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的意思
《登楼》古诗词鉴赏
![《登楼》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bf79d9c7fd5360cbb1adb41.png)
『登楼』古诗词鉴赏『登楼』古诗词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登楼』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登楼』古诗词鉴赏1『登楼寄王卿』唐代:韦应物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登楼寄王卿』译文登上楼阁观景,攀上丛林览胜,只恨当年和我一起携手登楼,相约上山的王卿已经远去多时,景同而人已无.面对着苍茫天空,滔滔大海,引起我无限情思.秋风吹拂的山下,传来断断续续的砧杵声.极目远眺,荆榛树丛莽莽一片,一望无际,几乎塞满了全郡的每一处.『登楼寄王卿』注释楼:指滁州北楼.王卿:诗人的朋友.卿:是对人的尊称或朋友间的亲切称呼.阁:险峻处架木通行的小路.恨不同:恨不能共同踏阁.楚云沧海:指诗人在楚地,而王卿在海滨.数家:极言人烟寥落.砧(zhēn)杵(chǔ):捣衣所用的工具.这里是砧杵声,指代秋声.『登楼寄王卿』创作背景诗人与王卿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诗人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单独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登楼寄王卿』赏析开头两句“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而在用笔上,却又有委婉曲折之妙.一、二两句采用的都是节奏比拟和缓的“二二三〞的句式:“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在这里,意义单位与音韵单位是完全一致的,每句七个字,一波而三折,节奏上较之三、四句的“四三〞句式,“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显然有缓急的不同.句中的自对,也使这两句的节奏变得徐缓.“踏阁〞与“攀林〞,“楚云〞与“沧海〞,分别在句中形成自对.朗读或默诵时,在对偶成分之间自然要有略长的停顿,使整个七字句进一步显得沉着不迫.所以,尽管诗人的感情是强烈的,而在表现上却又不是一泻无余的,它流荡在舒徐的节律之中,给读者以离恨绵绵、愁思茫茫的感觉.三、四句承一、二句而来,是“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的展示.在前两句中,诗人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歌唱;到这后两句,写法顿变,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粗粗看去,不免感到突兀费解;细细想来,又觉得惟有这释写,才静隋真景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登楼怀友这一主题.第三句秋风里传来“数家〞零零落落的砧杵声,表现了五代南唐李煜『捣练子』“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境.“秋山下〞,点明节令并交代“数家砧杵〞的地点.“秋山〞的景色也是萧索的.全句主要写听觉,同时也是诗人见到的颇为冷清的秋景的一角.最后一句着重写极目远望所见的景象.用“一郡〞形容“荆榛〞,几乎塞满了全郡.而“寒雨中〞三字,又给“一郡荆榛〞平添了一道雨丝织成的垂帘,使整个画面越发显得迷离恍惚.这一句主要诉诸视觉,而在画外还同时响着不断滴落的雨声.三、四两句写景,字字不离诗人的所见所闻,正好切合诗题中的“登楼〞.然而,诗人又不只是在单纯地写景.砧杵声在诗词中往往是和离情连在一起的,正是这种凄凉的声音震动了他的心弦,激起了他难耐的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秋风秋雨愁煞人,诗人又仿佛从迷迷潆漾的雨中荆榛的画面上,看到了自己离恨别绪引起的无边的惆怅迷惘的具体形象.因而.进入诗中的“砧杵〞“荆榛〞“寒雨〞,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他用自己的怨别伤离之情开凿出来的艺术境界.所以,三、四句虽然字字作景语,实际上却又字字是情语;字字不离眼前的实景,而又字字紧扣住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虚笔概括了对友人的无穷思念.为全诗定下了抒写离情的调子.在这两句的映照下,后面以景寓情的句子才不致被误认为单纯的写景.景中之情虽然含蓄,却并不隐晦.实笔具体写出对友人的思念,使作品具有形象的感染力,耐人寻味,又使前两句泛写的感情得以落实并得到加强.虚实并用,使通篇既明朗又不乏含蓄之致,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登楼寄王卿』作者介绍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登楼』古诗词鉴赏2原文: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释译文:直译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韵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注释〔1〕客心:客居者之心.〔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慨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害.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父〞通“甫〞读三声fǔ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赏析: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乱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决的信念.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表达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衬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照应.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登楼韦应物的翻译
![登楼韦应物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c6eaa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5.png)
登楼韦应物的翻译
登楼韦应物的翻译
导语:《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登楼韦应物的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楼
作者:唐·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翻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注释
①流岁:犹流年、光阴。
蹉跎:虚度光阴。
②淮南守:指任滁州刺史。
滁州在淮河之南。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韦应物的诗全集栏目。
(http://)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
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登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a77a9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c.png)
登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登楼赋两汉: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杜甫诗词《登楼》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登楼》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ab2a5fa300a6c30d229f03.png)
杜甫诗词《登楼》原文译文赏析《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注释】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父”通“甫”读三声fǔ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赏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杜甫《登楼》诗词鉴赏
![杜甫《登楼》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93a5ee480eb6294dd886c5a.png)
杜甫《登楼》诗词鉴赏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直译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所以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父”通“甫”读三声fǔ传说诸葛亮以前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赏析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登楼 杜甫》赏析
![《登楼 杜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71d7b6f8c75fbfc77db2c3.png)
《登楼杜甫》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
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
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
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
“父”通“甫”读三声fǔ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直译】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ecfb4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4.png)
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登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翻译茫茫的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田野发青,淹没了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点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一声死后化为杜鹃的杜宇的哀鸣。
对鸿隙陂的涨溢为害而感到怜惜,还在想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的事情。
城墙都已经化为灰烬,仿佛东晋大臣陶侃,后来成为了八州都督。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太守向公:指向宗回,字子发,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
向有“登楼眺望”诗,此为次其韵而作。
一说,向宗回为“郡将”“团练”。
汝(rǔ)水抱城根: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称悬瓠城。
野色:田野之色。
偷春:谓偷春色而先发青。
烧痕:指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湘妃枝上泪:指传说中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
杜宇:相传为古蜀帝名,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呜声悲苦,啼血乃止。
鸿隙陂:一作鸿池陂、鸿却陂,故址在河南汝南县治东南,跨汝河,容纳淮北诸水,滋润州郡沃土,然亦涨溢为害。
穿路:这里指陂水溃溢为害。
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为害百姓,后为李想所讨灭。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也称女儿墙。
陶侃:东晋大臣。
庖烟:指炊烟。
车辋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壶公祠:即壶公观。
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
2023年《登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登楼》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c50a2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a.png)
2023年《登楼》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登楼》原文及翻译赏析1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赏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
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
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
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
诗人登楼远眺,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可见“终不改”,这照应了上一句的“变古今”,语气中流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原文、赏析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15f75b650e52ea5518989f.png)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
原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
当时诗人已在四川居住了五年。
此诗国家内忧外患,后听说好友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欣喜不已。
在一个暮春,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
直译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杜甫《登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登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6d8d54960590c69fc3762c.png)
杜甫《登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5分)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4)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
(4分)(5)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
(2分)(6)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3分)参考答案: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3分)⑵用典(借古讽今)。
(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2分)(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4)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5)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6)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
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
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
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7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意对即可)8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答案:“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梁甫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梁甫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38182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72.png)
梁甫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梁甫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梁甫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翻译时节在变换,北斗星的斗柄改变了其所指的方向,太阳也好像飞到了高空。
四季在循环运转,寒暑相互接替。
现在的年时和日暮,就是天象运行的明证。
刚才招摇星还指向东北,时值二月,转瞬大火星就从西南升起,到了秋季。
时节的变换真是很迅速。
悲风一直在吹,没有停歇的'时候,乌云一直在接连不断地飘飞。
到了冬季水面都结冰了,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露水都凝结了。
人生的岁月只管逝去,祥瑞的云彩很少被人乘坐使人得以升仙。
想按正道而行,实行忠信哪能靠得住呢?孔子在水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就是感慨人生短促而发的吗?在梁甫山顶上想到这些,我不禁也悲愤地抚膺叹息。
注释①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
这里代指斗柄,北斗的柄随着时节的变换而改变方向。
②骖:驾三匹马。
③羲和:日神,这里指太阳。
④凌:升高。
⑤四运:指四季。
⑥承:接替。
⑦冉冉:逐渐。
⑧天路:天象的运行。
⑨招摇:即北斗第七星。
招摇指向东北,时节是农历二月。
⑩大火西南升:大火星从西南方升起。
这里是指世界变换迅速。
仍:接连不断。
庆云:一种吉祥的云气。
履信:实行忠信的道理。
思顺焉足凭:指按正道而行却又哪能靠得住。
临川响:指孔子在水边的叹息。
赏析梁甫是个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甫山者,遂赋予《梁甫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
这首诗中陆机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虽然行为正直,仍然不免有种种忧患。
梁甫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原文:梁甫吟明代:刘基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诗歌鉴赏】《登楼》杜甫赏析
![【诗歌鉴赏】《登楼》杜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232fa5b307e87101f696e6.png)
【诗歌鉴赏】《登楼》杜甫赏析登楼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韵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
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
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
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
“父”通“甫”读三声fǔ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赏析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登楼原文翻译赏析
![登楼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b1b9c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png)
登楼原文翻译赏析登楼作者: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
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
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
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
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
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译文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赏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的意思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c95867c8d376eeafaa3193.png)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的意思“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筹笔驿》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释】1、他年:作往年解2、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3、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翻译】鱼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赏析】“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分析蜀国的败亡的原因。
首先不忘肯定诸葛亮,就他才比管乐来说,蜀国是可图霸的;但关张命短,没有大将,只靠诸葛亮一人之力,是无所作为的。
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表示对诸葛亮的景仰。
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
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
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这首诗把诸葛亮和他的事业放在尖锐复杂的环境中去考察,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因此,波澜起伏,跌宕生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翻译赏析
![古诗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31827b524de518974b7d80.png)
古诗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翻译赏析《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前言】《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注释】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
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这里代指此诗。
【翻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b/1772htm。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赏析】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梁父吟李白译文
![梁父吟李白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f1aa7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9.png)
梁父吟李白译文梁父吟李白(李白诗集中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这首诗以古代梁国的悲歌为题材,描述了梁国的覆灭和人民的痛苦。
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指导意义。
《梁父吟李白译文》是杜甫的作品,现代人熟知的有李白的《梁园吟》和杜甫的《梁父吟》,两首文章内容类似,且都以梁国的覆灭为题材。
依照杜甫的文字描述,我尽量将之翻译得生动有趣。
译文如下:梁父刚提双足去,今州木塞黑漆树。
皇帝路过时还叹,百姓愁眉不展眉。
只因该地古兵强,将军才料深落泥。
篱笆四面围城墙,何故陷落在敌手?淅沥蹂躏道底底,雪山之上常雷鸣。
纵他威名远遐迩,亦是辗转实不成。
玉京两山相对立,神女思念流连泣。
越古逸人似童子,时逢圣主下吴市。
结束战争安宁乐,却不料死亡入怀里。
一度兴亡两失落,苍天叹息无奈疲。
魏都思念风沙尘,手握真珠泪洒地。
兵荒马乱败冷战,江头大潮涌天津。
梁父在岁月中飘荡,李白眼中流淌水。
不禁双手握天地,唤起后人新篇章。
这篇译文将《梁父吟》中的诗句进行了生动有趣的翻译,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述梁国的覆灭和人民的痛苦,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自身的无奈。
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篇文章通过李白的笔触,把梁父的故事重新诠释并丰富。
它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总是美好的,战争会带来痛苦和毁灭。
然而,我们也有责任在和平中努力,为未来做出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反映历史的作品,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和规劝。
它告诉我们,应当珍惜和平,努力追求和平,并为实现和平而努力奋斗。
同时,也呼唤我们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之,《梁父吟李白译文》这篇文章在描述梁国悲歌的同时,也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指导意义。
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引导我们思考和平的重要性,珍惜和平,为了实现和平而努力奋斗。
同时,也唤起我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冀,让我们为实现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的意思“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登楼》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
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
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这里代指此诗。
【翻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c/3992htm。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
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北极,
象征大唐政权。
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
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
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
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
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