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2节“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滑轮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方法,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类型和特点,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方法。
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滑轮组模型、绳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滑轮组使用的实例,如升国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在其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滑轮的类型,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并讲解其特点。
(2)教师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滑轮组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一块重为G的货物,用一根绳子通过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提起货物,如图所示。
求提起货物所需拉力的大小。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一根绳子通过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提起重为G的货物,若滑轮组的效率为80%,求提起货物所需拉力的大小。
5.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及其应用1. 滑轮的类型:定滑轮、动滑轮2. 滑轮的特点: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3.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4. 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根绳子通过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提起重为G的货物,若滑轮组的效率为80%,求提起货物所需拉力的大小。
2. 分析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举例说明。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__滑轮及其的应用___学案 2
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及它们的作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能据要求画滑轮组。
二、知识回顾: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臂:。
三、新知识导学:(滑轮自重均不考虑)1.定滑轮:图1 ,动滑轮:图2________________ 。
(1) (2) (3)(4)2.做一做上面甲、乙两图(1)先用弹簧测力计测两钩码的重力 G= N(2)再通过定滑轮匀速向下拉动两钩码拉力 F乙N 数据分析:F乙 G总结: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力的。
3.做一做上面甲、丙两图(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钩码的总重G= N (2)再通过动滑轮匀速拉向上动两钩码拉力F丙= N 数据分析:F丙 G总结: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
4.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特点的原因:(1)如图(3)若把滑轮看成杠杆,支点在轮的中心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都等于轮半径即L1=L2 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杠杆(2)如图(4)若把动滑轮看成杠杆,支点在轮的边缘上,动力臂L1等于轮的直径、阻力臂L2 等于轮的半径,即L1=2L2 动滑轮实质相等于杠杆5、滑轮组:(1)导入:使用动滑轮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你在生活中有时又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那你说你该怎么办呢?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机械就是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
(1)(2)(3)比较两种滑轮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将两个单滑轮按上图(1)那样,通过细绳装成最简单的滑轮组。
手通过测力计拉住绳的一端,当滑轮组平衡(即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时,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当n=2时,F=___G,重物向上提起,用手向下拉,表明用力的方向了再将两个单滑轮按图2那样组装,手通过测力计拉住绳的一端,当滑轮组平衡(即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时,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当n=3时,F=___G,力的方向_____。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2. 讲解滑轮的原理: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滑轮的原理图,并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滑轮是如何工作的。
3. 动手实践: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滑轮组、绳子和重物。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使用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课后拓展:我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并画出滑轮的原理图,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对滑轮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滑轮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滑轮使用的熟练度。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情境导入的设计;2. 滑轮原理的讲解方式;3. 动手实践的安排;4. 课后拓展的方式。
1. 情境导入的设计实物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外观和结构,为后续的原理讲解打下基础;生活中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意识到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 滑轮原理的讲解方式多媒体展示可以清晰地呈现滑轮原理的内部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实物讲解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的使用,加深他们对滑轮原理的理解;通过讲解滑轮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滑轮组的基本认识,为后续的动手实践打下基础。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4.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自主学习】1、观察与思考:怎样才能连续提升重物?玩过风车吗?看到连续转动的风车,你是否收到启发?2、许多杠杆组合在一起,连续不断提升重物,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圆盘,为了圆盘转动更灵活,人们给圆盘又安装了轴,这就制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滑轮。
3、滑轮的本质是变形的。
4、使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使用过程中,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
5、你知道周围哪里应用到滑轮吗?探究一:认识定滑轮学生活动1:观察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1、钩码G= 1 N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拉力的大小都相同,都等于物体的重量。
即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拉力的。
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杠杆。
探究二:认识动滑轮学生活动1:观察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1、钩码G= 1 N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滑轮及其应用为主题的物理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滑轮,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滑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学具包括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引导孩子们对滑轮产生兴趣。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作用。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滑轮组进行重物的提升,观察滑轮的作用。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滑轮,活动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课后,我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滑轮的其他应用,例如滑轮组的使用等,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的引导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实践操作是理解滑轮原理的关键。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滑轮的作用。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到滑轮的构造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以第一人称解释道:“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呢?它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提升重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二、讲解滑轮原理在讲解环节,我力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滑轮的原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2节《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学会使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其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滑轮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并计算所需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应用有所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滑轮组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航空、建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具体来说,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少所需的力的数量,这是因为滑轮组可以将一个力的作用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减少力的距离移动。
这就是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然而,理解这一点并不足以完全掌握滑轮组的使用。
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和应用滑轮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明珠,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培养。
本节课,我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了解滑轮的构造、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学会使用滑轮进行简单计算,掌握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基本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滑轮组,引导他们发现滑轮组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使他们亲身体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结合实验,探讨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技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滑轮应用的实践题目,让孩子们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滑轮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2. 活动重点:滑轮的基本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孩子们的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掌握了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能够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能够计算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计算,滑轮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吊起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进行计算。
5.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一些滑轮组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及其应用定滑轮:定义:固定位置的滑轮特点:不省力,不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定义: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特点:省力,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省力特点: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不变工作原理:力的合成和分解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定滑轮是固定位置的滑轮,它不省力,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是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它省力,费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请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答案: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是力的合成和分解。
当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时,力的方向可以改变,而力的大小不变。
通过滑轮组的组合,可以实现力的省力和方向的改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滑轮组的其他应用,如滑轮组的组合方式,滑轮组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效率等。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第十章 10.2滑轮及其应用 学案
第二节 滑轮及其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 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 会根据要求使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课前知识准备1.杠杆可以分为 、 、 三类。
2.杠杆可以是弯曲的吗?3.省力杠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等臂杠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定滑轮的特点活动一:请同学们测量出使用定滑轮从(b ),(c),(d )三个方向提升重物时拉力F 的大小和物体重力G 的大小。
注意:匀速直线拉动比较不同方向F 和G 物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1)使用定滑轮 省力。
活动二: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拉过的绳长S 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 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测量出拉力竖直向下时物体上升的高度h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进行比较。
比较s 和h ,我们发现s h,说明使用定滑轮 省距离。
(二)画一画:使用定滑轮的理论分析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 请画出图1(b )、(c )中的两个力臂,(2) 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 2×L2,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二、动滑轮的特点活动三:请同学们测量出使用动滑轮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F的大小和物体重力G的大小。
并增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
比较拉力F和G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省力。
活动四:请同学们测量出使用动滑轮竖直向上提升物体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进行比较。
比较s和h,我们发现s h,说明使用动滑轮距离。
(二)理论分析:(1)动滑轮在使用时,图2中杠杆的支点是A点还是O点?请画出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出因此图(b)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三、自我检测: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4. 学习滑轮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滑轮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力的合成和分解。
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PPT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轮组模型,演示提升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计算。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体会。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2 滑轮及其应用定滑轮 | 动滑轮定义 | 定义特点 | 特点工作原理 | 工作原理滑轮组 |概念 |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请画出滑轮组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的作用和特点,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2滑轮及其的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2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类型: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而定滑轮则固定在某个位置。
3. 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通过滑轮,我们可以省力地提起重物,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4.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吊车、晾衣架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类型,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滑轮的知识,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类型和原理。
难点: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类型和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问题,解释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一些滑轮的应用实例,分享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2 滑轮及其应用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类型:动滑轮、定滑轮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应用:吊车、晾衣架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类型和原理。
答案: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而定滑轮则固定在某个位置。
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2. 请给出一个滑轮的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答案:一个滑轮的应用实例是吊车。
吊车通过滑轮组来提起重物,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成,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do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doc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滑轮组的原理:学习滑轮组的构成和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滑轮组的重力计算:掌握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
4. 滑轮组的实际应用:了解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能够理解滑轮组的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滑轮组的重力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
4. 能够了解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重力计、绳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与滑轮组有关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及其应用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 动滑轮2. 定滑轮二、滑轮组的原理1. 构成2. 原理三、滑轮组的重力计算1. 计算方法2. 计算实例四、滑轮组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请说明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答案:1. 动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所需的力;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2. 滑轮组的原理:通过多个滑轮的组合,减小所需的力;重力计算方法: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等于重物的重力除以滑轮的数量。
_沪科版物理第九章《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胡阳中学命制人:审核人:时间:2012、3、26【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它们。
2.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定滑轮的特点: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一:(1)、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2)、再通过定滑轮匀速竖直向下拉动钩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数据分析:F G思考: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定滑轮呢?实验二: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匀速拉动钩码,分别记录F2,F3……实验结论: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三:(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滑轮所受的总重G= N(2)、再通过动滑轮匀速拉动钩码F= N数据分析:实验结论:思考: 为什么同是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而动滑轮却可以省一半的力呢?(1)如果把滑轮看成杠杆请画出定滑轮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定滑轮的实质:(2)请画出)动滑轮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动滑轮的实质:三、滑轮组使用滑轮组即可又可以。
1、比较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当n=2时,F=___G,并且________也改变了。
当n=3时,F=___G,力的方向_____。
2、使用滑轮组的时候,滑轮组用_______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忽略了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以及滑轮自重等素)【当堂检测】1. 利用有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如果所用拉力为20牛,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时,最多可提起的重物的重力是()A、60牛B、40牛C、20牛D、80牛2、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是().A.小于200N B.等于200NC.大于200N D.大于300N4. 如图所示动滑轮,重力为50牛顿,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60牛顿,则物重是多少?。
沪科版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0.2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可分为单滑轮、双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吊车、绞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滑轮吊车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通过模型演示滑轮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利用滑轮组提高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滑轮组,讨论其优缺点,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及其应用1. 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分类:单滑轮双滑轮滑轮组3. 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应用:吊车绞车其他领域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新版)沪科版名师点拔例1:定滑轮: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1、实质:能连续绕轴转动的等臂杠杆。
2、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移动。
1、实质:动力臂二倍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
2、特点: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题规律:滑轮可以看成是杠杆的变形,可以从实质、五要素分析和示意图三方面去理解。
分析:动滑轮由两段绳子共同承担动滑轮及重物的总重,所以2F=G动+G重=400N,G重=380N。
例2:1、滑轮组: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特点: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课前预习导学 自主预习,确立学习目标,检测预习效果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拉力F或,F和大小的关系是图2F。
(填大于、小于、等于)3、如图2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
这幅漫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图3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__图。
课中名师导学 典例精析,名师点拨解疑,重在授之以渔知识点1:滑轮的特点★重点例1、如图9—自动门自动门是赫伦用相对简单的机械原理发明的又一种装置,当祭司点燃庙外的祭坛之火后,小神庙的庙门便打开了,好像是由一只无形之手打开的、祭坛之火使祭坛下方一个金属球中的空气受热,迫使球中的水流经一根虹吸管,进入一个大水桶、水桶由链子悬空吊在一组重锤和滑轮之下,当水桶变得较重时,这组重锤和滑轮便将安有枢轴的门打开、祭坛之火熄灭之后,第二个奇迹出现了、由于球体中的空气突然冷却,大水桶中的水又经虹吸管被吸走、水桶空了以后便向上移动,反向制动滑轮系统,使那几扇门缓缓地再度关闭、我来总结图11 课外拓展导学回味反思,领悟才能提高,自主评价反馈。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和实质。
3、能够根据滑轮的特点,进行有关力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杠杆平衡的条件是:2、杠杆可以分为、、三类。
二、新课学习(一)认识滑轮:认真观察滑轮,了解滑轮的结构。
(二)组装滑轮:用铁架台、滑轮(一个)、细线(一根)、钩码组装滑轮,利用你组装的滑轮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组装方法?各种组装方法有哪些异同点?结论: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三)定滑轮的作用和实质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使用定滑轮拉起重物(钩码)的拉力F,改变拉力F的方向多次测量,并记下每次拉力的大小,比较拉力F的大小与物重G有什么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G = N; (2)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
(3)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与钩码重(G)进行比较:F G ( 选填:>、<、= )。
(4)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移动的方向(填:相同、不同)(5)比较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S h( 选填:>、<、= )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结论:使用定滑轮省力,但可以。
动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S与重物移动距离h的关系:。
2、定滑轮的实质是什么?画出下面各个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总结出定滑轮不省力的道理。
由图可知,定滑轮实质上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
(四)动滑轮的作用和实质1、先猜想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钩码)时拉力的大小,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比较拉力的大小与物重有什么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G = N;(2)组装滑轮,使其成为一个动滑轮。
(3)用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钩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与钩码重(G)进行比较:F G ( 选填:>、<、= )(4)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移动的方向(填:相同、不同)(5)比较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为:S = h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但改变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滑轮及其应用
1、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2、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
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本节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实物引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滑轮、利用滑轮、区分滑轮;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并从理论上分析滑轮的实质;然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接着通过活动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整节教材将一个个的学生活动串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动脑分析,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把滑轮看作是变形的杠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确定动滑轮的支点,学生不容易想象;根据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判断绳子的股数,学生容易把握不准。
所以滑轮的实质(尤其是动滑轮)和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节的难点。
3、教学策略
本节课实验器材比较简单,知识的难度也不大,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老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
关于课题的引入,教材采用的方法是,描述一个情景:工人在工厂里用手通过滑轮就把几吨重的机器缓缓拉起来了(最好用多媒体或视频展示此情景)。
首先给学生一种震撼,原来这个小轮子竟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也可以利用科学漫画引入,展示一组图片。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1)图中有几位人物?各有什么特征?(2)胖子想干什么?他想让瘦子做什么?(3)结果闹出什么笑话?这幅漫画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议论后,发表见解,教师归纳。
也可以利用升旗仪式创设情景,提问引入。
师: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
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器件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动滑轮和定滑轮
观察滑轮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滑轮主要由几部分组成?轮子周边的槽有什么作用?轮子是绕着什么转动的?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些学生可能不会缠绕绳子,可以启发学生:绳子是要装在轮子的槽中的,绳子的两端应分别连接什么?钩码如何悬挂?这些都是学生实际操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自主解决,同时教师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2-4人为一组进行活动。
当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定滑轮和动滑轮)将钩码提起时,他们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积极性。
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点,由此得出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
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根据前面的“活动1”,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同一个物体,所用的拉力是否相同?可以让学生先直接用手拉,感觉两次拉力的大小,然后再给各小组发弹簧测力计,进行活动。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从理论上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的实质。
可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
并画出图中三种方向的拉力示意图。
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拉动钩码时用力要均匀,使钩码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这时,可提出问题: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它呢?让学生举例说明。
最后,教师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改变用力的方向,常常使用定滑轮,可给人们带来方便。
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
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一定要竖直向上拉,不要斜拉。
由于动滑轮本身的重力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选用轻质的滑轮,钩码应尽量重些(当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
于还可以进行如下扩展:
(1)把钩码挂在滑轮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二者的重力之和。
(2)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该滑轮吊起,并使装置保持静止。
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总重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如何在实际使用
中灵活选择它们?也可以增加一个练习:人站在岸上,想借助树桩,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把船拉到岸上,可有几种方法?用图表示出来。
关于活动“使用滑轮时的理论分析”,可首先向学生指出:滑轮在力的作用下都能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因此它们也是一种杠杆,同样有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为了帮助学生从定滑轮抽象出杠杆模型,教学中可结合课件展示,让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操作
实物转动滑轮,寻找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并作出动力和阻力的示意图,分别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不难看出,定滑轮的支点在轴心,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
再
引导学生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
=F
2
L
2
分析,因为L
1
=L
2
,所以F
1
=F
2。
由此可以
得出:定滑轮实质是个变形的等臂杠杆,不能省力。
然后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也不变。
对于动滑轮,也可参照上述方法,结合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实物。
动滑轮在上升过程中,绕着轮滑边缘O点转动,所以O点就是动滑轮的支点。
可以向学生指出:当动滑轮运动时,O点的位置也在变化,所以动滑轮的支点实际上是瞬时支点。
明确了动滑轮的支点在哪里,对“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就不难理解了。
并引导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为什么动滑轮平衡时,可以省一半的力。
最后启发学生讨论:探究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有些偏差,原因是什么?(由于摩擦及动滑轮的自身重力的影响。
)
滑轮组
综合前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
(1)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
(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实在设计不出来的话,可以参考教材图6-57进行实验。
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
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
(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4)拓展与提高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①通过观察,你认为滑轮组省力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②若不计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则拉力与物重、动滑轮的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进行对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