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例如负面新闻、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舆情是指网络上涌现并在网络公共舆论中产生广泛关注和热议的事件或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大,这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共情绪,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和事件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和焦虑心理。
比如一些网络谣言、虚假信息、负面新闻等往往会触动大学生的敏感神经,导致他们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和忧虑。
网络上的暴力、色情、低俗信息等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这些不良信息中,会让大学生形成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引发不正常的行为。
网络舆情中的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在网络上遭受恶意攻击、言语侮辱等,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创伤。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管理。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上的负面舆情。
同时要加强网络信息审核、引导和规范,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2. 提倡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网络舆情,不受负面信息的影响,保持清醒的头脑。
3.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或导师团队,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抵抗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4. 建立心理援助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援助平台,为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因网络舆情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
然而,网络媒体的普及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角度出发,探讨影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1 线上社交对线下社交的取代网络媒体的普及带来了便捷的线上社交平台,使得大学生更多地选择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社交活动,而放弃了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建立。
这种取代势必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技巧。
另外,过多的线上社交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孤独感增加,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1.2 色情、暴力内容的泛滥网络媒体上存在大量的色情、暴力内容,这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长时间接触这些内容会让大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扭曲,产生心理不适和病态心理。
同时,这些内容还可能激发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和暴力倾向,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的发生。
1.3 自我认同与身体形象焦虑增加网络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完美身材、外貌和成功的标准,这让大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和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追求完美形象,产生身体上的焦虑和压力,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应对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同感和自尊心。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网络媒体的辨别能力。
2.2 导向积极向上的网络媒体内容网络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核,推出更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体的同时,多关注学习、健康、文化等正面内容,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3 提倡多样化的社交方式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走出网络世界,积极参与线下社交活动,培养面对面交流的技巧和交际能力。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张哲刘男黄伟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4期摘要: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载体,是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评论的平台。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21世纪,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主体。
网络上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以及一些热点问题都会成为大学生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最终,所有讨论的焦点成为一个特定的焦点,这就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多样化,为大学生表达思想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舆情三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3-0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娱乐,人们都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大学生。
1 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功能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媒体,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参与到信息评论之中,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开放、民主。
它使每个公民都有发表意见、看法和建议的自由。
高校网络空间是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评论、进行交流的平台。
网络舆情具有表达自由性和直接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拥有丰富的资源,每一个网民都具有发布信息的自由,也有选择接受信息的自由,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的自由,这些特点是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无法企及的。
高校网络舆情还有表达的内隐性和非理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由于使用的是网名,其身份、性别和职业都具有隐匿性,可以表达真正的内心。
还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与远在天涯的人进行交流,使交流更广泛。
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传播快捷的特点,突发事件往往在几小时之内就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上的舆情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大到国际事件,小到生活中的事件,都能在网络上被人关注和讨论。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也 有 选 择 接 受 信 息 的 自由 , 还 可 以 在 网络 上 发 表 自 己 的看 法 和
建 议 的 自由 , 这 些特点是传统媒体 如报纸 、 广播 、 电 视 无 法 企 及
的
在 网络 高 度 发 达 的 今 天 , 对于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三观教育 ,
应 该 要 利 用 网络 舆 情 将 理论 与生 活 相 结 合 ,这 样 不 仅 能 塑 造 学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5 7 8 ( 2 0 1 5 ) 0 4 - 0 0 7 3 - 0 2
随着互联 网时代的到来 , 网络 已 经 成 为 人 们 生 活 中 不 可 或
家 法 律 以 及 心理 健 康 教 育 相 联 系 。
缺 的部 分 , 无论 是获取知识还是娱 乐 , 人们 都离不开 网络 , 尤 其 是大学生 。
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 还 可 以培 养 学 生 积 极 向 上 的 心 理 , 避 免
高 校 网 络 舆 情 还 有 表 达 的 内 隐性 和 非 理 性 的 特 点 , 这 主 要
是 因 为 在 表 达 自 己 的 意见 时 , 由于使用的是 网名 , 其 身份 、 性 别 和 职 业 都 具 有 隐 匿性 , 可 以 表 达 真 正 的 内 心 。 还 可 以不 受 地 域 限制 , 与远在天涯的人进行交流 , 使 交 流更 广 泛 。 因为 网络具有 信息丰 富 、 传 播 快 捷 的特 点 , 突 发 事 件 往 往 在 几 小 时 之 内就 能 造 成 一 定 的 影 响 , 同时 , 网 络 上 的 舆 情 具 有
的是 教 师 本 人 网 络 知 识 不 够 丰 富 , 和生活脱节 , 与 时代 脱 节 。在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网络舆情的流传速度之快以及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大学生难免受到负面信息的困扰。
首先,网络舆情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这些信息可能会引发大学生的恐慌和焦虑心理。
其次,网络上流传的攻击性言论、负面评价等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情绪和压力。
再次,网络上的负面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曝光,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除了负面影响外,网络舆情也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舆情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及时获取社会动态和新知识,从而拓宽了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网络舆情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也有积极作用,激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的热情。
三、应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为了应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缓解负面影响,提升积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需要具备媒体素养和信息素养,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对网络舆情保持一定的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其次,要保持适度的网络使用时间和频率,避免沉迷于网络舆情,以免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
再次,大学生需要与家人、朋友以及专业心理辅导师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体系,及时分享心理压力和困惑,获得帮助和支持。
另外,大学校园也应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有负面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提升媒体素养和信息素养,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相关管理和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网络舆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舆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迅速传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舆论引发的焦虑和压力网络舆情产生了大量的新闻和事件,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信息。
当个体接触到这些煽动和争议的事件时,往往会产生焦虑和压力。
病毒性的网络传播使得负面信息迅速蔓延,进一步放大了焦虑和压力的影响。
人们很容易困于担忧和恐惧之中,这对心理健康造成了威胁。
解决方案:个体应学会正确对待网络舆情,不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和争议事件。
同时,要保持理性思维,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与此同时,定期进行放松和调节,寻找个人的心理平衡。
二、网络欺凌引发的心理创伤网络欺凌是网络舆情中严重的问题之一。
当个体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时,他们会面临严重的心理创伤。
网络欺凌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恐惧和羞耻感,还可能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丧失,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社会应加强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打击和监管,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个体受到网络欺凌时应及时报告并寻求帮助,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此外,个体也应通过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来增强心理抵抗力。
三、虚假信息引发的心理误导网络舆情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个体的判断和决策产生误导。
个体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导致其心理健康受损。
尤其是在涉及到健康、医疗和教育等重要领域时,虚假信息的传播更是对个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解决方案:个体在面临信息选择时,应增强信息辨别的能力,学会分辨真假信息。
同时,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和平台的管理,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保护公众免受虚假信息的伤害。
四、网络疲劳引发的心理不适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导致个体产生网络疲劳,进而引发各种心理不适。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具有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作为网络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社会价值观、学习态度、道德观念和人生观等方面,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表现形式。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
在网络上,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层出不穷,而大学生通常处于对各种观点信息较为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容易被网络所传播的一些偏激、极端、不负责任的言论所左右。
当这些言论与大学生成长所接受的传统观念相冲突时,很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对社会的认可度和依赖感下降。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对社会不满、对自身价值观的迷茫等情绪,甚至存在极端思想的滋生。
而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人生选择、行为举止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长,他们很可能从网络中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当网络中存在一些虚假信息或者消极的言论时,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些不良的学习心态,如消极懒惰、浮躁急躁等,很可能在大学生中蔓延。
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案例或者成功案例,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学业观念产生误导,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业目标和学习进度出现偏差,甚至放弃追求更高追求。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在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犯罪案例、道德败坏事件等,这些事件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当大学生接触这些负面信息时,不良信息可能给大学生传递出负面的影响。
例如有的大学生模仿网络上的负面行为,或者对于一些道德准则出现淡化的心态。
而这种偏离正常的道德观念的行为,势必会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大学生违法违纪。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念也可能产生影响。
在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人生观念的陈述和评价,这些信息很容易被大学生获取。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9年第12期【摘要】在大学教学阶段,三观教育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21世界,互联网时代席卷而来,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网络舆情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建设和心理素养。
教师想要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舆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三观教育;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教学潮流也涌入了大学校园。
网络舆情中不仅含有最新的时事信息,也有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
教师以网络舆情对学生开展三观教育,既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评论和发表内在观点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以及心理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就针对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展开简单策略分析。
一、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网络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在纸媒、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之后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
网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信息种类丰富,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评论探讨中,同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内容的发布者,成立属于个人的自媒体。
网络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调性,让媒体形式走向多元,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真正实现了自由、开放、民主的言论理想。
现如今的高校学生,不仅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网络媒体,也经常参与网络舆情的探讨。
学生可以对网络舆情自由、直接的发表内心观点,这些优越的特点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网络舆情还有隐匿性和非理性的评论特点,人们在网络上探讨热点事件时,可以使用个性化网络名字和头像,虚化自身的真实身份和性别,更加自由的发表意见,也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体现出网络舆情广泛的交流性质。
除此之外,网络舆情中包含的信息类目十分丰富多样,上至国际时事,下到日常生活事件,都能为网络舆情提供热点话题,引发人们的讨论。
网络舆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公众所关心的话题和事件引发的舆论,通过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网络舆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网络舆情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当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争议性话题、恶意评论等,他们会感受到来自网络社会的不安全感,并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学生往往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产生自我质疑、自卑等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观点,学生在接触到这些信息后,容易受到外界价值观的引导,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适应感,甚至出现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迷茫。
而且,不良网络舆情往往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网络舆情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网络上存在大量娱乐性和消极性的内容,学生容易沉迷于其中,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丧失对学业的热情和动力。
同时,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学习资源也会误导学生,影响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追求。
针对网络舆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首先,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和方法,教导他们辨别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解决网络舆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调适机制。
此外,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网络舆情的传播。
构建健康、积极、阳光的网络环境,减少各类负面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多正面、有价值的网络内容。
最后,学校与家庭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探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
探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网络舆论借助网络这个大舞台,不断向网民传输各种观念,并且其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之中。
所谓“舆论”,即公民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
当代大学生们正处于三观的形成与固定的关键时期,通过网络呈现在大学生眼前的鲜活的事件会对大学生已形成的是非判断能力产生深刻的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将从网络舆论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及对策等多方面深入分析,简要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造成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多角度的建议,加强引导大学生的三观建设。
标签:大学生;网络舆论;三观一、基于数据的调查结论1、网络信息有参考价值,但不完全可信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下,人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人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舆论导向的组成部分。
对此,大学生有着理性的判断。
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有参考价值,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持怀疑态度。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平台的丰富多样,加以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较为频繁,大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日益拓宽,各种各样的价值导向有时并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往往混淆了大学生们对信息有效性的判断。
因此,一些网络信息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另一些信息,大学生们敢于质疑,持怀疑态度辩证看待。
2、不明事实真相的转发促成网络舆论形成当被问及是否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进行转发或评论时,虽然有很多理智的大学生们都会选择从不转发,但依然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认为其在该情况下转发并次数较多,此外,大部分受访者会较少转发,或是酌情研究后转发。
该现象说明:一方面,对于网络舆论能够形成自我判断的大学生已不是少数;但另一方面,在不明事实真相时便进行转发的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形成。
网络舆论是一种价值导向,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形成舆论,而一群人的力量会使网络舆论拥有强大的力量。
3、網络舆论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对其观念产生影响,但影响不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对其观念产生很大影响;认为网络舆论对其观念不会产生影响的大学生相对占少数。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
进行网络舆情治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要了解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网络舆论具有速度快、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大学生在受到网络舆论影响的也承受着相关的心理压力。
对于一些负面的网络评论,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
针对这些心理压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应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需要实施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舆论的恶化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网络舆论中存在的谣言、诽谤、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应该建立起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这包括加强网络监管,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提供有效的舆情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增强他们的网络素养和抵抗力。
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也是帮助大学生应对网络舆情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心理咨询服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帮助。
通过与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网络舆情中的情绪变化,增强自我认知,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网络舆情的辨析能力,减少受到垃圾信息影响的可能性。
网络素养教育可以包括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识别网络谣言,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也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大学应该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倡导正能量的网络行为,提倡理性、友善、尊重的网络交流方式。
只有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屏蔽网络的负面舆论影响,保持心理健康。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非常重要。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日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舆情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入手,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当前,网络舆情多为负面信息,例如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这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和管理,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网络舆情治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舆情治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网络舆情治理也能够减少大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接着,本文将探讨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应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舆情问题。
应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可以利用媒体、学校平台等途径,开展网络舆情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理解和对抗能力。
本文还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应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对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发布行为进行规范。
应加大网络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防止沉迷网络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和家长也应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探索。
通过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和治理,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发展。
也需要政府、学校和家长等多方合作,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共同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更加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的泛滥不仅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威胁,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研究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网络舆情中存在着大量的谣言、负面信息和虚假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网络舆情,学会辨别真伪信息,避免被网络舆情误导。
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能力培养。
大学生面对网络舆情时,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应对能力和处理网络舆情的技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并应对网络舆情的压力。
教育应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网络舆情时保持冷静、理性和积极的态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加强网络舆情治理的协调与合作。
网络舆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
大学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社会化平台,应与家庭、学校、社会等联动合作,共同推动网络舆情的治理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和实施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良好的网络环境。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预警和监测,培养广大大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和处理网络舆情的技巧,同时加强与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可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挑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网络舆情的泛滥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针对网络舆情做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具有广泛传播、快速流动、虚拟匿名等特点,使得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判断。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情,不盲目相信和传播舆情信息,避免因网络舆情产生的不良情绪。
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表达需要引导积极健康。
在网络上表达意见时,应遵循文明用语,避免使用侮辱、谩骂等不良言辞,避免因不当言论而引起争论和冲突。
在遇到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时,需要及时与辅导员、专业老师或心理健康教育师联系,寻求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提高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中获取、交流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不仅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应用的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和应对网络舆情,避免受到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情绪管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面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大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情绪化和消极情绪的累积。
针对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师、参加心理健康俱乐部等途径来获取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也需要学会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比如通过实际行动和言论来改变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大学生容易受到不准确和虚假信息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及时更新网络舆情的真实情况,避免大学生因为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而产生焦虑和恐慌。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加强网络舆情的认知、引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表达、提高网络素养、培养情绪管理和应对能力以及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1 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的一种公共舆论,具有即时性、广泛性、高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
网络舆情可以迅速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1.2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舆情中存在着负面信息和情绪,如负面新闻、恶搞段子、谣言和网络暴力等,这些负面舆情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且,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大学生往往无法及时或准确地对网络舆情进行认知和处理,从而陷入心理困境。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加之网络舆情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2.1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认知能力大学生不仅要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还需要学会正确理解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组织活动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性对待网络舆情,避免被虚假信息和负面情绪所影响。
2.2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让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会有效的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的影响。
2.3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作者:郑春萍来源:《大观》2015年第01期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基于网络之上的网络舆论也日益成为社会整体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愈加深刻和广泛。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因素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舆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网络舆论的含义及特点我们知道在信息时代的社会里,舆论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舆论是一种极为丰富和复杂的人类精神现象。
而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生物,它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
简言之,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公众意见和言论的社会舆论。
具体地说网络舆论是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崭新的、特殊的舆论形态,也具有区别于传统舆论(基于报刊、电视、广播以及其他传统媒体形成的舆论)的新特点:(一)网络舆论的交互性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因此与以往只能做接受者的媒体不同,网络打破了话语权的垄断,把全部话语转交给公众,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公众更及时地,便捷地了解公共事务,而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政府了解自己的诉求及对公共事务的看法,网络舆论成了彼此交流的通道[1]。
(二)网络舆论的自由性网络被认为是最为自由的媒体之一,因为它赋予了用户极大的主动权。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网络的交互性为网民提供了空前的自由空间。
这种交互性已经超越了观看、浏览、使用等层次达到了控制的层次。
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发布信息,可以量身预订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传播的自由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网络舆论的匿名性网络的虚拟让你可以无限畅谈自己的观点,提前前所未有的语言自由,公众可以在网上随意一些虚假信息甚至偏激的想法,这种行为都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网络的真实性,甚至造成群体事件。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1. 引言1.1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情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产生改变。
网络舆情还能够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网络舆情的引导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网络舆情还可能引发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状况。
了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认识到其重要性,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应谨慎对待网络舆情,保持清醒的头脑,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校和社会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建立有效的机制,保护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受外界干扰和扭曲。
【字数:318】1.2 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生活、学习等方面所持有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
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值观可以指导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困难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价值观也是大学生行为的准则和标杆,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
良好的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加自律和自信,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成才。
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深。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观念和维护他们的价值观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保障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2. 正文2.1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其次, 网络舆情还可以通过与社会热点事件的结合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社会上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时,网络舆情往往会引发大量讨论和争议,大学生可能受到舆论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这些事件往往涉及到政治、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张哲刘男黄伟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载体,是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评论的平台。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21世纪,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主体。
网络上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以及一些热点问题都会成为大学生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最终,所有讨论的焦点成为一个特定的焦点,这就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多样化,为大学生表达思想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舆情三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3-0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娱乐,人们都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大学生。
1 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功能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媒体,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参与到信息评论之中,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开放、民主。
它使每个公民都有发表意见、看法和建议的自由。
高校网络空间是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评论、进行交流的平台。
网络舆情具有表达自由性和直接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拥有丰富的资源,每一个网民都具有发布信息的自由,也有选择接受信息的自由,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的自由,这些特点是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无法企及的。
高校网络舆情还有表达的内隐性和非理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由于使用的是网名,其身份、性别和职业都具有隐匿性,可以表达真正的内心。
还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与远在天涯的人进行交流,使交流更广泛。
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传播快捷的特点,突发事件往往在几小时之内就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上的舆情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大到国际事件,小到生活中的事件,都能在网络上被人关注和讨论。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网络舆情是指网络上的舆论,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和扩散。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群体的主要成员,经常接触网络舆情,并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网络舆情中,负面舆情占比较高,如网络暴力、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
同时,网络舆情也可能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如人际交往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
在面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可以有效避免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大学可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性,减少网络暴力等负面事件的发生。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网络素养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
2. 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训和治疗等服务,帮助大学生缓解负面情绪和压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
3. 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鼓励大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可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加强自我认知,主动发现自身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帮助。
4. 引导正确网络使用习惯大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可以建立网络用语规范,规范学生的网络言论;开展媒体素养培训,让学生了解信息真实度和识别谣言的方法;开发健康的网络社交平台,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交环境下交流。
同时,学生也应自觉遵守网络规范、不信谣传谣、不制造网络暴力行为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从网络舆情治理的角度出发,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引导正确网络使用习惯。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 引言1.1 网络舆论的定义网络舆论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和扩散的公众舆论。
它主要是指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和表达的公众观点和看法。
网络舆论具有即时性、公开性、交互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可以快速传播并引发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网络舆论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对社会舆论形势和公共事件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力。
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
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可能受到影响。
了解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舆论,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的集合,是对人生、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总和。
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良好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网络舆论可以带来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让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时事和各种观点。
通过网络舆论,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网络舆论也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
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平台或者个人可以通过传播特定的价值观念或者意识形态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了一些消极的、错误的信息,可能会产生误解或者形成错误的观念,对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张哲刘男黄伟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4期
摘要: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载体,是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评论的平台。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21世纪,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主体。
网络上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以及一些热点问题都会成为大学生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最终,所有讨论的焦点成为一个特定的焦点,这就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多样化,为大学生表达思想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舆情三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3-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娱乐,人们都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大学生。
1 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功能
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媒体,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参与到信息评论之中,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开放、民主。
它使每个公民都有发表意见、看法和建议的自由。
高校网络空间是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评论、进行交流的平台。
网络舆情具有表达自由性和直接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拥有丰富的资源,每一个网民都具有发布信息的自由,也有选择接受信息的自由,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的自由,这些特点是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无法企及的。
高校网络舆情还有表达的内隐性和非理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由于使用的是网名,其身份、性别和职业都具有隐匿性,可以表达真正的内心。
还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与远在天涯的人进行交流,使交流更广泛。
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传播快捷的特点,突发事件往往在几小时之内就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上的舆情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大到国际事件,小到生活中的事件,都能在网络上被人关注和讨论。
网络舆情的功能主要是渗透融合功能、反馈调适功能、传导教育功能、动力激发功能和预测决策辅导功能。
这都源于一件事在网络上被关注之后,引起众多人进行讨论,由于关注度较高,事件就能及时解决,能很好地阻止相同事件的再次发生。
2 网络舆情下的高校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尽管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但在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使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没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在学校反复提到要求爱国、帮助别人、无私奉献这样的人生观教育。
但大学生通过网络看到的都是一些与此相悖的事件,像好心扶起跌倒的老人,结果被老人及其家属讹诈,使得大学生都不敢以实际行动尊老;面对街边行乞的流浪者,常常被披露是骗子。
一些平时在台上说得头头是道的大官,经常是又贪又腐。
这样的舆情多了,使学生觉得书上要求的一些看似美好高尚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因而对这些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怀疑,有的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对未来也产生了恐惧,久而久之,易形成心理障碍。
造成这种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一些高校采用的还是老一套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教学中只是反复向学生灌输些三观理论,没有灵活地将这些内容与时事、国家法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联系。
其次是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一些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舆情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
有的是教师本人网络知识不够丰富,和生活脱节,与时代脱节。
在教学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
第三个原因是大学生的三观教育监管机制不完善,大学生三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工、团共同管理,但很多学校这几个监管系统并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只是在生活上对学生进行管理,没有从道德和心理健康上去关心学生。
还有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络,但这些网络并没有专门的德育网站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 网络舆情下的大学生三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三观教育,应该要利用网络舆情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避免出现一些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3.1将灌输和网络舆情渗透功能相结合
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首先要将理论灌输教学和网络舆情渗透功能相结合。
在三观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要义,再通过对一些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产生的舆情让学生进行讨论,做出正确取舍。
在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事件上,教师要
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发表正确的意见,这需要教师要时时关注时事和舆论发展情况,利用舆论将正确思想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去。
3.2建立与政治思想教育相关的网站
针对学生对网络舆情的积极性,高校网络应该建立专门的网站,让学生自主地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讨论。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网站要及时发布真实而权威的信息,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
高校政治思想网站的建立应该要具备服务性、特色性、时代性和思想性这几个特点,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获取正确的思想观念。
3.3发挥环境育人的特点
环境对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课本对人的影响,网络正是将社会与学校结合的纽带。
网络舆情可以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感人事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三观教育中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和分辨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了解社会,为毕业后融入社会做好准备,避免以前那种大学是座象牙塔,学生走向社会一片迷茫的困惑。
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可以采取利用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让一些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教师和学生发表评论和跟帖的方式,引导一般的受众进行对问题的讨论,使舆情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
(下转第77页)
(上接第73页)
正确的道德观念来充当舆论领袖的角色。
与此同时,高校应当要建立起完善的三观教育工程,利用网络将党、政、工、团等教育系统结合起来,从生活、学习和娱乐多方面来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代具有良好道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微微,吴剑.浅谈网络舆情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构建[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5)
[3]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张哲(1982年-),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省汉中市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男(1981年-),女,山东省商河县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的教育与和管理。
黄伟(1963年-),男,学历:硕士学历,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大学生的教育与和管理。