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改革趋势和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析新形势下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析新形势下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革,银行业监管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银行监管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和完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1. 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监管手段不够多样化、监管责任不够清晰等。

银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银行业务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而监管制度的体系并没有随之完善。

存在监管盲区和漏洞,导致监管的缺失和不足。

监管手段不够多样化。

目前的监管手段主要依靠法规、政策等硬性手段,而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下,这些手段往往不够灵活和适应性,导致监管效果有限。

监管责任不够清晰。

在银行监管中,存在多部门、多层级的交叉监管,监管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导致监管效率低下、责任不清晰和监管漏洞。

2. 完善银行监管体制的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银行监管体制。

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

需要完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环境,从而使监管制度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适应银行业务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多元化监管手段。

加强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在监管中的应用,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可以引入市场化、自律性等监管手段,增加监管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健全监管责任体系。

在监管责任方面,需要明确各部门、各级别的监管责任,建立统一的、协调的监管体系,减少监管冗余和监管漏洞,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

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监管制度和经验,使监管更加国际化、开放化,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

浅谈跨国银行的监管

浅谈跨国银行的监管

内容提要自从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世界金融一体化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之跨国银行就是适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跨国银行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各国金融监管带来了复杂的局面。

传统的由一国对跨国银行进行监管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跨国银行发展的形势,这就要求各国在对跨国银行的监管方面进行良好的国际合作。

母国和东道国都对对跨国银行进行监管,其中,东道国的监管较母国的监管一般更为严格。

目前,发达国家对跨国银行的监管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管理、所有权管理、业务经营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四个方面。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对跨国银行监管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巴塞尔委员会”。

“巴塞尔委员会”所颁布的一系列关于跨国银行监管的文件统称为《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是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该协议的一些规定。

目前,我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水平比较低下,我们应当在法律问题上以发达国家的制度为借鉴,在技术问题上采用《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建立起完善的跨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并建立起专门的跨国银行监管机构。

从而提高我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水平。

保障我国金融业的稳健、有序的发展。

SummarySincethesixtiesofthe20thcentury,especiallytheeighties,theerathattheinternationaleconomyhasenteredandglobalized,thefinanceoftheworldintegratesoneoftheimportantcharacteristicsthatistheeconomicglobalizationoftheworld.Whilethedevelopmentofthetransnationalbankbringsthepositiveroletointernationaleconomy,hasbroughtthecomplicatedsituationtofinancialsupervisionauthoritiesofvariouscountries.Thetraditionalmodebysinglesupervisionofregisteredplaceofthebankcan’talreadymeettheformofbanking’sdevelopment,thishasputforwarddemandforenteringinternationallingcooperationforthesupervisionofthetransnationalbank.Tothesupervisionofthetransnationalbank.mothercountrysupervisionandsupervisionofthehostcountryarea11importantcomponents,amongthemthesupervisionofthehostcountryisparticularlyimportant.Buttheprerequisiteofeffectivesupervisionofthetransnationalbankistheorganiccooperationbetweenthehomecountryandhostcountry.Atpresent,Therearemanytospecialization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whichthetransnationalbanksupervisedintheworld.themostimportantoneofthemis“Baslecommittee”.Aseriesoffilesthatthiscommitteeissuesarereferredtoas“theagreementofBasel”.“agreementofBasel”isthemainfilesupervisedtothetransnationalbank,itsnormisadoptedextensivelyforcountriesa11overtheworid.Atpresent,thesupervision1eveltothetransnationalbankofourcountryisrelativelylow,weshouldusethenormsoftheexperienceofthedevelopedcountryand‘‘agreementofBasel”ofadoptionforreference,perfectthelawsandregulationsthatourcountrysupervisestothetransnationalbank.Meanwhile,shouldalsosetuptheregulatoroftransnationalbankofspecialization,Thuscarryoneffectiresupervisiontothetransnationalbank,soastoensurethesanedevelopmentofthefinancialcirclesofourcountry.序言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急剧增长,世界经济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交织在一起,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

浅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制的几点思考

浅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制的几点思考

() 3 监管主体 的法定权责之构造存在诸 多不足 主要有 以下几
国银 行监 管法制体 系的初步形成 。这两部大法成 为我 国银行监管 个方面 :①立法对 法定监管主体——中国人民银 行的监管职权之 ②法律对人 民银行行使监管职权 的保健 法制体 系的核心 。与此同时 还有一系列的法规 和人 民银行制定 规则过于宽泛和原则化 ; 的金融规章涉及 了银行监管 问题 。 比较重要的行政法规有 :《 储 机制构造 上不健全 ; ③法律法规对人 民银行 工作 人员的业务素 质 蓄管理条例》 借款合同条例》等 。金融规章则更 为繁 多 :《 、《 金 及违反 法定程序或 滥用权 力的监督 未能明确要求。 融机构管理规定》 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等 。从形式上看 ,我 、《 () 4 监管法制在构建.运用监管手段和方法上有缺漏 。 我国两
和方法上都需要有突破 性的变革 其趋势是监 管渐趋放松 监 管
的有效性不断得到加强。WT O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国民待遇原则 .
年逐步开放金融市场 的入世承诺 在开放市 场 2( 9 第一款 ) 2 3 4 8 9 .6 .6 .6 .6 .6 条等条款 都与 《 商业银行法》 根据我国做 出的 5 必然要求监管的国民待遇原则与之相 匹配 。 的有关规 定相重复 。再如 银行业务管理 规章 之问重叠也甚 为严 上逐渐实现国 民待遇 重。19 年 1 1 7 2月 日起施行 的 《 9 支付结算办法》大量直接照搬了 《 票据法》 票据 管理办 法》 的规定。 、《 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存在 的上述 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 首先 缺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效益理念 ,使得行政 法规或规章相 二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制的几点建议
管制 度 ,使 之 符合 新 形 势 的 发展 。

加入WTO后对银行业监管的几点思考

加入WTO后对银行业监管的几点思考

例 的 现 代 银 行 监 管 体 系 ,成 为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亟 待 解 决 的 重
要 课 题


国 际 银 行 监 管 发 展 的 新 趋 势
定 相 应 的 监 管 法 规 和 操 作 指 引 , 范 业 务 发 展 , 免 银 行 在 规 避 金 融 衍 生 产 品 交 易 、 网络 化 银 行 业 务 和 投 资 银 行 业 务 等 创 新业务带 来高收 益的 同时伴随着 高风险 的发生 。
杏 与 非 现 场 检 查 结 合 , 参 考 外 部 审 计 师审 计 资 料 。银 行 要 并 及 时 披 露 信 息 和 经 监 管 当 局 批 准 的 财 务 报 表 和 报 告 ,接 受 社 会 公 众 的 监 督 :通 过 以 上 监 管 架 构 . 银 行 进 行 全 方 位 、 对 多 角 度 监管 =
( ) 调 审 慎 性 监 管 , 标 准 要 求 三 强 高
经 济 金 融 全 球 化 迅 猛 发 展 ,信 息 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以 及
国 际 银 行 业 的 巨 大 变 化 , 国监 管 当 局 的监 管 理 念 、 管 方 各 监 式 与 手 段 都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现 出一 些 新 的 发 展 趋 势 : 呈 ( ) 管 理念 的重 心 由 管制 向监 管转 移 , 现 在 监 管 一 监 体
外 资 银 行 不 断 向 我 国 各 地 渗 透 . 行 结 构 将 趋 于 复 杂 , 可 银 并 能 呈 现 出 混 业 经 营 的 发 展 趋 势 , 这 不 仅 对 正 处 在 金 融 体 制
转 轨 时 期 的 国 内银 行 业 造 成 巨 大 的 竞 争 压 力 , 同 时 也 给 我 围 的 监 管 部 门 带 来 前 所 未 有 的挑 战 :因 此 , 管 部 门 监 管 能 监 否 及 时 调 整 监 管 思 路 . 定 既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 符 合 国 际 惯 制 又

浅析新形势下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析新形势下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析新形势下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监管体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新形势下,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监管规则的不完善、监管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清、监管手段的单一、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体制,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监管规则不完善在新形势下,银行业务形式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监管规则也面临着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银行监管规则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监管规则的制定不够及时、监管规则的适应性不足、监管规则的执行力度不够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善监管规则:一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跟踪金融市场的动向和风险变化,及时制定和更新监管规则;二是加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评估和审查,提高监管规则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约束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经营行为;三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监管规则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二、监管机构功能定位不清目前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中存在多家监管机构并行的情况,监管机构之间的功能定位不清。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监管职责分散、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不足、监管效果打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对监管机构进行整合和优化,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实现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和效果。

可以通过建立“金融委员会”等综合性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金融市场的监管工作,提高金融监管的一体化和综合性。

三、监管手段单一目前我国的银行监管手段主要依靠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监管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

在新形势下,监管手段的单一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市场的监管需求,也难以有效应对金融市场的复杂变化和风险挑战。

为了完善监管手段,可以考虑引入市场化监管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自律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浅析国际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我国金融监管完善完善金融监管建议

浅析国际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我国金融监管完善完善金融监管建议

浅析国际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我国金融监管完善完善金融监管建议一、国际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就是金融当局或者管理机构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督与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者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的总和。

二、监管国际金融创新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各国的金融自由化都表现为金融立法改革,但是从本质上说,金融改革是不全面的,充其量是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已经变化了的事实而己,缺乏总体筹划。

结果,源于金融创新的各国金融立法改革引起了更为严重而广泛的金融危机。

(一)国际金融创新监管法律的空缺――国际社会缺乏统一监管合作的法律机制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很多巨额资金的流动并不经过银行,而是通过资本市场的渠道。

这些流动额既缺乏信息,也缺乏法律监督。

金融创新加快了国际资本流动,容易触发金融危机。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资本流动己经成为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宁的主要因素,因为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经常产生严重影响。

金融资本的全球一体化,推动了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每一次的金融创新失败波及到其他国家,甚至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

加强国内各市场之间、各国之间的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各国对跨国合作共同监管金融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没有形成全球对金融创新的合作监管法律机制,更谈不上建立全球统一的监管体制。

(二)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跟不上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金融创新划分若干类别,但几乎每一份交易合约都是不相同的,由于其随即性强、组合能力强、新的创新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现有的法规很难对它们进行严格而清晰的界定,监管措施和法律条文难以跟上这么快的变化,因而很难做到统一监管。

法律具有稳定性,从另一种角度阐释即具有滞后性,法律从酝酿制定到颁布再到一经制定非经法定程序不能任意修改,本身就有一个周期,这决定了法律一般落后于金融创新过程。

银行监管新规

银行监管新规

银行监管新规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监管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并确保金融服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银行监管新规。

1. 背景介绍在引入银行监管新规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背景情况。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暴露出监管的漏洞和缺陷。

一些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投资行为和违规操作导致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迫切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以减少金融风险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2. 基本原则新的银行监管新规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2.1 风险管理和控制原则银行监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防范各类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业务运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2.2 资本充足原则银行监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3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原则银行监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向市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

这有助于降低不对称信息对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金融机构的声誉。

3. 主要内容根据各国不同的金融市场和监管环境,银行监管新规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通常包含在新规中的主要内容:3.1 资本要求新规对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以确保金融机构在面临风险和损失时能够承受得起。

包括对资本充足率、资本构成和资本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3.2 风险管理要求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2024年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

2024年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

2024年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
在制定2024年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时,应充分考虑全球经济环境和本银行的实
际情况。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市场研究:深入分析全球经济形势,特别是对重点区域或行业进行深入研
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以确定潜在的业务机会和合作伙伴。

2.产品创新: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国际业务产品,提
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例如,推出新的贸易融资产品、外汇交易产品
等。

3.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国际业务运营效率,如利用区块链
技术简化贸易流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

4.风险管理:在国际业务中,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
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降低业务风险。

5.合作与联盟:与国际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
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共同开拓市场,提高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6.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业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专业知识和
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7.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
化、专业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8.监管合规:加强对国际金融监管政策的研究和理解,确保业务合规,降低
合规风险。

9.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国际业务运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制
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以上发展思路的落实,有望推动银行国际业务在2024年的稳步发展。

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概述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银行的监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如何提高银行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目前银行监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监管手段落后。

当前,大部分银行监管机构仍然采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即基于规则的监管方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银行监管需要更加灵活、智能的监管方式。

例如,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银行的财务、业务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2、监管职能分散。

在我国,银行监管职能被分配给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等多个部门。

这样导致了监管职能过于分散,其监管效率和成果也难以得到保证。

3、监管规则过于复杂。

监管规则通常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补充,但由于各监管机构监管规则不完全统一、考虑角度不同等原因,导致监管规则越来越复杂,很难让被监管的银行完全遵守。

4、行业监管不够强化。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其监管环节应该同步加强,但很多情况下,银行部门所面临的监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针对不同领域监管的不充分,导致金融风险控制能力不佳。

二、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更新监管手段。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基于数据智能分析和监测的监管体系,提升对银行的动态监测能力,实现对银行业务全流程的实时监管。

2、加强监管部门协调。

建立“统一的银行监管机构”,将银行业的主要监管职能集中在一起,统一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职能的一体化协同作用。

3、简化监管规则。

监管规则应该精简、合理化,通过对当前监管框架的完善,简化监管手续,缩短监管反馈周期,为银行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监管手段。

4、强化行业监管。

各监管部门应更加依托建设银行行业的核心基础服务,通过流程持续优化、结构性改革等方式,改善监管环境,促进行业标准化和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总结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化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银行监管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监管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银行跨境风险监管改革对策建议

银行跨境风险监管改革对策建议

银行跨境风险监管改革对策建议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建立协调一致的监管框架,对系统风险和系统重要性跨国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以预测、避免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虽然各国都普遍认识到跨境监管合作的重要性,但建立这种监管机制将面临政治和监管实践上的诸多困难。

目前,许多国家和多边国际金融组织仍在为协调跨境监管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任重道远。

一、跨境风险监管的模式与困难(一)跨境风险监管模式。

当前,国际上跨境风险监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超主权模式(普及主义①),其特征是对于跨国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处置和清算存在统一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存在一个超国家的监管机构作为监管主体;对于跨境风险监管的责任分担原则,存在一个效力上优先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进行规范;对于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存在一个事先约定的、可靠的机制进行协调。

“新欧洲模式”就是朝着这种模式的方向进行努力的,但是这种模式存在政治上的困难,举步维艰。

二是栅栏原则模式(属地主义②),其特征是跨国金融机构在本国设立的机构应为本国注册的独立法人(不能以分支机构形式实现公司的跨国经营);限制金融机构将关键系统或关键职能进行跨境外包;董事会成员(至少部分成员)的居住地应为本国;限制本国经济实体与跨国集团成员之间进行交易等。

这种模式带来了效率上的损失,但目前受利益驱使和政治妥协,跨境监管倾向于该模式。

(二)跨境风险监管的主要障碍。

一是信息交换方面的障碍。

包括尚无明晰的法律框架;信息泄露造成市场剧烈波动的担忧;被监管者采取转嫁风险的“对策行为”造成零和博弈结果的预期;各国达成的谅解备忘录缺乏强制力,等等。

二是政策协调方面的障碍。

包括各国对监管部门的授权无法支持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跨境合作;在跨境风险监管责任的分担上,各国之间存在国家利益的冲突;尚不存在一个超国家的法律框架来协调监管合作,等等。

(三)当前跨境银行危机管理框架中存在的不足。

2021年年银行监管新规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年年银行监管新规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年年银行监管新规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银行监管的重要性(一)银行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现代经济中,在一国或整个世界经济范围内,银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观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经济决定银行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

(二)银行是金融活动中枢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信贷收支、外汇收支、现金收支和结算中心,是国民经济活动的资金枢纽和神经中枢;金融运行情况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晴雨表,透过金融现象,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趋势。

银行业的风吹草动,都会因涉及各行各业的利益,而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神经。

(三)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危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测和驾驭,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

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发生过严重的金融风险和危机,这些国家为解决金融问题所直接耗费的资金高达3000多亿美元。

二、我国在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不全面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纷纷登陆,这使得银行监管的复杂性较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时期大大增加。

由于自身的发展受限及缺乏现成的经验可循,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中存在很多弊端,主要问题有:1.监管意识薄弱、封闭,监管人员专业水准不高。

金融监管意识的薄弱、封闭是长期以来封闭型的金融体系造成的。

整个金融服务业的市场是封闭的,资本的流入流出都需要专门的外汇管理部门审批,银行经营管理多受各级政府干预及控制,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形同虚设,监管人员素质和水平也无法得以提升。

2.监管体制和手段落后。

从理论上说,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市场约束条件下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政府监管系统和社会监督体系。

但目前这三个体系均存在问题:监管职能向人民银行过度集中,目前全国合计近4.3万家银行或准银行的金融机构全部由银监当局负责监管,造成人民银行总行监管工作的严重超负荷,降低了监管的效率。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维稳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1. 发展现状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经历了从国内监管到跨国监管的变革。

过去,国际金融监管主要依靠各国自身监管机构,无法有效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活动。

这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的爆发。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加强协调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监管架构。

2. 国际合作与机构在国际金融监管中,国际合作与机构是关键要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援助和金融支持等方式,协助各国改善金融监管体系。

同时,各国之间也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加强合作,形成跨国监管网络。

3. 新兴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挑战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兴技术和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产生了挑战。

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不断扩大,这为金融活动和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和效率,但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监管难度。

因此,国际金融监管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新兴领域,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技术标准。

4. 数据共享与监管合规数据在金融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多个司法管辖区和隐私保护的要求,数据共享仍然是一大挑战。

然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跨国合作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建立跨境数据共享框架和机制,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

此外,合规方面的监管也日益受到关注,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等非法行为。

5. 金融监管的未来趋势未来,国际金融监管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技术监管。

金融机构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将成为监管的核心关注点。

监管机构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市场风险和违约风险等进行监管,并加强监管科技的应用,以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速度。

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及措施

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及措施

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及措施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用体系的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国际业务正逐渐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利润来源。

本文将从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银行在国际业务上的思路和措施,以期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国际市场的机会与挑战1.1 机会国际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多样的需求,通过开展国际业务,银行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另外,国际业务还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挑战然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法律法规不同,文化背景各异,这些都给银行的国际业务带来了挑战。

同时,外汇风险、政治风险等也是银行在国际业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2. 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思路2.1 本地化服务在开展国际业务时,银行应该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当地文化和习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本地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抓住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是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银行应该关注新兴市场的发展动向,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入和开拓,争取在这些市场占据先机。

2.3 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是银行在国际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银行可以通过引入新的金融科技、结合当地需求设计新产品等方式,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竞争力。

3. 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措施3.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开展国际业务时,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外汇风险、政治风险等的监控和防范,确保国际业务的安全稳健。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撑,银行应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招聘和培养具有国际业务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员工,提高银行在国际业务中的竞争力。

3.3 加大市场投入市场是银行国际业务的重要载体,银行应该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投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

结语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找准市场定位,加强风险管理,加大市场投入,才能在国际业务中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银行监管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它通过对银行运营的监管与控制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然而,在实践中,银行监管并非完美,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监管标准不一、监管手段单一、监管水平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一、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1. 监管标准不一由于各国的法规和政策不同,导致银行监管标准存在差异。

有些国家的监管标准更为严格,而有些国家则相对宽松。

这种不一致的监管标准会使得金融机构往监管标准不严格的国家转移资金,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的传播。

2. 监管手段单一银行监管手段主要包括监管规定、审计、许可证等。

然而,这些手段并不完全能够覆盖所有的银行活动。

尤其是针对涉及跨国资本流动的金融活动,有一些单一的监管手段并无法完全控制风险。

3. 监管水平不足由于银行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银行监管需要不断升级和提高。

但是,当前一些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水平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金融风险。

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监管缺失等问题。

二、解决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 加强监管标准的一致性为了解决银行监管标准不一的问题,各国应相互学习,加强协调,逐步实现标准一致。

可以通过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提高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等手段来实现。

2. 创新监管手段针对银行监管手段单一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

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建立跨国监管协调机制等方式,提高监管手段的效力和适应性。

3. 提高监管水平提高银行监管机构的水平,是解决监管水平不足的关键。

可以通过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更新,完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水平。

三、结语当前,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而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任务。

只有在加强国际协调的前提下,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银行监管机构的职能,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国际金融监管变革及其对中国保险监管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变革及其对中国保险监管的启示

金 融 体 系脱 离 为 实 体 经 济 服 务 的发 展 定 位 , 乏 实 体 经 缺
济 的有 力 支撑 , 会 逐渐 演 变 成 投 机经 济 和泡 沫 经 济 。 就 危
机 发 生 前 , 美 等 国 金 融 领 域 大量 的创 新 活 动 和衍 生产 欧 品杠 杆 效 应 积 聚 了 巨 大 的 资 产 风 险 , 上 西 方 社会 长期 加
切 关 注 后 危 机 时 代 的 国 际 金融 监 管 改 革 演 变 趋 势 , 以形
因 素 , 终 诱 致 风 险失 控 、 机爆 发 , 最 危 给全 球 经 济 金融 体 系带 来 巨大 冲击 。 此 过 程 中 , 在 金 融 监管 体 制 的 缺 陷 及金 融 创 新监 管 的缺 位 成 为 了各 方 指 责的焦点。 为此 , 国 政 府 和 国际 组 织 纷 纷 进 行 反 思 , 各 并 在 2 0 年 4 “ 0 敦 金 融 峰 会 ” 掀 起 了 波 澜 壮 阔 的 09 月 G2 伦 后 监 管 改革 大 幕
。 一、 金融 危 机 的 根 源及 各 主 要 经 济体 金 融 监管 改革
措施
此 次金 融 危 机 主 要 源 于欧 美 等 国 的金 融 体 系 和 实体
修 订 会 计 准 则 等 . 成 立 逆 周 期 资 本 监 管 作 组 和 宏 观 并 审 慎 工作 组 , 以加 强逆 周 期 资 本监 管 和宏 观 审慎 监 管 。 国
低 储 蓄 、 消 费 的发 展 模 式 难 以 为 继 , 得 金 融 运 行 与 高 使 实 体 经 济 渐 行 渐 远 。 时 , 段 时 间 以来 , 美 国家 的部 同 一 欧
分 金 融 机 构 盲 目追 求 业 务 规 模 、 合 经 营 , 致 主 业 不 综 导 突 出 , 心竞 争 力 下 降 , 种 风 险 被 成倍 放 大 并 在集 团 内 核 各

银行监管政策变动解读了解最新的监管要求与趋势

银行监管政策变动解读了解最新的监管要求与趋势

银行监管政策变动解读了解最新的监管要求与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行业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而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动对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最新的监管要求与趋势对于银行的决策者和从业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银行监管政策变动进行解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当前的监管要求与趋势。

1. 介绍银行监管政策的背景和意义(200字)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经营和稳健的运营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和风险的存在,银行业在运营过程中容易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规范银行业运营,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银行监管政策。

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动可以影响银行的经营策略、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等方面,因此了解最新的监管要求与趋势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2. 解读最新的监管要求(400字)最新的银行监管政策要求银行在多个方面进行合规管理。

首先是风险管理方面,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定量化和综合化管理。

其次是资本充足方面,银行需要保持足够的资本水平以应对各类风险。

同时,要求银行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

3. 分析监管政策变动的趋势(400字)近年来,银行监管政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变化。

首先是趋向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风险也相对增加,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银行业务的监管力度,以防范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其次是趋向更加综合的监管方法。

传统的银行监管主要关注资本充足、合规运营等方面,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成熟,监管机构也开始注重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兴风险的监管。

此外,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政策时也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

4. 对银行的影响和应对策略(300字)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动对银行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考验与应对

我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考验与应对

我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考验与应对加入WTO后我国银行监管面临的主要考验(一)监管方式的改进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目前的行政监管方式仍存在着诸多隐患,很难适应加入WTO后复杂的金融监管环境。

首先,银行监管重现场监管,轻非现场监管。

在目前的银行监管中,监管机关往往运用人海战术,依赖查账去发现问题,这样既增加了监管成本,又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创新。

其次,缺少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

从银行本身来说,内控机制的健全和有效发挥作用既有利于促进银行机构的业务创新活动,又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

但我国银行目前的内部监管多流于形式,缺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同时也缺少行业自律组织的配合。

面对外部市场力量的冲击,很难具有竞争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三,社会监管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的力量。

在美国等金融监管较成熟的国家,外部审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力量。

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却刚刚起步,在银行监管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仍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如现行的审批制要求各金融机构每开设一种金融业务都要报上审批,这种形式大于意义的监管方式既限制了银行业的发展,又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显然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形势。

(二)监管模式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银监会已正式成立,就是说,央行原有的对银行监管的权力将交给银监会,这样,银行、证券、保险——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将最终完成。

客观地说,此举在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无疑是一次重大进步,它将为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也是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恰当之举。

不过,从长远来看,成立银监会是不是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还不成熟的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种种深层次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因为在国际上,混业监管已成为金融业的主流趋势,银监会所扮演的只能是一个重要的过渡角色。

它只是完善了分业监管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稿】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改革趋势和几点思考王兆星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和确定的改革方向,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其基本逻辑是通过重构金融监管框架和机制,修复引发危机的“断层线”,尽可能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并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和破坏性。

迄今为止,以抑制系统性风险累积和扩散为核心,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III框架下推出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监管新规则,金融稳定理事会出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和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影子银行监测体系和监管安排等一系列监管新标准。

一、危机发生后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改革进展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体系的一系列薄弱环节,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支持资产增长的高质量资本工具严重不足;信贷过度增长,同时信贷标准放松和风险定价过低;金融机构间关联度和风险集中度过高,系统性风险高企;相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较为薄弱,流动性资产缓冲不足;顺周期性导致银行在危机时缺乏必要的放贷能力等。

为弥补这些问题所暴露出的监管框架中的根本性缺陷,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启动了本轮金融监管改革,以重塑监管框架,其目标是:一方面,强化监管最低标准,降低金融机构倒闭的概率;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减少金融机构倒闭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在上述两方面的改革中充分体现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新思维。

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框架,虽然在资本充足率分母的计算上仍基本沿用第二版巴塞尔协议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框架,但在以下方面大大强化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一是在资本充足率的分子方面增强了银行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对合格资本工具提出更严格的标准;二是显著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并明确增加了宏观审慎维度的监管要求,引入了2.5%的储备资本要求、0-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额外的资本要求,以应对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

同时,该框架引入了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监1 王兆星,经济学博士,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本文为作者专业思考,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

管标准,与资本监管标准相互补充,其中:杠杆率指标用未经风险调整的表内外资产加总之和替代风险加权资产来衡量资本充足程度,有助于抑制模型风险和风险计量的顺周期性,扮演着资本充足率底线的角色;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填补了危机之前国际上缺乏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定量标准的空白。

2011—2012年期间,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框架,主要包括:一是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论,涉及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五个方面12项评估指标。

二是按照系统重要性程度不同,分组适用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以确保其具有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

三是提出强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有效性的一整套措施。

四是建立有效处置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基本框架。

2012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的12条原则,包括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论和附加资本要求等内容。

2015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2012年以来,巴塞尔委员会陆续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相关内容的修订和补充版本,包括:在监管标准方面,发布了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监管框架的最终文本和信息披露要求;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面,发布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中央交易对手风险暴露、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银行投资基金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新规则;在信息披露方面,发布了资本工具构成信息披露模板、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框架的第一阶段修订稿;在风险集中度方面,发布了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框架;在保证金方面,巴塞尔委员会与国际证监会组织联合发布了非集中清算的衍生产品交易保证金监管规则。

这些规则将于2016—2019年期间陆续开始实施。

除量化监管标准之外,巴塞尔委员会还发布了一系列监管原则和监管指引,内容涉及稳健薪酬做法、银行风险加总和报告原则、资本规划指引、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监管联席会议指引、银行公司治理原则、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信息披露指引、识别和处置脆弱银行指引等。

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还正在研究资产分类和处置的审慎性、并表监管、压力测试、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并将发布相关指导性文件。

2011年以来,银监会借鉴后危机时期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改革成果,并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新的监管规则,包括:商业银行稳健薪酬指引、资本管理办法及其后续补充政策、杠杆率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信息披露要求等,顺应了国际银行监管规则的改革趋势,也大体遵循了全球统一的实施时间表。

其中,《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顺利通过了巴塞尔委员会的国际评估,后续还将接受系统重要性银行和流动性风险监管方面的国际评估。

二、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趋势性特征从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当前改革进程和下一步改革规划来看,近些年的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呈现出以下特征和趋势:(一)大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监管不仅要关注单家金融机构的风险,而且要关注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

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由于金融体系部分或全部受到损害导致大范围金融服务中断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的共识。

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12月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不仅在微观审慎层面强化了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而且在宏观审慎层面从时间维度和跨业维度加强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时间维度关注的是系统性风险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分布,即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正反馈机制会加大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金融与经济的共振会显著提高周期性波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和危及金融安全,其目标是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

跨业维度关注的是在给定时点下系统性风险在金融体系的分布,其目标是防止系统性风险集中,即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关联、持有类似的风险敞口以及群体行为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从国际监管改革情况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宏观审慎分析,即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其目标是及时识别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系统性风险事件本身是极端事件和小概率事件,现有的计量和分析工具也难以捕捉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和非线性变化,因此目前系统性风险的评估和分析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识别和评估系统性风险不能只依赖于定量分析方法,需要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将各自掌握的宏观层面、行业层面以及机构和市场层面的情况进行对接和汇总,通过数据分析、经验判断和讨论,及时发现系统性风险隐患并提出政策建议,这对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设计和运用。

根据着眼点的不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可以划分为时间维度和跨业维度两个方面。

时间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监管)主要通过在经济上行周期增加资本、拨备、提高贷款准入标准等监管要求,以用于经济下行期吸收损失、防止信贷紧缩。

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的跨业维度的监管工具主要包括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强化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中旨在降低金融体系关联度的相关规定,如对银行间敞口提出更高资本要求,鼓励银行使用中央交易对手进行场外衍生品交易,限制过度依赖短期批发融资等。

其中,重点是控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负外部性,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三是宏观审慎治理机制安排。

要实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标,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各项政策的协调。

为此,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宏观审慎治理机制,作为系统性风险识别与评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决策与运作等的基础。

金融稳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经过广泛调查之后,认为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宏观审慎治理模式适用于全球,在清晰界定相关政府部门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充分开展政策协调,加强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国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框架来设计适当的宏观审慎监管治理架构。

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不应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割裂和对立起来,许多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如资本、流动性风险等审慎监管标准,也具有宏观审慎效果,因此,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必须统筹兼顾,使两者真正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全面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的倒闭对全球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本次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也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关键之一。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对冲基金等资产管理公司,衡量其系统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是当该机构发生流动性或清偿性危机时,对其他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冲击程度。

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核心内容:一是显著提高资本监管标准。

根据银行资产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等维度的指标值,在加权平均计算出单家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分值后,130分以上的银行将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根据其重要性程度被划分为五个组别,最低组别采用1%的附加资本要求,组别越高则附加资本要求越高,以确保这些机构发生问题而无法持续经营时具有较高的自我吸收损失能力。

在第一组之上还设立空组,进入空组的银行附加资本要求高达3.5%,以此抑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进一步上升。

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由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具有损失吸收能力的资本构成,因此只能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核心一级资本工具来满足。

此外,最新的国际监管改革方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又提出了16%-18%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TLAC)。

总损失吸收能力包括资本和合格的债务性工具,比如减记债和可转换债。

一旦发生危机,这些债务工具必须无条件减记或转换为股权,用于吸收损失,这实质上又进一步提高了资本要求。

二是加大监管强度。

国际监管改革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具备有效的风险数据加总和报告体系以提升风险监测能力,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偏好框架和具备稳健的风险文化,并在信息披露频率、内容和范围上遵循更高的要求。

各国监管当局都将更加关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采取更高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评估其资本和流动性水平是否足以抵御潜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