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一、背景介绍新生儿病房是一个专门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部门。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对于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监测目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医疗环境安全,降低感染率,保护婴儿的健康。
三、监测内容1. 感染源监测:对新生儿病房内可能存在的感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空气、水源、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
2. 感染途径监测:对感染途径进行监测,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
3. 感染因素监测:对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护人员培训等。
4. 感染病例监测:对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四、监测方法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内容,采用适当的采样方法进行样本采集,如空气采样、水样采样、表面物品采样等。
2. 检测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如细菌培养、PCR等,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病原体。
3. 数据记录:将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样本信息、检测结果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监测频率1. 定期监测: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监测,如每月、每季度等,以确保监测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2. 特殊情况监测: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病房,如疫情暴发、感染病例增加等,需要加强监测频率,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风险。
六、监测结果分析和应对措施1.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感染率、感染病例分布、感染病原体等,以评估感染风险和病房的医疗环境安全性。
2.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加强医疗设备消毒、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等,以控制感染传播,保护婴儿的健康。
七、监测报告和改进措施1.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过程、监测结果、分析评估等,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监测情况。
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
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死亡率得到了较大的降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危险因素会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其中院内感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新生儿因为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又经过了妈妈生产和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各种因素,特别容易被外界的致病菌侵袭,引发院内感染。
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防止院内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一、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处于高强度的医疗工作状态,由于人员的大量进出和医疗用品的频繁更换等原因,会存在一定的病原微生物扩散风险。
在新生儿科,在患儿的病情特别危重的时候,孩子就会被放置在婴儿保温箱、呼吸机等医疗设备里进行治疗,因此设备不干净、缺乏日常清洁和消毒的环境会使致病微生物聚集,增加新生儿受到感染的机会。
2. 父母及其他亲友因素在就医过程中,新生儿往往需要和妈妈、爸爸、阿姨等人打交道。
这些人中只要有一人患病或病情不明朗,就有可能带进来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使新生儿感染。
因此,家属或者照顾者要认真执行洗手和消毒等措施,保持医院内室内与外界隔离,避免带入任何外来感染。
3. 新生儿自身因素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而且由于早产或出生体重较低、疾病等因素,导致免疫力差,因此新生儿本身就更容易受感染。
特别是在配合喂奶时,如果没有正确地进行洗手和喂奶前的表面消毒,很容易将致病微生物传给新生儿。
二、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1. 做好护理员的消毒防护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
护理人员要在每次接触患儿前及时消毒双手,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口罩、防护衣等防护措施,避免致病微生物传播。
2. 加强医院环境消毒在新生儿科,所有的设备、器械和用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和高温消毒。
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室内环境必须定期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的洁净和干燥。
3. 降低院外人员进入新生儿科的频次为降低院外人员进入新生儿科的频次,医院可以设定探视时间,限制患儿的探视人数,并对进入新生儿科的人员进行身份查验,以确保进入科室的人员为合法和已消毒过的人员。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体 重以及侵 袭性 操作 对患者感 染呈 明显 的相 关性 ( <0 5 ; P . )患者原发病对感染无 明显相关性 ( >00 )患 者致 病菌分析 0 P . ; 5 表明 , 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是格兰阴性菌 中最容易发生感染 的菌种 , 凝同酶阴性 葡萄球菌 以及 金黄 色葡 萄球菌是 革兰 阳性球菌最易发 生感 染的菌种 ; 耐药 性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菌种的各种耐药性有 明显的差异性( <00 ) P . 。结论 细菌 5
耐药性 、 住院时间 、 体重 、 周龄 、 侵袭性操作作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 ; 为降低新生儿 医院感染 , 当积极采取预 防措 应
施, 减少患者 的感染。对于感染的患者应 当及时进行细菌学药敏 实验 , 并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 以提高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进入了比较先进的发展阶段,但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依旧发生着,这严重威胁到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现阶段,我国新生儿监护室院内还不够科学先进,一些理念和技术还不够完善,这都会引起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
为了新生儿的健康着想,也为了中国人口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并论述了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室;感染;护理众所周知,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低,很容易受到感染,这对新生儿监护室的要求就比较严格。
然而,现有的部分新生儿监护室都存在着缺陷,这就大大增加了新生儿受到感染的概率,再加上很多新生儿监护室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够高,这也会成为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一个因素,事实上,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安全[1]。
1造成感染的可能因素1.1 医护人员新生儿最常接触的就是医护人员,可以说,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直接因素,所以,医护人员务必要采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在触碰新生儿之前,对自己的手部进行全面的清洁,为新生儿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降低新生儿的感染几率。
1.2居住环境新生儿所居住的监护室也能够对新生儿造成感染,其中空气污染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生儿监护室里的空气不能得到很好的流通、温度和湿度都超出标准,就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繁衍环境。
另外,一些医疗仪器等的污染,也会造成交叉感染。
1.3 新生儿自身情况除了造成感染的外部因素,还有新生儿自身的因素。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不够强,皮肤脆弱,屏障能力较低,轻微的擦伤就可能导致细菌的入侵,再加上皮肤的含水量高,碱性较强,适合病原菌生长。
1.4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由于监护室中的新生儿都是重症患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就很是平常,然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很容易混乱正常菌群,这就加大了患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标题: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引言概述: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环境,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未彻底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监测在新生儿病房中尤其重要。
本文将就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监测方法、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
1.1 提高感染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 预防感染传播
1.3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
2.1 定期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
2.2 规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操作
2.3 实施感染监测指标和标准
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预防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
3.2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3.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培训和教育
四、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应急处理
4.1 及时隔离感染病例
4.2 开展感染病例的追踪调查
4.3 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治疗和管理
五、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5.1 引入先进的感染监测技术
5.2 加强新生儿病房感染监测的信息化建设
5.3 提升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测专业水平
结论: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是保障新生儿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感染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希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共同努力为新生儿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3 2 加 强 病 室 管 理 , 防 呼 吸 道 感 染 调 查 发 现 , 吸 道 感 染 . 预 呼
占新 生 儿 感 染 的 2 . 5 , 首 位 。 原 因 : 新 生 儿 呼 吸 道 狭 5 4 居 ① 窄 , 膜柔嫩 , 管丰富 , 毛运 动差 , 肺 巨噬 细胞 功能不 足 , 黏 血 纤 且
中 图分 类 号 : 437 R 7.2
d i l . 9 9ji n 10 —6 9 . 0 9 0 . 3 o : O 3 6 /.s . 0 9 4 3 2 0 . 5 0 0 s
文章 编 号 :0 9 4 3 2 0 ) B一0 2 —0 1 0 —6 9 (0 9 2 48 2
室 的 医 院管 理 、 毒 隔 离 、 洁 等 制 度 及 质 量 控 制 方 案 , 明 确 消 保 并 分 工 , 任 到 人 。对 新 生 儿 病 房 进 行 改 建 , 房 设 置 单 独 的 出人 责 病
11 一般资料 .
20 0 3年 1月 1日一 2 o 年 5月 3 日出 院 的新 07
生 儿 共 10 3例 , 中男 5 6例 , 4 7 ; 产 儿 12例 , 月 8 其 9 女 8 例 早 6 足
儿 9 1 , 中 新 生 儿 窒 息 2 9例 ; 龄 出 生 1 n至 2 , 2例 其 3 年 0mi 8d 平 均 住 院 目 9 1d . 。 12 监 测 方 法 及 标 准 . 参 照 卫 生 部 2 0 年 颁 发 的 《 院 感 染 01 医 诊 断 标 准 》试 行 ) 由 感 染 管 理 科 制 定 医 院 感 染 监 测 汇 总 表 , ( , 根 据 监 测 项 目, 月 汇 总 各 科 监 测 表 并 存 档 , 每 由住 院 医 师填 写 医 院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要点
4 1 消灭病原菌 ,针对 病原菌选择适 当的抗 菌药 物。 .
4 2 支持疗法 ,细心护 理 ,注意保 暖 ,并 纠正缺 氧 ,供给 .
足够的热量 ,保证 身 体的供 给及 水 电解质 平衡 ,根据 病情 可输新 鲜血液 ,静注两种球蛋 白。
S 预 防
用 一 消 毒 ,一 次 性 的 物 品 每 用 过 一 次 应 投 入 到 污 物 袋 中
集 中处 理 。
7 小 结
为了保 证每位 新生 儿 的生命 安全 ,我们 必须 预防 控制 新生儿 院内感染 的发生 ,避 免 医疗 纠纷 的发 生 ,这样 可 以
节省有 限的医疗资源 。
参考文献
控 制 新 生 儿 院 内 感 染 首 先 要 建 立 一 个 行 之 有 效 的 监 督 管 理体 制 ,应 有 独 立 的 控 制 新 生 儿 院 内 感 染 的 组 织 机 构 ,
血脑屏 障功能较 差 ,出现败血症又 易诱 发脑膜炎 。 12 抗 生素广泛应用在治疗新 生儿感 染性疾 病的 同时 ,也 .
带来 了一些新 的临床 问题 ,即扰 乱 了新生 儿 刚刚建 立 的正
常 菌 群 ,并 导 致 耐 药 菌 珠 的产 生 。 2 感 染 途 径
再用 1 00新} 尔灭或 含氯消毒液擦洗 。 :10 占
用一清洁消 毒 ,盛奶 的 器具 每 日清洁 ? 毒 1次 ,新 生儿 病 肖
层 内不 留 陪护 ,并 减 少 探 视 。
3 1 一般特征 ,稳定 患儿突然出现症状 加重 ,面 色青 灰,烦 . 躁 ,嗜睡 ,昏迷 ,体 温不稳 定 ,拒 乳 ,腹胀 ,皮肤 硬肿 ,黄
染等。
6 3 新生儿 的清洁 ,对刚 出生 的新生儿 应用无 菌棉球蘸 石 . 蜡 油将皮肤 皱 褶 处 的胎 脂 及血 渍 擦净 ,每 日晨 问 护理 时 , 轻的患儿用温 水洗 澡 ,重 症患 儿予 以床 上浴 ,眼部分 泌 物 多时 ,应用棉签 蘸生 理盐 水将 分 泌物擦 净 ,再用 氯霉 素 眼 药水滴眼 或用 金霉 素眼 膏 ,用 棉 签蘸 生 理盐 水 擦拭 口腔 ,
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方法收集我科新生儿220例进行分析总结,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有21例,对于此组院内感染的部位,相关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查找关于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针对性的实施相关护理对策。
结果此组患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9.5%。
新生儿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系统、口腔粘膜、皮肤等各部位感染;对于护理因素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房环境差、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技术不到位、易感病原切断不彻底以及护理操作等因素造成。
结论对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易感部位为呼吸道系统,因此加强做好相关新生儿的病房管理,护理人员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新生儿的保护,对控制和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因素;护理对策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787-0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各系统的发育不成熟,机体内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处于最低下的时期,此时期的患儿的抵抗力最差,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一般病情均较重,加之患儿本身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因此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1]。
由于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当,护理因素也是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笔者现将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22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18例,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21例,均符合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2]。
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中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9例,出生时间平均为3.45±0.9d。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
年1 月至 20 年 l 月患 ) 7 2 , 中 男3 6 , 36 。 重 <2 08 2 L3例 其 9 例 女 3例 体 .
0 g 9例 , 25 g 5 例 , .k 8例 , 4 0 g 2 , 40 g 0 。 k 38 < .t 11 <3O g 1 < .k 4 例 > .k 6 例  ̄ 12 诊断标 准 .
3 12 免 疫功能缺 陷 呼吸 道分泌型IA .. g 合成不 足 , 早产儿 中性 粒细 胞储存 不足及 杀 菌活性低 是 引起 败血症 的主要 因素 。 3 13 新生 儿发生 院内感 染的部 位 多在呼吸 道及皮肤 黏膜 , .. 这 与新生儿 自身的生理状 况有关 。 新生 儿尤其是 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 节
格, 易造 成 院 内感 染 。 3 17 护 理人 员不足 , .. 病房 内陪护 及探视 人 员流 动造成 空气污
2 结果
2l N C 。 I U医院 内感染 发生率
收治 72 3例患 儿 , 发生医院 内感染9例 , 2 感染发 生率1 .% 感染例 27 。 数 < .k 5例 , .k 1例 , .k 9 , 40 g 例 , .k 6 。 20 g 4 <25 g 9 <30 g 例 < .k 4 >40 g 例 感 染例 数 发病 率<2 0 g 1 .% 5 / 9 )< .k 为 1 .%(9 .k 为 36 (4 3 8, 2 5 g 26 1/ 11, .k 为 l.% 9 8 )< .k 为9 5 (/ 2 , 4 0g 0 5) <3og 11 (/ 1, 40 g .% 4 4 )> .k 为1%
理 水平 至管重 要 。 文分析 探 讨医 院 内感染 的原 因, 本 并讨论 医院 内感染 的防 治对策 。 【 键词 】 生 儿 重症 监护 室 院 内感染 关 新 【 图分 类 号 I 7 2 中 R 2 【 献标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4 0 4 ( 0 00 () 0 7 —0 文 1 7 — 7 22 1)4a一 0 6 2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
中 图分类 号 :R 1 9 7 . 3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3 - 0 7 8 8 - 0 2
随着科学 的不断发展 和医疗技术 的迅猛进 步 ,医疗 环境得到彻 底 的改 善 ,医疗救治 率得到根 本的提升 ,然 而医 院感 染问题仍然是 治疗 中或者 手术后最 为严重 的预 后问题 ,应该 引起人 们的高度重视 。新生 儿病 房是 医院感染 的高危场 所…,收治 的患儿 多是病情 重 ,早 产 、体 质量 低 、先天 发育不全等异 常新生儿 ,非特异性 免疫及特异 性免疫均
7 8 8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取 科学排 班 。 ③建立 合理 化的 薪酬 体系 和绩 效评价 制 度 ,激 发护 理 人员的 工作 积极 性 ,使护 理人 员在 故障 中 充分 发挥 自己的 主观 能动 作用 ,做好 自己的 本职 工作 。在绩 效评 估方 面 ,加人 基础 护理 的工
有 一定的 缺陷 ,身体抵 抗能力欠佳 ,容易 发生 各种外源性 感染 ,故 新 生儿 是 医院感 染的 高危 人群 ,一 旦 出现医 院感染 ,轻者 延长住 院时 间 ,加 重患儿痛 苦和家属经济 负担 ,重者 危及患儿生 命 ,因此 ,加强
新生儿病 房医 院感 染预防与控 制 ,分析 医院感染危 险因素并 采用 相应
Ma y 2 01 3 , Vo 1 . t l , N o. 1 3
3结 语
构 建优质 服务示范病房 ,是一项全 方位 、多元 化的系统性 工程 。
在此过程 中可 以促使 护理工作 的改进 ,提升护 理的整体质量 ,为 医患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染管理预防措施 , 母婴 同室的新生 儿医 院感 染发病 率逐 年 使 下降。
14 医 院感 染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卫 生 部 颁 布 的 《 院 感 染 诊 . 医 断标 准 》 进 行 诊 断 。
2 结 果
4 1 制定相关制度 . 20 05
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颁 布的《 医院感染管
齐鲁护理杂志 20 年第 l 08 4卷第 2 期 l
・
院 内感染 控 制 ・
母 婴 同室 新 生 儿 医院感 染 相 关 因素分 析 及 预 防措 施
刘 琴, 徐建梅 , 文莲 柴
( 山市人 民 医院 山 东 威海 2 4 0 ) 乳 650
20 05年 1 ~ 07年 1 月 20 2月 , 们对 母 婴 同室 新 生 儿 医 院 我 空 气 流 动而 飞扬 , 成 空 气 污 染 , 气 污染 是 引 起 母 婴 同 室 新 造 空
染 1 例 , 染 率 07 % 。20 3 感 .3 0 6年 医 院感 染 的发 病 率 明 显低 于 20 0 5年 , 者 之 间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0 0 ) 20 两 P< . 5 ,0 7年 医 院感 染
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 目。由于制度健 全 , 责明确 , 职 使母
肤的屏 障功能脆弱 , 且皮肤 中含水量较 多 ,H值 较高 , 于病 p 利
原 菌生 长 。有 研 究 表 明 : 侵 袭 性 操 作 的 新 生 儿 感 染 率 高 有
于无侵袭性操作的新生儿 。由于侵袭性操作 ( 如气管插管 、 吸 痰 等) 可使 呼吸道 黏膜 屏 障功能 降低 , 在插 管过 程 中可把 鼻 腔、 喉部的细菌带到气管继而发生肺部感染 …。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情危重的患儿更易感染,为了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应该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1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感染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因此,医务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以及对感染控制的认识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
1.2来源于患儿自身的感染患儿抵抗力低,易于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感染; 侵袭性操作(插管) 的患儿感染率高,如气管插管、吸痰、上胃管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
1.3来源于环境的感染病室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操作台等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另外,病室通风换气不良,易造成空气污浊,空气污染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
1.4来源于家属的感染家属患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直接接触新生儿而导致的感染。
1.5来源于患儿与患儿之间的感染给患儿诊疗及护理时,由于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患儿与患儿之间发生的交叉感染。
2 所采取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有以下几方面2.1加强手的消毒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医务人员的手传播,在接触患儿前后充分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是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所以,新生儿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应勤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以达到尽量避免或减少院内感染2.2加强各类人员的管理(1)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实习生、轮转生、化验室检验人员、B超室人员、照片室人员,保洁人员,本科室的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前穿清洁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鞋、严格洗手。
接触患儿前后应消毒手,工作服有明显的污染的、时应及时更换,诊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床间距在1米以上,护理人员相对固定,诊疗及护理用品专人专用,(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尿不湿、衣被、奶瓶、卫生纸等)。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6、个别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净。
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室未3、积极和市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展开合作签定协议,定期对医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选派人员学习微生物(已经在地区医院学习中)。
在新医院组建微生物室。
4、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要深入每个临床科室,认真仔细收集病人各种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病人感染原因,结果,预防,落实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并将结果分析,按每个月反馈到各个科室。
5、加强培训,通过统计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
6、各个科室一定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工作。
每月对供应室压力锅及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器械集中清洗在新医院组建中完成。
7、在院领导,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决定后,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开展耐药菌监测。
8、院感科加强检查。
9、污水处理按国家消毒标准,要有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加药后浓度监测每日两次;按粪大肠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致病菌监测半年一次。
医疗废物警示标识齐全。
10、传染病报告要按年计划要求,做到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完善各种项目,准时准确网络直报,绝对不能迟报,瞒报,漏报。
立即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2(一)、存在的问题1、管理组织与制度欠缺。
首先,表现在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加上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单薄,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
2、各项制度不全面。
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但各重点部门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欠缺。
3、科室布局。
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治疗室、处置室三区划分不明确,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
4、消毒隔离措施。
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到满 足每个患者的需求 。
7 自我 尊 重 的 需 求
医护人员在处置 时不能喊代 号 , 语言要亲切文 明 。为做好 老 年骨折 患者的护理 , 处根据他 们 的需 要外 , 士还应 具备 以下 几 护
点 : 1 护理 人员应 具备较 好 的心理 素质 , 真 正对 不 同的患 者 () 能 做好全 面护理 、 正真 了解 患者想什 么 、 干什 么 、 要什 么。 ( ) 需 2 应
表示 。
2 结 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 ssl . ps4 0对所得数据 进行统
计学 分析 , 计量 资 料采 用均 数 ±标准 差 表示 , 计数 资料 采 用 率
是 院内感 染的易感人群 。但在 护理 过程 中, 护理 因素也是导致 院 内感染 的重要因素 。本文 分析 影响新 生儿感 染 的护理 因素 。现
老年患 者多强调别人尊重 自己 , 更愿意医生护 士像 他 的亲人
一
样尊重信 任他 , 多接触他 、 关心她 , 愿意详细打听病情 和治疗 护
理情况 。有 的患者表现含蓄 , 不愿 意讲 话多疑虑 , 愿意单独 交谈 ,
对这样 的患者 , 的不 清楚反 倒增加 他 的负担 , 说 对老 年骨 折患 者 采取灵活机 动 , 根据不 同的年 老病员 性格 特点 , 进行 治疗 护理达
具备娴 熟的业务能力及技术水 平 , 增加 患者 的信任感 。( ) 备 3具
严 肃认 真的科学态度 , 不盲 目的做每 项处 置 , 做到稳 、 、 、 。 准 轻 快 () 4 具有护士 的风 度 : 着装 整 洁、 雅大 方 。( ) 有奉献 精 神 : 高 5具 为患者能做 出更多 的付 出。不 计较个 人时 间 、 加班加 点无 怨 言。
新生儿院感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院感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一、引言新生儿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NI)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及新生儿自身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新生儿院感问题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我院开展了新生儿院感自查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
二、新生儿院感自查情况1. 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我院成立了新生儿院感管理小组,负责新生儿院感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等。
院感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新生儿院感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和考核。
2. 环境卫生与消毒我院对新生儿病房进行了合理布局,确保新生儿活动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
病房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和地面清洗,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监测。
3. 医务人员手卫生我院制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同时,配备了充足的手消毒设施,并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4. 医疗操作规范我院对新生儿医疗操作进行了规范,包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静脉穿刺、插管等。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5. 感染监测与报告我院建立了新生儿感染监测系统,对新生儿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分析和报告。
同时,对新生儿感染病原体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三、新生儿院感自查发现的问题1.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未进行手卫生消毒,或手卫生消毒不规范。
2. 医疗操作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医疗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插管操作不当等。
3. 环境卫生与消毒不彻底:新生儿病房内部分物体表面消毒不达标,空气消毒效果不稳定。
4. 感染监测与报告不及时:部分新生儿感染病例未及时登记、分析和报告,影响了对感染源的控制和预防。
四、新生儿院感整改措施1. 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方法对该院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从患者自身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科室进行探讨和分析。
最后总结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
结果造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房的布局缺乏合理性、护理人员人数不够、患者自身免疫低下、防感染意识差等。
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由于侵入性操作过多,导致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过于频繁,另外还有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
结论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主要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着手控制。
标签: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对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仪器以及药物也在不断的改变[1]。
导致医院感染情况也在不断发生。
新生儿科是一门最近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是针对新生儿诊断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此也使得新生儿成了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为了能够更好的探讨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治疗,现就有关系情况做以下详细报道。
1 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系统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功能还并不完善。
在其体内的白细胞的产生和储备都比较少[2]。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和较为严重性的疾病时,就会使得患者的白细胞的消耗出现增加,进行使得其的细菌吞噬和杀菌能力得到下降。
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
然而对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越高,产生的病情也会越严重。
1.2 科室的原因1.2.1 病房布局缺乏合理性目前在我国,由于新生儿的病房比较少,并且密度非常高,仪器设备多,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
由于病房非常的拥挤,因而导致患者之间接触增多,再加上隔离措施非常差,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1.2.2 护理人员不足在我国,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
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新生儿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控制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
方法:通过调查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历特点,寻找与流行病相关因素,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结果:感染与孕周、体重、出生时出现早破水、羊水污染,气管插管、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结论:早产、低体重、胎膜早破、侵袭性操作(气管插管)、住院时间长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应加强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重点的综合控制。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院内感染林春哥分析;控制措施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多是危重病人,体重低、发育不全、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新生儿本身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失去赖以生存的母体,并处在院内感染的高危环境中,多使用抗菌素,侵入性操作,易引起院内感染,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比其他人群高。
新生儿的独特特点决定新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有独自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新生儿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操作特点的调查分析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针对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有重点的综合控制、保证病房、病人的安全。
现总结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新生儿科共收治病人2536例,共报告院内感染61例,占2.4%;有276例为进行过气管插管或上呼吸机的治疗,其中院感26例;早产、低体重608例,其中院感32例;16例有胎膜早破史,占26%,8例为无上述原因的患儿。
住院时间中无院感的平均住院时间6.5d,院感病历中平均住院时间为12.8d。
1.2 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病人2536例进行临床分析,对危险因素中早产、体重,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气管插管等)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应用babylog 80000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部分患儿同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200mg/kg)气管内给药,积极抗休克、心血管功能支持,并在保证血压及心排出量的前提下,适当限制液体入量,减少肺部渗出。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对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发现问
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控策略。
05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新生儿病房的空气污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新生儿病房的空气质量不合格,导致多名新生儿感染。经调查发 现,病房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且存在消毒不彻底的问题。
感染源分析
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主要感染源,通过呼吸进入新生儿 体内,引发感染。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感染防控知识的 学习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做法。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更 加关注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积极履行感
染防控的职责。
04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控制 策略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
定期监测
对新生儿室的空气、表面、医疗 器械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各项
指标符合卫生标准。
实时监测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涉及呼 吸道、皮肤、消化道等多 种类型。
感染病原复杂
常见的感染病原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等,其中以 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易感人群集中
新生儿室中多为免疫力较 低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容易受到感染侵袭。
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生长发育迟缓
感染可导致新生儿生理功 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和 生长发育。
案例三:医疗器械污染导致的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一起医疗器械污染引发的感染事件,调查发现医疗器械清洁消毒 不彻底,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感染源分析
医疗器械是感染源,通过接触新生儿或其伤口、黏膜等部位传播。
预防措施
加强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和维护,确 保其清洁度和安全性。
06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2例,与患儿成熟度、原发病和使用器械有关。
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的学习教育,加强对医疗器械和病房的消毒隔离及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药物,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72-01
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已成为目前住院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院内感染会给就医者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和经济负担,特别施,以达到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发生医院感染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30d,根据卫生部203年制定的《医院诊断标准》确定为院内感染。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病例中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次调查住院新生儿1306例。
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2.45%。
2.2 医院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12例,占37.50%;胃肠道感染11例,占34.40%;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占15.62%;泌尿道感染2例,占6.25%;脐部感染2例,占6.25%,无感染死亡病例。
2.3医院感染与成熟程度
在32例感染病例中。
早产儿24例,占75.00%;足月儿8例,占25.00%。
出生体重≤2500g27例,占84..40%;≥2500g5例,占15.60%。
2.4医院感染与原发疾病
32例感染病例中,胎粪吸入综合征14例,占44.00%;呼吸衰竭13例,占40.00%;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感染5例,占16.00%。
2.5 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
32例感染病例中,使用侵入性操作25例,占78.00%;非侵入性操作7例。
占22.00%。
3. 讨论
3.1 内源性感染主要是新生儿自身的原因,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早产儿,极低体质量儿,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受病原体侵袭,特别是一些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等。
3.1.2 外源性感染是因医疗器械接触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导致的。
现代化诊疗技
术和侵入性操作增加,如吸痰、导尿、气管插管、鼻饲、等通路的建立,以及一
些有创伤性检查、治疗、监护等都是增加感染的因素。
对于新生儿,皮肤较嫩,
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上述操作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失去保护屏障,
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
3.1.3 人为性感染主要是以医务人员的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医护人员不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是生感染的另一主要原因。
如入室前不执
行洗手、更衣制度,对听诊器的清洗消毒不重视等。
3.1.4 滥用药物性感染不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就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
抗生素,致使正常菌群失调,菌群紊乱,细菌变异,耐药性增加,进而产生条件
致病菌迅速繁殖而致病,严重者还会致使重感染的发生,导致院感率上升。
3.1.5 空气飞沫传播性感染婴儿呼吸道的发病率37.50%,占新生儿院内感染
的首位。
新生儿病室因保暖的特殊要求,使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成为微生物繁殖的理想环境;其次人员流动量大,其中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
员和家属,极易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生儿而引起感染。
3.2 防范措施
①母乳喂养,增强抵抗力。
鼓励母乳喂养,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通过母乳喂养增加患儿的抗体并增强免疫力,来抵抗诸多感染因素。
②加强病区清洁和器械消毒。
尤其是新生儿暖箱,需每日清洁,每周消毒,在患儿出
暖箱后行终末消毒;对患儿常用的强侵入性设备也要定期消毒,防止外源性的感染。
③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预防教育。
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每个病室、诊室配备快速皮肤消毒剂;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原则及操作规程的学习,在做
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会减少交叉感染。
④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制度监督、规范用药指导,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激素类药物,避免引起菌群失调及真菌感染。
⑤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病房安装空气消毒机,每天定时消毒一次;严格探视制度,缩短探视时间,减少陪护者。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胃肠道、皮肤
软组织感染,与国内文献报道医院感染相一致,感染与患儿原发疾病、成熟程度、侵入性操作等有关。
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免疫机能低下,是医院
感染的易发人群。
传统的护理工作程序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造就新生儿病室内
空气污染及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儿科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医务工作者自
身的健康因素、各种器械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等问题都是造成院内感染
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的学习教育,以良好的医风医
德严格按照现代医学操作规范,加强对医疗器械和病房的消毒隔离及管理,合理
使用抗生素及其药物,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淑俊,邓全艳.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6﹚:1518-1519.
[2] 蔡万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2011,(32):432-433.
[3] 曾冬枚.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1,(34):489-490.
[4] 陈琼.?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89-90.
[5] 胡凤鸣,陈小桃.如何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