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Nvm e21,o9N . oe br01V1,o 1 . 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柳 荣香
( 阳江市 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 90 ) 2 5 0
【 要】 目的 加 强新 生 儿病 房 医院 感染 管理 ,预 防和控 制 医院感 染。方 法 针对 新 生 儿病房 医 院感 染管理 过程 中可 能造成 医院感 染 因素进 摘 行 分析 , 出相应 的措 施 , 防和 控制 新 生 儿病房 医院 感染 。结果 加 强新生 儿病 房 的 医院感染 管理 , 效地预 防和控 制 了医院感 染 的发生 。 提 预 有 结论 制 定有 效 并严格 执行 新生 儿病房 管理 制度 及措 施 , 于提 高新 生 儿科 的管理 质量 、预 防和控 制 医院 感染 的发生 , } 对 有j 常重要 的作 用。 【 键词 】 新生 儿病 房 ; 医院 感染 ;感 染控 寺 ;预 防措断有高血压,必须进一步检查 ,除病 史及体检外,尚需作有关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5高血压的治疗
5 . 1菲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包 括改善生 活方式 ,消 除不利于心理和 身体健康 的行 为和 习惯 ,与药物治疗 同等重要 。具 体内容包括 :①生活方式 :养成 良好的饮食和生 活习惯 ,低盐饮食 ,每 日 每人食量 不超过6 ,减少膳 g 食 脂肪 ,补 充适量 优 质蛋 白 ,多 吃蔬 菜水果 ,补 充钾 、钙 ,戒烟 戒
疾病的一级预防,如吸烟、过度饮酒 、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 多、缺少运动、精神压力大等,教育对象为广大农民群众 ,方式有举 办高血压病讲座,门诊咨询、电话咨询 、高血压病知识调查、使广大 农民群众正确了解高血压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进而教育其家庭及周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院感是指新生儿在医院感染了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症状。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新生儿院感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本文将从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必要性、制度内容、实施方法、监测评估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必要性1.1 提高新生儿医疗质量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提高新生儿医疗质量,减少院感对新生儿的危害。
1.2 保障医疗安全院感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建立院感制度可以减少院感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医疗安全。
1.3 降低医疗成本院感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建立院感制度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益。
二、制度内容2.1 院感防控流程明确院感防控的流程,包括院感监测、院感报告、院感调查、院感管理等环节。
2.2 院感预防措施建立院感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2.3 院感管理制度建立院感管理制度,包括院感责任制、院感培训、院感督导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三、实施方法3.1 培训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3.2 定期检查定期对医院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3 强化监督建立院感防控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院感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四、监测评估4.1 院感监测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院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
4.2 院感评估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3 院感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院感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反馈。
五、改进措施5.1 完善制度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调整院感制度,提高院感防控的效果。
5.2 强化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水平。
5.3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院感防控的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院感防控工作,提高院感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新生儿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
物品管理
.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环境管理
❖ 新生儿科(室)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 关规定,洁污区域分离,功能流程合理;
❖ 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 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 、设备。室内温度足月儿室24-26℃, 早产儿室26-28℃,相对湿度55%-65% 为宜; ❖ 设立普通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早 产儿室、隔离病室、更衣室、配奶室 、沐浴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 病人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垃圾通 道分离;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 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 用药疗程不合理; ❖ 给药途径或给药时间间隔不当; ❖ 使用抗菌药物作预防用药和过度使用高档或广谱抗菌
药物; ❖ 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必须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
.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环境管理
人员管理
规范的诊疗 护理操作
国内的概念
❖ 对于新生儿的某些感染,难以明确感染部位时即可诊断为新生儿感 染
具有以下临床症状或体征中的2项及以上:
1、体温不升或发热,氧合指数下降;
2、精神反应欠佳,面色苍白或灰暗;
3、进奶量减少,胃潴留、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四
肢肌张力下降;
4、频繁呼吸暂停;
5、体重不增;
6、环境因素
❖ 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密度大; ❖ 流动人员较多,增加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 科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
途径之一; ❖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NICU院感因素及预防
加强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 眼部护理: 脐部护理: 喂 养:
皮肤护理
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 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
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 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到后,以
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 ,预防臀红
皮肤护理
环境
预预
操作中感染控制
防防 措措
用品感染控制
施施
加强基础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环境
严格划分新生儿感染与非感染病室,合 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及污物 室,并有明显的标识
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 控制人员进出 洗手水龙头应为感应龙头,并配备烘手
机或擦手纸
环境
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细菌 紫外线每日消毒1次,每次照射1小时,
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自身因素(体重)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早 产儿、低体重儿
新生儿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 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 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 更易于感染
自身因素(体重)
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0.5% ,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2 kg 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 kg 者 的2.5倍
每3h 更换体位,防止骨突出部受压过久,引起 皮肤压伤。
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摘下血压袖带 每2h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
口腔护理
每天用制霉菌素护理口腔1~2次,观察口腔 粘膜有无溃疡及鹅口疮
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细心,避免擦伤口腔粘 膜引起感染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儿科医学论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儿科医学论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段秀丽马媚媚曹亮李艳莫振华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12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120例患儿中共有151例出现医院感染,占7.12%。
经Logistis回归分析提示侵入性操作、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住院时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制定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的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护理干预doi:10.3969/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抢救危重症患儿以及保证早产儿存活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大部分危重症患儿以及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缺乏抵抗力,对外界适应性差,容易引发医院感染,特别是低出生体质量患儿与早产儿,这些患儿反复吸痰、应用呼吸机、使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等,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大[1]。
故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现调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2120例患儿,其中男1109例,女1021例。
1.2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1000 g为超低体重儿,≤1500 g为极低体重儿,≥2500 g为正常体重儿)、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情况、是否为医源性传播、基础疾病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高危因素实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2]。
医院新生儿病房感染爆发应对预案
医院新生儿病房感染爆发应对预案1.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病房感染爆发,确保新生儿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病房感染爆发的预防、控制和应对工作。
3. 组织架构建立新生儿病房感染爆发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领导、感染管理科、新生儿科、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门等组成。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开展感染爆发的应对工作。
4. 预防和控制措施4.1 加强新生儿病房环境管理- 保持病房清洁、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 加强新生儿监护设备和医疗用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4.2 加强新生儿患者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新生儿,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4.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参加感染防控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
5. 感染爆发应对流程5.1 发现感染爆发- 当新生儿病房出现感染病例增多时,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对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确认是否存在感染爆发。
5.2 启动应急预案- 确认感染爆发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感染管理科、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迅速行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感染控制工作。
5.3 感染控制措施- 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5.4 信息报告和发布- 感染管理科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感染爆发情况;- 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感染爆发情况;- 对外发布感染爆发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6. 总结和改进6.1 感染爆发应对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对感染爆发进行总结;6.2 分析感染爆发的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6.3 加强感染防控工作,提高新生儿病房管理水平。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抗菌药物与 激素的应用 因素
环境因素
3
2019
-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 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 致皮肤细菌感染,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你 下,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于母体, 自身合成的很少基本测不出。抵抗力低,易于 感染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2019
-
内容提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院感管理要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
2019
-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侵入性操作 因素
新生儿自身 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高危 因素
住院时间
13
2019
-
四、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即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 院感监控小组,明确职责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如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的监 测与工作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等
8
2019
-
(六)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 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也增加了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机会 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如新生儿 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 秤、操作台(配奶台)、沐浴盆等,是造成交 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共用眼药、粉扑等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标题: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是指针对新生儿在医院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规定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院感制度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院感制度的建立
1.1 制定院感制度的必要性
1.2 设立院感管理机构和责任部门
1.3 制定院感制度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二、院感风险评估和监测
2.1 对新生儿院感风险的评估方法
2.2 定期对院感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2.3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院感预防控制措施
3.1 新生儿院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
3.2 新生儿院感的感染源及防控措施
3.3 新生儿院感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四、院感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
4.1 设立院感事件报告机制
4.2 制定院感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4.3 对院感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扩散
五、院感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5.1 定期对院感制度进行评估和检查
5.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院感制度
5.3 建立院感制度的长效监督机制,持续改进和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结语: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各医院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院感管理,共同维护新生儿的健康和幸福。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背景新生儿病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病房中尤为危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制定一份应急处理方案对于保护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应急处理方案1. 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范,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工作区域和医疗设备。
- 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
- 医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隔离衣,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 建立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确保安全处理感染性废物。
2. 感染监测和报告- 设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 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任何可疑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 建立感染病例报告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情况。
3.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控制的最佳实践和相关政策。
-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消毒、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新员工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在入职前签署相关承诺书。
4. 访客和家长管理- 制定访客和家长管理政策,限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减少感染的风险。
- 所有访客和家长应接受手卫生教育,并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规定。
- 对于有感染症状或近期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访客和家长,应禁止其进入新生儿病房。
5. 隔离和防护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阻止感染的传播。
- 对于已感染的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进行必要的治疗,确保其他婴儿的安全。
- 医护人员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隔离和防护措施。
6. 感染调查和改进- 发生感染事件后,应进行详细的感染调查,确定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
-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的感染事件再次发生。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2020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第三部分-第二章-第十节-第一百二十六):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横向比较。
针对新生儿病室风险级别“高”的风险因素,需制定措施对感染风险进行控制。
一、针对“手卫生不规范”,制定措施如下:(一)手卫生设施①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
②手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
③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④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⑤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加强管理与培训①加强手卫生行为的指导与管理,将手卫生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②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院培训,加强手卫生的培训教育,对象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三)加强督导①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与反馈。
②每季度对新生儿病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及逆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二、针对“新生儿常用生活用品污染”,制定措施如下:(一)新生儿奶具、奶液污染1.环境设施: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由专门人员管理,并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
2.人员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管理制度:①制定配奶间制度,降低发生医院感染风险。
②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母乳收集和储存。
③配奶工作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并严格手卫生,认真执行配奶流程、奶瓶奶嘴清洗消毒流程等。
④配奶应当现配现用,剩余奶液不得再用。
4.消毒灭菌措施:①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
新生儿院感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院感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一、引言新生儿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NI)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及新生儿自身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新生儿院感问题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我院开展了新生儿院感自查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
二、新生儿院感自查情况1. 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我院成立了新生儿院感管理小组,负责新生儿院感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等。
院感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新生儿院感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和考核。
2. 环境卫生与消毒我院对新生儿病房进行了合理布局,确保新生儿活动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
病房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和地面清洗,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监测。
3. 医务人员手卫生我院制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同时,配备了充足的手消毒设施,并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4. 医疗操作规范我院对新生儿医疗操作进行了规范,包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静脉穿刺、插管等。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5. 感染监测与报告我院建立了新生儿感染监测系统,对新生儿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分析和报告。
同时,对新生儿感染病原体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三、新生儿院感自查发现的问题1.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未进行手卫生消毒,或手卫生消毒不规范。
2. 医疗操作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医疗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插管操作不当等。
3. 环境卫生与消毒不彻底:新生儿病房内部分物体表面消毒不达标,空气消毒效果不稳定。
4. 感染监测与报告不及时:部分新生儿感染病例未及时登记、分析和报告,影响了对感染源的控制和预防。
四、新生儿院感整改措施1. 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总。结果
( ) 生儿重症监护 室院感发生率逐年下降 ; ) 生儿重症监护 室院感感 染部位 由消化道i 染转为呼吸道及 呼吸机相关性 1新 ( 新 2
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能有效 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感的发生。
肺炎居 多;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感耐 药莳感染 日益增 多。结论 ()
【 关键词】 新生儿 ; 重症监护室; 医院院感 ; 分析与对策
的对 策 。 1 资 料与 方 法
病原体检验 结果 , 结合 临 床 医师报 告 的医 院感染 病例 进 行综 合
汇总。
13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 20 年颁布 的《 . 01 医院感染诊 断标 准》 进
行 判定 。
2 结 果
2 1 感染率情况 .
20 06年 1 一 00年 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月 21 2 2 医院感染部位 . 2 3 病原体检 出率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9月 第 9卷 1年
第2 5期 C I E EA D F R IN M DC LR S AR H H N S N O E G E IA E E C
奎 研 乡 l l | l' 手 1l ≯ 曩≯ l l l l每 lI - l 曩 1毒 l l 。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 , 早产儿院感率逐
感染部 位 由消化 道居多转 为呼吸道及 呼吸 见表 3 。
年上升 , 结果见表 1 。
相 关性 肺 炎 居 多 。见 表 2 。
11 一般 资料 . 12 方法 .
共收治新生儿 5 3 , 7 8例 其中早产儿 10 。 53例 通过 医院感染 管理科对 20 06年 1月 一 0 0年 1月新 21 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进行 回顾性调查 , 根据病史 资料 ,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方法对该院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从患者自身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科室进行探讨和分析。
最后总结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
结果造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房的布局缺乏合理性、护理人员人数不够、患者自身免疫低下、防感染意识差等。
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由于侵入性操作过多,导致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过于频繁,另外还有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
结论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主要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着手控制。
标签: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对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仪器以及药物也在不断的改变[1]。
导致医院感染情况也在不断发生。
新生儿科是一门最近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是针对新生儿诊断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此也使得新生儿成了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为了能够更好的探讨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治疗,现就有关系情况做以下详细报道。
1 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系统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功能还并不完善。
在其体内的白细胞的产生和储备都比较少[2]。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和较为严重性的疾病时,就会使得患者的白细胞的消耗出现增加,进行使得其的细菌吞噬和杀菌能力得到下降。
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
然而对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越高,产生的病情也会越严重。
1.2 科室的原因1.2.1 病房布局缺乏合理性目前在我国,由于新生儿的病房比较少,并且密度非常高,仪器设备多,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
由于病房非常的拥挤,因而导致患者之间接触增多,再加上隔离措施非常差,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1.2.2 护理人员不足在我国,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
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6、个别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净。
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室未3、积极和市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展开合作签定协议,定期对医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选派人员学习微生物(已经在地区医院学习中)。
在新医院组建微生物室。
4、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要深入每个临床科室,认真仔细收集病人各种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病人感染原因,结果,预防,落实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并将结果分析,按每个月反馈到各个科室。
5、加强培训,通过统计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
6、各个科室一定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工作。
每月对供应室压力锅及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器械集中清洗在新医院组建中完成。
7、在院领导,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决定后,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开展耐药菌监测。
8、院感科加强检查。
9、污水处理按国家消毒标准,要有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加药后浓度监测每日两次;按粪大肠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致病菌监测半年一次。
医疗废物警示标识齐全。
10、传染病报告要按年计划要求,做到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完善各种项目,准时准确网络直报,绝对不能迟报,瞒报,漏报。
立即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2(一)、存在的问题1、管理组织与制度欠缺。
首先,表现在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加上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单薄,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
2、各项制度不全面。
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但各重点部门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欠缺。
3、科室布局。
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治疗室、处置室三区划分不明确,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
4、消毒隔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控制对策。
方法回顾136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1360例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为5.22%,早产儿发生率为12.14%,足月儿发生率为2.16%。
结论应针对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预防控制或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目前,随着新生儿急救及监护技术的提高,新生儿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内的危重新生儿,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有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爆发占整个医院感染爆发的60%,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抢救的成功率及存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该研究对该院NICU2010年1月—2013年5月71例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入住该院NICU﹥48 h 的新生儿1360例,男812例,女548例。
早产儿428例,足月儿932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198例,吸入综合征5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8例,新生儿窒息9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5例,肺炎286例,化脓性脑炎48例,其他120例;气管插管(反复吸痰、机械通气)10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查阅1 36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
1.3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以及目标性监测的结果及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1 360例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为5.22%。
早产儿428例,发生感染51例,发生率为12.14%。
足月儿932例,发生感染20例,发生率为2.16%。
感染部位:呼吸道48例(67.6%),皮肤粘膜9例(12.7%),胃肠道8
例(11.3%),血液4例(5.6%),其他2例(2.8%)。
2.2 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
71例医院感染患儿中分离出32株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株(40.6%),大肠埃希菌5株(15.6%),铜绿假单胞菌4株(12.5%),表皮葡萄球菌3株(9.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6.3%),白假丝孝母菌2株(6.3%),鲍氏不动杆菌1株(3.1%),其他2株(6.3%)。
3 讨论
3.1 NICU发生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该研究显示,医院感染发生率早产儿高于足月儿,呼吸道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占67.6%。
其原因有:①新生儿具有免疫功能缺陷,生物、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全,对外界抵抗力差,收住婴儿多为早产儿、低体重儿、羊水污染、窒息等[2],致使其易发生呼吸道,皮肤等各种感染。
②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有很大关系[3]。
气管插管、洗胃、吸痰,鼻饲,灌肠及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创伤性检查、监护、治疗等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损伤皮肤黏膜的机会,使细菌侵入的条件得以增加。
③抗生素的滥用、不合理使用易发生菌群失调,各种条件致病菌得以生长繁殖并致病,使细菌耐药性增加[4],同时二重感染易发生。
3.2 控制对策
3.2.1 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新生儿病区管理,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入室工作制度》、《新生儿探视制度》、《配奶工作制度》、《新生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等,并使制度培训学习及落实得到加强,从而使控制医院感染重在预防的理念在全体医护人员中树立起来,并落实预防的理念到工作中。
3.2.2 加强手卫生及手机管理医务工作者的手被认为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手机与手直接接触,其卫生情况与手卫生息息相关,但与手卫生相比,手机卫生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5]。
因此,在NICU限制使用手机,工作人员入室时先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洗双手,以后每接触患儿前后均要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为确保手卫生落实及手机管理,医院应配置速干手消毒剂,非接触式水龙头如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洗手液容器选择感应式或一次性容器装,非一次性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配置干手器、擦手毛巾或擦手纸等干手设施;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参加手卫生的培训及考核,掌握洗手指征和洗手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手机管理。
3.2.3 完善布局及优化诊疗和护理流程[6] 新生儿病房的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分开清洁区与污染区,功能流程区合理,保证分开患儿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及家属探视通道,防止物品流程和人员流程交叉逆行导致感染。
制定符合控制医院感染要求的诊疗和护理流程如沐浴流程、配奶
流程、暖箱的清洁消毒流程、仪器的清洁流程、环境的清洁消毒流程、工作人员出入病房流程等。
3.2.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新生儿病房为层流病房,温度调至24 ~26 ℃,相对湿度在55%~65%。
保持病室整齐清洁,减少人员流动、定期大扫除。
每天用消毒液对办公家具、医疗器械、各种台面、治疗车、洗手液盒、水龙头、门把手、门窗、病历夹、等进行擦拭,加强对呼吸球囊、面罩、喉镜、呼吸机、暖箱、气管导管芯等的消毒及管理。
暖箱的消毒频率为1周[7],水槽内加灭菌注射用水并每天更换,每月对各种暖箱过滤棉进行清洗,对层流的过滤网进行清洗2次/月。
对于新生儿必须执行侵入性操作的,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应主动地、前瞻性地、客观地观察每例患儿的疾病情况,对腹泻、发热、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及时进行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所用物品应优先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严禁交叉使用[8]。
3.2.5 加强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奶瓶、奶嘴、使用中的消毒液进细菌学监测,当疑有感染流行或暴发时随时监测。
对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发病率、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进行掌握,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9]。
同时观察医务人员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操作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2.6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针对病原菌结合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对新生儿局部用药、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指征要严格掌握,使感染源对抗菌药物抵抗的发生率降到最低[10]。
4 结语
NICU内患儿的健康与康复,不仅需要医务人员责任心、耐心、细心呵护,而且需要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医院有健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要主动学习感染控制的知识,强化控制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手卫生,与感染科、检验科、药剂科、产科的密切合作,并加强监测。
采取主动预防,主动监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参考文献]
[1] 张译文,胡必杰,高晓东,等.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88-1689.
[2] 王竹秀,于杨.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4):103-104.
[3] 陈秀丽.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和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30):121-122.
[4] 郭瑞霞,文海燕,耿庆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管理[J].中国
卫生产业,2013(8):177.
[5] 王慧颖,张全英,刘花.手机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J].护理学杂志,2011,26(13):95-96.
[6] 要慧,李六亿.新生儿医院感染爆发的特点及防控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66-68.
[7] 骆小京,刘文君,马爱萍,等.新生儿暖箱不同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303-1304.
[8] 杜淑俊,邓双艳.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6):1518-1519.
[9] 吴慧杰,杨丽丽,尹建春.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295.
[10] 沈美云,顾萍,袁咏梅.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8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