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胰腺CT误诊二例
胃异位胰腺误诊为胃间质瘤12例临床分析

异 位 胰 腺 可 见 于 腹 腔 的 任 何 部 位 . 最 常 见 部 位 为 胃 其 和 十二 指 肠 , 占 5 % , 肠 占 1 %~ 0 回肠 占 5 1 % , 约 0 空 5 2 %, %一 0 其 他 可 见 于 肠 系膜 、 网膜 、 、 道 、 肠 、 大 脾 胆 结 回肠 憩 室 以 及 腹 膜 后 间 隙 等 。 常见 的症 状 是 异 位胰 腺 炎 , 表现 为 腹 痛 、 胀 、 腹 恶 心 、 部不 适 、 腹 消化 不 良等[ 5 1 。胃粘膜 部 分 可 发生 坏 死 , 至 甚 癌 变 . 主 张 异 位 胰 腺 不 论 有 无 症 状 , 旦 发 现 均应 手 术 切 故 一
数 可发 生 于 6 1 ~ 4岁 的儿 童 和 1~ 4岁 的 年轻 人 。 进展 期 52
GS IT的表 现 主 要 为腹 部 包块 、 痛 和 出血 。 部 分 G S 腹 大 IT无 症 状. 至少 1 %~ 0 IT是 在 开 腹手 术 中 、 0 3 %G S 内窥 镜 或其 他 影 像 检 查 中偶然 发 现 的 . 5 5 %的 G S 1 %~ 0 1 IT患 者 初 诊 时 即伴 有 转 移, 常见 转 移部 位 是 肝脏 。 断 主要 依 靠 突 变 的 c k 基 因蛋 诊 —i t 白的 免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 阳性 来 确 定 , 其 余 5 Dl7阴性 , 对 %C 1 高 度 怀 疑 GS I T的 病 例 ,可结 合 c kt 因 、 D F 基 因测 序 — i基 PGr
直 径 1 — . m, . 35 3例标 本 呈 囊性 变 , 变 位 于 粘 膜 下层 8例 , 0 c 病 肌 层 4例 。
5 讨 论
后, 过 2 经 0多年 的研 究 , G S 对 IT的 诊 断 和 恶 性 程 度 的判 断 才有 了统 一 的 标 准【 3 】 者在 症状 、 征及 辅 助 检查 上 有 一定 。两 体
胰腺内副脾误诊2例报告

胰腺内副脾误诊2例报告张孟哲,饶洁,张正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武汉 430060通信作者:张正乐,**************(ORCID: 0000-0003-1895-4366)摘要: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脏组织,其中完全被胰腺包裹的胰腺内副脾(IPAS)发生率仅为2%,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
本文报道了2例分别被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IPAS患者,并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疗经验,以期提升临床对IPAS明确鉴别诊断的认识。
关键词:脾疾病;胰腺;误诊;神经内分泌瘤;乳头状瘤Misdiagnosis of 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 A report of two casesZHANG Mengzhe, RAO Jie, ZHANG Zhengle.(Department of Pancreatic Surgery,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6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Zhengle,**************(ORCID: 0000-0003-1895-4366)Abstract:Accessory spleen refers to the spleen tissue that exists outside of the normal spleen, with a similar structure to the main spleen and certain functions. 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 (IPAS) completely enveloped by the pancreas has an incidence rate of only 2%, and it is easily misdiagno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due to its a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milar radiological features to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ancreatic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and other pancreat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patients with IPAS who were misdiagnosed as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and pancreatic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misdiagnosi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PAS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Splenic Diseases; Pancreas; Diagnostic Errors; Neuroendocrine Tumors; Papilloma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58岁,以“体检发现胰腺尾部占位3天”于2019年3月4日入本院,患者2年来体质量下降5 kg,增强CT检查示:胰腺尾部动脉期以及门静脉期显著强化结节,动脉期CT值为198 HU,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图1)。
胃窦异位胰腺误诊为肝囊肿1例报告 郝乔

7qrsK ¨t r u %vw 1Ælm郝 乔a,薛建锋a,田向永b,胡俊龙a(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肝胆外科;b.泌尿外科,郑州450000)关键词:异位胰腺;肝囊肿;幽门窦;误诊;病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16)11-2171-02AcaseofectopicpancreasinthegastricantrummisdiagnosedashepaticcystHAOQiao,XUEJianfeng,TIANXiangyong,etal.(DepartmentofHepatobiliary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 sity,Zhengzhou450000,China)Keywords:ectopicpancreas;livercyst;pyloricantrum;diagnosticerrors;casereport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6.11.036收稿日期:2016-07-12;修回日期:2016-08-04。
作者简介:郝乔(1988-),男,主要从事肝胆外科疾病的研究。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以“发现肝脏囊性占位4年”为主诉于2014年5月4日收入本院。
患者4年前至当地医院体检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囊性回声,大小约10mm×20mm,未予处理,2个月前复查腹部彩超提示肝左叶囊性回声(50mm×60mm),内透声欠佳,无腹痛、腹胀,无反酸、嗳气,无呕血、黑便,无腹泻、便秘及里急后重,无食欲减退等,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本院。
入院查体:体温36.4℃,脉博64次/min,血压148/99mmHg,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物,既往高血压病7年,最高180/110mmHg,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胃异位胰腺误诊胃间质瘤论文:胃异位胰腺误诊胃间质瘤1例

胃异位胰腺误诊胃间质瘤论文:胃异位胰腺误诊胃间质瘤1例【关键词】异位胰腺胃肠疾病影像学诊断异位胰腺是指与胰腺无解剖及血管联系,在其他部位存在的少量胰腺组织,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1]。
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属于一种先天畸形,可能与胚胎期胰腺组织的异常迁徙有关[2]。
mazur 和clark于1983 年首先提出“胃肠间质瘤”的概念, 认为此类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 是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的一组缺乏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3]。
由于二者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上非常相似,常导致医生误诊。
1 病例报告男,28岁,以“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呕吐半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不适感,为隐痛,进食后加重,自诉伴有返酸感,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不适感缓解。
查体:体温36.3摄氏度,脉搏76次/分,血压105/68mmhg。
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无叩痛,后腰部无叩痛,听诊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murphy’s sign 阴性。
化验: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afp、cea均正常。
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示肝胆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异常。
胃镜见胃体中下部后壁近大弯侧一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约2.0×1.2cm。
超声胃镜提示胃壁第四层结构内低回声肿块,28×10mm大小,内部回声不均匀。
考虑胃间质瘤。
患者于全麻下行胃部分切除术,术中切除胃体下部后壁近小弯侧一类长方形浆膜下肿物,病理大体所见:胃壁肿物,胃壁组织6×4.5×1.5厘米,胃粘膜下见结节2.5×1.2厘米,淡黄,质软,分叶状,胃粘膜光滑。
镜下所见:胃壁粘膜下层,肌层内见增生的胰腺组织。
病理诊断:(胃壁)胰腺组织异位伴增生。
2 讨论临床发现异位胰腺最多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处,约占50%,其他可见于空肠、回肠、结肠、肠系膜、大网膜、脾、胆道、回肠憩室以及腹膜后间隙等[2]。
恍然大悟的异位胰腺

恍然大悟的异位胰腺病例学习。
患者,男,51岁,间断腹胀2年,偶有腹痛,无恶心、呕吐。
超声胃镜检查:胃体后壁见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相应位置见低回声肿物,内回声均质,约3×1cm,来源于固有肌层,考虑间质瘤。
CT发现胃小弯椭圆形异常强化灶,考虑良性肿瘤。
行胃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胃小弯)粘膜下及肌层内异位胰腺。
第二例患者,女,32岁,查体发现CA199升高。
CT发现空肠近段肠壁椭圆形异常强化灶,考虑异位胰腺。
小肠占位切除,术后病理:(小肠)异位胰腺(位于肌层内)。
都发现病灶了吧,没找到的看下图:知识点异位胰腺与正常胰腺之间无解剖学及血管关系,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40~60岁为高发。
常无明显症状,可出现并发症:梗阻、肠套叠、异位胰腺炎、出血。
可发生在腹腔的任何部位,以胃肠道多见,多位于粘膜下层及肌层。
好发部位:十二指肠、胃、近段空肠,少数发生于结肠、回肠、麦克尔憩室等;影像表现:多为单发,直径1-3cm;软组织密度,多呈椭圆形(长径/短径多>1.4),越靠近消化道远端可能越趋于圆形,病灶多以宽基底与胃肠壁相连,强化程度及方式与胰腺相似,动脉期强化程度可略有差异;部分边缘可见脐凹征(中央导管的出口)。
鉴别诊断:间质瘤(易外生、坏死,密度不均)、胃肠癌(粘膜破坏等恶性征象)。
治疗:异位胰腺一旦发现,无论有无症状,均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本组两例均符合异位胰腺的发病部位(胃及空肠近段)、形态(椭圆形)、密度及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较为一致),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可正确诊断。
由于病灶通常小于3cm,需注意观察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结合薄层及多平面重建(MPR)明确病灶位置,寻找相关特征。
来源丨熊猫放射作者丨花人青。
胃体异位胰腺误诊为胃间质瘤一例

·病例报告·胃体异位胰腺误诊为胃间质瘤一例彭东子谭玉勇周雨迁刘德良胃镜联合超声内镜可鉴别大部分异位胰腺与其他黏膜下肿瘤,但仍有少部分异位胰腺病灶形态和超声内镜图像缺乏典型性,易误诊为其他黏膜下肿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诊断1例疑似胃间质瘤的异位胰腺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伴呃逆反酸2年余入院。
主诉:既往体健,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胃镜检查示:胃体中段小弯侧一大小约1cmˑ2cm广基梭形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图1)。
超声内镜检查示:肿块起源于固有肌层、低回声、边界清晰,多普勒显示内部无明显血彩,考虑胃间质瘤(图2)。
腹部CT检查:肿块向腔外突起、内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考虑胃间质瘤(图3)。
内镜下检查诊断:胃体占位性病变,胃间质瘤可能性大。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前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完善术前检查。
入镜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术中以CO2注气,插入胃镜至病变处,用氩气刀在病变边缘0.5cm外行环周标记,行黏膜下注射使病变隆起,用电切刀环形切开黏膜层,分离黏膜下层以显露病变,最后剥离切除病变。
创面用钛夹闭合,切除组织送病理组织检查。
术后病理结果:胃体肿3块,共2.5cmˑ2cmˑ0.6cm,胃壁黏膜下层可见胰腺组织,符合异位胰腺(图4)。
术后患者禁食1d,流质3d,并予以抑酸、止血等治疗,术后5d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讨论异位胰腺又被称为迷走胰腺或副胰腺,是指在胰腺以外部位,同正常胰腺无解剖和血管联DOI:10.3877/cma.j.issn.2095-7157.2015.02.014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办医政函(2012)650号]作者单位: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通讯作者:刘德良,Email:liudeliang@medmail.com.cn作者简介:彭东子(1991-),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疾病的内镜下诊疗工作(或研究)。
胰腺内异位副脾的CT诊断(附2例报道)

derstanding and diagnostic standard.M ethods:T he clinical m aterials of 2 cases with IPAS prov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were recruited and their CT features were studied accom panied w ith literature reviewed.Results:Both of the 2 cases with 1PA S had the m ass located at the pancreas tail.The degree and pattern of enhancem ent were sim ilar to that of spleen in ev cry phase of dynam ic enhanced CT in one case,which show ed heterogeneous enhancem ent in arterial phase and hom ogene OUS enhancem ent in venous phase.In the other case,m ild hom ogeneous enhancem ent was show ed in arterial phase and its at— tenuation was low er than that of pancreas both in the arterial and venous phases.Conclusion:IPA S appears as a single,solid, round or oval m ass w ith sm ooth contour.1ocating at or close to the pancreas tail.The enhanced degree and pattern were sim liar 1o that of spleen in every phase after enhancem ent,show ing heterogeneous in arterial phase,w hich is helpful in the diag nosis of 1PA S.
胰腺炎症petct误诊癌症的案例

胰腺炎症petct误诊癌症的案例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PET-CT检查是一种用于癌症诊断的高级医疗技术,但有时也会出现误诊,即将良性肿瘤误诊为癌症。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胰腺炎症PET-CT误诊癌症的案例。
某位50岁的男性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胰蛋白酶高于正常值,随后医生建议进行PET-CT检查。
PET-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有一个增强区,而这个增强区被误诊为癌症。
医生建议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手术后令人意外的是,胰腺的增强区竟然是由于胰腺炎症引起的,而不是癌症。
这位患者在经历一次不必要的手术后仍然需要接受治疗。
上述案例是胰腺炎症PET-CT误诊癌症的一个例子,也是该疾病误诊的典型案例之一。
那么,这种误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PET-CT检查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
PET-CT检查仅仅能检测到人体内特定的代谢活性物质,可能会错过某些较低代谢活性的良性组织。
因此,PET-CT检查结果不见得总是准确的。
其次,由于胰腺炎症的症状与癌症的症状十分相似,医生有时难以通过症状区分二者。
PET-CT检查可能会成为他们的最终决策依据,但如前所述, PET-CT检查也可能出现误诊。
最后,医生的看法也是导致误诊发生的原因之一。
有时,医生难以辨认胰腺受损的类型,特别是当胰腺炎症与癌症的症状相似的时候,医生可能会误诊为癌症。
总之, PET-CT检查的误诊是存在的,但不能因此否定它的重要意义。
早期发现癌症是预防其扩散和治疗的关键,但医生在决定治疗前必须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变量和诊断选择,以避免类似误诊的情况的发生。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这样可以避免误解和误诊,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被误诊为胰腺癌的案例

被误诊为胰腺癌的案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被称为“寡症早亡”的癌症。
然而,由于其症状隐匿、无特异性,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
下面列举了一些被误诊为胰腺癌的实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1. 胆囊炎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因腹部疼痛和黄疸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然而,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其实患者是由于胆囊炎引起的症状,最终确诊为胆囊炎。
2. 胃溃疡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长期胃部疼痛,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但后续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患者实际上患有胃溃疡,而非胰腺癌。
3. 胆管结石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因黄疸和腹痛就诊,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然而,在进一步的检查中,发现患者实际上是由于胆管结石引起的黄疸,最终被纠正为胆管结石。
4. 胰腺炎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和呕吐,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但后来的检查发现患者实际上患有胰腺炎,而非胰腺癌。
5. 胰腺囊肿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因腹部不适就诊,经过检查后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然而,后续的MRI检查发现患者实际上患有胰腺囊肿,而非胰腺癌。
6. 胆总管结石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和黄疸,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但后续的ERCP检查发现患者实际上是由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黄疸,最终纠正为胆总管结石。
7. 胃癌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和消瘦,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然而,后续的胃镜检查发现患者实际上患有胃癌,而非胰腺癌。
8. 胰腺炎性假瘤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因腹痛和黄疸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但进一步的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发现患者实际上是患有胰腺炎性假瘤。
9. 胰腺结石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和恶心呕吐,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但在进一步的检查中,发现患者实际上是由于胰腺结石引起的症状,最终纠正为胰腺结石。
10. 胰腺囊增生误诊为胰腺癌:一位患者因腹痛和体重减轻就诊,被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2例胰腺肿瘤的误诊报告

本组 采 用 常 规 消毒 庆 大 冲 洗 ,用 血 竭 胶 囊 ( )加 粉
05 . %碘伏纱布外敷 ,配合艾 条薰蒸 治疗 溃疡期 褥疮 ,具有 疗程短 、疗效显著 等特点 ,三法 联用起 到杀 菌 、生 肌活 血 、 收敛等协 同作用 。中医认为 :艾条能活气 血 ,祛寒 湿。艾条 熏蒸 时艾条 燃烧所 放 出 的热量 能使 局部 温度 增 高 ,扩 张血 管 ,减轻炎症水肿及组 织缺 氧 通过对 2 8例 患者 观察 ,未 发现不 良反应 ,治疗溃疡期大面积褥疮采用 中西医结合 是疗
在黄胆 出现前 ,常有上腹饱胀 、隐痛不适等前驱症状 ,尾部 肿瘤位于腹膜后。可有背部疼痛 。以上两例之所 以误诊 ,在
于无任何腹部症状 ,第一例表现为类似癫痫发作 的低血糖 反 应 ,病理诊断胰岛素瘤也正好解释 了发生低血糖 的原 因 ( 胰
岛素瘤分 泌胰 岛素 ) ,系 良性肿 瘤。手术 切 除 后症 状 消失 , 可长期存活。第 二例表现为难以控制的血糖升高 。病理诊 断 为胰腺癌 ,系恶性肿瘤 ,虽手术切除后 ,症状消失 ,但复 发 率较高 ,难以长期存活。 参考文献
( ) .1 8 3.
治愈 :创 面愈合 ,上皮覆盖 ;有效 :有新 肉芽生长 ;无 效 :创 面无缩小 ,无 肉芽生长 。
4 结果
[] 白继玺 . 2 护理 学基础 [ M]. 京:北京 医科大 学、 中国协 和 北
医科大学 出版社 ,19 .0 . 9 7 2 7
[ ]郑修霞 。 3 护理学基础 [ M]. 北京 医科 大学出版社 ,1 9 .4 . 9815
2 例中用庆大冲洗 ,用血竭胶囊 ( )加 05 8 粉 .%碘伏纱
布外 敷治疗 观察 结论 :用药 3 ~5天 ,创 面缩 小 ,最少 换药 8次 ,最多换药 4 次 ,总有效率达 1 0 ( 5 0 % 见表 1 。 )
胃异位胰腺2例诊治体会

胃异位胰腺2例诊治体会关键词胃异位胰腺诊断治疗异位胰腺也称迷走胰腺或副胰,是指在胰腺以外部分生长的,与正常胰腺无解剖及血管上的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属于一种先天畸形。
本病临床较少见,近两年收治胃异位胰腺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35岁。
上腹隐痛不適2年,服用多种抑酸剂,效果不佳,胃镜示胃窦大弯侧1.0cm×0.8cm中心凹陷,周边带状隆起的病变,活检示慢性炎症。
外科手术切除证实为异位胰腺。
例2:患者,男,50岁,反复上腹不适多年伴黑便1周,胃镜示胃窦前壁0.8cm×0.8cm半圆形隆起,广基,表面有浅表溃疡,并出血,活检为慢性炎症。
超声内镜示胃窦前壁黏膜下层0.8cm×0.8cm混合性回声,边界不清,压之变形,考虑异位胰,内镜下电切,病理证实。
讨论发病情况及病因:异位胰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5岁多见,男:女3:1,异位胰腺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大部分位于胃、十二指肠、空肠,少见部位如肠系膜、胆道系统、脾脏、小肠憩室、食管肺、纵膈、脐孔、肾上腺、直肠、盆腔等均有分布[1]。
胃内异位胰腺以胃窦及幽门前区多见,大部分单发,也可多发,多数位于黏膜下层(50%~60%),肌层25%,浆膜下4%,少数累及全层。
异位胰腺的发生原因目前不太清楚。
多数认为在胚胎期胰腺组织随肠道生长被带到较远的部位或周围组织发生其他移植于邻近器官[2]。
临床特点:异位胰腺多数患者表现隐匿,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症状取决于异位胰腺的生长部位、大小,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程度,位于胃肠道的异位胰腺,由于受消化液的刺激,可分泌胰蛋白酶,可引起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出血,经抑酸止痛治疗效果不佳。
位于肌层内则可使胃壁或肠壁增厚,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肿瘤。
偶尔异位胰腺组织会发生胰岛素瘤,引起血糖过低;恶性变时则出现胰腺癌的表现。
诊断:由于异位胰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解剖位置多变,因此,有些病例可终生无任何症状,临床表现亦缺乏特异性,电子胃镜及消化道造影有助诊断,内镜下特点:①病变多位于胃窦大弯侧,后壁及前侧壁,大小一般1~3cm。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误诊为腹腔肿瘤3例报告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误诊为腹腔肿瘤3例报告吕 行,周建鹏,寇 凯,孙晓东,吕国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长春130021关键词:异位胰腺;肝切除术;内窥镜检查;误诊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200603001SF)Heterotopicpancreasoftheduodenummisdiagnosedasintraperitonealtumor:AreportofthreecasesLYUXing,ZHOUJianpeng,KOUKai,SUNXiaodong,LYUGuoyue.(DepartmentofHepatobiliaryandPancreaticSurgery,TheFirstHospitalof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LYUGuoyue,lvgy@jlu.edu.cn(ORCID:0000-0002-9778-5080);SUNXiaodong,sxddaybreak@163.com(ORCID:0000-0002-3666-5739)Keywords:EctopicPancreas;Hepatectomy;Endoscopy;DiagnosticErrorsResearchfunding: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ofJilinProvince(20200603001SF)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0收稿日期:2021-07-20;录用日期:2021-10-18通信作者:吕国悦,lvgy@jlu.edu.cn;孙晓东,sxddaybreak@163.com 异位胰腺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隐蔽,常于影像学检查中发现。
临床上如遇病因不明,既往无特殊肿瘤病史的急性腹痛、腹腔出血、腹腔巨大肿物不除外占位的病例时,应考虑异位胰腺的可能。
胰腺内异位副脾的MSCT诊断及误诊分析(附2例报道)

189胰腺内异位副脾的MSCT 诊断及误诊分析(附2例报道)孙逢春,张雅静(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目的:探讨复杂病例胰腺内异位副脾(IPAS)的MSCT 表现,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力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例病情较复杂的IPAS 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分析其MSCT 表现及误诊原因。
结果:1例IPAS 位于胰尾部,病灶较小,动脉期表现为结节样明显强化,1例I P A S 位于胰体尾交界部背侧,较大病灶,动脉期表现为花瓣样强化,2例门静脉期均匀强化,且密度均高于胰腺,延迟期均匀强化,与胰腺强化一致.结论:MSCT 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IPAS 多为单发的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位于胰腺体尾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特征与病变的大小有关,较小病灶时,动脉期表现为结节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胰腺等特征均有助于IPAS 的诊断。
【关键词】胰腺;副脾;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1)05-0189-02胰腺内异位副脾(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 IPAS )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胰腺疾病。
在影像学上易被误诊为胰腺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2];对于病情较复杂的I P A S 更加增加了误诊率。
M S C T 可以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观察,可以显示病变与毗邻结构的关系,使病变的细微特征清晰显示,给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现将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误诊的2例IPAS 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分析总结如下,从而提高对病情较复杂的IPAS 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病例1:女,50岁,直肠癌术后3月余,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中上腹胀痛不适。
异位胰腺误诊原因分析

异位胰腺误诊原因分析*导读:异位胰腺(Heterotopic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AberrantPancreas)或副胰(AccessoryPancreas),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
……误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约90%异位胰腺位于上消化道,主要是胃(距幽门5cm以内)、十二指肠、空肠,其他少见部位包括胆总管、壶腹部、肝脏等。
大多数病例终生可无症状或出现非特异性症状[1]。
本组13例表现为不典型腹痛(60.5%),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11例(55%),其中1例表现为失血性休克,而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
2、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
虽然,对典型的异位胰腺,X线钡餐上消化道造影可见“中央导管征”,内镜可直接观察到黏膜下肿块,可见中央脐状凹陷,最终通过病理活检证实[1]。
但本组术前检查均未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1例胃镜检查虽出现可疑病变,但因病变位于黏膜下,活检无阳性发现;1例幽门梗阻达半年,术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多次胃镜及病理活检为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伴球部狭窄、幽门梗阻,经正规抗溃疡治疗效果差,最后经手术证实狭窄处为异位胰腺。
目前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胃内异位胰腺的诊断符合率与胃镜相当[2]。
可见,靠X线、内镜乃至超声术前确诊亦较困难。
3、病情分析不仔细,满足于并发症的诊断。
异位胰腺因部位不同及常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临床表现复杂。
由于异位胰腺分泌消化酶和血管活性物质,消化了防御屏障薄弱的胃肠黏膜,致溃疡、出血[3],而临床满足于溃疡病诊断,导致误诊。
4、对本病认识不足。
本组1例发生梗阻性黄疸,多次X线、CT检查显示壶腹区有结节状充盈缺损,向十二指肠腔内突出,临床医师只考虑到壶腹癌而没有想到乏特壶腹部异位胰腺也可出现同样的症状,而误诊为乏特壶腹癌,术后始明确诊断。
胃异位胰腺2例报告

胃异位胰腺2例报告江红接【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1页(P332-332)【作者】江红接【作者单位】610011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一、病历资料病例1,男,46岁。
因反复上腹胀痛、嗳气5年就诊。
患者曾在外院胃镜检查提示“胃异位胰腺”,现来本院复查。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腹平软,上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
上腹彩超检查未见异常。
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个直径约1.5 cm大小半球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表面未见充血水肿。
超声内镜检查示上述部位1.2 cm×1.5 cm中等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起源于固有肌层。
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均提示胃异位胰腺。
建议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病例2,男,40岁。
因上腹部烧灼感、反酸1年就诊。
发病后服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多种胃药治疗无明显疗效。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腹平软,上腹轻压痛,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
上腹彩超检查未见异常。
胃镜检查见胃体部后壁有一个1.0 cm×1.8 cm大小椭圆、四周带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病变,表面充血水肿。
超声内镜检查示上述部位1.2 cm×1.6 cm偏低回声团块,内部可见管状结构样回声,边界清楚,起源于固有肌层。
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均提示胃异位胰腺。
建议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二、讨论异位胰腺指位于胰腺自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无任何解剖、血管联系的孤立胰腺组织,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属先天性发育异常[1],临床上较为少见。
异位胰腺可发生于腹腔任何部位,甚至胸腔内,临床上以消化道最常见。
据国外报道常见部位为胃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少见部位如肠系膜、胆道系统、脾脏、食管、肺及纵膈等[2]。
异位胰腺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征性表现,其中胃异位胰腺可表现出类似于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等症状。
腹部异位胰腺的CT诊断

腹部异位胰腺的CT诊断胡小红; 王成林; 邱立城; 邓乾华【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异位胰腺; 腹部;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胡小红; 王成林; 邱立城; 邓乾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广东深圳 518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4+91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变异,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是指生长在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与正常的胰腺主体间无解剖和血管的联系,拥有独立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EP大多于胃、十二指肠及近段空肠,少部分于胃肠外。
腹部EP临床上患者通常无症状,合并炎症、出血或恶变时可伴有腹痛或腹部包块。
消化道EP无症状时术前多因伴有其他疾患偶然被内镜检查发现。
内镜对病变的诊断与操作者的经验、技术密切相关,一般只能发现十二指肠及其以上消化道的隆起性病变。
CT可客观反映上消化道EP的影像表现,并且能显示上消化道以外的腹部EP征象。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了的腹部EP7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EP7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
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6岁。
3例上腹不适;3例无明显症状,因其他原因CT检查偶然发现;1例因发现上腹部包块就诊。
1例术前诊断为异位胰腺,1例误诊为胃癌,5例术前诊断不明确。
1.2 检查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及GE Discovery 750 64层螺旋CT扫描。
矩阵512×512,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层厚5mm。
6例患者检查前空腹准备后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例患者未空腹准备,因其他原因合并肠梗阻需急诊手术仅行平扫,未行增强扫描。
胃异位胰腺2例

胃异位胰腺2例
刘岩青;刘铁纯
【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23)012
【摘要】@@ 1 病例介绍rn例1,男,34岁.间歇性上腹隐痛3年.钡餐透视发现胃窦部有3cm×2cm大小的充盈缺损,粘膜紊乱.胃镜见该肿块呈半球形,中心凹陷,局部粘膜糜烂.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 胃粘膜下异位胰腺合并粘膜溃疡.
【总页数】1页(P754)
【作者】刘岩青;刘铁纯
【作者单位】陕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卫生所;解放军第323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胃异位胰腺误诊为胃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J], 刘忆;赵光耀;陈卫昌
2.胃异位胰腺误诊为胃间质瘤12例临床分析 [J], 孙建明
3.胃间质瘤和不典型胃异位胰腺超声内镜图像的计算机分析 [J], 卢光荣;诸葛小菊;金健威;陈仁聘;王文星;薛战雄;蔡振寨
4.胃体异位胰腺误诊为胃间质瘤一例 [J], 彭东子;谭玉勇;周雨迁;刘德良
5.胃异位胰腺误诊胃间质瘤1例分析 [J], 马宝庆;白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例胃异位胰腺典型X线表现报告

三例胃异位胰腺典型X线表现报告*导读:异位胰腺(Heterotopic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AberrantPancreas)或副胰(AccessoryPancreas),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
……胃异位胰腺少见,如果在胃肠钡餐造影检查中,不能显示其特征性X线表现,极易漏诊和误诊。
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具有典型X 线表现并经病理证实的胃异位胰腺报告如下,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病例报告例1男,42岁。
反复上腹痛、返酸半年。
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X线表现:胃窦部大弯侧距幽门2厘米处见一1.8cm×1.5cm 大小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其中央处见一0.3cm ×0.3cm大小点状钡斑。
胃粘膜粗乱,于充盈缺损处展平,胃壁软(图1)。
X线诊断:胃内占位性病变,符合胃异位胰腺。
电子内镜示胃窦部偏大弯侧粘膜局限性隆起,约1.5cm×1.8cm,呈椭圆状,粘膜光滑,中心见一凹陷的腺管,定点活检,病理为胰腺组织。
例2男,35岁。
食欲不振,上腹痛,大便OB(+)约3个月。
胃肠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道未见异常,钩型胃内有少量滞留液,于胃窦小弯侧距幽门3.5cm处见一1.2cm×1.5cm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楚,边缘光滑,中央处见一0.1cm×0.2cm大小钡斑,形如“脐”状(图2),X线诊断:胃息肉并小溃疡形成。
手术病理:异位胰腺。
例3女,43岁。
胃炎病史10余年,近来反复发作上腹痛,夜间重,胃酸多,消瘦。
胃肠钡餐造影显示:胃窦部距离幽门管约3.8cm处见一1.0cm×0.7cm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楚、光滑,中心见0.30cm×0.3cm大小圆点状钡斑,局部粘膜展平(图3),胃窦部张力较高,X线诊断:胃内占位性病变,符合胃异位胰腺。
内镜显示:胃粘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状,于胃窦部大弯侧偏后壁见一1.0cm×1.0cm大小圆形粘膜下隆起,粘膜光滑和周围粘膜相延续,中心见一小的凹陷,活检质软,病理为胰腺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氏吻合术。 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窦部异位胰腺 (胰腺导管及增生 平滑肌为主型) (图2D) 。
A
B
CHale Waihona Puke DA:CT平扫胃窦部壁增厚,黏膜下胃壁间见不规则稍低密度结节影,边界尚清晰 (箭) ;B:CT增强动脉期显示病灶轻度强化明显弱于正常胰腺 (箭) ,外侧黏膜面强化较 明显;C:CT增强门静脉期显示病灶中等强化,程度稍弱于胰腺,外侧黏膜面见“中心脐凹征” (箭) ;D: 病理显示病灶内见胰腺小导管影及增生的平滑肌组织 (HE,× 100) 图2 病例2的CT影像及病理图
讨论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临床少见,多为尸检或腹 部手术中偶然发现,文献报道剖腹探查手术中其检出率为 0.2%~0.42%[3-4]。胃及十二指肠是其好发部位,以胃窦及十 二指肠球部最常见,合计占50%以上,也可见于空肠、回肠、 Meckel憩室、肠系膜、食管、胆道、脾脏及小肠憩室等,极少 数可见于肺、纵隔、肾上腺、阑尾、腹壁、大网膜、精索等。 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期胰腺组织的异常迁移有关,也 可能为一种返祖现象 [1]。近年来在一些转基因动物实验中研 究认为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5]。 病理学上分为腺泡为主型、腺泡导管混合型和以胰腺导 管及增生平滑肌为主型三型 [6]。常为单发结节,大体呈淡黄 色、灰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质地较韧。 常位于黏膜下层 [1] 及肌层, 也可伸展至浆膜层 , 直径一般为在0.5~5 cm之间。 镜下可见团巢腺泡状细胞包绕黏膜下腺体,亦可发现腺泡组 织围绕神经和胰岛周围的脂肪组织,间质内可见不同程度平 滑肌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 [1,3]。 约 50%的异位胰腺无明显症状称为隐匿型,其余可有较 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与病灶的解剖位置、大小、功能状况 和并发症有关 [3,7]。 由于异位胰腺可发生正常胰腺可发生的任 何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腺瘤、腺癌甚至内分 泌肿瘤 [1-3],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胃肠道的病灶可引起黏膜缺 血、炎症直至坏死、溃疡,导致出血、梗阻甚至消化道穿孔; 如发生在消化道的憩室如迈克尔憩室内,可以导致憩室炎症、 出血,从而出现慢性腹痛、黑便等症状。 该病最终需病理学确诊,术前误诊率较高。胃肠道钡剂 造影对部分体积较大、具有典型表现如“中心脐凹征”的病 例可能正确诊断。内镜活检有助于诊断胃和十二指肠降部以 上部位的异位胰腺,可直接观察到黏膜下肿块,但取材要求 深达黏膜下或肌层,否则常可出现假阴性 [2-3]。如内镜下发现 “中心脐凹征” ,可经此处插管抽取液体作淀粉酶值测定,常 显著高于正常胃液淀粉酶值 [2]。 CT 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异位胰腺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增 大 [4-5,8]。多数胃肠道病灶表现为黏膜下结节、团块样病灶, 相应管壁增厚。 CT平扫一般为等及稍低混杂密度, 边界较清楚, 形态较规则或不规则,有时可见范围不等的低密度区域,为 囊变、假囊肿及扩张的导管结构。动态增强能提高异位胰腺
病例2,女, 36 岁,因“肝脏血管瘤”CT复查时发现胃窦 部病灶。 既往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特殊不适。 胃镜检 查提示“胃窦部炎症” 。实验室检查: 肿瘤指标CEA及CA125、 CA19-9、肝、肾功能及血、尿淀粉酶均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阴 性。CT检查: 平扫示胃窦部大弯侧壁稍增厚,黏膜下见一不规 则稍低密度结节灶 (密度稍低于腹壁肌肉) , 最大直径约13 mm,
[收稿日期] 2016-06-21 [第一作者简介] 于骞 (1974-) ,男,山东淄博人,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简介] 马周鹏,主任医师,E-mail:mzhpabc@。
—67—
第 29 卷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第1期
片显示病灶内见小导管样结构及少许胰腺腺泡结构,间质内 见淋巴细胞浸润。术中证实为异位胰腺,行胃大部切除—毕I
血、尿淀粉酶均正常,大便隐血试验 (+++) 。CT检查: 平扫示 胃窦部黏膜及黏膜下层明显增厚, 小弯侧明显, 形成稍低密度 肿块 (密度稍低于腹壁肌肉) 并突入胃腔,最大直径约42 mm, 外侧浆膜面较僵直但轮廓尚清晰; 增强动脉期病灶不均匀轻 中度强化与腹壁肌肉接近, 门静脉期较明显强化, 与胰腺接近, 内部见斑点强化较弱影,内侧黏膜强化较明显; 大弯侧胃黏 膜不规则增厚并见溃疡灶较明显强化,相应胃腔狭窄,腹腔 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图1A~C) 。CT诊断为胃窦部占位 病变并溃疡形成,胃癌机会大。手术中见胃窦部胃壁较僵硬, 大弯侧溃疡,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小弯侧胃壁增厚,黏膜不 规则突入胃腔并见局限点状凹陷。病理快速冰冻切片显示溃 疡组织未见恶性肿瘤细胞,胃窦部肿瘤内见较完整的胰腺腺 泡、导管和胰岛成分,间质见轻度度平滑肌及纤维组织增生 及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术中诊断为胃窦部异位胰腺并溃 疡形成,行胃大部切除—毕II氏吻合术。术后病理也证实 为异位胰腺 (腺泡为主型) (图1D) 。
相应内侧黏膜面欠规则并见局限凹陷,增强动脉期轻微强化, 明显弱于胰腺,静脉及延迟期呈中等延迟持续强化但仍弱于 胰腺强化,边界变清晰,外侧黏膜面强化明显,浆膜面及浆 膜外未见异常 (图2A~C) 。CT诊断为胃窦部平滑肌瘤可能。 手 术中探查显示胃壁柔软,胃窦部大弯侧壁稍增厚,黏膜下触 及质稍韧结节灶,黏膜面充血并局部脐状凹陷。快速冰冻切
A
B
C
D
A:C T平扫胃窦部壁明显增厚,小弯侧明显,见软组织密度团块病灶突入胃腔 (长箭) ,密度接近胰腺; 对侧大弯侧胃壁不规则增厚并见溃疡 (短箭) ;B:C T增强动脉期 显示病灶中度强化稍弱于正常胰腺 (箭) ,黏膜面强化较明显,未见明显“中心脐凹征” ;C:C T增强门静脉期显示病灶延迟强化,程度接近胰腺,内部斑点强化较弱区 域 (长箭) ;D: 病理显示病灶内见胰腺腺泡结构及小导管影 (HE,×100) 图1 病例1的CT影像及病理图
[关键词] 异位胰腺;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误诊 [中图分类号] R455; R576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1.017
异位胰腺 (heterotopic pancreas) 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 腺,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和正常位置 的胰腺之间无任何解剖、血管关系,拥有独立的血液供应和 神经支配。该病临床少见,一般缺乏特异性症状而容易误诊。 由于可以分泌各种胰酶和胰液,并发生急、慢性胰腺炎甚至 肿瘤等病变,因此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1-2]。笔者收集2 例CT 误诊的胃部异位胰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 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病例 病例1,男, 68岁,因“反复发作上腹隐痛6年,加重并腹 胀、呕吐5 d”就诊。6 年前因上腹部疼痛诊断为“胃炎” ,一 直保守治疗, 6 年来病情反复发作,疼痛时重时轻。5 d前饱 食后出现上腹部持续疼痛及腹胀、呕吐, 经胃镜检查提示“胃 窦溃疡并炎症” 。 实验室检查: 肿瘤指标CEA稍高 (5.5 μg/L) , CA125、CA19-9 均正常,Hb轻度降低 (88 g/L) ,肝、肾功能及
第 29 卷第 1 期 2017 年 1月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Vol.29 No.1 Jan. 2017
· 病例报告 ·
异位胰腺CT误诊二例
于骞,马周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 放射科,浙江 宁波 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