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职高语文高一下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职高语文高一下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五单元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通过职业体验、职业调查让学生了解未来职场的特点,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给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己的人生初步进行较为具体可行的职业设计。
通过分组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辩论等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形式建议本次活动内容较多,综合性强,需要学生课外准备的工作很多,因此,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问卷调查法(确立调查主题、设计调查表、写调查报告)、以小报形式制作方案、自由辩论等,引导学生重视能力,懂得应用,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和专业的创新能力。
™活形组织建议1.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小组活动法展开,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老师适时加以点拨。
2.分组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及学生成熟程度、合作技能的高低等进行分组,同时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力争每组内的各类成员保持均衡。
因为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
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实行轮换制,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
™活动过程建议1.本次活动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
“任务驱动法”是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学习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案 2
第四单元《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品味精炼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3.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和文章的主旨,学会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手法。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位哲学家说过:“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我国有许多的诗人、作家都喜欢借这些风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古今中外的借景抒情的名句或名诗、名篇吗?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的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的自然风景?借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
他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1948年,朱自清因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动,本已身患肺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安排:1.第一单元:语文基础知识概述-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本教材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教学重点:整体了解本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第二单元:识字与词语运用-课时安排:10课时-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掌握基础的词语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常见的汉字和词语,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第三单元:语法与句法-课时安排:15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常见的语法和句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基础的语法和句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法和句法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第四单元:修辞与表达-课时安排:10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修辞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5.第五单元:阅读与写作-课时安排:15课时-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实践,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讲授与学生听讲相结合。
2.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相结合。
3.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相结合。
4.小组合作与个人表现相结合。
教学评估与考核:1.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分。
3.书面作业和口头报告评分。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荐)保定南市区职教中心语文(基础版第一册高教版)教案:第五单元洛阳诗韵(公共基础类)语文
《洛阳诗韵》教案课文选自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课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重点突出,结构清楚,但教授对象是职高学生,他们体会散文中的情感能力相对薄弱,只会把更多的眼光停驻在课文后半部分描写洛阳“古、美、奇、绝”四个特点上,所以上课的重点是落在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总结作家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上,同时以这个“感情”出发,通过课堂实践及作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以“情”成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2.品味作者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
3.增加对古都洛阳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流露出的感情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播放音乐,屏幕上显示叶文玲的三句话:美是文学的生命;书,天下第一情人;纸和笔毕生友,一盏孤灯常伴守。
目的是课前营造学习气氛)一课文导读中原忆,最忆是洛阳。
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撒落一片奇绝的古韵,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永远向世人展示着壮美的达观。
洛阳,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第二大城市。
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洛阳,是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
请欣赏《洛阳诗韵》(多媒体播放音乐屏幕显示课题作者)《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
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作者在河南工作多年,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感情。
(屏幕显示教学目标)二洛阳的历史及文物:(出示幻灯片:洛阳的历史)洛阳,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
远在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于此。
公元前11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形成城市,公元前770年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称“九朝古都”。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1.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构。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等难度的现代文文章。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概括、推断等。
1.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读文章,获取整体感知。
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针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1.4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第二章:古文阅读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古文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构。
能够分析古文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等难度的古文文章。
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推测、归纳、对比等。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读古文,获取整体感知。
分组讨论,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针对古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4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一篇古文文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第三章:作文写作3.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能够进行文章的修改和润色。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和优点。
进行作文写作练习和修改。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和优点。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和润色。
3.4 作业布置课后完成一篇作文,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修改和润色。
第四章:口语表达4.1 教学目标能够清晰、准确、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能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能够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和展示。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和展示。
最新中职语文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 荷塘月色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五单元十九荷塘月色教学要求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文学语言。
课文说明(一)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名篇。
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与月色,表现了作者希望在自由宁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文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颇不宁静的心情,交代夜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这一段第一句中的“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贯串了全文。
由于“心里颇不宁静”,想去看看“另有一番样子”而出游,并因此而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终于又因此而产生了失落感,重回于现实的“不宁静”。
“我悄悄地披了大衣,带上门出去。
”一句为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作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和氛围,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
第2自然段紧承第1自然段,写初到荷塘时对荷塘环境的感受,用粗线条勾勒出荷塘的轮廓及当时的氛围。
第3自然段进一步写自己漫步于荷塘小径时的感受,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含蓄地表示了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一句引出下文对荷塘的描写,过渡十分自然。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细腻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月下荷塘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是全文的重点。
第4自然段写月下的荷塘景色。
从荷叶写起,写到荷花、荷香和荷波,以及荷下的流水,逐一写来,层次井然。
描写中用了许多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使人如见其形态,而且有色、有香,也有声,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这是月光下荷塘所特有的景色。
第5自然段写荷塘上的月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
4.能够画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5.能够在操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准确地复述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句结构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卡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录音机:用来录制学生朗读的声音,方便教师评判。
4.漫画书籍:用来让学生画出故事主要情节。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在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前,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或诗歌的方式热身,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
2. 全班朗读教师指导全班一起朗读课文,重点在于正确的语音语调,让学生熟悉整篇课文。
3. 听读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4. 内容理解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文导读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对课文进行导读,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操练分组让学生进行朗读操练,重点在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7. 画出情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主要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
六、板书设计本单元重点词语:xxxx、xxxx、xxxx 本单元重点句式:xxxx七、课堂作业1.背诵本单元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3.画一幅描绘课文内容的图画。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技巧,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将进酒》说课稿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从中 收获一些朗读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对诗 歌学习欣赏的兴趣。
2.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 不能达到“情读”“美读”的效果,在 课后及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 学生的诵读指导。
3、结合学生实情,课后开展一次“ 学生应如何对待职场生活中的挫折与烦 恼”的主题班会,借此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和把握,学习李 白那种自信乐观、豁达豪放的人格品质。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将进酒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1.诵读法 2.导读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过程 说反思
3.比较法
将进酒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过程 说反思
1.诵读法。指导朗读方法,培养 诵读习惯。
2.感悟法。通过阅读品析,培养 学生诗歌阅读兴趣,体悟作者思想情 感;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一)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二)诠释课题,简介背景
说 (三)诵读指导,整体感知 过 (四)赏析全诗,品味情感 程 (五)情读全诗,感悟情感
(六)归纳特色,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一)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设问: 1.“诗仙”是谁? 2.“诗仙”与酒有何 关系?
(二)诠释课题,简介背景
《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题目意即“劝酒歌”。 李白这首诗运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 意,借饮酒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焦灼,对现实的怨愤, 对怀才不遇的感叹,以及他的自信和傲岸,清白和飘 逸,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将进酒
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过程 说反思
教纲要求:中职语文学科要突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课 本结构的综合性和能力实践活动。
职高语文高一下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通过职业体验、职业调查让学生了解未来职场的特点,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给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己的人生初步进行较为具体可行的职业设计。
通过分组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辩论等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形式建议本次活动内容较多,综合性强,需要学生课外准备的工作很多,因此,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问卷调查法(确立调查主题、设计调查表、写调查报告)、以小报形式制作方案、自由辩论等,引导学生重视能力,懂得应用,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和专业的创新能力。
™活形组织建议1.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小组活动法展开,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老师适时加以点拨。
2.分组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及学生成熟程度、合作技能的高低等进行分组,同时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力争每组内的各类成员保持均衡。
因为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
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实行轮换制,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
™活动过程建议1.本次活动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
“任务驱动法”是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职高语文教案第一册第五单元——致橡树
致橡树(舒婷)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教学难点:了解朦胧诗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讨论、鉴赏第一课时一、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郭沫若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板书】致橡树致:给予。
如:致函,致电。
可见这是一封信,是一封写给“橡树”的信。
5。
下面我来朗读这首诗,同学们用笔画出诗中所写的具体物象,同时思考如下问题:①是谁写给“橡树”的“信”呢?②她为什么要给写这封“信”呢?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一语下第五单元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王莉莉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识字”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识字课文:《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等。
本单元教材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学理识字,近反义词、对对子识字、看图识字、诵读经典文化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口语交际”等。
二、学习目标:1.会认5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同偏旁的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6.通过学习如何打电话,让学生懂得怎样和别人交流,学会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三、学习重难点:1.会认5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同偏旁的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学习如何打电话,让学生懂得怎样和别人交流,学会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教法与学法:一年级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喜欢表现。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快乐游戏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文字的兴趣,在教学中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比如:“猜一猜”、“交朋友”、“摩天轮”……将这些儿童学龄前生活中的游戏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天地。
学生在课堂上深深地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快乐,因此识字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兴趣盎然的乐事。
五、课时分配:5.动物儿歌……………………… 2~3课时6.古对今………………………… 2~3课时7.操场上…………………… 1~2课时8.人之初………………………… 2~3课时语文园地五……………………… 2~3课时5.动物儿歌一、学习目标:1.会认“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中职语文单元教案下册
中职语文单元教案下册教案标题:中职语文单元教案下册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单元一:现代文学名著赏析活动1:导入活动,介绍现代文学名著的背景和意义活动2:学生小组阅读指定的现代文学名著,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活动3:学生个人撰写读后感,展示并互评单元二: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活动1:导入活动,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活动2:学生小组阅读指定的文言文篇章,并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分析活动3:学生个人撰写文言文作文,展示并互评单元三:现代汉语语法与写作活动1:导入活动,复习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活动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活动3:学生个人写作练习,展示并互评单元四:口语表达与演讲技巧活动1:导入活动,介绍口语表达和演讲的重要性活动2:学生小组进行口语对话练习,模拟真实场景活动3:学生个人准备演讲稿,进行演讲比赛评估与反馈:1.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和互评,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3. 鼓励学生参加语文竞赛和演讲比赛,提供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1. 现代文学名著选读;2. 文言文阅读教程;3.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4. 口语表达与演讲技巧教程;5. 相关的练习题和作文题。
教学策略和方法:1.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互助和共同进步;2.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 任务型教学法:设立具体任务,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4. 案例教学法:引入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教案职一语文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执教与执笔:唐晓波2017年上期第十七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在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基础上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通过讨论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2.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诵读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放课前音乐并展示地球卫星图。
)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得出来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这里是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个白色的小块呢?是我们中国的宝岛——台湾。
2003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人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
台湾是我的乡愁,是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道的醒目标题。
是啊,这诗一样美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却并非温总理原创,它早在1938年就唱响中国大地,它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祖国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它,去迎接一次灵魂的冲击和洗礼吧!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诵读诗歌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这首诗。
(教师简评:同学们都能把诗歌的字词句读对,但是还无法把一些朗读的技巧恰当地用上去,例如读重音、语速的急缓变化、语调的上扬下降、语音的延长等等。
刚才的朗诵有些地方不到位,这也与同学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不深有关系。
)三、背景与作者简介1.这首诗发表于1938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历史,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有谁知道诗人艾青,请进行简要的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191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
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命里克父母。
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
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
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
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
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
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
他的诗作《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都很有名。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四、研习课文(一)整体赏读,初步感知。
1.老师范读,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同学们注意用心体会,初步感受诗的韵味。
古人云:“诗言志。
”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
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表达的,他的痛苦从何而来,他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由诵读2—3分钟,注意把感情体现出来。
3.请几个学生分别单独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为什么我们的朗诵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大家对诗歌内容以及感情的理解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入诗歌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仔细品味作者的所要抒发的感情。
)(二)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1.解读意象。
要解读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须了解诗歌的意象。
⑴了解什么是诗歌意象。
明确:“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
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⑵齐读诗歌,并且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什么?2.精彩研读,学生合作研讨。
(1)鸟在诗中的形象总是灵巧美丽的,形容鸟叫,也多用“清脆”、“嘹亮”、“珠圆玉润”之类,如“隔叶黄鹂空好音”、“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中,诗人为何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像一只杜鹃,声声啼血,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这就是诗歌常采用的象征手法,鸟是诗人的象征,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明确:“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象征。
“暴风雨打击”——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这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遭受的列强的入侵蹂躏。
(图片展示民族的苦难: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到抗日战争。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激怒”表现了反抗精神,“永远汹涌”、“无止息”这两个词能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着,一直没有停止过。
(图片展示民族的反抗:三元里抗英、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义和团运动)“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
1938年祖国的现实状况已经不再是死水一潭,已经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抗争,尽管路还很长,很坎坷,但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
诗人既为祖国大地正在遭受的苦难而心情沉重,同时又为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为黎明在远方的出现而兴奋,激动。
(图片展示延安、解放区军民)总结“土地”的形象——这是一块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一块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
所以诗人艾青才会深沉地爱这土地,爱得这样执著、毫无保留。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明确: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
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这是何等的执著而又深沉的爱啊。
如果说这是鸟对土地的挚爱,不如说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祖国的眷恋,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唱出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人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这“泪水”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读了这两句诗,你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明确:诗人不再采用象征手法,而是写实,是直抒胸臆。
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就蕴涵在这朴实平易的两句诗中,它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
它像誓言一样的庄严,像鲜血一样的凝重。
虽然很平实,却有着惊天动地的震撼力。
今天的中国,迎来了建国六十周年,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热爱祖国似乎人人都能做到。
但那时我们的祖国残破、贫穷、落后,诗人还能义无反顾地去热爱她,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不是更值得敬仰和歌颂吗。
这种对国土的挚爱之情正是串联起诗人和我们之间情感的链条,使我们与诗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到这里,我们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他在用心歌唱、用灵魂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
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
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感,怎能不让我们眼里常含泪水?联想起今天的中国,它现在的一切变化和成就无不是和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进的精神息息相关,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的祖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这是一个怎样壮丽的民族!怎样伟大的国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能真正理解作者这种含泪的爱呢?五、回顾与升华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回顾一下中国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和这种带着泪水的爱!2.最后的图片:这一只鸟和我们前面看到的鸟有什么不同?(一只嘶哑鸣叫啼血而死,一只自由翱翔。
)明确: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我们迎来了和平美好的今天。
今天是由无数个曲曲折折的昨天换来的,我们要认真过好每一天,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我们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民的致意,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致意!3.最后,全班再次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中浸透着的爱国情感。
教学后记:第十七课现代诗二首——雨巷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走近雨巷。
聆听诵读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听的时候,体验这首诗的整体情绪。
出示易读错字的字音。
二、徜徉雨巷,精读品味(一)诵读指导。
1.听完这首诗,你感受和体验到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明确: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