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芍 2 、 0g黄芪 3 、 山药 2 、 0g淮 0g陈皮 l 、 Og炒二芽 3 、 0g 车前草 1 、 0 白花蛇舌草 1 、 g 5g 泽泻 1 、 0g 猪茯苓 1 、 5g 丹参 1 、 2g 甘草
5g腹 胀 加 川 朴 1 , 吐 加 姜 夏 1 , 油 加 炒 山楂 1 , , 0 呕 g 0g厌 0g 黄
一 0固囤绾国目钮回叵昏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慢 性病 毒性 肝炎 疗效 观察
孙有松 周 爱芹
( 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 , 江苏 高邮 2 5 0 2 6 0)
【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祛湿解毒汤配合 西药静滴治
H V D A水平 < .×13, B—N 1 0 0)2周后复查仍正常。②临床近期基
所用 柴胡 为炒 , 用量亦轻 ; 黄芪 、 山药能提高免疫力 , 抗乙肝病 毒, 促进 白蛋白的合成【 陈皮 、 ; 炒二芽具有健脾和 胃, 疏肝理气
1 治疗方法 . 2
①对 照组 :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广东 阳江
制药 厂生产 )0 g甘草酸二铵( 10m , 商品名 : 甘利欣 , 江苏正大天
A T 5 / B — N L <0ULH V D A水平 < . 0)2 1 0×1 , 周后 复查仍在此水
平 。③ 好 转 :肝 脾 肿 大 稳 定 不 变 ( 功 能 S < 57 moL 肝 B 2.及 生 化 指 标 变化 。 结 果 治 疗 纽 治 愈 率
汁分泌 , 具有 明显 的利胆作用 自由基清除作用 丹参 、 及 ; 郁
金、 柴胡 、 白术具有 明显 改善肝脏微循环 , 强纤维组织 的供 增
血、 供氧, 抑制胶原生长和抗氧化作用『 捌 。
参 考 文 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显好转 ,肝回缩 ,T I、A T均下降 5 %以上。 BL L 0 无效 :症状无改善 ,T I、A T无好转或升高。 BL L
2 结果 .
2 1 两组疗 效 比较 .
见表 1 。
24 )岁 ,病程 6d~ 0年;血清病毒学 检测: .6 1 甲型肝炎 3 0例 ,乙型 肝炎 2 0例 ( 括 急性 、慢 包
作者简介 :都传林 (99一 ,男 ,贵州独 山县人 ,主 治 医师,主要从事 中医内科诊 治工作。 16 )
・11 ・Biblioteka 2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1年 0 6月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V0 4 No 2 L2 .
Ju do in a dcl ol ef ai a t s o m ̄ f a n nMeia C l g rN t nli Q e o o ie
性 急性 发 作 ) 。对 照 组 5 0例 ,男 3 1例 ,女 l 9 例 ;年龄 1. 6 0 5— 6岁 ,平 均 (55± .7 岁 , 2 . 24 ) 病程 7 d一95年 ;血 清 病 毒 学 检 测 :甲 型 肝 炎 . 2 9例 ,乙型肝炎 2 例 ( 括 急性 、慢 性 急性 发 1 包
例 ,女 2 0例 ;年 龄 l 1~6 5岁 ,平 均 (4 5± 2.
g ,赤芍 1 3 ,金钱草 1 — 0g O~ 0g 5 3 ,虎杖 1 , 5g
五 味子 1 ,郁 金 l , 白术 l ,甘 草 6g 2g 2g 0g , 湿重 者加 茯苓 、泽 泻 各 1 ;热 重 者 加 黄芩 l 5g 0 g ;腹 胀加枳 实 、厚 朴 、 陈皮 各 l ;恶 心 、纳 Og 差加 山 楂 l 、鸡 内金 1 ;肝 区疼 痛 加 柴 胡 5g Og

基于临床的中西医肝病研究之探讨

基于临床的中西医肝病研究之探讨

气滞 血 瘀 又可 引起 积 聚、 缕 赤 痕 , 或衄 血 等 临床 血 甚
证候 。这 些现 象 在 中 医典 籍 中 均有 记 载 , 《 溪心 如 丹 法 》“ :胁痛 者肝气 也 , 脉沉 涩 。 《 其 ” 内经 》 “ 传 之脾 , :肝 病名 日脾 风 , 瘅 , 中热烦 心 出 黄 。 李 冠 仙 说 : 肝 发 腹 ” “
的 仍然 面临许 多来 自理论 与实 践方 面 的 困惑 , 中西 医 如
中 结 合肝病 研 究 有 无 理 论 基 础? 能 否在 实 践 中 相互 渗 透 ?如 何把 握 正 确 的思 路 与 方 法 ?这 些 问题 如果 不 西
能从根 本上得 到解决 , 疑会 阻碍 中西 医结合 肝 病研 无

西 医 学 肝 脏 对 胆 汁 分 泌 、 泄 和 消 化 系 统 功 能 的 影 排
内容 , 为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中 国肝 病研 究 方 法 , 特 成 其 色 与优势受 到国 内外学 术界 的普 遍 认 可 。但 是 , 我们

响, 以及肝 藏血 与肝 脏对 血 流 的调节 等是 吻合 的 。当 然 中医之“ 在 广 义上 还具 有某 些 神 经 系统 、 肝” 内分 泌 系统 、 液 系统 、 动 系统 与 视 觉 器 官 的 功 能 。上 述 血 运 功 能虽然 并不属 于现 代 医学 肝脏 生 理功 能 的范 畴 , 但 当肝 脏发 生某些病 变 时 , 这些 系统 则 往往 出 现 相应 的
中西 医结合 研究 2 1 年 1 01 O月第 3 卷第 5 期
R s r It r t rd t n lC ie n s r d c e2 1 c b r f 3No 5 e a c o ne ae T a i o a hn s a d Wet nMe ii 0 1 t e % . . e hf g d i e e 腺 体 , 部分 位 于 右 季肋 部 , 大

中西医结合治疗117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117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脾 胃存 在很大差异 ,且较西医解剖 学的脾 胃范 围更大 。 中医脾 胃疾病 也较西 医 中的 胃炎 、胃溃疡等涉及 的面 广 ,包括有黄疸 、带下 、痰饮 以及水 气等。 中医脾 胃疾病的病机 也同现代医学 的胃炎、 胃溃疡病 因
不 同。中医辨证施治 在脾 胃疾病治疗 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为 中医 的精
国睚|园—盈同
2 0 1 3 年9 月第 1 1 卷 第2 6 期

中医中药 ・ 2 3 9
反 酸水 ,在食甜食后加 剧 ,患者 易出现纳差 ,便干 ,舌质 红 ,苔净 以 及 脉 细数 等 。病机 主要 为 胃阴不 足 ,虚火 灼络 ,治疗 方法 以养 阴和
胃 ,生津 润燥为主 。可选用沙参 麦冬汤 随症加 减进行治疗 ,其主要功
的病 情发展在 加快 、加 重 ,非常危 急。一旦此种情 况 出现 ,患者的病
黄 、元胡 各 1 5 g ;厌食者 可再 ̄ 1 3 0 g 焦 山楂 ,1 0 g 炙鸡肫 皮 l阴黄怕 冷 者加 1 0 g 桂枝 ,8 g 干姜 ,3 0 g 焦 白术 。五心燥热 的患者可加 枝子 1 5 g 、 大便 疼痛 灼热 的加 1 5 g 茹根 ,l O g 车 轮 菜 ;有 明显肝脾 肿大 的患者 加 石 鲮鱼 l O g( 煎药时候 要先煎 ) ;煎药之 前 ,首先 加冷水 浸泡 1 h ,水
素血 症 中 ,采 用中 西医结 合 的方 法 ,疗 效得 到显 著提 高 ,具有推 广 意 义。 【 关键 词l 高胆 红素血 症 ; 中西 医结合 疗 法 ;病毒 性肝 炎 ・
中 图分类 号 :R 2 5 6 . 4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6 - 0 2 3 9 - 0 2

中西医结合治肝病 殊途同归

中西医结合治肝病 殊途同归
治疗乙肝的主要 目的是防止乙肝 向旰硬 化与肝癌发展 ,这个 目的只有通过 抗病
疗慢性病毒性肝 炎具有可冶性 、 难冶性 、 复发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成 为肝病 医学
发展亟 待突破的瓶颈 。 祖国 中医学数 千年 的临床 经验 , 对
自己能 够判断疗效 。这 是 目前长期困扰 许 多慢性肝病患者的严重 问题 。为此 , 本 刊专1 请太原市 第三人 民医院中西医结 ' ] 合肝病二 科主任蒋 芳莉 为大家讲解 中西 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特点。
我 乙流 现 及 害 芰 国肝 行 状 危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 全球 约 2 0亿 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 ( V) 中 3 HB , 其 . 5亿 人为 慢性 HB V感染者 , 每年约有 10万 0 和原发性肝细胞 癌。我国属 HB V感染高 流行区 ,一般人群的 H s g阳性率 _ 9 BA 为 0%。每年有 3 一5 9 ( O万人死于乙型肝炎 ) 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 。 乙旰 不仅严 重影响人体健康 ,而且 给家庭 、 社会造成 沉重经济债担 , 我国每 类广 告。假药直接 对患 者的身体健康及 治疗效果带来 威胁 ,患者暇用成份不明
随着国际交流和 发展 , 中医 、 西医相 互融汇贯通 的中西 医结合医学 ,在旰病
肝 炎色变” 的地步。乙型肝 炎已成为我国
重大的公共卫生 问题之 一 ,同时也成 了 全世界医学 界共 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
合对取得 良好的疗效很重要 。特 别是作
为顽固的慢性疾病之一的乙肝的 治疗更 是如此。患者应信赖并配合医生 , 遵从医
毒治疗才有可能实现 ,只有清除或 抑制 乙肝病毒 , 才能防止慢性乙肝持续进 展。 3假广告 、 . 假药误导患者。 假广告 、 假 药直 接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应 引起 全 社 会的高度重视。虚假广告误导患 者采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 NaaaY, rl I muaH,t 1 6 gt A a N, l r c a .Ncajvn e tea y d  ̄ o du at h mo rp c h
b rn c tee reil nu inm e o o tr evc l a c r yt sa tr tra ifso t df r ei c r ia n e a h a h u ne c
[ 摘 要1 目的 : 观察 清热 解毒 , 利湿退黄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 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 6 将 7例病毒性肝 炎患者随机 分
为治疗组 4 0例 , 对照组 2 例 , 7 对照组给予甘 草酸二铵 、 还原型谷胱甘肽 等治疗, 治疗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 用具有清热
解毒 , 湿退黄功效的 中药煎服 , 利 观察治疗前后 患者主要症状 , 体征 和肝 功能的变化 。 结果 : 治疗组总有效率 8 . 75%, 对 照组总有效率 6 . 67%, 两组 疗效 比较 差异 有显著性(I . ) < 0 : 0 5 两组治疗后 A 、 T、 B L均有下降 , 治疗组较 对照 I AS T I 但 组优( < .5 。结论 : P 00 ) 中西医结合 治疗病毒性肝 炎对患者临床症状 、 体征、 肝功能改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关键词1 病毒性肝 炎;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临床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5 6[ R l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6 15 9(0 80 43 8 2 2 B[ 17 -0 82 0)3 )6- O
【 郭彦君, 1 】 史仲华, 刘德 忠, 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复发性 等. 宫颈癌治疗 中的应用价值 【 . J 中华放射 学杂志, 0 , () 2 ; 】 2 2 64: 5 0 3 3
20 , 2:2 . 0 2( ) 7 1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8例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8例的体会

西 药抗 病毒治疗 是 目前临 床公认 治疗 的有 效手 段, 但笔 者通 过I 观察 , 临床 慢性 病毒 性肝 炎经过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也能获得 较好 疗效 。该病 中医文献 中虽 然 没有病 毒性 肝炎一 词 ,但 根据 其主 病 的主证 和转 归, 可分属 “ 黄疸 ” “ 、胁痛 ” “ 、 痞证 ” 等。多 因人体 正气 虚 弱 , 邪无力 或失 治误治 . 驱 或有 精神 因素致 气血 不 得 调畅 , 中焦蕴 塞 , 胆失 去疏 泄 , 肝 水湿 停聚 , 或肝 病 3 1久 , 损及 肾脏 , 使脾 肾不 足 , 治疗上 要攻补 兼施 、 在 寒 热并用 , 注重整体 治疗 。通过透毒外 出 , 活血解 毒 , 健脾补肾, 正托邪, 扶 以达 到去 邪通 络 、 脏气 复 真 的 状 态 。中药柴胡 、 丹参 、 芪 、 黄 当归 、 茯苓 、 杖 、 虎 板蓝 根、 自花 蛇舌 草等分别 能起 到增 强细胞 活性 , 高免 提 疫 力 , 导体 内干扰 素 生成 , 制病 毒 复制 , 诱 抑 降酶 退 黄, 防止 慢性 肝 炎 向肝纤 维 化 、 肝硬 化 、 癌 转化 等 肝 作 用 。此 外 , 使病人 正确对 待病 情 , 要 提高 战胜 疾病 的 信 心 , 持 心 情舒 畅 , 保 建议 坚 持用 药 , 对忌 烟 忌 绝 酒. 劳逸结合 , 忌服对肝 、 肾有损害 的药物 。 西 药 甘利 欣 是强 力 宁的换 代 产 品 , 为甘 草 酸 二 胺 左旋 化 合 物 。本 品具 有保 护肝 细 胞膜 , 阻止 溶 酶 体 的 酶解 和 钙离 子流 人 细胞 内 . 可 阻止 自由基 形 并 成 等作用 。甘利欣 对慢 性病毒 肝 炎有 改善症 状 和恢 复 A T的作用 .对 胆 红素 的降低 也 有一 定效 果 , L 系 典 型 的抗 肝炎 肝 损 伤药 物 . 于病 毒性 肝 炎 降酶 作 对 用 可靠 、 迅速 , 能够 有效 地控制 肝 脏炎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思路与方法
简 称 “ 乙肝 ” 是我 国常 见 的慢性 A T<2×U N,但 肝 组 织 学 显 示 C B的 免疫 耐 受 机 制 可 判 定 为正 慢 ) L L H 传染病 ,发病 率 高 ,易 致 乙肝肝 硬 K oe A ≥ 4 或 ≥ G 炎 症 坏 虚邪实 ,正不 胜邪 ,便是人 体正 气 nd l H I , l 2 化而并 发 消化 道 出血 、肝 性脑 病 、 死 。具有 () 有 ( ) ( ) 1并 2 或 3 的患 者 不 胜疫 毒 所 引发病 变 的相 持 阶段 ,
1 抗病毒 是慢 乙肝 治疗 的关 键
少 , 易产 生耐 药变 异等 优点 ,但 舞正气 , 不 以达 清除病 毒之 目的。抗
慢 乙肝 是 感 染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价格 较贵 ,只要条件 允 许应 作 为首 病 毒 中药 以清 热药 为主 , 用 的有 常 ( B 引起 的慢 性 传染病 , H V) 因而 抗 选 。随 着 抗 乙肝 病 毒 药 的广 泛 应 茵 陈 、 大黄 、 山豆根 、 苦参 、 贯众 、 姜 乙肝病 毒是治疗 的关键 。 只要 有适 用 , 疗效 的不稳 定性 、耐 药性 及 黄 、 其 板蓝 根等 。茵 陈水 煎液对 H V B
维普资讯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慢 性 乙型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思 路 与 方 法
何善 明 广 西 中 医学 院附属 瑞康 医院 50 1 南 宁市 华东路 1 30 1 0号
石 罗君 广 西 中医学 院 5 0 1 30 1

些 粗 浅 的 看 法 , 以期 求 证 于 同 药 变异 ,停药 后 可 出 现 病 情 恶 化 功能 和促进 D A, N N R A及蛋 白质 的 等 “。核苷 ( ) 】 酸 类似 物 中恩替 卡韦 合成 ,诱导 特异性 免疫 因子 ,激活

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思路

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思路

花 等 含 有 大 量维 生 素 C, 调 节 机 体 免 疫 力 , 能 降低 毛 细 血管 的 通 透 性 ; 地 、 芍 还 能 抵 抗 外 源 性 糖 皮 质激 素 对 垂 体 一肾 上 生 赤 腺 皮 质 素 的 抑 制 , 缓 肝 脏 对 激 素 的 分 解 代 谢 , 血液 中激 素 延 使
升 高 , 善 毛 细 血 管 通 透 性 _ ; 皮 具 有 改 善 微 循 环 , 血 小 改 3 丹 抗 板 的 聚 集 _ ; 归 味 甘 , 辛 温 , 血 、 血 , 景 岳 全 书 ・ 草 4 当 性 补 活 《 本 》 “ 载 当归 , 甘 而 重 , 专 能 补 血 ; 气 轻 而 辛 , 又 能 行 味 故 其 故

22 ・ 2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 ne rt rdt n l hn s a dWet nMe in 0 0J n 9 2 d r ra o Itgae T a io a C i e n se dc e 1 a ,1 ( ) o d i e r i 2
8 0例 患 者 中 , 治愈 7 5例 (4 )显 效 3例 ( % )有 效 2 9% ; 4 ;
例 ( % )无 无 效 病 例 。 2 ,
3 讨 论
收 涩 , 清 不 虑 其 过 泄 , 亦 不 虑 其 或 滞 , 为 解 热 之 血 药 则 涩 实 也 ”黄 芩 清 热 燥 湿 , 火 解 毒 , ; 泻 凉血 止血 ; 白鲜 皮 味 苦性 寒 , 具 有 清 热 燥 湿 , 风 解 毒 之 功 ; 草 清 热 解 毒 , 和 诸 药 。诸 药 祛 甘 调
2 结
子 、 衣 具有 疏散 风热 , 疹 止 痒 之 效 ; 地榆 凉 血 止血 , 毒 蝉 透 生 解 敛 疮 , 品性 寒 味苦 而 酸 , 凉 血 泄 热 , 敛 止 血 之 功 , 本 草 本 有 收 《

病毒性肝炎临床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病毒性肝炎临床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川 芎 1g 2 ,麦 冬 1g 沙 参 1g 赤 、 白芍 各 1g 当 归 1g 5, 2, 5, 2,
与 同组 治疗 前 比 较
O0 ; 对 照 组 治疗 后 比较 P O 5 .1与 <. 0
23 2组 治 疗前 后 肝 功 能 指 标 变化 比较 结 果 见表 2 。 .
丹参 lg 5 。肝郁 脾虚型加柴胡、木香 、党参 ;湿热蕴结型加龙
病毒 性肝 炎 ( i le ais v ahp ti)是 由多种不 同肝 炎病毒 引起 r t 的一组 以肝脏 为主的传染病 ,根据 病原学诊断 , 肝炎病毒至少 有 5种 ,即甲、乙、丙、丁、戊 型肝 炎病 毒,分别引起 甲、乙、
丙 、丁 、 戊 型病 毒 性肝 炎 , 即 甲型 肝 炎 (e ais 、 乙型 肝 h p tiA) t 炎 (e ais 、丙 型肝 炎 (e ais 、丁 型 肝 炎 ( eais h ptiB) t hp tiC) t h pti t D) 戊 型 肝 炎 ( eais 。 另 外 一 种 称 为 庚 型病 毒 性 肝 炎 , 及 h ptiE) t 较 少 见 。肝 炎 病 毒 感 染 体 内复 制 ,使 肝 脏 炎 症 反 复活 动 ,长 期
11 临 床 资 料 .
数据 以 ± 表 示,自身前后 比较 采用配对 t检验 , 间 组 比较采用 随机样 本 t检验 ,采用 S S 1 统 计软件 。 P S1 . 5
2 结 果
21 2组 临床 疗 效 比 较 .
选 择 病 毒 性 肝 炎患 者 16例 , 机 数 字 表 法 分 为 2组 ,各 2 随 6 。治疗 组 男 3 3例 8例 , 2 女 5例 ; 龄 2  ̄ 5 岁 , 均 ( 06 年 0 8 平 4. 5 ±71 )岁 :病 程 O7 2a 平均 ( .5 .1 。对 照 组 男 .9 . ̄ 2 , 63 ±20 )a 4 O例 ,女 2 3例 ;年 龄 2 ~ 6 1 0岁 , 平 均 ( 1 6 .6 4 . ±73 )岁 ; 3 病 程 09 2 a .~ l ,平 均 ( . ±21 )a 59 8 . 4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文 献 [。 “

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的探讨(附408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的探讨(附408例报告)

病毒性肝 炎
肝醒重
疾病 ,具 有 傅染 性 。勰 裁 病 毒肝 炎各 型 及各 陪段 的襞
病 特 征 ,封 断治 瘵起 着 阴键 性 的作 用 。 中西 臀结 合
A S R T O jcie o ea a h f c o B T AC bet T v ut te e et f v l e f
1 材 料 舆 方 法
v e on o itg ae ta to a Ch n s a d we tr iwp i t f n e r td rdi n i l ie e n se n me iie.M e ho s Fo rh n r d a d e【 tp te t r d cn t d u u d e n ih ain s we g e diie it h h r a g u a d o t l r u vd d n o t e eb l r p n c nr go p; t o e n o o h s i t e c n rlgo p w r r ae y c n e to a r ame ta d h o t r u e e te td b o v n in lt t n n o e t o e i h e b r u y c n e to l rame tt g t e h s n t e h r a g o p b o v n ina t t n o eh r l e wi Ga i gig, a h r a rcp t h nxn ln n eb l e ie. T e a e tc es ls h rp ui r u t we c mp rd e we n h t g u e r o a e b t e t e wo r ps. Re u t S r m o s ls eu AI n e m oa i r b n lv l ee mie eo e a d T l a d sr u t t b l u i e es d tr n d b fr n l i

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用药思路探讨

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用药思路探讨
了 中医 治 病 的 整 体 性 ,又 体 现 了 西 医 治 病 的 针 对
性 ,这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中 西 医结 合 ,并 非 简 单 的 中 药 加 西 药 治 疗 。据 药 理 研 究 ,保 肝 的 中 药 有 虎 杖 、
黄 芪 、 白术 、 杞 子 、丹 参 、生 地 、 柴 胡 、 连 翘 、 当
. 0. No 6, 2 0 . 02
四 川 中 医
J u n l f ih a f a iin l ieeMe iie o ra c u no dt a Chn s dcn oS Tr o 1 5
法治疗 ,并据实验 室检 查结果 ,随证加减 ,使 中西医药有机地结合。 关键词 :慢性 病毒性肝 炎 中医药治疗 用药思路
虚 邪实 ,正虚 主要 是 脾 肾亏 虚 ,邪 实 主 要 是 肝 郁 、 湿 热 、血瘀 。从 病 的角度 来看 ,主要 是免 疫 功 能低 下 ,病 毒 持 续 感 染 , 出 现 转 氨 酶 、胆 红 素 升 高 ,严 重 时 出 现 白 蛋 白 下 降 ,球 蛋 白 升 高 , 蛋 白 比 例 倒 置 。 辨 证 论 治 是 中 医 治 病 的 基 础 ,临 床 上 根 据 慢 性 肝 炎 肝 郁 、脾 虚 、湿 热 、 肾 虚 、血 瘀 等 表 现 出 的 症
纤 维 在 肝 脏 沉 积 ,促 进 新 生 纤 维 溶 解 ,延 缓 向 肝 硬 化 发 展 的 抗 肝 纤 维 化 治 疗 等 。 对 此 现 代 医学 和 中 医
状 ,辨 证 治 疗 有 良好 的 效 果 。但 是 要 使 临 床 症 状 改
善 的 同 时 , 胆 红 素 、 转 氨 酶 、 蛋 白 比 例 亦 转 为 正
1 中 西 医 优 势 互 补 , 治 疗 各 取 所 长

中西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中西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芍各 1 g 川 芎、 0, 枳壳 、 胡 各 1 g 柴 2 。热 重 加黄芩 、 黄连 ; 湿重加藿香 、 厚朴 。⑤邪 在
少 阳 : 证 身 倦 乏 力 , 痛 隐 隐 , 胁 胀 主 胁 胸
为可能是机体应激反应 , 内脏 血管的小动
脉 收 缩 , 细 血 管 血 流 减 少 , 织 细 胞 缺 毛 组 血 缺 氧 , 至坏 死 。 清 除 病毒 是治 疗 病 毒 甚 性 肝 炎 的关 键 , 扰 病 毒 复制 及 调 节 宿 主 干 免 疫功 能 与 促进 细 胞 毒 性 作 用 同等 重 要 ,
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肝 炎疗效确切 。 关键词 中西 医结合 小儿病毒 性肝 炎
中 医 分 型
脂 、i芎各 9 , 归、 花 、 仁各 1 g Jf g当 红 桃 2。
胁下症结 , 胀痛 明显 加鳖 甲 、 大黄 。气 虚
血瘀加鸡血藤 、 参 、 党 黄芪 ; 湿 热 困脾 : ③
治 法 : 血 化 瘀 。方 药 : 下 逐 瘀 汤 加 减 。 活 膈
8例, 1 有效 率 9 . % ,G T 降至正 常 8 53 S P 。 4
例, 有效率 9 . % , 8 8 血清胆 红素 降至 正常
8 5例 , 效 率 10 0 。 乙肝 6 有 0.% 1例 中 , H s g转 阴 4 bA 0例 , 阴 率 6 . % , 转 5 6 丙肝 3 例 , 阴 2例 , 阴 率 6 . % 。 结 论 : 转 转 67 中
治 法 : 营 解 毒 , 血 救 阴 。方 药 : 角 地 清 凉 犀
减 。香 附、 郁金各 6 , g 川楝 、 当归 、 麦冬各 9, g沙参 、 杞 、 枸 生地各 1 g 2 。午后 低热加 地骨皮 、 甲、 鳖 丹皮 ; 胁刺 痛加 当归 、 肝 丹 参 。②气滞血 瘀 : 主证病 程 1 , 少无 3久 纳 力, 形体 消瘦 , 面色 晦暗 少泽 , 下痞 块 , 胁 坠胀 , 肝胁 刺痛 , 舌紫 暗有 瘀 点 , 弦涩。 脉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值 得临床共同借鉴和做相关研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关键词 】 病毒性肝炎 ; 中西 医; 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1 — 0 0 3 7 — 0 2
病毒性 肝炎春 季主要 是预 防甲型肝 炎 ,因该 病是 由消化道 传 播 ,潜伏 期 短 ,一般 2 - 6周 ,急性 起病 。多 有发 热 、黄疸 、 食 欲减退 、恶心 呕吐 、肝 区疼 的症 状。不典 型病例则 刚发 病时 的症状 与上呼 吸道 感染很 相 近 ,应注意 观察 。需及 时 隔离 ,及 早采 取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下 面笔者对 病毒性 肝炎 的中西 医治疗 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 报告 如下 。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l 期( 总 第1 8 9 期) 2 0 l 3 年
临床 与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中西 医结合治疗 病毒性肝炎 的探讨
吴荫章① 胡E _ N② 张秉哲①
【 摘要 】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 炎的临床治疗研 究。方法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 院近 3 年 收治 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7 6 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1 . 3 疗效判 定标 准 1 . 3 . 1 治疗结束 时应答 ( 1 ) 完全应答 : HC V R N A转 阴 ,AL T恢 肝炎 呈急性肝 炎或慢 性肝炎 的症状 ,并 有演变为肝 硬化 和肝 细 胞癌趋势 , 给百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 必须引起广泛认识和重视 。
复正 常 ; ( 2 ) 部 分应答 : A L T未 恢复正 常但 H C V R N A转阴 ; HC V R N A未 阴转但 A L T恢 复正常 ; ( 3 ) 无 应答 : H C V R N A仍 呈 阳性 , A L T异常没有改 变。 1 . 3 . 2 停 药后 6 — 1 2个月 应答 ( 1 ) 持 续应 答 :停 药 半年 至一 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护理体会
能指标的异常。需要 注意 的是 , 通常我们生活 中所说 的肝炎 , 多数指 的是 由甲型 、 乙型、 丙型 、 丁型 、 戊型等肝炎病毒 引起 的病毒性肝 炎 ,
3护 理
3 尽量让患者 自 病情 , . 1 述 以便了解病人 的心理矛盾 , 同时了解 心理 与疾病 的有关情 况 , 告知 病人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的优 点 , 使其 配合医 生, 争取早 1康复。 3 3 审慎服用药物 , . 2 肝脏是代谢 大多数药物 的器 官 , 而药物代谢 过程 中常会产生一些具 有毒性 的物质 , 易伤害肝脏导致药物性肝炎 , 容 更 容易加重肝脏病情 , 按照医嘱定 时定 量的服用 中西药是治疗 的关键 , 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改变用 药。 3 饮食摄 取要均衡 , 食以新鲜天然 、 . 3 饮 均衡饮食为最重要 , 免摄取 避 不新 鲜 、 发霉 、 、 油炸 腌熏 、 腌渍 、 罐头等加工食物 , 除此之外还要拒绝 酒精 的诱惑 , 因为肝脏是酒精 主要代谢场所 , 而酒精和其代谢 物会伤 害肝细胞 , 形成酒精性肝病 , 而进展成肝硬化 , 甚 也大大提升肝 癌的
的好转也是必不可少 的。
3 衣着要舒适宽松, . 4 肝炎或肝 硬化 患者 , 容易 出现皮肤搔痒情形 , 穿
着的服装建议选择棉质衣物 , 以减 少衣物与皮 肤磨擦 所产生 的搔 可
痒感 。 肝硬化合并严重腹水 的病人 , 若 则建议准备 比平时大上 1 2 至
号尺 寸的衣服较 为舒适 。 3 大小便 的留意与观察 ' 1 留意小便的颜色 , . 5 平3 应 若呈浓茶状 , 表示
杂 志,0 5 1 (1 6 7 2 0 ,811 9 . :
底, 造成 溃疡瘢痕形成 而引起 幽门梗阻。老年患者 由于免疫功 能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成脏腑功能失调 , 而影 响肝脏 的疏泄功 从
药物组成 : 黄精 1 g黄 芪 2 g 生地 1g 5, 0, 2, 当归 1 g 白芍 1g 山药 1g 郁金 6 , 0, 2, 0, g 板 蓝根 1 g茵陈 1g丹参 1 g泽泻 1g 山 5, 5, 0, 0, 楂 1g 神曲 1g秦艽 1 g 5, 5, 0 。水煎 约 20 l 0 m
占 8% , 0 对照组 6 % , 0 两组 比较无显著性
慢性迁延性肝炎 1 , 0例 慢性 活动性 肝炎
1 0例 , 肝功异常者 1 , 8例 B超示肝脾肿大
差异 , 治疗组肝 功复常 , 显著 优于对 照组
( 0 0 ) P< .5 。 讨 论
药率及 耐 药侏 进 化情 况.中国 肝病 杂 志,

要 目的: 观察 强肝 汤联合恩替卡韦
过程 1 个月查 1次肝功 , 疗程结束 后 3个 查 H V—D A和 B超 , 察临床 症状 改 B N 观
善情况 , 脾肿大 缩小情况 , 肝 和肝 功改 善
情况 。
型, 治疗 当疏肝补脾 , 扶助正气 , 调节脏腑
功能 , 增强机体抵 抗力 的功能 , 驱邪 气外

病毒和细菌的抑制作 用 , 和恩替卡韦联合 应用疗效 显 著 , 者联合 应 用 在肝 功 复 两 常、 临床症状 改善 、 乙肝 病毒方 面具 有 抗
B超 变化 情 况 : 疗 程 结 束 后 查 体 3个
6 0岁 , 平均 3 . 65岁 ; 病程 0 5~1 , . 1年
平均 57 . 5年 ; 性迁 延性 肝炎 2 慢 0例 , 慢 性活动性肝炎 1 ; O例 肝功异常者 2 例 , 5 B 超示肝 脾肿 大者 1 , 2例 早期 肝硬 化者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13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13例体会
发热 反应 及其 它 过 敏反应 , 具 有抗 炎作 用 和 减 还 轻水肿 作用 。本组 1 5例全 部在 门诊治疗 , 无一 例 发 生 全身 副 作 用 . 实践 证 明, 阳 霉 素 治 疗 口腔 平 颁而 部淋 巴管 瘤 是 一种 简 便 易行 , 全 有效 的 方 安
浊。
肝肾, 二者相配之贞芪扶正冲剂, 具有滋 阴补气 ,
凉 血解 毒 汤 , 其基 本 组 成 为 : 黄 1 , 子 1 大 0g栀 0 g茵 陈 1 , 芍 6 . 参 1 , , 5g 赤 0g丹 5 g 白花 蛇舌 草
及动物实验研究证实,赤芍有抑制血栓素 B 产 z 生,减少 血液粘滞 度和 红细胞 聚集 .增 加肝血流 量, 护细 胞 , 保 加速 血 液循 环及 利 胆 , 复 肝功 能 恢
维普资讯
《 甘肃中医 2 20 年第 1 卷第 1 0 5 期
5 1
中西蜃 结合 治疗重症肝 炎 1 3例体会
周 利
( 广西壮族 自治区永福 县 中 医院
51 480) O
关键词: 肝炎 / 牛西医结合疗法; 凉血解毒汤;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 6 R 1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2 B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婴幼儿秋 季腹 泻 1O例小结 O
刘素 云
(山东省东 明县 东方 武术 学校 卫生室 24 0 ) 75 0 关键 词 : 腹泻 , 儿 /中西 医结合 疗 法; 婴 液体 疗法 ; 辩证 论 治 中圉分类号: 7 7 R 2.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46 5 ( 0 ) l05— 2 5 B l0— 82 2 2 O 一02 0 0 0
效 , 总结报 告如 下。 现
3 治 疗 结 果
痊 愈: 主要症状 消 失 , 肝脾 大小恢 复正常 或稳 定 不变 , 无叩触痛 , 功 能恢 复正常 ; 肝 好转 : 症状 明 显 减轻 , 功能检查 好转 : 效: 肝 无 病情 恶化死 亡 。3 1 例 患 者痊愈 6例 , 好转 4例 , 死亡 3例 , 有 效 率 总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摘要:从病因病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分析与辨证精要、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治则治法、慢性乙肝的西医治疗现状及要点等对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肝作了综述。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瓣证论治;中西医药治疗;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37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77-02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变、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中医学采用瓣证论治,实施个体化疗法,西医则采用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现在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更明显。

笔者观察中西药对慢性乙肝治疗,现将近年来的认识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虽无病毒性慢性乙肝的病名,但历代类似乙肝的论述较多,它是以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而定名,常见“黄疸”“阳黄”、“阴黄”、“疫黄”、“胁痛”、“肝脾不和”、“肝郁气滞”、“郁症”、“虚劳”“癥痂”、“痞块”等类似。

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2]:1.1 湿热蕴结:又分为感受湿热和饮食不节两个方面。

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或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或饥饱不适,皆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熏蒸肝胆,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使面目小便俱黄。

1.2 肝胆瘀热:由于情志不舒,气机怫郁,或经受大惊大恐,均能伤及肝胆,致能伤及肝疸,致使肝失条达,疸失疏泄,郁而化热,久经煎熬,结成砂石,阻塞疸液,使其不循常道,泛溢肌肤而发黄。

1.3 脾胃虚寒:一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湿从寒化,以致寒湿阻滞中焦,疸汁排泄受阻,渍于肌肤而发黄;二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生气血,由于气血亏虚,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1.4 热毒炽盛:外感湿邪夹热毒或蕴毒,其性酷烈,热毒内入营血,损及肝肾,陷入心包,蒙蔽神明,则发为急黄重症(重型肝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作者:吴荫章胡星澜张秉哲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只采用中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对比。

结果:治疗组有效应答率为86.84%,比对照组(71.05%)高出15.79%;治疗组复发率为11.54%,远低于对照组(47.62%)。

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西医;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0037-02
病毒性肝炎春季主要是预防甲型肝炎,因该病是由消化道传播,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

多有发热、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的症状。

不典型病例则刚发病时的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相近,应注意观察。

需及时隔离,及早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面笔者对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48例,女28例,年龄14~68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中医疗法。

配制中草药水煎服:将当归14 g,龙胆草、川芎、丹参、红花、郁金、黄柏、陈皮、姜黄、甘草各11 g,杭菊花、泽兰各14 g,黄连6 g,板蓝根、败酱草、山药各31 g,大枣8枚,茵陈50 g均放入药煎锅中,加入1500 ml水进行煎煮,取药汁分早晚两次空腹饮服,7 d为一疗程,连服4个月,并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可以适当加减量进行医治,并观察患者服药后病情变化。

1.2.2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进行肌肉注射α干扰素,3 MU/次,1次/d,连续治疗4个月,对患者肝脏进行免疫调节,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治疗结束时应答(1)完全应答:HCV RNA转阴,ALT恢复正常;(2)部分应答:ALT未恢复正常但HCV RNA转阴;HCV RNA未阴转但ALT恢复正常;(3)无应答:HCV RNA仍呈阳性,ALT异常没有改变。

1.3.2 停药后6~12个月应答(1)持续应答:停药半年至一年内仍完全应答。

(2)复发:治疗结束时为完全应答,停药半年至一年内出现HCV RNA转阳,ALT出现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应答率为86.84%,对照组为71.05%,治疗组有效应答率比对照组高出15.79%,疗效显著。

详见表1。

停药后6~12个月,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88.46%,复发率为11.54%;对照组持续应答率为52.38%,复发率为47.62%。

治疗组患者复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3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及黄疸,流行面广泛、传染性较强、发病率高为主要特点,可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病毒性肝炎。

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症状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症状,并有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趋势,给百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必须引起广泛认识和重视。

祖国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病原因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入侵导致。

而正气不足是指人身体内整体环境恶化,抵御外界病毒入侵能力降低,自身免疫力不能杀灭外界病毒感染。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为动机,进而达到治疗效果。

但是采用单纯的中医药治疗,其临床疗效较慢,患者治疗病程太长,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西医学认为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能力先天不足,免疫力受到破坏而降低所导致的。

个人的免疫力高低不同,就会出现肝病病毒在有些人身上长期携带而检测不出,而有的人一旦感染很快检测呈阳性。

所以西医治疗病毒性肝炎,采用西药如α干扰素注射治疗,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治疗效果。

但是单纯的西药治疗,其副作用大,有发热、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有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暂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这些弊端时常对广大医护人员及肝病患者造成困扰。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有效应答率为86.84%,远高于单纯中药治疗有效应答率(71.05%),二者相差15.79%,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疗法破了传统的单纯中医疗法或西医疗法治疗肝病的不足(治疗没有针对性、治标不治本、治疗不彻底),把传统的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两大体系有机的结合。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调节免疫力与西医抗病毒这一有机结合,分步骤清除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及病毒基因DNA,使其凋亡。

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可根据肝病患者病情灵活确定治疗中药和注射针剂的多少,大大节省患者不必要的治疗过程,避免了盲目治疗。

通过上述说明,人们一旦出现病毒性肝炎症状,要积极救治,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以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合并症,可以降低病死率。

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疗效显著,值得提倡和不断研究探讨。

(收稿日期:2012-04-17)(编辑:陈春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