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合集下载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时间与数学》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内容包括:1.线段长度的比较;2.分钟数的概念;3.时钟的读法与写法;4.一天的时间长度;5.日历的概念与使用。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当能够:1.掌握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2.熟练使用分钟数进行时间的计算;3.熟练读写时钟和使用小时;4.理解一天的时间长度,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5.掌握日历的概念并能够使用。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2.1.1 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主题《时间与数学》,并引出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2.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1.2 新课1.比较线段长度: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引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了解长度的概念和比较方法;2.计算分钟数: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时间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事件进行分钟数的计算;3.时钟的读法与写法: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表盘的时钟,让学生识别和掌握小时的表示方法;4.一天的时间长度:教师向学生介绍一天的时间长度,让学生了解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含义;5.日历的概念与使用:教师向学生介绍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使用日历进行日期的查询和理解。

2.1.3 训练1.比较线段长度:教师让学生进行线段长度的比较训练;2.计算分钟数:教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钟数的计算;3.时钟的读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时钟的读写练习;4.一天的时间长度:教师让学生进行一天时间长度的计算和理解;5.日历的使用:教师让学生使用日历进行日期的查询和理解练习。

2.1.4 总结1.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2.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取如下方法:1.导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一些互动性较强的身体活动、图片或视频资料等方式来激活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形式,使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点;3.合理设置课堂任务和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和发问,保证课堂效果的质量;4.采用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换算: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了解时间换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时间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换算的方法,时间计算的运用。

难点:时间换算的灵活运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流动。

2. 基本单位的学习:通过PPT展示时间的基本单位,即时、分、秒,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它们。

3. 时间换算的学习:讲解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50分钟是多少小时?解答:50分钟÷ 60 = 0.83小时例题2: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45秒是多少分钟?解答:45秒÷ 60 = 0.75分钟4. 时间计算的学习:讲解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计算结束的时间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现在是3点20分,15分钟后是几点?解答:3点20分 + 15分钟 = 3点35分例题2:如果现在是5点,经过40分钟后是几点?解答:5点 + 40分钟 = 5点40分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时间换算:小时与分钟:小时÷ 60 = 分钟分钟与秒:分钟÷ 60 = 秒时间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75分钟是多少小时?2. 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35秒是多少分钟?3. 如果现在是2点30分,25分钟后是几点?4. 如果现在是6点,经过30分钟后是几点?答案:1. 75分钟÷ 60 = 1.25小时2. 35秒÷ 60 = 0.58分钟3. 2点30分 + 25分钟 = 2点55分4. 6点 + 30分钟 = 6点3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时间的基本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并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题目中能够灵活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如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时间单位,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钟表模型、时间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运动会比赛,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时间与数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时间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练习。

如:将1小时换算成分钟和秒,或将1分钟换算成秒。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时间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难点: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时间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时间单位和相关教学内容。

2.教具:准备一些时间相关的教具,如钟表、计时器等。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时间计算的练习题,以及用于操作的时间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场景,如学校上课、看电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中涉及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吗?2.呈现(10分钟)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单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时间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钟面的认识、时间的计算、计时工具的发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时间的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为本节课的时间计算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还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钟面的认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钟面的认识,时、分、秒的概念,简单的时间计算。

2.难点:时间计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面模型、计时器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PPT、作业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早上7点钟起床,吃早餐用了20分钟,他什么时候离开家去上学?”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钟面的认识,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时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计时器、钟面模型等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时间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时工具有哪些发展变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所代表的含义。

2.学生能够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内容1.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

2.学习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

2.教学难点: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钟表,引发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教师通过用具体的教具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构成和指针的含义,并向学生解释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所代表的含义。

3. 学习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时间转换,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己探索如何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分享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做法和思路。

5.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技能。

•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出题,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练习的成果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来找到教学的不足和优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同时提供给学生在学习上的可行建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顺畅。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时间与数学》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单元《时间与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认识钟面,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一、教学内容1.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学会读写;3. 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及换算;2.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钟、挂图、PPT;2. 学具:钟面模型、计时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时间概念,如“早上7点钟,我们开始上早读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2. 认识钟面:讲解钟面的构成,即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3. 时、分、秒的认识: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读写练习;4. 单位换算:讲解换算方法,进行例子演示,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钟面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1时=60分,1分=60秒;3. 单位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认识钟面,完成下面的连线: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9点7时 3时 9时2. 题目:进行时、分、秒的换算,完成下面的填空:1. 1时 = ____分;2. 1分 = ____秒;3. 50分 = ____时 ____分。

答案:1. 60;2. 60;3. 1时 1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钟面的构成和时、分、秒的认识;通过例子演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的认识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计算方面的应用。

3. 增强学生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计算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的灵活运用,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题卡,时间管理案例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对时间有个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时间计算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7. 课堂练习:布置时间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8.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指导不足。

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作业设计1. 时间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时间计算的题目。

2. 实践作业: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分析并优化。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概念。钟表是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小时、分钟和秒。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个钟表的运转,了解时针、分针、秒针如何协作显示时间,以及如何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在读取时间环节,学生需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读取方法,如:整点时,分针指向12;半点时,分针指向6。
-在时间计算环节,学生需要理解1小时=60分钟的进率关系,学会通过加减法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
(1)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
(2)读取时间时,区分整点和半点,准确读取时间。
(3)进行时间计算时,正确应用进率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在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时,学生可能会混淆各指针的运转速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读取时间时,学生可能会在区分整点和半点时产生困难,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反复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在进行时间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对进率关系理解不深,容易犯错。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1.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数上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三数上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

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个单元已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对日历并不陌生,但要利用日历来解决问题并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根据学生已获得的一些教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的基本问题,辅以教师的的有效引导,学生还是能掌握并解决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学目标】1.借助日历,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知集合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资源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学习目标出示;课堂小结与梳理;达标检测等。

【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策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比如现在:我们在上课,爸爸、妈妈在工作。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与数学(板书课题)。

奇思特别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

可是爸爸、妈妈都有工作,奇思也要上学,哪天去好呢?大家想帮帮他吗?出示:奇思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并能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介绍时间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及相互关系。

2. 认识时钟:教授如何读取时钟,包括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及其运动规律。

3. 时间计算:教授如何计算时间的加减,以及时间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取时钟,进行基本的时间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换算,以及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钟或电子钟,教学PPT,时间计算练习题。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练习本、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入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时钟的构成,教授读取时间的方法,并通过互动让学生实际操作。

3. 实践:进行时间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4.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加深学生对时间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1.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2. 提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时间读取和时间计算的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时间知识。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困难。

2.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时间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时间与数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时间相关知识,了解时间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时间的应用等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和观察推理能力。

1.2 重点内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1.了解时间的概念及表示法;2.掌握时、分、秒的换算方法;3.理解日、周、月等时间单位的计算方法;4.训练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计算和运用。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完成时间的简单计算;2.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3.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4.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二、教学计划2.1 教学时长本单元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2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时本堂课主要介绍时间的概念、表示法及简单的实际运用。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视频,介绍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理解时间的概念:教师通过图像、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3.掌握时间的表示法:教师介绍时间的三种表示法,即数字表示法、指针表示法和文字表示法;4.时间的实际运用:通过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时间问题,如时长计算、时间段比较等,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时、分、秒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运算。

1.时分秒的定义:教师简单地解释时分秒的概念,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以实例为载体,通过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3.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景下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常用的时间单位计算方法,即日、周、月等的换算。

1.日、周、月的定义:教师让学生理解日、周、月等时间单位的概念;2.日、周、月之间的换算:以具体实例作为载体,通过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日、周、月之间的换算方法;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实际的计算场景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_北师大版3 时间与数学教学目标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观察规律的方法,在发现规律中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难点:感受日历中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掌握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全家要一起去旅游或看望远方的亲戚、朋友,一般你们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瑶瑶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

瑶瑶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瑶瑶是周六、周日休息。

他们想一起去看望瑶瑶的奶奶,应该安排在哪几天?(一)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1.瑶瑶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学习成果预设: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2.瑶瑶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又怎样理解呢?(学习成果预设:2天里有1天工作有1天休息。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他们一家各自的休息情况,要想确定看奶奶的具体时间,下一步我们要去寻找什么?想要找到9月份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学习成果预设:要去寻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需要借助9月份的日历。

)小结:相信借助这张日历,你们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有关时间的数学问题,帮助瑶瑶解决她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运用“做标记”的方法解决问题在9月份的日历中,你能找到瑶瑶和她父亲、母亲各自的休息日吗?三个人的休息日都标在同一张日历中,怎样才能进行区分呢?(学习成果预设: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

)1.父亲、母亲的休息日。

(1)在日历上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2)观察父亲、母亲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3)寻找父母的共同休息日。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数学好玩《3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数学好玩《3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一、教学目标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感受集合思想。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说一说每个人的休息日都有什么规律?(二)讲授新课如何能从日历中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休息日是哪几天?教师组织学生在日历中用不同符号标出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

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组织学生在日历中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①父亲的休息日都是4的倍数,母亲的休息日都是2的倍数,奇思的休息日没有特殊的规律。

②同时标有△和○的日子有4号、8号、12号、16号、20号、24号和28号,这些日子都是奇思的父母同时在家的日子。

③同时标有△、○和√的日子只有4号和24号,这些日子奇思和父母同时在家。

刚才我们是如何找到全家的共同休息日的?用这样的方法,你能找到父子或母子的休息日吗?出示集合圈。

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父母的共同休息日。

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出其他的共同休息日吗?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完成后的小组在组内轮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

并讨论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共同的休息日有什么好处?找学生交流,体会集合圈的好处。

(三)知识运用出示日历。

引导学生观察方框中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左右两列,右边的数都比左边的数大1。

②上下两行,下面的数都比上面的数大7。

③对角上的2个数相加的和分别是11+19=30,12+18=30,和相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第 1 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艺:经过详细效果的探求,体会时间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2、进程与方法:在观察比拟、发现规律的理想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才干和发现的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育先生的观察才干和开放性思想才干。

教学重点:
经过详细效果的探求,体会时间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拟、发现规律的理想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才干和发现的才干。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预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效果
教员活动先生活动二次备课
二、自动探求,处置效果
1、体会情境中的效果
奇思的父亲每天任务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了解这句话?母亲每任务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了解呢?
2、让先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区分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区分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停止反应。

3、进一步引导先生:依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看到《时间与数学》这节课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节课要落实怎样的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留下点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特色、教学反思)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

新教材设计数学好玩这一内容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基于以上对数学好玩内容的认识,我进行了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这节课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的问题1.分别标出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观察并发现规律。

问题2.让学生逐步明确一家三口共同的休息日是哪几天,初步学会用符号标记找出共同休息日这种常用方法。

问题3.引导学生了解用集合圈表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

教材通过三个问题的引领,带领孩子经历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

那么这节课究竟让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学习轨迹,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新旧版本教材进行了对比。

2、新旧版本对比通过新旧版本的对比我发现新版本数呈现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有序观察,发现规律。

旧教材侧重让学生发现这类规律的共性而新教材更加重视探究规律的方法和过程。

我认为只有孩子们真正的去探究钻研,才会遇到问题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

那么现在孩子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了调研。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经验分析在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中孩子们已经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把规律表现出来。

在刚刚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中孩子们又体会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以及符号化表达的简洁性。

2、学情调研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经验,那么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是否能结合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现在的思维水平处在什么状态?于是我设计了下面这个调研题目调研结果显示:在参测的36人中,有26位同学能够找出正确的结果,占参测人数的72.2%,,其中有22人用到了标注的方法,有1人用到了列举的方法,还有3人是直接写出的结果。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时钟的基本概念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能够读懂时钟,知道几点几分;能够使用秒表计时,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时间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时钟和秒表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难点:秒表计时的方法和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主要以观察、实验、练习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发展。

采用情境化、启发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5分钟)1.课前问答(1)请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几个钟?(2)请学生想一想,有哪些地方需要记时间?二、自主学习(20分钟)1.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数字和指针是如何表示时间的。

2.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秒表的使用方法并计时。

三、讲解知识点(10分钟)1.教师讲解时钟的概念和构造,以及如何读懂时钟。

2.教师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和计时强度等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20分钟)1.让学生使用秒表计算本节课时间,用时最短者获胜。

2.出示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让学生计算。

五、合作探究(15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一些时间计算的问题。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本中相关练习题。

2.在家中观察不同时间的构成,了解时间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1.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时钟和秒表的使用方法,提高时间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学能力。

2.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注意语言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在课堂练习环节,应注意把握计算难度,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4.在合作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在团队中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好玩·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找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将充分让学生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理解日历中包含的数学知识。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日历中包含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到了周末,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周末生活。

师:有一位小朋友叫奇思,他的周末是这样设计的:和爸爸妈妈到游乐园去玩。

可是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 3 天后休息 1 天。

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奇思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去游乐园呢?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共同的休息日。

师: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1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的?生1:爸爸每4天里有3天工作1天休息。

妈妈每2天里有1天工作1天休息。

(1)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9月份师:从9月1日开始算起,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

学生画,老师巡视饼指导。

学生汇报所画结果,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结果:师:请同学们将自己画的与老师ppt上面的答案对一对,你都找对了吗?学生核对,老师提出问题。

师:分别观察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生1:父亲的休息日是4号、8号、12号、16号、20号、24号、28号,都是4的倍数。

生2:母亲的休息日是4号、6号、8号、10号、12号、14号、16号、18号、20号、22号、24号、26号、28号、30号,都是2的倍数。

师:找一找,哪些天是奇思父母共同的休息日?生:4号、8号、12号、16号、20号、24号、28号是奇思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2)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

师:说一说,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生:同时标有、4号、24号,这些天是奇思和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3)下图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你看懂了吗?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休息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很快就找到了其他休息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汇报:生1:父子共同休息日是:4号,24号。

生2:母子共同休息日是:4号、10号、18号、24号。

生3:全家共同休息日是:4号,24号。

2.小结。

解决此类问题要先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各自单独的信息,做好标记,然后归类到相应的集合图内,最后找到重复出现的部分。

3.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中加框的 4 个数,你发现了什么?9月份小组合作,交流发现。

老师启发式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左右两个数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12-11=1,19-18=1,每行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1。

师:再上下对比看看。

生2:18-11=7,19-12=7,每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7。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这四个数字?生3:看对角线上的数:11+19=30,12+18=30,对角线两组的和相等。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一组数据,按照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找一找规律。

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2)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发现了什么?9月份师:你能根据上面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找规律,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学生汇报:生1:横着看,8-7=1,9-8=1,每行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1。

生2:竖着看,14-7=7,,21-14=7,每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7。

师:你们还发现了其他的规律吗?生3:我横着看3位数,7+8+9=24,14+15+16=24,21+22+23=66。

三行中各行3个数的和都等于各行中间数的3倍,并且各行3个数的和从上到下依次增加21。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15为中心,分别横向、纵向和对角线上看一看,算一算。

生4:横向看,14+15+16=45;纵向看,8+15+22=45;对角线上的3个数相加,7+15+23=45,21+15+9=45,都是15的3倍。

师:请你在一组数据算一算。

师:再扩大一下观察范围,看看每行、每列的数,还满足前面发现的规律吗?学生合作完成,发现规律。

3.猜一猜,说一说。

9月份生1:12+13=25,所以她选的是12号和13号两个日期。

生2:15+22=37,所以她选的是15号和22号两个日期。

4.小结。

日历中的数有很多规律,如横向看,相邻的两个数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 1 ;纵向看,相邻的两个数上面的数比下面的数少7 等。

5.老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回顾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倍数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板块【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观察月历,填一填。

2018年6月(1)月历中,横着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

(2)竖着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因为一个星期有()天。

2.根据第1题中的月历,猜一猜,填一填。

(1)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43。

这两个数是()和()。

(2)竖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也是43。

这两个数是()和()。

(3)横着相邻的三个日期,它们的和是36。

这三个数是(),()和()。

3.根据第1题中的月历的阴影部分说的数,写出4 个和相等的算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发现:这几个算式的和都是中间数11的()倍。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迁移,能够通过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找规律,并解决问题。

【答案】1.(1)1 (2)7;72. (1)21;22 (2)18;25(3)11;12;133.3;11;19;33 4;11;18;335;11;17;33 10;11;12;33 3第四板块【随堂练习巩固新知】1.小红、小花和小东三个人去上美术课,小红每2天去一次,小花每3天去一次,小东每5天去一次。

6 月1日这天三个人都去上美术课了。

(1)用“△”标出小红的上课日期,用“√”标出小花的上课日期,用“○”标出小东的上课日期。

(2)小红、小花共同上课的日期是____________;小红、小东共同上课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

(3)三个人共同上课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2.判断,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里画“√”。

(1)小明、小东和小强共同打篮球的时间是周一。

()(2)小明、小东和小强共同打篮球的时间是周四。

()(3)小明、小东和小强共同打篮球的时间是周五。

()3.月历中框起来的数有什么规律?gongt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掌握新知。

【答案】1.(1)(2)1日、7日、13日、19日、25日;1日、11日、21日(3)1日2.(2)√3.这5 个数的和等于中间数的5 倍。

第五板块【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小强每步走2 个桩,爸爸每步走3 个桩。

看图填一填。

2.2.9 月第一周的星期二是9 月1 日,第三周的星期二是几月几日?3.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在社区里设立了“爱心岗”。

三年级的同学每隔 2 天活动一次,四年级的同学每隔 3 天活动一次。

请你填写自9 月 1 日活动开始,9 月份上半月了两个年级的活动时间设计意图:旨在落实基础,巩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反馈情况改进今后的教学。

【答案】1.2.9月15日3. 三年级:1日、4日、7日、10日、13日四年级:1日、5日、9日、13日两个年级:1日、13日第六板块【拓展延伸能力提升】1.下面是某月的日历,请你分别框出9 个日期,使它们的日期和是153 与207。

2.你知道吗?高斯是19 世纪德国伟大的天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相传高斯在少年时曾做过一道老师出的题:计1+2+3+4+…+97+ 98+99+100 的和。

正当大家在一步一步地计算时,高斯迅速地地算出了正确结果。

你想知道他的方法吗?高斯是这样算的:1+100=2+99=3+98=4+97=5+96=…=50+51=101101×50=5050你能看懂少年高斯的方法吗?你也来试一试吧。

3.1+2+3+…+47+48+49 的结果是多少?设计意图:综合性练习,拓展学生学会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答案】1.3.1225第七板块【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时间与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