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抗生素

合集下载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一、引言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中获得的感染,由于患者群体特殊,免疫力低下,且多接受侵入性治疗,因此院内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由于其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感染防控工作更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ICU第三季度院感情况进行分析,以提供防控建议,降低感染风险。

二、院感发生情况感染率统计:第三季度ICU共收治患者XXX例,发生院感病例XXX 例,感染率为XX%。

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X%)、泌尿道(X%)、血液(X%)和消化道(X%)。

病原菌种类:主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抗生素使用情况:第三季度抗生素使用率为XX%,其中X%为预防性用药,X%为治疗性用药。

高风险患者群体:高龄、基础疾病多、长时间住院和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是院感发生的高风险群体。

三、感染因素分析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是影响院感的自身因素。

诊疗操作因素:气管插管、吸痰、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风险。

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防护措施不严密可能成为感染的传播媒介。

环境因素:病房清洁消毒不彻底、空气流通差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院感的发生。

抗生素滥用: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可导致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

四、防控措施与建议加强患者管理: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和预防,提高患者免疫力。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进行侵入性操作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五、结论通过对ICU第三季度院感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从患者管理、医护人员操作、环境控制和抗生素使用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ICU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简报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简报

简报第三期二0一五年九月三十号威远同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二0一五年三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情况简报院感科对三季度的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本季度医院感染管理情况通报如下: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三季度出院病人770人,其中入院48小时后的出院病人751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例,医院感染率为0.13%。

其中七月份医院感染率为0.34%,八、九月均无医院感染发生。

2、医院感染漏报病例调查:本季度无医院感染漏报病例。

3、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术后切口感染1例、占季度感染AHA12GAGGAGAGGAFFFFAFAF率0.34%。

4、医院感染的科室分布:外科1例。

5、医院感染的疾病分布情况:患者为骨折术后感染,占医院感染率的100%;6、无菌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外科系统7-9月共做无菌手术19AHA12GAGGAGAGGAFFFFAFAF例,甲级愈合19例,其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妇产科系统7-9月共做无菌手术1例,甲级愈合1例,其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

二、职业暴露监测:本季度无职业暴露发生,但是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做一切诊疗活动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利用防护口罩、帽子、目镜等工具来杜绝职业暴露的发生。

三、平时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医务人员对于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欠缺。

2、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提及的时候就没有,科室负责人及质控员未尽到相应的职责。

3、部分科室的消毒磨口瓶未按要求粘贴消毒试纸标签。

4、医生办公室卫生差,物品凌乱。

5、生活用品摆在办公区域如:茶杯。

6、部分科室的消毒棉签未写开包日期。

7、弯盘内使用后的棉签未及时扔进医疗废物垃圾桶。

AHA12GAGGAGAGGAFFFFAFAF四、各科室在院感工作中的突出优点:1、科室资料相对完善。

2、能够按照院感要求的记录院感登记本。

3、Ⅰ类手术切口术前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在工作中能够及时佩戴口罩帽子。

五、医院感染监分析与整改措施: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一)、分析与整改措施:本季度仅发生1例术后切口感染。

抗生素动态监测季度通报

抗生素动态监测季度通报

抗生素动态监测季度通报2011年第一季度随机抽取在我院最常用且用量较大的10种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类2种,头孢类4种;硝酸咪唑类1种;大环内酯类1种,喹诺酮类1种;其他类1种。

分别取其数量和金额排名前十位制成下表:分析:1、本季度金额排名前三位的抗生素中,三代头孢分居第二、第三的位置,结合处方和病历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本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疗效较为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并且价格适中,能为一般病人接受,医生也愿意用。

2、排名第六的头孢替安为二代头孢,其价格也较贵但不受限制,在住院用的相对多。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用药有一定的不合理性3、其它类中,阿莫西林舒巴坦价格比较昂贵,且受限,在儿科用的较多。

甲硝唑因其价格低廉,在外科和急诊科的消化道感染和腹部手术为手术期中用量较多。

克林霉素价格适中且无须皮试,在门诊病人中用的较多。

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详见《临床药讯》中关于克林霉素严重不良反应通报)4、总的来看,提醒临床注意抗生素的使用要考虑到感染的类型和部位和所用抗生素的抗菌谱应该相对吻合,同时也要考虑到药物经济学的问题,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力问题。

抗生素动态监测季度通报2011年第二季度随机抽取在我院最常用且用量较大的9种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类3种;头孢类6种;氨基糖苷类1种大环内酯类1种;喹诺酮类2种;其他类2种。

分别取其数量和金额排名前九位制成下表:分析:1、本季度金额排名前三位的抗生素中,二代头孢分居第一、第二的位置,结合处方和病历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本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疗效较为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且不受限制,但是价格比较昂贵,医生收入增加但病人负担加重而且新增的头孢呋辛价格更高,没有新增的理由和必要。

从病历情况分析,不论什么感染都上头孢呋辛显然不是病情的选择,应提请注意。

2、排名第三、第四的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头孢替安,其价格比较便宜但受限制,本季用量减少的原因与第一条有关。

3、总的来看,提醒临床注意抗生素的使用要考虑到感染的类型和部位和所用抗生素的抗菌谱应该相对吻合,同时也要考虑到药物经济学的问题,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力问题。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简报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简报

简报第三期二0一五年九月三十号威远同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二0一五年三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情况简报院感科对三季度的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本季度医院感染管理情况通报如下: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三季度出院病人770人,其中入院48小时后的出院病人751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例,医院感染率为0.13%。

其中七月份医院感染率为0.34%,八、九月均无医院感染发生。

2、医院感染漏报病例调查:本季度无医院感染漏报病例。

3、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术后切口感染1例、占季度感染率0.34%。

4、医院感染的科室分布:外科1例。

5、医院感染的疾病分布情况:患者为骨折术后感染,占医院感染率的100%;6、无菌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外科系统7-9月共做无菌手术19例,甲级愈合19例,其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妇产科系统7-9月共做无菌手术1例,甲级愈合1例,其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

二、职业暴露监测:本季度无职业暴露发生,但是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做一切诊疗活动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利用防护口罩、帽子、目镜等工具来杜绝职业暴露的发生。

三、平时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医务人员对于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欠缺。

2、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提及的时候就没有,科室负责人及质控员未尽到相应的职责。

3、部分科室的消毒磨口瓶未按要求粘贴消毒试纸标签。

4、医生办公室卫生差,物品凌乱。

5、生活用品摆在办公区域如:茶杯。

6、部分科室的消毒棉签未写开包日期。

7、弯盘内使用后的棉签未及时扔进医疗废物垃圾桶。

四、各科室在院感工作中的突出优点:1、科室资料相对完善。

2、能够按照院感要求的记录院感登记本。

3、Ⅰ类手术切口术前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在工作中能够及时佩戴口罩帽子。

五、医院感染监分析与整改措施:(一)、分析与整改措施:本季度仅发生1例术后切口感染。

该患者:右足第5趾骨折术后,于7月11日行清创缝合手术,术后给予了相应的抗炎对症治疗,但伤口愈合情况相对较差,于术后5天出现了红肿,脓液的症状,诊断为伤口感染。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重症监护病房(ICU)在救治危重病患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院感(医院感染)在ICU中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为了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进行第三季度院感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的内容。

一、ICU感染发生率分析1.1 感染发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感染发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ICU中发生的感染的数量与ICU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数/ICU患者总人数×100%。

1.2 第三季度感染发生率的统计结果:通过对第三季度的ICU患者进行监测和记录,可以得到感染发生率的统计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类型感染的发生情况,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1.3 感染发生率的趋势分析:通过对多个季度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感染发生率的趋势。

如果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说明ICU的感染控制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ICU感染原因分析2.1 感染原因的分类:ICU感染的原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感染是指由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感染,如免疫功能低下;外源性感染是指由环境或医疗操作引起的感染,如手术切口感染。

2.2 第三季度感染原因的分析:通过对第三季度感染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可以分析出感染的原因。

例如,是否存在手卫生不规范、设备消毒不彻底等问题,从而找出感染的病因。

2.3 针对感染原因的改进措施:根据感染原因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手卫生操作的规范性,加强设备的消毒和清洁等。

三、ICU感染类型分析3.1 常见的ICU感染类型:ICU中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等。

这些感染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2 第三季度感染类型的统计结果:通过对第三季度感染病例的分类统计,可以得到不同类型感染的发生情况。

这有助于分析出哪些类型的感染较为常见,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结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结

2023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结CATALOGUE目录•第三季度医院感染情况概述•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及成效•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下一步工作重点与改进措施•第三季度医院感染数据对比分析•总结与展望01第三季度医院感染情况概述1感染病例总体情况23本季度医院感染病例共计250例,较上一季度增加了10%。

感染病例主要分布在内科、外科和妇产科。

感染病例以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

呼吸道100例,占40%。

原因分析与饮食不洁、不规律,以及使用抗生素药物有关。

原因分析患者年龄较大,抵抗力较低,且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基础疾病。

泌尿道40例,占16%。

胃肠道70例,占28%。

原因分析长期卧床、留置尿管等泌尿系统疾病相关。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分析50%以上的感染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

高龄措施建议长期使用抗生素措施建议加强高龄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30%以上的感染病例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耐药菌株监测。

02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及成效总结词重视程度高,执行情况良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详细描述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强调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同时,医院提供便捷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并定期监测手卫生合格率,确保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达到95%以上。

强化手卫生,提高洗手依从性总结词消毒隔离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详细描述医院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等环节。

同时,加强病区清洁和保洁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和患者安全。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抗菌药物使用得到有效控制,降低耐药菌株产生风险。

总结词医院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同时,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和疗程,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词监测与监督机制完善,及时发现并解决医院感染问题。

2023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预警分析

2023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预警分析

2023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预警分析一、各类标本送检情况分析本季度我院共计接收到1285例疑似感染患者,其中1205例留取了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为93.77%,比上季度及往年同期大幅度提高。

呼吸道标本送检率93.35%,尿液送检率为97.22%,血液为98.75%,其他感染标本送检率为90.33%。

痰液、尿液、血液和其他体液标本占比如图1.与往年各季度相比,痰液占比明显下降,血液和尿液标本占比上升,如图1.图1.各类标本百分比二、各类标本阳性检出情况本季度1205例标本中有397例标本检出可以致病菌,菌株总数为397株。

痰液、尿液和血液中致病菌检出率显著低于第二季度和去年同期。

近期院内加强了抗生素应用管理,要求根据药敏结果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标本送检率大幅度提高,阳性检出率下降可能与此有关。

本季度检出率排名前五的细菌(排除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75株)、大肠埃希菌(44株)、铜绿假单胞菌(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和醋酸钙不动杆菌(15株)。

鲍曼不动杆菌仅检出4株,不再处于前五位,取而代之的是醋酸钙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致病性低于鲍曼不动杆菌,这是本院不断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的初步成果之一。

本季度痰液中的可疑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0株)、白假丝酵母菌(34株)和铜绿假单胞菌(30株)。

白假丝酵母菌主要与口腔污染有关,本院尚未见到真菌性肺炎,因此,痰液标本的质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细菌耐药情况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不再位于前五位,因此仅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并以此分析全院范围内的总体耐药状况。

排名前五的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低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详见表2.上述耐药性细菌主要分布于ICU和10病区,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

上述细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显著降低。

2018年第三季度院感检查通报

2018年第三季度院感检查通报

2018年第三季度院感检查通报医院感办发[2018]5号关于2018年___感染管理工作的通报为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将2018年第3季度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反馈。

本季度多次参加上级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对院感质量管理进行了强化,使院感率得到了下降,但在检查考核时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将本季度院感检查考核所查出的问题通报如下,___、各部门积极整改,并不断持续改进,使所有医护人员提高感控意识。

一、存在问题1、经多次强调,医护人员手卫生仍不规范,科室存在手卫生依从性欠佳,洗手正确率低,无菌手套使用不规范,手卫生用品使用不符合要求(无开启时间或过期),科室领用手卫生用品过少,供应室、耳鼻喉科、针灸科、病理科、皮肤科出现零领用,个别未按照洗手和手消毒的指征去执行;治疗车(盘)放置手消剂在病房未使用。

2、无菌技术操作不严,进行无菌操作未戴口罩帽子,无菌物品管理不符合要求,使用后未及时扣紧加盖,灭菌物品未密闭下送,加药后未封瓶口,无菌手套打开放置再用,灭菌不符合规范要求;仍在使用储槽盛装纱布进行灭菌等。

3、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落实不到位,表现为:镊子桶、缸子灭菌未达到每周两次,消毒液开启无时间,含氯消毒剂未每天更换、浓度过低,开启的盐水无时间且插针头;对待灭菌包把关不严,包包布不洁发硬,应灭菌的器械浸泡,拖把无标识等等。

4、部分科室环境物表清洁消毒不到位,仪器表面、氧气设备带、水池等处出现灰尘污渍锈斑,部分科室内存在卫生死角,甚至有霉菌滋生,环境卫生较差,直接影响了空气、物表消毒质量。

5、本季度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上级多次进行督导、检查整改,但科室仍存在管理欠规范现象,表现为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棉签、安瓿、外包装混入医疗垃圾中,盛装过满,扎口处未贴标签或标签未填写,医疗废物桶套生活垃圾,病区地面、楼道丢弃棉签,锐器盒使用不规范等。

6、抗菌药物使用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个别科室仍存在使用率高,联用率高,用药档次高,无指征的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Ι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

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工作手册

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工作手册

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工作手册科室:起用日期:《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使用说明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使临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我们特制定了《纳雍县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并遵照执行。

内容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职责、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名单、本年度科室院感工作计划和开展工作记录、科室感染病例登记表、多重耐药菌病例登记表、各种监测记录(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紫外线灯等)、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锐器伤)记录等。

要求各科室做到:1、本手册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字迹清楚。

2、本手册应由监控小组长(科主任或护士长)妥善保管,不得让无关人员随意翻阅。

3、院感科工作人员将定期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进行考核(标准附后),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对于存在问题,要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上有记录,并提出整改措施。

4、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5、本手册按年度编印,每年一册。

每科室一册,每年初更换新册,同时交回旧册,有院感科集中保管备查。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并按要求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工作。

六、做好对保洁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宣教及管理工作。

七、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八、配合院感科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季度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季度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季度分析在当前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耐药性和治疗效果下降的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季度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季度抗菌药物使用趋势分析每个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都会有所波动,通过对不同季度的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一般来说,冬春季节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增加,抗菌药物使用量也会随之增加;夏秋季节则多见于胃肠道感染等问题,对应的抗菌药物使用量也会有所增加。

二、季度不同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分析除了总体使用量外,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比如广谱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等,在不同的季度会有不同的使用比例,这种差异可能与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等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三、季度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耐药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季度分析中要对抗菌药物的滥用、过量使用、长期应用等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以保护公众健康和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评估分析除了关注使用量和类型外,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也是需要评估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不同季度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不同药物在不同季度可能存在的效果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季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才能更好地指导医生和患者在临床中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公众的健康。

希望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工作,共同努力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2006年第三季度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分析
药, 只有手术范围大 、 时间长、 涉及重要脏器 、 异物植入手术 、 高
因新生儿肝肾未发育成熟 , 肝药 酶分 泌不足 或缺 乏 , 酐清 除 肌 率 差, 易造成药物在体 内积蓄 , 而可能引起不 良反应的发生。 继 2 3 预防治疗时机不 当 手术预防用药的 目标是 使手术期 间 .
抗菌药物 的 日新 月 异 , 临床 用药 提供 了广 阔的选 择空 为 149份 , 给 3 占总使用抗菌药物病历 比例为 4 . % ; 2 9 双联 1 5 8 7 间, 使许多疾病 得以控制 , 但随着抗菌药物 的广泛使用 , 特别是 份 , 5 . 1 ; 联 13份 , 3 6 % ; 占 24% 三 2 占 . 7 四联 以 上 3 4份, 占 滥用 , 使细菌耐 药 , 良反应 增 加 , 给临 床用 药带 来许 多 问 不 也
维普资讯
2 2 对新生儿和早产儿 , . 不推 荐使用 含 1 内酰胺 酶抑制 剂的 3 一 抗 菌药物如 ( 头孢哌铜钠/ 巴坦 钠 、 舒 阿莫 西林钠/ 巴坦钠 ) 舒 ,
应 用指 导原 则》: 对外科 I 切 口手术 一般 不主张常规 预防用 类
对革兰氏阳性菌第一代头孢抗菌活性最强 , 第三代头孢最弱 ,
而心血管 、 神经 、 乳房 、 胸外科 、 骨科 、 头颈部等 I 类切 口手术主
代头孢如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哌铜钠等 , 而实际上, 急性肠 胃炎
小儿患者应选用氨苄青霉素 , 而成人则选用氨苄青霉素或喹诺 酮 Nhomakorabea为佳。
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一代的头孢唑啉钠抗菌活性最
34份, 5 占总病历 的比例为 6 . 4 ; 8 1% 单联使 用抗菌 药物的病历 物进行排序如表 1 。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摘要:一、抗生素概述二、抗生素每季度质控记录的重要性三、质控记录的指标与方法四、提高抗生素质控记录的实用性措施五、总结与展望正文:抗生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对于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治疗质量,每季度进行抗生素质控记录显得尤为重要。

质控记录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剂量、疗程、适应症等方面,以便评估抗生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每季度的质控记录,可以发现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性意见,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质控记录的主要指标包括: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长、不良反应等。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指标的数据,了解抗生素使用的现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为了提高抗生素质控记录的实用性,以下措施值得关注:1.完善质控体系:建立完善的抗生素管理制度和质控网络,确保各级医疗机构都能积极参与抗生素的质控工作。

2.加强培训与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加强抗生素知识培训,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3.落实分级诊疗: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

4.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抗生素使用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传递,提高质控记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多部门间的协作,共同推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之,抗生素每季度质控记录对于保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完善质控体系、提高实用性措施,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减轻细菌耐药性的危害。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摘要:一、抗生素概述1.抗生素的定义与作用2.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二、抗生素的质控要求1.质控的目的与意义2.质控的内容与方法三、每季度抗生素质控记录的具体要求1.记录的内容2.记录的格式3.记录的时间节点四、抗生素质控记录的实际应用1.医疗机构如何利用质控记录2.患者如何查看和了解质控记录五、抗生素质控记录的意义和展望1.对医疗质量的提升2.对患者权益的保障3.对未来抗生素管理的启示正文:抗生素是一种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抗生素的质控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抗生素的质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质控的目的是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质控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抗生素的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稳定性等方面的监管。

其次,质控的方法包括药厂内部的质量控制和政府的监管。

药厂内部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政府的监管主要包括药品注册审批、生产许可证管理、药品抽检等。

每季度抗生素质控记录的具体要求包括:记录的内容应涵盖抗生素的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记录的格式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便于查阅和统计;记录的时间节点为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

抗生素质控记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查看质控记录,了解抗生素的质量情况,从而合理选用抗生素。

患者也可以通过了解质控记录,选择质量可靠的抗生素。

总之,抗生素质控记录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1. 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期间感染的状况。

ICU(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中高危患者的重要治疗区域,院感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准确的院感分析,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 第三季度ICU的患者总数为150人,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 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从18岁到85岁不等。

- ICU的平均床位数为10张,平均入住时间为7天。

- 院感数据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原因、感染菌种、感染率等信息。

3. 院感类型分析在第三季度的150名ICU患者中,共发生了25例院感,院感发生率为16.7%。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我们将院感分为以下几类:- 呼吸系统感染:占总院感的40%,其中肺炎占80%,支气管炎占20%。

- 血液感染:占总院感的20%,其中血流感染占60%,败血症占40%。

- 泌尿系统感染:占总院感的15%,其中尿路感染占70%,肾盂肾炎占30%。

- 伤口感染:占总院感的10%,其中手术切口感染占50%,创伤感染占50%。

- 其他感染:占总院感的15%,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腹腔感染等。

4. 院感原因分析通过对院感患者的病历和医疗操作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院感的主要原因如下:- 医疗操作不规范:包括手卫生不严格、导尿管使用不当、呼吸机操作不当等。

- 环境清洁问题:包括ICU内部清洁不到位、床单更换不及时等。

- 患者免疫力低下:包括糖尿病、肿瘤患者等免疫力较差的患者容易感染。

- 抗生素滥用: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增加院感风险。

5. 感染菌种分析通过对院感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我们发现主要的感染菌种如下:-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 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 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6. 改进措施为了降低ICU的院感发生率,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强化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加强手卫生操作的执行。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

抗生素毎季度质控记录摘要:一、抗生素概述1.抗生素的定义2.抗生素的作用和用途3.抗生素的分类二、抗生素的质控记录1.质控记录的重要性2.质控记录的内容3.质控记录的周期三、每季度质控记录的具体要求1.记录的完整性2.记录的准确性3.记录的及时性四、质控记录对于抗生素使用的影响1.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2.降低抗生素的滥用风险3.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正文: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它们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治疗人类的疾病,还可以在畜牧业和农业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因为它们可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使得抗生素在未来的治疗中变得无效。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降低抗生素的滥用风险,医疗机构需要对每季度的抗生素使用进行质控记录。

质控记录对于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监测细菌抗药性的趋势以及制定抗生素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质控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等基本信息。

2.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记录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

3.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描述感染部位、感染程度、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

4.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记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

质控记录的周期通常为每季度,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抗生素使用中的问题,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在记录质控记录时,应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抗生素的质控记录对于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抗生素的滥用风险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情况。

ICU(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内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院感问题特别重要。

为了提高ICU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本文将对ICU第三季度院感进行详细分析。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1. 数据来源本次分析主要基于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数据,数据来源包括病案系统、院感监测系统和医护人员的报告。

2. 数据内容(1)院感发生率:通过统计ICU第三季度内发生的院感病例数量,计算出院感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

(2)院感类型:将院感病例按照感染部位进行分类,如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等。

(3)院感致病菌:分析院感病例中检出的致病菌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院感相关因素:分析院感发生的相关因素,如手卫生合规率、抗生素使用率、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

3. 数据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院感发生率及各种院感类型的发生率。

(2)比较分析:将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数据与前两个季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院感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3)关联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院感发生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分析结果1. 院感发生率经统计分析,ICU第三季度的院感发生率为5.2%,较上一季度的4.8%有所增加。

这可能与季节变化、病房负荷增加等因素有关。

2. 院感类型ICU第三季度的院感类型中,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血流感染(25%)和尿路感染(20%)。

其他类型的院感发生率相对较低。

3. 院感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ICU第三季度院感病例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占比达到35%。

其次是大肠杆菌(20%)和肺炎克雷伯菌(15%)。

这些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需要加强对其的监测和控制。

4. 院感相关因素(1)手卫生合规率:ICU第三季度的手卫生合规率为85%,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生的或者在入院后发生的感染。

院感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风险。

因此,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院感的风险因素和改进措施。

二、方法1. 数据采集从ICU的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取第三季度(7月至9月)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时间、手术情况、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等。

2. 数据分析(1)患者基本信息分析:对ICU第三季度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以了解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院感发生率分析:计算第三季度的院感发生率,即院感患者数与ICU总住院人数的比例。

(3)院感类型分析:根据院感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对院感的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如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等。

(4)院感风险因素分析:通过对院感患者和非院感患者进行比较,分析院感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情况、使用抗生素情况、住院时间等。

(5)院感预防措施分析:根据院感发生的类型和风险因素,评估当前的院感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1. 患者基本信息分析结果:ICU第三季度共收治了200名患者,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

2. 院感发生率分析结果:第三季度共发生了10例院感,院感发生率为5%。

3. 院感类型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院感类型,占总院感病例的40%。

其次是血流感染(30%)、尿路感染(20%)和切口感染(10%)。

4. 院感风险因素分析结果:经过对院感患者和非院感患者的比较,发现以下因素与院感有关:手术患者的院感发生率较非手术患者高;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院感发生率较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高;住院时间超过14天的患者院感发生率较低于14天的患者高。

5. 院感预防措施分析结果:当前ICU的院感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等方面。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者加重的感染。

ICU(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医疗机构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对于院感的分析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预防策略。

二、患者基本情况在第三季度期间,ICU共收治了300例患者,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患者年龄分布在18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

主要病种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三、院感发生情况1. 院感发生率第三季度ICU的院感发生率为10%,相比上一季度的12%有所下降。

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占50%,血液感染占30%,泌尿系统感染占10%,其他感染占10%。

2. 院感病原菌分布在院感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肺炎克雷伯菌(25%),大肠埃希菌(15%),铜绿假单胞菌(10%),其他细菌和真菌占20%。

3. 院感发生时间分布院感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患者入住ICU后的第7-10天,占总院感发生数的60%。

其次为入住ICU后的第1-3天,占总院感发生数的30%。

院感发生时间主要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措施有关。

四、院感相关因素分析1. 医护人员手卫生合规率第三季度医护人员手卫生合规率为80%,相比上一季度的75%有所提高。

然而,仍有20%的医护人员未能按规定进行手卫生,这可能是院感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患者住院时间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4天,其中院感发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天,明显高于未发生院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长期的住院可能增加院感的风险。

3. 使用抗生素情况第三季度ICU患者中,80%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其中50%的患者使用了广谱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增加院感的风险。

五、改进措施和预防策略1.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规率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提高他们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并建立监督机制,及时纠正不合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肿瘤科第三季度抗生素使用管理分析及整改措施
我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于2013年10月5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对第三季度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为下一步抗生素管理工作明确了方向
一、检查结果:
1、第三季度,出院人数356人,抗生素使用人数60人;治疗用药57人;预防用药3人标本送检人数37人;一联用药35人;二联用药18人;三联及以上用药7人;并对7—9月份抗生素使用率做了统计:7月份抗生素使用率为20%;8月份抗生素使用率为14%;9月份抗生素使用率为15%,如下图所示
2、抽查每个医师第三季度一份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如下:
第一份:侯绍云,男64岁住院号634890 诊断:喉癌放化疗后医师:李广庆
第二份:谷桂花,女71岁住院号641929 诊断:左肺,肺部感染医师:穆铁军
第三份:贾淑芝,女62岁住院号6644071 诊断:乳腺癌、肺炎。

医师:胡锦阔
第三份:范金海,男68岁住院号6646490诊断:肺部感染。

医师:刘立坡
第五份:王四山,男60岁住院号6643666诊断胆管癌,腹膜炎医师:路志涛
二、结果分析:
1、优点:
(1)抗生素使用率小于30%,符合控制指标。

(2)标本送检意识增强。

(3)抗生素没有越权限使用现象。

(4)符合分级使用原则。

2、缺点:
(1)标本送检率低,第二季度标本送检率仅为64.8%。

(2)联合使用抗生素指证不严格,路志涛联合使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
(3)不同部位感染首选抗生素掌握不严格。

李广庆治疗肺部感染首选头孢唑林钠。

(4)抗生素使用剂量,方法掌握不好。

如使用氧氟沙星一天两次用药。

三、整改措施:
1、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方法。

2、认真学习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做到合理用药,分级用药。

3、提高送检率,争取做到有样必采,有样必送。

4、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和方法,非细菌感染不用抗菌药物。

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