __放__电_, 这称为 _尖__端__放__电___.

高中物理第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

1.1 从闪电谈起(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解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A错;并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B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C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 D2.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中的质子数将( )【导学号:17592004】A.增加B.先增加后减小C.不变D.减小【解析】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也带上了负电荷,质子数不变,转移的是电子(负电荷).【答案】 C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是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负电,故A正确.【答案】 A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头发蓬松的原因是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 B5.(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质子并不发生转移,而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D均正确.【答案】BD6.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 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解析】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1.6×10-15C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1.6×10-15 C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104个电子,乙得到了104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 B7.(多选)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1­1­6所示,则( )【导学号:17592005】甲乙图1­1­6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球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解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正确,D错误;甲图中两球带电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球带电而另一个球不带电,两球因感应而相互吸引,故A 错,C 正确.【答案】 BC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1)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2)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 (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接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正电导体移近它们,然后把它们分开,移走带正电导体.【答案】 见解析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 、B 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2)若A 、B 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解析】 设A 、B 原先所带电荷量均为q ,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A 后,电荷量平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q 2,A 带电荷量为q 2,原不带电小球再与B 接触,总电荷量平分,q 2+q 2=34q ,原不带电小球与B 均带电荷量为34q ,所以电荷量之比为q 2∶34q =2∶3.带异种电荷时,A 带电荷量为q 2,B 带电荷量为q -q 22=q 4,即原不带电小球与B 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所以电荷量之比为2∶1.【答案】 (1)2∶3 (2)2∶1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跳舞了.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或者哈气会影响实验效果呢?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可以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同位置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容易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多,实验效果明显;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潮湿,空气很容易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效果不明显.。

2018-2019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

2018-2019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

1.1从闪电谈起(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解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A错;并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B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C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中的质子数将()【导学号:17592004】A.增加B.先增加后减小C.不变D.减小【解析】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也带上了负电荷,质子数不变,转移的是电子(负电荷).【答案】C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是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负电,故A正确.【答案】A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头发蓬松的原因是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B5.(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质子并不发生转移,而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D均正确.【答案】BD6.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解析】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1.6×10-15C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1.6×10-15C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104个电子,乙得到了104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B7.(多选)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1­1­6所示,则()【导学号:17592005】甲乙图1­1­6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球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解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正确,D错误;甲图中两球带电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球带电而另一个球不带电,两球因感应而相互吸引,故A错,C正确.【答案】BC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1)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2)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接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 (3)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正电导体移近它们,然后把它们分开,移走带正电导体. 【答案】 见解析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 、B 两球接触后移开. (1)若A 、B 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 (2)若A 、B 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 设A 、B 原先所带电荷量均为q ,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A 后,电荷量平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q 2,A 带电荷量为q 2,原不带电小球再与B 接触,总电荷量平分,q 2+q 2=34q ,原不带电小球与B 均带电荷量为34q ,所以电荷量之比为q 2∶34q =2∶3.带异种电荷时,A 带电荷量为q 2,B 带电荷量为q -q 22=q 4,即原不带电小球与B 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所以电荷量之比为2∶1.【答案】(1)2∶3(2)2∶1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跳舞了. 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或者哈气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可以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同位置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容易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多,实验效果明显;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潮湿,空气很容易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效果不明显.。

高中物理 第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 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 沪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 第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 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 沪科版选修

1.1 从闪电谈起(建议用时:45分钟)1.以下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互相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获取电子就必然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必然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剖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所以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用然总是失去电子,所以不能够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A错;其实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B错;物体若是本来带正电,获取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C错;依照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中的质子数将()【导学号:17592004】A.增加B.先增加后减小C.不变D.减小【剖析】将不带电的金属球A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B接触后,金属球A 也带上了负电荷,质子数不变,转移的是电子(负电荷).【答案】C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由于()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剖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是由于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负电,故A正确.【答案】A4.在明亮干燥的冬日里,若是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梳子仇人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缩短【剖析】头发蓬松的原因是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答案】B5.(多项选择)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相同资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由于摩擦以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剖析】两种不相同资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获取电子的带负电,质子其实不发生转移,而且互相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D均正确.【答案】BD6.甲、乙两个本来不带电的物体互相摩擦(没有第三者参加),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 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剖析】甲、乙两个物体互相摩擦,甲带1.6×10-15 C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1.6×10-15 C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104个电子,乙获取了104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B7.(多项选择)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互相作用凑近或远离,如图1-1-6所示,则()【导学号:17592005】甲乙图1-1-6A.甲图中两球必然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必然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最少有一个球带电D.乙图中两球最少有一个带电【剖析】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乙图中两球必然带同种电荷,B正确,D错误;甲图中两球带电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球带电而另一个球不带电,两球因感觉而互相吸引,故A错,C正确.【答案】BC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虑以下问题:(1)能不能够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2)能不能够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够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剖析】(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凑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觉出正、负电荷;尔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别,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正电导体移近它们,尔后把它们分开,移走带正电导体.【答案】见解析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必然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2)若A 、B 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剖析】 设A 、B 本来所带电荷量均为q ,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A 后,电荷量均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q 2,A 带电荷量为q 2,原不带电小球再与B 接触,总电荷量均分,q2+q 2=34q ,原不带电小球与B 均带电荷量为34q ,所以电荷量之比为q 2∶34q =2∶3.带异种电荷时,A 带电荷量为q 2,B 带电荷量为q -q 22=q 4,即原不带电小球与B 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均分,所以电荷量之比为2∶1.【答案】 (1)2∶3 (2)2∶1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若是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收效会更好.若是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够跳舞了.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也许哈气会影响实验收效呢?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能够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相同地址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所以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简单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加,实验收效明显;若是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润湿,空气很简单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收效不明显.。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3物质的又一种形态沪科11沪科1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3物质的又一种形态沪科11沪科1
12/13/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解析:选 B.正电荷的电场线是由正电荷出发指向四周无穷 远处的直线 A 错误;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由图知 EA >EB,又因 F=qE,得 FA>FB,B 正确;由 a=F/m 可得 aA >aB,C 错误;B 点 E 的方向即为正电荷在 B 点的受力方向, 而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D 错误.
12/13/2021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电场、电场线都是客观存在吗? 提示:电场是,电场线不是.
12/13/2021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2.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
12/13/2021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三、电场的定量表示 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__电__场__力__F__跟它的电 荷量 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_场__强__.
12/13/2021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题型 2 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在真空中 O 点放一个点电荷 Q=+1.0×10-9 C,直
线 MN 通过 O 点,OM 的距离 r=30 cm,M 点放一个点电荷 q=-1.0×10-10 C,如图所示,求: (1)q 在 M 点受到的作用力. (2)M 点的场强. (3)拿走 q 后 M 点的场强. (4)M、N 两点的场强哪点大? (5)如果把 Q 换成-1.0×10-9 C 的点电荷,情况又如何?
12/13/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解析:选 BD.公式 E=Fq是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故 选项 A 错误.式中 F 是放置在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所受到的电 场力,q 是试探电荷的电量,不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故 选项 B 正确,选项 C 错误.由 E=kQr2可知,D 也是正确的.

高中物理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沪科选修11沪科高中选修11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沪科选修11沪科高中选修11物理课件
第十五页,共十八页。
[解析] 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可知,电场线稠密的地方场强大, 电荷在场强大的地方受到的电场力大,产生的加速度也必然 大.选项 AC 正确. [答案] AC
12/9/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八页。
2021/12/9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kùlún)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 A 点运动到 B 点,径迹如图中 虚线所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
A.A 点的场强大于 B 点场强 B.A 点的场强小于 B 点场强 C.粒子在 A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 B 点的加速度 D.粒子在 12/9/2021 A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 B 点的加速度
12/9/2021
第七页,共十八页。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体,相互接触后电荷量平分:若带同 种电荷,则总量平分;若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然后把剩余 的电荷量平分. (2)库仑力与力学中的重力一样也是按性质分类的力,在受力 分析时要注意库仑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
12/9/2021
第八页,共十八页。
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1.方向性 电场强度 E 是表示电场力的性质的一个物理量.规定正电荷 受力方向为该点场强的方向. 2.唯一性和固定性 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 E 是唯一的,它的大小和方向与 检验电荷无关,它决定于形成电场的电荷(源电荷)及空间位 置.电场中每一点对应着的电场强度与是否放入电荷无关.
单位:V/m
Hale Waihona Puke 12/9/2021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二页,共十八页。
克林从富兰电场电场线意特常义点见:起不疏线电表始闭密方场示于合反向线电正、映等:场电不场于孤的荷相强该立强交的点,正弱大场、终和小强负止方方点于,向电负某向荷电点荷切,等

高中物理沪科版1第一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教师用书第1章章末分层突破

高中物理沪科版1第一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教师用书第1章章末分层突破

章末分层突破[自我校对]①斥②吸③摩擦④库仑⑤模型 ⑥k Q 1Q 2r 2⑦真空⑧点⑨力⑩Fq⑪k Qr 2⑫正⑬强弱和方向⑭正⑮负⑯相交⑰疏密一、对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总的电荷是不改变的.2.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k Q 1Q 2r 2,其中k 是静电力常量;F 是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力,Q 1、Q 2是两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r 是两点电荷间的距离.上式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有3个完全一样的金属小球A 、B 、C ,A 带电荷量为7Q ,B 带电荷量为-Q ,C 球不带电,今将A 、B 固定起来,然后让C 反复与A 、B 球接触,最后移去C 球,求A 、B 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多少?【解析】 在本题中C 球不带电,让其分别与A 、B 接触,三个小球满足电荷守恒定律,电荷量会重新分配,最后三个小球都具有相同的带电荷量.再分别利用库仑定律求解在不同时刻时的库仑力即可.C 与A 、B 反复接触,最后A 、B 、C 三者电荷量均分,即q A ′=q B ′=q C ′=7Q +(-Q )3=2Q A 、B 间的作用力为F ′=k 2Q ·2Q r 2=4kQ 2r 2原来A 、B 间作用力F =k 7Q ·Q r 2=7kQ 2r 2,所以F ′F =47.即为原来的47.【答案】 47二、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无论电荷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方向如何.电场强度就是应用电场的这一性质而定义的.通过电荷受的力与电荷量的比值,给出了定义式E =F q .接着又结合库仑定律给出了真空中点电荷电场的决定式E =k Q r 2.应用时要注意它们的区别.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它能形象地表示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并能清楚地描述不同种类的电场,如匀强电场、点电荷的电场、以及等量同种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等.如图1-1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 和b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1-1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C.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大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解析】由图可以看出a处的电场线比b处密,故A、C选项错,B选项正确;正电荷受力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a点的切线方向与b点的切线方向不同,故D错.【答案】 B。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4 静电与生活学案 沪科版选修1-1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从富兰克林到库仑 4 静电与生活学案 沪科版选修1-1

静电与生活1.知道静电对日常生活、生产有利也有害,通过实例,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静电的利用与防止.2.培养运用物理原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一、从闪电的功过说起闪电时放出的能量极为巨大,会导致森林起火、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造成巨大损失.但闪电也有它的好处:每次闪电时会使空气中的氮和氧直接化合,产生NO,随雨水降落形成硝酸盐,是一种很好的氮肥;在人类进化史上闪电也功不可没.二、静电的应用静电的应用是利用了静电停留在物体的某一部分,并能吸引轻小物体这一特点,如静电复印机、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除尘等新技术.1.静电复印机的工作原理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静电除尘的原理当感应圈电源接通时,玻璃管中的导线和管外线圈间就会加上高电压.玻璃管中的气体被强电场电离,成为电子和正离子,正离子被吸附到直导线上,电子在向管外线圈运动,运动过程,遇到烟气中的固体颗料,并使之带负电,吸附到玻璃管上,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下面去.3.使药液带电与叶片相吸,可防止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农药被风吹走,提高喷洒效果.三、静电的防止防止静电危害最基本的方法是:尽快把静电导走,避免过多的积累.1.印染厂里防静电:印染厂里的静电现象会使印染质量下降,人们常常采用湿度调节来解决这一问题.2.避雷针:雷电这一静电现象常常会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为了避免雷电的危害,通常使用避雷针.3.油罐车防静电:油罐车的尾部拖有一条铁链,靠它把电荷导入大地,避免由静电造成的危害.一、静电是如何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可以起电,甚至干燥的空气与衣物摩擦也会起电.摩擦起的电在能导电的物体上可迅速流失,而在不导电的绝缘体如化纤、毛织物等物体上就不会流失而形成静电,并聚集起来,当达到一定的电压时就产生放电现象,产生火花并发出声响.二、静电的应用静电喷漆将喷枪和待喷漆工件分别接在高压电源的正负两极,从喷枪喷出的漆带同一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形成大量的雾状漆,这些带电的雾状漆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非常准确地向带有另一种电荷的工件奔去,牢固地粘在工件表面,完成喷漆.静电喷漆不担提高了喷漆质量,而且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目前已经广泛地运用到生产当中.三、静电的防止1.防止静电的危害应遵守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基本原则: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静电迅速引走以避免静电的积累.控制可以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方法:接地放电、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2.静电的防止——放电(1)火花放电当电荷在物体上大量聚集时,在物体周围会产生电场,如果电场足够强,原来是绝缘体的空气被强电场击穿变为导体,这一现象称为空气的电离,强大的电流通过电离的空气时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并放出大量的热,这就是火花放电现象.①云层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闪电、雷鸣.②在干燥的空气中脱掉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噼啪声.③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两个导电杆之间产生电火花.(2)接地放电用导线把带电体与大地连接起来,从而使带电体上的电荷导入大地.这是接地放电现象.①油罐车尾部拖一铁链,把车上的电荷导入大地.②飞机降落时,它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橡胶轮胎导入大地.③计算机房和大型电话交换机房的地板要用导电良好的材料制成,以减少静电的积累.(3)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也就是将空气电离.中性分子电离后变成带负电的离子和带正电的离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撞击空气分子,使它们进一步电离,产生更多的带电粒子,那些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符号相反的离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电荷中和,这就是尖端放电.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①避雷针就是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避雷针上的电荷通过针尖放出,逐渐中和云层中的电荷,保护建筑物不遭受雷击.②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做得尽量光滑,就是为了避免尖端放电的产生,夜间高压线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绿色光晕,俗称电晕,也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现象.题型1 静电的利用图为静电除尘示意图,在M、N两点间加高压电源时,金属管内空气电离,电离出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遇到烟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因而煤粉被吸附到管上,排出的烟就清洁了.就此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接电源的正极B.M接电源的正极C.电场强度E m>E nD.电场强度E m<E n[思路点拨] 根据题干中提及的煤粉带负电和吸附到管上的现象分析.[解析]电子附在煤粉上,使煤粉带上负电荷,煤粉若能吸附在管壁上,说明管壁带正电,N接电源正极,将金属棒与金属管壁看成电容器,则其内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金属棒附近的m点处电场线较密,而靠近金属管壁的n点处电场线较疏,故m处场强比n处场强大,即E m〉E n.[答案] AC本题易出现读题不认真,抓不住题干的关键词和隐含条件而找不出解题突破口的现象.题型2 静电的防止下列措施中,属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A.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条B.小汽车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C.在印染厂中保持适当的湿度D.在地毯中夹杂0.05~0.07 mm的不锈纲丝导电纤维[思路点拨] 注意静电所能产生的危害及静电的特点,根据静电的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静电的危害.[解析] 油罐车后装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条,可以及时导走油罐车上产生(摩擦等原因)的静电荷,避免电荷越积越多产生高压放电,使油罐车起火爆炸,所以A项正确.在地毯中夹杂导电纤维,同样是为了导走摩擦产生的静电荷,而印染厂中保持适当湿度,是为了使静电荷及时散失,避免干扰印染的质量,所以C、D项正确.而在小汽车外露出一根小天线,是为了接收电磁波(收音机等),如果小天线不露在汽车外,车内处于被金属包围的环境中,因静电屏蔽作用,无法收到无线电信号,因此,B项错误.所以A、C、D项正确.[答案]ACD尽快把静电导走,避免电荷越积越多,是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随堂检测]1.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现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作之间有一强电场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D.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解析:选AC.由正电荷对涂料的吸引作用可得出涂料带负电荷.2.如图所示,先用绝缘细线将导体悬挂起来,并使导体带电.然后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接触A点,再用小球与验电器接触.用同样的方法检验B、C 部位的带电情况,则()A.与A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B.与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C.与A、B、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一样大D.通过实验可确定导体上平坦部位电荷分布比较密集解析:选B.带电导体的平坦部位电荷比较稀疏,凸出部位电荷比较密集,即C处电荷最密集,B处次之,A处最稀疏,因此小球接触A点时,取得的电荷最少,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箔片得到的电荷最少,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小;反之与C处接触时,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3.关于静电复印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正确说法是( )A.充电时让硒鼓表面带上负电B.硒鼓上静电潜像带正电C.墨粉带正电D.复印过程中,白纸不带电解析:选B.复印每一页书稿都要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等几个步骤,这些步骤是在硒鼓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依次完成的:充电:由电源使硒鼓表面带上正电荷.曝光:利用光学系统将原稿上字迹的像成在硒鼓上,硒鼓上字迹的像实际是没有光照射的地方,保持着正电荷,而其他地方受到了光线照射,正电荷被导走.这样,硒鼓上就留下了字迹的“静电潜像”.显影:带负电的墨粉被带正电的“静电潜像”吸引,并吸附在潜像上,显出墨粉组成的字迹.转印:带正电的转印电极使输纸机构送来的白纸带正电,带正电的白纸与硒鼓表面墨粉组成的字迹接触,将带负电的墨粉吸到白纸上.4.如图为静电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负电荷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D.在同一位置带电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答案:ABD5.在给电脑硬件进行维修时,技师常把手在金属水龙头上触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人在干燥环境中工作时,由于人体与衣服的摩擦,常出现静电现象,与金属水龙头或地接触可以把电荷导走.答案:导走身上的静电,防止电荷把电脑上的电子元件损坏[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67(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A.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B.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C.油罐车安装拖地的铁链D.静电复印解析:选AC.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导出地面电荷与云层电荷中和,油罐车安装拖地铁链是利用铁链将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B、D两项是静电的作用.2.静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有时也会带来很多麻烦,需要防止,下列有关静电的现象和行为,对我们有利的是()A.静电喷涂B.飞机轮胎用导电胶制成C.油库非常干燥D.静电除尘解析:选ABD.静电喷涂、静电除尘是静电现象的应用,故A、D选项正确,飞机轮胎用导电胶有利于及时把产生的静电导走.故B选项正确,油库干燥,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导走,易发生危险,故C项错误.3.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主要原因是()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D.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解析:选B.由于摩擦起电,且干燥天气中不易导走,头发间带了较多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穿着化纤服装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噼啪”声,这是由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B.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压总是很低的,因此对人不会造成伤害C.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压可能高达几千伏以上D.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产生的静电能量很小,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解析:选B.化纤服装与人的毛发或其他衣物摩擦起电,带静电并产生火花放电,我们会听到“噼啪”声并能观察到电火花.脱化纤衣服时产生的静电压很高,可高达数万伏,但静电荷量很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选项A、C、D 说法是正确的.故选项B说法是错误的.5.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解析:选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的表面有静电,会吸引灰尘颗粒,所以选项D正确.6.人造纤维比棉纤维容易沾上灰尘,其原因是( )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解析:选D.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由于衣服的摩擦等原因要产生静电,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灰尘容易吸附到衣物上.人造纤维比棉纤维的绝缘性能强,更容易积累静电荷,因此更容易吸引灰尘.7.在编织某种地毯时,常在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A.使地毯更好看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D.释放静电,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解析:选D.在地毯中夹杂一些良导体不锈钢丝是为了及时将地毯上积累的静电导走,以防有静电吸附灰尘等不利现象产生.8.静电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几乎都是让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到电极上.现有三个粒子a、b、c从P点向下射入由正、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A.a带负电荷,b带正电荷,c不带电荷B.a带正电荷,b不带电荷,c带负电荷C.a带负电荷,b不带电荷,c带正电荷D.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荷解析:选B.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判断.正确选项应为B.二、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在桌上放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0~30 cm.在宽0.5 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擦,就可以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了.(1)为什么小纸人会翩翩起舞?(2)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把“跳舞区”烤一烤,实验效果会更好,此现象说明了什么?(3)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跳得就不活跃了,此现象说明了什么?解析:(1)玻璃板被摩擦后产生电荷,使硬泡沫塑料与纸人相互吸引.(2)说明在干燥环境中容易起电,其原因是干燥的空气不会把摩擦后玻璃板上产生的电荷导走.(3)说明在潮湿的环境下,不易摩擦起电,因为潮湿的空气具有导电能力,把摩擦后玻璃板上产生的电荷导走了.答案:见解析10.雷电是怎样形成的?避雷针为什么装在建筑物的顶部,且必须接地?雷电天气,能不能在大树下避雨?解析:云层与云层之间以及云层与大地之间通过摩擦、感应等方式带有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火花放电,形成雷电;避雷针装在建筑物顶部,以便于尖端放电;避雷针接地,以便于接地放电;在有雷电的天气,人们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因为在空旷的田间,大树易于积累电荷,容易发生放电现象.答案:见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从闪电谈起课标导思1.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和特点.(重点)2.知道感应起电现象.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用定律解释起电现象.(难点)4.知道闪电的本质.1.对摩擦玻璃起电的理解:电不能因摩擦而创生,而只是从摩擦物转移到玻璃管,摩擦物失去的电与玻璃管获得的电严格相同.2.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绝缘导体,使绝缘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二、电荷守恒规律1.起电的实质:物体的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中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去,该物体呈现正电,另一物体呈现负电.所以,带电是由于电子的转移产生的.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三、推动电学研究的科技发明1.摩擦起电机大约在1650年,德国的盖里克发明了第一台能产生大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2.莱顿瓶在1745年至1746年,物理学家克莱斯特和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同时发明了一种贮存电的装置——莱顿瓶.摩擦起电机和莱顿瓶的发明,解决了如何获得大量电荷和有效地贮存电荷的难题,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手段.四、尖端放电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越是尖突的部分,电荷密度越大,也越容易放电,这称为尖端放电.五、富兰克林统一天电与地电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一次风筝实验,证明摩擦起电所获电的性质和天空中的闪电是同样的.一、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1.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个不同种的物体相互摩擦,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获得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的原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且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负电荷.(3)摩擦起电的本质: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即摩擦起电是物体间电荷的转移引起的.2.感应起电(1)用带电的物体靠近没有带电的物体,也能使没有带电的物体带电.例如,将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来没有带电的金属导体,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就会发生移动,从而在导体表面出现“感应电荷”.(2)感应起电时,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同时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且靠近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3)感应起电的本质: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即物体中发生电荷的转移.【特别提醒】 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的不同是前者没有接触而只是靠近,后者必须直接接触.2.感应起电过程只是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使导体两端显出不同电性,而实质上导体仍不带电,导体上正负电荷的数目仍然相等.3.接触起电(1)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带电物体的净电荷的一部分就会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2)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发生接触时,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两个导体球分离后,各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恰好中和时,两导体球都不带电).(3)接触带电的本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电荷的转移.【深化探究】感应起电能使物体带电,你认为对使用的物体应有怎样的要求?这种方式能使绝缘体带电吗?提示:感应起电中要使物体带电,物体内的电荷必须能自由移动,在带电体的作用下,电荷向两端集聚,因此,物体应是导体.而绝缘体内部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所以不能用感应的方法起电,一般可以用接触或摩擦的方式使其带电.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在不同物体或物体不同部分间的转移.当一个物体得到电荷时,其他物体失去电荷;它所得到的电荷就是其它物体失去的电荷.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是不改变的.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一、认识静电现象(多选)原来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22940000】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导析】(1)相互摩擦后两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2)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接触后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 正确.【答案】AD1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均满足电荷守恒定律.2只有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后等分总电量.1.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一个塑料小球时( )A.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B.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C.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D.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塑料小球被吸引时,塑料小球可能不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也可能带正电,但塑料小球如果被排斥,则小球必定带电,且与橡胶棒带同种电荷.【答案】 D二、感应起电(多选)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1­1­1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导析】理解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不带电的导体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使导体两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带电棒靠近两导体球时,会在甲球感应出异种电荷,乙球聚集同种电荷.此时若先分开甲、乙,再拿走棒,甲带与带电棒电性相反的电荷,乙带与之相同的电荷;若先移走带电棒,甲、乙两球将呈电中性,再分开甲、乙两球,两球都不带电,故选项A对,选项B错.将带电棒与两球接触,带电棒上的电荷将转移到两球上,分开后两球带与带电棒同种性质的电荷,故选项C对.【答案】AC感应起电注意的问题分析此类问题时,一定注意将导体分开和移走带电体的先后顺序,二者是不同的.2.如图1­1­2所示,将不带电的导体A、B接触后去靠近带正电的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两导体分别带上了________、________电荷.图1­1­2【解析】在带电体C的正电荷作用下,导体AB上的电子做定向移动,使得A端得到电子带负电,B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若先把A、B分开,再移去C,A端的电子无法再转移回B端,使A导体带上负电,B导体带上正电.【答案】负正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带电体,导体两端就会带等量异号电荷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D.玻璃棒与任何物体摩擦后均会带上正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的规律可知,A项正确;由物质的电结构可以否定B选项;起电的过程就是得失电子的过程,C对;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与其他物体摩擦就不一定了,D错.【答案】AC2.(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两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感应起电的实质: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导体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的另一端带同种电荷,即电荷在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被创生.选项B、C正确.【答案】BC3.如图1­1­3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1­1­3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解析】导体内能够移动的是自由电子,C带正电,导体中自由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答案】 B4.如图1­1­4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导学号:22940001】图1­1­4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解析】由于静电感应,导体MN两端分别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靠近带电体的M 端带上正电,远离带电体的N端带上负电,两端的金属验电箔都会张开.【答案】 C5.(多选)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大量物质组成的,常见的物体通常表现电中性,也就是说物体并没有带电,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因为( )A.组成物体的物质中根本就没有电荷B.物体中包含有大量的电荷,但是没有净电荷C.组成物体的物质中正、负电荷一样多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的正电荷量与周围电子的负电荷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表现为电中性,则A错;当包含物质的正电荷总量同负电荷总量不相等时,其电荷中和后多余的部分叫净电荷,若物体没带电,则正、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没有净电荷,则B,C正确.【答案】BC学业达标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解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A错;并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B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C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 D2.(多选)下列关于物质的电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22940002】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电中性的物体若内部的原子失去电子,则该物体带了负电【解析】电中性的物体若内部的原子失去电子,则该物体带了正电.故D错误.【答案】ABC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是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负电,故A正确.【答案】 A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头发蓬松的原因是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 B5.(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质子并不发生转移,而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D均正确.【答案】BD6.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 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解析】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1.6×10-15C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1.6×10-15 C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104个电子,乙得到了104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 B7.如图1­1­5所示,两个带电球,大球的电荷量大于小球的电荷量,可以肯定( ) 【导学号:22940003】图1­1­5A.两球都带正电B.两球都带负电C.大球受到的静电力大于小球受到的静电力D.两球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解析】由图中小球向右倾斜可知,小球受斥力作用,两球带同种电荷,但无法确定是哪种电荷,故A、B均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球间的静电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正确.【答案】 D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1)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2)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 (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接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正电导体移近它们,然后把它们分开,移走带正电导体.【答案】 见解析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 、B 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2)若A 、B 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_.【解析】 设A 、B 原先所带电荷量均为q ,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A 后,电荷量平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q 2,A 带电荷量为q 2,原不带电小球再与B接触,总电荷量平分,q2+q 2=34q ,原不带电小球与B 均带电荷量为34q ,所以电荷量之比为q 2∶34q =2∶3.带异种电荷时,A 带电荷量为q 2,B 带电荷量为q -q 22=q 4,即原不带电小球与B 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所以电荷量之比为2∶1.【答案】 (1)2∶3 (2)2∶1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跳舞了.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或者哈气会影响实验效果呢?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可以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同位置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容易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多,实验效果明显;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潮湿,空气很容易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效果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