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课件新人教版175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ppt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6e5334bd64783e09122bec.png)
3.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
制度。
今义:大路。
男有分
古义:职分,职守。
今义:成分;职责、权利等的限度。
女有归
古义:归宿。例句:
今义:返回;归还。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指造反。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指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课堂总结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 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 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 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康有为《大同书》 :
节选自《礼记·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注意停顿
结构脉络
互动论坛
探究主题: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理想?
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 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具 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 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奋斗的目标。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 山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大同”理想是我国社 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
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faba2e77232f60dccca117.png)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了解《礼记》,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中教学相长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 本课的感受。
《礼记》,又名《小戴礼 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 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 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 对“经”的解说是“传”或 “记”,《礼记》因此而得名, 即对“礼”的解释。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 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礼 记》 一 则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 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 的。
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 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本文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 学相长”有何不同? 教与学的主体不同:本文“教学相长”的主体是一个 人,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的主体是两个人。 3.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 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1.读一读 佳肴(jiā) ( yáo) 自强( qiánɡ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2.一词多义
(1)学习/教导(2)了解/知道(3)代词,代指佳 肴/表推测的语气词
3.古今异义
(1)即使(2)味美(3)困惑,疑难
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和学的关系;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1.了解《礼记》,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中教学相长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 本课的感受。
《礼记》,又名《小戴礼 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 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 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 对“经”的解说是“传”或 “记”,《礼记》因此而得名, 即对“礼”的解释。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 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礼 记》 一 则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 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 的。
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 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本文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 学相长”有何不同? 教与学的主体不同:本文“教学相长”的主体是一个 人,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的主体是两个人。 3.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 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1.读一读 佳肴(jiā) ( yáo) 自强( qiánɡ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2.一词多义
(1)学习/教导(2)了解/知道(3)代词,代指佳 肴/表推测的语气词
3.古今异义
(1)即使(2)味美(3)困惑,疑难
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和学的关系;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c5b39014791711cd791758.png)
民 族 、 民 生 、 民 权 孙 中 山
——
天下为公wéi 选贤与能 jǔ 讲信和睦mù 矜 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编纂zuǎn 门闩shuān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 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 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 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 有这样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背诵课文。(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 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 社会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 仪 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 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 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 , 解_释__仪__礼___, 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作人的准则 。
•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135fc3561252d381eb6ea1.png)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儒家经典知多少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礼记》二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 文。(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 方法论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 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 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 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 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 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 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 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知识备查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 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 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 《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儒家经典知多少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礼记》二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 文。(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 方法论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 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 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 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 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 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 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 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22 《礼记》二则 (66页PPT)
知识备查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 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 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 《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4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8133c3dc89eb172ded63b731.png)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大道之行也》是《礼 记· 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 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孔 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 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 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 论。
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门闩( shuān )
课文欣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特殊句式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判断句) ②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固定格式】 (常说的“‘所’字结构”)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口技》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 治制度。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 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 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 的大同社会。
因此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抚养 同“鳏”,老而 无妻的人
动词, 以……为亲
动词,以……为子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 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 但并非自己要私藏; 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礼记二则》课件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礼记二则》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147fdeb90d6c85ec3ac6f0.png)
能否说说你对下列词句的理解?
•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 高阶段。
• 大道之行也: 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 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你能在文中找出下面句子的“影子”吗?
老吾老,子其子。 “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课外积累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 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
(2)弗.学(不 ) (3)教然后知困.(困惑 ) (4)讲信修.睦( 培养 ) (5)不独子.其子( 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 (6)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
3.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C )
A.学.学半
B.选贤与.能
C.然后能自反.也 D.北冥.有鱼
B.不知其善也 用作名词,好,好处。
C.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
一
学学半 同“敩”音xiào,教 词
学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多
义
其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表推测。大概,恐怕 它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课 件 (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课 件 (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3a8370af1ffc4ffe47ac1b.png)
。
同步精读(一)师旷论学
• 译文: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 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 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 烛灯点燃呢?” • 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 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 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 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中 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 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 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 哪个更好呢?” • 平公说:“说得好啊!
学习目标
• 1、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 2、能借助注解读懂课文,积累 “虽、嘉、至、道、困、是故、 强、善、学、其”等文言词语。 • 3、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获得人生启示。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 ào 学半”其此之谓乎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同“举” 培养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 都是公有的,选拔品德高尚的人、有才干的人, 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1、至道:最好的道理。 • • 2、学:学习。 • 3、善:好处
即使有最好 的道理,不 去学习,就 不知道它的 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1、是故:所以。 • 所以学习以 • 2、困:困惑。 后就会知道
不足,教学 以后就会知 道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自反:自我反思。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3a04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d.png)
这叫作
全文的总结语。
精读课文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理 清
(第1.2句)
文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章
(第3.4句) 状元成才路
结
状元成才路
构 第三层: 总结语, 大同社会的局面
(第5.6句)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 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 选拔) 2.矜、寡、孤、独、废状元成疾才路 者皆有所养 (通“鳏”, 指状元成老才路 而无妻的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 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归宿 今义: 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作乱 今义: 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 以为……亲, 以为……子) 2.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 老年人, 壮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课文解读
是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 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 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 造成铺排效果, 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28aa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c.png)
原文: 大道①之行也,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
注释: ①〔大道〕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 出众。与,同“举”。 ④〔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
AB翻译
A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B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字
你能正确读出标红的字词吗?
词
正
jǔ
mù
zhǎng guān
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fèn 男有分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文
跟
读
任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务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探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究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 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 “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作业:看视频学手语舞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③。言偃④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⑤,丘未之逮⑥也,而有志焉。”
注释:①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②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③意思是鲁国已 经丧失了古礼。④即子游,孔子的学生。⑤夏、商、周三代的英贤。⑥因出生晚,未能赶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8400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2.png)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整体感知
2、文章翻译
4.与:通
大道:古代指政
“举”,选
治上的最高理想。 举,推举。
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行:施行。 为:是,表判
修:培养。
断。
分(fèn):职分,
指职业。
恶(wù):憎恶。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旨:味美。
学习目标
•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 情,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 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 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 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 现实的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
作品简介
•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 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 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 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的格 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 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 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 虽 有 嘉 肴 》
整体感知
1、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yáo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jiāo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深入理解
1.开头一句“虽有嘉肴”有什么作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第6单元22礼记二则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第6单元22礼记二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a6cec26edb6f1afe001f60.png)
是谓大同 这。 是故与“故”连用,即
“故是”,因此。
通“鳏”,老而无妻。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不知其旨也
幼有所长。
古义:味美
词 “老”形作名,老年人 类 “壮”形作名,壮年人 活 “幼”形作名,幼童 用
意义 今虽义有:至道
达到极点 古今义义:: 教然后到知困
古 今 异
谋闭而不兴。
困惑
义
动作名,奸诈之心。
写作特色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 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 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 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课堂小结
文章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 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 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 理。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 wù 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恶:憎恨。 藏:私藏。 是故:因此。谋:奸诈之心。 闭:闭塞。 兴:兴起。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关闭。 是:这。 谓:叫做。 大同:理想社会。
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为我们 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 活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 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 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我们是 新时代的接班人,就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 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文章结构
大道之行也
精读文本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 语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