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课前预习】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4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A.B.人民公社的撤销C.乡镇企业的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 D【解析】依据表中的信息1980~1982年,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
但企业采用这样的措施没有主动权,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此材料说明()A.有利于节约资源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C.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C【解析】繁琐的审批程序充分说明了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3.“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它是指()A.农村的土地改革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村建立人民公社D.农村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答案】 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取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多劳多得。
4.下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出现图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1978”年,据此可推断①②符合。
5.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所反映出的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的辛勤劳动B.乡镇企业的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答案】 D【解析】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由于党的农村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1)国企存在弊端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2)农村改革的推动 过去了。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1.从群众自发 到中央肯定、 推动。
2.从试点到推 广。 3.从农村到城 市。
4.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 制改革。
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揭开改革序幕)
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变?
1927年 由城市转向农村 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1、含义: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方针)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方针)
时间: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有什么意义呢?
决策: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
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趣味探究演示安徽凤阳改革前后流行的花彭词,以及当地农民打花彭庆丰收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改革前后的变化,感受党的政策的伟大性和英明性。
花鼓词如下:“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请分析凤阳历史上出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强调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含义:指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各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 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C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A 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B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1、原因: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1)试办时期:1978—1984年;(2)开始的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共十大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3、影响:(1)积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职工增加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 我国是什么时候停止使用这些票证的呢?你 知道“票证时代”的结束说明了什么吗?现 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目标导航
• ●课标要求
•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二、经济体制改革
•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内容 • ①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1978年安徽、四川率
先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责 任包产制到组;、不包产久到户,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 ②基层政权家庭组承包织经的营 调整:1983年,中央决定撤 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_____________, 建立乡、镇政府;人撤民销公社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 员会。
• (2)意义 •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 性的变革。 • 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 革。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中心环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企_业_活_力_________,把企业搞活。 • (2)措施 • 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_企_分_开_______,简政放权,
• 巧思妙记: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二、二”: 一个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个改革: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种经济 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理论,提出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革开放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展开的。
第四单元 二、非选择题 6.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历史不同的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
代末的我国农村变革。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 题: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业
方法
农业
国防
科学技术
思想方法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管理
岳 麓 版 历 史
活动方式
二、1.大锅饭 各农户 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负营亏 生产责任制 3.生活水平
土地公有制 生产 1984 经 调整
分户自主经营
包产到户
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产业结构 农村经济
现代化建设
第四单元 三、1.农村改革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增强企业活力 3.中共中央关于经 十四大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必要性: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国以来,我国 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 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 端,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分配中 的平均主义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本质:改革的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岳 麓 版 历 史
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单元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进程 (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 (2)1993 年 , 全 国 人 大 将 《 宪 法 》 第 15 条 修 改 为 “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我国宪法。 (3)1997 年 , 中 共 “ 十 五 大 ” 报 告 指 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________,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以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 局基本形成。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决策的内容,认识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知识体系】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方针的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③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1)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②实质:的调整。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过程:(1)试点时期(1978—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
(2)全面展开(1984—199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进一步深化(1992------)1992年,了“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
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经济体制。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 想,凤阳小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 直接原因: 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大步:包产单干,离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土不离乡,离土又离 乡其中“离土不离乡” (2)改革措施: 指什么?
1、背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基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
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配置为主
资源配 置方式
小结
根本目的
含义: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 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 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回答: 1.这次在北京开幕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 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5、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意义)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 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 6、存在的问题 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 功与失误,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 什么原则?
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 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人民公 社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村改革有哪些内容?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 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 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 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 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 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遵循规律与经验教训: ①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 ②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 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习题(含解析)
收购,改名“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 国民政府经济部派员接管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后改名“中国蚕丝公 1946 年 司第二实验绢纺厂” 第二实验绢纺厂作为国营企业隶属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中国蚕丝公司领导,次年改 1949 年 名为国营嘉兴绢纺厂 1984 年 国营嘉兴绢纺厂成为嘉兴首批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单位 1994 年 国营嘉兴绢纺厂改制成七个分厂,八个公司
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 可知,合资企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 C 项正确。 答案:C 6.1992 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 革的新浪潮”。这里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扩大开放 解析:结合材料“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分析,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谈到了要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正确。 答案:C 7.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 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解析:据题干可知,该会议“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目标,故选 C 项。 答案:C 8.嘉兴绢纺厂是嘉兴最早的现代丝绸厂,它的曲折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 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v
v
v
v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在极左、极右思想泛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 当时,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智慧和成就
重难点 重点 对内改革的具体内容 难点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v v v
不 走 寻 常 路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思路决定出路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农村 经济 体制 改革
敢问路在何方
先农村 后城市 城市 经济 体制 改革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 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 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况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0
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严重阻碍生产 力发展
小农经济阻碍 农业合作化 国民经济发展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私有制 公有制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放 生产力
片面追求 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 吸取教训 承包责任制 体制改革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温故知新:
列举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主要历史事件及时间 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内容——主体、特点
2、一五计划的时间、特点及成就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实质、影响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八大的内容
5、左倾错误泛滥的时间、表现、标志、影响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有趣的教学设计)
第19 课经济体制改革(有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家庭联产承包承任制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②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
④理解国企改革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探究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再现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情景,让学生深切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
②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教具: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一>复习导入:利用一条手机短信导入,内容演示如下:毛泽东,真伟大,能把美蒋打趴下。
邓小平,还真行,有法收复香港城。
江泽民,能力强,“三个代表”放光芒。
请思考:邓小平有什么办法可以收复香港,中国何时收复香港的,中国收复香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如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增强,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呢?由此导入。
<二>组织学生填写学案上的知识框架:教师边巡视边解答学生的疑问.然后由各小组组长把本组内不能填写的问题反映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三>引导学生分析学案上的探究思考题。
题目如下:一、如何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加以对比说明。
同:1.都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2.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土地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 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 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国史通鉴(第一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样的措施?(4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政策调整 所有制 阶段
分配制度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阶段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 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合作探究
1.请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答:(1)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
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2)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 主 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潍 孟坊 君四 中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观 看 视 频
( 一 ) 情 景 导 入 温 故 知 新
(二)解读课标 明确方向
课标解读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 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 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答:(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没有 (3)因为这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
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1)着眼点是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是否发展生产力
为标准
阅读材料:思考:国有企业改革前有哪些弊端?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从原料购进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根据 国家统一计划进行,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导致政企职责不明。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推动国家 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长期实行,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缺乏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 大锅饭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 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 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 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 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 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 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 要从云南等地调进, 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 时间上的浪费, 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 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 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 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 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 欠的贷款。 欠的贷款。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 昔日小岗村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
牛刀小试
“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 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材料反 映了( 映了( )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C、①③④ B、①②④ D、 ②③④
财富》世界500 500强排行中国部分企业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国部分企业
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消极: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等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确立:
有人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 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 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 中国是资 本主义国 家了! 家了! 不,我们还 是社会主义 国家。 国家。
分配平均主义严重, 分配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户经营, 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是以公有制的基础, 是以公有制的基础,农民主要在生产和分配上 享有自主权,是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享有自主权,是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土地 公有
保证国家的,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 己的
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 前提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
改革实质: 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目标: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过 年 只 有 两 升 米
年
押 岁 并 无 一 分 钱
春联欣赏: 春联欣赏:
过 年 储 米 十 余 担
春
押 岁 存 款 上 千 元
春联欣赏: 春联欣赏:
人 有 勤 劳 致 富 两 只 手
永跟党走
有
二、改革之路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步: 第一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 第二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课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 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了解我 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经济体制
所有制
经营管理制度
分配制度
人民公 社制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公有制 来自有制高度集中统一 自主经营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
实质: 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78年 安徽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许多人外出讨饭。 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许多人外出讨饭。 同年12 12月 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 18户农民秘密聚会 同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 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 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一: 材料一: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 1956年 上海的天气很热, 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 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 主要是风扇、鼓风机, 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 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 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 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 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 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政策 ——
方针:改革开放、经济建设 方针:改革开放、
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 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 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 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我们分田到户,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 户主签字盖章, 户主签字盖章,如以 后能干, 后能干,每户保证完 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 不在( 粮,不在(再)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 不成, 不成,我们干部作 (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 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 养活到18 18岁 养活到18岁。 18户户主签字 (18户户主签字 ) 特征: 特征:包产到户
第二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 第二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选在农村呢? 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选在农村呢?
邓小平说过: 材料一 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 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 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 80%,农村不稳定, 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 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三、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确立:
1、认识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所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的商品经济, 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 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 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 的区别。 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 邓小平 前提下的市场经济 前提下的市场经济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二、改革之路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步: 第一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 中共中央、 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 政策》 政策》,指导农村改革迈出以改革农 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 主要内容的第二步。 主要内容的第二步。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 中国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美景
俯瞰华西村,中间高塔为华西金塔。 俯瞰华西村,中间高塔为华西金塔。
欧式别墅
华西公园一角
春联欣赏: 春联欣赏:
湖北天门县郭咀四队农民彭立成家在1974、 、 湖北天门县郭咀四队农民彭立成家在 1980、1983年三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年三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 年三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农村人口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人口多,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 行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 行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 家狗” 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 家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 后逛” 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 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 闹轰轰” 闹轰轰”。 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 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