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2例,与患儿成熟度、原发病和使用器械有关。
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的学习教育,加强对医疗器械和病房的消毒隔离及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药物,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72-01
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已成为目前住院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院内感染会给就医者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和经济负担,特别施,以达到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发生医院感染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30d,根据卫生部203年制定的《医院诊断标准》确定为院内感染。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病例中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次调查住院新生儿1306例。
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2.45%。
2.2 医院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12例,占37.50%;胃肠道感染11例,占34.40%;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占15.62%;泌尿道感染2例,占6.25%;脐部感染2例,占6.25%,无感染死亡病例。
2.3医院感染与成熟程度
在32例感染病例中。
早产儿24例,占75.00%;足月儿8例,占25.00%。
出生体重≤2500g27例,占84..40%;≥2500g5例,占15.60%。
2.4医院感染与原发疾病
32例感染病例中,胎粪吸入综合征14例,占44.00%;呼吸衰竭13例,占40.00%;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感染5例,占16.00%。
2.5 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
32例感染病例中,使用侵入性操作25例,占78.00%;非侵入性操作7例。
占22.00%。
3. 讨论
3.1 内源性感染主要是新生儿自身的原因,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早产儿,极低体质量儿,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受病原体侵袭,特别是一些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等。
3.1.2 外源性感染是因医疗器械接触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导致的。
现代化诊疗技
术和侵入性操作增加,如吸痰、导尿、气管插管、鼻饲、等通路的建立,以及一
些有创伤性检查、治疗、监护等都是增加感染的因素。
对于新生儿,皮肤较嫩,
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上述操作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失去保护屏障,
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
3.1.3 人为性感染主要是以医务人员的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医护人员不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是生感染的另一主要原因。
如入室前不执
行洗手、更衣制度,对听诊器的清洗消毒不重视等。
3.1.4 滥用药物性感染不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就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
抗生素,致使正常菌群失调,菌群紊乱,细菌变异,耐药性增加,进而产生条件
致病菌迅速繁殖而致病,严重者还会致使重感染的发生,导致院感率上升。
3.1.5 空气飞沫传播性感染婴儿呼吸道的发病率37.50%,占新生儿院内感染
的首位。
新生儿病室因保暖的特殊要求,使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成为微生物繁殖的理想环境;其次人员流动量大,其中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
员和家属,极易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生儿而引起感染。
3.2 防范措施
①母乳喂养,增强抵抗力。
鼓励母乳喂养,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通过母乳喂养增加患儿的抗体并增强免疫力,来抵抗诸多感染因素。
②加强病区清洁和器械消毒。
尤其是新生儿暖箱,需每日清洁,每周消毒,在患儿出
暖箱后行终末消毒;对患儿常用的强侵入性设备也要定期消毒,防止外源性的感染。
③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预防教育。
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每个病室、诊室配备快速皮肤消毒剂;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原则及操作规程的学习,在做
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会减少交叉感染。
④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制度监督、规范用药指导,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激素类药物,避免引起菌群失调及真菌感染。
⑤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病房安装空气消毒机,每天定时消毒一次;严格探视制度,缩短探视时间,减少陪护者。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胃肠道、皮肤
软组织感染,与国内文献报道医院感染相一致,感染与患儿原发疾病、成熟程度、侵入性操作等有关。
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免疫机能低下,是医院
感染的易发人群。
传统的护理工作程序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造就新生儿病室内
空气污染及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儿科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医务工作者自
身的健康因素、各种器械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等问题都是造成院内感染
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的学习教育,以良好的医风医
德严格按照现代医学操作规范,加强对医疗器械和病房的消毒隔离及管理,合理
使用抗生素及其药物,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淑俊,邓全艳.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6﹚:1518-1519.
[2] 蔡万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2011,(32):432-433.
[3] 曾冬枚.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1,(34):489-490.
[4] 陈琼.?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89-90.
[5] 胡凤鸣,陈小桃.如何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