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大全五篇)

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大全五篇)

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一个人的遭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3、结合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受肖洛霍夫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他的内心变化并以此挖掘隐含于此的主题,教学难点索科洛夫那种战后的复杂细腻的情感体现,教学方法首先就以“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为切入口,然后让我们看到那么弱小纯真的凡尼亚却又那么悲惨的遭遇,直接揭示主题:可恶的战争。

然后再引领学生一起走近索科洛夫的心灵,让学生深刻感受他的悲惨遭遇,而在这样的悲惨遭遇时,他却还能去关心凡尼亚,从而深入地了解主人公人性的坚韧和伟大,课堂中则是用文中主人公心的变化为重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自己从人物形象中推出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课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引: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

二、作者与背景1、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同学们谈谈对二战的认识,可以在台上展示相关资料。

(此环节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开,都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

这几幅图片一定把你们又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首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时至今日,这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今天让我们追随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脚步,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三、课文探讨解题:《一个人的遭遇》1、一个人指的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索科洛夫(凡尼亚)参加二战的军人2、他们分别有怎样的遭遇?索科洛夫①上了前线-------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②被俘受尽折磨------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③逃出集中营——“激动极了”。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10《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冯兴龙文本简析《一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带来的创伤。

要求学生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据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深重的战争创伤,教学难点定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计划用两课时学习本文。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教法研究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小说配乐朗诵音频)教学流程第一教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饱含深情地朗读《请多看一眼》一文,过渡到课文的品读。

【PPT显示】请多看一眼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而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

由于他的热情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

唯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

“小天使”没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

那儿有快乐和鲜花花吗?”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最后的日子到来了。

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碎的威逼下,缓缓地走向刑场进发。

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

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命。

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

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壳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8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小说细节描写的艺术(2)探讨了解人物内心世界,认识到战争给人的精神的摧残的罪恶(3)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联想、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研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探讨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2)品析细节描写一、导入(1)介绍《一个人的遭遇》的开头部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节选部分(2)和平时期的我们谈谈对战争的感受二、研读课文要求:(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描写很感人,将它们划出来。

(2)索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浅析课文(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有哪些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找出反映人物心情的句子)得知家遭德军轰炸毁灭;儿子牺牲,希望破灭;领养孤儿凡尼亚本文感人细节很多,要按情节的发展来找(2)索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索科洛夫是一个普通的苏联人,战争带给他严重的心灵创伤,他具有“坚韧的俄罗斯人性格”,他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有过惊恐和胆怯,但最终他顽强地忍受了命运带来的苦难,富有同情心地收养了孤儿凡尼亚。

四、作业(1)找一处能触动你心灵的细节描写,说说理由。

(2)想象一下孤儿凡尼亚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3)课外阅读阅读读本56页《记得那年清早》。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训练学生的合理的想象能力一、导入上一节课要求大家找一处能触动你心灵的细节描写,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讨论。

二、交流(1)教师示范能触动老师心灵的一处是:41页凡尼亚“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的手。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1][2][3][4][5]下一页。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导入】同学们,我们看过许多战争题材的影片,比如前几个星期,我们就看了最近比较火的《风声》,还有之前的《南京!南京》,或者其他战争题材的电影,那大家看战争电影会被什么所吸引?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战士的英勇不屈?在苏联五十年代末有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就另辟蹊径,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卫国战争时期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这部电影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的遭遇》,那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部电影的原著--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肖洛霍夫。

【作者介绍】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23年发表处女作小品文《考验》。

其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静静的顿河》。

1965年,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就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也给《静静的顿河》做过校订和后记的编写工作。

那《静静的顿河》共分四部,描写的是十月革命以后顿河周围哥萨克人的兴衰史。

(哥萨克是历史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的一些人群的总称,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它不是一个民族,哥萨克人有个特点就是英勇善战,在俄罗斯历史上,哥萨克人组成的哥萨克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

)第一幅叫《撤离萨拉热窝》这幅照片中,小男孩纯真的目光中透出一丝恐慌。

他的母亲由于担心不能将她的孩子从被困城镇受到的威胁与险恶处境中解脱出来,而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第二幅叫《穆斯林阿娜。

哈地兹克》萨拉热窝自1992年5月到1995年12月被围困,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格勒被围的时间还长。

公民们要冒着被狙击、炮击的危险,才能在这个城市的街道间走动。

在一次迫击炮炮击当中,穆斯林阿娜。

哈地兹克13岁的弟弟阿德南被炸死,无助的姐姐只能悲痛欲绝地在弟弟的遗体旁哭泣……战争经常会改变人的生死进程,让年长者为年幼者哭泣!第三幅叫做《残墙*女孩》这幅图片拍摄于2001年,在中东加沙地带,无休止的流血冲突使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和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肖洛霍夫【课前预习】《一个人的遭遇》那个地方的一个人指的是谁?全文的主体部分要紧写了什么人?索科洛夫,还有谁?凡尼亚。

他们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

然而他们原来素不相识,那么是什么使他们走在一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肖洛霍夫的作品。

【一】什么原因索科洛夫和凡尼亚走在一起呢?1、凡尼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用来形容凡尼亚的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字?【明确】小,小家伙,脏小鬼,小脚,小眼睛,小雏儿,孩子的弱小2〕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形象〕孩子的纯真3〕什么原因索科洛夫收养凡尼亚?促使索科洛夫打定主意收养凡尼亚的全然缘故是:【明确】孩子的悲惨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41页,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同是战争受害人,相逢何忍再分开?因此他们虽素不相识,却走在一起了。

孩子那么弱小,那么纯真,然而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园,有着那么悲惨的遭遇,这是什么造成的?【二】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是怎么样的状态,他有过怎么样的遭遇呢?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划的曲线图。

其他同学考虑三个问题:〔一〕随着索科洛夫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么样的变化?〔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三〕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怎么样写得,什么原因?划曲线图:受伤被俘——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孤儿——出车祸离开……〔一〕随着索科洛夫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么样的变化?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内心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离开〔悲愁的心,心震荡得厉害,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1、儿子死后:〔指名朗读9、10两段〕“我走到棺材旁边……擦着眼泪,然而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内心干枯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因此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学设计《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学设计 1一、教材分析《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

这个专题还有以反映战争灾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和《图片两组》。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优美文段,了解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说中关于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

2、难点:对本文的主旨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设计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对于肖洛霍夫,你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见教材P41 解释①,补充——《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一个人的遭遇》都是长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二、重点难点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三、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完全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二、课前检测字词三、整体感知1.问题设计: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索科洛夫)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整理出“我”所遭遇的主要事件及情感变化。

另外,对文章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做好标记。

【明确】遭遇从引文开始: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喜)——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悲)——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象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喜)——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悲)——找到小儿子(重点描写,让学生重点读——喜)——因车祸外出谋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

正因为情节的曲折,才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幸。

2.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明确】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课文内容与主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重的战争创伤。

教学难点: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含深情地朗读《请多看一眼》一文,过渡到课文的品读。

二、作者介绍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

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三、字词学习邂逅(xièhòu)狙击(jū)送丧(sāng)雏(chú)喃喃(nán )胳肢窝(gā)窒闷(zhì)着想(zhuó)模样(mú)唧唧喳喳(jījīzhāzhā)胡诌(zhōu)吝啬(lìinsè)如鲠在喉(gěng)哽咽(gěngyè)四、欣赏朗读默读课文,把握情节,复述索科洛夫的遭遇。

播放整篇小说的配乐朗读,整体把握全篇,接受情感熏陶。

五、布置作业1.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并找出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2.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苏联播放这篇小说时,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有多少人泪飞如雨啊。

小说节选部分也有几个与泪水相关的情节,请同学们找出来,研究一番,这样也许能帮助我们较好的解读这篇课文。

二、文本研习1.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1)学生回答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深重的战争创伤。

小说中对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创伤,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2.深刻的情感体验。

凡尼亚的遭遇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说明战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带来痛苦——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几幅图片一定把你们又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首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时至今日,这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今天让我们追随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脚步,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

二、走进作者(PPT显示)肖洛霍夫,苏联作家,生于俄罗斯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18年在中学读书时,因国内战争辍学,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14年间完成四卷本,小说引起多次争论,但仍获得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还发表《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和第二部,苏联评论界称他为“史诗作家”,作品被誉为“苏维埃时代的编年史”。

三、探索背景(PPT显示)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小说,小说节选部分写了索科洛夫从俘虏逃回后的经历。

四、整体感知1. 课文的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怎样的遭遇呢?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并找出情感起伏的词句。

(用最简洁语言概括)【PPT显示】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1)→妻女炸死(穿心的痛5)→找到儿子(喜气洋洋6)→儿子牺牲(埋葬欢乐10)→领养孤儿(轻松光明15)→【出来车祸(悲愁的心)24】五.文本研习小说中有很多哭泣的情节,1.第9节失去了儿子后,“我的阿拿多里的同志们,朋友们,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齐读,这是为什么?(1)学生回答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你应该去了解肖洛霍夫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苏联卫国战争”“柏林战役”等背景知识。

2、你应该品味小说的语言,推敲一些重要的语句,理解本文的叙述和抒情的特色。

3、你应该把握人物的形象:索科洛夫、凡尼亚、朋友家的女主人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你要能够走进他们,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

过程和方法:1、建议你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解读作品。

2、细节是读懂本文的钥匙,建议你预习时把文中生动感人的细节画下来,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研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战争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读了本文,你对战争有什么认识和思考呢?为什么当年德、日全民族走向疯狂呢?人类应作何反思呢?中东、非洲、中亚、台海等地区依然不能实现永久和平,人类如何才能阻止下一场战争悲剧的发生呢?2、索科洛夫失去了亲人,但他没有丢失的是什么呢?你应从主人公身上学习什么呢?二、作者了解、背景介绍、基础知识及内容研读见《阳光课堂》第30页三、相关链接:1956年我在《真理报》上读到这篇小说,当即被它深深感动。

我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到1945年战争结束,一直替《时代》周刊和《苏联文艺》月刊翻译有关战争的电讯、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对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印象深刻,关于苏联人民的英勇抗敌和壮烈牺牲,脑子里也留下不少难忘的场景。

但是,在读《一个人的遭遇》时,我的内心怎么也无法平静。

我立刻把它译成中文,译文很快就在《世界文学》上发表。

我在翻译时心情激动,一边擦眼泪,一边停下笔来。

书中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的形象鲜明地浮现在我眼前,他的故事一字一句都打动我的心。

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损失粗略估计超过四千万人,因此战后几乎家家餐桌上都留有一个空位子,摆有一副没人动用的餐具。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的景象。

索科洛夫的遭遇,是当年千百万苏联人的遭遇,具有普遍性。

战前他有一个温柔的妻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说过着美满的生活。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学设计 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品味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内心活动,分析作品主旨(3)、学习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了解双层叙事结构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准确把握索科洛夫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2012年底,中国文坛上迎来了“破天荒”的喜事: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同学们知道他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人”的?评委会的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自己说辞:表现了苦难。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习的《一个人的遭遇》是个怎样的文本呢?同样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手。

同样是表现苦难的。

二、初步解题意图:从题目入手,梳理故事情节。

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明确:索科洛夫追问:索科洛夫的身份?明确:红军——农民——工人——战士——战俘——?谁知道“遭遇”的意思的?遇到的事情(多指不幸的)索科洛夫的故事?“引文”部分的遭遇:十月革命参加红军;大饥荒时失去双亲;复员后务农做工,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卫国战争时离家参战;1942年受伤被俘,逃跑被抓;俘虏少校,成功回到部队。

“正文”部分的遭遇:逃回部队——收到妻子和女儿死讯——找到儿子阿拿多里——儿子牺牲——在乌留平斯克认识新儿子凡尼亚——遭遇车祸——到卡沙里谋生。

三、分析人物形象伴随这种种遭遇,索科洛夫的心理状态怎样的?请依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1.逃回部队<p1>(“我出来的时候,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受到过人的待遇”)——喜。

“激动极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剥夺2.家破人亡<p3-5>(“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了一团,怎么也松不开”“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悲。

3.找到儿子<p6>(“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喜。

憧憬着和儿子一起生活的美好图景,说明对和平的向往。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与讨论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目标
《一个人的遭遇》是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节选部分通过讲述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家破人亡的悲剧,控诉了德国法西斯战争的罪恶。
索科洛夫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伤痛,而和平则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追求。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时代背景
作品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光辉,呼吁人们珍视和平,反对战争。同时,通过对战争中的道德困境的探讨,引发人们对战争伦理的深入思考。
历史意义
东方战争文学特点
注重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强调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如《铁道游击队》、《红日》等作品。
西方战争文学特点
更多关注战争中个体的命运和心理变化,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如《永别了,武器》、《飘》等作品。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苏联作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作者简介
课文背景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PPT演示、视频播放、音频朗读等。
教学手段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梳理
小说通过主人公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的经历,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深重苦难。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知识拓展与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入刻画,展现了战争对人类的深远影响。
《战争与和平》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案

2.在最后一段中,凡尼亚的挥手为 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仿佛有一只柔软 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 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不想让孩 子看到眼泪?
Hale Waihona Puke ①是种心痛的感觉。②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 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 难,不理解别人的怜悯与同情,挥动着 的“小手”触动了有良知者的悲悯之心。 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示出战争 的罪恶与残酷。“我”之所以不想让孩 子看到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 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孩子知 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
1.面对这些遭遇,他的心理、情感有何 起伏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 激动极了 成功逃亡 喜气洋洋 轻松光明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儿子牺牲 心似断裂 出车祸 悲愁的心
妻女炸死 穿心的痛
2.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 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 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 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 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他是一个勤劳、朴实,平凡、普通的俄 罗斯人。勇敢、刚强,有自我牺牲的爱 国主义精神。有着坚韧的信念,不屈不 挠的意志。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 同情心的人。
3.从《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出, 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在向世 人诉说什么? ①用平实的语言勾起人们的回忆, 让人更关注战争剩余下来的人,更关 注普通人,更关注失去生活能力的人
②赞扬了人类的伟大与坚强,弘扬
了爱的主题 ③在平实的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内 涵,在美与丑,爱与恨的边缘展现出 了对战争的憎恶。

chú dān gē zhōu gěng
埋怨 mán 吝啬 lìn sè
胡诌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第一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理解“一个人”的含义及他的典型意义。

2、理解人物在战争中的遭遇,对肉体及心灵造成的巨大灾难,从而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刻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二、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196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文本研习:1、解题:(在预习的基础上加以探讨,有助于对本文主题的把握)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指谁?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单纯的一个人?他的典型意义表现在哪里?(他代表了哪些人?在文中能找出那些人吗?)明确:一个人指索科洛夫,但并非指单纯的一个人,他是一位在战争中挺过来的一个人,但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的一个人,这样的人几乎在苏联的每个家庭中都存在着。

(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的重要篇章,苏联人以每个家庭牺牲一个成员的残重代价,打赢了这场战争)在文中还有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那位复员的残疾的老朋友,还有在战争中丧失双亲的小孩子凡尼亚。

尤其是索科洛夫与凡尼亚两人的命运,基本相象,两个合二为一的共有的命运,体现了“人的命运”,俄罗斯人民的命运。

在索科洛夫身上有着三种朴素而又珍贵的品质:对战争及苦难生活表现出来的坚毅;在战俘营中维持着一个普通战士的尊严;在残酷的战争中并未使他心灵枯竭,反而让他的心灵更加高贵与温和。

语文拓展模块《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

语文拓展模块《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是作家肖洛霍夫于1956年创作的连载短篇小说。

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带来的创伤。

在切入点上,本文与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不同。

我把本课的教学任务设定为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两项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我从索科洛夫的遭遇和他的内心活动描写入手研习,由浅到深设计问题展开。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的罪恶有具体认识,理解人类的和平愿望;2、与文本展开对话,品味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深重的战争创伤。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很到位,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创伤,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2、深刻的情感体验。

凡尼亚的遭遇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说明战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带来痛苦。

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体验法,语言品析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在把握文本内容、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再现作者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导入1956年的最后一天和1957年的第一天,世界文学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当时苏联的《真理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作家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一经刊出,就被市民抢购一空,很快就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一个人的遭遇》究竟为何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力量。

二、速读,概述内容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把他的遭遇概括出来,并且找出相应的情感起伏的语句。

明确: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兴奋急切〉――家破人亡〈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儿子牺牲――找到小儿子――因车祸外出谋生师小结:正因为情节的曲折,才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幸。

高一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高一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高一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教学重点:深重的战争创伤。

教学难点: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法研究: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苏联播放这篇小说时,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有多少人泪飞如雨啊。

小说节选部分也有几个与泪水相关的情节,请同学们找出来,研究一番,这样也许能帮助我们较好的解读这篇课文。

(学生查找,明确)二、文本研习1.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1)学生回答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2)索科洛夫经历了许多苦难,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说来,并找出情感起伏的词句。

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来车祸(悲愁的心)】(3)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归来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

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啊!可是——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1)学生回答:同情孩子;身世相同;……(2)有的时候,评论的文字相对于优秀的作品来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还是读一读哪些震撼人心的文字吧。

指名读15、16两段。

学生还可以找出感动自己的文字阅读。

(3)凡尼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激动和狂喜?明确: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

(4)索科洛夫的哪些举动同样让人感动?指名读18、19两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11
〖必修二〗〖原创〗《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作者/会员名〗buzhoushan〖Email〗dabuzhoushan@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上)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
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
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
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教学重难点: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引:回顾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
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跟
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
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二、这篇小说发表
于1956年,当时战争结束已经10年。

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这篇小说。

小说节选部分写的是索科洛夫从
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

卫国战争时期,共有700万苏军
官兵被俘,备受虐待与屠杀,而即使逃归,也不受信任。

索科洛夫的经历有一点例外,是因为他不但在战俘营坚
持了斗争,而且机智地俘获了德军少校,押送他回到苏
军阵地。

在俘虏营,他每天都想逃回来,可是当他逃归
并开始平民的生活后,才更深切地体会到战争留给他的
创伤。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情节本文的
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
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
伍――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

“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
吃不下了。

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
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
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
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

索科
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

我的眼前一
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 但是他还是想回家看一看。

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
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

索科洛夫的
心情――“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

”)――把希
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战斗中成长,当上了大尉,索科洛夫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
生活。

然而,他等来的是儿子牺牲的消息,而且是战争
结束的那一天。

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

“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索
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
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
断裂了……”)――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

索科洛
夫的心情――他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解疲劳,也和他试图
忘却人生不幸有关。

)转折也就在此时出现:索科洛夫领养了孤儿凡尼亚。

――巧遇凡尼亚领他当儿子,立刻变
得轻松和光明些了(“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
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
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的
心情――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

他的全部希望,似乎
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
全部意义。

)――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

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

这就是索科
洛夫的全部生活。

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
夫是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
灵世界――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不能忘怀)以上曲折的情节,突出表现出人物命运的不幸。

一、小结与作业
板书设计: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逃出集中营,回归队伍
家破人亡在远离故乡的德国的“二战”中土地上埋葬
了最后的“我”的祝愿找到儿子,憧憬未来欢乐与希望和心愿:经受儿子牺牲一切,及时转过脸去领养孤儿凡尼亚“二战”后心被忧愁压得意外车祸,外地
谋生像石头一样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下)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
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教学重难点: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
过程:一、文本研习: 1、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
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
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

他忠厚朴实,在苦
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2、阅读本
文可知: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
为什么?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
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

两个饱受战争
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
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
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
言语来形容!洲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
要不它简直要被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一索科
洛夫此刻像是又找到了家和亲人的感觉。

他的个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
存的全部意义。

一次意外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
生活。

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

这就
是索科洛夫讲述的全部生活。

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
难的索科洛夫是个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
道出了他的心灵世界。

为什么他的心会“收缩和绞痛得
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为什么会想到“我
怕有一天会在睡着的时候死去,把我的小儿子吓坏”?
为什么他会“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整
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战争就是这样带给一个普
通人如此不幸的遭遇,而在苏联,在全世界,这样的家
庭又有多少! 3、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请结合具体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索科洛夫这样做是出于同情和爱。

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具体描写见教材) 4、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读懂了索科海味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
字的震撼力。

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

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
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
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
东女人为什么哭。

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

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我”不
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
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
些童心。

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
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
他们不再经历战火……二、本文写作特点:小说采用第
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叙述语言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

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直抒
胸臆,袒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闪烁着口语的智慧。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

如从俘虏营逃回后得
到家破人亡的消息,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
的枪弹下,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
了事故等等,突出表现了人物命运的不幸。

三、作业板书设计:
本文特点:第一人称,语言叙述个性色彩强烈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在线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