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文章阅读 技巧
社科文解题技巧
备考:社科文解题技巧(来源:高考网)误答原因1.平时读书没有良好的习惯,满足于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缺少深入的语言揣摩和阅读感悟,文化积淀浅薄,基本读不懂富含深蕴的社科类文章,做题时摸不着头脑。
2.阅读急功近利,心态不佳,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还没有真正把握文章的观点、材料和写作思路,不能从宏现上控制原文,就急于动手做题,结果,做题受阻,再读原文,既耽误了时间,又不能准确地捕捉到文中主要信息。
3.阅读方法不当,不能在阅读中及时标记有效信息,找不到文章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缺乏阅读敏感性。
4.心知其意,但词汇贫乏,不能用准确的语词表达;或者书写潦草,难以辨认。
备考方法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
一般他说,提高社科类文章的阅读理解水平,需要做到下列几点: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不读则已,读则认真揣摩语言,体味语义,把握作者的深层用意,把文章读深读透,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2.平时做社科类文章的阅读理解题,要自觉摆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加大阅读投入,克服急于求成的毛病,平心静气,树立信心,向读书要质量,向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分数。
3.读书中养成句清、段结、篇回扣的习惯,注意在阅读中及时标记重要的信息,为正确地把握全篇文章的主旨,做好试题提供可靠的向导。
4.提高捕捉有效信息的敏感度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5.规范书写,克服随意涂抹的恶习,保持卷面清洁。
考场上,做社科文的阅读理解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认真品读原文,用铅笔轻轻标记重要信息(文字的或符号的)。
重要的文字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
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
社科类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属于第二卷的内容,试卷上除了所答内容外,其它是不允许乱画的,因此,做完全部阅读题之后,要及时用橡皮将标记的内容擦干净,以免影响卷面的清洁。
社科类文章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章阅读技巧:1、立足全篇整体把握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时,思维要积极灵活,高度集中。
可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
同时动笔画出关键词、关键句。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发展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
而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联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
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阅读理解的突破口,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关键句段挖掘内涵一般地说,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隐含在材料的关键句段中,阅读时要紧紧抓住这类句段,联系上下文来探索。
把握关键语段,一是要从本句段入手,注意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注意修饰限制成分;二是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之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三是要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在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时,务必准确地把握问题,明确目的。
有的问题要提取的信息比较简明,涉及的范围较小,可采用直接摘取法,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
有的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干扰信息比较多,要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捕捉、区分信息,略过无关信息,概括有效信息,提炼出所需信息。
4、结合内容推断想象结合内容推断想象,是对考生潜在能力的测试,是近两年科学类现代文阅读必考的内容,也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考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文章的内容脉络入手,着重分析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文章潜藏的内涵,把握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深层意义;二是从考试的技巧方面入手,可以按照“就文论文”的阅读经验,采用先找错项、逐项筛选的办法,先找那些与文章表述接近的项与原文进行对照,如有错误,再进行第二次同一形式的分析辨认。
谈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技巧
谈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技巧作者:曹保顺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8年第11期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
社科类文章虽是科学知识,考查的却不是对科学知识的阐释,考查的仍然是“语文”学科的能力,只要我们具备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社科类文章同样具有可以鉴赏的“东风”和“绿水”。
一、投石问路明文意在做社科类文章试题时,考生往往忽视了对原文的整体把握,而更看重对出题点所在的文段的关注。
实际上,出题者在出题时往往立足于整体。
因此对于社科类文章阅读,做题之前要能初步地概括其主旨,辨识材料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整个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
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时,思维要积极灵活,高度集中。
可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
同时动笔画出关键词、关键句。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发展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
而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联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
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阅读理解的突破口,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依据上述方法来阅读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中关于“艺术变形”的社科类材料,第1题要求选出对“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试题略),本题意在考查对文中的重要概念“变形”的理解,但要做此题需要立足于整体,从全文进行分析。
其中B项的表述“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是不正确的。
依据原文,“变形”指的是艺术“变形”,文章主要从艺术“变形”的实质、艺术“变形”在美学范畴的意义、艺术“变形”的广义狭义划分以及艺术“变形”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和功能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社会科学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社会科学作者:李春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3年第43期解题技巧“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前者往往被称为科技说明文,后者常被称为社会科学文。
所谓社会科学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这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社会科学类文章说理性强,有的内容专业性也比较强,侧重于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阅读这类文章的重点就是厘清文章的论述关系和行文的逻辑关系。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考查形式如下:一、内容理解题一般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的能力。
社科类文章,不同于文学作品,其表述很严谨,会用众多概念、修饰语、关联语等,需要仔细辨别。
同学们做客观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之间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存在对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了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
二、论证分析题一般为主观题。
社科类文章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
这类题型侧重考查同学们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做这类题时,同学们要关注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呈现观点,如何界定概念的内涵,如何辨析概念,如何处理论据,如何展开论证,以及如何将问题引向深入等方面的问题。
三、概括观点题社科类文章的论点很鲜明,一般会在文章的首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论点;每段还设置分论点,论述层次清晰。
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理解行文梳理高考语文解题技法与训练(三)
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理解行文梳理高考语文解题技法与训练(三)作者:程立海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7年第21期概括文章中心、作者观点本考点是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常见考点,得分率一直不高。
1.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中心,就是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旨,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①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第一,借助文中相关的概括性语句也就是说,有的文章就有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如抒情、议论句,就有可能是文章中心之所在。
因为,在具体的阅读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所以,通过检索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与途径。
第二,整合各段意思即将各段的意思归纳、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中心意义之所在。
第三,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②概括文章中心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摘取原文中的语句也就是说,要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这就是“以文解文”的具体体现,因为,任何题目的答案,都在文章中,或直接的,或隐含的,只要仔细、用心,就可以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避免要点的疏漏即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的情况要尽可能地规避,否则,就会失分。
2.概括作者观点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文章的意旨。
“概括作者的观点”这一考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概括作者观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
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徑。
第三,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
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概括作者观点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应从整体上把握文意防止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这是考生解答这类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社会科学类文章解读技巧
社会科学类文章解读技巧一、何谓“社会科学类文章”? 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经济学类文章传达经济信息,政治学类文章传达政治信息,社会学类文章传达社会知识.教育学类文章传达教育信息,历史学类文章传达历史信息,文化学类文章传达文化信息.语言学类文章传达语言信息,文艺学类文章传达文艺信息,美学类文章传达美学信息。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这一渠道,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和传述这些信息。
因此,在阅读中,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信息,是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关键所在。
二、近几年来社科类文章的命题重点。
1.复述文意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概括地转述文章的内容,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转述得准确与否,也正是检验读者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反复从不同的角度作复述训练也是基于这一点。
高考对复述文意能力的测试,途径很多。
有通过考查词语来考查对文意的复述能力的,如1997年的第2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道题实际上是要求用概括的语句复述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即中国古代的散文创作是宣扬“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的,其表现形式是陈旧死板的(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
1996年要求解释“当时最伟大的音乐家”和“最有深度的音乐”也属于这一类。
有直接要求复述的,如1996年的第27题是这样的:“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
”这是一道相当典型的考查复述文意的题目。
首先要依据文章首句知道这里所说的“音乐创作”是指在创作中处理“设计乐式”与“表达感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所谓发展变化”是指处理两者关系的变化;还要根据文章的论述分别说出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是怎样处理这两者关系的。
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一.社科类文本阅读1.首先在题目中“选出正确的”或“选出不正确的”下面划一横线,看清题目要求;2.运用“代入还原比较法”,即每一个选项一定要还原到文中的参照位置,仔细辨别,判断正误;3.找准答题区间,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快速答题,节约时间。
4.记清常见设误类型。
二.文言文阅读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2.二读,要充分利用第六题的有效信息,理解全文;3.三读,以题解题,从已知求未知;4.实词考查题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筛选题一般采用“排除法”;5.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三.古诗词鉴赏题1.首先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2.要学会“五步鉴赏法”,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找出意象——领会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鉴赏评价;3.要弄清诗词类别,掌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4.答题思路及要领:审清题意——明确观点——阐释具体。
四.名篇名句默写要求:精准把握,一分不丢。
五.现代文阅读(一)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要先选题,后答题,一定要涂黑选题方框; 要记住三句话: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掌握答题要领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思,整体认知;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三点: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3.答题步骤: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查语境。
记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看赋分,配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二:社科类文章阅读
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二:社科类文章阅读课标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一、什么是一般社会科学类的文章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从文体上说,它应包括议论性和说明性等类别。
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前加“一般”,表明考试选用的这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会太高,专业理论色彩不会太浓,专业的名词术语不会太多。
否则就不解称为“一般”。
社会考学类文章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是,从历年考试的选文来看,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类的文章,因为它更接近于学生的实际。
二、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要领阅读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重下列几点: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社科文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阅读中重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总是要运用材料的。
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则比较复杂。
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
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
如陶行知《创造宣言》引用了歌德一句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有人误认为引这句话的意思说,有了勇气,便能创造。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分享了社科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欢迎借鉴!一、了解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其具体要求有三个能力层级:①理解,能力层级为B。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现代文阅读又分为现代文客观性阅读和现代文主观性阅读,它们反映在高考题型上,客观性阅读就是选择题,即第Ⅰ卷的小阅读;主观性阅读就是简答题,即第Ⅱ卷的大阅读。
从2001年起,社科文在“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占了重要地位。
01年的《铜奔马正名》是社科文,02年的《沙尘暴》是自科文,03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是自科文,04年的《茶马古道》是社科文。
今年的10多套高考试题小阅读选材社科文、自科文几乎各占一半。
我今天讲的就是“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的社科文阅读”的复习。
所谓“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它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
社科文考查的重点有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3.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2004年的小阅读,看看是怎样考查这些内容的。
二、精析高考试题,掌握考查思路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
要的是,脱离了《春秋》《史记》这些历史记录 和历史认识成果,《史通》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 义。换句话说,“史学理论”不是一个自足体, 它派生于“历史理论”和历史认识,最后又归宗 于“历史理论”和历史认识。脱离了历史认识的 “历史认识论”研究、“历史知识论”研究,只 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原文: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讨论研究攸关问题 偷梁换柱
——只有研究攸关问题,才探能寻完根成基任,务实现衔生接拉硬扯 选项:只有研究攸关问题,才能崛起迅速 迷惑考生
※ 概括段意 分析内容
全把握 难度较大
❖ ①史学自身的问题毫无疑问值得有专人下
大力气去探讨,“史学理论”研究毫无疑
问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史学理论”学科
建设也有独立进行的必要。但就像月亮离
开了太阳就不会发光一样,“史学理论”
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最终是为了说
明历史本身。个别研究者当然可以终身以
“史学理论”研究为限甚至以“史学史”
概括大意 变换句式 转换说法
❖ 1D.《史通》属于“历史认识论”或“史学理论” 这类著作,它派生于《春秋》《史记》这些历史 记录和历史认识成果。
❖ 原文:对这个历史的“历史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有 了所谓的“历史认识论”或“史学理论”。譬如,在有了 《春秋》和《史记》之后很久,才有了刘知几的《史通》。 更重要的是,脱离了《春秋》《史记》这些历史记录和历 史认识成果,《史通》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换句话说, “史学理论”不是一个自足体,它派生于“历史理论”和 历史认识。
研究为限,但整个学科却不能孤立于对历
史本身研究之外。
提出论点 1
❖ ② “史学理论”为什么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 这是因为有了人类历史才有了所谓对这个历史的 “历史认识”,是因为对这个历史的“历史认识” 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有了所谓“史的学“理历论史”认的识产论生”
举例阐述社科类文本的特征及其阅读教学策略
举例阐述社科类文本的特征及其阅读教学策略社科类文本是指关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论述、研究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文章。
社科类文本具有以下特征:1. 理论性强:社科类文本通常涉及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原理和模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能力。
2. 逻辑性强:社科类文本通常采用逻辑推理和论证的方式进行表达,需要读者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历史性强:社科类文本通常关注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的发展和演变,需要读者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
4. 多样性强:社科类文本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5. 实证性强:社科类文本通常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支持观点和结论,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统计和研究方法的知识。
针对社科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如下:1. 建立背景知识:社科类文本常常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问题导入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
2. 梳理逻辑结构:社科类文本通常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逻辑结构,理清主次关系,分析论证过程。
3. 分析关键词:社科类文本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词和术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思想。
4. 引导思考问题:社科类文本通常提出一些问题或讨论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阅读和讨论。
5. 培养批判思维:社科类文本常常涉及争议性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6. 进行实证研究:社科类文本常常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支持观点和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提高学生的统计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7. 拓展阅读材料:社科类文本涉及的领域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拓展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8. 综合运用知识:社科类文本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社科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做题之一,也是高考生失分比较多的一道题目,那么这道题目该怎么做,有什么答题技巧或模板套路吗?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1社科文阅读怎么答一、选择题:涉及概念,判断,推理二、命题内容及形式:1、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3、下列说法支持或不支持××观点的一项4、下列句子属于或不属于××的一项5、对××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6、下列解说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三、解题方法:1、如属于曲解文意方面,则用比较印证法(找准区域,仔细比对),重在判断。
使用此法需注意:读题要特别仔细(“题枝”有的写为“题肢”或“题支”)题干与题枝比较题枝与题枝比较④题枝与文本比较2、如属于错误推导方面,则重在理解,用推理法。
思考方向大体如下:①或然还是必然②将然还是已然③个别还是一般④部分还是整体⑤是否强加因果⑥是否无中生有⑦是否张冠李戴2高考社科文阅读做题方法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等。
社科文近年已改为客观性选择题,归入第Ⅰ卷,分值及题量同科技文一样。
只不过每年只考一种样式,要么社科文,要么科技文。
据高考命题人谈,两者交替命题,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
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所兼顾。
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新的变化是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需要而确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几年高考发展的方向。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解题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 的主题和内容;其次,根据题目 的要求,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信 息;最后,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 整理和归纳。
注意事项
要避免筛选出无关或错误的信息 ,要准确把握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
句子理解题
01
总结词
考查对文章中特定句子的理解能力。
02
解题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 题和内容;其次,找到题目中指定的 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上下文关系;最 后,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归纳和 总结。
特点
社科文阅读题通常涉及社会、历史、 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需 要学生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点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对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PART 02
解题方法与技巧
判断作者观点态度
注意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助于理 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提高阅读速度与准确性
扩大词汇量
增加词汇量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和理解能力,减少阅读障碍。
练习阅读技巧
通过练习阅读技巧,如略读、 跳读、寻读等,提高阅读速度 和准确性。
多读社科类文章
多读社科类文章可以培养阅读 习惯和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和 速度。
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 法和技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REPORTING
• 社科文阅读题概述 • 解题方法与技巧 • 常见题型解析 • 实战演练与解析 • 总结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社科文阅读题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科文阅读题通常是指社会科学类文 章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 科学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社科类文章阅读具体步骤
社科类文章阅读策略(1)边阅读边勾画。
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
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2)边阅读边归纳。
每读完一段,边归纳出段意。
文章读完,文章的基本结构便总结出来。
(3)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4)阅读题目,找出选择相对应的区域。
划出选项对应的区域,标出1A1B 等字样,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
(5)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错误。
(6)选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即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
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选择题的解答方法(答题提示:选项和原文的严格对应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不在题干范围之内)选项的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此三者是你选择正确答案的保证。
)1、句子理解题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
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
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分辨先后顺序。
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社科文阅读
根据 文章 内容进行推 断和想 象等 社科类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 性和语 言பைடு நூலகம்明的特 点 .这就要求考 生在认
真 阅读 和 思 考 的 基 础 之 上 , 确 理 解 所 选 文段 的 中心 内容 。 确把 握 主 要 信 正 准 息 . 面领 会 作 者 的观 点 。 全
解 答 此 类 试题 的 一般 思路 是 :首 先 快 速 阅读 全 文 .能从 总 体 上 把 握 大
意 .尤 其要 关 注 首尾 两段 和每 一段 的 首尾 句 。 然后 再 依 据 题 干 和题 支的 要
求 .在原文 中找 到有效的阅读 区间 。看题 支中的说 法是 否与原文的意思一
致 与 此 同 时 , 应 关注 各 题 之 间的联 系 , 还 从题 中所 给 的 信 息 里 挖掘 一 些答
一
一 鼾春 =
比 如 季 羡林 谈 及 给 鲁 迅 儿 子 监 过 考 , 录 者 问 : 他 是 鲁 迅 的第 几 个 儿 子 ? ” 记 “
作 者对 这 种 冒昧 的 问 话 也 未 作 修 改 。对 丁 玲 、 也 频 、 从 文 、 熹 、 友 兰 胡 沈 朱 冯
等很多人 的问题都反复涉及 , 却未见深入 。在我看来 , 这本 书如果 叫《 与季羡 林 先生闲聊》 季羡林先生闲聊录》 就 比较 名副其实 了。一直有 新闻报道 或《 , 说 张艺 谋拜 访 过 季 羡 林 。 羡 林 在 谈 话 中 明确 否 定 了 这 点 :他 没 有 来 过 。 ” 季 “
“ 识 分 子 ” 浅 薄 了 . 为 知 识 分 子 除 了要 有 知 识 , 重 要 的是 要 有 骨 气 。 知 太 认 更
孟子说 “ 天下有道 . 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 。 以身殉道 ”强调 的也是季羡林所说 ,
陈燕社科文答题技巧
2、已然与未然。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
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未上里然斯走
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 “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 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 别。……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 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 就十分巨大。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 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 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 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2、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 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 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四川卷5量不断
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读文
勾画
比较
程度与范围——最、个别、凡是、全、都、部分、 除了、一些、有些、几乎、多数、有时、唯一、 全部、全都等。 时态——目前、打算、预计、未来、之后、必将、 必然、一旦、如果、可能、也许、已经、不久、 将来、曾经、过去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逻辑——原因、因为、因此、只是、只要、只有、 如果、与此相反、大约、大概。 还要注意: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 语,甚至要考虑“的”“了”“过”等虚词,看 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
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 的趋势。
3、或然与必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 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 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 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或能然源安 全构成潜在危险。
【试题】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
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类文章阅读
说明:社科类文章阅读也叫做小阅读。
本题目共有三个小题,每一个3分,合计9分。
完成时间大约13分钟。
一、考试大纲的要求:
1、理解能力: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的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社科类文章阅读考什么?
1)理解信息的能力
2)筛选信息的能力
3)整合信息的能力
4)概括信息的能力
5)短时的专注能力(完成时间13分钟)
三、社科类文本的特点:
1)篇幅较小,文字比较简洁,也称作“千字文”。
2)侧重大众化、通俗化的报道。
3)信息密度比较大。
4)成果价值高,成果发布时间近,常常是最新的往往又是水平最高的
理论成果。
四、命题方式:
客观选择题
1)概念理解
2)句子理解
3)内容理解
(混合交叉考查)
五、做题技巧:
第一步:读懂文本。
依托一个句号,读一读,停一停,回过头去想一想,看看自己读出来些什么,然后圈点勾画把重要的信息标注出来。
第二步:读懂题目。
首先看明白题干,选择正确的还是选
择错误的。
并且明白题干的题意。
然后把四个答题支看明白意思,逐一把它们还原到文章中去。
寻找到有效的阅读区域。
第三步:确定答案。
上下文对照比较,辨析异同,确定答案。
六、常见的错误类型:
1)偷换概念:在解释概念或者转述文意时。
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有时候仅仅增加或者减少了一两个词语。
2)无中生有: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中设置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或者选项中的几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
文中的不同位置,选句中通过另外的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说法。
3)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发明、发现、特点等说成是乙的。
4)混淆范围:涉及到部分与整体,偶尔和往往,轻度与严重等。
尤其侧重文本是否有“之一”“重要的”“也许”等词语。
5)混淆时态: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没有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这一现象涉及已然和未然,可能和必然等。
6)因果混乱:一般涉及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7)混淆是非:也就是肯定与否定颠
倒。
8)主客颠倒:将原文中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