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报告(三篇)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报告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离乡背井,进城打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民工无法把家人一起带到城市居住,导致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生活困难,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目标和意义:与城市儿童相比,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挑战,诸如教育机会有限、心理健康问题、社交隔离等。
因此,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的目标是总结和介绍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经验,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个人有关的参考。
主要内容:一、教育支持1.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资助基金,为留守儿童提供学费和学习材料的补贴。
2.开设课后辅导班,提供额外的教育支持,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业成绩。
3.鼓励社会各界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激励留守儿童继续深造。
二、心理健康关怀1.建立心理健康热线和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和自尊心。
3.组织心理健康工作坊,提供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社交支持网络。
三、社区支持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社交活动。
2.组织夏令营和户外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
3.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体育、音乐、绘画等各种培训课程。
四、家庭支持1.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以减少农民工离乡打工。
2.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创造就业机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3.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结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教育支持、心理健康关怀、社区支持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享受到与城市儿童一样的机会和权益,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报告(二)一、导言(字数:200)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农村教育和社会发展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
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原因,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改善他们的行为惯和促进健康成长。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主要原因。
接着,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走访和观察,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研究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缺乏父
母陪伴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 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形成的重
要原因之一。
- 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也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形成不良影响。
4.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陪伴时间,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 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
- 加强社会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缓解留守儿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5. 结论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形成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进行改善。
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望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本次研究的结题报告,谢谢您的阅读。
留守儿童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钓渭镇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并不断壮大。
为此,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都应用实际行动去研究和解决这一新问题。
积极探讨教育方法和经验,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培养关爱携手一.研究背景钓渭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镇级普通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00人,其中留守儿童71人,大部分学生来自3公里以外的山区农村家庭。
绝大多数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来养家糊口。
把子女寄养在祖辈﹑父母亲友或远房亲戚家里。
这部分孩子我们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人格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照料,生活无规律,性格怪异,学习无人辅导督促。
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
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
他们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
“留守儿童”现象自然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
鉴于此,我校便议出了新课题——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
题报告书)
研究背景
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被迫留守在学校或家中。
这些留守学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开展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学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发放问卷给农村小学留守学童以及相关参与者,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需求和期望。
研究结果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农村小学留守学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和自卑情绪。
同时,他们缺乏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研究结论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农村小学留守学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
-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纳入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包括提供情感支持、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等。
建议和推荐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推荐:
-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 [引用1]
- [引用2]
以上是《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书)》的文档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孩子被迫与父母分开留在当地读书的儿童。
大部分是未成年人,这些孩子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会经受前所未有的影响。
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看护,或委托其它亲戚照看,甚至有的是一个人独立生活。
但是监护人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毕竟不如孩子父母更负责和严格,也不能给子女应有的爱。
他们一到节假日就四处闲逛,有的和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混在一起。
有的染上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气,有的打架闹事,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留守子女多为未成年人,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世界观,可塑性很强,在复杂的社会情况下,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也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利因素。
因此,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1、人力流动与城乡壁垒的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转移和流动,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使得进城打工的家长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家乡。
主要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伴生的子女免费教育或低收费入学、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存在矛盾,这种社会发展进程与原有的制度屏障不合拍,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和壮大。
2、经济效益与子女成长的失衡。
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另一源头在于家长的认识。
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和孩子去城里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有一部分人从此告别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这种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经济利益与子女成长之间的两难选择,而且当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也就是说经济效益与子女成长两者的关系出现了失衡,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频频出现。
3、教育能力与教育需求的落差。
教育能力与教育需求的落差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悖论性存在,一方面监护人由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的限制而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乃至监护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从而加重了学校、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和家长的这种需求在学校和老师看来是“不能承受之重”,因为教育资金的不足、专业资源的匮乏使得学校、老师显得有心无力,这种悖论导致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真空”。
留守儿童调研结果总结(精选23篇)
留守儿童调研结果总结第1篇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1.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
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
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
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
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
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
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摘要doc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摘要篇一:留守儿童结题报告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蒙阴县桃墟中学课题组撰写:张春香课题组组长:张春香成员:【课题简介】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再加上长期“骨肉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行为、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1100余名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有400余名。
作为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违纪、违法事件越来越多,而他们的学习状况也成为老师头疼的事情。
我们意识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XX年3月成立了以张春香为课题组组长的《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现状的研究》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XX年4月教育局批准申请立项,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目标。
XX年9月开展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选择方法与对策。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学校阶段性组织的留守儿童家长会议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由学校组织的各类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课题组成员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总结,形成经验并应用于实践,现在均已成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学校已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劳动市场的日趋成熟,一部分农民逐渐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迅速产生并发展壮大。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和户籍制度的滞后,大部分农民工还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只有留在原籍,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调查工作总结范文6篇
留守儿童调查工作总结范文6篇篇1一、引言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探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
然后,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若干所农村学校和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需求。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涉及留守儿童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XX-XX岁之间。
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比例为XX%,母亲外出打工的比例为XX%。
2. 生活状况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艰苦。
他们中的很多人需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照顾弟妹的责任。
此外,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饮食起居也缺乏足够的照顾和关心。
3. 学习情况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家庭贫困和学习基础差等原因,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尽管学校和老师尽了很大努力,但他们的学习成绩仍然普遍较低。
4. 心理状态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
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现出自卑、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四、建议与对策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加强家庭关爱与陪伴。
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改善学校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提高教育质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 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 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DEA100355)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安徽省阜阳市四九小学2013年 10月19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尤其农村发展也比较迅速,为了拓展收入的来源,众多的家庭中的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务工。
据统计,我校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剩下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在,有的寄托在亲戚家里,有的靠祖辈照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
家庭教育观念极为淡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是了事。
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承担家长的责任,很少和学校沟通配合,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
鉴于以上背景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参加了教育部总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中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1月经颍泉区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
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二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科学、实事求是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总结如下:2、选题意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错位的状态。
选此课题,,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及行为。
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同时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转化差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
解决方案: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更进一步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总结出新形势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科学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传递给家长,从主观上改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向前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结题报告1
农村留守儿童,不可忽视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群体——《创建学习型家庭与农村留守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及家庭指导》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X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孩子接近2000万。
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3.83%;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的比例高达56.17%(《中国人口报》,2005年6月3日)。
有关资料也显示,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留守儿童”在小学生中几乎占50%。
下面我们以潭溪镇中心小学为例来谈谈。
近十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大量村民开始外出到广州、深圳、福建等大中城市打工。
据该校总务主任石开昕老师的统计,在仅有489名学生的中心小学,爸妈都不在家的孩子有127人,占学生总数的25.9%;爸爸不在家的102人,占20.8%;妈妈不在家的45人,占9%,三者合计,学校“留守孩子”比例已经超过学生数量的一半,达到56%,其中更有高达41.97%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
据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其它等地农村同样非常普遍。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外流,造成“留守孩子”大量出现。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他们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适当地引导,可以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采取措施,他们就可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新的校园矛盾和动荡,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
留守儿童调查工作总结范文7篇
留守儿童调查工作总结范文7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留守儿童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教育情况及其面临的挑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工作内容主要包含文献资料的收集、现场调研及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二、调查过程与实施(一)前期准备阶段在调查前期,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调查问卷设计、人员分工和资金预算等。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了留守儿童现状及相关政策背景。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调查问卷。
同时,组织开展了调研团队的培训,确保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现场调研阶段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及社区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
通过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教师的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社交媒体、电话等方式进行了补充调研,提高了调查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阶段调研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教育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
结合文献资料和访谈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三、调查结果与发现本次调查共涉及XX个地区,发放问卷XX余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XX%。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多数存在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
此外,他们的心理状况亦需引起关注,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2. 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很多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同时,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也存在较大压力,很多孩子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导向。
3. 留守儿童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家庭经济条件限制、父母关爱缺失等。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此外,社会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不够也是导致问题加剧的原因之一。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XXXXXX我校---XXX是一所位于山区广宁县江屯镇的学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研究、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研究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学年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班主任及课任老师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尤其重要的是摸清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必要的关心和关爱,虽然有的有祖父母监管,但由于家庭事务的琐碎、农活的压力,迫于生活,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致使一些留守儿童孤独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特别有的研究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研究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惯差,常有违纪现象。
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课题研究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级网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管理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们课题组成员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小组,针对阶段性出现的题目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下一步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分别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生活等教育。
切实让留守儿童感遭到来自学校、班级、教师和同学的关爱,确保关爱留守儿童举动顺遂开展,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课堂上,在团队活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在研究和生活的各方面,多多关心留守儿童,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摸一摸”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家校协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题报告教师层面
家校协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题报告教师层面示例文章篇一:《家校协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题报告(教师层面)》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学校里,有一群特别的小伙伴,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作为老师,为了让他们能和大家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呢!先来说说这些留守儿童的情况吧。
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只能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生活。
这就像是小船在大海里航行,没有了最亲近的人掌舵,多让人心疼呀!那老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得像明亮的灯塔,给他们指引方向。
比如说,我们会经常找他们聊天,问问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学习上有没有遇到困难。
“孩子,今天在学校开心吗?”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课堂上,我们会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
要是发现他们有点走神,就会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拍拍他们的肩膀,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好像在说:“加油呀,宝贝!”而且呀,我们还会定期和他们的家长沟通。
电话那头,家长们总是充满了期待和担心。
“老师,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这时候,我们就会详细地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让他们放心。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明因为想念爸爸妈妈,在课堂上偷偷哭了起来。
我赶紧把他带到办公室,像朋友一样和他谈心。
“小明,别哭别哭,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老师和同学们都会陪着你的呀!”还有一次,小红在考试中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
我就给她讲了一个小故事,告诉她失败就像路上的小石子,只要勇敢跨过去,就能走向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其他老师也都纷纷出谋划策。
有的老师说:“咱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留守儿童多参与,感受集体的温暖。
”有的老师提议:“要不定期地给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能更坚强。
”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留守儿童们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
他们的成绩也有了提高,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难道这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难道这不就是家校协作的力量吗?我觉得呀,只要我们老师多付出一点爱,多一些关心,就能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就能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茁壮成长!示例文章篇二:《家校协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题报告(教师层面)》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学校里,有一群特别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小伙伴,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孩子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很少在他们的成长教育中发挥作用。
这种缺失会对孩子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
因此,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同时,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同时,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并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研究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因此,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亲情补偿教育的实施、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与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通过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心理动向,这为我们准确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提供了客观依据。
我们的目标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孤僻症、社会交际、行为矫正、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早恋产生的心理困扰、焦虑、脆弱、逆反、猜疑、恐惧、任性心理状态、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丧失、行为孤僻的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关怀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关怀研究结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关怀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东宝中学姜永国一、课题的提出我校位于柳河县向阳镇东边,是一所农村中学。
现有在校学生184多名,其中留守儿童20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人,单亲家庭子女4人。
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
“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这些问题在部分“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中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背景,成为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板,尤其要受到重视和关爱。
(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留守学生”是指父母为了生计双双进入城市打工,把孩子寄在亲朋好友家里或交给年迈的长辈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势群体。
四、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出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特点,探寻、优化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
2、通过研究,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和意义: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因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现象。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进行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系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
对留守儿童所表现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和真正落实。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分析了我校留守儿童现状,参考了国内外课题研究情况,制定了我校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的重点:由于留守儿童于家庭的不完整和家庭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他们在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心理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1) 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负面影响(3)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研究3.原定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实验期定为二年(2013年3月-2014年12月),但是预期研究效果不明显,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还在探索,所以研究期限又增加一年。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
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
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表3:父母外出对留守孩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因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现象。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进行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系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
对留守儿童所表现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和真正落实。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分析了我校留守儿童现状,参考了国内外课题研究情况,制定了我校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的重点:由于留守儿童于家庭的不完整和家庭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他们在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心理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 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负面影响
(3)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研究
3.原定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实验期定为二年(2013年3月-2014年12月),但是预期研究效果不明显,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还在探索,所以研究期限又增加一年。
三、研究结果: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儿童发展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弄清了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
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
(二)了解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负面影响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致使他们性格内向,表现的不合群。
所以,半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
从年龄维度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于是养成了孤僻、暴躁的个性。
(三)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父母方面
首先,定期联系。
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关心子女的近况,坚持做到“四个一”—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任课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其次,转变观念。
父母应
转变思想,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只有努力学好知识,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2)监护人方面
为提高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的家教意识和水平,建议建立留守儿童家教指导站或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临时托管家教知识培训班”,帮助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尤其是老年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注重在与孩子的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中发挥家教作用。
2.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
各班级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
具体做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为给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留守儿童不为学习而学习,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门针对他们的文娱活动,如:培养动手能力的“三小”活动、培养阅读能力的演讲比赛和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文艺表演、诗歌朗诵、伙伴互助活动、以感恩、回报父母、学习为主题的培训等。
(2)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如何培养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训和研讨。
课题组在做好留守儿童相关工作的同时,按照研究进展,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旨在培养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训和研讨。
培训时,课题组主要就如何培养留守留守儿童的主动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
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进行讲解,研讨时,先对培训内容进行讨论消化,再总结前期研究工作的得失,提出今后的研究措施。
(3)加强家校沟通,切实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班主任定期与父母取得联系,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暴露问题,要及时处理, 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
谈会,交流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4)健全各功能室,发挥育人功能。
为了使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题组重视各功能室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育人功能:
①建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用心理咨询室一面墙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宣传专栏一个,用以粘贴留守儿童活动图片。
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选派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和优秀班主任制定详细的心理咨询活动规划,每天各班留守儿童轮流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并且各心理辅导老师根据心理辅导的具体情况撰写详细的心理咨询辅导个案,方便对留守儿童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调查。
②建立了图书室
学校共有图书共3000册左右,达到了生均40多册。
为了便于老师、同学借阅图书,我校将图书按教师、学生用书进行了分类造册登记。
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校在各班设置了图书柜,号召同学们把自己的课外读物收集起来,同时把学校的图书借出一部分,组成班级图书角。
对于收集到的图书进行目录登记,把它贴在书柜旁,便于学生查看借阅。
为了使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图书,各班制定了《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确定了班级图书管理员,对于学生借阅的图书及时做好借阅登记,并认真做好图书的保管工作。
③建立了文娱功能室
于此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还装备了音美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添置了大量的音体美器材,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在开展故事大王、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时,能够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放松身心。
四、研究的效果及分析:
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及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周期内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了既定的研究目标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是促进了我校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形成了一套对留守儿童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操作模式。
三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留守儿童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校在取得上述研究成果的同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不少困惑,特别是留守儿童
的日益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凸显,毕竟精力有限,光靠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的力量。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处理好的。
它既需要我们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更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构建立体式综合教育网络, 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 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生活关怀和人格塑造。
五、参考文献:
①《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田景正(《农村教育》2006第6期p15页)。
②《浅谈“留守儿童”教育》林艳(《现代教育科学》2006第4期p13-14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心理学》
大安市铁西小学校课题组
2016年03月20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大安市铁西小学校课题组
2016年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