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教师招聘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教学反思技能

第一节教学反思概述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及特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学反思的涵义出发,教学反思具有以下特点∶

(一)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以外,对自身的实践方式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自我反省能力的体现。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二)实践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一种行动性反思,是教师对自已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重新理解、重新优化的理性探索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的教育教学行动改变学生的思维或其他教育问题。

(三)过程性教学反思的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要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四)主体性教师的反思过程必须是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自己主动思考教学问题、分析教学现状,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失误,产生思维飞跃,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因此,教学反思具有主体性。

(五)发展性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教师通过不断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进而超越自己,更好地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步步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经验上升到规律。而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对反思对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根据认识论原理,再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必然具有发展性。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经验。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教学反思的过程

美国学者奥斯特曼和科特坎普以经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实践分为四个循环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教师一步步对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回顾、分析

和总结,主动探究教学中的问题,进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第一阶段∶具体经验;第二阶段∶观察与分析;第三阶段∶重新概括;第四阶段∶积极的验证。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与分析阶段,但它只有与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观念与情感

1.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教学现象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包括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对教学成败的归因以及自我知觉和教学效能感等,它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

2.专业情感。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三个方面,教师对专业情感的反思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愿意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承诺,他们致力于改善教育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教育专业的期望,努力提高专业才能以及专业服务水准,努力维护专业的荣誉、团结、形象。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理想是否符合社会、国家对教师的期望,是否具备了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2)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理智的情操是指由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道德的情操是指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具有专业情操的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己怎样改进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发展其能力;自己的知识基础是否深厚,是否包含本领域最前沿的内容,个人的理解是否与普适性的观点相一致;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