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13-01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基层医院的普遍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屡有报道,据文献报道[1],医院感染特别是医院多重药耐药菌株感染最主要来源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科,分别占47.2%和35.9%,新生儿科系统总的比例为83.1%,占总的耐药菌的绝大部分[2]。
因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之一。
自我院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以来,实行了无陪制度,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1 原因分析1.1 设施落后,病房布局不合理我院刚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是由原来的一个较大普通病房改造而成,后搬至新建病房楼,但新楼仍不是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设计,没有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专用通道,在布局上不合理,面积较小,抚触室,配奶室、沐浴室共处一室,所有病人病房都在一起,空间较小,床间距也较过小。
1.2 新生儿因素新生儿是人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因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皮肤黏膜娇嫩,容易破损致感染;开放的脐部残端也是细菌感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感染易扩散,可致患儿病情加重,影响疗效及恢复,严重者可威及患儿生命,对患儿生存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1.3 空气传播因素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家属探视次数频繁,滞留人员较多,空气污染较严重,病房内空气不通畅或不注意通风消毒,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医务人员甚至未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不更衣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1.4 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未认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如不注重手消毒,没有真正做到接触完一个患儿就进行洗手,手消毒依从性差,导致病区细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在新生儿中间传播。
另一方面,工勤人员在保洁过程中不注意手消毒及洁污分开也可导致细菌转移,造成不应有的细菌传播。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的儿科病房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感染了新的病原体。
院内感染在儿科病房内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抵抗力低,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本文将对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1.医务人员感染:医务人员是患者接触最多的人群,他们可能通过双手、工具、衣物等媒介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2.患者本身因素:儿科患者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患者更容易感染院内病原体。
4.病房环境:病房环境的清洁度和空气流通程度也会影响院内感染的风险。
如果病房环境不干净,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和传播各种病原体。
二、对策:1.手卫生的完善: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如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消毒剂等,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2.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和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在病房内工作时应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并做好手术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将病原体带入病房。
3.消毒和清洁措施:病房内的器械、设备和各种表面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4.环境改善: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和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患者分类管理:将不同感染风险的患者分开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高危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或者分配专门的治疗区域。
6.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对院内感染防控规范的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消毒措施的执行。
7.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如正确的手卫生、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总之,医疗机构的儿科病房内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预防和控制。
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工作服和隔离措施的加强,消毒和清洁措施的完善,病房环境的改善,患者分类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儿科病房内的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儿科病房是儿童接受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儿童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儿科病房内感染问题较为突出。
本文将分析儿科病房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儿科病房内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操作不规范:在儿科病房内进行的医疗操作是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医护人员在给儿童进行静脉输液、插管和吸氧等操作时,若没有按照规范的消毒流程进行,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2.家属和访客的不规范行为:儿科病房通常会有很多家属和访客来往,带来了很大的感染风险。
一些家属和访客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比如随意触摸孩子、不洗手就接触孩子或病房内设备等。
3.儿童自身因素:儿童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导致个人卫生不良,使感染的机会增加。
为了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内的感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医护人员是病房内主要的感染控制力量,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
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规范,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交叉感染。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和消毒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素质。
2.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将病房内的清洁工作落实到位,定期对床铺、地面、家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对儿童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等,要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成为细菌的滋生基地。
3.加强家属和访客的宣教:通过宣教,提高家属和访客的卫生意识。
家属和访客应洗手后才能接触孩子,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孩子的口、鼻、眼等黏膜。
病房内要设立相应的宣教告示,提醒家属和访客注意个人卫生。
4.加强儿童个人卫生的教育:儿童个人卫生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病房内应当设立相应的健康教育项目,指导儿童正确洗手、正确使用公共设施等,提高他们的个人卫生意识。
5.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上报感染病例。
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应及时隔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感染扩散。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加强新生儿科病房的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
现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易感因素及对策总结如下。
1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主要易感因素(1)环境因素建筑布局不合理,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2)医护人员因素通过医务人员污染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均是发生感染的途径。
(3)各类侵入性操作因素为微生物侵入机体提供了途径,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2 医院感染管理对策2.1 成立专职科室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属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制度,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系统全面监控、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
2.2 病区建筑设计与布局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清洁环境中,形成相对独立区域。
新生儿室设计注意通风、采光、向阳。
室内墙壁天花板无裂缝、地面防滑、便于清洗消毒。
新生儿床与床之间应保持0.5~1 m间距,设普通新生儿室、隔离室、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新生儿沐浴室、母婴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杂用室、储藏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等。
在区分管理上,非限制区,在最外侧,包括母亲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杂用间。
半限制区,在中间,包括办公室、治疗室、配奶间。
限制区在最内侧,包括各类新生儿室、新生儿沐浴室。
各区应有门隔开,标志明显。
3 加强医疗、护理管理措施3.1 加强新生儿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种医疗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红外线抢救台等的消毒规范,凡常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奶具等根据各种物品性能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消毒方法,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象。
方法:统计学分析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0例新生儿院内发生感染的病例,并分析其原因及临床防治对策。
结果: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得知,500例新生儿中36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现象,感染率为7.2%,其中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1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口腔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4例,脐部感染2例,还有其他感染2例,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自身的卫生情况,护理人员的防感染意识差,院内消毒设施不完善以及新生儿的用品等。
结论: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基础防范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新生儿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护理措施,对防控新生儿院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对策;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也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现象是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面临的重要的课题。
下面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0例新生兒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以及原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500例新生儿,由于不符合院内感染要求,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造成我院500例患者中有36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36例院内感染新生儿中男25例,女11例。
日龄为出生30分钟~28天,平均为(15.5±4.34)天。
1.2方法参照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针对我院36例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监测他们的感染部位;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患儿接触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护理人员的手等进行监测,分析36例患儿的感染因素,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3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儿科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容易造成儿童患者的二次传染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原因包括医护人员和家长的手部卫生不达标、患儿病情严重导致免疫力下降等。
院内感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和带来心理负担等方面。
预防机制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加强空气清洁和消毒工作等。
应急处理要及时隔离和治疗感染患儿,通报相关部门并开展排查。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需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和质控体系,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措施,才能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引言: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重要性正文: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应对紧急处理,管理结论: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防控工作, 重要性1. 引言1.1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引言》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指在儿科病房内发生的与治疗过程或环境有关的感染。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对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医护人员和家属必须充分了解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患儿能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只有通过加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控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1. 医护人员不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时未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或隔离衣等防护用具,导致病原体传播。
2. 医疗设备和器械不洁净:儿科病房使用的设备和器械未经过彻底清洁、消毒或灭菌,成为病原体传播的渠道。
3. 患儿家属不遵守感染控制规定:患儿家属在病房内未洗手、未正确佩戴口罩或在探视患儿时带入可能带菌的物品,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6 7 0・ 实用医药杂来自 2 0 1 3年 0 7月 第 3 O卷 第 O 7期
P r a e J Me d& P h a H n . V o l 3 0 , 2 0 1 3 — 0 7 N o . 0 7
卫 生 事 业 管 理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 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吴智高. 盛 玉
【 关 键 词】 新 生 儿病 房 ; 医院感染 ; 原因分析 ; 对 策 【 中 图分 类号 】 R1 8 1 . 3 + 2 【 文献 标 识 码 】 C
标 准、 隔离制度、 无菌技术 、 消毒方法 、 洗手方法等 , 提 高 医 护
人 员对 预 防感 染 重 要 性 的 认识 。 感 染 控 制 人 员 加 强 监 督 检 查
1 . 5 抗 菌 药 物 使 用 不 合 理 大 多 数 医 师 不 做 任 何 病 原 学 检
查, 凭 经 验 使 用 多种 抗 菌 药 物 ; 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 加 上 住院时间长 , 易 致 耐 药 菌 的 产 生 以及 菌 群 失 调 , 使 新 生 儿 抵 抗 力进 一 步 下 降 , 增 大危 险性 。 1 . 6 医 疗 废 物 不 按 规 定 处 理 医 院 的 医 疗 废 弃 物 没 有 按 规 定 统 一集 中销 毁 处 理 , 随 意 丢 弃极 有 可 能 成 为 引 发 感 染性 疾 病的源头 。 对 医 院 感 染 的 影 响具 有 潜 在 性 和 持 久 性 。
周 彻 底 大 扫 除 1次 。 坚 持 每 日早 、 中、 晚 开 窗 通 风 3次 , 1 5 —
3 0 mi n / 次, 或 者 放 置 动 态 空气 消毒 机 进 行 空 气 消 毒 3次 , 2 h / 次, 以保 证 病 房 空 气新 鲜 。 2 . 4 . 2 加强新生儿用 品、 用具 、 器械 、 消毒管理 新 生 儿 使 用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13 年11 月至2015 年3 月,185 例新生儿;并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2 例与未感染组163 例;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两组患者的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肠外营养等均有显著差异,未感染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感染组患儿。
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不达标、滥用抗生素、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等。
相关的解决对策有:加强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及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82-02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1 月至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例共185 例;其中,有22 例发生感染并确诊,且住院时间大于48h,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22 例感染患儿中:男8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为(7±5)d,最小年龄为1d,最大年龄为27d;其中,有6 例为早产儿,有10 例新生儿患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3 例患有新生儿肺炎,有1 例新生儿肠炎,1 例新生儿贫血,1 例新生儿硬肿症。
将185 例新生儿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2 例与未感染组163 例。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对2 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
包括新生儿的①胎龄;②性别;③体重;④机械通气;⑤病原学检查;⑥新生儿窒息;⑦实验室调查;⑧羊水污染;⑨肠外营养;等。
通过2 组的对比,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原因。
细菌培养:①通过股静脉穿刺取血的方式,采集患儿的血液进行血性感染培养;②采集患儿呼吸道深部痰液,并进行痰液培养;③留取患儿初次尿检异常的尿液标本,并进行尿液培养;④利用无菌棉签提取皮肤黏膜感染的分泌物,并进行培养。
儿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儿科相对其他的科室来说,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病区,年龄越小的患儿,感染几率就越高,这不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加强对儿科病区感染的管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几率的发生,对患儿康复,减轻经济负担以及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儿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对策研究一、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分析1、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相对缺乏无论是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是患儿家属,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和常识都相对缺乏。
一些患儿家属互相串病房,相互之间进行玩具及食品的交互,甚至为照顾患儿,允许患儿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这样不仅会使病区环境卫生得不到保障,还增加了疾病的感染率和传播机会。
医护人员对患儿家属教育的不到位,没有及时提醒并纠正患儿家属的行为,致使疾病在患儿之间进行了传播。
2.病区内床位的频繁周转,空气质量较差很多医院的儿科病区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病床,给患儿提供有效供给,病区的走廊及病房内常年加床,为方便患儿家属休息,床位移动频繁。
患儿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用品较多,且走廊内未设置通风换气设备,尤其是在冬夏气温偏低或偏高的时节,由于患儿家属不愿开窗通风,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空气质量因此下降。
由于探望的人员、陪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多菌环境也因此形成。
病区在床位紧张时,不同病况的患儿同住一室,病种的繁复混杂,使得医院内感染机会不断增加。
3.病区内床单位的污染床单位污染是当前临床中的重要污染源,患儿在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会及时对床单、被罩、枕套等进行更换,而褥子、枕套以及棉胎却并不是每床一换的,而是反复的应用,在儿科病区,由于患儿的疾病特征及年龄特点,一些患儿会将排泄物解在床上,被褥及床垫也被弄脏,医院并未对患者所用物品进行更换和消毒处理,物品的重复利用导致患儿发生感染,从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来说,解决病区内床单位的污染,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
[1]4.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不强。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的儿科病房内发生的感染事件。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对于儿科病房来说,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十分常见。
下面将对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病房环境卫生不达标:儿科病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如果卫生不达标,会导致病原体在空气、表面、物品等多个路径上传播,增加感染风险。
2.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习惯不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习惯直接影响到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病例时未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患者及家属未按规定进行手卫生等。
3.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不洁:在儿科病房中,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使用频繁,如果经过不洁处理或未及时更换,会引发交叉感染。
1.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儿科病房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对床位、桌面、门把手等易受污染的部位进行注意。
并设立专门的清洁消毒岗位及清洁消毒制度。
2.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习惯培养和宣教工作,教育医务人员要正确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对于患者及家属,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其卫生意识。
3.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维护,确保其洁净度达标。
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建立感染监测和控制机制:建立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院内感染事件。
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患者隔离等。
5.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其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确保医务人员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合理运用消毒、隔离等措施。
儿科病房是儿童治疗、康复的重要场所,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院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应共同努力,加强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儿科病房的卫生水平,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
中 图分类 号 :R 1 9 7 . 3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3 - 0 7 8 8 - 0 2
随着科学 的不断发展 和医疗技术 的迅猛进 步 ,医疗 环境得到彻 底 的改 善 ,医疗救治 率得到根 本的提升 ,然 而医 院感 染问题仍然是 治疗 中或者 手术后最 为严重 的预 后问题 ,应该 引起人 们的高度重视 。新生 儿病 房是 医院感染 的高危场 所…,收治 的患儿 多是病情 重 ,早 产 、体 质量 低 、先天 发育不全等异 常新生儿 ,非特异性 免疫及特异 性免疫均
7 8 8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取 科学排 班 。 ③建立 合理 化的 薪酬 体系 和绩 效评价 制 度 ,激 发护 理 人员的 工作 积极 性 ,使护 理人 员在 故障 中 充分 发挥 自己的 主观 能动 作用 ,做好 自己的 本职 工作 。在绩 效评 估方 面 ,加人 基础 护理 的工
有 一定的 缺陷 ,身体抵 抗能力欠佳 ,容易 发生 各种外源性 感染 ,故 新 生儿 是 医院感 染的 高危 人群 ,一 旦 出现医 院感染 ,轻者 延长住 院时 间 ,加 重患儿痛 苦和家属经济 负担 ,重者 危及患儿生 命 ,因此 ,加强
新生儿病 房医 院感 染预防与控 制 ,分析 医院感染危 险因素并 采用 相应
Ma y 2 01 3 , Vo 1 . t l , N o. 1 3
3结 语
构 建优质 服务示范病房 ,是一项全 方位 、多元 化的系统性 工程 。
在此过程 中可 以促使 护理工作 的改进 ,提升护 理的整体质量 ,为 医患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6、个别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净。
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室未3、积极和市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展开合作签定协议,定期对医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选派人员学习微生物(已经在地区医院学习中)。
在新医院组建微生物室。
4、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要深入每个临床科室,认真仔细收集病人各种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病人感染原因,结果,预防,落实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并将结果分析,按每个月反馈到各个科室。
5、加强培训,通过统计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
6、各个科室一定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工作。
每月对供应室压力锅及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器械集中清洗在新医院组建中完成。
7、在院领导,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决定后,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开展耐药菌监测。
8、院感科加强检查。
9、污水处理按国家消毒标准,要有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加药后浓度监测每日两次;按粪大肠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致病菌监测半年一次。
医疗废物警示标识齐全。
10、传染病报告要按年计划要求,做到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完善各种项目,准时准确网络直报,绝对不能迟报,瞒报,漏报。
立即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2(一)、存在的问题1、管理组织与制度欠缺。
首先,表现在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加上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单薄,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
2、各项制度不全面。
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但各重点部门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欠缺。
3、科室布局。
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治疗室、处置室三区划分不明确,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
4、消毒隔离措施。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比较脆弱,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很容易感染病菌。
尤其是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它们面临着更大的感染风险。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感染率比欧美国家高出了1倍以上,儿童医院感染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保持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对于减少新生儿医院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新生儿产生的黄疸时更为常见。
常见细菌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化脓链球菌等。
2. 真菌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虽然不常见,但其危害性很高。
真菌感染往往出现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后,而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血液中毒和败血症等危重状况。
3. 病毒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并不是常见,但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往往在医院的呼吸道感染期间引起新生儿感染。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1. 医院内设施污染医院内设施如门把手、尘垢、电话等表面常常都藏有大量病原体。
如果没有及时彻底清洁消毒,就有可能在感染控制方面引发问题。
2. 新生儿体质特殊新生儿的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展,特别是早产儿受到的保护更少,免疫力更低,更易感染病菌。
3. 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从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从卫生手消毒、换药等每个环节去减少感染的错误发生。
三、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对策1. 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的基础。
医院日常的卫生保洁工作应该增加密度,确保医院维护干净、整洁、卫生的状态。
2. 遵守操作规程在医院操作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医院规程。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从细节处抓好操作规程的执行。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住院新生儿588例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呼吸道感染32例,占50%,其中足月儿15例,早产儿17例;胃肠道感染14例,占21.88%,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7例;脐部感染10例,占15.63%,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5例;眼部感染8例,占12.5%,其中足月儿4例,早产儿4例;。
感染部位以皮肤、呼吸道为主;感染的病毒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低体重和Apgar评分、置暖箱、侵袭性操作、长时间住院、非母乳喂养。
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护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拟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改善新生儿室的环境及器械消毒,规范化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医院的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护理措施新生儿病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点.因而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因此,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1]。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本院从2006年2月份开始,遵循医院感染的要求,建立建全了相关制度,对住院新生儿实行全程监护,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护理用品严格消毒和做好生物监测等综合管理,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具体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住院新生儿588例,其中医院感染64例,男40例,女24例。
1.1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1.2 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方法对该院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从患者自身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科室进行探讨和分析。
最后总结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
结果造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房的布局缺乏合理性、护理人员人数不够、患者自身免疫低下、防感染意识差等。
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由于侵入性操作过多,导致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过于频繁,另外还有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
结论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主要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着手控制。
标签: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对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仪器以及药物也在不断的改变[1]。
导致医院感染情况也在不断发生。
新生儿科是一门最近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是针对新生儿诊断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此也使得新生儿成了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为了能够更好的探讨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治疗,现就有关系情况做以下详细报道。
1 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系统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功能还并不完善。
在其体内的白细胞的产生和储备都比较少[2]。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和较为严重性的疾病时,就会使得患者的白细胞的消耗出现增加,进行使得其的细菌吞噬和杀菌能力得到下降。
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
然而对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越高,产生的病情也会越严重。
1.2 科室的原因1.2.1 病房布局缺乏合理性目前在我国,由于新生儿的病房比较少,并且密度非常高,仪器设备多,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
由于病房非常的拥挤,因而导致患者之间接触增多,再加上隔离措施非常差,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1.2.2 护理人员不足在我国,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
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儿科病房是儿童治疗、护理和康复的重要医疗场所,但其也存在着院内感染的危险。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包括住院、门诊等),在医学照护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儿科患者一般免疫力较弱,生理机能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因此,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问题更是突出。
本文将从院内感染的原因、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1. 环境污染儿科病房空气、水源、医疗设备等可能存在不同种类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的存在可能导致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从而引发院内感染。
2. 医疗操作不规范医疗人员操作不规范、不严格遵循消毒、洗手等规范操作流程,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手术后伤口愈合不好、导管或管路穿刺口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等。
3. 病房拥挤病房拥挤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儿科病房一般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空间狭小,病房人员多,密切接触机会比较多,疾病传播也相对容易。
另外,儿科病房访客量也比较多,这些访客的进入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4. 患者免疫力低下儿科患者免疫力较差,对外界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抵抗力较弱,因此很容易被感染。
尤其是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力下降会增加患上院内感染的风险。
5. 抗生素滥用使用抗生素过度,会导致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这是导致院内感染患者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不符合规范,未能精确进行敏感性测试,或者长时间应用抗生素,都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二、院内感染对策对儿科病房内的环境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空气、水源、医疗设备等的清洁卫生。
尽量保持病房通风良好,避免空气病原体传染。
医护人员可以将洁净物品与污物分开,实施无菌操作,保持医疗设备的清洁,确保设备在使用前进行消毒操作。
2. 病房管理对病房的管理应该更加细致,控制病人数量,尽量做到每个病人单独就诊,减少空间拥挤。
一般来说,儿童患者的陪同人员应该限制在一个人,降低病房人员密切接触的机会。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对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发现问
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控策略。
05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新生儿病房的空气污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新生儿病房的空气质量不合格,导致多名新生儿感染。经调查发 现,病房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且存在消毒不彻底的问题。
感染源分析
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主要感染源,通过呼吸进入新生儿 体内,引发感染。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感染防控知识的 学习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做法。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更 加关注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积极履行感
染防控的职责。
04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控制 策略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
定期监测
对新生儿室的空气、表面、医疗 器械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各项
指标符合卫生标准。
实时监测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涉及呼 吸道、皮肤、消化道等多 种类型。
感染病原复杂
常见的感染病原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等,其中以 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易感人群集中
新生儿室中多为免疫力较 低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容易受到感染侵袭。
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生长发育迟缓
感染可导致新生儿生理功 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和 生长发育。
案例三:医疗器械污染导致的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一起医疗器械污染引发的感染事件,调查发现医疗器械清洁消毒 不彻底,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感染源分析
医疗器械是感染源,通过接触新生儿或其伤口、黏膜等部位传播。
预防措施
加强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和维护,确 保其清洁度和安全性。
06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住院新生儿588例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呼吸道感染32例,占50%,其中足月儿15例,早产儿17例;胃肠道感染14例,占21.88%,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7例;脐部感染10例,占15.63%,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5例;眼部感染8例,占12.5%,其中足月儿4例,早产儿4例;。
感染部位以皮肤、呼吸道为主;感染的病毒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低体重和Apgar评分、置暖箱、侵袭性操作、长时间住院、非母乳喂养。
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护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拟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改善新生儿室的环境及器械消毒,规范化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医院的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点.因而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因此,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1]。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本院从2006年2月份开始,遵循医院感染的要求,建立建全了相关制度,对住院新生儿实行全程监护,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护理用品严格消毒和做好生物监测等综合管理,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具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住院新生儿588例,其中医院感染64例,男40例,女24例。
1.1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1.2 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的比例588例新生儿中有64例医院感染,其感染率为10.88%,其中早产儿189例,发生医院感染为33例,其感染率为17.46%;足月儿为399例,发生医院感染为29例,其感染率为7.77%。
64例感染患儿中,首次感染为22例,与均为二次感染。
2.2 感染的部位呼吸道感染32例,占50%,其中足月儿15例,早产儿17例;胃肠道感染14例,占21.88%,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7例;脐部感染10例,占15.63%,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5例;眼部感染8例,占12.5%,其中足月儿4例,早产儿4例;。
2.3 病原菌的种类64例医院感染的患儿中59例获得病原学依据,其中呼吸道感染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消化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眼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4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低体重和Apgar评分、置暖箱、侵袭性操作、长时间住院、非母乳喂养。
3 讨论
3.1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①低体重、Apgar低评分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机体个系统发育不完全,免疫力低下;②多种侵入性操作,而且恒温箱的湿度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③长时间住院容易出现交叉感染;④非母乳喂养,非母乳液体中含有较少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等成分,降低了抵抗力;⑤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短期内缺失可以达到降低感染的可能,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菌群失调;⑥护理人员由于查房时没有遵循“一人一洗手”的原则,造成了新生儿的交叉感染;⑦探视者接触婴儿,影响了病房的空气质量[2]。
3.2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对策
3.2.1 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层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
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屡见不鲜。
我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士长组织训练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卫生洗手六步法,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后擦手的消毒纸巾,并进行考核。
每位患儿床单位旁放手消毒剂供再次擦手消毒用[3]。
3.2.2 护理措施病房护理用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原则,每日会患儿使用的器具进行高压灭菌,暖箱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对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病区的感染指标进行检测。
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手,一次性物品、做空气培养等,如若发现不合格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室内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体检一次,每三月进行一次咽拭子和粪便培养[4]。
综上所述。
做好医院综合消毒管理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发现问题后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这是搞好医院消毒工作的关键12I。
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和常规化等综合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01-02.
[2]周亚玲,曾正义,耿琪智.新生儿医院感染22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l5(12):743-744.
[3]黎玲,井玉琦,王佩东.86例小儿医院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36.
[4]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