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脊源性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思路
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与治疗
脊髓空洞症
单纯脊髓空洞
脊髓肿瘤合并脊髓空洞 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 无明确临床症状者,临床症状较轻,发展慢, 患者有手术禁忌症等.
➢ 可选择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方法
对小脑扁桃体下疝者
➢ 有脑积水并颅内压增高者,可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病初常有脊柱痛。其病变节段棘突可有明显 压痛。
其对脊髓的压迫以及对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与髓外硬膜内肿瘤大致相似。
硬脊膜外肿瘤
硬脊膜外肿瘤: 生长于硬脊膜外的神经纤维瘤及脊膜瘤与生长脊膜内者临床表现类似。 神经纤维瘤呈哑铃形生长者可由硬膜外长至椎管外有的甚至长入硬膜内,
形成椎管内外各层联合生长的肿瘤。 这种情况如发生在颈部可表现为颈部的外在性肿瘤,在胸部者可呈现纵隔 肿瘤,在腹部则为腹膜后肿瘤。
➢ 身体一般情况不良,有恶液质或手术部位巨大 褥疮,局部结核伴有脓肿,严重泌尿系统感染 者,或伴有严重系统疾病。
脊髓空洞减压分流术
适应证
➢ 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
禁忌证
➢ 临床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均无脑、脊髓受压 证据者。
➢ 全身状况不适宜手术者。
脊髓空洞减压分流术
注意事项
➢ 行分流手术时尽可能避免血液流入积水腔和 蛛网膜下腔。
➢ 放置引流后避免撕破蛛网膜,以确保分流管 位于蛛网膜下腔内。
➢ 严格沿脊髓后正中切开脊髓,防止后索损伤
植物神经损害症状:
➢ 空洞累及脊髓侧角的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 病变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少汗,温度降低 ➢ 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 ➢ 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损伤 ➢ 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
常见脊柱及其相关疾病康复评定及其表达的临床规范
3)整体功能:对于偏瘫、脊髓损伤、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发生两侧 上下肢同时出现功能障碍,常根据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阶段制定康复目标: ①全面辅助;②部分辅助;③完全独立完成。
4)劳动能力:除日常生活活动以外,最好还应预测劳动能力:①恢复原职; ②恢复工作,改变原职;③改变职业,可劳动;④帮助家务。
(一)康复治疗计划及其内容 康复治疗计划是康复医师明确地向治疗师指出的康复治疗目标和具体的康 复方案。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计划应包括诊断、主要功能障碍、康复目标、康复
措施(治疗部位、方法、时间、频度)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康复治疗计划中,康复医师使治疗师明确康复目标、清楚治疗方法,使医
师和治疗师的目标和手段一致而不至于互相误解。同时,康复治疗计划不可能将 治疗方法写得十分细致,因此即使医师写出了具体方法也是相当原则的,治疗师 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康复医师和患者合作,运用恰当的康复手段
和治疗方法,取得好的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计划是患者、家属、治疗师及其他专业人员检验预后和预期结果的
工具。康复治疗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康复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的变 化。在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和确定新的目标,也可删除一些无关紧要和不可能实现 的目标。具体康复方案的制定可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主持,也可以曲康复协作组
2.康复目标的描述 (1)急性期脊柱康复计划的目标:①训练和保护受伤的组织;②控制疼痛
和减轻炎症;③及早对关节和软组织结构进行活动和生理性负重;④实施治疗性 锻炼。
(2)亚急性期脊柱康复计划的目标:①损伤阶段与邻近节段、脊柱其他部 位、髋部或肩胛带、影响脊柱的上肢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肢(即整个运动链)的无痛性全范围的 运动;②对影响脊柱的神经肌肉系统进行训练,达到最理想的力量、耐力和协调 性;③恢复正常的运动;④预防进一步的损伤和复发。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又名捷申病、猪脑脊髓灰质炎,是由猪捷申病毒引起猪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而导致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传染病,以感觉过敏、振颤、麻痹、瘫痪和惊厥为特征。
病原体: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流行特点:出生后一个月左右最易感,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几乎100%死亡
临床特点:病猪以神经症状.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41-42度),兴奋.前冲,四肢僵硬,出现阵孪性惊厥。
进一步发展会知觉麻痹.侧卧.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程1-4天。
慢性病猪常见老年猪,神经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剖检变化:脑膜水肿,脑膜和脑血管充血,心肌和骨骼肌稍有萎缩。
其他器官无肉眼变化。
治疗:本病尚无药物治疗,只能对症治疗和上苗。
可用10%SD-Na 和安定分别肌注。
鉴别:本病和伪狂犬相似,不同点是后者不单有呼吸道病变和消化道病变,还有败血症变化,肾有出血点,肝脾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灶。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康复科是一门专注于康复治疗的医学科学。
康复科常见的疾病有许多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份康复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供参考。
脊柱疾病- 诊断:对于可能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认诊断,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MRI等。
诊断:对于可能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认诊断,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MRI等。
- 治疗:脊柱疾病的治疗方法因疾病类型而异。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运动,以及少数病例需要手术干预。
治疗:脊柱疾病的治疗方法因疾病类型而异。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运动,以及少数病例需要手术干预。
关节疾病- 诊断:关节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医生可能会进行关节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诊断:关节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医生可能会进行关节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 治疗:关节疾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和减缓病情进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注射和手术治疗。
治疗:关节疾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和减缓病情进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注射和手术治疗。
中风- 诊断: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供不足而导致的病症。
诊断中风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诊断: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供不足而导致的病症。
诊断中风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 治疗:中风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救抢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护理。
康复过程中包括重建功能、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和预防并发症。
治疗:中风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救抢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护理。
康复过程中包括重建功能、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和预防并发症。
运动损伤- 诊断:运动损伤可能涉及骨骼、肌肉、韧带和关节等组织的损伤。
各种脊源性疾病
颈椎病定义: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少数有眩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病因:一、劳损。
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
二、头颈部外伤。
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
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三、不良姿势。
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四、慢性感染。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
五、风寒湿因素。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
六、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
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病因基础。
颈椎病易复发的原因:①活动度大②稳定性差③颈椎增生④易发因素如:不良姿势、体位、咽喉部的反复炎症、劳累、头颈部扭伤等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
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常见脊髓变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不均匀的 白质 变性 ,有 多发 的海绵样变性病灶,髓鞘和 轴索都
江新梅
【 关键词 】 脊髓疾病 ;诊断 ;治疗 【 中图分类号】R74 【 文献标识码 】A 4 【 文章编号】 10 — 52 (07 0 07 0 07 97 20 )1 — 77— 3
单肢 型 A S ( o o l r ; ( ) Mi A S; ( ) 双 上 L m nmecf m) 2 i o ls型 L l 3 肢 轻瘫 型 ( irci aei) ( ) 双 下 肢 轻 瘫 型 ( aaae b ah l rs ; 4 b ap s prp - r
脱髓 鞘。新近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 引发肌细胞凋亡导致骨骼肌
1 1 运 动 神 经 元 病 .
2 1 1 肌萎缩性 脊髓 侧 索硬 化 症 ( L ) .. A S
临床 特 征为 上、
下运 动神经元 同时 受累,导致运 动功能 障碍 ,而感 觉 功能 正 常。下运 动神经元损害 时,出现肌力减退、肌 肉萎缩、腱反 射
减 退或弛缓 性瘫痪 、肌纤维颤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出现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仅指遗传性和 内源性原 因造成 的神经元
的轴索变性是本病 的特征 性表现。 最近在有 p r l i 因突 a pe n基 a g
变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股 四头肌活检时发现有破碎 红纤维
及 细胞 色素 C 阴性 纤维,提 示有线 粒体功 能 异常。遗传 性痉
挛性截瘫有 明显 的遗传异质性。 目前分子遗传 学研 究发现本病
扩大 ,最后 出现肌无力与肌萎 缩。A S患者尿便功能一般无障 L
碍。
皮质 的锥体细胞可部分 或完全 消失 ,显 示细胞 骨架异 常。H E 染色 即可见到各种类型 的胞 浆包 涵体 ,u b蛋 白免疫组化染色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常用技术
E
正常
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康复护理学》
神经平面对功能的影响
• C4及C4以上患者 • C5患者 • C6患者 • C7-T2患者
《康复护理学》
神经平面对功能的影响
• T3-T12 患者 • L1-2患者 • L3及L3以下的患者
《康复护理学》
脊髓损伤功能预后的评估
24
《康复护理学》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同程度的行走功能
《康复护理学》
中、后期的康复护理
•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 性功能障碍及康复 • 康复器具的使用和护理
《康复护理学》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 肌力训练 • 肌肉与关节牵张 • 坐位及平衡训练
• 转移训练 • 站立训练 • 步行训练 • 轮椅训练
《康复护理学》
(1)肌力训练: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 与脊髓相连共 31对脊神经: 颈段8对,胸段 12对,腰段5对, 骶段5对,尾神 经1对
• 每一对脊神经的 根丝所附着的一 段脊髓为脊髓节
病因
《康复护理学》
1. 外伤性:车祸、坠落、跌倒、砸伤、体 育等约70%;最易损伤部位:C5-7、 T4-7和T10-L2
2. 非外伤性:先天和后天因素(炎症、血管 异常、肿瘤、脊髓变性疾病、脊椎变形)
•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可适
当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康复护理学》
2.泌尿系统
• 在留置导尿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尿液, 每天进行导尿管的护理。
• 每周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改成间歇性导尿。
《康复护理学》
脊髓疾病的诊断思路 ppt课件
ppt课件
45
ppt课件
46
五 脊髓的常见疾病
• 急性脊髓炎 • 脊髓压迫症 • 脊髓空洞症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ppt课件
47
(一)急性脊髓炎
Myelitis
ppt课件
48
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局限
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绝大多数在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 发病。如病变迅速上升, 称为上 升性脊髓炎;如脊髓内有两个以上 散在病灶,则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ppt课件
73
ppt课件
74
脊髓髓内结核
• 结核肉芽肿映像 • T1低信号环,强化呈环状强化 • T2等或低信号环, • 干酪样坏死呈圆形稍高信号
ppt课件
75
颈椎间盘突出
• 一位51岁的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双手中 指、环指、小指麻木,后渐出现双足趾麻 木疼痛,行走时足底疼痛感明显加重。查 体可见双侧中指、环指、小指感觉迟钝, 双侧霍夫曼征明显阳性,双侧膝健反射亢 进,双病理征阳性。在核磁片上,我们可 以看到,颈6、7椎间盘突出,相应平面脊 髓受压。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脊髓解剖
ppt课件
5
(一)脊髓的起止
• 上端与延髓在枕骨 大孔水平相连。
• 下端形成圆锥,生出 终丝,附着于第1/2 尾骨体。
ppt课件
6
(二)脊髓与脊椎的关系
• 脊髓位于椎管内,圆锥末端约在L1 下缘水平,因而脊髓各节段的位置比 相应的脊椎为高。
剑突 肋缘 平脐 腹股沟 • 腹壁反射消失:节段 T7~8 上 T9~10 中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疾病的识别和管理肖萃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疾病的识别和管理肖萃发布时间:2023-07-05T05:53:46.147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肖萃[导读] 本文综述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直肠疾病的识别和管理,涉及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评估工具、误诊和鉴别诊断问题。
同时,详细讨论了该疾病的保守治疗策略、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和介入治疗。
此外,还对管理策略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包括短期效果、长期效果、生活质量的评估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管理。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化了我们对该疾病的理解,以及对未来识别和管理的启示。
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赣州 341000摘要:本文综述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直肠疾病的识别和管理,涉及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评估工具、误诊和鉴别诊断问题。
同时,详细讨论了该疾病的保守治疗策略、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和介入治疗。
此外,还对管理策略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包括短期效果、长期效果、生活质量的评估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管理。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化了我们对该疾病的理解,以及对未来识别和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疾病;识别;管理;临床表现引言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并发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疼痛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其中,神经源性直肠疾病(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直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便秘、排便困难、肠蠕动减慢等。
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症等)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识别和诊断NBD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于NBD的管理,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对SCI后NBD的识别和管理进行综述,以期对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1.神经源性直肠疾病的识别1.1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神经源性直肠疾病(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在脊髓损伤后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大便失禁和/或便秘。
脊柱病以及脊源性疾病
脊柱病以及脊源性疾病
脊柱病就是脊椎的骨质、惟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
常见病种为颈椎病、腰椎病。
主要症状: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除脑神经之外的所有神经都是靠脊神经支配和控制的,一旦出现脊椎偏位后,脊神经受到卡压,会造成脊源性疾病。
脊柱异常可能引起的疾病——脊源性疾病
1、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眩晕)、震颤、失眠、面神经麻痹、汗出异常、颈肩臂痛、手臂麻木等。
2、五官科疾病:耳鸣、突发性耳聋、眼痛、视力障碍、咽部异物感。
3、循环系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血压波动、胸闷气短、胸背痛、冠心病(心绞痛)、雷诺氏症、脑供血不足。
4、妇科疾病: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症。
5、消化系统:呃逆、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胰腺炎、便秘、结肠炎、腹痛、腹泻。
6、泌尿生殖系统:排尿异常、男性性功能障碍。
对于长期查不到原因的慢性疾病,在排除各种病因之后,可以请康复科医生会诊,有可能这个“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就是脊椎关节错位惹的祸!。
《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大纲
《常见疾病康复》教学大纲(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使用)一、性质与任务常见疾病康复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康复治疗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依据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培养面向基层的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熟悉或了解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和损伤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临床特征、诊治方法。
3.了解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理论体系。
【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和运用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技术。
2.具备综合运用几种治疗技术对临床常见疾病康复的能力。
3.能针对性的开展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宣教工作。
【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医德及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2.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及丰富的人文知识。
3.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和继续教育的学习能力。
三、建议学时分配总学时100学时,理论课66学时,实验课34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示范、讨论、参观、练习等。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康复相关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及残疾的分类。
二、熟悉康复医学的基本工作方式、人员组成及职责。
三、了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称资格考试相关政策。
【教学内容】一、概述二、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三、残疾分类【教学学时】2学时任务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目的要求】一、掌握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常用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浅谈脊柱疾病-脊源性疾病-健康管理
1.进化与脊柱疾病 2.脊源性疾病(脊柱相关疾病)
3.健康管理
人类的进化由四条腿的爬行到站起来, 前面的腿变成今天的双手。
用双手完成我们生活和工作需要
解放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繁荣大世界
与之同时我们的脊柱承担着部分体重,也忍受着原来没有的病痛
认识脊柱
脊柱,俗称为背脊骨。如房屋的梁,脊柱就是人体 的梁。
4、交通便捷了,走路的机会少了,脊椎机能退化,更容易受伤。老龄化社会。
5、科技发达后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处处都是埋头苦干的手机控。
当我们看手机屏幕时,头部每向前伸出1厘米,颈 椎骨所承受的重量将增加2到3公斤。而长时间保持低 头姿势,颈椎的承重最多可达到15公斤。
有研究数据统计,超过人口总数10%的人饱受脊椎疾病之苦,且人数不断上升, 为目前引起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发人群中又以城市白领居多。其中中老年人 群中97%患有脊柱疾病,近年来,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40% 以上的人脊柱有各种疾病,儿童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
√
采取正确的站立姿势是胸部挺起、腰背平直 √
注意下蹲起立和弯腰搬东西的正确姿势
由地面提起重物,应先下蹲,然后双臂握紧重物后起立,再移动双腿 搬运到指定地点,再下蹲放下重物。
错误
正确
正确上下床姿势
下床时先将身体翻向一侧,同时用一侧的肘关节将上身支起,两 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站起。
错误
正确
合理应用颈托、腰围 合理应用颈托、腰围
31 对 脊 神 经
椎间盘
31对脊神经
五脏六腑
体表四肢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还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 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 旋转等。
脊髓炎的康复治疗
特殊类型的脊髓炎
2、弥漫性脑脊髓炎(diffuse cerebromyelitis): 病变累及脊髓、脑干、小脑和大脑;
病情严重,进展迅速。
脊髓炎常见并发症
排尿障碍 排便障碍 性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 异位骨化 痉挛 疼痛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
步态检查 X线检查 电生理检查 自助具及矫形器功能评定 心理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职业能力、社会功能能力
功能评估
一、对脊髓炎神经受损情况的评定
1.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尾端的脊髓节段 水平
①.脊髓病损水平主要以运动受损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 段,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受损平面来确 定
四、反射的评定
球海绵体反射 (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
再出现表示脊髓休克的终止)
五、性功能障碍的评定
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
七、功能独立性评测
功能独 立性评 定量表 (FIM)
三、康复治疗
一、临床处理原则
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及护理 2.免疫抑制剂治疗 3.综合康复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 (11)理疗:病变部位无 热量超短波疗法,紫外 线疗法,直流电碘离子 导入、超声波疗法等, 促进受伤脊髓炎性渗出 物的消散,防治粘连、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 (12)心理护理: • 康复治疗师应主动关心体贴
患者,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向患者讲述脊髓损伤病 人肢体功能锻炼的基本知识 及简单的操作方法,告诉患 者只要坚持锻炼与治疗是会 取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 告诉患者保持正常饮食会增 加机体抵抗力,预防并发症 发生。
康复科常见病治疗指南目录
康复科常见病治疗指南目录康复科是通过多种康复方法,针对特定的疾病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科中,常见的病症包括脊柱疾病、关节疾病、肌肉骨骼损伤等。
治疗指南是为了指导医生对这些常见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康复科常见病治疗指南的目录。
1.脊柱疾病1.1慢性腰背痛的康复治疗指南1.2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指南1.3脊柱骨折的康复治疗指南1.4脊柱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指南2.关节疾病2.1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指南2.2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指南2.3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指南2.4关节积液的康复治疗指南3.肌肉骨骼损伤3.1肌肉拉伤的康复治疗指南3.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指南3.3骨折康复的康复治疗指南3.4过度使用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指南以上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指南,下面将对其中几个进行详细阐述。
1.慢性腰背痛的康复治疗指南慢性腰背痛是一种常见的康复科疾病。
治疗指南包括以下方面:疼痛管理,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功能恢复,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预防复发,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维持锻炼等方式预防腰背痛的复发。
2.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指南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关节疾病。
治疗指南包括以下方面:减轻关节负担,通过体重控制和佩戴辅助器具减轻关节负担;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消炎药和关节保护药物;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和康复锻炼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骨关节炎患者。
3.肌肉拉伤的康复治疗指南肌肉拉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肌肉损伤。
治疗指南包括以下方面:保护伤口,通过休息和使用支具保护肌肉伤口;疼痛控制,使用冷敷和药物缓解疼痛;促进愈合,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促进肌肉的愈合;预防复发,通过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正确的运动姿势预防肌肉拉伤的复发。
对于每种疾病,治疗指南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都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定。
此外,治疗指南还会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定期更新,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脊源性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思路一、脊源性疾病的概念脊源性疾病是从脊柱生物力学和生物信息学角度来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脊源性疾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与脊柱有关系的一切病症,如颈腰病及相关的内脏、五官科病症等。
狭义的脊源性疾病是指因脊柱区周围软组织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造成脊柱失稳,在一定诱因条件作用下,发生椎间关节移位、脊柱变形、椎间盘改变、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等,直接或间接地对脊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等造成刺激或压迫,导致生物信息传递或调制整合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症状。
在1885年,美国医生D.D.PALMER首创“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
1976年parisien在“颈性综合征”一文中提到,颈椎病症状除颈部疼痛、僵硬,疼痛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肩部、上背部或肩胛区外,常伴有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耳鸣等。
Rurh Jackson在《颈椎综合征》(The Cervical Syndrome Fourth Edition 1977)一书中亦有颈椎病可引起颈部、眼、耳、喉、胸部及心脏等器官症状的论述。
1983年美国Porker手治法研究会(Parker Chiropractic Research Foundation Lithoin, USA.)报告说脊柱错位后可引起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或脊髓损害,从而出现相应内脏症状。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文献报告的脊源性疾病很多,与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失稳)有关内脏器官的病种已达七十余种,病变范围涉及到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循环、运动等多个系统。
在发生病变时,脊柱的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反应于脏腑、肢体,肢体、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脊柱而表现出来。
不仅可引起肢体疼痛、麻木或运动障碍,还可以引起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五官等病证。
如:头痛、头晕、视力障碍、鼻塞、咽部异物感、血压波动、心律失常、胸闷气短、哮喘、类冠心病、胃痛、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痛经、月经失调等。
二、中医对脊源性疾病的认识两千多年前,《内经》对脊柱、脊椎、脊髓形态已有认识,而且对脊神经及行走于脊柱旁的交感神经用“经脉”一词进行了论述。
“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府”。
(《灵枢·经脉》)即是说经脉有长短,是营养支配五脏六腑的。
还有对行走于脊柱中线的督脉的论述如:“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素问·骨空论》)“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灵枢·经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难经·二十八难》)指出督脉行走的方位以及与足太阳经、少阴经的相互联络。
督脉总督手足之阳经,而手足阳经行走方位与现代脊神经支配区基本一致。
在《内经》的基础上,公元4世纪《针灸甲乙经》对脊柱、督脉病变有更详细的记载,已认识到某些疾病是源自督脉及脊柱旁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病变,主张对这些穴位施行针灸治疗。
如“头痛项急,不得倾倒,目眩,鼻不得喘息,舌急难言,刺风府”,“伤寒热感烦呕,大椎主之;心胀者,心俞主之,亦取列缺;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脾胀者,脾俞主之,亦取太白;肾胀者,肾俞主之,亦取太溪;小肠胀者,中髎主之。
”(卷十一)等等。
明确指出内脏的病变与脊柱督脉及督脉旁之穴位的关系。
总之,《针灸甲乙经》对督脉及督脉旁之太阳经所有俞穴与脏腑、器官病变的关系有了明确论述,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中国中医学运用经络穴位学说论述脊源性疾病的独特理论。
三、脊源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现代生物力学理论认为,骨骼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为静力平衡,肌肉维护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为动力平衡。
解剖学已经证实,椎体错位是引起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原因之一。
脊柱结构的改变导致人体功能的改变,同时内脏功能的改变也可影响脊柱的结构。
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要通过神经与脊柱发生联系,内脏器官有病变也会在脊柱上有所表现,通过反射性的肌肉舒缩功能的改变以及脊柱周围韧带、关节囊等发生适应性的调节而导致脊柱功能的异常。
脊柱椎体可以沿横轴、纵轴和矢状轴旋转和平移。
脊柱的活动通病因常是多个节段多个方向病因病因的联合动作。
所以脊柱失稳后发生的骨错缝也是可以在水平轴上平移,冠状轴上的前倾、后仰和在矢状轴上左右旋转。
脊柱的位移发生后,会使脊椎管内容积减少,同时还可使神经根管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和刺激;脊柱小关节排列异常产生对肌肉、肌腔、韧带、筋膜、硬膜等软组织的异常张力,以上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被损伤组织接受伤害性刺激,传入冲动增多,即可引起受累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本身的病变,也可通过血管、神经的反射作用使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的内脏产生功能上的异常。
四、常见脊源性疾病及康复治疗思路(一)颈源性疾病1.颈源性头痛(1)病因病机1)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
2)关节、椎间盘、椎体的疾病压迫或刺激神经根。
3)颈神经根受到错位的关节突关节刺激或压迫,引起颈部肌肉痉挛。
4)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不同的原因都可牵拉、刺激、压迫头颅的痛觉敏感结构,造成反射性的头痛。
其头痛特点是酸胀性,或钝性,或刺激性疼痛,或为搏动性痛;当头部转动时,头痛则加重,同时伴有颈活动不灵活或受限,可有间歇期,在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2)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主要为后枕部或枕下部疼,可向眼部、颞部、头顶部、同侧的前额放射;咳嗽打喷嚏、大笑等头部动作与颈项部姿势改变可以影响上肢痛与头痛。
常伴有眩晕,颈、肩、臂反射性酸痛或胀痛、麻痛以及上肢无力或软困,耳鸣、听力下降,视力减退等症状。
2)体征颈活动度受限,严重者有强直性伸颈出现。
颈椎触诊可发现颈椎棘突有l~4个不等的偏移,并伴偏移侧有轻压痛或麻木或酸胀或不适感,在偏移侧有饱满感(对侧则有空虚感)。
颈部后侧的肌肉有紧张并伴有轻压痛,在肌肉附着于颅骨处压痛更明显;在乳突与寰椎之间连线中点(即风池穴)有压痛;或胸锁乳突肌后缘上部(枕小神经最浅处)有压痛。
3)影像学检查颈椎摄片检查:颈椎正常生理弯曲度消失、变直或反张,上段变直,椎体前移;或颈椎的钩突变尖并密度增高,有钩突向外延伸,相应的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或齿状突不居中,环齿间隙及寰枢椎间沟左右不对称等颈椎病的改变。
脑血流图检查提示:血流量左右不对称,血管紧张度增高(病程长者则降低),而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
(3)治疗思路1)枕大神经局封用0.25%~1.0%的普鲁卡因4~5m1,加入25mg的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或加入硫酸镁溶液,作局部(痛点)浸润封闭。
2)手法治疗主要运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及分筋理筋法,目的是纠正偏移的颈椎,并对肌肉、韧带进行松解,解除痉挛,恢复颈椎的内外平衡。
3)牵引疗法采用坐、卧位均可。
牵引重量由轻到重,开始可用2kg,后每日增加0.5kg,增至8kg时为止;初次牵引15~20分钟时间,逐渐增加,每日可增加10分钟,增至2小时为止。
每日1次,10~20次为1个疗程。
4)平衡针疗法选用头痛穴配合颈痛穴。
5)针刀治疗主要对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方肌在枕骨上项线的附着点;椎枕肌在下项线的附着点;头半棘肌在上下项线之间骨面的附着点,应用小针刀松解治疗。
(4)康复锻炼对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在工作1h左右,宜活动一下颈部,可选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部分动作,早、晚锻炼各1次,以使颈部肌肉、韧带得到调节并逐渐坚强起来。
2.颈源性眩晕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
患者常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旋转或自身天旋地转,或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而无旋转感。
眩晕常伴以客观的平衡障碍。
与脊柱相关的眩晕,可称为颈性眩晕或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1)病因病机颈椎发生退行性变时,椎间隙变窄引起颈椎的高度减低,长度不变的椎动脉迂曲加重,从而易于受到压迫和刺激;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强,易压迫脊神经而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少数患者由于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起始对偏外,在前斜角肌痉挛时,可造成椎动脉均压迫、管腔变窄;还有一些患者两侧椎动脉明显不等大。
或者椎动脉入颅后只有一侧形成基底动脉等先天性血管变异的情况,以及椎动脉管壁炎变增厚,内膜损伤,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液瘀滞的血管内病变等,都对通过其中的血液容量有重要影响。
钩椎关节与关节突关节在颈椎发生退变和椎体关节错位、增生时,钩椎关节可以从侧方,下关节突可以从前方直接压迫,上关节突可以向前压迫椎动脉;或者使关节囊、后纵韧带以及椎动脉周围等部位的交感神经受到激惹,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发病。
颈性眩晕,好发部位是寰、枢椎与第5颈椎所发生的病损,因为寰、枢椎区的椎动脉有四个弯曲,本来血流不畅,而一旦局部有病损,更加影响血液的循环;第5颈椎的动脉孔距离椎体最近,故一旦第5颈椎有病损亦容易影响椎动脉的血流,引起相应组织缺血而致眩晕。
(2)诊断要点本病以40岁以上的人多见,有时因外伤劳损,也可发生在青年人。
1)临床表现①眩晕:为首发症状,有时为早期唯一症状。
眩晕与颈部转动有关,其表现为旋转感、倾摇动感、失稳感等,发作时间多为数秒或数分钟或2~3星期缓解,缓解期仍有轻度症状;严重眩晕则当颈部体位改变时会出现猝倒症,但意识清楚,视、听力正常,数秒后即可完全恢复。
②头痛:椎-基底动脉缺血时,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导致头痛,其发生部位多在枕部或两侧颞部,位置较深,多为胀痛、困重感,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
③颈部症状:一般有颈部活动障碍或活动时颈部有摩擦,局部疼痛或疼痛不明显或有局部冷热感等。
④运动障碍:脑干缺血累及锥体束时发生轻度肢体瘫痪,常为单瘫或四肢瘫,有的出现延髓麻痹,如吞咽障碍、喝水反呛、语言不清、声嘶,还有的出现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等。
⑤听觉与视觉障碍:内听动脉缺血可致耳鸣、听力减退,甚者耳聋。
大脑后动脉缺血与脑子缺血可有视力模糊、失明,还可出现眼前发黑、白视、复视、眼球震颤等。
⑥其他症状:由于缺血波及相应的组织,还可出现血压异常、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或嗜睡、精神紊乱、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等。
2)体症可有颈部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或触及肌痉挛,钝厚感,或棘突或横突偏移等。
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椎体、钩椎关节突关节异常表现。
CT检查有椎间变或髓核的侧方或者侧后方的膨出、突出;部分患者椎动脉造影有梗阻现象。
脑血流图多有枕乳导联异常改变。
脑电图可有电压降低等。
(3)治疗思路1)针刀治疗①选择寰枕间隙,松解枕下肌群;②颈部棘突两侧软组织压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