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01
大。 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
后出现黄染。 化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血清丙氨酸
黄疸期
黄疸逐渐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2周 左右达高峰
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短暂粪便颜色变浅、 皮肤瘙痒等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 管形颗粒:22×40~400 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
“空心汤团”
乙肝
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持续时间:
非
肝 损
嗜
害 为
肝继
病
发 性
毒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病毒性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HEV(戊)。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乙肝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 92%左右
乙肝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 低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1. 隔离措施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感染。
此外,病房应保持清洁和通风,避免患者与其他人接触。
2. 完全休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疲劳和体力消耗的症状,因此给予充分的休息十分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床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护士和家人应该鼓励患者坚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
3. 营养支持由于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护士和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摄入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4. 控制疼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随着肝区疼痛和不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轻度疼痛。
对于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液体管理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体重、血压、尿量和心率。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补液治疗,防止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6. 监测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凝血功能和肝功能代谢。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家人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来观察病情发展。
7. 心理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肝炎的护理措施
肝炎的护理措施概述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等。
肝炎的护理措施包括宣教、卧床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旨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宣教和心理支持肝炎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需要积极的宣教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减轻焦虑和恐惧。
安全环境的保障肝炎患者需要在一个安全、整洁、洁净的环境中接受护理。
护士应确保病房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
患者的餐具、洗漱用品等个人物品应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卧床休息和体位改变肝炎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的负担。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经常改变体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还需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肝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的原则,增加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的食物的摄入,如豆浆、牛奶、鲜鱼等。
同时,需避免摄入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酒精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肝炎患者的主要护理手段之一。
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和病情,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抗病毒口服药等。
对于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戒酒并给予保肝药物。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监测和评估在肝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的皮肤黄疸、食欲情况、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此外,还需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肝炎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肝硬化、肝癌等。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内科护理学讲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传染病人的护理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本节考点:病因、流行病学、.病原学意义、护理。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肝炎病人有甲型、乙型、丙丁戊型,甲型、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有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母婴传播也是乙型肝炎重要传播途径。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30-180天,平均70天;丙型肝炎15-150天,平均50天;丁型肝炎28-140天;戊型肝炎10-70天,平均40天。
1.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
3.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后肝硬化。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二)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1.甲型肝炎:血清抗HA V-IgM是甲肝病毒近期感染的标志,是确定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 V-I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 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感染者;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 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HBeAg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DNAP均位于HBV 德核心部分,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意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HBV DNA 定量检测有助于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
四、治疗原则(一)隔离甲、戊型按照肠道传染病隔离3-4周,乙丙丁按照血源性传染病及接触传染病隔离。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一、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瘙痒、皮下有无瘀斑、牙龈有无出血,如使用利尿剂患者还需注意体重的变化,通过观察上述表现了解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水的变化。
2.注意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如腹围、腹壁静脉有无曲张、移动性浊音情况、肠鸣音等,了解有无腹水及腹膜炎等临床体征。
3.注意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了解有无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特别是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有无电解质的紊乱。
4.观察患者的神志及言行表现,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楚,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早期发现肝性脑病,早治疗机预防,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肝性脑病早期多数表现为性格和行为及异常,应注意观察。
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慢性肝炎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要控制活动。
肝功能基本正常后,可适当增加活动,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
2.饮食护理:1)急性肝炎: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进食量太少,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食欲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2)慢性肝炎:能量摄入:卧床或休息者:84~105kJ/(kg.d),中度活动者(上班):126~147kJ/(kg.d);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 1.5~2.0g/(kg.d);碳水化合物300~400 g/d;脂肪以耐受为限,多选用植物油,约50~60 g/d;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按肝硬化、肝性脑病的饮食原则处理。
4)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戒烟和禁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3心理护理:因肝炎传染性强,病人易产生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应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绝对卧床,专人守护。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6 ・ 2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1 0 0年第 7卷第 4期 ( 下半月版
结
应及时给予补充血容 量, 增加心肌 收缩 或利尿药物 的合理选 3 小 用等 , 正常尿量提示 心肾功能恢 复正 常。本 组 2例 肾功能不 全患者经透析后好转 。
2 27 观察患者双下肢循 环状况 .. 由于术 中可能 有血栓脱
摘 要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进一步了解病毒性肝炎 患者的护理方法 , 促进治疗效果 及患者 的康复 。方 法 : 收集临床 有关 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 : 及时做好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各项护理 、 积极配合治疗 , 收效较为显著 , 其中治愈 l 5例( 16 % ) 好转 l 例 (0 0 %) 症状加重患者要求 4 .7 , 8 5. 0 。 转 院 1 27 % )死亡 2 5 5 %) 例( .8 , 例( . 6 。急性肝炎患者黄疸消退 , 无发热 、 无腹胀 、 恶心 、 呕吐等肠道症状。结论 : 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综合护 对
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32 7 20 : . 9
理、 更安全 的营养方式 。患者禁食期间常采用静脉营养治疗 ,
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 控制输 液速 度 , 以免 加重 患者 心脏负
[] 景在平 主编.现代血管外科 手术学 [ ] 上海 : 二军 4 M. 第
医大学 出版社 ,0 4 8 9 . 20 :7— 5
tet n ,ef t eg o Th r r 5 p t nsc rd,8p t nsi mvd, ain si a ya d2p te t id C n lso T edfee ttp s rame t f i od. e we 1 ai t ue 1 ai t mp e 1p te t c e v e e e e wa nab dwa n ainsde . o cu in: i rn y e h o oii a eo ainsa d df rn u fh lsec r fp t t n ie ts b—tp so p ca aea d ac mbn t nw l b ie aifcoyrs l . t e e y e fs e ilc r n o iai l egv n st a tr e ut o i s s Ke r s T e y n f c ; u n e t i y wo d h mp me te e t N nigh p i s a t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概述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
迄今已知至少有6种类型病毒。
甲、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庚型主要经血液传播。
临床症状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
主要体征是肝脾肿大伴压痛,部分病人出现黄疽。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腹胀有关。
2、焦虑与感染疾病的威胁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腹水、出血、肝性脑病。
三、护理措施1、隔离:甲型、戊型消化道隔离,乙型血液隔离。
甲型自发病日起,不少于 30日(如病情未好转。
应继续隔离);乙型隔离至临床痊愈。
消化道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接触病人或污物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之前要洗手;病人的食具使用1次性餐具。
便器单独使用,呕吐物、排泄物用2%洗消净处理后弃去;室内应无蝇、无蟑螂。
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要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要戴手套,若手碰上了血液/体液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使用1次性注射输液器: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并送出销毁或清洗。
消毒处理:血液污染病室内表面物品,要立即用 70%酒精、0.5%洗消净、0.5%过氧乙酸消毒处理。
2、病情观察:病人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
了解黄疸的消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3、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应卧床休息;慢性肝炎可动静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4、合理营养:进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
(1)成人每日热能以 2000~2500kcal为宜。
必要时应根据体重、有无发热及病情轻重作适当的调整。
(2)肥胖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避免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和脂肪肝的发生。
(3)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 16%,90~130g/d。
蛋白质以鱼类、蛋类、乳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为好。
血氨增高、有肝性脑病倾向或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要做好护理措施,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戒酒戒烟,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1、讲解该病传播途径及隔离防护要求。
2、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戒酒。
4、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教案
B. 乙肝疫苗
C.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 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5. 病人男性,33岁,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20余天,尿少2天,神志不清8 小时。体检发现:患者呈嗜睡状,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身可见大片瘀斑,扑翼样震颤阳性,肝脾未触及。此患者所患的肝炎类型是:
2、亚急性重型肝炎
3、慢性重型肝炎
(三)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型肝炎
2、慢性活动型肝炎
五、治疗:
治疗原则: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1. 急型肝炎 主要是对症及支持治疗
2. 慢性肝炎 整体治疗 、减轻炎症、护肝、防纤维化,抗病毒治疗, 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中医药及其各种制剂 ……
A.急性黄疸型
B.急性重型
C.亚急性重型
D.慢性重型
E.淤胆型
A3/A4型题
(6~10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16岁,因发热4天,皮肤巩膜黄染2天入院。4天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9℃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2天前发现皮肤黄染,尿呈黄色,渐变为浓茶样。无不洁饮食史。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着。体检:生命征正常,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肋下0.5cm,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血清:HBsAg(+)。
丙肝病人的护理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
定期锻炼: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 和休息时间
康复指导
避免乱用药物:遵医嘱使用药物, 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征健康饮食: - 避免饮酒、油腻食物,多
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 分多次进食,避免饱食或
暴饮暴食 - 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水
电解质平衡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病毒药
物,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 - 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如贫血、抑郁等
护理措施
定期复查检查: - 进行定期肝功能、病毒感染指
丙肝病人的护 理
目录 背景介绍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康复指导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丙肝:一种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 炎病毒(HCV)感染引起 丙肝的护理:提供综合性的护理以 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减轻症状:缓解疼痛、恶心、 疲劳等不适感
促进康复:提高肝功能、减少 并发症风险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标等检查 -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 -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 定期咨询和交流,帮助患
者应对疾病的心理影响
护理措施
预防传播: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
人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物品 - 避免与体液直接接触,如
避免共用注射器、餐具等 - 推广丙肝疫苗接种,减少
传播风险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护理原则个体化护理综合性护理持续性护理3、护理人员职责专业知识与技能病情观察与评估护理操作规范4、患者教育内容疾病知识自我管理饮食与休息5、护理环境要求清洁与消毒通风与采光安静与舒适11 护理目标111 促进康复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缓解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使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达到康复的目的。
112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13 提高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适应疾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2 护理原则121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提高护理效果。
122 综合性护理运用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等,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123 持续性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指导康复训练、解答疑问等,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怀和支持。
13 护理人员职责131 专业知识与技能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病毒性肝炎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药物使用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2 病情观察与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记录,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33 护理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如消毒隔离、静脉输液、穿刺采血、伤口护理等,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14 患者教育内容141 疾病知识向患者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查房
病毒性肝炎的 护理要点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
卧床休息:休息是促进康复的 重要环节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有助于保 持肝脏功能稳定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
药物治疗:按医生指导合理用药 密切观察: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反 应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
心理关怀:提供患者心理支持 和鼓励
病毒性肝炎的 护理注意事项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避免诱因:避免喝酒、吸烟和 暴饮暴食 保持心情:积极面对疾病,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慢性病毒性肝炎患 者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病毒性肝炎护 理查房
目录 介绍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介绍
介绍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 引起的肝脏疾病 本查房将介绍病毒性肝炎的护 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病毒性肝炎的 分类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床位安置:单人床,保证休息 隔离措施: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进行隔离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监测症状:密切观察发热、黄疸等症状 的变化
补充营养:合理饮食,补充维生素和营 养物质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康复 情况
慢性病毒性肝 炎的护理措施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功能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饥饿 控制病情:合理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
严格消毒:保持环境清洁,防止交叉感 染
避免接触病毒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 分泌物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肝功能,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乙肝的护理措施
乙肝的护理措施1. 引言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乙肝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护理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并降低传染风险。
本文将介绍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护理。
2. 乙肝护理措施2.1 加强个人防护•护理人员在接触乙肝患者时应戴上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
•护理人员应定期接种乙肝疫苗,确保自身免疫力充足,减少感染的风险。
2.2 保持环境卫生•提供清洁的病房环境,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床上用品、衣物等需经过高温杀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定期清洁医疗设备和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饮食护理•患者需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有助于保护肝细胞功能,促进康复。
•饮水要保持充足,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和肾脏功能的稳定。
2.4 注意休息与锻炼•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保证睡眠质量。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但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
2.5 规律服药•患者需要根据医嘱准确用药,按时服药,不得中断或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应定期检测相关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并作出调整。
2.6 心理护理•乙肝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通过沟通、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给予患者温暖和支持,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2.7 定期随访和教育•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患者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和疗效。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乙肝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 结语乙肝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全面的护理方案和细心的护理人员。
本文介绍的乙肝护理措施包括加强个人防护、保持环境卫生、饮食护理、注意休息与锻炼、规律服药、心理护理、定期随访和教育等,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和他人的感染风险。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护理,最终促进康复。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的精神、食欲、黄疸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衰竭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在疾病中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的进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加强预防疾病、预防接种指导,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预后等相关知识,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遵医嘱抗病毒治疗,明确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滥用药物或自行停药可能导致的风险。
3、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四、注意事项1、不易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应禁饮酒。
2、注意观察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胃肠道反应、脱发、血象改变等。
3、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感染等。
4、注意加强隔离:甲肝、戊肝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丁肝及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行血液隔离。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护理问题∕关键点1、营养失调2、活动无耐力3、出血4、腹水5、肝性脑病6、焦虑二、概念: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三、护理评估1、评估皮肤、巩膜有无黄染,黄染程度、皮肤瘙痒程度等。
2、评估出血倾向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倾向,黑便、柏油样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征象。
3、评估排泄物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
4、评估神志观察有无性格情绪、精神意识的改变,以及有无嗜睡,烦躁、昏迷等肝性脑病的发生。
5、评估患者营养情况,观察饮食每周测体重,维持在病前水平或略增加。
四、护理措施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乏力、肝掌、蜘蛛痣、肝区疼痛。
2、食欲:有无厌食、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
3、皮肤及巩膜:黄染、淤斑。
4、尿色及粪便颜色。
5、重型肝炎: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显著,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观察有无明显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皮肤淤点、黑便),腹水情况,黄疸有无迅速加深,有无意识错乱、行为异常、计算力下降等肝昏迷前驱症状,密切观察生命征、尿量、尿色的变化。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2、饮食:宜清淡,保证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饮食,禁酒。
3、隔离措施: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强调医务人员及病人双向保护。
4、按医嘱应用促肝细胞代谢药物,不可滥用药物,禁用损害肝脏药物。
5、重型肝炎
(1)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
(2)饮食:少量多餐,易消化,适量高质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
无腹水及浮肿的患者每天补充一定的水分。
宜吃新鲜、清洁卫
生的食物、禁烟酒。
(3)保持口腔、尿道和皮肤的清洁卫生。
(4)保持大便通畅。
【健康宣教】
1、休息与饮食: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酒。
2、药物:遵医嘱服药,忌滥用药物。
3、出院后每两周复查一次肝功能,肝功能正常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4、做好家属的防护:乙肝两对半全阴的家人应注射乙肝疫苗。
病毒性肝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病人护理问题及护理方法一、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和长久卧床相关4有受伤危险5潜在并发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肾功效不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感染。
二、护理方法1、休息和活动:肝性脑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无须要活动。
2、饮食:饮食应选择柔软食物纤维,限制蛋白摄入。
病情好转或清醒后,以植物性蛋白为主。
昏迷者禁食蛋白,脂肪每日不宜过高,以免延缓胃排空,增加肝脏负担。
有腹水者,钠量应限制,预防血钠过低。
低钾血症时,要补充氯化钾和含钾多食物,高血钾时,避免食用含钾多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可降低肠道毒素吸收。
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避免刺激性、坚硬、粗糙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食物,应摄入丰富维生素。
3、消除和避免诱发原因。
①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选择对肝毒性小药品,以降低肝损害。
②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立即处理严重呕吐和腹泻;对水肿和腹水病人,利尿应注意保钾和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预防电解质紊乱,发觉低钾、低钠血症立即纠正。
③预防感染;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
④预防大量输液;⑤保持大便通畅;立即灌肠以清除肠道积血、积物.⑥主动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⑦禁食或限食者应避免发生低血糖。
⑧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立即止血并补充新鲜血液。
出血停止后应采取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降低肠内氨产生和吸收。
4、意识混乱病人护理①躁动不安者须加床挡,必需时应用约束带,以防坠床;②常常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③以尊重、了解态度对待病人一些不正常行为,避免嘲笑,同时应向同病室病友、家眷等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这是疾病表现,让她们正确对待病人。
昏迷病人护理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必需时给吸氧。
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使脑细胞代谢降低,保护脑细胞功效。
5、亲密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意识改变,立即发觉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言语不清、健忘、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 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健康教育病人意识清醒后,应立即向病人及家眷介绍,肝性脑病病因及诱发原因,预防肝性脑病方法:如合理饮食,不滥用损肝药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多种感染,戒烟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05T15:41:08.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胡艳玲[导读] 重症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性格改变、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昏睡等肝性脑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胡艳玲(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护理部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313-0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乙、丙、丁、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1 护理措施
1.1 一般护理
1.1.1 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觉疲劳为度。
1.1.2 饮食护理急性期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食欲好转后,给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适量脂肪饮食。
体液过多者给高蛋白低盐饮食。
血氨升高时,给低蛋白或禁蛋白饮食。
1.2 病情观察观察病人乏力是否减轻,皮肤巩膜黄染的消退情况及尿便颜色的变化。
体液过多者,注意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水肿的消退情况。
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齿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及注射部位出血。
注意病人意识和神志变化,如性格改变、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异常、昏睡,有无计算力、定向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血氨升高等。
1.3 对症护理
1.3.1 黄疸病人如有皮肤瘙痒,给剪短指甲,勤换内衣,穿布制纯棉宽松内衣,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不用肥皂和化妆品,瘙痒重者可局部涂擦止痒剂。
1.3.2 体液过多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记24 h尿量,按医嘱给利尿剂,大量腹水影响呼吸时给半卧位吸氧,放腹水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3.3 有出血倾向嘱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碰撞和损伤,鼻出血时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或局部冷敷,穿刺、注射后延长局部压迫时间。
1.4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在用药前应向病人交代这类药物的疗效、疗程、副作用、停药标准和停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4.1 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①类流感综合征:通常在注射后2~4 h发生,低热至高热不等,可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骨骼酸痛,疲倦无力等,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而逐渐减轻。
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等对症处理。
②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时,应停药。
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③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
出现抑郁及精神症状应停药。
④食欲减退、失眠、ALT增高、黄疸、轻度皮疹、脱发等,根据情况可不停药,待治疗停止后,症状可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
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亦应停药。
1.4.2 核苷(酸)类似物①拉米夫定:每天必须按时、按量服用,不得擅自减量或停药。
少数病例有头痛、全身不适,疲乏,胃痛及腹泻,个别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病人可发生耐药和病毒变异,须停药或更换药物。
②阿德福韦酯: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的肾毒性,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对应用者应定期监测。
2 健康教育
2.1 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毒性肝炎有关知识,如本病的病因、诱因及自我护理常规等。
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障充足睡眠,如肝功正常,病情稳定,可根据个人的体力及工作性质,从事半日或全日工作。
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定期消毒,避免各种感染),定期复查。
2.2 生活指导急性期病人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饮食,多食蔬菜、水果。
恢复期应注意营养,适当进食优质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鱼、鸡肉、瘦肉等。
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不宜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
肝硬化病人饮食的质地应细软,避免一切生冷、硬、脆、粗糙的食物。
2.3 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如镇静安眠类、大环内酯类、抗结核类、磺胺类等,以免加重肝损害。
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病人一定要按时、按量应用,不得擅自加减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血清学指标。
停药后应随访观察1年。
2.4 自我监测指导教会病人及家属注意观察有无心悸、头晕、出汗、饥饿等低血糖症状,常备糖果、饼干。
重症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性格改变、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昏睡等肝性脑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2.5 预防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病人应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后21天。
预防重点在于加强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粪便管理。
乙、丙、丁型肝炎应按血液、体液传染病隔离,避免不必要或不恰当的输血、血制品,严格筛查献血员,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医疗器械及用具须严格消毒灭菌,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对易感者可接种甲肝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预防乙肝最关键的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HBV慢性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滴度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3天后接种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1个月、6个月各再注射1次,保护率可达95%。
HBIG也适用暴露于HBV的易感者。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5.
[2]蒋冬梅.病人健康指导[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