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论通胀无牛市
案例九通货膨胀对股的影响
案例九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物价指数的节节攀升,有一个观点也逐渐在股票市场流行,并成为很多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的思想指南,即:通货膨胀是支持股市(或房市)持续上涨的基本动力。
很多人认为,在物价不断上涨时,将钱存在银行不合算,应该投资股市、基金或房地产。
于是,每当统计局公布物价指数创新高的消息时,股市总是大涨。
在2007年7月份的CPI公布后,新浪网做了网上调查,“面对CPI的上涨,你的资金投向那里”?58%以上的人选择把钱投向股市,而选择继续存在银行的只有13.9%,其它也是选择了楼市,“通货膨胀造就大牛市”的理论十分有市场。
但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CPI再创新高的消息并没有让股市重新涨起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后不久,美国劳工部也公布了美国的物价指数,美国11月CPI升0.8%远超10月的0.3%,为2005年9月以来最高涨幅。
接着公布的欧盟及新兴市场的物价指数同样创10年新高。
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及亚洲股市跌声一遍,我国股市也未能幸免。
根据案例分析,通货膨胀对股市有什么影响?案例来源:尹中立.每日经济新闻[N].2007年12月28日。
参考答案(提示性):答: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和股票价格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
通货膨胀本身股市是正面的刺激因素,但通货膨胀的恶化所带来的金融紧缩才会给股市带来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通胀对股市的影响有三种表现:第一,货币供给量增加,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第二,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股利(即股票的名义收益)有一定幅度地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股票价格也相应上涨;第三,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造成一种企业利润普遍上升的假象。
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向贵重金属、不动产和短期债券上,股票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股票价格也相应增加。
中国牛市特征
中国牛市特征1(初期)牛市的背景及早期现象1、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熊市,股票大多跌得惨不忍睹如从1993年2月的1500点跌到1994年7月的325点;2001年的2245点,经过4年跌到2005年5月的998点;又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到2008年10月的1660点;以及这次从2012年5月的2434点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
打开电脑看看,大多数股票跌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遍地是珠玉啊!如:这次跌到最低的银行股。
招行9.83元,市盈率为4.6倍;浦发银行7.34元,市盈率为3.9倍;民生银行5.39元,市盈率为3.9倍。
真可谓是世上最低价银行股。
2、长时间停发新股我国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发新股(含增发和配股)最多、最快的国家。
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为国企融资服务,是社会主义中国开设股市的一大原因。
我国从最早的老八股(沪)到现在深沪2666家,发展极快,且退市机制基本形同虚设。
这样,通过IPO、增发和配股,中国股市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阿里巴巴”金矿、“聚宝盆”,迎来了一月月、一年年的发新股热潮。
因此,在发行市场上,它们始终是大牛市。
但0.5元~1元的本金上市后,在一、二级市场上圈得了大量资金;而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否参与打新股,新股、老股都会因此大跌而亏损。
所以我曾说过:“发啊发,发出千百个新公司,发出一个大熊市。
”这一轮牛市前,证监会某些人曾强烈反对人们关于停发新股的呼吁,认为新股发不发与牛熊市无关。
但最终还是因为停发新股2个月,资金只进不出,一轮“小牛市”(起码至今为止)悄然形成。
2008年到2009年,股市跌到1660点时,也停发新股半年。
可见,这是中国见底迹象,也是牛市早期之迹象。
如果这一轮新股发行停止到人代会、政协会,中国牛市就会持续到那个时期。
3、通胀维持在2%~5%之间,但未进入通缩。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在中国的股市历史上,大牛市和大熊市如同潮水般起伏,影响着无数投资者的心态和财富。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思其中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几次重要的大牛市。
19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1992年,深圳证券市场正式开市,资本市场的活跃让很多人看到财富的希望。
特别是1996年到1997年间,股市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的鼓励。
那段时间,股指从数百点飙升至几千点,市场气氛极其火热,很多普通人都争相入市,纷纷希望一夜暴富。
就连街边小摊也贴上了“炒股”的广告,大家一片欢腾。
接下来是2006年至2007年间的牛市,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再度迎来盛宴。
上证指数从1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多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千年一遇”的行情。
股民们在交易所里频繁进出,很多人开始借钱入市,甚至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投资。
这个时期的牛市不仅是股市的狂欢,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体高涨,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然而,市场的涨幅往往伴随着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牛市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随着股指暴跌,很多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整个市场陷入恐慌。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股市,也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生活的压力骤然加大。
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看似光鲜的牛市中,却埋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2015年的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熊市更是让人唏嘘。
那时,A股市场的涨幅令人瞩目,股指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很多人再次疯狂追逐股市的财富。
在这种热情中,国家的刺激和市场情绪的高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
然而,这场牛市同样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因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监管的缺失,股市迅速崩盘,许多投资者再次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周洛华: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系列
周洛华: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CPI数据之后,机构和专家们终于不再讨论通货膨胀是否有牛市的问题了,大家转而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预测其走势。
我对此感到欣慰。
回想3年前,我在上海证券报上连续九论通胀无牛市,引来一群专家的批判。
当时我戏称:请别用鞋子砸我,我真诚地希望你们穿着鞋子,这样你们可以更快地逃离头部。
现在,我脱离金融学界和业界有一段时间了,大多数情况下,过着一个普通散户的生活,这可能就是我与资本市场唯一的联系。
我认为,物价上涨不是由恶劣天气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推动的。
通货膨胀不受气候影响,不由供求关系决定,也不是货币政策的结果,而是生产力现象。
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无果而终的时候,我曾判断,“明年开始,农产品将迎来一轮大牛市”。
今年1月,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0年最大的挑战是通货膨胀,但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不是气候变化异常导致农产品受灾减产。
人类历史上遇到过多次气候异常,并非每次都导致农产品涨价(这可能和读者脑子里的传统概念不同)。
据说,曾有好事者做了一个分析,每年中东冲突的死亡人数和石油价格之间似乎也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我们很难把小麦涨价归咎于气候因素,正如同很难把石油涨价归因于中东政局动荡一样。
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我认为,在于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在原有的货币发行体制下,得不到提高。
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际,我的分析是,这个气候大会实质是货币大会。
当时发达国家希望在现有的货币发行体系之上,再用碳排放作为各国发行货币的约束条件之一,这就创造了碳货币。
碳货币其实是遏制那些粗放型生产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的一种紧缩型货币发行机制,在该机制下,企业只有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加上更经济和更高效地组织生产,才能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回报,否则就是白忙一场,出口换来的大量外汇被迫去购买碳排放权。
我国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客观上可能给了市场这样一个激励机制,似乎应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投入,竞争公共财政的开支项目,应该尽快获得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继续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而不必积极改造生产工艺,提升劳动生产率,应用新技术,降低能耗物耗,高效组织管理。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牛市和熊市,简直就是股市的两个极端。
一说到牛市,大家脑海中肯定会浮现出股市红红火火的画面,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过年,心里乐开了花。
而熊市呢,简直就像是冬天的寒风,刺骨又让人心寒。
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那些大牛市和大熊市,看看它们的起止时间和背后的原因。
首先,得说说1990年代的那波牛市。
记得当时,经济改革如火如荼,股市刚刚起步,投资者热情高涨。
那时的牛市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
股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很多人纷纷涌入市场,甚至连那些不太懂投资的人也开始参与。
大家都想着“只要进了市场,就能发财”,那种气氛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这波牛市的背后,有着相关部门的推动。
改革开放带来的资金流入和国企上市,使得市场活力十足。
紧接着,1994年之后,市场却进入了漫长的熊市。
股民们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刚刚在牛市中欢呼,现在却变得失落。
熊市持续到1998年,许多人赔了个底朝天。
这个时候,市场泡沫破裂,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
经济增速放缓,的不确定性让人感到无奈,大家都在问:“到底该怎么办?”这段时间的经历真是让人痛心。
进入21世纪,2005年开始的牛市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
股市在2005年到2007年之间蓬勃发展,真是人心所向。
那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买股票、发财”的事情,股市被热捧。
国家的经济形势也不错,外资涌入,市场资金充足,整个社会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可惜,好景不长。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中国股市也难逃其劫。
熊市迅速降临,投资者纷纷慌了神,哀声遍野。
很多人觉得自己辛苦积累的钱瞬间化为乌有,心中无奈极了。
2014年以后,市场又迎来了新的牛市,持续到2015年。
这一波牛市真是高潮迭起,股民们心潮澎湃。
尤其是在2015年,大家都觉得“股市就是个大摇钱树”。
这个时候,媒体和一些机构也不断渲染牛市的热度,导致了更加疯狂的投资热潮。
然而,牛市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隐患。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中国股市历经风雨,牛市与熊市交替出现,给投资者带来了无数的欢乐与痛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的起止时间和原因,让我们在投资的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我们来说说牛市。
牛市是指股票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阶段,投资者在这个阶段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中国股市的牛市始于哪一年呢?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就迎来了一波牛市。
这波牛市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股市的繁荣。
这波牛市也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热情参与,大家都怀揣着发财的梦想,争相买入股票。
在这波牛市中,许多投资者都实现了财富的增值,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好景不长,牛市终究会走向熊市。
中国股市的大熊市始于哪一年呢?这个问题要追溯到2007年。
当时,中国股市正处于一轮牛市之中,投资者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谁也没想到,这场牛市竟然以一场大崩盘告终。
大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
许多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导致市场泡沫不断积累。
最终,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泡沫破裂,股市开始大幅下跌。
这场大熊市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股市一度陷入低谷。
在大熊市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股市。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资金流入股市,防止市场泡沫再次形成。
政府还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股市逐渐走出了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股市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牢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原则。
我们还要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把握市场动态,做好风险防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股市的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财富的最大化。
中国股市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挑战的传奇。
从牛市到熊市,再从熊市到牛市,股市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发展。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
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
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
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最新网络热词鸽你肉豆你玩姜一军苹什么辣翻天玉米疯蒜你狠买菜时刻表发蒜员
导读| || | | | | |鸽你肉背景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油他去!铜心合力,铝创新高,金金有味,锌锌向荣,锂直气壮,棉里藏针,糖吉诃德,稀已为常,煤红了,瓜瓜叫,就茶你!以后,鸽子蛋也吃不起了,两月涨价50%,鸽子肉快成格格肉了!可谓“鸽你肉”。
鸽,已不是传说。
这是最近一条通货膨胀十分火热的微博,揭露的是万千种商品全数涨价后对发改委和物价部门的嘲笑。
不用再说别的,咱们就应该知道,上面那条微博,表现的是游资的持有人,正在与政府做一场哄抬所有商品价钱的游戏,而政府采取的只是短时间的行政办法,所起到的效果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受到炒家的嘲笑。
往任何一次通胀,因为前三次通胀都没有房价泡沫的问题,没有资产价钱的全面上涨,而只是单纯的商品价钱的大幅上涨,所以,政府处置起来要简单得多。
这一次通货膨胀的复杂性在于,先有房价的暴涨,后有商品价钱的上涨。
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投机炒家们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从银行贷出大量的资金,大肆炒作住宅,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可以说,中国楼市的炒家已经富可敌国,根本不会把政府放在眼里。
此刻政府调控,几乎所有炒家都以为,政府这轮调控不论怎么调,都不会让房价下降。
即便下降,也是表面的,无非是给政府一个台阶下。
此刻一线城市房价还在上涨,二三线城市房价正在暴涨,四线城市和县城正在展开疯狂的圈地运动,处处都在强行拆迁,鸡飞狗跳,民不聊生。
一方面是开发商集体不降价,撑住房价,就可以支撑二三四线城市继续炒买炒卖哄抬房价,因为二三四线城市并无执行房价调控办法,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进行投机炒作;而另一方面就是原来一些楼市炒家,转向逗你玩、将你军、蒜你狠的各类与民生相关的商品价钱的炒作。
若是房价还能支撑半年,中国所有商品包括粮食价钱体系将全面崩溃,一发而不可整理。
所以,政府所要做的就是迅速降下房价,而且,一次性要降30%以上,让所有炒楼资金流动不顺畅,或严禁各类房产抵押贷款,或许还能阻止恶性通胀的暴发。
股市涨跌与五行有关
股市涨跌与五行有关1986年起中国正式发行了股票,有了真正的股票交易。
股票是有涨有跌的,谁能够预测到股市和股票的涨跌的大规律,谁就能赚钱发财。
中国股市是众所周知的典型政策市,这样的政策市究竟有没有奇特的运行规律呢?在这里,笔者从中国股市过去的运行轨迹里,发现了中国股市运行的简单规律。
这一规律的发现只是从统计学的层面来得出的,但奇怪的是,这一规律竟然同中国农历历法规律有着惊人的巧合。
我们先用中国的农历年份来对应中国股市的涨跌年份,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其中的神奇奥妙。
第一财富周期:持续十年,六年牛市,四年熊市。
1986年丙寅年 1986年9月26日,延中实业与飞乐音响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交易,这是我国首批上市交易的股票。
上海老八股疯狂表演,持续牛市。
1987年丁卯年持续牛市。
1987年10月19日发生全球股灾。
1988年戊辰年持续牛市。
1989年己巳年持续牛市。
1990年庚午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老八股上市交易,并扩容。
持续牛市。
1991年辛未年持续牛市,直到1992年5月见顶1429.01点。
涨幅达到14倍。
1992年壬申年 1992年5月起,大盘连跌5个月,股指从1429点跌到387点,大跌73%,投资者损失惨重,许多人血本无归。
1993年癸酉年 1993年2月起,大盘连跌17月,股指从1558点狂泄到1994年7月的325点,大跌79%,更多人血本无归。
1994年甲戌年 7月见低点333.92点,然后反弹两个月,9月见1052.94点,全年就两个月上涨,其余10个月下跌。
可见风险之大。
1995年乙亥年 1月见333.92点后反弹到5月份的全年高点926.41点后跌到年底的512.83点.股灾,惨不忍赌,中国的第一波牛市特性是大涨大跌,悲欢离合,据说当时有股民受不了,差点卖掉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
第二财富周期:持续十年,六年牛市,四年熊市。
1996年丙子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波大牛市开始,大盘连拉阳线从2月开始的512点一直涨到1997年5月份的1510点,涨幅195%。
牛市原因
牛市:历史回顾、现状反思和未来展望2008-03-09 20:52历史回顾:为什么牛市有长有短?历史上证券市场经历过许多次牛市,而牛市的持续时间也有长有短。
按照持续时间的长短罗列出四次著名的牛市:第一,1929年美国牛市,在这次牛市中,道琼斯指数由1928年初的200点附近飙升到1929年8月的近400点,牛市持续的时间仅一年有余;第二,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大牛市,这次牛市从1998年中期开始至2000年9月结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不到2000点暴涨到近5000点,持续时间两年有余;第三,1985年到1990年日本的大牛市,日经225指数由1985年初的11000 点增长了近2倍,达到了30000点附近,牛市持续了近五年;第四,1980年至1999年的美国大牛市,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80年初的不到800点一路上扬到1999年底的逾 11000点,其间虽有1987年"黑色星期五"那样的小插曲,但不改长期牛市格局,股指增长了10多倍,牛市持续时间长达20年。
为什么牛市会有长有短?其原因就在于形成牛市的基础有所不同。
按照推动牛市的主导力量,我们可以将牛市分成四种类型:投机型、技术革命型、币值重估型和资本大众化型。
当然,实际发生的牛市可能会同时起因于多方面因素,尤其是投机几乎肯定会存在于所有的牛市中。
投机型牛市1929年美国的牛市属于投机型牛市。
投机型牛市又被称作"泡沫"--在这样的牛市中,股价远远超过了由公司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基础价值。
我们知道,对于单个的股票而言,要证明其是否有泡沫是很困难的--这需要去估算股票的基础价值,而基础价值又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未来的利率。
然而,封闭式基金的基础价值很简单,就是基金净值。
因此,无论股票价格如何,当封闭式基金的售价超过其基础价值即基金净值时,泡沫几乎肯定存在了。
投机型牛市必然短命,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基础非常脆弱。
老实人难发财?学会把握先机是关键!
老实人难发财?学会把握先机是关键!发财者往往不是老实人在如今的中国,每天都创造出不少亿万富翁。
就像在过去大半年的牛市中,造富效应更为明显。
然而,回顾历史,最终能够发财致富的,却往往不是那些踏踏实实的老实人。
一直以来,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几乎所有长辈都会叮嘱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莫投机取巧,这样才有前途。
但是,如果把这一套观念搬到现代社会中,眼前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结果。
例如,在原油投资市场。
发财致富的,往往是一些善于把握先机的所谓“投机者”。
殊不知,老实人往往能很好地重视风险,不去博取这些利润。
更为普遍的是,老实人会认为勤奋学习是致富的唯一途径。
但是,老实人在拥有以上这些优点的时候,却同时拥有“老实”的不足,因循守旧,不善于发现、了解新鲜事物,更不善于把握先机,所以许多老实人甘于把辛苦工作得来的积蓄存入银行,踏实到只考虑“稳当”,而不考虑银行利息连通胀和CPI都跑不赢,所以许多老实人每天“汗滴禾下土”般辛勤工作,过着朝九晚五有规律、经济却紧绷绷的日子。
老实人应学习“投机者”的致富优点但是,对于“投机者”来说,他们会抓住一切能够带来利润的机会、同时时刻把握市场的先机。
数年前楼市热潮就是“投机者”创富的很好例子。
纵观这一批创富者,往往不是辛苦储蓄金钱来买房的老实人。
而是那些胆大的囤房者。
实际上,这类群体有着诸多的优势,此时的他们更热衷于借助政策消息,进行炒房致富。
于是,一轮楼市热潮过后,又有不少投机人士实现创富。
其实,老实人在投资创富方面就不妨学习“投机者”的优点,当然,勤奋学习和重视风险的优良品质继续保持。
结合两者之长,成为一个既能把握先机,敢于冒险,同时勤奋实干的“睿智者”。
那么说到实处,老实人首先要学习抓先机,如今抓什么好呢?如今房价依然后继无力,政策方面也很明显,明确表态“就是不帮”。
而股市虽然有政策支持,半年内连续三次降息以刺激资本市场,但是如今“疯牛模式”却不是政策所满意预期,为了避免资本经济与实体经济基本面发生根本脱离使股市泡沫加速膨胀,相信政策的“慢牛模式”调控即将出台,退一步说,即使调控不出台,泡沫膨胀也会使得大户恐惧而集体撤资套利,从而使得股票已不适宜投资。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牛市行情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我们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投资策略以及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股市的牛市特征、规律分析、投资策略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言自从1990年中国股市成立以来,历经多次牛市行情。
尽管每次牛市的具体原因和表现形式各异,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共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股市走势,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规律。
二、中国股市的牛市特征1.宏观经济环境:中国股市的牛市往往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
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加快、通货膨胀率适度上涨时,股市容易出现牛市行情。
2.政策因素:政府在股市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有利于股市走牛。
3.市场情绪:投资者信心指数上升,市场交投活跃,成交量逐步放大,新股民纷纷入市,这些都是牛市行情的重要表现。
三、牛市规律分析1.周期性规律: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大约每三年至四年出现一次牛市。
2.政策驱动规律:政府在关键时刻出台相关政策,如降准、降息等,刺激股市走牛。
3.市场心理规律:市场情绪在牛市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起初担忧、观望,随后信心逐步上升,最后过度自信导致行情反转。
四、牛市投资策略1.精选行业和个股:关注具有成长潜力和政策扶持的行业,以及基本面优良、业绩稳定的个股。
2.把握政策导向: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向,投资受益于政策扶持的产业和领域。
3.调整投资心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五、牛市风险防控1.合理配置资产: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风险。
2.设立止损点:在投资前设定止损点,控制损失范围。
3.保持资金流动性:确保资金在手,随时应对市场波动。
六、总结与展望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投资策略,才能在牛市中实现收益。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深化,股市将不断壮大,投资者有望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一、引言中国股市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牛市和熊市交替出现。
了解和掌握股市的牛市规律,对于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经济基本面、资金面和技术面等方面分析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牛市中进行投资策略。
二、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1.政策因素政策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政府对股市的宏观调控起着关键作用。
政策的宽松程度、产业政策导向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市走势。
例如,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创新发展战略,相关产业政策利好带动了科技股的持续上涨。
2.经济基本面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牛市往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GDP 增速、就业状况、物价水平等经济基本面指标对股市具有较大的影响。
当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时,股市往往会迎来牛市行情。
3.资金面资金面是股市走势的直接反映。
在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的举措都会影响股市资金面。
例如,降准、降息等政策有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进而推动股市上涨。
此外,养老金、险资等长线资金入市也是推动股市走牛的重要力量。
4.技术面股市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成交量、均线、K线图等。
技术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操作依据。
当成交量持续放大、均线多头排列、K线图呈现上升趋势时,往往预示着股市可能进入牛市行情。
三、牛市中的投资策略1.精选行业和个股在牛市中,投资者应关注具有成长潜力和政策利好的行业。
此外,精选优质个股也是获取投资收益的关键。
可以关注具有较高市值、业绩稳定增长、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2.定期调整投资组合牛市中,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风格的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组合。
在市场上涨过程中,适当降低涨幅较大的个股,增持滞涨的优质股票,以保持投资组合的均衡。
3.控制风险虽然牛市中市场整体呈现上涨态势,但投资者仍需关注潜在风险。
合理配置资产,设定止损点,遵循风险收益比原则,以降低投资风险。
4.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在牛市中,市场波动在所难免。
七论大牛市已经启动
七论大牛市已经启动(周洛华)每每听到主流机构的经济学家的演讲,我心中都不由得犯嘀咕,无法认同其中的逻辑。
我毫不顾忌自己的颜面,总是当众提出内心的困惑,而这些问题在其他人看来十分可笑,有时候甚至引起哄堂大笑,有些人甚至以为我是主办方请来在会议茶歇期间插科打诨的。
今天就来说说那些我被主流专家们嘲讽和哄笑的观点,就当作是给大家周末谈笑的佐料吧,请大家务必以这样的心态来理解下面的文字。
首先,我感觉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似乎被大多数投资人误解了,伯南克并不是要把美元的融资成本压低,而是要消除做空美元的风险。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鄙视我的专家眼里是一回事。
为什么美联储宣布购买美国国债的计划后,美国国债不涨反跌?难道大家不知道赶紧低价买入美债等着高价抛给美联储?你往地上扔一个球,至少还会反弹几下,而美联储往地上扔美元则一头摁下去起不来了。
作为投资人,最好的策略就是顺从美联储的意图,做空美元,去做多其他资产。
因为,在现代金融学看来,根本就没有资金成本的概念,只有风险和收益,美联储已用实际行动消除了做空美元的风险,尽管其动作本身被经济学家们视作降低美元的融资成本。
美国国债利率降低,并且让投资人放心的是,利率将长时间保持很低的水平,就是消除了做空美债的风险,促使大家纷纷做空美债,也就是这个原因,美联储宣布购买美国国债之后,国债反而跌了。
其次,我认为沪深300指数现在是全中国最安全的资产了。
只要美元还是全球货币,美联储还有全球影响力,低风险地做空美元的另外一面就是低风险地做多其他类别的资产。
那么哪些类别的资产才是低风险的呢?央行早已多次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将在“渐进、主动和可控”原则下进行的。
请注意,“可控性”原则并不是可以被操控的,而是被控制的,这是必须要澄清的,否则又会被美国财政部的汇率操纵国的概念所混淆。
市场由此预期,人民币将稳步缓慢升值,而且这个趋势,如同做空美元的低风险一般,几乎是确定的低风险事件。
这是其他类别资产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
为什么说通货膨胀都是一个劫贫济富的过程?--通俗易懂
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是一个劫贫济富的过程导读:“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是一个劫贫济富的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出版的《金融知识国民读本》中如此描述。
近日,媒体报道称,央行超发42.7万亿人民币引发通胀,而今年9月,中国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23个月新高。
通胀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及新增货币最早流入的行业,因为穷人所从事的行业通常价格上涨最晚、持续时间最短、幅度最小,而富人、掌握权力者所在行业正相反,所以说,通胀的实质是劫贫济富。
而压制物价,则是进一步剥夺穷人通胀保值的权利。
政府是通胀的最大受益者2010年9月,中国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23个月新高。
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中国通货紧缩的忧虑,4万亿扩大内需,被认为是此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超发42.7万亿货币导致通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
通胀的表现是,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23个月新高。
而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
此外,近期食用油、方便面等食品厂商纷纷宣布提价,而食品等非耐用的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被认为是通胀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处在通货膨胀时期,已无太大争议。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货币超发已经非常严重,早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则表示:“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胀让政府和政府扶持的行业先受益超发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但短期内会拉动经济增长。
当前这波牛市跟1996
当前这波牛市跟1996-2000年那轮相似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14年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经济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
当前经济和股市类似1996-2000年,属于分母驱动的“改革牛”。
摘要:我们大多数人对2006-2007年牛市的记忆太深刻,上一轮牛市是由分子端基本面驱动的“周期牛”。
但是,2014年开启的这一轮牛市是分母驱动的“改革牛”“转型牛”,出现了“经济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的现象,类似日本1975-1980年、中国台湾1986-1990年、韩国1999-2006年。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比如1996-2000年。
当前的经济和股市类似1996-2000年。
1996-2000年经济困难表面上是周期性的,而实质上是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市场本该周期性出清却由于体制性障碍难以实现,去产能和去杠杆无法展开,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攀升。
可以推断,即使没有1998年外部冲击,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也会暴露出来。
1996-2000年的政策应对: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国企改革、金融市场化改革、剥离银行不良资产、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对外开放。
1996-2000年“改革牛”:GDP增速降50%、股市涨200%。
1993-1996年熊市的原因主要是:利率过高,政策偏紧,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银行不良率过高。
1996-2000年“经济往下、股市往上”特征的“改革牛”“转型牛”原因主要是:(1)利率下降:利率从12%下调到5.85%,降幅超过一半。
存款准备金率从1997年的13%下调到1999年11月6%。
(2)政策宽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缓解经济失速风险。
(3)改革提速: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住房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实质推动,提升风险偏好。
(4)金融风险拆弹:1999年将1.4万亿元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提升风险偏好。
2010-2013年熊市的原因跟1993-1996年类似:利率过高、政策偏紧、改革迟缓、金融风险上升。
白银试题
现货白银知识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职位:______________一、什么是现货白银?现货白银就是通过电子盘买卖,从中赚取差价的一种投资方式。
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克;最小变动价位:0.01元/克;二、黄金、白银目前的世界储量为多少?占其比例为?1940年,世界黄金的储量为10亿盎司(约3.1万吨);白银的储量为100亿盎司(约31万吨);其比例:2009年世界黄金储量为50亿盎司(约16万吨);白银的储量为10亿盎司(约3.1万吨)。
其比例:三、影响白银的价格因素?1、供给因素:供给方面因素主要有:(1)地上的现货白银存量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现货白银,而地上现货白银的存量每年还在大约以2%的速度增长。
(2)年供求量现货白银的年供求量大约为4200吨,每年新产出的现货白银占年供应的62%。
(3)新的金矿开采成本现货白银开采平均总成本大约略低于260美元/盎司。
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现货白银开发成本在过去20年以来持续下跌。
(4)现货白银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接影响该国生产的现货白银数量,进而影响世界现货白银供给。
(5)央行的现货白银抛售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现货白银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现货白银储备为36458吨,占当时全部地表现货白银存量的42.6%,而到了1998年官方现货白银储备大约为34000吨,占已开采的全部现货白银存量的24.1%。
按目前生产能力计算,这相当于13年的世界现货白银矿产量。
由于现货白银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储备资产逐渐转变为生产珠宝的金属原料,或者为改善本国国际收支,或为抑制国际金价,因此,30年间中央银行的现货白银储备无论在绝对数量上和相对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数量的下降主要靠在现货白银市场上抛售库存储备现货白银。
例如英国央行的大规模抛售、瑞士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减少现货白银储备就成为近期国际现货白银市场金价下滑的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
关于物价上涨数字显示,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在刷新年内记录的同时,也创下了继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涨幅新高。
而这是由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导致的。
造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是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
一旦违背了这一经济规律,过多发行货币,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则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需求拉上。
这是指经济运行中社会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激增,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即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
这是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会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和垄断行业和垄断大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而制定的垄断价格。
所以有把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分为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性通货膨胀。
结构因素。
除了总量因素之外,即便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也会使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对于这类通货膨胀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模型。
一种是以北欧一些开放经济的小国为对象的北欧模型。
由于小国是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世界通货膨胀从小国的开放经济部门传递到不开放经济部门,从而导致全面通货膨胀。
另一种模型是以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并存的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在二元经济中资本短缺、市场化程度低、货币化程度低等结构因素的制约下,要发展经济,往往要靠赤字预算、多发货币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上性的,但是成本推进、结构失调、制度变革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合理提价行为等因素也形成了促使物价全面上升的强大合力,所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混合的,具体如下: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历史上六次牛市成因分析
历史上六次牛市成因分析历史上六次牛市成因分析中国股市迄今已有25年的历史,实事求是地说,A股从它一出生起就是一个有基因缺陷的孩子。
离奇的倒是,这个只管快速长大,也不管健康与否的畸形儿,“癫痫性”出现过六次短暂的牛市,这也就是一直以来人们常提常新的话题。
为了研究股市,但更在于搞明白中国股市,我认为由此必要说清楚一些真相,也给投资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投资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牛市是有定义的,一个是从时间上说,跨度要长,持续时间至少应该一年以上,几个月行情就很难称得上了;一个是从指数涨幅上说,涨幅至少应该超过100%,涨幅过低也极不可能是。
从这两个条件出发,A股历史上的牛市,统计下来应该有这么六次。
第一次牛市:时间周期:1991年至1993年。
上涨幅度:上证指数从100点攀升到1558点。
成因分析:社会背景:那是一个经济社会重新洗牌的年代。
证券市场借着改革开放之风,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试验田”开市了。
由于股票交易数量少,在股票市场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的热钱蜂拥而至,在不长的时间内,投资者开户数量从0到几百万户,将当时仅有的几十家股票的价格,短时间推高到十倍以上,市场炒作登峰造极。
脉冲真相:开市发令枪与赚钱效应的驱动简单结论:“实验田”种出了快速发家致富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启动了炒风盛行的投机市(单边市——单边上涨,单边下跌,)也就是暴涨暴跌,牛熊分明。
搭建了一个最为典型的行政市架构市场——国家开,百姓赌。
第二次牛市:时间周期:1996年初到1997年5月。
上涨幅度:上证指数从512点涨到1510点,深圳成指从900点狂飚到6100点的高位。
成因分析社会背景:得益于计算机通讯技术快速进步,证券公司营业网点开始向全国扩张,股票买卖的地域从原来的上海、深圳扩展到各大城市,投资者开户数量从几百万户增加到2000万户,加上银行利率的大幅下降,储蓄资金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涌进股市避险。
脉冲真相:证券交易网络化与利率大幅下降简单结论:开启了一轮“大盘搭台,小盘唱戏”的新玩法,市场向炒新、炒小、炒垃圾方向快速演变,讲故事成了市场最大的买点,内幕消息充斥于市,资金坐庄爆炒肆虐。
现代汉语新词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现代汉语新词A爱眼日安居工程安乐死安全套按揭按摩小姐暗补暗箱暗箱操作B863高科技计划吧女吧台罢网白粉妹白领白领家庭白领丽人白马王子白色垃圾白马王子白色垃圾白色污染白条/白条子斑马线搬家公司板的板爷版权傍大官傍大款傍大腕傍老外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傍名人包二奶包扶户包工头包间包装保护价保级保健药品保龄球保暖内衣保税区保温杯保真暴发户曝光暴力片暴力游戏爆炒爆冷爆冷门爆满爆棚爆炸备份背景音乐被动吸烟蹦极跳笔记本/笔记本电脑闭路电视编程蝙蝠衫便利店便携式标准化考试飙车飙车族飙信殡改冰茶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通胀无牛市[2006-6-210:23:00|By:周洛华]沪深股市从1300点开始,一路轻松地跃过几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已经成功地站在了1600点上方。
许多业内人士开始议论股市肯定会突破2245点的历史高位,并且将在今后2年内突破3000点大关等等。
有关股市指数的预测,一直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我把这种快乐留给我的同事们,转而想一下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牛市的诞生和持续。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误解:资金面是否宽松和股市是否上涨没有任何关系。
有人说,美联储连续加息导致美国国内的资金成本偏高,因而融资成本高导致了美国股市最近表现一般。
或许持这种观点的人忘了,美联储在格林斯潘年代曾经连续减息,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却并没有引领美国股市上涨,相反道琼斯还曾经创出过近8年的新低。
把加息视作不利于股市上涨的原因其实是一种误解。
且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企业未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应用新技术等手段来克服通货膨胀并实现增长,导致了美国消费物价有可能上涨,面对美元实际购买力可能出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美联储不得不被动地提高利率,以补偿那些持有美元的消费者或者投资人。
因此,加息不是股市下跌的原因,而是股市下跌的结果。
推动股市上涨的动力,并不是廉价的资金,美联储继续减息也不能促进美国股市上涨。
真正能够促进股市健康上涨,并形成牛市的主要来源应该是: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并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投资人买股票不是去买资产,而是买公司的能力。
这是股票不同于其他类似房地产资产的根本原因。
我们内心熟悉的逻辑其实是经济学家们灌输的错误理念:加息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企业财务负担加重或者投资人融资成本上升,最终使得股票下跌。
真实的金融学的逻辑通常是这样表述的:企业缺乏克服通货膨胀的技术能力和竞争手段,导致物价上涨而劳动生产率下降,股票因此下跌,同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中央银行为了补偿货币贬值而采取加息的举措。
所以,不能因为银行加息就悲观地认为股票要下跌,应该看到央行加息的背后原因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
2005年7月21日,我国政府宣布人民币升值,那天晚上,我和同事们相互道喜:这是熊市的最后一个夜晚了。
事实证明这样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时上证指数还在1000点上方苦苦挣扎,谁也没有料想1年不到,我们就迎来了60%的涨幅。
现在大家都在积极议论牛市的时候,我倒又有了一种担忧:通货膨胀的时代不会有牛市。
原本以为央行会让人民币一路稳步上升,由此遏制通货膨胀,遏制国内过快增长的投资热。
事实表明,人民银行没有打算用汇率这个手段来调节通货膨胀。
大家看到的情况是:房价继续上涨,而且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开来的炒房热升温了。
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铜,铝,石油等基础原材料物资的价格已经翻番。
不能否认的是,由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已经被美元拖下水,我们不得不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通货膨胀时期,最好的投资工具并不是股票。
尽管我们有股权分置改革,企业效益上升,资金积极入市等等有利因素,但仍然无法抗拒一个基本事实:对付通货膨胀的最好手段是购买实物资产。
君不见近期股市中涨幅最大的其实是万科和山东黄金(600547)等股票,而中兴通信等科技股不涨反跌?按此思路,在通货膨胀的年代里,最佳投资组合就应该是那些最上游的基础原材料行业。
因为物价一路追溯上去,必将促使原材料上涨,许多上市公司其实是加工企业,为此不得不同时承受上游通货膨胀的压力和下游国内需求不振的局面,产成品的价格战并没有停止。
这些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上市公司将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近几个月来,原材料涨幅非常大,我的担心渐渐变成了现实。
尽管短期内的流动资金会持续推高股指,也可能把大多数股票的价格抬升到一个合理的平台。
但是,我们在通货膨胀预期没有得到根本克服之前,还不能就此放心地进入牛市。
原文链接:/viewthread.php?tid=3878107再论通胀无牛市股价从根本上说,体现的是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生产效率提高的能力,而在通胀下企业的这种能力改善的前景到了极限。
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扼杀优质成长的企业,泛滥的流动性则无法支撑稳定的牛市……我稍早时候曾经在《上海证券报》的专栏中论证通胀无牛市,近几天又觉得意犹未尽,现在想再次就这个观点做一个深入说明。
沪深股市“5·30”急跌之后,突然又走强了,上证综指从4300点一直涨到了6000点以上。
大家似乎慢慢接受了证券分析机构的意见:通货膨胀对股市有利。
这些分析师是如何帮助投资人得出这个结论的,我不得而知。
估计都是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角度来分析股票的价格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思路: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资金充裕,导致股票的需求上升,导致资产的价格膨胀等等;同时通货膨胀还导致物价上涨,企业效益改善,不愁销路问题。
我以为,这个思路是错误的。
只要回顾一下世界各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凡是通货膨胀时期,该国的股市都表现非常差。
我国在1995年时,通货膨胀曾经达到2位数,当时上证指数曾经跌到300多点。
国外的情况也证实了“通胀无牛市”的判断。
反观我国上次的股票牛市,在2001年创出2245点高度之时,恰恰是我国经历通货紧缩的时期。
美国股市的上一次大牛市,也是伴随着所谓“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牛市”。
我国在2005年7月21日开始汇率改革,之后的两年时间,伴随股改,人民币汇率逐步升值,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的苗头。
这确实是牛市形成的最好环境。
因此,股改只是牛市的催化剂,而不是牛市的基本面。
牛市的基本面是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生产技术,克服原料价格上涨,形成新的生产力。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物价上涨趋势已经发出了令人警觉的讯号。
连续几个月的CPI 指数都创出了近10年的新高,我们似乎不能再笼统地将其解释为一次性的、阶段性的、季节性的物价上涨了。
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虽然仍然使用了“结构性物价上涨”这个词,但同时已提出了2008年的工作重点就要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成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套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我想说“羞答答的通胀正在静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具体来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支撑通货膨胀预期:第一,农产品(000061)价格的上涨是根本性的,不是季节性的。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物价上涨的持续时间就很长,传导的过程涉及整个经济大局,会导致全面的物价上涨。
第二,统计显示,我国工厂的毛利率已经在很低的水平,有些行业的毛利率只在2%至3%之间,这就意味着在那些竞争性的行业内,企业通过挖掘潜力克服原料涨价的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很难再通过提高效率来克服通胀了。
这些行业将不得不逐步提高产成品出厂价,并由此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
第三,我国货币投放增速继续高于GDP增速。
今年央行新增货币发行达到了约18%,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仅有11%左右。
这个局面明年有可能继续下去。
那么,为什么说通货膨胀时期没有股票的牛市呢?股票价值从根本上说,体现的是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生产效率提高的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给你700亿元人民币,你能够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构架一个和振华港机具有相同竞争实力的企业的话,你是不会去买振华港机的股票的。
如果你从市场上花500个亿,也无法组建一个像中兴通讯(000063)那样有竞争力的公司,那么你倒是可以考虑购买中兴通讯的股票。
大家之所以购买公司的股票,并不完全是为了分红,在成熟市场上,高分红的股票往往表现很稳定,不涨也不跌。
我们买股票更多是看好公司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不断增长的,也是我们无法在市场上复制的。
通货膨胀说明企业的能力改善的前景到了极限,这时候我们应该抛出股票。
如果企业这种能力得到继续提升的话,我们根本就不会看到通货膨胀。
设想,如果上海汽车(600104)能够开发出具有规模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汽车,我们就根本不用担心石油涨价了,我们放心继续持有上海汽车的股票就是了。
有人说,通货膨胀应该提升类似西部矿业(601168)等资源类股票的价值。
我刚刚用同情而惋惜的口吻挂断了我那些前赴后继买入西部矿业股票的朋友的电话。
他们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的话,可惜的是,我帮不了他们。
通货膨胀是会导致原材料涨价,但是石油价同能量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头寸存在于一切资产之中。
石油公司的股票存在两个头寸,一个是石油看涨的头寸,一个是看好该公司找油能力的头寸。
那些不具有进一步找到新油田能力的公司会被市场抛弃,既然是看好石油上涨,就应该直接买入石油而不是美孚的股票。
一般来说,举办奥运会的国家会在当年出现物价上涨,如果假设我国明年物价上涨幅度在10%左右,那将显著降低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我曾说过,人民币升值能够克服通货膨胀,但是既然人民币只能缓慢升值,那么2008年的股票投资价值将低于房地产的投资价值。
一句话,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扼杀优质成长的企业,泛滥的流动性则无法支撑稳定的牛市。
(作者系上海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周洛华/上海证券报)2007-12-03原文链接:/viewthread.php?tid=3878107三论通胀无牛市[2008-1-2811:10:00|By:周洛华]如果处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无论程度如何,对于现有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估值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廉价替代型的企业,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了极限,一般都无力克服通货膨胀。
只有那些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有今天无法预计的、未来不可限量的巨大发展空间,预期将创造今天想象不到的新价值的企业,才能战胜通胀,得到更高的估值。
2007年下半年,我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了两篇有关通货膨胀和股市之间关系的文章,围绕着“通胀无牛市”观点而展开论述。
文章发表以后,适逢沪深股市开始调整,因而这个命题受到了业界朋友的关注,与我辩论者有之,附和者亦有之。
最近看到一些券商研究所发布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也都谈到了有关通货膨胀和股市走向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机构的报告我都仔细看了,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对股市有利;二是恶性的通货膨胀对股市不利。
我不同意这些结论,因此,今天打算在本栏就我的观点再作一番解释。
人们其实无法严格区别什么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什么是温和的通货膨胀。
简单地用数字来区分,将每年10%以上的通胀视为恶性通胀,将10%以下的通胀视作温和通胀,在实际市场上的操作意义为零,因为股市不可能在通货膨胀数字从9.9%上升到10%时立即从牛市转化为熊市。
此外,人们始终无法预测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否会转化成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至今无法预测“结构性物价上涨”将来是否会演变成全面的、明显的通货膨胀。
好在股指不是一个基于通货膨胀数据的变量,否则我们就不用炒股票,转而炒CPI数字就可以了。
通货膨胀也罢,股指涨跌也罢,都是某一个基本事实的两种表现形式,同一原因的两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