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竹石》诵读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胜利二小吴锦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生字“锤”“凿”“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体会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学会边读边想象,知人论诗的阅读方法,诵读并积累咏物类古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诵读并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古诗韵律的美。

课前准备

(1)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诗人于谦、郑燮的资料,制作阅读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3.板书:石灰吟

4.师小结:这是一首写(石灰)的诗。

二、“四读”《石灰吟》

(一)字字落实地读

1.学生试读

2.生字教学:锤(笔顺)、凿(易错字)

3. 介绍:石灰的形成及特点

4.字字落实地读

(二)琅琅上口地读

1.给古诗断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言绝句断句:二二三)

2.认识文体——吟

理解“吟”

“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唱,声调抑扬地念,2,叹息,痛苦的声音,3,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4鸣,叫。请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解释:呻吟()、吟诵()、猿吟()、石灰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3.抓住“出深山.”“若等闲.”“在人间.”,感悟古诗的押韵。

4.琅琅上口地读

5.师生或邻桌之间对读、接读。

(三)历历在目地读

1.读一二句诗句,标出诗中描写到的事物(深山、烈火)

2.展示深山、烈火的图片,体会石灰经历的磨难。

3.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4. 引导学生表达想象中的情景

5.齐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

6.教师小结:诗人于谦仅用了14个字,简练地向我们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四)津津有味地读

1.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投影: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我被开采出来放入石灰窑中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是对应的?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出深山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挖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磨难吗?(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若等闲、浑不怕)

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浑不怕”。

(5)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浑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

教师: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

(1)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知道这首诗的大意了吗?

(2)在了解诗意的过程中,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清白——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的风景;指石灰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高洁品格。

5.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读出慷慨激昂。

6.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

7.知人论诗,了解诗人于谦,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于谦自小就有远大志向,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并且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如果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样高声诵读这首诗?

(2)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现在让大家看一下他做官的故事。课件出示:两袖清风的故事。

如果你是做官后的于谦,你会怎么吟诵这首诗?

(3)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虏了,于谦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让皇帝的弟弟继位,率兵打败了敌人,使人民免遭生灵涂炭,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对当年于谦让他弟弟做皇帝的事耿耿于怀,再加上其他官员的陷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如果你是临死前的于谦,你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来向世人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呢?一起来读。(配乐读)

(4)《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在——(他在抒发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像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8.教师总结: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我们通过了解得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这首诗,这样的方法叫:知人论诗。

二、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学习单,快读《竹石》。

1.由于谦过渡到郑燮(郑板桥),板书:竹石

2.字字落实地读:强调“燮”“磨”的读音

3.琅琅上口地读:断句并理解押韵(“松”“中”)

4.历历在目地读:指名诵读,其他学生听读想象,感受诗中的情景。

5.津津有味地读,完成学习单。

(1)诗中的竹子生长在_____________,经历了______________的磨难。

(2)千磨万击:想象一下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哪些磨难,哪些打击?

(风霜雨雪电击雷鸣)

(3)创设语言情境,指导朗读。

①、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③、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④、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在读中体会竹子坚韧挺拔、不随风倒的精神。

教师过渡:竹子坚韧挺拔、不随风倒的形象和诗人郑燮一身正气、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质“不谋而合”。

(4)出示:郑燮的生平资料,

郑燮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