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代韩知古家族墓志看韩氏家族契丹化的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辽代玉田韩氏家族契丹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辽代玉田韩氏家族契丹化的几个问题

家 族 契 丹 化有 两个 特 征 : 是 契 丹 化 较 早 , 一 自韩 知 古 晚 年 起 , 呈 现 出 自然 同 化 的 趋 势 ; 是 契 丹 化 更 为 彻 就 二
底 , 括血统 、 包 民族 风 俗 、 活 方 式 以及 民族 心 理 的 认 同 。韩 氏在 契 丹 化 的过 程 中 , 了 与 契 丹 族 通 婚 , 有 生 除 还
wo s i i g mi tr o c . rhpn l ayfr e i Ke r s Ha ln o t n;Kh t n z to ;L v r t a ra e y wo d : n ca fYu i a i ia i n a e ia e M r ig ;ma ra e b t e n l n ic ;Kh t n n me r ig e we n u ce a d n e e i a a
ca se e o a t hia e f m i g e og m y wih Khia ls v n r y lyofK t n by p ror n x a t tn,g v n h t n n m e i i g K ia a s,a c ptn hia ’m a ia us o sa d c e ig K t ns rtlc t m n
第3 4卷 第 3期
21 0 1年 5 月
辽 宁 师 范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 版)
J u n lo a n n r lUnv r i ( o il ce c i o ) o r a fLio i g No ma i e st S ca in e Ed t n y S i
起 契 丹 名 、 受 契 丹 婚 俗 、 尚武 力 等方 式 。通 过 这些 方 式 , 氏家 族 最 终 融 入 契 丹 上 层 社 会 , 至 跻 身 于 皇 接 崇 韩 直

大辽故地寻觅契丹人的前世今生

大辽故地寻觅契丹人的前世今生

大辽故地寻觅契丹人的前世今生核心提示:他们在草原上突然崛起,以风驰电掣之速,创建了显赫一时的大辽王朝,两百多年后帝王梦醒,兴衰成败转头空。

一个消失在历史中的民族,必定对应一个与祖先失去链接的现代族群小片1:公元1120年,大辽王朝的心脏腹地“辽上京城”一片混乱。

曾经被他们统辖压制的女真人带着强烈的仇恨,欲将契丹人赶尽杀绝。

开国太祖阿保机的陵园,成为女真人泄恨的重要目标。

这个曾经被辽朝人世代尊崇的皇家祖陵,在女真人肆意点燃的火海中,瞬间化为废墟。

从此大辽王朝维系两百多年的威仪也随着这场大火丧失殆尽。

五年后,大辽王朝宣告灭亡。

小片2:近千年后的今天,契丹人彻底从中华多民族大家庭中消失,试图寻找他们后裔的努力,也总是被那场灭绝性的杀戮所阻隔!契丹人,这个带着草原神秘色彩的民族到底从何而来?他的后裔又去向何方了呢?小片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的城市高速公路下,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它就是跨越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西拉木伦河。

今天,人们还亲切地将它称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母亲河,有学者考证它就是大辽王朝的发源地。

纪实:当时有一个神话传说,说一个男子乘着一匹白马沿土河而下,一个仙女乘着一个青牛驾的车顺着这个潢水而下,到了两水合流处,附近有一座山木叶山,在那下面相遇,相遇为夫妇之后,就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成长以后,成了契丹八部。

一个消失在历史中的民族,必定对应一个与祖先失去链接的现代族群。

与西拉沐伦河相对,更触动我“想找到些什么”的念头。

我想有关契丹人的来历,之所以靠神话传说来代替历史,其实这与契丹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文字相关。

而大辽王朝建立之后,契丹人才开始紧急造字。

这就是被我们今天视为天书的契丹大字,据说当时人们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字造了出来。

当然了,这期间还有些小插曲,大字不实用,后来又造小字。

大字、小字都有了,但是没多久国家也灭亡了。

文字失传,后世朝代又不屑多加笔墨为异族做传,从此,契丹以及他们所兴建的大辽王朝,就成了史书上轻飘飘带过的一笔,可谓青史疏淡。

辽代契丹人发式分析——以辽墓壁画为主要线索

辽代契丹人发式分析——以辽墓壁画为主要线索

Ⅱ代契丹人发式研究
线平涂,个别墓出现在人物面部晕染的手法。壁画上所绘契月人物、游牧生活, 四季风光、车马禽兽等图像,均有别于其它时代平¨民族的壁画,独具其浓郁的民族 特色。
辽建国以后t版图逐渐的扩张,境内的民族成分电逐渐复杂,特别是燕云十 六州划入版图,辽国的境内明显的划分出两类经济区域。以契丹为主体及其邻近 地区的畜牧狩猎经济区域,居民=}三要是契丹人,以及室韦、女真、乌古、于厥等 部旗;燕云}-六卅l投其邻近的地区为农业经济区域,居民}要是汉人。辽朝小仅 统治着以契丹为主体的北部游牧民族,还统治着以汉族为主体的南部的定居人 民。出于南北两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民生活习喷的不同,古代遗址所反映出 来的南北分区应该分为以契丹族游牧生活和畜牧业为特点的文化和汉族定居生 活及农业生产为特点的文化分区”。“因俗而治”、“以国治契丹,以汉f}的考古资料显示, 辽代的墓葬儿乎部带有不同形式的壁i画,所以总结辽代墓莽的分期与分区便是剥 辽代壁画墓的一个很好的概括。辽代墓葬分为两个主要的区域: 1 长城两侧及长城以北的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和河北省的东北
李%口《由目Ⅵ史》辽空人民¨¨鞋社20(h5年版
辽代契卅人垃止研究
便是汉人文化所影响的结果。 K期以米,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很大程度E局限于汉族统治地区美术的研究。
即使在现在, 般的美术史著作,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地区的美术睛况,特 别是辽金美术的情况,仍然较少涉及。辽金美术之所以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其中
hair style ofLiao Dynasty to other ethnic groups.such as the Nvzhen,I conclude the
basicfeature ofQidan hair gtyle Key Words:Liao Dynasty tomb mural s Oidan people Kum hal r CUS'LOIIIS

皇权支配下辽代汉人权贵家族的命运演变——以韩知古家族为例

皇权支配下辽代汉人权贵家族的命运演变——以韩知古家族为例

摘要:韩知古家族是辽代最为显赫的汉人权贵家族。

韩知古家族成员对皇权的巩固和统治秩序的稳定做出卓越贡献。

同时,韩知古家族地位的嬗变与皇权关系紧密相连,由此进一步揭示了皇权对其家族的支配与制约作用。

关键词:皇权支配;辽代;韩知古家族;命运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04-04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北方民族政权。

在辽政权统治时期活跃着许多的汉人权贵家族,在皇权的支配下这些权贵家族有盛有衰,家族命运演变揭示了皇权支配社会的作用,其中韩知古家族是辽王朝权势最为显赫的汉人权贵大族。

自韩知古入辽成为阿保机的佐命功臣,到家族第三代———知古孙韩德让时,家族势力发展到顶点。

韩德让曾担任上京皇城使、上京留守、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后拜大丞相,总二枢府事,被赐以国姓耶律氏、出宫籍,拥有像斡鲁朵一样的文忠王府。

有辽一代,除9位皇帝、2位皇后(应天太后、承天太后)、1位皇太弟(耶律隆庆)外,惟有韩德让拥有帝王般的地位。

然而,至6、7代,韩知古家族已不似辽中期那样如日中天,逐渐呈现衰落之势。

韩知古家族在辽朝的兴衰历程与皇权统治密切相关,其命运演变揭示了皇权对辽代汉人权贵家族的支配作用的变化。

一、韩知古家族兴起及其入仕途径辽代汉人最初大都是从中原被掠夺而进入契丹族控制地区的,其中,显赫的官宦之家并不多,多数为普通的汉人之家。

五代时期分裂、动荡局面为契丹人南下侵略提供了机遇,契丹通过南下战争将汉人掠入辽境,成为契丹辽朝统治的基础。

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善谋有识量。

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1]。

韩知古被俘后是以家奴的身份跟随在阿保机左右的,可知韩知古家族最初身份并非显赫。

其后,韩知古参与辽政权创建的一系列活动,功勋卓著,遂占籍柳城,家族开始显贵,成为辽代仅次于皇族和后族的三大家族之一。

辽代汉人权贵家族成员入仕途径多为荫补。

辽朝在未以科举招募贤才之时,统治阶层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大多由荫补入仕。

从被俘为奴,以汉人之身位列辽国第三大家族,仅次帝后

从被俘为奴,以汉人之身位列辽国第三大家族,仅次帝后

从被俘为奴,以汉⼈之⾝位列辽国第三⼤家族,仅次帝后提起⼤辽帝国,总绕不过辽政权统治时期活跃的许多汉⼈权贵家族。

辽朝200年间,韩、刘、马、赵号称燕蓟四⼤族。

⽽辽国韩⽒家族⼜有两⽀:⼀是以韩延微为⾸的幽州韩⽒(正宗⽼北京),⼀是以韩知古为⾸的⽟⽥韩⽒。

不过⽟⽥韩⽒与其他望族有⼀个很⼤的不同,刘、马、赵以及幽州韩⽒本就是当地的⼠族,⽽韩知古却是以奴⾪之⾝上位的,并且最终⽟⽥韩⽒成为了仅次于皇族耶律⽒、后族萧⽒的第三⼤家族。

宋史研究⼤家邓⼴铭曾说“辽代韩知古家族与辽代皇族同兴衰,共荣辱。

韩⽒家族的兴衰荣辱就是整个辽朝兴衰荣辱的⼀个缩影。

”这种堪⽐⼩说情节的剧情,韩⽒是如何⼀步步做到的?韩知古被俘⼊辽知识改变命运辽代汉⼈最初多为从中原被掠夺⾄契丹族控制地区的,五代时期分裂、动荡局⾯为契丹⼈南下侵略提供了机遇,契丹通过南下战争将汉⼈掠⼊辽境,成为契丹辽朝统治的基础。

展开剩余93%韩知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劫掠⾄了辽朝为奴。

据《辽史》记载:“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

后来嫔,知古从焉。

”关于韩知古家世背景的信息,《辽史》中并未记载。

在上世纪末发现的韩⽒家族墓地中,《韩匡嗣墓志》上记载韩知古:“曾祖讳懿,不仕。

王⽗讳融,任蓟州司马”。

也就是说韩知古被劫掠⼊辽前的家庭属于知识分⼦阶层。

这样的家庭背景⾜以使韩知古有获得良好的蒙学教育机会。

所以在被掳掠⼊辽后,才有可能因为其才学被选为述律皇后的陪嫁媵⾂。

据《辽史》记载,韩知古在其随嫁之后,并没有得到重⽤,因⾃负其才,不得志,还有⼀段逃跑的经历,后因为其⼦韩匡嗣的原因得以为太祖所识,才得以参与建辽⼤业。

“久之,负其有,怏怏不得志,挺⾝逃庸保,以供资⽤。

其⼦韩匡嗣得亲近太祖,因间⾔。

太祖召见与语,贤之,命参谋议。

”然⽽根据《韩匡嗣墓志》记载,匡嗣⽣于太祖神册⼆年(917年),⽽早在此之前,即太祖元年(907年),韩知古就已经在阿保机⾝边充当智囊了。

所以《辽史》中的此段记载值得商榷,暂且按下不表。

辽代“汉人”契丹化的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

辽代“汉人”契丹化的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

辽代“汉人”契丹化的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辽代“汉人”契丹化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姓名:付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指导教师:孟凡云2011-05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辽政权是一个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五代、北宋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本文以辽代韩氏家族为中心,通过其家族契丹化的种种表现,探讨辽代汉人的契丹化问题。

一方面,讨论韩氏家族的兴衰历程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生活习俗、文化四个方面契丹化的表现;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表现,进一步分析韩氏家族乃至汉人契丹化的原因以及契丹化对他们自身和社会的影响。

韩氏家族的契丹化是由内外诸多因素交织而成的。

以外因而言,韩氏家族最初被掳而入辽境,受环境所迫与契丹人生活在一起,逐步了解、接受并融入契丹人的生活。

从内因来看,韩氏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积极学习契丹语言,融入契丹人的生活,以期能得到契丹皇族、后族的认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跻身贵族行列,成为辽代最显赫的汉人家族。

韩氏家族的契丹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辽代社会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对自身而言,韩氏家族摆脱了“宫分人”的身份,成为契丹首屈一指的贵族。

此时,他们手握大权,对辽代的内政外交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随着身份的改变,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斡鲁朵、头下州,经济收入极为可观,使许多契丹族贵族望尘莫及。

对辽代社会而言,韩氏家族的转变与融入坚定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及其家族为统治者服务的决心,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同时,他们将先进的文化、制度传入契丹,有力地推动了辽代的封建化,也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关键词:辽代;韩氏家族;契丹化;汉人;民族融合I辽代“汉人”契丹化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AbstractLiao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by khitan people. It exists with Five Dynasties, Song Dynasty side by side, which is another period ofnational fusion after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The essay examines Hanren?s khitanization during the Liao Dynasty through theHan lineage. It explores the Han lineage ?s internal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decline.It also discusses their khitanization show in four aspects,political, economic, custom and culture as well as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effects of the Han lineage and Hanren?s khitanization.The Han lineage?s khitanization was the result of many internal and externalfactors. In one hand, the Han lineage was captive. They were forcedto live with khitans. Meanwhile they acquainted, accepted and melt into khitans. I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have a comparatively rich lifeand a good social position, the Han lineage learnt other?s language and melt into their life. Finally, they were exalted to the most notable Hanren family in Liao Dynasty rely on their own efforts.The Han lineage ?s khitanization not only get earthshaking changesfor their ownbut also have far-reaching effects for Liao Dynasty. For the Han lineage, they shook off slavery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bility. At this time, they have power to effect khitan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dignity, they possess manor.For the society, the change of the Han lineage stir up their determination to serve the king. It maintained social stability. They spread advanced culture to khitans that greatly pushed the process of feudal. Furthermore, they set a good example in national mixture.Key Words: Liao Dynasty; the Han lineage; khitanization; Hanren; national fusionII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辽政权是一个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五代、北宋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者:靳巍阿拉坦夫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

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

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

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

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

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关键词: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多元一体格局中图分类号:D633;G8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2-0091-03巴林左旗拥有契丹人建立的中国北部第一个大型草原城市——上京临潢府。

除了临潢府以外,巴林左旗还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也叫祖陵。

此外,哈拉海场辽墓壁画、滴水壶辽墓壁画及韩氏家族墓志群等众多宝贵文物均出自巴林左旗境内。

2018年辽上京博物馆成立,2020年其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关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的研究成果甚多。

李建奎、石艳军的《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一座主题鲜明、富有辽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1],马超的《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研究》[2]。

这些都是近些年发布的最新学术成果。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从博物馆学及考古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辽上京博物馆馆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和韩氏家族墓志的研究,分析辽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状况,及其对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作用。

一、从馆藏墓葬壁画看中華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辽上京地区出土多为墓葬壁画。

巴林左旗是辽代的京畿地区,辽祖陵等三大皇族陵寝之一便位于此地,这里还分布着大量贵族墓葬。

辽代玉田韩氏家族韩知古传

辽代玉田韩氏家族韩知古传

辽代玉田韩氏家族韩知古传韩知古玉田韩氏家族最早入辽者为韩知古,政绩卓著者为其孙韩德让。

耶律阿保机为迭刺部夷离堇时,曾于903 年对蓟州用兵,韩知古为述律月理朵(建国后为地皇后,即淳钦皇后)之兄欲稳所俘,是较早进入草原的汉人之一。

月理朵嫁与阿保机时,知古作为媵臣至耶律家。

因身份低微,怀才不遇,曾逃出以为人庸工维持生计。

后太祖召见并与之议论时事,知其贤而有才,遂命其参与谋议。

“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当为“知古”)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①。

授知古彰武军节度使,总知汉儿司事,遂著籍柳城(今辽宁辽阳)。

汉儿司是辽初管理汉人事务的机构,知古因熟悉汉制又得以“主诸国礼仪”。

契丹建国之初,对汉仪知之甚少,“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②,可以说,他是将汉地礼仪介绍到草原并与契丹“国俗”参互使用制定辽朝礼制的第一人。

因此也成为辽太祖佐命功臣之一③。

①《辽史》卷39《地理志》三。

②《辽史》卷74《韩知古传》。

又《辽史》卷47《百官志》三载:“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其孙《韩瑜墓志铭》称其官为“临潢府留守、守尚书左仆射兼政事令”;曾孙《韩橁墓志铭》又称其官为“彰武军节度东南路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左仆射、中书令”。

知古在世时,辽朝官制未定,掌汉人事务者唯汉儿司而已。

在汉儿司的基础上,世宗天禄四年始建南枢密院、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二年(1043,《辽史·百官志》三记为重熙十三年,此从《辽史·兴宗纪》二),改政事省为中书省。

在南北面官制确立后,南枢密院行使唐时尚书省大部分职责;中书省掌礼仪,视同礼部。

《百官志》中所载的“中书令”,乃是据《韩知古传》中“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的记载,附会而成。

而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等,也只是沿用前朝官称,无官署和实责。

临潢府留守所掌也是进入临潢地区的汉人事务,其实也只是当时的汉儿司。

因此,所谓政书令、中书令等只相当于宋朝“寓禄秩,叙位著”的官,临潢府尹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总汉儿司事”。

早期汉人入辽脉络分析--以韩匡嗣夫妇墓志材料为中心的考察

早期汉人入辽脉络分析--以韩匡嗣夫妇墓志材料为中心的考察

第11卷第3期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年5月JOURNAL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11No.3 May2019早期汉人入辽脉络分析——以韩匡嗣夫妇墓志材料为中心的考察崔玲(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台湾台北11605)摘要:辽朝统治前期,大量汉人被俘入辽,与契丹等北方族群混居。

绝大部分被俘汉人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仅有小部分汉人获得官位,跻身统治阶层内部,拥有显赫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玉田韩氏家族。

韩家二代韩匡嗣历经辽代五朝皇帝,父辈入辽及个人发迹经过与辽初的汉族与契丹族群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韩氏家族“被俘成为宫分人一为仕/建立军功一与大族联姻”是入辽汉人生存发展的显著模式。

本文希望藉由韩氏家族第二代韩匡嗣夫妇墓志的分析梳理,从迁徙路线、社会流动、族群互动方面挖掘线索,把握早期汉人入辽的脉络。

关键词:韩匡嗣夫妇墓志铭;韩家;辽朝;汉人移民;契丹中图分类号:K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132(2019)03-0099-06DOI:10.16827/ki.41-1404/z.2019.03.022、/•- 1.一刖吞“辽之共国任事,耶律、萧二族而已。

”⑴“"自耶律阿保机建国立业起,辽代统治阶级最上层自始至终都是由耶律氏和萧氏组成的集团,被爱宕松男称作一种“半族结合关系”⑵',这与托马斯•奥尔森( Thomas T.Allsen)所认识的早期蒙古社会变动、灵活的政治结盟⑶具有很大差异。

虽然契丹属于原始蒙古族,代表东南蒙古的一大势力⑵',但辽与蒙元时代两种不同的统治核心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族群关系以及族群政策,更宜接促成入辽汉人群体的早期社会活动与仕途变化。

作为辽朝契丹、汉、奚、渤海四大族群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群体在辽朝建立初期的王朝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早期被俘或归顺的汉人群体。

银版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考2

银版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考2

银版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考2根据释文我们可以大致概括出墓志铭的内容:这篇墓志铭是一个名叫习撚·白(后文将说明其身份)撰写,由墓主人哥哥的儿子胡都堇郎君用契丹小字誊写而成。

墓主人在生前最高的职位是尚书,所以墓志铭以“尚书”作为墓主的代称。

墓主人名图古辞,第二名为蒲奴隐。

他的祖父叫团宁,曾任大王,在辽代大王主要是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乙室大王和奚大王,团宁究竟是什么大王史料无载,墓志铭相应文字也不是很好翻译,只能大致得知团宁大王在守卫辽国北疆立下大功,而且还担任过防范唐古部相关的职务。

团宁大王生有二子,长子称为末掇郎君,很早就去世了。

次子阿古轸,后来也担任过大王,并继承了父亲的家业和军职。

末掇郎君的夫人是韩德威招讨(契丹名普邻·琐韩,秦王韩匡嗣第五子,由于韩匡嗣家族赐姓耶律,被编入辽国皇室横帐季父房,世代与萧氏通婚)的女儿,名叫霞安石奴,在丈夫末掇郎君病故之后便改嫁给阿古轸当夫人。

阿古轸大王与霞安石奴之间生下二男二女,大儿子胡都堇·迪里钵太师,即墓志书写者的父亲,二儿子就是墓主人图古辞,两个女儿均早夭。

下面提到一个名为尚哥公主的人,由于墓志释读有限,无法判断此人和萧图古辞家族的关系。

接下来墓志开始介绍墓主的夫妻即子女的情况。

墓主夫人名为殿八公主,史书无载,估计是辽国皇室宗亲之女,她与萧图古辞共生二男五女,长子迪辇司徒,次子阿古郎君。

大女儿菩萨女嫁给撒懒大王之子朴太尉,二女儿郭落嫁给辽国皇室横帐仲父房特末太师,三女儿居士女,四女儿弥勒女,五女儿冬哥寡居。

然后,墓志开始介绍墓主人的官职履历,起步是祗候,入郎君孩儿班,转入北院,拜安州刺史,任宿值官,拜四藩部都监,然后在一些地方部落里包括鹤剌唐古部担任军官,鹤剌唐古,见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铭》第9行。

即实先生已在《<乣邻墓志>释读》一文中解出“唐古”,但是“鹤剌”一词没有着落,由《萧图古辞墓志铭》可知,即实先生抄本的第一个原字有误。

[版务处理]韩氏英豪知多少(转载)

[版务处理]韩氏英豪知多少(转载)

[版务处理]韩氏英豪知多少(转载)大辽王朝玉田韩氏家族是辽代最为显赫的汉人望族,其辉煌程度仅次于皇族、后族。

“起家于燕壤,仕禄于辽庭。

”(1)“代生贤相,世出名王。

”(2)玉田韩氏家族与大辽王朝同兴衰、共荣辱,为华夏大地北部疆土的拓展与巩固,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和、统一与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

但由于很复杂的原因,历来史学界对玉田韩氏家族的记载非常简陋,评价也不够公正。

《辽史》中仅记载玉田韩氏人物六代、18人;《金史》中仅涉及十代、4人;《契丹国志》中仅涉及五代、43人,且绝大多数没有名字。

而《玉田县志》中关于玉田韩氏人物的记载明显系摘抄于上述三部史书。

笔者通过对已出土的玉田韩氏家族16方汉字、契丹小字墓志铭及其他史料、文献的对比研究,参考一些专家及研究者的学术成果,为大辽玉田韩氏家族考证、梳理出一份涉及十二代、130人的《玉田韩氏家族世系图》(只限男性子嗣,女性未列入),并就各代人物分别逐人考释史料来源,以求有助于读者对玉田韩氏家族成员的了解。

一、《玉田韩氏家族世系图》(以下简称世系图)。

【图略】二、玉田韩氏家族世系图人物史源考证1、韩氏自唐代始生活于玉田县小韩庄1984年编写的《玉田县地名志》记载:“1981年玉田县进行地名普查时查证,城东南10.7公里处的小韩庄,建村于唐代,为韩氏先祖所建,称韩家庄。

明嘉靖年间,附近万泉庄因迁民韩姓势大而改称大韩庄后,该村遂改称小韩庄。

据该村老人回忆,小韩庄韩姓有两支:一支是明初由山东迁入的;一支是韩昌的后裔,过去有族谱为证。

”根据《辽史.韩知古传》、《韩匡嗣墓志铭》、《韩德威墓志铭》、《耶律遂正(韩昌)墓志铭》的记载,可以推出“韩懿——韩融——韩知古——韩匡嗣——韩德威——韩昌”六代直系血亲传承关系。

据此,足以认定大辽“玉田韩氏家族”的祖籍在今河北省玉田县小韩庄村。

2、玉田富绅韩懿、蓟州司马韩融《辽史·韩知古传》记载:“韩知古,蓟州玉田人。

”《韩匡嗣墓志铭》载:“曾祖讳懿,不仕。

《2024年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范文

《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契丹,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强大民族,其早期历史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北方民族发展、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契丹早期历史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力求还原其真实面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的认识和思考。

二、契丹早期族源问题研究对于契丹的族源问题,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契丹族是古代东胡的直系后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契丹族是其他北方民族与东胡民族的混合体。

然而,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任何一个观点的绝对正确性。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历史材料的梳理和文献的分析,不断探寻和探索。

在深入研究相关史料和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可以推断出契丹族的起源并非单一来源,而是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交流和融合的结果。

三、契丹早期政治制度研究契丹早期的政治制度对于理解其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早期阶段,契丹社会以部落联盟为基础,实行的是氏族制或部族制。

然而,随着契丹族的发展壮大,其政治制度也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形态。

在这一过程中,原始的民主议事制逐渐向贵族统治转变,出现了官僚体制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等新的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现和演变对于契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契丹早期经济文化研究经济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契丹早期,其经济主要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

其中,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而畜牧业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动物资源和肥料资源。

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为社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文化方面,契丹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

这些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民族交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结论通过对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契丹族的起源并非单一来源,而是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其次,契丹早期的政治制度是逐渐演变的,从原始的民主议事制向贵族统治转变;最后,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民族交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于韩姓的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韩姓的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韩姓的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韩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你们知道吗,韩姓在中国可是有很多故事的哦!
让我们来看看韩姓的起源。

据史书记载,韩姓起源于黄帝时期的姬姓部落。

那时候,有一个叫做韩非子的智者,他因为聪明才智而被封为韩王,后来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姓氏为姓,形成了韩姓这个家族。

当然啦,这只是其中一个说法,还有其他的说法,比如说韩姓是从少数民族改过来的等等。

韩姓的历史可是非常悠久的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韩姓在现代社会中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人姓韩,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1%。

虽然比例不高,但是韩姓在中国南
方地区还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说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都有很多韩姓人士。

韩姓人士在政治、文化、商业等领域也都有所涉猎,有不少人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不过呢,韩姓人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说,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姓氏不够响亮、不够霸气,所以就会选择改名。

还有一些人则会觉得韩姓人士太多了,容易撞名,所以也会选择改名。

当然啦,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我们不能强求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做事情。

总之呢,韩姓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在中国社会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

虽然现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发扬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就!
希望我的报告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

辽代契丹墓葬壁画研究现状及述评

辽代契丹墓葬壁画研究现状及述评

280文化纵横辽代契丹墓葬壁画研究现状及述评大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王朝,907年耶律阿保机趁中原内乱统一各部于2月27日即可汗位,1125年天祚帝为金所俘,辽代结束。

这个历时219年的短暂王朝,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对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壁画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壁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在考古学还是在美术学的研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辽代契丹墓葬壁画研究现状辽代壁画从分布区域与数量上来看,大体围绕在辽上京、中京和燕山以南的辽南京和西京之间。

其中上京中京一带,壁画墓基本都属契丹王公贵族的墓葬,而南京到西京之间发现的基本属于汉人官僚贵族墓。

目前发掘的主要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宝山Ml(923年)、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的耶律羽之墓(942年)、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的陈国公主墓(1018年)、辽宁义县清河门M2(1057年,萧慎微墓?)、内蒙古科右中旗代钦塔拉M3、哲里木盟奈林稿墓、阜新海力板墓、辽宁建平张家营子墓、朱碌科墓、河北平泉小吉沟墓、朝阳前窗户墓、北票水泉Ml、赤峰大窝铺墓、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墓、辽宁新民巴图营子墓、内蒙古敖汉皮匠沟墓、宁城鸽子洞墓、阿鲁科尔沁旗温多尔敖瑞山墓、敖汉七家墓等。

内蒙古地区。

内蒙古做为契丹族的发祥地,契丹建国后,在这里分别建立了辽上京辽和中京,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辽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的《内蒙古巴林右旗床金沟4号辽墓发掘简报》中提到床金沟 M4 壁画仅存部分文字记录,实物未能及时摄录、拓印的遗憾,但根据原始发掘记录仍然在石门及石室内壁可见极为罕见的彩绘龙、凤及描金太阳形状的图案;于光辉《库伦旗辽墓壁画赏析》通过对库伦旗辽墓壁画内容的介绍,分析出契丹人的性格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兰中英在《浅析辽代墓葬壁画形制及风格——以库伦旗辽代墓葬壁画为例》一文中将辽墓壁画的分期及其基本形制分为早、中、晚三期,论述了库伦旗辽墓壁画的构图方式与绘画技法、壁画的形制与风格,认为库伦墓壁画多用写实手法描绘了契丹游牧民族的生活面貌。

皇权支配下辽代汉人权贵家族的命运演变

皇权支配下辽代汉人权贵家族的命运演变

皇权支配下辽代汉人权贵家族的命运演变作者:洪嘉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4期摘要:韩知古家族是辽代最为显赫的汉人权贵家族。

韩知古家族成员对皇权的巩固和统治秩序的稳定做出卓越贡献。

同时,韩知古家族地位的嬗变与皇权关系紧密相连,由此进一步揭示了皇权对其家族的支配与制约作用。

关键词:皇权支配;辽代;韩知古家族;命运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04-04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北方民族政权。

在辽政权统治时期活跃着许多的汉人权贵家族,在皇权的支配下这些权贵家族有盛有衰,家族命运演变揭示了皇权支配社会的作用,其中韩知古家族是辽王朝权势最为显赫的汉人权贵大族。

自韩知古入辽成为阿保机的佐命功臣,到家族第三代——知古孙韩德让时,家族势力发展到顶点。

韩德让曾担任上京皇城使、上京留守、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后拜大丞相,总二枢府事,被赐以国姓耶律氏、出宫籍,拥有像斡鲁朵一样的文忠王府。

有辽一代,除9位皇帝、2位皇后(应天太后、承天太后)、1位皇太弟(耶律隆庆)外,惟有韩德让拥有帝王般的地位。

然而,至6、7代,韩知古家族已不似辽中期那样如日中天,逐渐呈现衰落之势。

韩知古家族在辽朝的兴衰历程与皇权统治密切相关,其命运演变揭示了皇权对辽代汉人权贵家族的支配作用的变化。

一、韩知古家族兴起及其入仕途径辽代汉人最初大都是从中原被掠夺而进入契丹族控制地区的,其中,显赫的官宦之家并不多,多数为普通的汉人之家。

五代时期分裂、动荡局面为契丹人南下侵略提供了机遇,契丹通过南下战争将汉人掠入辽境,成为契丹辽朝统治的基础。

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善谋有识量。

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1]。

韩知古被俘后是以家奴的身份跟随在阿保机左右的,可知韩知古家族最初身份并非显赫。

其后,韩知古参与辽政权创建的一系列活动,功勋卓著,遂占籍柳城,家族开始显贵,成为辽代仅次于皇族和后族的三大家族之一。

北魏延昌二年《韩氏墓志》伪作说补证

北魏延昌二年《韩氏墓志》伪作说补证

北魏延昌二年《韩氏墓志》伪作说补证
王培峰;李继高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1)002
【摘要】<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收录的<韩氏墓志>所载干支不符、史实抵牾,并且与同书收录的<王氏墓志>在文字和内容上都十分接近,可以确定是一篇伪作.应该予以删除.这篇墓志在作伪方法上很有代表性,是将一真墓志作为底本,模仿它重刻一石,保留原志的内容和书体,特别是对于增改的文字,大多取自原志,从而使字体风格一致,不易分辨.
【总页数】4页(P137-140)
【作者】王培峰;李继高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商洛学院,中文系,陕西,商
洛,726000;商洛学院,中文系,陕西,商洛,7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0.6
【相关文献】
1.新见相州韩氏韩肖胄家族墓志考释 [J], 钱汝平
2.韩世忠家世补说r——新见韩世忠侄子韩彦纯、侄孙韩沂墓志考释 [J], 钱汝平
3.从新刊唐代《李仲昌墓志铭》看安史之乱后士人"北走河朔" [J], 张天虹
4.长安新出隋《秦僧伽暨妻徐氏墓志》小考——兼说北朝隋唐墓志中的“地主”一词 [J], 王其祎;周晓薇
5.北魏《给事君夫人韩氏墓志》与《元理墓志》辨伪—兼谈北朝墓志著录中的伪刻问题 [J], 马立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新覚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韩知古家族世系考

爱新覚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韩知古家族世系考

第七子三隱定哥相公,據『韓匡嗣墓德顒(德凝)有二子:遂□(□□將軍)、遂成(衙内都指揮使),但契丹小字墓誌言其「無
① 延寧蘇速葛相公妻室三人:正室漢兒朝哥夫人、次室甌昆阿郭夫人、第三妻國舅蘭庫夫人。
愛新覚羅烏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
(2)遂正曾任大内惕隱;韓隱雱金亦為惕隱。
(3)元佐為兼侍中;燕隱謝十亦為侍中。
(4)宗福封韓王;『遼史』載滌魯「更王漢」,韓、漢音同,必有一誤。契丹小字墓誌載遵寧滌魯四
① 政協巴林左旗委員會編『大遼韓知古家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所載「大遼韓知古家族世系概要」一
文中云:「雱金是韓德威四子之中的哪一個,目前尚不能確定。」但在附表「韓氏家族世系表」中將韓隱雱金系在韓德威 之子耶律遂忠位下。
愛新覚羅烏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
韓知古家族世系考
A Study of the Genealogy of Han Zhigu Family
Hanzhigu Family is a Chinese Aristocrats of the Liao era. Handerang, grandson of Hanzhigu, was granted the imperial surname Yelut, ranked among Hengzhang, appointed Dachengxiang, wielded power, many of his descendants entered government services, his family occupied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Liao era. Recently, epitaphs in Chinese and Khitai small scripts were excavated one after another, offer abundant material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family, repair and correc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iaoshi. This chapter attempts to make researches for the Hanzhigu family as much as possible on the basis of these new materials, especially researches for descendants of Handewei and Handechang are more full and detailed than ev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辽代韩知古家族墓志看韩氏家族契丹化的问题王玉亭2011-12-31 18:14:08 来源:《北方文物》(哈尔滨)2008年1期第59~64页【作者简介】王玉亭,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供职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政协文史委。

(巴林左旗 025450)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在辽上京遗址附近陆续出土了多方韩知古家族(以下简称韩氏家族)的墓志。

计有:《韩匡嗣墓志铭》、《韩匡嗣妻秦国太夫人萧氏墓志》、《韩德昌墓志铭》、《韩德威墓志铭》、《耶律隆祐墓志铭》、《耶律遂忠墓志铭》、《耶律敌烈妻萧乌卢本墓志铭》、《耶律元佐墓志铭》、《耶律宗福墓志铭》、《耶律高十墓志铭》、《耶律敌烈墓志铭》等11方。

其中《耶律高十墓志铭》、《耶律敌烈墓志铭》均为契丹文。

这些墓志的面世为研究韩氏家族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在一个地区,集中出土了一朝一族的这么多的墓志,是颇为罕见的。

同时,也反映出了韩氏家族的兴盛和曾经拥有的地位。

这些墓志代系清楚、承接有序,史料信息相当丰富。

上述墓志所反映的信息,对辽史的补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也得到了辽史研究学者的特别关注。

笔者在认真研读了这些墓志及其有关考释文章之后,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初步研析,并试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需要提示的是,韩氏家族的“德”字辈有重名现象。

即韩德让被赐名为德昌,与其第九弟韩德昌同名。

“遂”字辈有两人重名,即韩德威和韩德昌之子同名为“耶律遂忠”。

元字辈也有两人重名,即耶律遂正和耶律遂忠之子同名为“耶律元佐”。

一、韩氏家族契丹姓氏所反映出的契丹化的现象从韩氏家族的墓志看,其家族成员都有契丹名字。

这种情况在《耶律(韩)高十墓志铭》和《耶律(韩)敌烈墓志铭》中反映的尤为明显。

根据《耶律宗福墓志铭》所显现的信息以及《耶律(韩)高十墓志铭》释读成果①,可知韩知古的契丹字为“延你”,他的契丹名为迪里姑鲁②。

韩知古共有11个儿子,分别是:匡图、匡业、匡嗣、匡祐、匡美、匡胤、匡赞、匡文、匡道、图育氏、唐兀都③。

“韩知古的两个小儿子的名字图育氏和唐兀都不像汉语,显然是音译的契丹语的名字。

”④在韩知古的11子中,尤以韩匡嗣一支子嗣最为繁盛。

韩匡嗣契丹名字为殿宁·尧治。

韩匡嗣有子9人,8人有契丹名字。

依据《辽代〈韩德昌墓志铭〉和〈耶律高十墓志铭〉考释》等论著分析,他们的契丹名字具体如下:长子韩德源,名“延宁·苏得里赫”。

次子韩德庆,名“崇翁”。

第三子韩德彰,名“范”。

第四子韩德让,名“兴宁·姚哥”。

第五子韩德威,名“富乐宁·德韩”。

第六子韩德冲,名“汉阿·哈”。

第七子韩德颙(即耶律隆祐、韩德凝),名“三宁·定哥”。

第九子韩德昌,名“富哥”。

第八子韩德晟“未仕而终”,故不见详记。

韩德昌娶妻欧妮·偶宁娘子,生有二子,一名“留宁·郭三”(耶律遂忠),一名“解里·阿钵”,也是契丹名字。

在耶律遂忠与大妻(解里夫人)所生儿子中,次子名“楚不古”,三子名“挞不也”,四子名“欧里本”。

他与次妻(贵哥别胥)所生四子中,一名何鲁宁·高家奴,另一个就是耶律高十了,其契丹名字为“王宁·高十”。

根据契丹小字《耶律敌烈墓志铭》考释成果,可知韩德威的儿子契丹名字为“韩宁·雱金”,就是大家熟知的耶律遂正。

其3个儿子的契丹名字分别为:延宁·谢十(即耶律元佐)、遵宁·涤鲁(即耶律宗福)、宫宁·高王留。

耶律敌烈就是遵宁·涤鲁的仲子、韩宁·雱金的孙子、韩知古的第六代孙。

最近,韩氏家族的另一个重要成员耶律宗福的汉文墓志⑤也已发现。

据此,结合《萧乌卢本娘子墓志铭》的研究,可得知韩氏家族的相关信息如下:遵宁·涤鲁就是雱金惕隐侍中次子逊宁·迪里姑。

同时记载,“宗福”一名是辽圣宗“御赐”给“逊宁·迪里姑”的“与兴宗连讳”的名。

刘凤翥先生认为,“涤鲁”与“迪里姑”为同一契丹语单词的异译。

他有3男1女。

3个儿子分别都冠有契丹名:长曰“燕五”,次曰“敌烈”,次曰“控骨里”。

通过对《耶律敌烈墓志铭》的释读,刘先生把“燕五”契丹名字音译为“乙辛宁·燕五”,把“敌烈”契丹名字音译为“空宁·敌烈”。

在《耶律宗福墓志铭》中很清楚地交代了耶律宗福的先辈的契丹字讳。

高祖(韩知古)字为“延你”;曾祖(韩匡嗣)字为“天你”。

“天你”一词与在《耶律(韩)高十墓志铭》中所记的韩匡嗣名“殿宁·尧治”的“殿宁”一词吻合;烈祖(韩德威)字为“普你”。

“普你”与《耶律高十墓志铭》所载“富乐宁”音近;烈考(耶律遂正)字为“何你”。

耶律宗福曾被皇帝“特诏主掌叔父思母相公之籍产”。

可以得知耶律遂赞或耶律遂成契丹名的字是“思母”。

其墓志还列举了他孙子以及重孙(女)的名字。

如:当哥、斡里钵、铺素里、也鲁靺里、主里者、都椀、特末、鲁保古、乌鲁古、浑不鲁、乌特赖、阿思里、特旦波等等。

仅从上述人名就可以看出,从韩知古起,韩氏家族成员就有契丹名字了。

特别是到了韩匡嗣一支的“德”字辈,韩氏家族都有了契丹名,而且一直延续到了第七代。

这种汉人着契丹名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些什么?笔者认为,韩氏家族最初是被掳掠北归的奴隶,生活于契丹社会底层。

北上之初,其对契丹文化属于被动地接受。

此时,韩知古还曾经试图脱离主人⑥。

后来,逐渐融入契丹社会并有意识地攀附统治阶层,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统治阶层的信任,最后跻身于上层社会。

对于韩氏家族来说,对待契丹社会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是有一个认识、选择、认同的过程的。

这个过程,完成在韩知古时期。

韩知古在太祖时期就被任命执掌“汉儿司”。

韩氏家族至少从韩知古晚年起,就把契丹本土当做自己的故园了。

从韩氏家族取名这一个侧面来看,至少使我们窥视到了韩氏家族契丹化的程度。

可以推断韩氏家族掌握、运用契丹文能力也是很强的,为官者尤甚。

否则,不会在皇朝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耶律敌烈、耶律高十死后还用契丹文撰写了墓志铭,这也是一有力的旁证。

二、韩氏家族与契丹通婚情况所反映出的契丹化的程度通婚是民族同化的一个途径,一个家族的同化更是如此。

下面将韩氏家族男性婚姻情况列表介绍一下。

从表所列,可以看出韩氏家族的各代的主要人物娶妻几乎都是契丹族。

“遂”字辈中的主要人物耶律遂贞婚姻情况不太明晰。

据《耿知新墓志》记载耶律遂贞妻为“陈国迤逦免夫人”⑦,但不明其民族。

但作为圣宗皇后姑表弟、韩氏家族当时的“领军人物”,他娶妻的选择目标应该也是“门当户对”的。

据相关碑刻信息,在韩氏家族的第五代耶律元佐的六男中至少还有两人娶妻萧氏。

从韩氏家族的婚姻情况能够清楚地看出这一家族在血统上的契丹化的演进过程。

韩氏家族的各代主要人物娶妻大多都是契丹族女性,而且这一“传统”呈明显的连续性。

从遗传角度来分析,韩氏家族到了“匡”字辈具有1/2的契丹民族血统,其第二代又娶妻契丹女,那么第三代就具有了3/4的契丹民族血统。

可以说,韩氏家族到第三代就应当视为在血统上的契丹化的完成。

并且,韩氏家族头三代大多与地位低微的欧古妮萧氏联姻,自第三代起婚姻逐渐交结权贵。

从韩氏家族的第三代起,我们就再也不能把这个家族视同汉族了。

三、契丹上层社会对韩氏家族契丹化的认同程度韩氏家族融入契丹社会的目的性是明确的。

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整个家族的兴旺发达,他们要努力跻身于契丹的统治阶层。

这应当是他们契丹化的主要动力和动机。

我们知道,契丹王朝实行的是“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但是,其统治核心在“北面”,一切大政方针都由契丹贵族决定。

其重要官职一般皆委以契丹贵族。

《辽史·百官志》记载,北府宰相“皇族四帐世预其选”;南府宰相“国舅五帐世预其选”。

紧要之地,如五京、大的节度州、要害的戍守地的职官,如西南面、西北路招讨使等,也是非勋戚而不授的。

许多族官只有耶律氏、萧氏贵族才能担任。

对于贵族的婚姻也是特殊规定的。

《契丹国志》有云:“番法,王族唯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落之人通婚。

”⑧因此说,其他民族要想跻身辽统治阶层,就必须设法接近以皇帝、皇后为首的“北面”统治阶层。

要想在契丹社会立足,就得融入契丹社会。

把自己的家族同化为契丹族,是尽快显贵的一条方便、快捷之路。

具有了统治民族的血统,取得皇族、后族的信任,同时得到契丹上层的认同(不视做“另类”),这是韩氏家族起家的前提。

韩氏家族的这一努力正好赶上了一个绝好的机遇。

契丹统治阶级自觉地接受儒家文化,并充分地利用其统治非部族的人群。

这个策略存在着“双向选择”。

一方面,契丹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安抚、笼络汉族代表人物,必然要利用汉族的有识之士;另一方面,韩氏家族的才识,特别是其治国之术,也正是契丹社会发展所需。

这样,韩氏家族才得以显露头角。

韩氏家族抓住了这一机遇,并不断地使自己融入契丹社会。

在这—过程中,如果说韩知古的身份还是家奴的话,那么,韩氏家族的第二代——“匡”字辈就是有了特殊身份的“家奴”了(得到了皇帝、皇太后、皇后的特别关照,比如赐婚)。

到了第三代的“德”字辈,这一家族就以“主人”的身份登台了⑨。

韩氏家族到了第三代契丹血统已经很浓了,那么,他们的融合努力是怎样得到契丹社会、尤其是契丹上层认同的呢?认同程度如何?不妨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一)韩氏家族在契丹统治阶层的政治影响力这个问题,许多学者、专家都有过论述。

其实能说明一个家族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地位、影响力、作用力,最好的依据就是看其职官的大小、多少、持续长短等因素。

现仅按其家族各代各支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契丹王朝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历职官作一下浅显的分析。

1.第一代,韩知古据《辽史》载,早在太祖三年(909年),韩知古就已官至左仆射了⑩。

其后,权势、地位逐步提高。

《辽史·列传》有言:“(韩知古)神册初,遥授彰武军节度使。

久之,信任益笃。

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

时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

顷之,拜左仆射,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

”综合有关史料分析,他在辽建国初期的制度建设、非部族族群的统治、大的战争等方面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2.第二代,“匡”字辈韩匡嗣,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封秦王。

契丹王朝对西南面戍守相当重视,可见统治阶级对韩匡嗣的信任、倚重程度。

韩匡嗣的10个兄弟中有1人封王,4人为节度使以上级别。

辽袭唐制,当时的节度使大约为从二品大员。

其家族地位至此已经非常显赫了。

3.第三代,“德”字辈韩匡嗣的9子中有6人为节度使以上级别。

韩德让集北南枢密使于一身。

韩匡嗣这一支的“德”字辈在景宗朝就已经很显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