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机构条约会议
国际组织 运行模式
![国际组织 运行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8b5d6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1.png)
国际组织运行模式
国际组织的运行模式通常是由成员国共同决策和协商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国际组织的一般运行模式:
1. 成立和入会:国际组织一般由一些国家签署共同的条约来成立,成员国需要通过批准和入会手续成为组织的成员。
2. 会议和决策:国际组织通常定期举行会议,成员国代表在会议上进行协商和决策。
会议可能包括高级别会议、常设委员会会议、专门工作组等形式。
成员国可以就重要决策进行投票,并通过多数原则或特定比例的表决规则来确定决策的通过与否。
3. 管理和行政机构:国际组织通常设有管理和行政机构,负责组织日常的运营和实施决策。
这些机构可能由成员国派驻的代表组成,也可能由专业人员和秘书处等提供支持。
4. 法律和制度:国际组织通常依靠一套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其成员国的行为和组织内部的运作。
这些法律和制度可能包括组织章程、条约、协议、规则和程序等,旨在确保组织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5. 财务和资源:国际组织通过成员国的贡献、捐款和其他资金来源来获得财务和资源支持。
资金通常用于支付组织的运行费用、项目支出和发展援助等。
6. 监督和评估:国际组织可能设有监督和评估机构,负责对组织的运作和成员国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这些机构
可能定期发布报告,提出建议和改革意见。
总的来说,国际组织的运行模式是由成员国的协商和决策、管理和行政机构的运作、法律和制度的规范、财务和资源的支持以及监督和评估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共同促进国际组织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为成员国合作和解决共同问题提供了平台和机制。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知识提纲(核心知识点)-【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知识提纲(核心知识点)-【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e349a987d15abe23492f4d2d.png)
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提纲整理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核心知识点)1.国际组织的含义、地位、分类①.含义:是指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
②.地位: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③.分类:A、按成员性质分:政府间国际组织(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团体或个人)B、按地理范围:世界性国际组织(面向全世界)和区域性国际组织(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C、按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和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职能——主要:科、教、文、卫等)2.国际组织的机构①.议事和决策机构: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享有广泛的权力——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个机构年度报告等②.执行机构: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种职能。
③.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物,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④.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
3.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①.产生: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表明了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②.作用A.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B.交际作用——有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其成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4.联合国的地位、宗旨、原则①.地位:党建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③.原则A.各会员国主权平等B.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C.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D.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物理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E.各会员国对于联合过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F.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物。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3b814d39eefdc8d376ee32b5.png)
国际组织名词解释全球性国际组织:指那些组织宗旨涉及世界性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般由主权国家政府参加的国际组织。
协定性国际组织:指经由政府间条约或协议(即组织法)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组织机构完善并有实际运作能力的组织,也是在国际法上享有主体资格的组织。
论坛性国际组织:主要表现为国家间定期会议的论坛形式,用以协调成员国的立场,制定共同的规划或政策,但通常不具备有操作能力的组织机构,一般也缺乏条约性的组织章程。
国际组织的行政体制:指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权划分和行政权力运行所构成的有机体系。
沟通理论:在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条件下,传播与交流是国际组织的“黏合剂”;靠传播与交流,一个社会集团就能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视角和共同的行动。
纵向的权力分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以及在环境保护、打击犯罪、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方面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权力开始从民族国家向国际组织转移。
横向的权力分流:各国人民要求民主的呼声不断上升,政府对社会的管制大幅度放松,政府的权力开始向社会让渡。
专业性的国际组织:主要是指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
其共同的任务是:保护生产国和输出国的民族利益、稳定世界市场的价格和供需平衡,从自然资源的开发中取得公平和合理的利益。
连带危机:指挑起战争的一方在战争准备或战争期间与第三方发生的危机。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原则的核心条款之一,其本质是要将关税水平降低到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的水平,以实现本国对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无差别性对待。
最惠国待遇:一成员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其他国家(无论是否是世贸组织成员)的优惠待遇,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世贸组织成员方。
简答题1.国际组织的特点:(1)没有固定的居民和领土:国际组织由额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组合起来,没有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
(2)国际组织的非主权性: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创造的产物,是主权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组织,本身没有主权。
国际公法的国际组织与机构
![国际公法的国际组织与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27939e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4.png)
03
联合国体系
联合国的成立与宗旨
成立背景
二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各国 决定成立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
成立时间与地点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 签署《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 成立。
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 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进 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领域 的合作与进步。
专业性仲裁机构
专业性仲裁机构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的争议而设立 的仲裁机构,如国际商会仲裁院、伦敦海事仲裁委员会等 。这类机构通常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高效地 解决相关领域的争议。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容与程序
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容
WTO争端解决机制涵盖了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协商 、斡旋、调解和调停)和法律方法(专家小组、上诉 机构和争端解决机构)。它适用于WTO成员之间因解 释和适用WTO各项协定所产生的争议,以及涉及WTO 各项权利与义务的争议。
国际仲裁机构的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常设仲裁法院
常设仲裁法院是根据1900年第二届海牙和平会议的建议于 1902年在海牙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常设仲裁机构。 它受理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仲裁庭的组成和仲 裁程序都较灵活,旨在便利当事国用仲裁方式解决它们的 争端。
临时仲裁机构
临时仲裁机构是根据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协议,在争议发生 后临时组成的,负责解决特定争议的仲裁机构。与常设仲 裁机构相比,临时仲裁机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组织机构
APEC的主要机构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等。其中,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部长级会议负责政策制定和执行,高官会负责政策协调和监督,委员会 和工作组则负责具体领域的合作事务。
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条约概述(PPT 116页)
![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条约概述(PPT 1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f265f8b3aeaad1f347933f16.png)
三条改革路线
第一条路线是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小组主 导的改革路线——循序渐进。
第二条路线采用迂回的方式,达到改革安 理会的目的。他们强调民间社会和非政府 组织的力量,主张建立报告制度、会议制 度以及其他新的机构,对安理会实施审查、 监督和制约。
三条改革路线
第三条改革路线:反对主流改革方案和对 联合国抱希望的国际政治行为体提出。主 张对联合国进行激进的改组和重建 ,也包 括消极地抛弃或不合作。
国际组织的起源
自习!
国际组织的结构
结构:复合式的有机结构形态 结构组成:大会、理事会、秘书处
当代国际组织的特点
(一)数量空前增加,成员国更加普遍 (二)种类繁多 (三)第三世界的崛起
国际联盟
建立时间、地位 宗旨 会员国类别:创始国、被邀请国、加入国 退出国联的条件:1、2 主要机构:大会、理事会、秘书处 历史意义:
(二)对中国利益的权衡
首先,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一起仍处 于相对劣势地位。
其次,中国可以和安理会框架内与更多大 国进行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 作用。
再次,中国不会对安理会改革构成主要障 碍。
(三)对安理会发展需要的权衡
两个问题: 第一,克服安理会存在的弊端、解决存在
投票
方式的演变 类别: 1、点名并且记录的投票 2、秘密投票 原则:2/3,简单多数,大国一致原则
发言
发言障碍: 影响发言效果的诸多方面 p229
选举
程序: 原则
联合国面临的特殊问题
专题一: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透析
一、中国在安理会中的特殊地位 二、相互竞争的改革方案与中国的立场 三、构想一个有利于安理会发展的中国方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https://img.taocdn.com/s3/m/db2f3e02453610661ed9f43f.png)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1986年3月21日联合国条约法会议订于维也纳)本公约各当事方,考虑到条约在国际关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条约的合意性质及其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加,注意到自由同意和善意的原则以及条约必须遵守的规则已获举世所承认,确认在全球一级加强国际法的编纂和逐渐发展进程的重要性,相信编纂和逐渐发展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的规则是在国际关系上加强法律秩序和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宗旨的手段,考虑到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国际法原则,诸如人民平等权利和自决、一切国家主权平等及独立、不干涉各国内政、禁止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以及普遍尊重和遵守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等原则,考虑到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各项规定,认识到国家间条约法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法的关系,考虑到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作为发展国际关系的有用工具和确保不分宪法体制及社会制度的各国间和平合作条件的重要性,考虑到国际组织作为不同于国家的国际法主体为当事方的条约的特性,注意到国际组织具有为执行其职务和实现其宗旨所必需的缔约能力,认识到国际组织与各国间或各组织相互间缔结条约的惯例应充分按照其组成文书,确认本公约的任何规则不得解释为影响由国际组织的规则加以规定的该组织与其成员国间的关系,又确认关于条约的争端与其他国际争端相同,都应依照联合国宪章以和平方法并依照公正原则和国际法加以解决,又确认本公约未予规定的事项继续受习惯国际法规则的支配,经协议如下:第一部分导言第一条本公约的范围本公约适用于:(a)一个或更多国家和一个或更多国际组织间的条约,和(b)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
第二条用语1.为本公约的目的:(a)“条约”指(1)一个或更多国家和一个或更多国际组织间,或(2)国际组织相互间以书面缔结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协议,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的文书或两项或更多有关的文书内,也不论其特定的名称为何;(b之一)“批准”指一国用该名称在国际上确定该国同意受一项条约拘束的国际行为;(b之二)“正式确认行为”指国际组织用以在国际上确定其同意受一项条约拘束并相当于一国表示批准的国际行为;(b之三)“接受”、“核准”和“加入”分别指一国或一国际组织用该名称在国际上确定其同意受一项条约拘束的国际行为;(c)“全权证书”指一国主管当局或一国际组织主管机关所发的文件,以指定一人或数人代表该国或组织谈判、议定或认证条约的约文,表示该国或该组织同意受条约拘束,或完成有关条约的其他行为;(d)“保留”指一国或一国际组织在签署、批准、正式确认、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不论其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或该国际组织适用时的法律效果;(e)“谈判国”和“谈判组织”分别指参与草拟和议定条约约文的:(1)国家,或(2)国际组织;(f)“缔约国”和“缔约组织”分别指不论该条约已否生效,已同意受条约拘束的:(1)国家,或(2)国际组织;(g)“当事方”指已同意受该条约拘束,而且该条约已对其生效的国家或国际组织;(h)“第三国”和“第三组织”分别指不是该条约当事方的:(1)国家,或(2)国际组织;(i)“国际组织”指政府间组织;(j)“组织的规则”特别指该组织的组成文书、按照这些文书通过的决定和决议、以及确立的惯例。
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国际会议、国际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fbf633eccc22bcd126ff0c7a.png)
• 10、根据会议讨论的议题还可以分为专设 会议和例行会议 。
可编辑ppt
6
国际会议的历史发展
可编辑ppt
7
国际会议的程序规则
• (一)议事程序规则 • (二)国际会议的开幕 • (三)国际会议的代表 • (四)国际会议的主席 • (五)国际会议的议程 • (六)国际会议的组织形式 • (七)国际会议的位次
可编辑ppt
2
会议外交(Diplomacy by Conference)
• 是指把国际会议做为外交交涉的一种手段, 使一个国家通过参加国际会议,达到本国 外交政策的目的。
可编辑ppt
3
国际会议的类别
• 1、根据与会成员所代表的单位而定,国际会议 分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两种。
• 2、根据地理区域,可分对所有国家都开放的世 界性会议,以及属于一个区域的国家参加的区域 性会议。
• 3、按参加国家是否属于军事或政治同盟国家, 可分为同盟国家会议、中立国家会议和不结盟国 家会议。
• 4、按与会代表在国家机构所居有或担任的职务 区分,可分为首脑会议(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 加),外交部长会议、大使会议、专家会议等。
可编辑ppt
4
• 5、按国际会议本身的工作任务可以分为:和平会 议,即一场国际间战争结束以后,有关交战国或
可编辑ppt
28
国际条约的名称
• 条约(treaty):条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
的条约专指称作条约的国际协议文件,通常用以记
录缔约国之间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或其他
16
国际组织的起源
可编辑ppt
17
国际关系史主要会议及条约介绍
![国际关系史主要会议及条约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89f6655cf84b9d528ea7aa3.png)
1917
日、美
国际关系史主要会议及条约、文件
名称
时间
地点
参加国
文件
阶段
简要内容
意义
备注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1644-1648
德意志威斯特伐利亚
除英国、波兰、俄国、土耳其以外的欧洲国家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10.24
闵斯特谈判、奥斯那布鲁克谈判
德意志诸侯国有主权,可单独宣战与媾和;阿尔萨斯割让给法国;瑞典得到波米瑞尼亚等地,控制波罗的海与北海沿岸;法、瑞典可干涉德意志;荷兰、瑞士获得完整主权;卡尔文教派与路德教派有同等权利
俄、奥
布达佩斯协定
将黑、波两省划归奥匈
1878.3.3
俄、土
《圣斯特法诺和约》
土承认门的内哥罗的独立;塞尔维亚完全独立;俄以多布罗加换回1856年失去的比萨拉比亚;土赔偿俄14.1亿卢布;俄从土取得阿达罕、喀尔斯、巴统等地;成立一个保加利亚公国
柏林会议
1878.6.13
《柏林条约》7.13
保加利亚为自治国家,领土收缩到巴尔干山脉以北,以南地区组成东鲁米利亚,仍属土耳其;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的独立被确认;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有占领权;英取得塞浦路斯岛;俄取得比萨拉比亚、巴统、卡尔斯等地
英法协约
1904.4.8
伦敦
三个文件:《关于纽芬兰和西非及中非的协定》,法放弃在纽芬兰的部分利益,只保留捕鱼权;《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英不改变埃及地位,法不改变摩地位,英法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关于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的声明》
海外殖民地问题上的妥协
1905.5
芬兰
德、俄
《毕由克条约》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a01635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8.png)
当时非殖民化运动的成功促进了新兴独立国家的数目剧增,国际社会的规模骤然间扩大了数倍,出现多元化 的国际格局。苏美雅尔塔体系及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有效制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同时,世界贸易市场、资本市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革命的传播,促成了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的 发展,寻求国际治理机制化、组织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全球化的浪潮在涌动了。
组织列表
经济文化类组织(非政府组织) 创行 狮子会 乐施会 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 政治类组织 欧洲联盟(欧盟) 欧盟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 上海合作组织 阿拉伯议会联盟 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
构成
据UIA统计,2004~2005年,包括其所有类型的各类国际组织共有个,比1991年多1倍以上,其中,政府间国 际组织数目为7350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个,分别比1991年多61%和109%。国际社会的日益组织化不仅表现在 国际组织数目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国际组织范围的扩大上,它早已冲破初创时期的地域、领域局限,活 跃在当今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
数量
20世纪以来若干年份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数量 年份数量年份数量 1909年 37 1989年 4068 1951年 123 1992年 4878 1962年 163 1996年 5885 1970年 242 2000年 6556 1981年 1039 2005年 7350 数据来源: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INTOSAI)),是由世界各国最高一级国家审计机关所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创立于1953年,1968年在东京召开 的第六次会议上,通过了该组织的章程,正式宣布成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领导。该组 织总部设在维也纳,由奥地利审计法院负责日常工作,该组织的会费由各成员国按联合国缴纳会费的比例分摊。 目前该组织有成员186个。
国际组织——精选推荐
![国际组织——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ca5c3e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4.png)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内涵与发展⼀、国际组织的内涵(⼀)、国际组织的概念(1)⼴义的国际组织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由国家、政府、民间团体基于某个特定的⽬的和任务,根据条约或协议组织⽽成的⼀种⾮国家实体,包括政府间的国家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劳⼯组织等),也包括⾮政府组织(如红⼗字国际委员会、国际法协会等)。
(2)狭义的国际组织,即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国家(政府)为实现共同的⽬的,根据条约设⽴的,拥有常设机关并以其名义开展活动的国际性机构。
(⼆)、国际组织的特征1.国际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国家。
2.国际组织的职权是成员国赋予的。
3.国际组织是根据成员国之间的多边条约建⽴的。
4.国际组织是为了⼀定的宗旨和⽬的建⽴起来的。
5.国际组织拥有常设机构。
(三)、国际组织的类型1.按宗旨和职能划分,可以分⼀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1)⼀般性国际组织:是以某⼀领域活动为中⼼并涉及其他⼴泛领域的组织。
如:联合国是以国际和平和安全活动为主并且具有⼴泛经济及社会⽂化等职能的⼀般政治性组织。
(2)专门性国际组织:只具有较专门的职能,是以某种专业技术活动为主的组织,如世界⽓象组织2.按成员的构成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成员资格是否对外开放,可以分为开放性组织和封闭性组织。
*如果⼀个国际组织对⼀切国家开放,即为开放性组织。
如果⼀个国际组织只对特定类型的国家开放,即为封闭组织。
⼆、国际组织的发展1.19世纪早期的欧洲协调:国际会议外交时代(临时⽽⾮常设;全体⼀致⽽⾮特定多数)2.19世纪中叶的各种国际⾏政联盟:常设机构、定期会议、多数票决;局限于特定问题领域,没有独⽴法律⼈格。
*国际联盟(1920-1946):《国际联盟盟约》;全⾯的⽽⾮专门的;世界性的⽽⾮地区性的;独⽴法律⼈格;威尔逊理想主义(国际主义);美国没有加⼊;与⼤国均势现实不符;没有能够防⽌世界⼤战;具有重⼤贡献。
3.⼆战以后:国际社会的组织化;国际组织的第⼀个⼤发展时期;全球性的(UN、IMF、WBG\GATT等);地区性的(EC-EU;OAS;ASEAN等);综合性的与专门性的。
十三章国际组织一节概述
![十三章国际组织一节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5a396cbe53a580217fcfe0c.png)
2020/4/26
2020/4/26
• 三、会员国:创始和纳入会员国 • 四、主要机构 • 1、联合国大会:大会的性质、组成、会议召开时间,
机构设置、职权和表决 • 2、安理会 • 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 • 性质:安理会的职权主要是执行性的,它在联合国机
构体系占有首要的政治地位,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 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机关。安理会有权作出根据宪 章规定全体会员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决定。安理会 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负主要责任。 • 表决程序:否决权原则
言》 • (4)1943年莫斯科四国《普遍安全宣言》 • (5)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四国会议 • (6)1945年雅尔塔会议 • (7)1945年旧金山会议。
2020/4/26
• 二、宗旨与原则 • 宗旨:(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 (二)发展各国的友好关系 • (三)促进国际间有关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合作 • (四)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 宪章所规定的基本原则: •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 (二)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 •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 (四)禁止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 • (五)集体协助原则 • (六)非会员遵行宪章的原则 • (七)不干涉内政原则
2020/4/26
• 3、经社理事会:职权和组成国家 • 4、托管理事会:托管领土的种类、性质 • 5、国际法院:司法机构 • 6、秘书处:秘书长和秘书处职员的性质 • 请思考: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
2020/4/26
典型案例——联合国安理会改 革
• 围绕安理会的扩大展开 • 观点: • 四国联盟:增加常任理事国名额 • 团结谋共识:由意大利、阿根廷、韩国和巴基斯坦牵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 约》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 约》](https://img.taocdn.com/s3/m/955c7cf37c1cfad6195fa7bf.png)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联合国条约法会议于1969年在维也纳举行,通过了一项决议,题为“关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1条的决议”,作为《最后文件》的附件。
该决议建议大会将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问题交给委员会研究。
根据上述建议,大会1969年11月12日第2501(XXIV)号决议建议国际法委员会与主要国际组织共同协商研究这个问题。
在1970年第二十二届会议上,该委员会将这个问题列入其工作方案,并设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负责审议关于该专题研究的初步问题。
委员会通过的该小组委员会的报告(A/CN.4/L.155)要求秘书处做某些筹备工作,特别是在联合国惯例方面,并请小组委员会主席向小组委员会成员提交一份关于这个专题的处理方法和范围的调查问卷。
1971年,在委员会第二十三届会议上,小组委员会向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A/CN.4/250),其中概述了小组委员会成员对小组委员会主席拟定的调查问卷的看法,并向委员会提出了若干建议,特别是建议任命一名关于这个专题的特别报告员,确认了向秘书长提出的关于做某些筹备工作的请求。
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该报告,未作改动。
在该届会议上,委员会任命保尔·路透为该专题的特别报告员。
委员会在1973年至1975年的第二十五届至第二十七届会议以及1977 年至 1982年的第二十九届至第三十四届会议上审议了这个专题。
关于这个专题的审议,委员会面前有特别报告员的报告(文件号见“文件”一节),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提供的信息(A/CN.4/339和Add.1-8;A/CN.4/350和Add.1-6,Add.6/Corr.1和Add.7-11)以及联合国秘书处编写的文件(A/CN.4/L.161和Add.1和2;A/CN.4/277和A/CN.4/281)。
1973年,在其第二十五届会议上,委员会请特别报告员在其前两份报告和该届会议期间提出的评论的基础上开始拟定一套条款草案。
07第七章国际组织法(国际公法马工程教材)
![07第七章国际组织法(国际公法马工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18bd509bd64783e09122b4c.png)
3、行政机构:多称为秘书处。主要从事联系、信息交
换、内部管理等日常性事务性工作。秘书处根据章程, 聘任各国公民组成。受聘人员作为国际公务员,不代表 任何国家,仅以个人中立身份接受该组织指示,完成交 16 办的工作,并获得报酬。
四、国际组织的议事规则(p192) (一)会议制度 (二)表决程序 1、全体一致同意,也称一国一票一致同意制。
三、国际组织的机构及职能(p190) 1、权力和决策机构:通常称为大会、代表大会、全体
会议等,一般由所有成员代表参加。有些组织的该种会 议是由成员国元首、首脑或部长组成或参加
2、执行机构:通常称为理事会、执行局或执行委员会,
它由部分成员国的代表依该组织的章程组成,负责相关 事项的执行和处理。其职能范围与工作方式依其基本组 织文件而各有不同。
的关系等,用以调整国际组织内部及对外关系的条约的法律规 范,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国际组织法",它是现代国际法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都设有一个由所有 成员国组成的全体大会为其最高权力机关。关于联大
决议,有争议但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大会以多数或一致通过 的那些直接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法律信念, 它作为国际习惯的有力证据,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阐明、确认或 宣示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作用。 (三)国际组织承担着编纂国际法的职能。
(三)成员资格的取得(p188) (一)一般来讲,取得原始成员资格的程序比较简单。 有关国家只要参加了组织的创建会议或在建立组织的基 本文件上签了字,并在某一特定日期之前批准、接受或 加入了该组织章程,即取得原始成员资格。国际组织的 正式成员原则上只能是国家。特殊情况下,如单独关税 区可以作为WTO的正式成員。 (二)纳入新成员主要有两个步骤: 1.有关提出申请 2.审议核准。 (四)成员资格的丧失 1.自愿退出 2.开除 15 3.中止权利
常用国际组织会议名称
![常用国际组织会议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fd56537aa2161479171128d5.png)
政治类: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NAM
各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Union--IPU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ofArabStates-LAS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
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DevelopmentBank-ADB
美洲开发银行Inter-AmericanDevelopmentBank-IDB
加勒比开发银行CaribbeanDevelopmentBank-CDB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Bankfor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EBRD
美洲国家组织OrganizationofAmericanStates-OAS;OrganizaciondelosEstadosAmericanos-OEA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SCO
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CriminalCourt-ICC
太平洋共同体PacificCommunity-PC
博鳌亚洲论坛BoaoForumforAsia-BFA
科技文化等专业类:
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PostalUnion-UPU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
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OlympicCommittee-IOC
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Migration-IOM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forSecurityandCo-operationinEurope-OSCE
国际法学中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条约
![国际法学中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条约](https://img.taocdn.com/s3/m/7ca106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b.png)
国际法学中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条约在国际法学中,国际组织与国际条约是两个重要而紧密相关的概念。
国际组织是由不同国家自愿组成的,旨在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的机构。
国际条约则是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用于规范双方之间的行为和义务。
本文将会探讨国际组织在国际条约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与功能国际组织是由多个主权国家共同组成的机构,其目的在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国际组织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结构,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北约等。
这些组织通常由成员国通过签署公约和章程来建立,并制定规则和程序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国际组织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们为成员国提供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讨论和解决共同的经济、环境、安全等问题。
其次,国际组织可以协调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和利益,以达成共识并制定共同行动计划。
最后,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二、国际条约的定义和种类国际条约是由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用于规范双方在特定领域内的行为和义务。
国际条约可以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国际安全、人权、环境保护、经济合作等。
它们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公认的规则框架,并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尊重。
根据签署方式和参与者的不同,国际条约可分为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双边条约是由两个国家之间签署的协议,旨在解决双方之间的特定问题。
而多边条约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协议,用于解决更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如《巴黎协定》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
三、国际组织在国际条约中的作用国际组织在国际条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国际组织可以作为条约的缔约方之一参与到协商和签署过程中。
这使得国际组织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推动多边合作的发展。
例如,联合国在全球性问题上的作用就不可忽视。
其次,国际组织可以在国际条约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监督和协调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监测各成员国的履约情况,确保条约的有效执行。
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中文简体
![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中文简体](https://img.taocdn.com/s3/m/45c7ce93960590c69fc3761d.png)
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1986年3月21日联合国条约法会议订于维也纳)本公约各当事方,考虑到条约在国际关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条约的合意性质及其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加,注意到自由同意和善意的原则以及条约必须遵守的规则已获举世所承认,确认在全球一级加强国际法的编纂和逐渐发展进程的重要性,相信编纂和逐渐发展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的规则是在国际关系上加强法律秩序和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宗旨的手段,考虑到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国际法原则,诸如人民平等权利和自决、一切国家主权平等及独立、不干涉各国内政、禁止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以及普遍尊重和遵守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等原则,考虑到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各项规定,认识到国家间条约法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法的关系,考虑到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作为发展国际关系的有用工具和确保不分宪法体制及社会制度的各国间和平合作条件的重要性,考虑到国际组织作为不同于国家的国际法主体为当事方的条约的特性,注意到国际组织具有为执行其职务和实现其宗旨所必需的缔约能力,认识到国际组织与各国间或各组织相互间缔结条约的惯例应充分按照其组成文书,确认本公约的任何规则不得解释为影响由国际组织的规则加以规定的该组织与其成员国间的关系,又确认关于条约的争端与其他国际争端相同,都应依照联合国宪章以和平方法并依照公正原则和国际法加以解决,又确认本公约未予规定的事项继续受习惯国际法规则的支配,经协议如下:第一部分导言第一条本公约的范围本公约适用于:(a)一个或更多国家和一个或更多国际组织间的条约,和(b)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
第二条用语1.为本公约的目的:(a)“条约”指(1)一个或更多国家和一个或更多国际组织间,或(2)国际组织相互间以书面缔结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协议,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的文书或两项或更多有关的文书内,也不论其特定的名称为何;(b之一)“批准”指一国用该名称在国际上确定该国同意受一项条约拘束的国际行为;(b之二)“正式确认行为”指国际组织用以在国际上确定其同意受一项条约拘束并相当于一国表示批准的国际行为;(b之三)“接受”、“核准”和“加入”分别指一国或一国际组织用该名称在国际上确定其同意受一项条约拘束的国际行为;(c)“全权证书”指一国主管当局或一国际组织主管机关所发的档,以指定一人或数人代表该国或组织谈判、议定或认证条约的约文,表示该国或该组织同意受条约拘束,或完成有关条约的其他行为;(d)“保留”指一国或一国际组织在签署、批准、正式确认、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不论其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或该国际组织适用时的法律效果;(e)“谈判国”和“谈判组织”分别指参与草拟和议定条约约文的:(1)国家,或(2)国际组织;(f)“缔约国”和“缔约组织”分别指不论该条约已否生效,已同意受条约拘束的:(1)国家,或(2)国际组织;(g)“当事方”指已同意受该条约拘束,而且该条约已对其生效的国家或国际组织;(h)“第三国”和“第三组织”分别指不是该条约当事方的:(1)国家,或(2)国际组织;(i)“国际组织”指政府间组织;(j)“组织的规则”特别指该组织的组成文书、按照这些文书通过的决定和决议、以及确立的惯例。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和国际组织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和国际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264029c083d049649b665892.png)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和国际组织山东王涛1.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月—6月。
(2)主要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3)操纵者: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中心问题:处置战败的德国。
(5)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6)《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7)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性质的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8)评价:①积极方面: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欧洲和西亚的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消极方面: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使体系不能长久。
(9)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华盛顿会议(1)背景: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2)时间:1921—1922年。
(3)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4)操纵国:美、英、日。
(5)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6)结果:签订《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7)《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主要问题是中国问题。
(8)评价: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统治的新秩序;形成华盛顿体系。
常见国际组织会议名称
![常见国际组织会议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c86b7e64af1ffc4ffe47ac67.png)
常见国际组织会议名称政治类: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 - NAM各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 IPU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 - LAS伊斯兰会议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 - OIC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 SAARC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 EU西欧联盟Western European Union - WEU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 - AU非洲统一组织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 OAU美洲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 OAS;Organizacion de los Estados Americanos - OEA亚洲议会和平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Parliaments for Peace - AAPP独联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 CIS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海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 GCC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 ICC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 IOM政府间移民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 for Migration - ICM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 OSCE 澳新美理事会ANZUS council巴黎俱乐部Paris Club前政府首脑国际行动理事会Inter Action Council of Former Heads of Government - ICFHG里约集团The Rio Group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 NATO七十七国集团Group of 77 - G77加勒比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 - ACS拉丁美洲议会Latin-American Parliament阿拉伯各国议会联盟Arab 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 AIPU巴黎统筹委员会(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社会党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 - SI自由进步党国际Liberal International - LI国际刑事警察组织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 - INTERPOL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 WFUNA 亚洲议会论坛The Asia-Pacific Parliamentary Forum - APPF葡语国家共同体Community of Portuguese-speaking Countries - CPLP中欧倡议国组织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 - CEI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ad Group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 - CBSS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of the Arab Maghreb;Union du Maghreb Arabe - UMA 桑戈委员会Zangger Committee - ZAC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 - NSG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 OPCW 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Ibero-American Summit华沙条约组织(华约)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 WTO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The China-Arab Cooperation Forum南美国家共同体South American Community of Nations - CSN经济类: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APEC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 IEA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 - WEC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 - FATF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 GATT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 IATA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 ADB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 ADB美洲开发银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 IDB加勒比开发银行Caribbean Development Bank - CDB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EBRD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 EC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IBRD (World Bank)比荷卢经济联盟Union Economique Benelux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 EFTA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 IOR-ARC太平洋共同体Pacific Community - PC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东南非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for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 COMESA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 SADC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the Great Lakes Countries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The 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 - NEPAD)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 ECOWAS西非经济货币联盟West Afric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东非合作组织East African Cooperation - EAC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on Development - IGAD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Central African States - ECCA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 Summit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s - BIE安第斯共同体Andean Community南方共同市场South American Common Market- MERCOSUR拉丁美洲经济体系Latin Aamerican Economic System - LAES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Latin American Integration Association - LAIA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Asociacion Latinoamericana de Libre Comercio - ALALC 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Caribbean Community and Common Market - CARICOM中美洲一体化体系Central American Integration System - SICA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非加太集团)Group of 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Region Countries - Group of the ACP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 - BFA十国集团(巴黎俱乐部)Group-10 (Paris Club)15国集团(南南磋商与合作首脑级集团)Group 15 (Summit Level Group for South-South 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20国集团Group 2024国集团Group of Twenty Four - G24科技文化等专业类: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 IISS国际奥比斯组织Project Orbis - ORBIS第三世界科学院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 TWAS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 ICSU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国际大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 IAU国际档案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 IC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 IFLA国际交流发展计划International Program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 IPDC国际世界语协会Universal Esperanto Association - UEA世界厕所组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国际新闻学会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 - IPI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Journalists - IOJ;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Journalistes - OIJ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国际记者联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 IFJ国际新闻电影协会International Newsreel and News Film Association - INNA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s Traducteurs - FIT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世界遗产基金World Heritage Fund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 IUCN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国际音乐理事会International Music Council - IMC;Conseil Internatinal de la Musique - CIM世界汉语教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orld Technoplis Association - WTA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IFIP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 IFAC无国界医生组织Doctors Without Borders; Medecins Sans Frontiers - MSF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V oluntary Service - CCIVS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 - UPU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 IOC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国际军体理事会)International Military Sports Council - CISM亚奥理事会Olympic Council of Asia - OCA世界民主青年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Democratic Youth - WFDY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自由工联)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 - ICFTU国际足球联合会(国际足联)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 FIFA世界穆斯林大会World Muslim Congress - WMC世界佛教徒联谊会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世界土著人理事会World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 WCC世界盲人联盟The World Blind Union - WBU国际会议:亚欧会议Asia-Europe Meeting - ASEM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 - CICA裁军谈判会议(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Conference on Disarmament - CD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世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法非首脑会议Franco-African Summit世界青年大会World Assembly of Youth - WAY世界粮食首脑会议World Food Summit世界石油大会World Petroleum Congress - WPC世界石油大会-石油科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论坛World Petroleum Congresses -- Forum for Petroleum Science,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世界妇女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世界华商大会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s Convention - WCEC国际反贪大会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Conference - IACC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Summit Conference of Major Cities of the World - SCMCW 八国首脑会议G8 Summit非洲-欧洲首脑会议Africa-Europe Summit巴尔干国家首脑会议Balkan Summit《东南欧稳定公约》及其首脑会议Stability Pact for South Eastern Europe世界卫生大会World Health Assembly - WHA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联合国小岛屿国家会议)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组织机构条约会议联合国UN the United Nations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
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S C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简称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联合国(UN)专门机构之一,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该组织1946年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2011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巴勒斯坦。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of 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系统内最早的常设专门机构。
其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
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各成员国间讨论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国际组织。
1943年5月根据美国总统F.D.罗斯福的倡议,在美国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粮农会议,决定成立粮农组织筹委会,拟订粮农组织章程。
1945年10月16日粮农组织在加拿大魁北克正式成立,1946年12月14日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
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
截止到1991年7月1日共有157个成员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
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UNEP)正式成立。
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同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环境规划署是一个业务性的辅助机构,它每年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活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原名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于1946年12月11日创建,其目的是满足战后欧洲与中国儿童的紧急需求。
1950年起,它的工作扩展到满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母亲的长期需求。
1953年,UNICEF成为联合国系统的永久成员,隶属联合国系统,受联合国大会的委托,致力于实现全球各国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北约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
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税及贸易总协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
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未能达到GATT规定的生效条件,作为多边国际协定的GATT 从未正式生效,而是一直通过《临时适用议定书》的形式产生临时适用的效力。
苏联the Soviet Union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解体。
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有东欧的大部分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等国接壤。
苏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欧盟UN European Union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洲共同体EC European Communities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
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
东非共同体EAC East African Community是由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卢旺达五个东非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该组织于2001年由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在阿鲁沙成立,总部也设于阿鲁沙。
2004年,三国签订条约,成立关税同盟,于2005年1月生效。
2007年6月18日,布隆迪与卢旺达两国正式加入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增至5个。
非盟AU African Union非洲联盟,简称非盟(AU),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地区国家联盟,是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
阿盟LAS League of Arab States阿拉伯国家联盟是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
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宣告联盟成立。
到1993年共有22个成员国。
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协调彼此的活动。
阿拉伯国家联盟2011年11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外长会议后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并于11月中旬中止了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
亚太经合组织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2012年9月5日,APEC第24届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幕。
东盟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上海合作组织SCO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 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
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对话伙伴: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和土耳其;参会客人:独联体、土库曼斯坦和东盟。
当地时间2012年8月30日,乌兹别克斯坦议会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条约。
世博会World Expo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奥运会Olympic Games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
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它是一种融体育、教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持续性、世界性的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体现,这样的传播在奥运会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