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微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②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②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已知的方程推导出未知量,形成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是学习方程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一;本节内容还提出用尝试、检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难点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宜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交流练习互相穿插的活动课形式。
同时,利用发现法和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老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数学王国里的几位新朋友。
认识新朋友,可也别忘了我们的老朋友。
看,老朋友来了!(1) 1+2=3 (2) 5=7-2 (3)3+b=2b+1 (4) 4+x=7(5) 2x-2=6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如果觉得有困难,就小组讨论一下学生活动:讨论说出等式,方程的概念。
老师活动:好,再和老朋友加深一下印象。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1)-2+5=3 ( ) (2) 3χ-1=7 ( ) (3) m=0 ( ) (4)χ﹥ 3 ( )(5)χ+y=8 ( ) (6) 2χ2-5χ+1=0( ) (7) 2a +b ( ) (8)x=4 ()学生活动:积极判断老师活动: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方程”这位老朋友的特征?学生活动:判断方程的两要素:①有未知数②是等式老师活动:看,这边有两位小朋友在玩猜年龄的游戏,瞧瞧去!老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投影仪(课本130页),并思考怎样算年龄。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代数初步知识并且系统地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对整式的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简易方程已有一定了解,但认识还停留在知识浅层,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系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进行逐步抽象,以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学习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判断并描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决措施: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在线讨论功能,组织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点展开讨论。
借助于在线讨论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能够进行观点交流和思维火花碰撞,展开头脑风暴,在查看他人观点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共同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从大量的生活实际情境中引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设计随机选人、抢答、学生讲、对比讲评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截屏分享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课后的复习巩固。
同时,通过智慧课堂对学生当堂检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反馈及时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环节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2.教学内容:教师以音频加文本的形式呈现丢番图的年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课题: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二、新知讲解(一)感知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活动一)1.环节目标: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教案
课题: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说出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能正确判别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2.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对“元”和“次”的认识。
2.能够逐步培养类比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了解辩证统一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含义;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数学方程的建模思想。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情境问题1: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呢?情境问题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升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颖解决问题呢?情境问题3: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情境问题4: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呢?情境问题5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二、自主思考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探究下列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2x-5=21 ,40+15x=100,(1+147.30%)x=8930得出定义: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为1的方程.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③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练习: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陕西省商州区陈塬初级中学王亚娜一、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1二、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学生在七年级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第十四章学过一次函数之后进行的。
故教材从探讨方程2x+20=0和函数y=2x+20的关系开始,学习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的求解问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加深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四、教学重点:会用图象法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学难点: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六、教法选择:设问法观察法诱思发七、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彩色粉笔九、教学过程:㈠提出问题1.方程2x+20=0 2.函数y=2x+20观察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揭示课题,板书节名.(14.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㈡深入问题从数上看:方程2x+20=0的解,是函数y=2x+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的值。
从形上看:函数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20=0的解。
关系: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三)深入讨论(多媒体展示)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请填空:序号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一次函数问题1 解方程3x-2=0 当x等于何值时,y=3x-2的值为0?2 解方程8x+3=03 当x等于何值时,y=-7x+2的值为0?4解:4题答案不唯一(该题为开放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部编本.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一 元 一 次 方 程实验中学初一数学组 郑进泉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一步,从算式到方程是教学的一大进步。
3、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领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方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等式及等式的性质,那请大家回忆什么叫等式?什么叫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自发的热烈掌声,激烈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其他学生的情绪变得兴奋,精神更加集中,为新课题的引入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独立思考,发现新知请大家利用刚才所复习的内容来完成下面这个练习:下列式子中是等式的是:(多媒体投影)① 84-x ② 6321=++ ③ 132+a ④ 43>+x ⑤ 132+=x x ⑥ 31=+x ⑦ 122=-x x ⑧ 5=+y x(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旧知的这组练习,为后面自然过度到得出方程的定义服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新知识,体现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些等式有什么区别?(多媒体投影)② 6321=++ ⑤ 132+=x x ⑥ 31=+x⑦ 122=-x x ⑧ 5=+y x(设计意图)通过这组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请大家利用方程的定义来判断:下列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多媒体投影)① 268--y x ② 92516-=- ③1622=-t④ ()y y x 463=++- ⑤633-=-- ⑥ 321+=+x x⑦ 244=x ⑧ 652=+a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练习,巩固学生对方程定义的理解,为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打下伏笔。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除了口头总结,我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此外,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后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考虑在课后设置一个答疑时间,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或课后向我提问。
其次,移项和系数化为1这两个步骤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但也是学生们的难点。在讲解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来解释这两个步骤,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们上台来演示解题过程,或者设计一些更具趣味性的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步骤。
再来说说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提供更明确的讨论指引,并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抽象: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学方程。
-举例:年龄问题,已知两人年龄差5岁,三年后年龄差不变,如何列出方程表示两人现在的年龄。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个数:理解为何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
-举例:通过图形展示,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只有一个,说明方程2x+3=0只有一个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解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让我来具体谈谈几个观察到的现象和我的思考。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标导学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学习重点】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习难点】1、准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会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二、自主互助自主互助一:探究一:阅读以下几个情境,尝试列出方程。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 再减5”就是,所以得到方程:;(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 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 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 m?如果设x 周后树苗长高到1 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3)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可以得到方程:;(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 年11 月 1 日0 时,全国每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 930 人,与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如果设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 万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5)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那么长为m。
由此可以得到方程程:;其中,我熟悉的方程有:,它们的共同点是:.小结:在一个( )方程中,只含有( ),并且未知数的(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即时练习一:请试着举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并请小组同学帮你判断一下吧!。
自主互助二知识点概述: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_微课教案(1)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元一次方程微课教案
微课简介: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会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微课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微课设计:教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Ih 经过B地。
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过程:
例题解析: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分析列方程的基本方法步骤。
例题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百分之52,比男生多80人,全校有多少学生?
例题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几个月可以达到检修的2450小时?
小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授课设计【授课目的】知识目标:1、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看法,能正确鉴别一元一次方程;2、知道方程的解的定义,并会考据;3、认识实责问题中列方程的基本步骤;能力目标:在实责问题的解析过程中,领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责问题中数学模型的作用;感情目标:在自主学习中领悟自学的必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领悟团队的力量。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解的看法,列方程的方法。
【授课过程】一、预习导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课前完成阅读课本 P130— P131 第二段,完成书本的填空:( 1)小华问:“你的年龄乘 2 减 5 得数是多少?”小彬答:“21” .若是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 2 再减 5”就是 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可以获取方程:__________________.(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cm,大体几周后树苗高到 1m?若是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m,可以获取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 ,因此提前12min 到达乙地 .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若是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km ,可以获取方程:_____________.( 4)依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止2010 年 11 月 1 日 0 时,全国每10 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 人,与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核对照增添了147.30%.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 万人中约有多少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若是设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 万人中约有x 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获取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5)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 5850m2,长和宽之差为 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若是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m,那么长为( x+25 ) m.由此可以获取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预习:学习小组检查组员预习情况并报告,教师谈论,班委记录。
一元一次方程微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微课:配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背景: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在中考中频频出现,是初中生必备的一种数学能力。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因式分解,解特殊方程,有关最大或最小值题目,代数式求值中有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配方法的定义;2、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视频教学、例题讲解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什么是配方法?配方法是指通过配、凑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形式,再利用完全平方项是非负数等性质,达到增加题目的条件等目的。
二、学习新知展示配方法的四个方面应用:(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3x2+8x-3=0.步骤:1.化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2.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半的平方;4.变形: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右边合并同类;5.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6.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7.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重点讲解第一和第三步骤(二)、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例2:已知x是实数,求y=x2-6x+10的最值.分析:配方成顶点式即可求出函数最值.(三)、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例3:证明无论x为何实数,代数式2x2-3x+10的值恒大于零.分析:将这个二次三项式配方,就可判断其最值是什么.接着提问:你能求出此代数式的最值吗?(四)、配方法解特殊方程例4:已知方程x2 -10x +y2-8y+41=0.求x+y值.分析:先解方程求出x和y值,将41拆成25+16,等式左边配方凑成两完全平方式,于是可化为两数平方和为0的式子,从而分别求出x、y的值.三、回味无穷1、配方法的应用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三、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四、配方法解特殊方程2、思考:上面配方法的四个应用中,哪些是“配”,哪些是“凑”呢?第一、二、三方面关键在“配”,第四方面关键在“凑”.四、作业设计:见进阶练习五、教学总结:配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是挖掘题目当中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同学们一定要把它学好。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课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会判断所给的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景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寻找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师生情感。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重难点
作业1的布置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作业2的布置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数学应用到与自己相关的事件中去,将本节课的学习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台阶
教
学
反
思
指导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3)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创造情景,快乐学习
情景一:拿出一副扑克牌,同学们,你们从牌中抽出一张牌,并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报出得数,我就能知道你们抽出的牌是多少,你们相信吗?
老师报出牌数
教师从牌中抽出一张牌,也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得27,学生们能猜出牌面数字是多少吗?
问题:你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回答:字母 表示,即设 周后达到1米,则可列出方程:
通过刘谦变牌视频以及猜年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加深“方程的解”定义的理解,为今后解方程检验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抢答能活跃气氛
(课件展示)情境二:某种足球现价200元,比原价上涨了15%,请问原价为多少元?(只列方程)
解答:设原价为 元,由题意得: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课方案新部编版优选授课授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授课设计[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授课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 市实验学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尉国霞一一一一一一1、、、、、、、、、、、、、、、、、、、、、、、、、、、、、、、、、、、、、、、、、、、、、、、、、、、、、、2、、、、、、、、、、、、、、、、、、、、、、、、、、、、、、、、、、、、、、、、、、、、、、、、、、、、、、、、、、、、、、、、、、、、3、、、、、、、、、、、、、、、、、、、、、、、、、、、、、、、、、、、、、、、、、、、、、、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2、1、、、、65、、、、、、、、、2、、、、、、、、、、、、、、、、、、、、、、、2、4、、、、、、、、、、、、、、、、、、、、、、、、、、3、、、、、、、、、、、、、、、、、、、、、、、、、2、4、、、、、、、、、、、、、、、、、、、、、、、、、、、、、、、、、、、、、、、1、、、、、、、、、、、、、2、、、、、、、、、、、、、、1、、、、、、、、、、、、、、、2、、、、、、、、、、、、、、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P130-P131、、、、、、、、、、、、、、、、、、、、、、、、、、、、、、、、、、、、、、、、、、、、、1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x 、、、、“、 2 、、x5 - ”、、 25 、、、、、、、、x - 52 = 212、2、、、、、、、、、、、m 、5、85、0 、、、、25 m 、、、、、、、、、、、、、、、、、、、、、、、、、x、m、、、、、、x + 25 、m、、、、、、、x ) 、、、(x25 5850、3、、、、、、、、、、、、、、、、、40 cm 、、、、、、、、、、、5cm、、、、、、、、、、、 1 m 、、4、、、、、、、、、、、、、、、、、、、2010 、11 、 1 、0 、、、、、、、、、、、、、、、、8 930 、、、2000 、、、、、、、、、、、、、、、147.30% 、、、、2000 、、、、、、、、、、、、x10、、、、、、、、、、、、、、、、、、、、、、( 1、+、147.30% ) x = 8 930、5、、、、、、、、22 km 、、、、、、、、、、、、、、、、、、、、、、km、、、、、12 min 、、、、、、、、、、、、、、、、、、、、22 22 1、、、、、、、、、、x k、m、、、、、、、、x x 1 6、、、、、、、、、、、、、、、、、、、、、、、、、、、、、、、、、、、、、、、1、、、、、、、、、、、、、、、、、、、、2、、、、、、、、、、、、、、、、、、、、、、、、、、、、、、、、一一、、4、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一P131 、、、、1、、、、、、、、、、、、、、、、、、、、、、、、、、、、、、、、、、、.、、、、、、、、、、、1、、、3、、、4、、、、、、、、、、、、、、、、、、、2、、、x 2-5 = 21 、40 +x=5100 、( 1 + 147.30% ) x = 8 930、、、、、、、22 22 1、3、、、、 6x x 1、、、、、、、、、、、、、、(4) 、、、、、、、、、、____、、、、、、、、、、、、、、____、、、、_____、、、、、、、、、、、、5、、、、、、、、、、、、、、、、、、一一一、、、、、、、、、、、、、、、、、、、、、、、、、、、、、、、、、、、、、、、、、、、、、、、、、、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一2一、、、、、、、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一、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对象理解等式性质;2、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3、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基本过程。
二、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它来解方程.难点: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前回顾:1、一元一次方程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 -2+6=4 ( )(2) 3χ-1=0 ( )(3) y=10 ( )(4) χ+y=2 ( )(5) 2χ2-5χ+1=0 ( )(6) 2m –n ( )环节二:情境引入,等式基本性质内容1: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实际操作用天平称量物体.前面情景,引出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环节三: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内容1:例1解下列方程:(1)x + 2 = 5;(2)3 = x - 5.解:(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 2,得x + 2 - 2 = 5 - 2.于是x = 3.(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5,得3 + 5 = x - 5 + 5.于是 8 = x.习惯上,我们写成x = 8.以上两种思考方式教师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只要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原来的方程变形成x=a(a为常数)的形式即可.同学丙:这样求得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一定是原方程的解吗?同学丁:①整个解的过程利用了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理论根据可靠.②根据方程解的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经检验就可知求解过程有无失误.5、检验解的过程,学生出现了循环论证的不合理方式.如:例1(1)x+2=5的解为x=3学生检验过程:代x=3入原方程3+2=5.所以x=3为原方程的解.正确方法:代x=3入原方程左边=x+2=3+2=5,右边=5,因为左=右.所以x=3是原方程的解.内容2::下列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中,是否正确的,并说明理由(1)若x=y ,则5-x=5+y(2)若x=y ,则5-x=5-y2、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内容3:例2 解下列方程:(1)- 3 x = 15; (2)- 3n - 2 = 10. 解:(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 3,得31533-=--x 化简,得 x = - 5.(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2,得 -3n - 2 + 2 = 10 + 2. 化简, 得 - 3n = 12. 方程两边同时乘 - 3,得n = - 36.内容4::下列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中,是否正确的,并说明理由(3)若x=y ,则3x=5y(4)若x=y ,则 环节四:联系与提高内容:1、漫画中跷跷板左右两边重量刚好相等,爸爸的体重是60kg,妈妈和女儿的体重之和为62kg ,若每只小鸭的质量相等,你能求出每只小鸭的体重吗?解:设每只小鸭的体重为x 千克方程 60+2x=62+x解:两边同减去60,得60+2x-60= 62+x-60于是 2 x = 2+x55yx =2x-x=2+x-x得 x =23、随堂练习1.解下列方程:(1)x - 9 = 8; (2)5 - y = - 16;(3)3 x + 4 = - 13; (4)32x - 1 = 5.目的:1、应用本课时所学内容解答上课时提出的问题.2、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落实.环节五:课堂小结内容: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主要内容:等式的基本性质及注意事项.目的:通过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归纳,一方面清晰地梳理出本课学过的基本知识及数学思想;另一方面,习惯地将新学的知识及方法构建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出“承前启后”的“承接点”、“启发点”.环节六:布置作业1、习题5.2;2、探索等式基本性质1的变化特点,思考:能否理解为左右移项?。
一元一次方程微课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微课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微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五、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设置悬念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
请看大屏幕,这是20某某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2、突出主题,突出主体(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A、x的2倍与3的差是5B、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C、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生:(1)2x—3=5(2)2(a+a—5)=36(3)30t+(30t)=180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现实,学生齐读)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
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方程是一种进步;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初步培养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难点: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我能猜到你的年龄,相信吗?只要你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很快猜到你的年龄,不信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2减5等于多少?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列出式子:2x-5=21。
二讲授新课(投影演示)1.方程:像2x-5=21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问】由方程的定义,你能得出方程的特点是什么吗?【师引导得出】特点:1)含有未知数;2)用“=”连接;3)“=”左边等于“=”右边。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1) -2+5=3 (2) 3χ-1=7 (3) m=0 (4) χ﹥3(5) χ+y=8 (6) 2χ²-5χ+1=0 (7) 2a +b2.思考探究情境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想一想】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学生思考讨论后列出方程,一个同学板演,另一个同学批改。
如果设x周后树苗升高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40+15x=100)情境二: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师引导】长和宽我们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列方程,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另一个同学批改。
如果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X+25)米。
由此可以得到方程:2[x+(x+25)] 化简得:(4x+50=310)情境三:703班有树苗100棵,704班有树苗80棵,要使两个班的树苗一样多,问703班需调多少树苗到704班?调多少树苗我不知道,因此要(设调x棵树苗),根据等量关系(两个班树苗一样多)列出方程:100-x=80;【问】老师这么列方程对吗?如果不对,该怎么列呢?【师问】从上面的题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列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生答】1)设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3)列方程三个情境中的方程为1)40+15χ=100;2)4x+50=310;3)100-x=80+x 相比于下面的式子4)x+y=10 ;5)2χ²-χ+5=0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x米(x+25)米【总结】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χ(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巩固练习】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哪些?1)x=0 2)x-y=6 3)x²+2=x 4)x+2 5)2+1/x=3 6)4-3=1 7)1=2-6y 8)(2x-1)/4=(3x-2)/6三随堂练习1.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1)x与18的和等于54。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征。
2.从现实情境中提取等量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研究过简易方程,因此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
但是,初中的要求更加规范和严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
此外,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喜欢参与探索活动。
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节课要贯彻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的实施下去。
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4.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方法:先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思考、讨论,克服算术解法的思维定势影响,突出“建模思想”,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相关概念,再利用辨析题,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游戏引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缩短与教师间的距离,以放松、愉快的状态顺利开始新课。
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研究的欲望,为引出方程的概念作准备。
教师和同学们互动做两个游戏:游戏一: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此游戏可由两名学生分别说出任意三个日期的和,教师回答结果。
游戏二: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
此游戏可安排两组学生尝试完成。
问题1: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分析特征,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九十三中学胡晓燕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了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等知识,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
学生的操作基础:学生在小学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简单方程的简答、简单数量关系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解方程的能力.这时解方程的操作依据为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简单算理。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课通过给左右手添加(或去掉)粉笔的实验形式,形象直观地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着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来解方程.难点是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三、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粉笔的操作,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用数学符号表达。
2、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3、通过观察、操作。
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
4、感受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内容:阅读本节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目的:1.让学生初步体会小学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内容与中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何差异?2.小学简单方程求解过程的依据与中学方程求解过程依据有何差异?3.能看懂书上呈现内容的主要环节。
实际效果:学生基本上从字面意思读懂了课本呈现的内容,没看出设置目的中的第二项.即:小学简单方程的求解过程的依据与中学方程求解过程依据有何差异?学生观察得知,要想消掉方程两边多余的项,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这一项的相反数(或减去这一项);要使得方程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或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20210712112927)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学生起点剖析学生在小学时期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天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剖析简单的数目关系、并依据数目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查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的理性的观点.二、学习任务剖析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过对实质问题的剖析,领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同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观点,并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个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类方程,在数学上有着宽泛的应用,是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 ( 组) 、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础 . 鉴于学生对方程理解的前提下,本节课从风趣的“猜年纪”情境下手,经过指引学生经历自主研究和合作沟通的活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等基本观点 .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浸透建模思想 .三、学习目标剖析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观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个方程的解;2、经过对实质问题的剖析,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领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教课要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观点.教课难点:依据题意列方程,由几个特别方程的共同特色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四、学习过程设计环节一情境引入引例:一个空暇的周末,老师忽然灵机一动,整理了一些照片,回忆了一些旧事,乐在此中 ......今日忽然很想跟亲爱的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故事,能够吗?感谢!光阴飞逝,我已经走过了生命的几十个年头.我年纪的十六分之三是幸福的童年,没有作业,没有烦恼,天真无邪;紧接着我上学了,开始了漫长的修业生涯,在学校我度过了年纪的二分之一还多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从少年到青年,不停充分自我,完美自我;毕业后,我开始了充满“爱”的职业,此刻我已经用爱弹奏生命欢歌八分之一的时间又多三年,时期我成婚生子,成长成熟,更懂得用耐心和爱心去对待我可爱的孩子们.同学们,分享完老师的故事,你们想知道我的年纪吗?别焦急,本节课的知识会帮助我们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奥!此刻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一元一次方程的世界,先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 师板书 )环节二研究新知问题 1:什么是方程呢?生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板书 )问题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呢?例 1:嘘,仔细听!在校园的一角两位同学仿佛在讨论着有关方程的问题......请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小华和小彬,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谁想试一试?( 两位学生演绎对话) .很有感情色彩,感谢!我们一同来帮助小彬解决这个问题吧!小华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谁知道?假如设小彬的年纪为x 岁,那么“乘 2 再减 5”就是 _______,进而获取方程:.本来小华是经过算术或方程的方法猜到小彬年纪的啊.问题 3:经过解决这个实质问题,你发现列方程一般要经过哪几步呢?答: (1) 设未知数 ( 设) ; (2) 找等量关系 ( 找) ;(3) 列方程 ( 列).( 师板书 )例 2:耐心看,校园里的树苗们也被方程的问题难住了,我们一同去看看吧!为美化我们的校园,园丁们种植了一批树苗,此中一棵小树苗高为40 厘米 .种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 厘米,小树苗想知道大概几周后它能够长高到 1 米呢?谁来帮帮小树苗呢?假如设 x周后树苗长高到 1 米,那么能够获取方程:________________.例 3:校园的北边是绿茵茵的操场,它仿佛也有问题,去帮帮它吧!校园的北边是绿茵茵的长方形操场,面积大概是1800 平方米,长和宽之差为25 米,请问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假如设操场的长为x 米,可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假如设操场的宽为y 米,可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例 4:咦,操场上有学生在上体育课,有的练习投篮,有的练习踢球,他们是否是也有问题呢,去看看 .操场上有学生在上体育课,有的练习投篮,有的练习踢球,据体育李老师说,操场上共有篮球 40 个,足球 30 个,学校购进这批球共花销5800 元,请问篮球、足球单价各是多少元?假如设篮球的单价是x 元,足球的单价是y 元,可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例 5:解决了校园里的问题,回到教室,又有新的问题:本次数学测试,优异的同学有 12 人,比上一次测试优异的人数增添了 20%,那么上一次测试获取优异的同学有多少人呢?假如设上一次测试获取优异的同学有y 人,可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4:上边五个问题都能经过列方程来解决,我们共获取了六个方程,请认真察看方程①、②、⑥,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 四人小组沟通,结束后每组选一位代表讲话,开始!)①2x-5=21 ;②40+5x=100;⑥ (1+20%)y=12.由此,我们发现方程①、②、⑥ 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 整式是指分母中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而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称为分式) ,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给这种方程起个名字,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1: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师板书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所以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简称为“一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 简称为“一次”,而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简称为“整式方程”,所以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同时知足三个条件,即:“一元”、“一次”、“整式方程”,三个条件缺一不行.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吗?请判断:练习 1:判断以下各式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1)-2+5=3 ( ) (2) 2x+1 ( ) (3) 3x-1=0 ( ) (4) x+y=2 ( )(5)2x-5x+1=0 ( ) (6)x=7 ( ) (7)xy-1=0 ( ) (8) x2 2x 3 0 ( )(9) x2 y 0 ( ) (10) y2 4 y 3 y2 ( )(11) 23x 7( ) (12)3x 45 4x6 ( ) x 2问题 5:列出方程后,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生答:解方程 )问题 6:那什么是方程的解呢?定义2: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叫根.( 师板书 )方才小华猜出小彬的年纪是13 岁?他猜得对吗?也就是x=13 是方程 2x-5=21 的解吗?我们来算算看 . 当 x=13 时,左侧 =2× 13-5=21=右侧,所以 x=13 是方程 2x-5=21 的解 . 看来小华猜的是对的!由此,我们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还需要解方程吗?( 不需要 ) 那需要做什么? ( 只要要将这个数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假如左侧=右侧,则这个数是方程的解;假如左侧≠右侧,则这个数不是方程的解 .)练习 2:请思虑 x=2 是以下方程的解吗?(1)3x+(10-x)=20 ; (2) 2x2 6 7 x .环节三稳固提升不单校园里的树苗小妹爱动脑筋,教室里的黑板大哥、粉笔小弟、桌子大姐、椅子小妹也不甘服输,它们都有问题需要解决,同学们帮帮忙吧!先解决哪个问题呢?1、假如5x m 28 是对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2、x=1 是方程 ax=x-5的解,则a的取值是(3、已知 ( k 1) x2(k 1)x 3 0 是对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k 的值,并判断x=1 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4、从正方形的铁皮上,截去 2cm 宽的一个长方形条,余下的面积是80cm2,若设本来正方形铁皮的边长为 xcm ,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环节四问题解决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老师年纪的问题吗?此刻一同来解决它吧!光阴飞逝,我已经走过了生命的几十个年头.我年纪的十六分之三是幸福的童年,没有作业,没有烦忧,天真无邪;紧接着我上学了,开始了漫长的修业生涯,在学校我度过了年纪的二分之一还多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从少年到青年,不停充实自我,完美自我;毕业后,我开始了充满“爱”的职业,此刻我已经用爱弹奏生命欢歌八分之一的时间又多三年,时期我成婚生子,成长成熟,更懂得用耐心和爱心去对待我可爱的孩子们.可爱的同学们,分享完老师的故事,你们想知道我的年纪吗?假如设老师的年纪是x 岁,则可得方程:.本节课我们只列出方程,想知道老师究竟多少岁还需要解方程,这就是后边几节课的任务啦.环节五小结概括同学们今日的内容上到这里,请静下来,说说收获,讲讲领会,道道迷惑,提发问题.本节课在复习了方程的观点后,明确了列方程的步骤,由实质问题抽象出数学识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表现了数学建模思想;后来由一些详细方程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并给出方程的解的观点;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实质问题.作业必做题:书 132 页习题 5.1 第 1 ,3 题,练习册有关习题;选做题:请用自己的年纪编一道问题,并列出方程.板书设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三、方程的解一、方程列方程的步骤例二、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 关系的有效模型:2、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 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学习重点】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等呈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习难点】1、准确找岀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会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二自主互助自主互助一:探究一:阅读以下几个情境, 尝试列出方程。
小华 小»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毎周树苗长髙约5 cm,大约几 周后树苗长高到I m?如果设-V 周后树苗长高到1 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讣划每时行泄xkm,可以得到方程: (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査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 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 长了 147.30%-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査时每10万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5)某长方形操场的而积是5850^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程:英中,我熟悉的方程有:-X 定标导学 我能护*你的年护、 I 侏的年許.丿\ *2减5«数) q 是乡夕? A U " 2L(1) 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A 岁,那么“乘2再减5 "就是 ,所以得到方程:(2)(3)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为 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它们的共同点是: 小结:在一个( 数的()方程中,只含有( ),并且未知人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课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教师
陈姣
教学年级
七年级
单位
泾渭中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目标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
由1、2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所列的方程的特点:
(1)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字母;
(2)程里未知数字母的指数为1;
⑶方程左右两边所含的代数式为整式。
概念区分:
等式:用等号连接,表示相等关系的数学式子。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
(1)-2+5=3(2) 3x-1=7
(3) m=0(4)x>3
(5)x+y=8 (6) 2x2-5x+1=0
(7) 2a +b (8)x=4
(9)
环节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教科书第130页的问题:小华和小斌猜年龄游戏。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教材分析
本节从复习旧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5) ,(6) -1=0,
(7) ,(8) ,(9) 。
2、填空
(1)、方程3x + 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 4m-5=_____。
(2)、方程(a+6)x +3x-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
回答这个问题(大约1分钟)
师问: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后
师总结:学习本章内容,你将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养成良好的数32习题1,3
在具体题目中应用新知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简单熟悉的背景问题中,逐步地体会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列方程的帮助,其正做到分解难点、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目的.
2.授课时要设法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将能使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重要数学模型成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自觉选择.
学生在复习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特殊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自己归纳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由三个方程总结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让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培养数学归纳能力
通过变式题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环节五:课堂小结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生自己举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了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等知识,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这个过程没有给“一元一次方程”一个准确的理性的概念。本节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
准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具
三角板、量角器、圆规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树苗长高到1米?
树苗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树苗将达到的高度
解: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可得方程:
40+15X=100
环节三:总结归纳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看看刚才列出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环节四:练习巩固,提升能力
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3+2=5,(2) ,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