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表现

合集下载

(整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整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病程长短及预后将本病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一、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

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

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

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

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

起病隐袭发病前常无明显诱因。

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

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严重者可有消化道、颅内出血及泌尿道出血。

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病程较长,部分病人可反复发作迁延数年,自行缓解者少见。

三、急性和慢性的差异急性型ITP :起病前1 -2 周常有病毒感染史。

起病急骤,可伴发热、畏寒、怕冷,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指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一、临床表现偶见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多发生于注射后15-35天。

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分急性(≤6个月)与慢性(>6个月)两型。

小儿时期多为急性ITP。

急性期发病突然,出血严重,出血前不久或出血同时常患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病例无明显年龄高峰但多见于学龄期,多数发病潜隐,出血症状较轻,约10%患儿是由急性转为慢性。

也可依照病情分为四度:①轻度:50×109/L<血小板<100×109/L(10万/mm3),只在外伤后出血;②中度:25×109/L<血小板≤50×109/L,尚无广泛出血;③重度:10×109/L<血小板≤25×109/L,见广泛出血,外伤处出血不止。

④极重度:血小板≤10×109/L,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

ITP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状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斑;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有些患儿以大量鼻衄(约占20%-30%)或齿龈出血为主诉。

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

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

偶见肉眼血尿。

约1%患儿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致死的主要原因。

二、辅助检查(一)血常规:周围血中最主要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

其余两系基本正常,偶有失血性贫血。

(二)骨髓涂片:主要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管理策略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管理策略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管理策略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本文将从临床特点和管理策略两个方面介绍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易出血和瘀斑形成。

以下是其临床特点的详细描述。

首先,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于1-10岁儿童,尤以2-6岁儿童居多。

男女发病率相似,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起病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往往突然出现瘀斑、紫癜或皮下淤血,常见于四肢、躯干和面部。

皮肤瘀斑呈散在分布,大小不一,颜色鲜红至暗红或紫黑。

其次,患儿常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出血倾向,如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但一般情况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很低,但出血症状相对较轻。

第三,在检查方面,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外周血液检查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低于100×10^9/L,骨髓检查显示除血小板减少外,其他成分正常。

自身抗体检测显示抗血小板抗体呈阳性。

那么,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管理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首先,对于无出血症状或出血轻微的患儿,治疗可以观察。

在观察期间,家长需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出血状况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以及身体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其次,对于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儿,首要任务是控制出血。

这可以通过输注血小板浓缩物或临时使用止血药物来实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血小板浓缩物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血小板,以防止引起血栓并发症。

第三,对于慢性或复发性病例,治疗建议采用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治疗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

这些药物有助于提高血小板计数并控制出血倾向。

此外,对于应用一线药物无效或副作用较大的患儿,可考虑使用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和雷利度胺(eltrombopag)。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宣传课件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宣传课件

谁是高风险人群?
谁是高风险人群?
年龄
该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尤其是2至5岁的幼儿 。
尽管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可能发生,但小 于5岁的儿童更为常见。
谁是高风险人群? 性别
该病在男孩和女孩中均可发生,但有些研究 显示男孩的发病率略高。
性别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
谁是高风险人群? 既往病史
有免疫系统疾病或家族史的儿童风险可能更 高。
该病通常在儿童中发生,可能会引起出血和淤血 。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易出血、皮肤瘀点、淤血、以及可 能的口腔出血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 等有关。
有些病例在病毒感染后发生,可能与机体的免疫 反应有关。
骨髓检查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确认诊断。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观察治疗
对于轻症患者,通常采取观察和定期监测的方式 。
许多病例会自行缓解,无需药物干预。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 免疫反应。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
输血治疗
严重出血时可能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
家族中有相似病历的儿童需特别关注。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典型症状
如发现皮肤出现紫癜、容易淤血或出现口腔出血 ,应及时就医。
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 的风险。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确诊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健康 监测。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何时就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由于体内产生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根据临床特征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儿童ITP多表现为急性型,且大多数患儿可完全恢复,仅10%左右的患儿发展为慢性ITP。

成人ITP中约80%为慢性型。

【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以四肢及躯干皮肤淤点和淤斑为主,常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

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出血,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危及生命。

2.体检一般无脾脏肿大。

3.临床类型(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以往可无出血史,常于感染、服药、接种疫苗后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继之出现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20×109/L。

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分类以未成熟者居多,体积小,无颗粒,血小板形成显著减少或无血小板形成。

(2)慢性型:以女性居多,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40岁成人。

起病一般较隐袭,很少有前驱感染等病史,病程一般在半年以上,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

血小板计数大多在(20〜80)×109/L 之间。

典型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以无血小板形成的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

【诊断要点】ITP的诊断是除外性的,其诊断要点如下:1.多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肿大或仅轻度肿大。

3.骨髓检査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但个别患者骨髓表现为低巨核细胞性。

骨髓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再生障碍与造血异常。

4.以下5项中应具有其中1项:(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脾切除治疗有效;(3)抗血小板膜特异性抗体阳性;(4)血小板寿命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如SLE与抗磷脂综合征)。

6.重型ITP的标准:(1)有3个以上出血部位;(2)血小板计数<10×109/L。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概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两种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病。

尽管它们都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出血,但其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式差异明显。

因此,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TTPTTP是一种少见但危急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过度激活、免疫性过敏反应和栓栓塞。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五大症状”: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伤和神经系统症状。

ITP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自身免疫破坏导致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减少。

典型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瘀点、瘀斑或出血现象,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鉴别诊断临床表现•TTP: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常见发热。

•ITP:主要表现为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等,一般情况良好。

血小板数量和形态•TTP: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形态正常。

•ITP:血小板数量减少,大多呈正常形态。

其他实验室检查•TTP:常见微血管性溶血贫血,血浆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

•ITP:骨髓形态学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

区分诊断•TTP主要通过检查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和功能来确诊,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ITP则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TTP:常规治疗包括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

•ITP:治疗主要以荷尔蒙替代为主,催化剂和免疫抑制剂为辅。

结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两种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病,虽然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鉴别诊断上仍需注意他们的不同点,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TTP和ITP 的鉴别诊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及皮肤和(或)黏膜紫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和(或)黏膜紫癜。

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血管壁的破裂出血所致。

紫癜多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鼻腔、胃肠黏膜等处的紫点、紫斑或紫癜,可根据病情轻重而异,严重者甚至出现弥散性出血。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二、诊断方法1. 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疾病的起病、持续时间和性质、既往有无自身免疫病史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因素。

2. 体格检查:皮肤和(或)黏膜紫癜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应包括全身皮肤和黏膜的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皮肤紫癜、鼻衄、口腔出血、牙龈出血等。

3. 血常规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之一是血小板减少。

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观察到血小板计数减少,但需排除其他血液病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4.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骨髓穿刺可观察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排除其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5. 自身抗体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协助诊断。

反应皿或胶乳凝集试验可以检测血清中抗血小板抗体水平的变化。

6. 免疫学检测:包括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的测定等,可以协助确定免疫功能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指导治疗。

7. 影像学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评估颅内出血情况。

8. 治疗经验: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 3.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 哪些? 5. 如何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皮肤紫癜、易出血 等进行初步评估。
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其他血液指标 多正常。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也是诊断的 重要步骤。
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排除其 他血液疾病。
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 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其他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或 其他治疗措施。
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可提高 血小板水平。
如何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如何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
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史,提示遗传易感性。
但具体遗传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环境因素
某些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和药物使用,可 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如EB病毒、HIV等感染可能与该病相关。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表现
骨髓检查可帮助确认骨髓生成血小板的能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 疗方法有哪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观察与随访

itp诊断标准

itp诊断标准

itp诊断标准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IT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

以下是ITP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临床表现。

ITP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和黏膜出血(如皮下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如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淋巴结、脾脏和肝脏肿大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疲乏、乏力、头晕、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小板计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正常范围(<10万/μL),但也有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在10-15万/μL之间。

2.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

3. 凝血功能检查,ITP患者凝血功能一般正常,但在严重出血时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三、排除其他疾病。

ITP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对于确诊ITP至关重要。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排除其他疾病的过程,ITP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结果和排除其他疾病。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ITP:1. 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万/μL,排除其他疾病;2. 血小板计数在10-15万/μL之间,且存在典型的出血症状,排除其他疾病;3. 骨髓穿刺结果符合ITP的特征,且排除其他疾病。

综上所述,IT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

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ITP。

ITP的诊断标准有助于规范诊断流程,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PPT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PPT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观察症状来进 行初步评估。
了解家族史和近期感染史也很重要。
如何诊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的关键,主要检查血小板计数和 其他血液成分。
医生还可能进行骨髓穿刺以排除其他疾病。
如何诊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进行鉴别,包括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抑制剂也可能被考虑。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脾脏切除手 术,以帮助恢复血小板水平。
手术通常是最后的选择,适用于严重病例。
如何预防和应对小儿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何预防和应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尤其是有家 族史的儿童。
该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疲劳、易怒和食欲减退等 全身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
该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病情变化
部分儿童的病情可能自限,随着时间推移, 症状会逐渐改善。
然而,部分患儿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如何诊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如何诊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健康状况提供适当的建议。
如何预防和应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避免创伤
由于易出血,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参与高风险活 动,以减少受伤的机会。
如有外伤,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和应对Biblioteka 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心理支持
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影 响,保持积极的心态。
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至关重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以称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通常和自身免疫有关,正常情况下,自己体内含有的免疫细胞是不会攻击正常组织和器官的。

可是,在病理状态的影响下,就可能发生自己身体的免疫及吞噬细胞吞噬健康血小板的情况,这就会致使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液科常见的出血性病症,在患有该病症时,出血的程度与血小板数值、个体体质等因素存在联系。

部分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特别显著的出血现象,即使是在血小板急剧降低的条件下,也无法判断出病情的严重性。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低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那如果出现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会表现出哪些症状呢?日常又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呢?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这几种症状,需需要小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了。

1、出现大片皮肤紫癜,并且通常伴随有轻度发热、畏寒等情况。

这种状况主要属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针对儿童群体,通常具有起病较急、突发性、广泛性等特点。

在患病的时候,出现的皮肤瘀点可能会散布全身,有较大面积的皮肤紫癜产生,总体分布相对均匀。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黏膜出血的情况,出血部位大多数集中在鼻腔、牙龈、口腔内。

2、表现为出血时间长、容易反复出血的特点,这种状况主要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

上述现象主要发生在较为年轻的女性群体中,并且单次出血的时间会持续较长时间,能够达到数天,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数月。

另外,在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也会伴随有鼻腔出血、牙龈出血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的现象,部分女性患者还可能呈现出月经过多的情况。

在表现出出血特点时,主要以皮肤黏膜为主,并在肢体表面出现瘀点、瘀斑、紫癜等情况,病情加重时,就可能出现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甚至是生殖泌尿道及胃肠出血,有少数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的情况,病症严重程度会受到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影响。

此外,在出现溶血性贫血时,接近有50%的人员会呈现出巩膜、皮肤黄染等黄疸体征,有些患者还可能导致肝脾肿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血小板减少及寿命缩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

ITP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儿童常见急性型,成人常见慢性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感染和免疫因素可能是参与ITP发病的重要原因,肝脾的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对血小板有吞噬和清除及血小板滞留作用。

慢性ITP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容易复发,表明雌激素可能参与ITP发病。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程将ITP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称为急性型,6个月以上的为慢性型,有的急性可能转为慢性型。

慢性型ITP的诊断标准:1)持续或反复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症状;2)血小板计数<100×109/L;3)骨髓象巨核细胞显著增多,颗粒巨核细胞增多但是产板型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或缺乏;4)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型ITP的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出现全身性皮肤、粘膜出血;3)血小板计数<20×109/L;4)骨髓象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多或正常,出现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可见幼稚巨核细胞增多;5)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ITP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手术治疗包括脾切除术和骨髓移植。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质松、甲泼尼龙等强效糖皮质激素。

但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水肿、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因此应用时需权衡利弊。

2、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等,但这些药物常常需要长期应用,且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应用时需密切监测。

3、脾切除术:对于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30,且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术,但手术风险较大,仅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和措施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和措施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3.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4. 在发现早期症状时该怎么办? 5. 如何支持患儿及其家庭?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家长应积极参与儿童的健康管理。
谢谢观看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接种
确保儿童按时接种疫苗,预防相关感染。 避免病毒感染是预防的关键之一。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增强儿童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对预防有积极作用。
在发现早期症状时该怎么办 ?Biblioteka 在发现早期症状时该怎么办?
家庭负担
患病儿童的家庭可能面临心理和经济压力。 教育与预防措施有助于缓解家庭负担。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社会影响
儿童健康问题会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参与。 增强公众意识促进早期发现和干预。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教育
向家长和儿童普及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病因通常与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有关,可能 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等因素相关。
大多数情况下,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影响
此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风险,影响儿童的生活 质量。
及时预防和处理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和并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概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起病突然,大多在出血症状发作前1-3周有感染病史,可有畏寒,发热等前驱症状。

慢性型起病隐匿,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2.出血症状:常为紫癜性出血,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多位于血液瘀滞部位,负重区域,如腰带,袜子受压部位,负重的踝关节等处)粘膜出血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

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

急性型一般4-6周可自行缓解。

慢性型多呈反复发作,很少自发缓解。

3.其他:无脾大,一般不伴贫血。

实验室检查1.血象:外周血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计数常低于20×109/L,慢性型常为30~80×109/L。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一般正常。

2.止血及血液凝固试验: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凝血机制及纤溶机制检查正常。

3.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4.抗血小板抗体:阳性。

诊断要点临床主要根据出血表现、血小板降低、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及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来诊断ITP。

鉴别诊断一、血小板生成减少1.骨髓损伤,如AA,细胞毒药物化疗,恶性肿瘤,放射疗法等。

但上述疾病常导致全血细胞的减少,容易合并红细胞,白细胞减少,易有贫血,出血,感染倾向,且多有明确基础病史,用药史等。

结合病史,骨髓检查可明确。

2.营养性因素,如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常表现为大叶细胞性贫血,结合血象,VitB12,叶酸检查可明确。

二、血小板破坏增加如脾功能亢进,SLE,药物性血小板减少,DIC,TTP等,有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合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进一步检查1.血常规。

2.出凝血检查:PT、APTT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及黏附功能降低。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又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罕
见但严重的血液疾病。

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两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皮肤和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

这些症状通
常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所致。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外周血涂片鉴定、
骨髓检查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的诊断标准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

此外,骨髓检查
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缺如是重度血小板
减少症的特征之一。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诊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时还需
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等。

总的来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一.定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
(一)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二)乏力
三.护理问题
(一)有出血的危险与血小板低下有关。

(二)有感染的危险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关。

(三)恐惧与血小板过低,随时有出血风险有关。

(四)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四.护理措施
(一)休息: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意外碰伤。

(二)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三)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停减药物,应
饭后服药,必要时可用胃粘膜保护药和抑酸药。

(五)成分输血的护理:遵医嘱静脉输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并协助医生处理。

(六)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做好心理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精神刺激。

五.健康教育
(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二)教会患者识别出血点、紫癜、瘀斑。

(三)疾病知识指导:避免服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消炎药物。

(四)用药指导:定时定量用药,不得随意增减。

定期复查血象,便于方案调整。

(五)病情监测指导:教会患者识别出血点、紫癜、瘀斑。

一旦发现皮肤黏膜出血加重,或内脏出血表现,及时就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五、治疗
1.一般疗法: 一般疗法: 一般疗法 急性病例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 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 伤,尤其是头部外伤,尤其是头部外伤, 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 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给予足量 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粘膜损伤。为 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 部出血者压迫止血。
2.骨髓象 出血严重者可见反应性造血功 能旺盛。急性病例巨核细胞总数正常或 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细胞多增高,多在 0.2×109L(200/mm3)以上,甚至高达 0.9×109L〔正常值(0.025~0.075) ×109L〕。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 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 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 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 胞极少见。为了确诊此病而排除白血病 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须进行骨髓检查。
1.急性型 较多见,好发于2—8岁。多数 发病前1~3周有急性病毒感染史。起病急, 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为突出 表现,85%~90%患儿在1~6个月内痊愈。 2.慢性型 病程超过6个月,多见于学龄 儿童。起病缓慢,常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出 血起病。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为皮肤、 黏膜出血,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出血, 约1/3患儿发病数年后自然缓解。
5.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皮肤瘀点(斑) 变化。观察血小板数量变化,当小于 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出血时, 需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面色, 记录失血量。观察失血性休克、颅内出 血和合并脑疝的征象。 6.消除恐惧心理。 7.健康教育 ①指导压迫止血方法。② 指导自我保护、预防外伤方法。③指导 识别出血征象
3.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认为激素的疗效系由于:①降 低毛细胞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 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 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 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应 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现象可较快好转。 目前仍主张在发病1个月内(特别是2周 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 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 疗。用药原则是早期、大量、短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课件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止血和凝 血。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继发性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包括某些药物、感染和其他血 液疾病。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流行病学
该病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均可发生,儿童多为急性 ,成年人多为慢性。
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皮肤和黏膜上。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容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
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导致显著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感到疲乏、虚弱或出现其他全 身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贫血或其他并发症有关。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以抑制免疫系统的 异常反应。
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输血治疗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血小板输血以迅 速提高血小板数量。
输血通常是应急处理措施。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以 改善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3. 如何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5.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而 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差异。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免疫系统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

小编曾经也是一名血小板减少疾病的患者,去医院输过血小板用过西药,可血小板数量依然低得可怜,不到常人的1/8左右,后来用康髓诺调养的很好,不仅血小板恢复正常了,血象也很平稳,再也不用吃西药,更不用靠别人的血小板维持生命了,今天小编现身说法,希望自己成功战胜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经验,帮助更多的患者康复起来。

那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表现?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

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

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

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

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

起病隐袭。

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

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

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

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